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阶等级。即九品官阶中的第二个等级。三国魏始设,历朝因之。北魏以来又有正从之分。
魏晋南北朝士族内部的等级。即中正所评定的乡品中的第二个等级,但因文献中没有关于一品的明确记载,故二品成为实际上最高的品级。对于一些优异者,有称为“灼然二品”或“二品之精”的。担任中正者,多为二品,而且二品之人还能参议中正之人选。魏晋时二品之人出仕即任清官,而三品以下之人则有许多种官职不能担任,到
南朝宋以后,二品与三品间的差别更加明显。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宋书·恩幸传》:“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南朝梁改九品官阶为十八班,“位不登二品者,又为七班”。(《隋书·百官志上》)列为流外,使差别更加绝对化。由于士族高门子弟皆为二品,故出现“门地二品”与“二品才堪”的区别,前者仅凭借家世,而后者除家世外还有才能,在任用时有所不同。参见“九品官人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