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地位高的妃子,皇帝妾室封号之一。南朝宋孝武帝
刘骏于孝建三年始设,地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
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复。明成化年间,
明宪宗在其上另设
皇贵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
明朝时,宫中皇妃的封号有很多,如顺妃、宁妃、良妃等,但贵妃仍是最高级的封号,宪宗始置
皇贵妃,贵妃成为次等封号。
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
贵嫔之上,又以
昭仪、
昭容、
昭华代修华、
修容、
修仪。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
九嫔,而以
婕妤、容华、
充华等位其下。南北朝代均有增损。梁以贵妃、
贵嫔、
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
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
五职,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称三职 。
二品:九嫔(
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各1人)
二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
充媛各一人)
五品:才人(9人)(在唐代,皇后不属于官职,所以无品级,连同婕妤、美人共称为
二十七世妇)
二品:九嫔(
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各1人),
皇后一下皆为妃位,后代皇帝多有改动,也设立了一些等级,
皇贵妃位份在
明宪宗皇帝时期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