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
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
科学方法,对
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
物流成本,提高
物流效率和
经济效益。
简介
物流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要面对商品、服务以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实现合理化
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是随
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 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经济活动。
内容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二、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
三、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物流
管理科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管理科学中新的重要分支。随着
生产技术和
管理技术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在降低
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
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
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即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环节,诸如运输、
存储、包装、装卸、
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
服务质量, 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
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物流管理科学的诞生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它揭示了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它的发展和日臻完善,是现代企业在
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解释
解释一
物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
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
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
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监控、定单处理、配送、
存货控制、运输、
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解释二
在我国
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
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
基本功能实施
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
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
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
参照系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
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
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主要内容
分类
物流管理的划分有以下分类标准:
宏观物流:是指
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是从社会再生产总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物流活动。宏观物流主要研究社会
再生产过程物流活动的运行规律以及物流活动的总体行为。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微观物流仅涉及系统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或一个地区。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整个社会为范畴,以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这种物流的
社会性很强,经常是由专业的物流承担者来完成。
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它由企业
生产物流、企业
供应物流、企业
销售物流、企业
回收物流、企业
废弃物物流几部分组成。
三、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
时间距离,而对物资(货物)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
国际经济贸易活动。因此,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国际物流是现代
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近十几年有很大发展,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概念,指一个国家范围之内的物流,如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
经济区域的物流均属于区域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
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的
广泛性,因此
物流系统的建立及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
适用性。
特殊物流是指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制约因素的特殊
应用领域、特殊
管理方式、特殊
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
基本原则
物流管理的具体原则很多,但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保证物流合理化的实现。所谓
物流合理化,就是对
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
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
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它具体表现在兼顾成本与服务上,即以尽可能低的
物流成本,获得可以接受的
物流服务,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
服务水平。
(二)物流合理化的基本思想
物流活动各种成本之间经常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
物流合理化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均衡”的思想,从
物流总成本的角度权衡得失。不求极限,但求均衡,均衡造就合理。
信息管理
第一层是基础
技术层。包括基础网络架构,OA
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信息的采集
条形码、
RFID,
GPS技术等等。
第二层是运作执行层。包括
仓储管理(
WMS)、
运输管理(
TMS)、
流程管理(PM)与
事件管理(EM)等
应用系统。
第三层是计划协同层。包括
供应链计划(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网络设计(Network Design)、需求计划(Demand
Planning)和高级计划/高级排程(AP/AS)、以及B2B业务集成(协同)应用等。
第四层是
战略决策层。在这一层并没有太多的
软件系统可以帮助领导者决定企业的
战略方向,寻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采取何种竞争、发展策略。领导者的思路大概是最好的系统。供应链信息化的四个层次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计划、执行是相对应的。
企业管理
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是对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诸如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活动。通过使
物流功能达到最佳组合,在保证
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这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根本任务所在。
实施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
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
成本优势的一种
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
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
系统方法解决问题。
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
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系统方法就是利用
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
竞争优势的
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这就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
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
最低成本,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
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
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注意事项
(1)如果从单个企业扩大到同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物流范围考虑库存问题的话,就会发现有问题的库存数量会大大增加。组成
物流供应链的各企业之间的关系在过去是互相买卖交易关系,因而企业并不习惯在它们之间交流信息,在不习惯相互协调进行库存管理,更不用说在整个供应链水平上分享交流信息和共同协调库存管理,这样往往会形成不必要的大量库存,同时有可能降低顾客的
满意度。
(2)随着组成供应链的企业间关系从过去建立买卖交易的
对立关系向基于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型关系的转变,供应链各个企业间交流、分享信息,协调进行库存管理成为可能,而先进的库存
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出现时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3)企业
经营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采购环节。一是“暗箱操作”,这非常容易产生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舍贱求贵、以次充好、收受回扣等等。二是“跑、冒、滴、漏”的现象也容易发生。
企业需要充足的库存以保证正常的
经济活动;同时,减少库存可以最大限度节约企业成本。
总之,库存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是不能小视的,库存管理做好了,就能够促进企业平稳的发展和企业稳步的进行营销 手段,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发挥作用
管理与竞争力
先看一组数据:
(1)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6%, 生产成本只有13%;
(2)
物流时间为84%,而加工制造时间仅为12%;
(4)全社会
物流费用占
GDP的18.1%,如果物流费用降为15%, 我们可节约每年9000多亿,相当于3个
成都市的GDP(根据2008年数据)
再看物流管理对资金周转率的影响:资金周转率=年销售额/(
库存成本+
固定资产),库存成本越大,资金周转率越小,我国资金周转率为1.9次,
海尔为15次(3万亿资金就相当如45万亿元),日本制造业为15-18次,美国
流通业为20-30次。
可达到的目标
供应链可以耗费中国企业高达29%的
运营成本。而通过物流管理和
供应链优化,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2)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将下降15%~30%;
(4)整个供应链的运作费用将下降15%~25%;
提升竞争力
事实与实践已经证明,由于物流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加快企业
资金周转,减少库存积压,促进
利润率上升,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
经济效益,国际上普遍把物流称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排在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
劳动生产率之后的“
第三利润源泉”,是企业整体利润的最大源泉。所以,各国的企业才越来越重视物流,逐渐把企业的物流管理当作一个战略新视角,变为现代
企业管理战略中的一个新的着眼点,通过制定各种
物流战略,从物流这一巨大的
利润空间去寻找出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
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
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
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
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
库存量。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
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
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
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
仓储管理和
库存管理。
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
运输经理或
仓库经理。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
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
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
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率却实际上降低了整体效率的
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地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的中断。又比如运输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
运输成本,但若其因此而将一笔必须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这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
职能管理已
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
协同作用。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
需求预测、采购、
生产计划、
存货管理、配送与
客户服务等,以
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标》一书风靡全球制造业界,其精髓就是从
生产流程的角度来管理生产。相应地,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则在1992年改名为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
现代物流: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
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
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
战略措施。这与
传统物流保障系统桥梁作用 管理顺序
物流管理按管理进行的顺序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
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
计划阶段
计划是作为行动基础的某些事先的考虑。物流计划是为了实现物流预想达到的目标所做的准备性工作。
物流计划首先要确定物流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
其次,要分析研究在物流目标实现的过程中
可能发生的任何外界影响,尤其是不利因素,并确定对这些不利因素的对策。
第三,做出贯彻和指导实现物流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措施。
实施阶段
物流的实施阶段管理就是对正在进行的各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它在物流各阶段的管理中具有最突出的地位。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中各项计划将通过具体的执行而受到检验。同时,它也把物流管理与物流各项具体活动进行紧密的结合。
(一) 对物流活动的组织和指挥
物流的组织是指在物流活动中把各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合理地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充分发挥物流中的每个部门、每个物流工作者的作用。物流的指挥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各个物流环节、部门、机构进行的统一调度。
(二) 对物流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通过监督和检查可以了解物流的实施情况,揭露物流活动中的矛盾,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克服的方法。
(三) 对物流活动的调节
在执行物流计划的过程中,物流的各部门、各环节总会出现不平衡的情况。遇到上述问题,就需要根据物流的影响因素,对物流各部门、各个环节的能力做出新的
综合平衡,重新布置实现物流目标的力量。这就是对物流活动的调节。
评价阶段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物流实施后的结果与原计划的物流目标进行对照、分析,这便是物流的评价。通过对物流活动的全面剖析,人们可以确定物流计划的科学性、
合理性如何,确认物流实施阶段的成果与不足,从而为今后制定新的计划、组织新的物流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按照对物流评价的范围不同,物流评价可分为专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按照物流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物流评价又可分为物流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 应当指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评价方法,其评价手段都要借助于具体的
评价指标。这种指标通常表示为
实物指标和
综合指标。
价值核心
为了建立合理高效的
连锁经营物流体系,我们先来解剖物流体系。物流体系的四个核心是:采购、仓储、配送、运输。
一、采购
任何企业离不开采购,连锁企业亦是如此,
商品采购是连锁企业
经营活动的起点。采购必须根据要货计划,由配送中心汇集各连锁分店提出的要货计划,
再结合总部的要求和
市场供应的情况,制定
采购计划统一向
市场采购商品和物料。
连锁企业的采购必须是整个连锁分店的要货计划,配送中心汇集各连锁分店提出的要货计划后,结合总部的要求和市场供应的情况,制定采购计划统一向市场采购商品和物料。对连锁企业而言,采购环节是一个创造性部门,其所经营的商品均需通过采购环节的引进来创造效益。然而很多连锁企业的现状是,很难准确掌握本部及下属
连锁超市的商品和采购信息,常因库存不足而影响销售。有时甚至因采购交易时间过长,而致使商品长期脱销。
二、仓储
连锁店与其他商店一样,需要有常年销售的商品,需要销售产销不同时间的商品如果对常年销售的商品,在各连锁店每次发出要货请求后,配送中心就到市场上采购,势必增加成本和
采购费用,也不可能最大限度的享受到批量优惠。这就要求配送中心在保证
商品储存品质的限度内大批量购进,在连锁分店提出要货请求后,就直接调运分送。对
季节性商品,
配送中心也应保持一定的仓储量,以保证异时销售的需要。
三、配送
配送作为连锁业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实践证明连锁经营的发展离不开物流配送,合理的物流配送使连锁经营中的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价格得以实现,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
物流配送中心关系到连锁经营的
规模效益能否充分发挥。配送中心的建设是整个物流体系的重点,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阐述一下。 大型连锁企业要重视配送中心建设,根据企业的
经营状况合理确定配送中心规模,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积极
发展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
物流资源,通过资产联合、重组和专业化改造等途径,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满足各连锁企业的经营需要。
四、运输
连锁分店分布相对较散,且数量众多,限于
交通条件、经济上的考虑,不可能配备足够多的交通工具。
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之间(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以改变对象的
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对象进行空间位移。由于各连锁分店分布相对较散,且数量众多,限于交通条件或基于经济上的考虑,不可能配备足够多的交通工具这就要求配送中心能够根据
计算机网络所获得的各分店的要货信息,合理安排调运力量,及时向各分店运送商品,充分满足各分店的销售要求。
配送中心建设
发展连锁企业要加快
配送中心建设。我国很多连锁企业发展到30~40家以后,是物流制约了它们的发展。若是加快物流配送的投资,无疑会使我国的连锁企业更趋于良性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化物质基础不很发达,连锁企业中配送数量少,规模也小,而国外是
大物流,配送中心面积大,辐射范围也很大。比如:
沃尔玛的一个配货中心要管100个店铺,辐射半径是200公里,一个配送中心就10万平方米以上。由此可见,加强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连锁经营的重要性。
A、自建配送中心
此方法适用于已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与店铺面积有一个相对适应的比例关系,从世界连锁业发展的实践来看,一个便利连锁公司,在拥有20个店,总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时,就可考虑建配送中心;一个超市连锁公司,在拥有10个店,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时,就有建立配送中心的必要。考虑到配送收入与
配送成本因素,配送中心业应具有相应的配送
经济规模。一般来讲,
判断标准应是: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
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配送设施所花费的成本。并且一些大型连锁公司都拥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欧洲(特别是德国)的物流配送设置是世界第一流的,但其物流成本的可观导致了大零售商纷纷把物流业务送给了第三方的专业性配送公司。在欧洲向主要连锁零售商发货的业务中,除30%由零售商自有的配送中心发货外,61%是控制在第三方的专业性配送公司手里,即将连锁
配送活动交给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B、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一些
大型超市公司投资建造的配送中心,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本系统的商品配送任务。而一些中小型的超市公司在资金、设施和人才等方面遇到不少难题,开展配送业务问题较多,如缺乏规范作业,各种编码(包括
商品编码、
运输包装编码等)缺乏标准,出货选拣、到货分拣、组配、
商品盘点等作业均无
电子扫描装置,出货
外包装不加贴用于运输、送货的条码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服务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在国外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承担配送任务的公司,一些连锁企业不再自建配送中心,转而依托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社会化的配送中心对我国尤为适用。
(1)因为我国的连锁店规模普遍较小,自建配送中心由于不能取得
规模效应而导致所得收益不足以补偿建设费用。
(2)由于专门承担配送任务的公司和连锁店之间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配送中心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当前我国企业内部
管理能力较差的情况下,由专职配送中心完成配送任务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反过来又促进了配送业的发展。很多以前承担单一运输和仓储的企业可以借助其资源开展
物流配送服务,使
社会资源得到整合。
(3)我国大量的连锁店需要的商品具有品种繁多、批次不一的特点,且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渠道,按批发业的
业种来各自进行配送的话,既会增大物流的成本,且连锁店铺也难于应付增多的送货卡车。把向各店铺配送的商品混装在一辆卡车上配送,对于大幅度提高连锁物流配送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
第三方物流企业或是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将同一区域有相同需求的各连锁分店大量分散的共同货物或商品集中运送,最大限度的提高人员、物资、金钱、时间等物流资源的效率,达到集约化,节省物流成本。
C、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
由于业务所限,许多大型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都开始或多或少承担其他公司的配送任务。如日本的西友公司在
自建物流配送系统的基础上,还同时为社会上其他企业配送商品。
东京附近的西友公司府中配送中心像一家大工厂,里面从上到下都是像流水线一样的机器
传送带。没有上传送带的商品成箱地码放在5层的货架上,起码高度有6米多。这个配送中心的货场有6.5万平方米,全部是机器操作的分类场也有3.16万平方米。其流水线平均每小时要分1。62万箱货物,为全国250家连锁店提供商品。
提供增值服务
首先,配送中心要加强
信息化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
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
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
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
条码技术(Bar Code)、
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
电子数据交换(EDI)、
快速反应(
QR)、有效的客户反应(
ECR)、
射频技术(
RF)、
管理信息系统(
MIS)、
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先进技术与
管理策略,应在我国的物流配送企业大力推广运用。信息化是一切现代技术和
管理手段的基础,只有实现物流配送信息化,才能承担起电子商务时代赋予物流配送业的历史任务。
其次,物流配送方要改变单一送货的观念,利用电子商务协助客户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
增值服务内容,如跟踪产品订单、提供销售统计和报表等。顾客化的配送中心面向一些有很高专业需求的客户,配送中心可以涉入购买方与原材料供应方之间的交易过程,如:代替购买方向供应方下定单,原材料的运入和
产成品的运出安排运输,还提供
最终产品装配的操作和用仓库设施为顾客做
产品测试,扩大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对于客户的跨国交易,配送中心还可以帮其进行报关、缴税费等手续。物流配送方与客户要发展长期的
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双方的
信息沟通,切实站在客户的立场思考,挖掘更多潜在的合作利益。
鼓励物流配送中心开展“
一揽子”物流服务,开辟物流服务新领域,增强我国连锁企业竞争优势。相对国外技术先进、实力强大的零售连锁商业的威胁,我国连锁业要抓住本国市场,应从提供更细化的服务来着手。我国连锁业应着眼于“
末端物流”的物流新领域。
“一揽子”物流服务也称为一括型的物流服务,是从效率化地进行商品的进货到店铺货架的陈列作业而萌发的新的物流系统。一括型物流是尽可能地将店铺的作业在中转的配送中心完成,以大幅度减少店铺内的作业为目标的物流方式。一括型的物流系统是从店铺的货架开始向上推移进行物流构筑的方式。一括型配送的物流中心要拥有对货物的分检、包装、贴价签、对要捆绑促销的产品进行拆包和捆绑、重新包装、甚至对最终产品进行装配等等加工功能,就是说,一括型的系统能够通过一括型的配送中心
直接连接从厂家到零售业店铺的货架,显示出可能建立的效率化的
供应链系统。为客户提供
附加价值。为了更好的提高配送效率,配送中心可以将从零售店铺门前到店内货架途中的货物的搬运,包装的拆卸、上架,甚至是搬运前后店内卫生的打扫等工作都纳入自己的服务范围。节省了货物交手过程的时间和人员的浪费,让店内人员可以全心的进行自己的工作,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同时,也利于配送方和收货方对于货物破损的责任划分。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
废弃物物流如废旧纸板箱回收工作,发挥
社会效应。
现代物流管理
基本情况
1.现代物流管理是
系统整合的
协作物流,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从
商品供应体系的角度来看,现代物流
不是
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
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统一体的
共同活动,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一种供应链管理。从供应链
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管理指挥着跨
企业组织的
物流作业,通过强化流通过程中所有企业的关系,以实现
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价值和
经营行为的最适化。
2.现代企业物流是客户服务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管理创新的原动力。传统物流认为物流是“内部事务”,只对组织体内部产生影响,其服务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或销售部门;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是“外部事务”,其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与此相适应,企业
经营理念的核心已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企业的物流活动也以客户服务为
价值取向,同时向
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延伸,通过提供顾客所期望的服务,在积极追求自身交易扩大的同时,强调实现与
竞争者顾客服务的差别化。
3.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依靠高度发达的
信息网络和全面、准确的
市场信息,来实现企业各自的
经营目标和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化。信息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现代物流活动必须及时了解和反映市场的需求,并将之反馈到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生产
经营决策的正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管理特点
物流管理的4个特点: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
配送流程
订单处理
物流中心的交易起始于客户的咨询、
业务部门的报表,而后由订单的接收,业务部门查询出货日的存货状况、装卸货能力、
流通加工负荷、包装能、配送负荷等来答复客户,而当订单无法依客户之要求交货时,业务部加以协调。
由于物流中心一般均非随货收取货款,而是于一段时间后,予以结账,因此在订单资料处理的同时,
业务人员尚依据公司对该客户的授信状况查核是否已超出其
授信额度。此外在特定时段,业务人员尚统计该时段的订货数量,并予以
调货、分配出货程序及数量。退货资料的处理亦该在此阶段予以处理。另外业务部门尚制定报表计算方式,做报表历史资料管理,订定客户订购最小批量、订货方式或订购结帐截止日。
物件采购
自交易订单接受之后由于供应货品的要求,物流中心要由供货厂商或制造厂商订购商品,
采购作业的内容包含由
商品数量求统计、对供货厂商查询交易条件,而后依据我们所制订的数量及供货厂商所提供较经济的订购批量,提出
采购单。而于采购单发出之后则进行入库进货的跟踪运作。
进货入库
当采购单开出之后,于
采购人员进货入库跟踪催促的同时,入库进货管理员即可依据采购单上预定入库日期,做
入库作业排程、入库站台排程,而后于
商品入库当日,当货品进入时做入库资料查核、入库品检,查核入库货品是否与采购单内容一致,当品项或数量不符时即做适当的修正或处理,并将入库资料登录建档。入库管理员可依一定方式指定卸货及
栈板堆叠。对于由客户处退回的商品,退货品的入库亦 经过退货品检、分类处理而后登录入库。
一般商品入库堆叠于栈板之后有两种
作业方式,一为商品入库上架,储放于储架上,等候出库,需求时再予出货。商品入库上架:由电脑或管理人员依照仓库
区域规划管理原则或
商品生命周期等因素来指定储放位置,或于商品入库之后登录其储放位置,以便于日后的存货管理或出货查询。另一种方式即为直接出库,此时管理人员依照出货要求,将货品送往指定的出货码头或暂时存放地点。在入库搬运的过程中 由管理人员选用搬运工具、调派工作人员、并做工具、人员的工作时程安排。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作业包含
仓库区的管理及库存数控制。仓库区的管理包括货品于仓库区域内摆放方式、区域大小、区域的分布等规划;货品进出仓库的控制遵循:先进先出或
后进先出;进出货方式的制定包括:货品所用的搬运工具、搬运方式;
仓储区储位的调整及变动。库存数量的控制则依照一般货品出库数量、入库所 时间等来制定采购数量及采购时点,并做采购时点预警系统。订定
库存盘点方法,于一定期间印制盘点清册,并依据盘点清册内容清查库存数、修正库存帐册并制作盘亏报表。仓库区的管理更包含容器的使用与容器的保管维修。
补货及拣货
由客户订单资料的统计,我们即可知道货品真正的
需求量,而于出库日,当库存数足以供应出货需求量时,我们即可依据需求数印制出库
拣货单及各项
拣货指示,做拣货区域的规划布置、工具的选用、及人员调派。出货拣取不只包含拣取作业,更应注意拣货架上商品的补充,使拣货作业得以流畅而不至于缺货,这中间包含了补货水准及补货时点的订定、
补货作业排程、补货作业人员调派。
流通加工
商品由物流中心送出之前可于物流中心做流通加工处理,在物流中心的各项作业中以流通加工最易提高货品的
附加值,其中流通加工作业包含商品的分类、过磅、拆箱重包装、贴标签及商品的
组合包装。而欲达成完善的流通加工,必须执行包装材料及容器的管理、组合包装规则的订定、流通加工包装工具的选用、流通加工作业的排程、作业人员的调派。
出货处理
完成货品的拣取及流通加工作业之后,即可执行商品的
出货作业,出货作业主要内容包含依据客户订单资料印制出货单据,订定出货排程,印制出货批次报表、出货商品上所 要的地址标签、及出货检核表。由排程人员决定出货方式、选用
集货工具、调派集货作业人员,并决定所 运送车辆的大小与数量。由仓库管理人员或出货管理人员决定出货区域的规划布置及出货商品的摆放方式。
配送作业
配送商品的实体作业包含将货品装车并实时配送,而达成这些作业则须事先规划配送区域的划分或
配送路线的安排,由配送路迳选用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商品装车的顺序,并于商品的配送途中做商品的追踪及控制、配送途中意外状况的处理。
会计作业
商品出库后销售部门可依据出货资料制作应收帐单,并将
账单转入会计部门作为收款凭据。而于商品购入入库后,则由收货部门制作入库商品
统计表以作为供货厂商请款稽核之用。并由会计部门制作各项
财务报表以供营运
政策制定及
营运管理之参考。
营运管理
除了上述物流中心的实体作业之外,良好的物流中心运作更要基于较上阶层的管理者透过各种考核评估来达成物流
管理流程中心的
效率管理,并制订良好的营运决策及方针。而营运管理和
绩效管理可以由各个工作人员或中级管理阶层提供各种资讯与报表,物流管理流程包含出货销售的
统计资料、客户对
配送服务的反应报告、配送商品次数及所用时间的报告、配送商品的失误率、仓库
缺货率分析、库存
损失率报告、机具设备损坏及维修报告、燃料耗材等使用量分析、外雇人员、机具、设备
成本分析、退货商品
统计报表、作业人力的
使用率分析等。
对物流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
性革命,核心内容是
商品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
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
商流、
资金流、
信息流、物流。在
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
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
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
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因此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极为巨大,物流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综述
由于
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
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
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
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二)
供应链管理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三方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地掌握产品
销售信息和顾客信息。此时,
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
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实现销售方面的“
零库存”。
(三)
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它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的发展,因为:(1)跨
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一)采购。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
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
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
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因特网可降低
采购成本。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配送在其发展初期,发展并不快。而在电子商务时代,
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
配送制。没有配送,
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
2、
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
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