恭帝多指谥号为恭的
中国皇帝,例如宋恭帝,晋恭帝,隋恭帝等。谥法《
逸周书》中记载“尊贤贵义曰恭。尊事贤人,宠贵义士。敬事供上曰恭。供奉也。尊贤敬让曰恭。敬有德,让有功。既过能改曰恭。言自知。执事坚固曰恭。
守正不移。爱民长弟曰恭。顺长接弟。执礼御宾曰恭。迎待宾也。芘亲之阙曰恭。修德以盖之。尊贤让善曰恭。不专己善,推于人。”但实际多为后朝给前朝末帝的中谥,略带贬义。
晋恭帝
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
中军将军、
散骑常侍、
卫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加
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
晋安帝被
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
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
江陵。
桓玄之乱后,
刘裕当政,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与杀害晋安帝的企图,而且晋安帝本人不辨饥寒,司马德文便随侍于晋安帝左右;直到有一次司马德文因病出宫,刘裕才派人杀害晋安帝。刘裕本人有意自称皇帝,但由于
图谶所言“昌明(
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图谶所言,便于418年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
元熙。
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421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享年三十六岁。
司马德文死后葬于冲平陵。
晋书 帝纪第十
恭帝讳德文,字德文,安帝母弟也。初封琅邪王,历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
元兴初,迁
车骑大将军。桓玄执政,进位太宰,加兖冕之服,绿綟绶。玄篡位,以帝为
石阳县公,与安帝俱居
寻阳。及玄败,随至江陵。玄死,
桓振奄至,跃马奋戈,直至阶下,瞋目谓安帝曰:「臣门户何负国家,而屠灭若是?」帝乃下床谓振曰:「此岂我兄弟意邪!」振乃下马致拜。振平,复为琅邪王,又领徐州刺史,寻拜大司马,领司徒,加殊礼。义熙二年,置左右
长史、司马、
从事中郎四人,加羽葆鼓吹。十二年,诏曰:「大司马明德懋亲,大尉道勋光大,并徽序彝伦,燮和二气,髦俊引领,思佐鼎饪。而雅尚冲挹,四门弗辟,诚合大雅谦虚之道,实违急贤赞世之务。昔蒲轮载征,异人并出,东平开府,奇士向臻,济济之盛,朕有钦焉。可敕二府,依旧辟召,必将明易攵俊乂,嗣轨前贤矣。」于是始辟召掾属。时
太尉裕都督中外诸军,诏曰:「大司马地隆任重,亲贤莫贰。虽府受节度,可身无致敬。」刘裕之北征也,帝上疏,请帅所莅,启行戎路,修敬山陵。朝廷从之,乃与裕俱发。及有司以即戎不得奉辞陵庙,帝复上疏曰:「臣推毂阃外,将革寒暑,不获展情埏璲,私心罔极。伏愿天慈,特垂听许,使臣微诚粗申,即路无恨。」许之。及
姚泓灭,归于京都。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崩。刘裕矫称遗诏曰:「唯我有晋,诞膺明命,业隆九有,光宅四海。朕以不德,属当多难,幸赖宰辅,拯厥颠覆。仍恃保祐,克黜祸乱,遂冕旒辰极,混一****。方凭阿衡,惟新洪业,而遘疾大渐,将遂弗兴。仰惟祖宗灵命。亲贤是荷。咨尔大司马、琅邪王,体自
先皇,明德光懋,属惟储贰,众望攸集。其君临晋邦,奉系宗祀,允执其中,燮和天下。阐扬末诰,无废我高祖之景命。」是日,即帝位,大赦。
元熙元年春正月壬辰朔,改元。以山陵未厝,不朝会。立皇后褚氏。甲午,征
刘裕还朝。戊戌,有星孛于太微西籓。庚申,葬安皇帝于休平陵。帝受朝,悬而不乐。以
骠骑将军刘道怜为
司空。秋八月,刘裕移镇寿阳。以
刘怀慎为前将军、北徐州刺史,镇
彭城。九月,刘裕自解扬州。冬十月乙酉,裕以其子桂阳公义真为
扬州刺史。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蚀之。十二月辛卯,裕加殊礼。己卯,太史奏,黑龙四见于东方。
二年夏六月壬戌,刘裕至于京师。傅亮承裕密旨,讽帝
禅位,草诏,请帝书之。帝欣然谓左右曰:「晋氏久已失之,今复何恨。」乃书赤纸为诏。甲子,遂逊于琅邪第。刘裕以帝为零陵王,居于秣陵,行晋正朔,车旗服色一如其旧,有其文而不备其礼。帝自是之后,深虑祸机,褚后常在帝侧,饮食所资,皆出褚后,故宋人莫得伺其隙,宋永初二年九月丁丑,裕使后兄叔度请后,有间,兵人逾垣而入,弑帝于内房。时年三十六。谥恭皇帝,葬冲平陵。
帝幼时性颇忍急,及在籓国,曾令善射者射马为戏。既而有人云:「马者国姓,而自杀之,不祥之甚。」帝亦悟,甚悔之。其后复深信浮屠道,铸货千万,造丈六金像,亲于瓦官寺迎之,步从十许里。安帝既不惠,帝每侍左右,消息温凉寝食之节,以恭谨闻,时人称焉。始,元帝以丁丑岁称晋王,置宗庙,使郭璞筮之,云「享二百年。」自丁丑至禅代之岁,年在庚申,为一百四岁。然丁丑始系西晋,庚申终入宋年,所余惟一百有二岁耳。璞盖以百二之期促,故婉而倒之为二百也。
西魏恭帝
拓跋廓(537年-557年)鲜卑族,汉名元廓,魏文帝第四子; 代北人(今山西代县)。北朝时期西魏政权末位皇帝恭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554~558年为期四年,终年岁数待考。即位前封齐王,魏废帝三年农历1月即皇帝位,去年号,称元年,恢复原姓拓跋氏。公元557年农历12月,
宇文泰之侄
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让位于
宇文觉(宇文泰嫡子),改封拓跋廓为宋王,后又寻个理由杀之,至此西魏政权灭亡。
北史 魏纪第五
恭皇帝讳廓,文皇之第四子也。
大统十四年,封为齐王。废帝三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元。
元年夏四月,蠕蠕乙旃达官寇广武。五月,
柱国李弼追击之,斩首数千级,收辎重而还。冬十一月,魏师灭梁,戕
梁元帝。梁太尉
王僧辩奉元帝子方智为王,承制,居
建业。
二年秋七月,梁太尉王僧辩纳贞阳侯
萧明于齐,奉以为主。梁王方智为太子。九月,梁司空陈霸先杀僧辩,废萧明,复奉方智为帝。是岁,梁广州刺史王琳寇边,大将军豆卢宁帅师讨之。
三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礼》,建
六官,以安定公宇文泰为
太师、
冢宰;以柱国李弼为大司徒;
赵贵为太保、
大宗伯;以
尚书令独孤信为
大司马;以
于谨为
大司寇;以
侯莫陈崇为
大司空。冬十月乙亥,安定公宇文泰薨。十二月庚子,帝逊位于周。周闵帝元年正月,封帝为宋公,寻殂。
隋恭帝
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孙,汉族。中国隋朝的第三位皇帝,公元617-618年在位。
李渊攻入长安,立他为帝。在位半年,次年去世,年仅15岁,葬于今陕西
乾县阳洪乡乳台村南500米处。
隋恭帝杨侑是隋炀帝长子
杨昭的第三子,初封陈王,后改封代王。炀帝晚年出外巡游时,命他留守长安。617年10月,李渊自
太原起兵攻入长安。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
义宁”,遥尊炀帝为
太上皇。
杨侑称帝,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618年3月,炀帝死于
江都之变。消息传来,李渊见杨侑已无用处,于5月逼他退位,自行称帝。杨侑被降封为希国公,闲居长安。次年去世。杨侑崩后的谥号为恭皇帝。
恭皇帝,讳侑,元德太子之子也。母曰韦妃。性聪敏,有气度。大业三年,立为陈王。后数载,徙为代王,邑万户。及炀帝亲征辽东,令于京师总留事。十一年,从幸晋阳,拜太原太守。寻镇京师。义兵入长安,尊炀帝为太上皇,奉帝纂业。
义宁元年十一月壬戌,上即皇帝位于大兴殿。诏曰:「王道丧乱,天步不康,古往今来,代有其事,属之于朕,逢此百罹,彼苍者天,胡宁斯忍!襁褓之岁,夙遭悯凶,孺子之辰,太上播越,兴言感动,实疚于怀。
太尉唐公,膺期作宰,时称舟楫,大拯横流,纠合义兵,翼戴皇室,与国休戚,再匡区夏,爰奉明诏,弼予幼冲,显命光临,天威咫尺,对扬尊号,悼心失图。一人在远,三让不遂,黾勉南面,厝身无所,苟利社稷,莫敢或违,俯从群议,奉遵圣旨。可大赦天下,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昧爽以前,大辟罪以下,皆赦除之;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甲子,以
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
假黄钺、
使持节、
大都督内外诸军事、
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丙寅,诏曰:「朕惟孺子,未出深宫,太上远巡,追踪穆满。时逢多难,委当尊极,辞不获免,恭己临朝,若涉
大川,罔知所济,抚躬永叹,忧心孔棘。民之情伪,曾未之闻,王业艰难,载云其易。赖股肱戮力,
上宰贤良,匡佐冲人,辅其不逮。军国机务,事无大小,文武设官,位无贵贱,宪章赏罚,咸归相府,庶绩其凝,责成斯属,逖听前史,兹为典故。因循仍旧,非曰徒言,所存至公,无为让德。」己巳,以唐王子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敦煌公为京兆尹,改封秦公,元吉为齐公,食邑各万户。太原置镇北府。乙亥,张掖康老和举兵反。十二月癸未,
薛举自称天子,寇扶风。秦公为元帅,击破之。丁亥,桂阳人
曹武彻举兵反,建元通圣。丁酉,义师擒骁卫大将军
屈突通于阌乡,虏其众数万。乙巳,贼帅张善安陷庐江郡。
二年春正月丁未,诏唐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加前后羽葆鼓吹。壬戌,将军
王世充为
李密所败,河内通守孟善谊、武贲郎将
王辩、杨威、刘长恭、梁德、董智通皆死之。庚戌,河阳郡尉独孤武都降于李密。三月丙辰,右屯
卫将军宇文化及杀
太上皇于
江都宫,右御卫将军
独孤盛死之。齐王暕,赵王杲,燕王倓,
光禄大夫、
开府仪同三司、行右翊卫大将军宇文协,
金紫光禄大夫、内史侍郎
虞世基,
银青光禄大夫、
御史大夫裴蕴,通议大夫、行
给事郎许善心皆遇害。化及立秦王浩为帝,自称大丞相,朝士文武皆受其官爵。光禄大夫、宿公麦才,折冲郎将、
朝请大夫沈光,同谋讨贼,夜袭化及营,反为所害。戊辰,诏唐王备九锡之礼,加玺绂、远游冠、绿綟绶,位在诸侯王上。唐国置丞相已下,一依旧式。
五月乙巳朔,诏唐王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金根车驾,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蒨车,儛八佾,设钟虡宫悬。王后、王子、王女爵命之号,一遵旧典。戊午,诏曰:
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悯予小子,奄逮丕愆,哀号承感,心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自北徂南,东征西怨,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赖。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屈为人臣,载违天命。在昔
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当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驾,须归籓国。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期如是!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雪冤耻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及泉无恨,今遵故事,逊于旧邸。庶官群辟,改事唐朝,宜依前典,趣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济济多士,明知朕意。
仍敕有司,凡有表奏,皆不得以闻。是日,上逊位于大唐,以为酅国公。武德二年夏五月崩,时年十五。
史臣曰:恭帝年在幼冲,遭家多难,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既钟百六之期,躬践数终之运,讴歌有属,笙钟变响,虽欲不遵尧舜之迹,其庸可得乎!
后周恭帝
柴宗训(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即位时,年仅7岁,由符太后(宣慈皇后)
垂帘听政,
范质、
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柴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
赵匡胤,使他产生了做皇帝梦。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贺柴宗训时,镇(今河北省
正定县)、定(今河北省定县)两州忽然有人来报说,
辽和
北汉合兵南侵,其实这是赵匡胤和其他将领编造的谎言。范质便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陈桥驿后,突然发动
陈桥兵变,拥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回师开封,建立
宋朝,废黜柴宗训,降封他为郑王。
后周亡。
不久,柴宗训被迁往
房州(今河北省北
房县)居住。他于被废8年后去世。谥号“恭”,陵号“
顺陵”。史称柴宗训为恭帝。
新五代史 周本纪第十二
恭皇帝,世宗第四子宗训也。世宗即位,大臣请封皇子为王,世宗谦抑久之。及北取三关,遇疾还京师,始封宗训梁王,时年七岁。
显德六年六月癸巳,世宗崩。甲午,皇帝即位于柩前。癸卯,范质为
大行皇帝山陵使,
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
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
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
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丁未,
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
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八月庚寅,封弟熙让为曹王,熙谨纪王,熙诲蕲王。壬寅,
高丽遣使者来。九月丙寅,
左骁卫大将军戴交使于高丽。冬十一月壬寅,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高丽遣使者来。
七年春正月甲辰,逊于位。宋兴。
宋恭帝
(1271年—1323年),宋恭帝,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
宋度宗次子。他是
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
赵昰的弟弟,宋末帝
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
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宋恭帝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
德祐。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
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
贾似道之手。
当时蒙古的元朝大军己得中国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
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
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
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
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省)大半的领土。
二月初五,临安皇城里举行了受降仪式,宋恭帝宣布正式退位。三月二日,伯颜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临安。元世祖下达诏书,要伯颜送宋朝君臣速往大都朝见,赵同母亲全氏和少数侍从离开临安,踏上前往大都的路程。谢太后因有病在身,并未同行,但不久也在元军的逼迫下启程北上。至此,延续了近320年的赵宋王朝正式结束。
宋恭帝被俘以后,被元朝封为瀛国公。到了元世祖
忽必烈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突然赏给19岁的宋恭帝许多钱财,叫他去西藏当僧人。于是当年的小皇帝宋恭帝成了高僧,为佛教界做出了许多贡献,翻译了不少佛教经文。
赵㬎长大以后对西藏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八岁那年,在忽必烈的支持下赴西藏萨迦寺出家,法号和尊(lha-btsun)学会了藏文后,翻译《百法明门论》、《
因明入正理论》这两部
汉传佛教著作著作为藏文。
后来,也就是
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赵㬎知晓自己从前身份,便写道: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宋恭帝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
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
赐死宋恭帝,死时享年53岁。
关于宋恭帝宋恭帝的结局,汉文《佛祖历代通载》有这一句:“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
宋史 本纪第四十七
瀛国公名顕,度宗皇帝子也,母曰
全皇后,咸淳七年九月己丑,生于
临安府之大内。九年十一月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于柩前,年四岁,谢太后临朝称诏。甲申,兄昰保康军
节度使、
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户;弟昺保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信王,加食邑一千户。命平章贾似道依文彦博故事,独班起居。丙戌,上
皇太后尊号曰寿和圣福
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又诏以生日为天瑞节。戊子,命临安府振赡细民。辛卯,以朱禩孙为京湖、四川
宣抚使兼知
江陵府。壬寅,诏抚三边将士。命州郡举遗逸。除浙西
安抚司、两浙转运司、临安府见追赃赏钱。诏
求言。
八月甲辰,诏乞言于老臣
江万里、
叶梦鼎、
马廷鸾、
留梦炎、
赵顺孙、
王爚。
李庭芝筑
清河城,以图来上,诏庭芝进一秩,宣劳将士,具名推赏。加知鄂州李雷应守军器监,知太平州孟之缙尚书
兵部员外郎,知江州钱真孙直宝章阁,知镇江军洪起畏直敷文阁。癸丑,大霖雨,天目山崩,水涌流,安吉、临安、余杭民溺死者亡算。甲寅,太皇太后以老不能御正衙,命暂以慈元殿为后殿。辛酉,作度宗庙。戊辰,以全清夫为昭信军节度使,
谢堂检校少保,谢垕保康军节度使。
马廷鸾乞骸骨归田里,诏趣之任。
九月丁丑,
资政殿大学士、
光禄大夫王爚乞致仕,诏不允。戊寅,发米振余杭、临安两县水灾。余杭灾甚,再给米二千石。己卯,似道乞免答拜,从之。辛巳,覆试文武举士人。壬午,覆试文武举士人。癸未,
大元兵大会于襄阳。丙戌,丞相伯颜将一军趣郢州,元帅
唆都将一军入淮,翟招讨将一军徇荆南。丁亥,大元军薄郢州。戊子,免被水州县今年田租。甲午,初开经筵。丁酉,天瑞节,免征临安府公私房赁钱十日。以金符十三、银符百给
夏贵激赏奇功。己亥,试正奏名进士,赐
王龙泽以下出身有差。壬寅,有星见西方,委曲如蚓。复州副将翟国荣遇大元兵,战烂泥湖,死之。闽中旱。
冬十月丙午,知达州赵章复洋州,加右
骁骑尉中郎将。大元兵破渠州
礼义城,知州张资自杀。丁未,饶州布衣董声应进《诸史纂约》、《兵鉴》、《刑鉴》,诏声应充史馆编校文字。癸丑,上度宗谥。广西经略司权参议官邢友龙击潮州、漳州寇,破之。乙卯,令州县行义田、义役。丁巳,友龙以下诸将各转官有差。大元兵攻郢州,
都统制张世杰力战御之,遂去,由藤湖入汉。戊午,郢州副都统赵文义追战全子湖死,恤其家。庚申,赠翟国荣复州
团练使,官其二子,立庙复州。壬戌,以钱百万给
郢城屯戍将士。甲子,诏以明年为德祐元年。乙丑,以
章鉴同知枢密院事兼权
参知政事,
陈宜中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大元兵徇沙洋城,京湖宣抚司遣总管王虎臣援之。丙寅,城破,虎臣与守隘官王大用皆被执。荧惑犯镇星。大元兵至新城。戊辰,总制黄顺出降。己巳,副总制仁宁出降。都统制
边居谊力战,城破,赴火死。知复州翟贵以城降。闽中地震。
十一月癸酉,以朱禩孙为京湖、四川
宣抚使。丁丑,命沿江制置使赵溍巡江策应,赐钱百万激赏战功。戊寅,
马廷鸾力辞浙东
安抚使、知
绍兴府,诏依旧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赠赵文义
清远军节度使,与其兄
威武军节度使文亮共立庙扬州,赐名传忠。庚辰,以
陆秀夫为淮东安抚制置司参议官。壬午,削诸班直溢额人。癸未至乙酉,覆试特奏名士人。丙戌,以王爚为
左丞相,
章鉴为
右丞相,并兼
枢密使。似道自九月乞命左右丞相,至是从之。以张晏然兼京湖、四川
宣抚司参议官。己丑至庚寅,覆试特奏名士人。壬辰至癸巳,如上覆试。甲午,括邸第戚畹及御前寺观田,令输租。丁酉,加
安南国王陈日煚宁远功臣,其子威晃奉正功臣。十二月癸卯朔,命
建康府、太平州、池州振避兵淮民。以隆寒,劳赐京湖及沿江戍守将士。甲胡,诏淮
西四郡水旱,去年屯田未输之租其勿征。丁未,提举兴国宫
吕师夔请募兵
江州,诏
知州钱真孙同募,
尚书省以钱米给之。癸丑,大元兵攻阳逻堡,
夏贵以兵力守,
武定军都统制王达战死。乙卯,大元兵夜以偏师乘雪渡
青山矶。丙辰,都统程鹏飞鏖战,被重创,归鄂州,都统高邦宪屯马家渡,弃舟走,被执。大元兵复攻夏贵于阳逻堡,都统制
刘成以定海水军战死。贵败,沿江纵兵大掠,归庐州。朱禩孙将兵至鄂州,闻鄂兵败,夜奔
江陵府。己未,权知汉阳军
王仪以城降。
吕文焕以北兵攻鄂州。庚申,程鹏飞及权守张晏然以城降。幕僚张山翁不屈,诸将欲杀之,丞相伯颜曰:「义士也,释之。」诏钱塘、
仁和两县民年七十至九十已上者,赐帛及酒米。癸亥,诏似道
都督诸路军马,以步军指挥使
孙虎臣总统诸军,所辟官属皆先命后奏。诏天下勤王。甲子,起
李芾为湖南提刑。乙丑,以高达为湖北制置使兼安抚、知江陵府。诏:「边费浩繁,吾民重困,贵戚释道,田连阡陌,安居暇食,有司核其租税收之。」赠
王达清远军承宣使。庚午,度宗梓宫发引至浙江上,俟潮涨绝江,潮失期,日晡不至。程鹏飞以北兵徇
黄州,
知州陈奕遣人请降于寿昌军。
李庭芝以兵勤王。辛未,命州郡节制驻戍经从兵。
德祐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大元兵入黄州。甲戌,陈奕遣人下蕲州,并招其子岩于
安东州。丁丑,知蕲州管景模遣人请降于黄州。戊寅,诏浙东邸第出米,减价粜民。壬午,葬度宗于永绍陵。大元兵入蕲州。癸未,似道以吕师夔权刑部尚书、都督府参赞军事,任中流调遣。乙酉,以
陈宜中同知
枢密院事兼
参知政事。
吕师夔、钱真孙遣人请降于
蕲州。丙戌,大元兵徇
江州。知安东州
陈岩夜遁。邳州降。知寿昌军胡梦麟寓治于江州,丁亥,自杀。戊子,知南康军叶阊遣人请降于江州。似道出师。知
德安府来兴国以城降。夔路安抚
张起岩与其将弋德攻开州,复取之。己丑,知
安庆府范文虎遣人以酒馔如江州迎师。乙未,附度宗神主于新宫。以
孙虎臣为
宁武军节度使。戊戌,赦京畿罪。池州都统
张林遣人请降于江州。大元兵入
安庆,范文虎降,
通判夏椅仰药死。是月,知达州鲜汝忠以城降。
二月癸卯,似道以宋京为都督府计议官,使
大元军中。甲辰,以黄万石为
江南西路制置使,加湖北制置副使高达检校少保。庚戌,大元兵入池州,权守赵卯发自经死。宋京如军中,请称臣、奉岁币,不得请而还。辛亥,赠
刘成清远军承宣使。乙卯,五郡镇抚吕文福遣所部淮兵入卫,降诏褒之。丙辰,诏劳贾似道,命都督府岁举改官如
史嵩之故事。己未,加
张起岩福州观察使,弋德以下各转五官。庚申,虎臣与大元兵战于丁家洲,败绩,奔鲁港,
夏贵不战而去。似道、虎臣以单舸奔扬州,诸军尽溃,翁应龙以都督府印奔临安。壬戌,大元兵徇
饶州,
知州唐震死之。故相
江万里赴水死,
通判万道同以城降。沿江制置大使赵溍、知
镇江府洪起畏、知宁国府赵与可、知隆兴府
吴益皆弃城遁。知和州
王喜以城降。
建康都统翁福出迎大元兵。甲子,大元兵至
临江军,民尽去,知军鲍廉死之。似道上书请迁都。乙丑,下公卿杂议,王爚言己不能与大计,遂去。
张世杰将兵入卫临安,道饶州,复取之,其将谢元、王海、李旺、袁恩、吕再兴皆战死。江西提刑
文天祥起兵勤王。丙寅,以天祥为江西安抚副使、知
赣州,趣入卫。诏募兵。以
谢堂为两浙
镇抚使,谢至
保宁军
节度使,全永坚、谢垕并检校少保。戊辰,征两浙、福建诸郡厢禁兵之半入卫。湖南提刑
李芾以兵勤王。知
江阴军郑弃城遁,知
无为军刘权、知太平州孟之缙皆以城降。己巳,大元兵攻嘉定
九顶山,都统侯兴战死。以
陈宜中知
枢密院事兼
参知政事,曾渊子
同知枢密院事、两浙安抚制置大使兼知
临安府,
文及翁签书枢密院事,倪普同签书枢密院事。召王爚为浙西、江东宣抚招抚大使,使居京师,以备咨访。遣
大元国信使郝经等归。庚午,加
夏贵开府仪同三司,令以所部兵入卫。令长吏给经过兵民钱米,一切勿征税。应编配、拘锁人,除伪造关会、强劫盗放火者,余悉纵之。放免浙西公田逋米及诸文武官在谪籍者,并放自便与叙复改正,放参亲民。加
张珏宁远军节度使,
昝万寿保康军节度使,
张世杰和州
防御使,令将兵入卫。陈宜中乞诛似道,诏罢似道平章、
都督,予祠。赵与可除名,令
临安府捕案之。招似道溃兵。辛未,
右丞相章鉴遁。
三月壬申朔,诏复茶盐市舶法。似道诸不恤民之政,次第除之,以
公田给佃主,令率其租户为兵。殿前指挥使韩震请迁都,
陈宜中杀之。震所部兵叛,攻嘉会门,射火箭至大内,急发兵捕之,皆散走。癸酉,都统徐旺荣迎大元兵入
建康府,镇江统制石祖忠请降于建康。命浙西提刑司
准备差遣刘经戍吴江,两浙转运司准备差遣罗林、浙西
安抚司参议官张濡戍
独松关,
山阴县丞徐垓、正将郁天兴戍
四安镇,起
赵淮为
太府寺丞,戍银树
东坝。湖北安抚司计议官吴继明攻
通城县,复取之,执县令以归。遣使召章鉴还朝。甲戌,以似道为醴泉观使。大元兵至
无锡县,知县阮应得出战,一军皆没,应得赴水死。诏发兵戍吴江。乙亥,发兵戍独松岭、铜岭。诏谕
吕文焕、陈奕、
范文虎使通和议息兵。以王爚为
左丞相兼
枢密使。闽中地复大震。丙子,下诏罪己。以
陈宜中为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罢
章鉴官,予祠。
侍御史陈过请窜贾似道并治其党人翁应龙等,不俟报而去。
监察御史潘文卿、季可乞从过所请,乃命捕应龙下
临安府狱。罢廖莹中、
王庭、刘良贵、游汶、
朱浚、陈伯大、
董朴。责洪起畏镇江自效。丁丑,知
滁州王应龙以城降。己卯,杖翁应龙,刺配
吉阳军。命王爚、陈宜中并
都督诸路军马。加吕文福福州观察使。庚申,赠
唐震华文阁待制。削万道同三官,罢之。壬午,复
吴潜、
向士璧官。知常州赵与鉴闻兵至遁,常民钱訔以城降。甲申,大元兵至西海州,安抚丁顺降。乙酉,知东海州施居文乞降于西海州。知
平江府潜说友、
通判胡玉、林镗以城降。加
张世杰保康军
承宣使,总都督府诸军。丙戌,知广德军令狐概以城降。徙浙西
提点刑狱司于平江府。张世杰遣其将阎顺、
李存进军
广德,谢洪永进军平江,
李山进军常州。丁亥,
张德以下各转官有差。谢元等赠十官。有星二斗于中天,顷之,一星陨。己丑,滁人执王应龙归于扬州,杀之。加吕文福保康军承宣使,趣入卫。文福至
饶州,杀使者,入
江州降大元。庚寅,左司谏潘文卿、
右正言季可、同知
枢密院曾渊子、两浙转运副使许自、浙东安抚王霖龙相继皆遁。签书枢密院
文及翁、同签书枢密院倪普讽台臣劾己,章未上,亟出关遁。知
安东州孙嗣武以城降。雨土。辛卯,命在京文
武官并转两官,其畔官而遁者,令
御史台觉察以闻。阎顺战
安吉县,复取凤平。张濡部曲害
大元行人严忠范于
独松关,执廉希贤至临安,重创死。壬辰,
岳州安抚高世杰军洞庭中,大元兵攻之,世杰降。癸巳,攻岳州,总制孟之绍以城降。甲午,诏褒谕
张世杰、阎顺,诸将各转官有差。乙未,免安吉县今年夏田租,有战没者,县令、丞恤之。丙申,顾顺攻广德军,复取之。以陈合同
签书枢密院事。丁酉,赠
边居谊利州观察使。戊戌,赦边城降将罪,能自拔而归者录之,复一州者予
知州,复一县者予知县,所部僚吏将卒及土豪立功者同赏。罢
章鉴祠官并夺宰辅恩数,曾渊子削两官,夺执政恩数,陈过、陈坚、徐卿孙各削两官,夺侍从恩数。赵与鉴追两官罢之,遇赦永不收叙。罢许自、王霖龙。令淮东制置司用标由。庚子,徙淮东总领所于
江阴军。加吴继明阁门
宣赞舍人。
四月壬寅朔,赠赵卯发华文阁待制。贬陈过
平江府。雄江军统制洪福率众复
镇巢军。甲辰,赠江万里
太师,谥文忠,辍视朝二日。乙巳,大元兵入
广德县,知县王汝翼与寓居官赵时晦率义兵战斗山,路分孟唐老与其二子皆死,汝翼被执,至
建康死之。王大用赠三官,王虎臣赠两官,官其二子。丙午,大元兵破
沙市城,都统孟纪死之,监镇司马梦求自经死。戊申,京湖宣抚朱禩孙、湖北制置副使高达以
江陵降,京
湖北路相继皆下。
张起岩提兵保飞山。己酉,命
刘师勇戍平江府。辛亥,顾顺诸将各转三官,孟唐老赠三官。壬子,以
高斯得签书枢密院事权
参知政事。总统
张敏与大元兵战
丰城,死之。癸丑,赠五官,官其一子。阮应得赠十官。乙卯,以
福王与芮为武康、
宁江军节度使、判
绍兴府。丙辰,王爚来,令如文彦博故事,自朝参起居外并免拜。以枢密副使召
夏贵提兵入卫。丁巳,总制霍祖胜攻
溧阳县,复取之。戊午,赠张资眉州
防御使,侯兴复州
团练使。乙未,
文及翁、倪普并削一官,夺执政恩数;
潜说友削三官,夺侍从恩数。庚申,令狐概除名、配郁林州牢城,籍其家。知金坛县
李成大率义局官
含山县尉胡传心、
阳春主簿潘大同、濠梁主簿潘大PO、进士潘文孙潘应奎攻金坛县,取之。镇江统制侯岩、县尉赵嗣滨复助大元兵来战,成大二子及大同等皆死,执成大以归。壬戌,大元兵攻
真州,
知州苗再成、宗子赵孟锦率兵大战于老鹳觜。癸亥,加知思州田谨贤、知播州
杨邦宪并复州
团练使,趣兵入卫。有大星自心东北流入浊没。乙丑,荧惑犯天江。提举
太平兴国宫常楙请立济王后。丁卯,加
李庭芝参知政事。戊辰,诏宜兴、溧阳民兵助战有功,特免今年田租。
江阴民被兵,其租亦勿收责。庚午,大元兵至扬子桥,扬州都拨发官雷大震出战死。是月,常德、鼎、澧皆降。
五月辛未朔,命宰执日赴朝堂治事。旌德县城守有功,免其民今年田租。癸酉,大元兵至
宁国县,知县赵与?唐出战死。甲戌,
淮安总制李宗荣、知
庆远府仇子真将兵来勤王。乙亥,加苗再成
濠州团练使,赵孟锦扬州
都统司计议官。以洪福知
镇巢军。丁丑,诏赵溍统军民船屯江阴。
刘师勇攻常州,复取之,执安抚戴之泰,司户赵必佮、总管陆春战死。戊寅,淮东兵马钤辖阮克己将兵来勤王,加左骁骑
中郎将。己卯,赐婺州处士
何基谥文定,王柏承事郎。加
张珏检校少保、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庚辰,赠雷大震
保康军节度使。辛巳,加刘师勇濠州
团练使,其将刘圭以下各转官有差。戊子,赠潘大同等官,余有功人并转两官。辛卯,贬
潜说友南安军,
吴益汀州,并籍其家。罢
李珏,送婺州。籍
吕文焕、孟之缙、陈奕、范文虎家。甲午,饶、
信州饥,令民入粟补官。罢市舶分司,令通判任舶事。淮东、西官民兵各转一官。丙申,诏
张世杰、张彦、阮克己、仇子真四道出兵、遣使告天地、宗庙、社稷诸陵、宫观。己亥,劳军。吴继明复
蒲圻、通城、崇阳三县,加带行
带御器械、权知鄂州,令择险为寓治。赠鲍廉直华文阁,官其一子;
赵与?唐直华文阁。
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既,昼晦如夜。
昝万寿以嘉定及三龟、九顶、
紫云城降。知叙州
李演将兵援嘉定府,遂解归,战羊
雅江,兵败被执。辛丑,
太皇太后诏削
尊号「圣福」字以
应天戒。复魏克愚官,太学生萧规、
唐棣并补
承信郎。知
嘉兴府余安裕坐闻兵求去,贻书朝中,语涉不道,削一官送
徽州。徐卿孙削一官贬吉州。命侍从官已上各举才堪文武者五人,余廷臣各举三人,虽在谪籍,亦听举之。丙午,
王应麟言:「
开庆之祸,始于
丁大全,请凡大全之党,在谪籍者皆勿宥。」从之。己酉,免广德军今年田租及诸郡县未纳纲解。王应麟缴还章鉴、曾渊子录黄,言韩震为逆,二人实芘之;且渊子芘翁应龙致有逸罚,又尝窃府库金以遁。庚戌,命削鉴一官,放归田里,渊子再削一官,徙吉州,诛翁应龙,籍其家。辛亥,铨试。甲寅,
留梦炎入朝,王爚请相梦炎,乞以
经筵备顾问,
陈宜中请相梦炎,乞祠,诏二相毋藉此求闲。以爚为
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两赴经筵,五日一朝;宜中左丞相兼枢密使,
都督诸路兵;梦炎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乙卯,诏
求言。知叙州郭汉杰以城降。丙辰,疏决在京罪人。免引见。戊午,知
泸州梅应春以城降。己未,以
李庭芝知枢密院事兼
参知政事。庚申,知富顺监王宗义以城降。
王应麟复缴还曾渊子贬吉州录黄,癸亥,贬韶州。丙寅,吴继明诸将各转官有差。丁卯,朱禩孙除名,籍其家。
秋七月庚午朔,江西制置黄万石移治
抚州,诏还隆兴府。辛未,
张世杰诸军战
焦山下,败绩。甲戌,徙似道居婺州,廖莹中除名贬昭州,王庭除名贬梅州,徙曾渊子雷州。宁国吏杨义忠率义兵出战死,乙亥,赠
武功大夫。丁丑,徙似道建宁府。太白入东井。庚申,加知高邮军褚一正阁门
宣赞舍人,知怀远军金之才
带御器械,知安淮军高福阁门祗候,知泗州谭与阁门宣赞舍人,知濠州
孙立右卫大将军,赏守边功。壬午,太白昼见。诏
饶州被兵,令免今年田租。路钤
刘用调兵入靖州,
知州康玉劫之,
通判张起岩入杀玉,复靖州。癸未,拘内司局钱饷兵。丙戌,令权籴公田今年租,每石以钱十贯给佃主,十贯给种户,其镇江、常州、江阴被兵者勿籴。庚寅,谪似道为
高州团练副使、贬循州,籍其家。籴浙西邸第、寺观田米十之三。追复皮龙荣官。监司、郡守避事不即到官者,令
御史台觉察以闻。辛卯,王爚子嗾京学生刘九皋等伏阙上书言:宜中擅权,党似道,芘赵溍、
潜说友,使门客子弟交通关节,其误国将甚于似道。宜中去,遣使四辈召之,皆不至。
谢堂乞罢两浙
镇抚司,不从。张世杰乞济师,不报。壬辰,下刘九皋等临安狱,罢王爚为醴泉观使。癸巳,以
夏贵知扬州,朱焕知庐州。甲午,遣使召宜中还朝。乙未,以
陈文龙同
签书枢密院事兼权
参知政事。
通判婺州张镇孙闻兵遁,罢其官。贬胡玉连州、林镗韶州,并除名。沿江招讨大使
汪立信卒。丙申,削
李珏两官、贬
潮州。以
开庆兵祸,追罪
史嵩之夺其谥。戊戌,遣使召宜中还朝。
八月己亥朔,总制毛献忠将
衢州兵入卫。辛丑,疏决
临安府罪人。壬寅,右正言徐
直方遁。加夏贵枢密副使、两淮宣抚大使,
李芾湖南镇抚大使。总制戴虎破大南砦,转三官。加
张起岩太府寺丞、知
靖州,
刘用以下立功人各转官有差。大元兵驻
巴陵县黄沙。乙巳,吴继明复
平江县。戊申,试太学上舍生。己酉,拘阎
贵妃集庆寺、贾贵妃演福寺田还安边所。庚戌,
刘师勇攻吕城,破之。癸丑,复《嘉定七司法》。丁巳,遣使召宜中还朝。加
张世杰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总都督府诸兵。戊午,加刘师勇和州
防御使。荧惑犯南斗。赵淇除大理少卿,
王应麟封还录黄,言昔内外以宝玉献似道,淇兄弟为甚,己未,遂罢之。甲子,以
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
平江府。乙丑,扬州文武官转两官。加吴继明湖北
招讨使,朱旺诸将各转三官。
九月己巳,
陈宜中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左司谏陈景行请令讲官坐讲陪宿直,从之。辛未,加田谨贤福州观察使,
杨邦宪利州观察使,趣入卫。己卯,陈宜中乞任海防,不允。辛巳,有事于明堂,赦。李成大被执,不屈死,壬午,赠五官。丙戌,命
文天祥为都督府参赞官,总三路兵。会稽县尉
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之。大元兵至泰州,
知州孙虎臣自杀,庚寅,赠
太尉。免靖州今年田租。辛卯,徙
李珏梧州。乙未,刘良贵再削两官、贬
信州。张彦与大兵战败被执,以城降。
冬十月己亥,加张世杰沿江招讨使,
刘师勇福州观察使,总统出戍兵。壬寅,宜中来。癸卯,玉牒殿灾。丁未,以梦炎为
左丞相,宜中为
右丞相,并兼枢密使、
都督。城临安。辛亥,以
张世杰为沿江制置副使兼知
江阴军兼浙西策应使。丁巳,太白会填星。戊午,领户部财用常懋、
中书舍人王应麟请立济王后。赠夏椅直秘阁。征
绍兴府处士陆应月为史馆编校文字。壬戌,大元兵发
建康,参政阿刺罕、四万户总管
奥鲁赤将右军出
四安镇,趣
独松关,参政
董文炳、范文虎将左军出江入,江阴军,丞相伯颜将中军入常州。荧惑犯垒壁阵。癸亥,张全、
尹玉、
麻士龙援常州,士龙战虞桥死,全奔五牧。
朱焕至庐州,贵不内。焕归,复以为淮东制置副使。陈合坐匿廖莹中家资,夺执政恩数。甲子,尹玉战五牧,死之,张全不战遁。丙寅,趣赵溍、赵与可、郑所募兵。诏中外官有习兵略者,各以书来上。是月,李世修以江阴降。
十一月丁卯朔,铜关将贝宝、胡岩起攻
溧水死,赠宝
武翼郎,岩起
朝奉郎。庚午,以
陈文龙同知枢密院事兼权
参知政事,
黄镛同签书枢密院。命诸制司各举才堪将帅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隶军中者,许投匮自荐。辛未,
起居舍人曾唯辞官不允,去。癸酉,赠尹玉濠州团练使、麻士龙高州刺史,免张全、朱华临陈退师罪。丁丑,诏被俘将士能率众来归者,以人数补官,能立功者予节钺;诸阃以下官,以所招人多寡行赏。戊寅,大元兵破广德军。己卯,破
四安镇,正将胡明等死之。召
文天祥入卫。辛巳,曾唯削一官免。太白犯房。壬午,大元兵至隆兴府,黄万石弃
抚州遁,转运判官刘盘以隆兴降。癸未,大元兵破兴化县,知县胡拱辰自杀。甲申,
中书舍人王应麟辞免兼
给事中,不允。大元兵至常州,招降不听,攻二日,破之,屠其城。知州姚訔、通判陈炤、都统
王安节皆死,
刘师勇溃围奔平江。乙酉,改宜兴县为南兴军。礼部侍郎陈景行辞官不允,去。丙戌,赠济王
太师、
尚书令,进封镇王,谥昭肃,令福王与芮择后奉祀,赐田万亩。丁亥,独松关告急,趣文天祥入卫。戊子,调民兵出守余杭、钱塘。己丑,独松关破,冯骥死之,张濡遁,邻邑望风皆遁。通判
平江府郑畴遁,庚寅,通判王矩之、
都统制王邦杰遣人迎降于常州。辛卯,大元兵趋抚州,都统密佑逆战于璧邪,兵败,死之。癸巳,以
张世杰为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甲午,权礼部尚书
王应麟遁,黄万石提兵走建昌军。乙未,
左丞相梦炎遁。丙申,遣使召梦炎还朝。赐余杭、武康、
长兴县民钱,并免今年田租。郑畴降一官,罢
通判。抚州施至道以城降。
十二月丁酉朔,诏许似道归葬,以其祖田庐还之。戊戌,复赵与可为都督府参议官,放
李珏自便。己亥,赠王汝翼
朝奉郎。庚子,以吴坚
签书枢密院事,
黄镛兼权参知政事。遣柳岳奉书诣大元军中,称盗杀廉尚书,乞班师修好。癸卯,以
陈文龙为参知政事兼权知
枢密院事,赐
谢堂同进士出身,同知枢密院事。甲辰,赠姚訔龙图阁待制,其父希得赠
太师,陈炤直宝章阁,冯骥
集英殿修撰。嘉兴府告急,给
封桩库钱为兵备。命赵与侲戍缙云县。复季可官,令如
龙泉县募兵。乙巳,以陈景行为浙东安抚副使,戍处州。起
方逢辰戍
淳安县。丙午,追封
吕文德和义郡王。丁未,出安边封桩库金付浙东诸郡为兵备。大元兵入
平江府。起吴君擢为太府少卿,提点临平民兵。遣使召梦炎、应麟,皆不至。戊申,张世杰入卫,加检校少保,降诏奖谕。王爚薨,辍视朝二日。乙酉,括临安府州县马。庚戌,柳岳还。癸丑,遣
宗正少卿
陆秀夫、刑部尚书夏士林、
兵部侍郎吕师孟使军前。诏
吕文焕、赵孟桂通好。己未,方兴、丁广、赵文礼兵皆败归。庚申,以柳岳为
工部侍郎,洪雷震为右正言,使燕祈请。大元兵破大洪山,知随州
朱端履降。权吏部尚书丁应奎、左侍郎徐宗仁遁。癸亥,遣使召梦炎,不至。
德祐二年春正月丁卯朔,大元兵自元年十月围潭州,湖南安抚兼知州
李芾拒守三月,大小战数十合,力尽将破,芾阖门死,郡人知
衡州尹谷亦举家自焚,帅司参议
杨霆及幕属陈亿孙、颜应焱等皆从芾死。守将吴继明、刘孝忠以城降。
宝庆降,
通判曾如骥死之。陆秀夫等至
大元军中,求称侄纳币,不从;称侄孙,不从。戊辰,还。
太皇太后命用臣礼。己巳,嘉兴守刘汉杰以城降。庚午,同签书枢密院事
黄镛、参知政事
陈文龙遁。以
谢堂为两浙镇抚大使,
文天祥知临安府,全永坚浙东
抚谕使。辛未,命吴坚为
左丞相兼枢密使,常楙
参知政事。日午,宣麻慈元殿,文班止六人。诸关兵尽溃。遣
监察御史刘岊奉表称臣,上大元皇帝尊号曰仁明神武皇帝,岁奉银绢二十五万,乞存境土以奉蒸尝。癸酉,左司谏陈孟虎、监察御史孔应得遁。荧惑犯木星。甲戌,大元兵至瑞州,
知州姚岩弃城去。乙亥,以
贾余庆知临安府。丙子,命吉王昰、信王昺出镇。丁丑,以夏士林
签书枢密院事。己卯,加全永坚
太尉。参知政事常懋遁。三学生誓死不去,特与放释褐出身。以
杨亮节为福州观察使,提举吉王府行事;俞如珪为
环卫官、提举信王府行事。大元兵入
安吉州,知州
赵良淳自经死。月晕东井。庚辰,签书
枢密院夏士林遁。辛巳,祀太乙宫。癸未,升封吉王昰为益王,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信王昺为广王,判泉州兼判南外宗正事。以
留梦炎为江东西、湖南北宣抚大使。甲申,大元兵至皋亭山,遣
监察御史杨应奎上传国玺降,其表曰:「宋国主臣?谨百拜奉表言,臣眇然幼冲,遭家多难,权奸似道背盟误国,至勤兴师问罪。臣非不能迁避,以求苟全,今天命有归,臣将焉往。谨奉太皇太后命,削去帝号,以两浙、福建、江东西、湖南、二广、两淮、四川见存州郡,悉上圣朝,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伏望圣慈垂念,不忍臣三百余年宗社遽至陨绝,曲赐存全,则赵氏子孙,世世有赖,不敢弭忘。」是夜,丞相陈宜中遁,
张世杰、
苏刘义、
刘师勇各以所部兵去。乙酉,以文天祥为
右丞相兼枢密使、
都督。丙戌,命天祥同吴坚使大元军。赐
家铉翁进士出身、签书枢密院事,
贾余庆同签书枢密院事、知临安府。戊子,知建德军方回、知婺州刘怡、知处州梁椅、知台州杨必大皆降。是月,知
临江军滕岩瞻遁。
二月丁酉朔,日中有黑子相荡,如鹅卵。辛丑,率百官拜表祥曦殿,诏谕郡县使降。大元使者入临安府,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及百司符印、告敕,罢官府及侍卫军。壬寅,犹遣贾余庆、吴坚、
谢堂、刘岊、家铉翁充
祈请使。是日,大元军军
钱塘江沙上,潮三日不至。
三月丁丑,入朝。
五月丙申,朝于上都。降封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是月,陈宜中等立昰于福州,后二年四月,昰殂于?冈洲,陆秀夫等复立卫王昺,后三年始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