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
词语解析
中国式管理就是对称管理,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对称文化,中国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
概述
中国式管理与对称管理。中华传统文化最大的特色是对称文化。对称文化:天与人、义与利道与德理与气、名与实、形上与形下、德治与法治、出世与入世的对称。对称文化:民主与法制的对称、公平与效率的对称、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称、个人与企业的对称、民间与政府的对称。中国管理模式就是对称管理模式
范式
管理模式的背后是管理学范式。“管理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的管理学,一是类的管理学。人的管理学的现代发展就是成功管理学,类的管理学的现代发展就是管理成功学。管理学科学化的命题是对中华民族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复归,使“以人为本”命题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创业——为“以人为本”的社会基础,吸收西方管理学的最新成果,中国传统“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衍化演化出对称管理学,并促进管理学的科学化与极大发展。管理学的科学化就是通过空间时间层次的转型与融合实现发展,就是要用历时性的方法、层次性的方法化解同时性的矛盾,整合同时存在的不同管理学流派,实现相容与超越。管理学的科学化是人类化社会与社会化人类时期的管理学,人类化的管理学与人类社会溶为一体,是管理学的异化、管理学与社会异化的扬弃,是管理学本性的复归与真正管理学的诞生。这就是管理学科学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所以管理学的科学化与管理学的人类化是对称的。管理学科学化与管理学人类化的对称为东西方管理学的融合提供了新的管理学范式——对称管理学范式框架,这套《中国管理模式丛书》就是建构这个范式框架的尝试。
中国管理模式丛书提出了以对称管理为核心的完整的中国管理模式,是对现有中国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模式化,是对古代中国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也是对现代西方管理模式的扬弃、综合与升华。中国管理模式丛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阐明中国管理模式的内在结构与实践可操作性基础。中国管理模式的产生有历史的必然性;中国管理模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产生,符合人类管理模式发展的、通过空间交替展示时间之矢的自然历史过程。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特殊管理模式与人类一般管理模式的统一。中国管理模式——对称管理模式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以上内容摘自:陈世清中国管理模式丛书》,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8第3版)
散打篇
概念
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中国式管理其实就是合理化管理,它强调管理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最终目的,因而更具有包容性;以易经为理论基础,合理地因应“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人事现象;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然后才有资格来从事管理,而事业只是修身、齐家、治国的实际演练。
C模式的争议
中国模式管理,英文可以翻译为“Chinese Model Management”,其内涵和本质可以理解为:其一“华人模式管理”、其二“中华文化主导的管理模式”,其三,建立在中华文化主导下融合了中西管理优秀思想的中国特色管理模式”。有人认为:“管理不分国界,不需要按照文化区分,是一门自然科学”,独立学者董斌研究员认为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正确的,但是否“不分国界,不需要按照文化区分”,我保持个人意见。由于我们的英语培育途径是从美国而来,课堂使用的是美式英语,我们一般认为的管理是“美国式管理”,但在欧洲,也存在欧洲管理模式,欧洲管理模式,据仿生管理学研究者马利克教授介绍“欧洲管理模式”的效率就比“美国式管理”在效率上显著增强1/4,美国式管理只达到“欧洲管理模式”效率的3/4。
中国为什么需要中国式管理学?董斌研究员认为理由如下:1,中国社会植根的儒家文化创造了中国独特的社会情况。2,中国社会体制植基于儒家文化创造的中国独特的社会特色。3,中国社会体制和中国独特的社会情况中潜在的霸王条款潜规则和中华传统社会现象。以上三点,造就了中国为什么需要中国式管理学的缘由基础。
无论是问题还是现象或者现实。你需要认可黑格尔说过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这不是意愿中的社会模式和想象中的乌托邦,而是切实存在的社会现实。无论其是否合理。
一部分人认为不存在“中国式管理学”,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式问题”,那么我们假如认可你的观点,也请你考虑,正因为是存在普遍的“中国式问题”,才存在“中国式管理学”。或许你的看法我也同意,但西方管理在中国很难彻底完全执行。比如谷歌中国的案例。其他论述请参考我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意见。
一部分人认为不存在“中国式管理学”,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式问题”,你能不能把问题看成机会?去积极的面对处理这些问题的机会?你要面对,你拿西方式管理在中国就不一定完全的彻底的行通,这就是“中国式管理学”,不是A就是B,除非你在中间骑马骑墙。
有人说没有见过“中国式管理”这么可以在世界称豪的管理模式。我告诉你,“中国式管理”不需要在世界称豪,就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在世界称豪。中国就是中国。当世界认识中国式管理的时候,也许就是世界重新认识中国的时候。中国式管理的目标就是:“世界先进管理模式中国化”。
以上观点很足够。当哲学发现世界的时候,哲学家最终因此拿着哲学这个放大镜+显微镜看到了全世界。哲学家眼中的汉学既然能成立,那么中国式管理也必然能够成立。否认汉学是无效的,否认中国式管理也是无效的。我们无法比哲学家和哲学看得更细微更宏大。
一部分人认为不存在“中国式管理学”,他们认为这是“中国式问题”,那么我假如认可你的观点,也请你考虑,正因为是存在普遍的“中国式问题”,才存在“中国式管理学”。或许你的看法我也同意,但西方管理在中国很难彻底完全执行。比如谷歌中国的案例。其他论述请参考我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意见。
背景介绍
中国式管理模式,最早由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提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界与业界的极大关注,成为过去几年里业界管理培训中的热点。但是,随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认为根本不存在管理模式上的中外差别,认为中国式管理是一个假问题,批评的对象自然主要以曾仕强的观点为目标。经过几年的讨论,至今仍未能在学界与业界形成共识。探讨虽在不断在深化,却仍难以满足有效提升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要求。
应该看到的一点是,只有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到达了一个高度,中国企业作为整体,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显现力量之后,人们才会开始探讨、思考支撑这种经济腾飞的主体---企业的管理模式的效力问题,这是中国式管理作为一个问题出现并被广泛争议的前提与背景,也只有从这个大背景下来探讨中国式管理问题,才能理清思路,孤立地就问题谈问题,则问题永远是问题--找不出答案来的问题。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发展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会随着本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形成区别于他国的各自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最早进入市场经济的欧洲国家,相应于资本社会化的股份制形式,注重公司治理模式的完善问题,其典范是以OECD公司治理原则为蓝本,推进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20世纪初的美国,在欧洲文化基础之上,根据美国的历史经验,伴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历史进程和管理学学科的独立,以职业经理人群体的培养与成长,推动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进程,这种管理学理论与管理学实践的相互促进,成为推动美国经济成长与美国竞争力的强大引擎,这是因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具有竞争力,国家竞争力的实现便会成为可能。
二战以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亚洲地区开始出现一些腾飞的经济体,代表是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学者们对这些经济体的研究证明,他们都是在改造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其中引起了世界管理学界广泛关注的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与西方企业管理模式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学者据此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
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逐步进入了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国作为一个资源、技术、管理水平都十分欠缺的后发国家,过去28年来的经济腾飞,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而非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我们越来越迫切需要认识清楚,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这是中国企业管理模式问题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管理语录
1、管理是修已安人的历程
2、搞清楚推、拖、拉的真正用意,合理应用以求圆通
3、以化解代替解决,务求尽量减少后遗症
4、寓人治于法治,更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5、做人做事兼顾并重,透过好好做人来把事情做好
6、抱持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的心态来包容一切
7、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
8、计划的目的,在肯定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9、组织的功能,在聚合安人的力量,协同一致。
10、领导的意义,在发挥安人的潜力。
11、控制的用意,在保证今后几年如何安人。
12、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13、只有组织成员各守其分,大家才能和合为一,产生强大组织力
14、安人就是把部份和在一起,合成一个整体,并且促使整体大于部份,和透过已安和人安增进和谐的效果。
15、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藉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
16、中国人擅长把二看成三,以二合一来代替二选一。
17、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不要因误解而放弃。
18、持经达变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则,却必须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应变,以求制宜。
19、经是方的,规规矩矩,实实在在。权是变动的意思,要持经达权,合理应变,才能圆通而安人。
20、美国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个人主义日本式管理的哲学基础是集体主义,中国式管理则是我们常用的交互主义
21、日本人拿中国的管理哲学,来运用西方的管理科学。
22、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应变。
23、中国人相信事在人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所以管理应该以人为主。
24、若非理念相同,很不容易做到以人为主而又能够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中国式管理首重道不同,不相为谋,力求因道结合,彼此志同道合,理念相同,更中能够同心协力。
25、志同道合的同仁,由于人心善变,不久之后,可能变成志不同,道不合。各种内外环境的变数,更是随时出现。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
26、只要合理,怎样变动都可以
27、中国式管理,重视把人际或人群和伦理合在一起,建立一种差别性的关系,称为人伦关系
28、中国式管理的交互主义,秉持二合一的态度,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两种极端的说法,合在一起,形成在集体中完成个人的合理主义。
29、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
30、对上要有礼貌,但是不能够讨好。以下不宜太严,也不能够过份宽松。平行同事不必太拘束,也不应该过份熟不拘礼。
31、大同必须包容小异,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
32、凡事未定案之前,十分民主,一旦拍板定案,相当独裁。这种把民主和独裁合起来想,称为专制。
33、法是过去的产物,情是未来的埋伏,只有理才是指标,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按照情势做出合理的调整。
34、中国式管理重视树状的组织精神,根部吸收水份,源源不断供应树干;树干也毫不保留地让枝叶予取予求。这种我支持你,你放手去做的精神,符合中国人你办事,我放心的心理需求。
35、上侵下职,妨害员工的学习、成长,更破坏上司与部属之间的合理关系。
36、决策者的大智,指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大慧指有智慧也有德行,三者合一,才是大智大慧做决策。
37、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38、至诚可以前知,预测未来才能做好计划。
39、采取无为的执行过程,才能大有为。
40、全面无型的控制,把法律和良心合在一起。
41、考核的标准是错不可以而对并没有用。
42、抱持救人而非杀人的心态来考核。
43、沟通以不明言为基础。
44、有效地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45、领导比管理更重要。
46、老板做好人,干部做坏人,才是良好的配合。
47、劝合不劝分,表示站在合理的立场来分。
48、用情理法来领导,最为合理。
49、有本事来拿,拿不到怪自己,是激励的基本原则
50、先求忠诚再求能力,更加安全
实战篇
-阎雨
阎雨 中国管理学。通过将西方管理体系中国国学相结合,以C理论为母体,结合多年案例研究和管理实践,成功研究出中国管理哲学的导入和应用体系——C模式。这使得中国管理哲学不再是理论的说教,而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学科,其价值对于中国管理学而言同样具有开辟鸿蒙的时代意义。
现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兼任:
国际东西方大学北京研究院院长
菲律宾国立卡维迪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副会长
中国市场学会房地产专家委员会主任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哲学企业战略文化产业、地产经济
著有:《中国管理哲学》、《文化与经济论衡》
《中国大陆房地产战略联盟运营机制研究》《集团战略管理》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上行文化,更加侧重于先验主义的哲学思辨,成中英先生开创的中国管理学C理论是知识管理智慧管理,C模式是阎雨先生对C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基于C理论的管理实践。它将C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依附于母体,但同时别具特色的管理理念与思想。
C模式由两大系统组成:一个是C理论,一个是A体系。C理论就是成中英教授的管理模式,他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的核心文化加上《易经》与《禅宗》,所形成的理论框架被学界称之为“C理论。而西方现代文化则是一种下行文化,更加注重其工具性和实用性,国际上习惯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实用管理文化称之为“A体系”。
管理学家阎雨博士立足国学根脉,萃取百家文化菁华,提炼出具有实践价值的管理哲学,更融合西学体系,导入西方管理工具,使抽象的传统文化模型化、数据化,通过C理论与A体系的结合,既解决了企业管理的理性与高度,又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量化与实用问题,这就是“C模式”(China way)。 C模式,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实践和应用,使中国传统管理文化和哲学得到激活和再造。
通过对C模式的学习和导入,可使企业家及管理学者全面洞悉西方管理优劣,规避盲目西化风险;熟练操作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中国管理学倡导的C模式是知识管理与智慧管理,力求管理科学中国化,中国管理世界化。这是一次温和的管理变革!
C模式,C模式是基于C理论的管理的实践
C模式效用价值
引导管理发展方向
阎雨博士创建的C模式是从其师成中英教授的C理论发展创化而来,即从管理研究与应用实践中来。C模式正是这样一个路径:实践、知识、再实践。
随着知识经济到来,中国管理学的创建提上日程。依托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精髓,导入西方管理的理性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中国管理学体系的形成指日可待。中国管理哲学C模式正是中国管理学的基奠之一,立足于知识经济与东方文化,放眼世界管理发展趋势,必将完成管理科学中国化,实现中国管理世界化的升华。
指导组织变革
管理者常常越位、缺位、错位,过度管理管理盲点并存,企业创新管理缺失,组织变革乏力;当代西方管理文化和管理行为模式正面临着文化“移植”和文明冲突带来的严重的“排异反应”。
C模式通过对于内外环境的分析,借助7C模型推导出组织结构的最佳形态,帮助管理者找到自身的定位,引导各部门和职能有序设置与协作,真正的与企业所处的环境相契合,避免本本主义,达成变革目标,实现管理效能的提升。
改变企业基因
《易经》的不易、变易、简易的“三易”原理,为现代企业组织变革、运营创新战略决策、经营诊断、信息化管理等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工具和技术平台。通过研究比较《易经》和现代管理科学信息哲学语言符号,发现易经与产生于近一二百年的西方管理学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包容性。即,C模式更为圆熟的概括了管理的本质和管理原则,而不是机械的、孤立的拆分管理环节和要素,这必将为企业管理实际提供持久的动力。
优化企业新陈代谢
一个企业新陈代谢的好坏,决定了企业是不是能够健康的发展。如果新陈代谢不畅,存量不够而释量过多,同化减少而异化过多,这就会造成生命的衰竭。反过来会造成生命的堵塞,从而造成消化不良,企业最终走向衰亡。C模式通过优化新陈代谢,不但能够使企业延续生命,而且使其继续繁荣;不但能够永葆青春,又能够有一种新的壮大。
实现管理生生不息
任何事物都有发展到衰落的过程,管理亦是如此。因此,C模式跳出管理理论的一般范畴,以管理哲学来指引具体理论和工具的发展,不断的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推陈出新,从而实现管理的生生不息。
管理归C
C模式力使企业家及管理学者全面了解西方管理的史略、优劣和发展趋势;系统领会国学中的管理思想精髓;懂得使用符合中国文化管理方法——C模式;熟练操作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西方管理工具。
C模式突破了中国管理中国管理理论缺乏应用模式的瓶颈,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量化与实用问题。这使得中国管理学不再是理论的说教,而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性学科,其创造性价值对于中国管理学而言同样具有开辟鸿蒙的时代意义。
系统篇
基本概念
所谓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和谐组织,将中国国学精髓(为人处世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这种以人为运营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应变能力企业组织,简称为“智慧型组织”,由于它是继金字塔型机械式组织A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B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组织模式,并且是在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国学之大智慧的组织类型,因而取“CHINA”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个智慧型组织命名为“C管理模式”。
“以人为核心”是构建智慧性组织的基本,是C管理模式的关键。
“以人为本”运营智慧性组织,是C管理模式的原则。
“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组织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法则,是C管理模式的特征。
理论价值
许多初读《C管理模式》的专家和学者则认为,C管理模式立足道、儒、法的中国传统文化,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与中国国学及中医智慧融于一体,其理论结合人的身体机能,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解读C管理模式的组织构架,剖析其内部运营机制,分析外部运营理念,探索企业健康成长之道,为广大组织管理者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参考。C管理模式是对现有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一次大胆的突破和创新,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包括在华投资外资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政治价值
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持续蔓延,一大批欧美企业纷纷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愈加感受到全球性经济萧条带来的股股寒意。在此轮国际经济危机中,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顶礼膜拜的全球知名企业,在一夜之间如巨人般轰然倒下,在剧烈的震撼中,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纷纷对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C管理模式研究的课题,将引发对资本主义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反思,对现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反思,并将重新聚焦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更多思考,这正是C模式模式的价值所在。
对比其它管理模式
著者认为,C管理模式与金字塔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对构成企业组织的“人”的态度——
金字塔型视企业内部的“人”为机器人,工作程序化,因此A模式面对市场是机械的;学习型强调企业内部的沟通、协作与学习创新,“人”的地位有所提高,因而B模式面对市场变得更为灵活;C管理模式,也就是智慧型组织以“人”为核心,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运营及管理模式,通过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和创造空间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同时C模式强调组织应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与外部进行人性化沟通。因此,C模式面对市场具有能动性,显得更为灵活和应变。
①金字塔型管理模式,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创立。金字塔型组织是立体的三角锥体,等级森严,高层、中层、基层是逐层分级管理,这是一种在传统生产企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计划经济时代,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组织形态,它机构简单、权责分明、组织稳定,并且决策迅速、命令统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则由于缺乏组织弹性,缺乏民主意识,过于依赖高层决策,高层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而突显出刻板生硬、不懂得应变的机械弊端。
②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由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个人学习特别是团队学习,形成的一种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够能动的作用于环境的有效组织。 也可以说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为扁平化的圆锥型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的棱角和等级没有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权力分层和等级差别的弱化,使个人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因而学习型组织使企业面对市场的变化,不再是机械的和僵化的,而是“动”了起来。不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趋势化,扁平化组织也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习型组织“学习”的本质对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③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也称为C管理模式,智慧型组织整体为球型结构,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智慧型组织中,企业整体就是一个圆——“天-人-地”组织结构中一种最为美满、最为和谐、最为生态的构架。在这个球型的结构中,企业高层、中层、基层之间通过诸多和谐的圆形结构相互沟通、协调、配合。在这个球型结构中,甚至任何一个部门或员工在发现或遇到外界变化的时候,都能够进行迅速而有效的沟通和强有力的决策,既可作为灵活应对的个体,又可通过完整统一的整体,灵活、迅速的作出反应。在这个球型组织结构的企业里,每个基层子系统是相对独立运作的,一旦遇到超出子系统本身职权范围之事能迅速反应到子系统的板块系统和中央指挥系统,对于在什么状况下各部门在自己的小方块中各尽其能,在什么状况下基层直接联通高层,他们都配合得非常默契,充满智慧和能动。
中国式管理C模式
C模式指的是以C理论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精髓和西方管理工具,以管理文化性统领工具理性的管理哲学——中国管理哲学的一种表述。
C模式沿革
哲学家成中英先生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诸子百家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管理哲学——C理论,奠定了中国管理学的基础。北京大学人本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管理专家阎雨先生在C理论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精髓和西方管理工具相融合,使得C理论得以与实践相接轨,进而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中国管理哲学,即C模式。
C模式内涵与外延
C模式外在意义取China(中国)、Change(《易经》)、Confucius(儒家)、Culture(文化)、Cheng(成中英)之义。
C模式的内涵为:Control(行政)、Coordination(人事)、Centrality(决策)、Contingency(市场)、Creativity(生产)。
以决策为中心,各要素交互影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C管理模式操作篇
经营罗盘(BC经营管理模型)——中国特色管理体系新思维,是王汝平自提出C管理模式十年之后的最新中国式管理学操作版,202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经营罗盘是在以史为镜的基础之上,将中国国学智慧与西方管理科学的精髓融为一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提出了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企业就是“管理人性”,治理企业就是“平衡人情”的经营哲学,并通过“势、道、术、器、利”五个维度将其融会贯通。详细阐述了企业如何从组建到成长、从竞争到发展的经营逻辑,并从实践的角度就经营罗盘的应用,进行了细致地介绍,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方法,由119个经营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都通过翔实生动的案例进行了一一讲解,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感想
(一)要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由于所学内容涉及管理思想、管理观点和管理新理论,古今中外,历史与现实,内容很丰富。在参加学习的时间内虽然有了大致的了解,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学而时习之”,要把理念同社会实际环境、企业和个人工作相结合起来,认真加以实践,学以致用,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和个人管理才能的提升,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合理定位,做好自己的事情。通过学习,我感到曾教授对中国文化研究多年,他的管理方法是中国式的管理,讲解透析有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过人之处,他把企业组织行为当作“天、人、地”;把企业比作人一样的系统,把经理层或领导层比作“头”,把中层管理比作“身体”,把基层人员比作“肢体”。强调每一个企业,每个人都要合理“定位”,要认识自己所处地位,干好自己应干好的工作,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就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不然就是越俎代庖,费力不讨好。并着重论述了高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干部各自的作用和工作方法、行为模式,剖析精到,入木三分,让人悟出许多在中国现实社会环境中处理关系人际关系的微妙技巧,比如:许多场合下交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暗示;对不同身份的人用换位思考来处理沟通等等。通过学习余仕维教授讲解的管理方法,认为要进一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大胆负起自己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吸收借鉴和比较国内外管理优劣,为我所用。曾教授的中国式管理与余教介绍的老外管理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我感到管理是否有效,不是它的观点多么新,方法多么精,归根到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在实践中有用,好用,才能成功。认为要搞好本单位各项管理工作,还是要注重细节管理,脚踏实地工作。在今天,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的管理和生活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每个企业把自己的产品不断做精作强,占居市场的独一位置,就是成功。要在管理中积极推行“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高灵敏度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降低成本材料的消耗,使管理达到了及时、全面、有效的状况,企业的发展就会不断强大。
( 四)加强本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学习感到,在文化建设方面也要首先对建立什么样的企业文化进行合理“定位”。建设企业文化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其明确的功利目的性,是通过塑造某种文化,使自己能够获取更高的市场价值。是保守传统的,还是创新进取的;是面向国内的,还是放眼世界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还是创造优质服务、追求利益的合理化;是自由式的,还是科学、规范的等等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研究。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在建设企业文化的三个主要方面,即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时,要把确定我们企业核心价值观,作为重中之重,形成一个适应现实又具有长远意义的统一思想信念。其次在建立行为识别系统工作中,要在建立统一科学的行业规范系统,如种类岗位规范、守则及员工培训规范等方面下功夫,力求简明扼要。在视觉识别系统工作中,要细心规划,合理设计,突出行业特点和文化特点。 (五)要重新认识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学习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比以往的劳资管理大为不同,不论内容还是方法,效果和作用都是一个飞跃。认为我们要在人力资源管理诸多环节中,特别是绩效考核这一环进一步予以重视,在绩效指标设定、绩效指标跟踪、绩效考核评估、奖金发放、绩效改进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办法,把我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经验化提升到科学化,科学撑握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7 06:37
目录
概述
概述
范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