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戏
由猴子等灵长类动物表演的艺术形式
猴戏又名猴子戏,粤语马留戏(俗作马骝戏,粤语称猴子为“马留”,“留”因变调而常被误写为“骝”),泛指猴子或其他灵长类动物(如猩猩)参与演出的表演艺术。猴戏除了指真正由猿猴表演的项目外,还用来比喻人们一些行为。
中国传统猴戏
汉代画像石百戏图里有猴戏形象,可知我国驯猴作戏的历史甚早。迄明清时,玩猴者多为谋生之计流浪江湖。玩猴艺人多为一副扁担,挑两个箱子,或牵羊,带助手扛一长十字竹竿。在选好场地后,敲锣引人驻足。一般令猴翻筋斗、担水、走索;或爬高竿;或开箱戴面具,穿戏衣走场。《燕京岁时记》:“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手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也。”
猴戏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最迟于唐朝已有出现。古代中国人民把猴子视为马的守护神,常于马厩内养猴子以留住马匹,并让猴子表演猴戏作祭祀之用,因此猴子又有“马留”的别称,此名称仍保留在粤语中。日本于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猴戏。 后来猴戏的宗教性变淡,有些只是纯娱乐观众,一些小贩为招揽顾客,也会养猴子表演卖技艺,尤其常见于卖武术、卖药等行业。现时香港一只获渔农自然护理署发牌由人饲养的猴子金鹰,其已故前主人陈日标生前以卖药为业,金鹰就在主人卖药时表演。
日本传统猴戏
日本把猴戏称为猿まわし(さるまわし),有时也写成猿回し,属于传统艺能。猴戏最初传入日本时,也是于马厩中作为祭祀驱邪之用,常见于武家的马厩。室町时代起猴戏宗教性淡化,发展成街头艺术,多以太鼓伴奏。由于日文中“猿”的读音是さる,与表示离开、驱离之意的“去る”念法一样,有吉祥的意味,因此发展成过年时常见的表演。江户时代更认为是种让病魔远离的象征,所以还有专门引导猴子耍猴戏驱邪魔、病魔的职业。 此外,日本的狂言中也有猴戏表演,称为靫猿。
现代猴戏表演
现在一些动物园、主题公园马戏团也有猴戏的表演项目,常见的有踏单车、跳火圈、走钢丝、翻筋斗芭蕾舞、变脸谱、走平行木、幽默剧等。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野猴戏”,以王中绪为代表的耍猴人,表演更注重搞笑滑稽,猴子和人之间的互动打斗,通常叫武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10:13
目录
概述
中国传统猴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