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公元157年—189年5月13日),世称汉灵帝。汉章帝刘炟之玄孙,中国东汉第12位皇帝(公元168年2月17日—189年5月13日在位)。
人物生平
入继大统
刘宏是
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河间孝王
刘开的曾孙,因父亲、解渎亭侯
刘苌早逝,故刘宏世袭解渎亭侯的爵位,母亲为董氏(
董太后)。
永康元年(167年)冬,汉桓帝
刘志驾崩,
皇后窦妙临朝听政。桓帝无嗣而崩,窦妙之父
窦武召见出身
河间国宗室的侍御史
刘鯈,问河间国宗室中的谁比较贤明,刘鯈推荐了解渎亭侯刘宏。窦武遂入宫禀告窦妙,窦妙派侍御史、守光禄大夫刘儵、奉车都尉
曹节等人前往河间国迎接刘宏登基。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刘宏随迎驾队伍抵达雒阳城外夏门万寿亭,由窦武率文武百官迎接。次日,刘宏继位,改年号建宁,以太傅
陈蕃、大将军窦武及司徒
胡广三人共参
录尚书事。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陵墓为“慎陵”,母亲董氏封为“慎园贵人”。
太后摄政
刘宏即位之初,由太后
窦妙摄政。窦妙采纳
陈蕃、
窦武的建议,处死了在
汉桓帝时期挑起第一次
党锢之祸的宦官
苏康、
管霸,于是“天地清明,人鬼欢喜。”同时,由于窦太后当初能被立为皇后,陈蕃出力很多,于是窦妙委任陈蕃辅政,与父亲窦武勠力同心,匡扶汉室,广征天下名贤列于朝廷,其中不乏
李膺、
杜密、
尹勋、
刘瑜等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遭到处罚的士人,于是天下之士,无不想望太平。然而窦妙设立
女尚书、扶植亲近自己的宦官,以培植自己的势力,引起了陈蕃和窦武的不满。于是,陈蕃在朝堂上要求太后窦妙诛杀所有宦官、罢黜
女尚书,然而窦妙不同意。
政变掌权
大将军窦武因
定策刘宏继位有功,被封为闻喜侯,其族人加官进爵,从此窦氏外戚权倾一时。窦武依赖太傅陈蕃主持朝政,而陈蕃大量启用在第一次党锢之祸时受处罚的士人,二人在不久后即达成一致意见,密谋铲除宦官。
建宁元年(168年)八月,
太白金星犯
上将星,侍中
刘瑜上书劝太后窦妙关闭宫门,又与窦武、陈蕃写信,以“星辰错缪,不利大臣”为由,让他们速断大计。于是窦武、陈蕃私自任命
朱寓为司隶校尉,
刘祐为河南尹、虞祁为洛阳令。窦武又上奏窦妙革除
黄门令魏彪(宦官的总管)的官职,并用亲近自己的小黄门
山冰接任黄门令之职,继而让
山冰上奏逮捕长乐尚书
郑飒(在窦妙所居
长乐宫当差的宦官),押送到
北寺狱。陈蕃对窦武说:“此曹(指郑飒)就该直接杀掉,何须拷问!”窦武不听,让黄门令
山冰与
尹勋、侍御史
祝瑨一同拷打盘问宦官郑飒,郑飒供出了曹节、王甫等宦官。黄门令山冰与尹勋当即上奏逮捕曹节、王甫等人,并让
刘瑜内奏太后。
建宁元年(168年)九月辛亥,
窦武离开皇宫,回到大将军府。相关人员把窦武的奏疏送往窦妙所居的长乐宫,长乐五官史
朱瑀看到窦武的奏疏后,大骂道:“不守规矩的宦官自然可以诛杀,但我们这些无辜的宦官有什么罪,竟然都要遭受灭族之灾!”继而高呼道:“陈蕃与窦武奏请太后废帝,这是大逆!”于是朱瑀在夜里与王甫、曹节等十七个关系好的宦官结盟,投靠刘宏,请刘宏到德阳前殿。刘宏拔剑
踊跃,在乳母
赵娆的保卫下,取出
棨信,关闭各个宫门,用刀剑威胁尚书台的官属制作诏板,拜
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逮捕窦武任命的黄门令
山冰。山冰怀疑,不肯奉诏,王甫便格杀山冰,放出郑飒,返回后与刘宏、赵娆等人共同带兵劫持太后窦妙,夺取玉玺,并让
郑飒等人传旨逮捕窦武。然而窦武抗旨,不肯奉诏,骑马到步兵营,与侄子步兵校尉
窦绍共同射杀了前来传旨的宦官,继而召集
北军五校数千人驻扎洛阳都亭,下令说:“黄门常侍造反,尽力者封侯重赏!”
陈蕃得知后,率领属官拔刀攻破承明门,来到尚书台,高呼:“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叛逆,何云窦氏不道!”王甫从尚书台出来与陈蕃相遇,说:“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武有何功劳,兄弟父子并封三侯!又设乐饮宴,多取掖廷宫人,数日之间,聚财巨万,这样的大臣难道不是不道吗?您身为宰辅,与他结党,又何必贼喊捉贼!”便让剑士逮捕陈蕃,押送北寺狱诛杀。
当时护匈奴中郎将
张奂被窦妙征回京师洛阳,不知内情,听信宦官曹节之言,以为窦武造反,便率兵协助王甫讨伐窦武。在激战一夜后,窦武兵败自杀,窦太后则被迁往南宫,其家属被流放到
日南郡。
亲理政事
建宁二年(169年),刘宏封拥卫有功的乳母
赵娆为平氏君,从此赵娆“贵重天下,赀藏侔于天府,两子受封,兄弟典郡”,荣宠擅恣,骄奢淫逸。郎中
谢弼认为“功臣久外,未蒙爵秩,阿母宠私,乃享大封”,于是上书劝刘宏“宜急斥黜”,结果被刘宏贬为广陵府丞。
刘宏又升迁
曹节为长乐卫尉,封育阳侯;
王甫升迁中常侍。
朱瑀、
共普、张亮等六人皆为列侯,十一人为关内侯。于是“群小得志,士大夫皆丧气”。
同年三月,刘宏尊生母慎园贵人董氏为
孝仁皇后。七月,破羌将军
段颎大破
先零羌于射虎塞外谷,东羌全部被平定。
建宁四年(171年)正月初三,刘宏行
元服,大赦天下。七月,立宋氏为皇后。
诛杀权宦
熹平元年(172年),有司检举宦官
侯览专权骄奢,汉灵帝便下诏收回他的印绶,逼迫侯览自杀,罢免所有
阿附他的人的官职。同年
太傅胡广逝世,朝议以
杨赐、
刘宽、
张济三人教授刘宏。同年,勃海王
刘悝被中常侍王甫指使他人诬陷谋反,下狱自杀。
光和二年(179年)四月,汉灵帝诛杀中常侍
王甫以及他的两个养子长乐少府王萌、沛相
王吉,三人皆死于狱中。宦官王甫父子被杀,路人士女无不称善,若除父母之仇。太尉
段颎也受王甫牵连而死。十月,司徒
刘郃、永乐少府
陈球、卫尉
阳球、步兵校尉
刘纳密谋诛杀宦官,事情泄露,都被下狱处死。
废宋立何
刘宏的
宋皇后不得宠,却正位中宫,后宫得宠的姬妾们便共同谮害宋皇后,诬陷宋皇后行祝诅之事。汉灵帝听信其言,于光和元年(178年)策收宋氏的皇后玺绶。宋皇后自行前往暴室狱,忧死,其父、兄弟皆伏诛。各个常侍、小黄门在宫中的,都怜悯宋氏无辜,一同筹钱安葬宋皇后及宋酆父子于皋门亭宋氏旧茔。
光和三年(180年)十二月,因生育了皇子
刘辩,刘宏立出身南阳屠户的贵人何氏为皇后。何皇后父亲
何真被追封为
车骑将军、舞阳宣德侯;母亲被接入宫中居住,封为
舞阳君;她的大哥
何进和二哥
何苗也被招入朝廷担任要职,何氏家门荣极一时。
烽烟四起
光和七年(184年),
太平道教主
张角发动
黄巾起义,天下八州太平道教徒揭竿而起,州郡失守,朝廷震动。郎中
张钧上书指出
黄巾之乱的根源在于
十常侍多安插亲朋宾客掌管州郡,应斩杀十常侍,寇乱就会自行消散。常侍张让等人大恐,皆脱帽光脚磕头,请求自行入狱,并拿出家财以助军费。刘宏便对十常侍恢复如初。而张让等人实际上多与
张角交通来往,后来中常侍
封谞、
徐奉勾结黄巾军事泄,被刘宏诛杀,刘宏追究张让等人,而张让等人将罪责推卸给已死的中常侍王甫、侯览,刘宏便不再追究。随后,刘宏在北地郡太守
皇甫嵩及中常侍
吕强的建议下,宣布解除党锢,组织官军平定叛乱。
至年底,由
皇甫嵩、
朱儁等人率领的政府军剿灭各地黄巾军,刘宏为表天下安宁,于是改元
中平。但同时,凉州的
北宫伯玉、
李文侯、
韩遂、
边章等人又起兵叛乱。
中平二年(185年),刘宏先后派皇甫嵩、
张温前往凉州平定叛乱,不但没有平定,反而让凉州叛军越发壮大。
中平四年(187年),凉州沦陷,凉州刺史
耿鄙、汉阳太守
傅燮先后战死。同年,渔阳郡人
张纯、
张举联合乌桓在幽州发动叛乱,斩杀护乌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
除了四方多难,统治集团内部也是暗潮涌动,如
王芬试图拥立合肥侯、
阎忠说服皇甫嵩自立等事件,但都无果而终。天下此起彼伏的叛乱,让刘宏逐渐从西园享乐中走出来。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刘宏在雒阳平乐观举行阅兵仪式,自称“
无上将军”,骑马持剑检阅军队。
英年早逝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大败凉州叛军
王国等人。三月,幽州牧
刘虞平定张纯叛乱。四月丙辰日(5月13日),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年仅三十三岁(按刘宏继位时年十二,则驾崩时应为三十三岁,《后汉书》误作三十四岁),
谥号孝灵皇帝。其长子
刘辩继位,是为
汉少帝。六月辛酉日(7月17日),葬于
文陵。
为政举措
政治
①设立侍中寺,牵制尚书台
熹平六年(177年),刘宏将
少府寺中下属机构“侍中曹”升级为“侍中寺”,定员八人,同时“
省尚书事”,即审议
尚书台所处理的政事,以避免或减少诏令出错,后来发展为隋唐三省中的
门下省。
②设立西园八校尉,牵制外戚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刘宏设置
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
蹇硕为统率,以此制约大将军何进的军权。
③废史立牧
中平五年(188年),刘宏接受太常
刘焉的建议,重置
州牧,史称“
废史立牧”。以刘焉为益州牧、
黄琬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
刘虞为幽州牧。
建宁二年(169年),山阳郡督邮
张俭弹劾中常侍
侯览回乡为母亲扫墓时铺张扰民,并拆毁了侯览的房屋甚至祖坟。因而惹怒侯览,指使同乡人朱并上书弹劾张俭等二十四位山阳名士结党,图谋不轨。刘宏见到奏章后,问计于宦官
曹节,曹节借题发挥,解释说党人危害社稷,要求扩大到全国范围清剿党人,刘宏准奏。最终这场政治灾难造成大量士人逃亡,被迫害致死的达六、七百人。史称“第二次
党锢之祸”。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
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要求朝廷予以平反。刘宏大怒,将曹鸾在狱中拷打致死,并更大规模的禁锢党人及其亲友。
光和二年(179年),经上禄县长和海建议,刘宏下令,党人“
从祖父”以后的亲属,都不受他们牵连。
光和七年(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中常侍
吕强认为如果不解党锢,可能会逼迫党人与黄巾军勾结,刘宏这才宣布解除党锢。
刘宏执政期间,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刘宏在位时更是有增无已,刘宏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
十常侍”。
建宁二年(169年),在宦官
曹节病重时,刘宏以其为车骑将军,他死后又追赠为车骑将军;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
赵忠为车骑将军,负责对讨伐黄巾的将领论功行赏。
刘宏执政早期,中常侍
王甫、曹节深受他信任,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
阳球杀死,曹节逝世,
张让与赵忠便成了刘宏宠信的宦官,刘宏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对宦官的依赖。
经济
汉灵帝曾在宫内与嫔妃、宦官扮演商贾进行模拟交易的游戏,颇似今日商学院常见的商业实践课。
光和元年(178年),刘宏在其母亲
董太后和及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尝试卖官。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
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一般来说,官位的
标价是以官吏的
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
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
段颎、
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却也都是先交足了钱,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后来更变本加厉,以后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
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
刘宏成年后,设置西园供自己享乐,灵帝将卖官所得收入用于西园的建设。中常侍
吕强进谏:“天下财物都是陛下的,何必还分公和私?”刘宏不听。卖官的政策一直持续到刘宏逝世。
文化
儒家经典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个版本。太学对太学生的考核,以皇家所藏的“
兰台漆书”为标准依据。但某些考生为了能在考试中占据优势,甚至行贿修改兰台漆书。故蔡邕等向汉灵帝建议,正式刊布儒家经典的标准文本,并将其镌刻于石。这些刻着儒家经典的石碑,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成为东汉太学的教科书,作为
策试的统一标准,以防止考试舞弊之风。
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刘宏根据此前大臣
杨赐、
蔡邕、
马日磾及宦官
李巡等人的建议,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
五经》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将其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外,使后来的儒生晚辈,都以此作为标准。石碑刚竖立时,坐车前来观看以及临摹和抄写的,每天有一千余辆之多,填满大街小巷。
熹平石经的刻立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并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
熹平石经面世,使儒家经典有了定型文本。熹平石经首次将儒家经典刊刻于石头之上,开启了后世刊刻石经的传统。熹平石经的刊刻,对于印刷术的发明也起到了极大的启迪作用,由于大量传抄,出现了捶拓石经(
拓印)之风。这种捶拓技术(
拓印)亦是印刷术的雏形。
光和元年(178年),刘宏设置
鸿都门学,并将
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悬挂其中。在这所学校里,并不是研究儒家经典,实际上是探讨辞赋、书法这类刘宏感兴趣的学科。刘宏重用出自鸿都门学的学生,他们出任刺史、尚书、侍中,甚至还有封侯。太学的儒生往往鄙视这些人,拒绝与其为伍。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但延续时间不长。一因士族猛烈的攻击,二因
黄巾起义,随着汉王朝的衰亡而结束。
鸿都门学的创立主要在于东汉后期豪族官僚阶层离心倾向的急剧膨胀,导致了桓灵时期专制皇权发起党锢,以期实现对外朝豪族势力的压制以及皇权支配下的秩序调整。但党锢之后,豪族世家虽受冲击却凭借其渗透于中央、地方间的内在根基,对东汉政权的运行体系仍发挥重要影响。面对这一现实,灵帝认识到要想真正实现对朝政的有效控制,必须跳出以往用扶植内朝来实现对外朝业已膨胀离心势力的制衡这一惯性思维,在既有的内朝难以完全依靠、外朝难以彻底制约的情况下,引入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以实现朝政的平稳运行和皇权对其的高度控制,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灵帝创立了鸿都门学。作为皇权高度控制下的新型政治群体,鸿都门生既可充任侍中寺这一内朝核心机构参与决策,又可任职地方,出任地方机构中的行政要位的这一职权规划,实际反映出东汉统治者对于外朝豪族官僚政治限制的进一步加剧,即希望凭借鸿都门生这股新型政治势力从中央、地方两个层面对长期把控于此的豪族官僚群体所构筑起的权力体系进行打击甚至突破。
鸿都门学主要教授辞赋创作与文字书写等,通过提拔下层文人学士,以文学艺术与儒家腐朽经学相对抗。鸿都门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
独尊儒术”的汉代,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军事
建宁二年(169年),玄菟郡太守
耿临讨伐
高句丽, 斩首数百级,高句丽王
伯固亲自乞求投降,汉灵帝刘宏便将高句丽领土划归东汉
辽东郡治下。
熹平年间(172-178年),又改属
玄菟郡治下。
熹平五年(176年),西南夷反叛,活捉
益州郡太守雍陟,刘宏派御史中丞朱龟讨伐,不能平息。朝议打算放弃西南,太尉掾
李颙建议讨伐,刘宏任命他为益州太守,与刺史庞芝借助
板楯蛮来击溃,救出雍陟。李颙死后,西南夷再次叛乱,刘宏任命
景毅为太守,平息叛乱,西南局势重获稳定。
光和二年(179年),巴郡板楯蛮叛乱,刘宏接受汉中上计
程苞的建议,采取安抚手段平息。
中平五年(188年),黄巾起义蔓延到巴郡,板楯蛮趁机又反,刘宏派西园上军别部司马
赵瑾将其讨平。
桓、灵时期,
檀石槐所领导的
鲜卑强盛,连年侵犯幽、并二州。
熹平六年(177年),护乌桓校尉
夏育上疏请求讨伐鲜卑,而犯罪被处罚的护羌校尉
田晏则通过中常侍王甫请求命自己为将讨伐鲜卑来赎罪,王甫也同意讨伐。同年八月,刘宏派夏育率军出高柳郡,田晏率军出云中郡,
臧旻率南匈奴
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出雁门郡,各率一万多骑兵出击
塞外两千多里。檀石槐命下属三部
大人各自率众迎击,夏育等人大败,丢弃自己的符节印信及辎重,各率数十人逃回,被囚车征还下狱,经赎免被废为
庶人。檀石槐死后,其子
和连仍在中平年间侵扰汉朝边境,终于被
北地郡百姓射死,此后鲜卑内乱衰落。
中平元年(184年)冬,凉州的金城、陇西、汉阳三郡的
先零羌、湟中义从胡、金城义从羌起兵反汉,一度声势浩大,
三辅受到威胁。刘宏派
皇甫嵩前去镇压,但被击败。
中平二年(185年)八月,刘宏任命司空
张温为车骑将军、
董卓为破虏将军、
周慎为荡寇将军,领兵十余万平乱,除了董卓部以外都被击溃。其后刘宏派耿鄙、皇甫嵩等讨伐,均无功,到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击败王国,才使凉州局势有所缓解。
建宁元年(168年),
西域长史府管辖下的
疏勒国发生内乱,和弑杀其王汉大都尉而自立为王。
建宁三年(170年),凉州刺史
孟佗遣从事任涉率敦煌兵五百人,与戊司马曹宽、西域长史张晏所率的焉耆、龟兹、车师前后部合三万余人讨伐疏勒,攻打桢中城,四十余日不能攻下,不得已撤军(参见
汉伐疏勒之役)。其后疏勒接连内乱,东汉朝廷也无法干预。
熹平四年(175年),于阗国王安国攻破
拘弥,杀死其王。汉
戊己校尉、
西域长史各发兵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
科技
汉灵帝引入了“胡床”(
折叠凳),对于汉代人跪坐习惯的取代,显然能够大大提高人体腿部血液循环的效率,由此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汉灵帝时代的宦官
毕岚发明了利用虹吸原理引水洒路的装置“
渴乌”,是降低土质路上车马扬尘率的奇思之器。比起经常被风沙所苦的明朝首都而言,东汉的洛京可谓真正的生态天堂。
当时,汉灵帝命毕岚铸“天禄虾蟆”,在平昌门外桥东吐水,继而转水入宫;又在桥西制作翻车渴乌,喷洒南北郊的道路,从而节省百姓清扫道路的费用。
外交
熹平二年(173年),
日南郡边的外国辗转通过翻译进贡。
光和六年(183年),日南郡边的外国再次通过翻译进贡。
历史评价
轶事典故
铸中兴剑
据《
古今刀剑录》记载:建宁三年(170年),灵帝曾经铸造四把剑,名为中兴。其中一把剑无故和小篆书一同丢失。
内廷逗乐
刘宏曾在西园遛狗,别出心裁,将狗打扮一番,戴
进贤冠、佩
绶带。宫中无
驴,一善于逢迎的小黄门从外地精心选了四驴进宫。刘宏见后,爱如至宝,每天驾一小车在宫内游玩。起初,还找一驭者驾车,几天后,索性亲自操持。皇帝驾驴车的消息传出内宫,京城许多官僚士大夫竞相摹仿,以为时尚。
宫中市场
光和四年(181年),刘宏在后宫仿造街市、
市场、各种商店、
摊贩,让宫女嫔妃一部分扮成各种商人在叫卖,另一部分扮成买东西的客人,还有的扮成
卖唱的、
耍猴的等。而他自己则穿上商人的衣服,装成是卖货物的商人,在这人造的集市上走来走去,或在酒店中饮酒作乐,或与店主、顾客相互吵嘴、打架、厮斗,好不热闹。刘宏混迹于此,玩得不亦乐乎。肆中的货物都是搜刮来的
珍奇异宝,被贪心的宫女嫔妃们陆续偷窃而去,甚至为了你偷的多我偷的少而暗地里争斗不休。
裸游之馆
据《
拾遗记》记载,中平三年(186年),刘宏在西园修建了一千间裸游馆,让人采来
青苔覆盖在台阶上面,引来渠水绕着各个门槛,到处环流,于是乘船游荡,并选用“玉色轻体”的宫女划船。在盛夏时,故意把船推翻,观赏宫女的“玉色”。渠水中种植着南方进献的荷花,花大如盖,高一丈有余,荷叶夜舒昼卷,一茎有四莲丛生,名叫“夜舒荷”。又因为这种莲荷在月亮出来后叶子才舒展开,月神名望舒,就又叫它“望舒荷”。
刘宏常在盛夏到裸游馆避暑,长夜饮宴,说:“使万岁如此,则上仙也。”宫女年龄在27岁以上、36以下的,都化上靓妆,解开上衣,只穿内衣,与刘宏共同裸游。
异域风情
刘宏喜欢
胡服、胡帐、
胡床、
胡坐、
胡饭、
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师的达官贵人纷纷效仿,被批评为“
服妖”。后来
董卓领胡兵进京,大肆破坏,正应此兆。
夜梦桓帝
刘宏曾梦见
汉桓帝发怒说:“
宋皇后有何罪过,你听从那些邪孽的坏话,使她死去?勃海王
刘悝已经被贬,又受诛而死。现在宋氏和刘悝在天上投诉,上帝震怒,你的罪孽难于挽救。”这个梦的内容十分明白清楚。
刘宏在醒来后很是恐慌,就把这件事告诉羽林左监
许永说:“这是什么不祥之兆?可以把它禳除吗?”许永答说:“宋皇后与皇上一同继承皇位,以母仪亲临天下,历年已久,四海之内都蒙受她的教化,从来没有听说有什么过失和恶声。而皇上偏听谗毁嫉妒的言辞,使她蒙受无辜之罪,身遭诛戮,祸连家族,所有臣妾,都为抱怨痛惜。勃海王刘悝是桓帝同母的弟弟,处理封国之事和作为藩属事奉朝廷,不曾有过错误,陛下没有经过验证审察,就加罪诛杀。从前晋侯梦见大厉鬼,披长发达到地面,是因晋侯杀了厉鬼的祖先。天地之间的道义是明白清楚的,鬼神是难于欺骗得了的。应当一并改葬,以使冤魂得到安息。让宋皇后流放了的亲族返回原籍,恢复勃海王的封爵,以期消去因此而遭致的咎衍。”刘宏没有听用许永的意见,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强项子孙
刘宏曾经从容地问侍中
杨琦:“朕和桓帝比怎么样?”杨琦说:“陛下要和桓帝比,就像虞舜和唐尧比德一样。”刘宏不高兴的说:“你真是硬脖子(
强项),真不愧是
杨震的子孙,死后一定也会招来大鸟的。”
人际关系
家世
后妃
子女
主要作品
刘宏喜欢辞赋,自己创作了《皇羲篇》共五十章。他后来怜悯皇子刘协幼年就没有母亲,又追思王美人(王荣),于是创作了《追德赋》《令仪颂》。《
汉诗》还收录有其作品一篇:《招商歌》。
人物争议
据《
后汉书》注引《伏侯古今注》记载:“‘宏’之字曰‘大’。”很多人以为,这里的“字”就是表字的意思,以为刘宏姓刘,名宏,字大。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此处的“字”不是表字,而是避讳代字的意思。众所周知,古代要避皇帝名讳,遇到皇帝名讳的时候,对这个字要采用一些办法避过去。刘宏即位以后,如果遇到要写“宏”的时候,就改用“大”字。
后世纪念
文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送庄镇三十里铺行政村刘家井自然村北,刘宏去世后,即葬于此。在清代被洛阳知县龚松林考证为
汉桓帝宣陵,据《
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墓冢高10米,周长320米。俗称“鏊子冢”。墓顶有盗洞两个,采得玉衣残片,可能是该陵被盗时的遗留物。墓冢遭局部破坏,考证疑为汉桓帝宣陵。陈长安认为是光武帝刘秀原陵,最终文物部门认定是汉灵帝文陵。
史料索引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