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
帝王之妾
贵妃,地位高的妃子,皇帝妾室封号之一。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孝建三年始设,地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复。明成化年间,明宪宗在其上另设皇贵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
宫廷名词
演变历史
贵妃,古代皇帝妃嫔的称号。开始是南朝宋孝武帝始置的,位比相国,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后代多沿用其名。
唐宋二朝时,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称四夫人,品级正一品
明朝时,宫中皇妃的封号有很多,如顺妃、宁妃、良妃等,但贵妃仍是最高级的封号,宪宗始置皇贵妃,贵妃成为次等封号。
清朝的后宫品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贵人常在答应官女子秀女。贵妃是后宫第三等封号。
地位
皇贵妃创立之前,贵妃一直是内命妇的第一等。贵妃的地位大致与亲王的正妻及同辈的公主相当,贵妃是内命妇的第一等,亲王妃、长公主外命妇的第一等。
文化
南北朝
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南北朝代均有增损。梁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称三职 。
隋朝品级
隋文帝独孤皇后死后,确立妃嫔制度。
一品:三夫人(三人,分别为贵妃、淑妃德妃
二品: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各1人)
三品:婕妤(12人)
四品:美人
五品:才人(与美人共15人)
六品:宝林(20人)
七品:御女(24人)
八品:采女(37人)(与宝林、御女曰八十一御妻
唐代品级
前期:唐高祖武德、唐太宗贞观时期:
一品:妃(四人,分别为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二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
三品:婕妤(9人)
四品:美人(9人)
五品:才人(9人)(在唐代,皇后不属于官职,所以无品级,连同婕妤、美人共称为二十七世妇
六品:宝林(27人)
七品:御女(27人)
八品:采女(27人)(与宝林、御女曰八十一御妻)
唐高宗时:裁撤后宫人数,更易内官名称
一品:赞妃、德妃(代四妃)
二品:宣仪(4人,代九嫔)
三品:承闺(5人,代美人)
四品:承旨(5人,代才人)
五品:卫仙(6人,代宝林)
六品:供奉(8人,代御女)
七品:侍栉(20人,代采女)
八品:侍巾(30人,统称“内官”)。
唐玄宗时:根据法象之意改四妃为三妃
一品:惠妃丽妃华妃(但仍封杨玉环为贵妃均为正一品
二品:芳仪(六人)
三品:美人(四人)
四品:才人(七人)
五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宋朝品级
各个宋帝在位的时候略有差异。
一品: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或宸妃)各一人)
二品:九嫔(贵仪、贵容、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各1人),
或者(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1人)
三品:婕妤(无定数)
四品:美人(无定数)
五品:才人(无定数)
辽朝品级
元妃、贵妃、德妃、文妃
昭容、昭仪、淑仪、和仪、丽仪、顺仪、芳仪等
皇后外,惟见妃子之称,无其他等级。
金朝品级
皇后
贵妃、贤妃、德妃
昭仪 昭容 昭媛 修仪 修容 修媛 充仪 充容 充媛
婕妤九人
美人九人
才人九人
二十七世妇 宝林二十七人
御女二十七人
采女二十七人,比八十一御妻
又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皆内官也。
元朝品级
后妃封号惟皇后、妃二等,再没有别的名号
明朝品级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皇后一下皆为妃位,后代皇帝多有改动,也设立了一些等级,皇贵妃位份在明宪宗皇帝时期确立。
明世宗嘉靖皇帝效仿古制设立后宫等级
贵妃
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
九嫔(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
美人
才人
贵人
选侍
淑女
清代品级
皇后(1人) 【位同帝尊,不设品级】
一品:皇贵妃(1人)
二品:贵妃(2人)
三品:妃(4人)
四品:嫔(6人)
五品:贵人(无定数)
六品:常在(无定数)
七品:答应(无定数)
历朝贵妃列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09 18:16
目录
概述
宫廷名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