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罗(Indra),
印度教神名。他的称号有“众神之王”、“宇宙之王”、“慷慨的”、“慈悲的”、“饮
苏摩酒者”、 “手持
金刚杵的”、“统治者”、“杀死弗栗多者”、“大力之子”、“
摩录多护卫的大帅” 、“朋友”、“赐予者”等等。因陀罗由雅利安人从古代
伊朗带到印度,后被佛教吸收,在汉译佛经中为“天帝”、“天帝释”、“
帝释天”或“帝释” 。在
印度教中,为喜见城(Sudarsana)之主,倍受崇拜。被描绘为全身茶褐色,能变换形状;嗜饮苏摩酒,故又名“饮苏摩酒者”。谓其最大战绩是杀死蛇妖
弗栗多(Vrtra),劈山引水,获得“杀弗栗多者”和“水中取胜者”的称号;还攻破很多城堡,其中属于弗栗多的就有99座,故又有“城堡破坏者”的称号。原为雷雨之神,后发展成为战神,手持金刚杵,故名“手持金刚杵的”。其武器有钩子和网,谓曾征服原印度土著居民达沙人。他作为氏族保护神与另一氏族保护神
伐楼拿争夺统治地位而获胜,其后两个氏族相联合,从而被称为“因陀罗伐楼拿”。后伐楼拿逐渐衰微, 因陀罗取得完全的统治地位, 被尊为“世界大王”。有关他的颂诗占《
梨俱吠陀》全书的四分之一。但随着
梵天成为造物主、创始者以及
毗湿奴和
湿婆作用剧增,因陀罗虽依然被视为神王、天界主宰,实际上最终处于从属地位。他往往成为被揶揄的对象,屡屡遭到
仙人、隐修者和魔怪凌辱,仰赖其他神的襄助,始得以保持天界地位。
人物背景
因陀罗是战神,战斗的化身。他曾与众神作战,众神惧怕他。他参加了无数次反对妖魔和非雅利安神的战斗,攻破了属于蛇妖弗栗多的营寨就有99座,因而他又有“城堡破坏者”的称号。 打仗时双方都向因陀罗祈求胜利。对因陀罗的战功也从
宇宙起源的角度加以解释,说他生了太阳、天空、
朝霞、他巩固太阳的地位,驱赶太阳行走 (他的眼睛就是太阳) 。 他为了夺取太阳而同弗栗多战斗。他又劈山引水,因而他又有“水中取胜者”的称号。他对
弗栗多的胜利意味着宇宙中积极因素战胜了消极的混沌状态。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广大的吠陀世界。
因陀罗还同丰收、繁荣、长寿、男性的力量相联系。他对于人, 特别是对于雅利安人的态度慈善友好,随时相助。他多次以歌唱鼓舞者的身份出现。在《
梨俱吠陀》中说他多次化为别的物体。因陀罗属于高度人格化的神,对他的外形、衣着、声音、身材、气质、智慧等都有详细描绘。他的母亲不愿让他出世。在《梨俱吠陀》中未说到他母亲的名字。在《
阿闼婆吠陀》中他的母亲叫伊伽室多伽,与夜神罗多利相等。在史诗中说因陀罗是阿底提的第七子。而在《梨俱吠陀》中则称他为
阿底提的第四子。他的父亲有时说是
特尤斯,有时说是
陀湿多或
生主。在
梵书中多说他是生主的幼子,有时还说他是由众神创造的。因陀罗的妻子有时是因陀罗尼,有时是
舍脂或补卢弥。在《阿闼婆吠陀》中他的妻子是钵罗娑诃和舍那。他的
孪生兄弟是
阿耆尼及或
普善。他与摩录多·双马童、乌沙斯·伐多、
伐由以及
阿底提耶诸神都有联系。这使他至少在吠陀阶段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史诗中他又有新的联系。在吠陀后阶段,因陀罗的意义明显地下降了。他的一些职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他的创世作用完全被排除,但却加强了作为军事首领的作用。在史诗中他是同雨水和丰收相联系的神,同雨神波阇尼耶十分相近,以至于相等。在求雨仪式中也呼唤因陀罗的名字。他成为护世天王也是后来的事情。梵天赐他主宰东方。他的神象阿罗婆多守卫着这一方。阿底提耶诸神,阿布沙罗斯诸神,
乾闼婆诸神,悉达诸神都是他的助手。
在《
摩诃婆罗多》中详细地描绘了因陀罗王国和他的有1000个门的乐园。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万能的本性。他不只一次地败在仙人手下,甚至败在妖魔手下。因此对他的崇敬受到怀疑。早在《梨俱吠陀》中已有此迹象。与因陀罗有关的神话极多,中心故事是他同
弗栗多的斗争。他用
陀湿多为他制造的钢杵打败了弗栗多。从弗栗多肢体中流出了被他禁锢的水。据另一传说,因陀罗不仅解放了水,也解放了被关在山洞里的牛群 (参看“
婆罗” 条) 。他还从山洞中找到了光明、朝霞。在《梨俱吠陀》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神话。在吠陀之后阶段、旧的神话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比如关于同弗栗多战斗的神话,在史诗中就排除了宇宙起源的成分,引进了新的人物。 出现了新的母题和细节。如因陀罗派阿布沙罗斯诸仙女去引诱三首怪物毗首噜波,最后才把他的三首砍掉。因陀罗被弗栗多吞到肚里,他剖开弗栗多的肚子从中走出 (《
薄伽梵往世书》) 。因陀罗派摩录多或伐由去探听情况。因陀罗把弗栗多肢解为二,一部分化为月亮,一部分为动物的肚子。
在梵书和史诗中,因陀罗的战斗神话故事得以进一步加工发展。因陀罗杀死了魔怪补卢弥,他的女儿
舍脂被因陀罗救出,成了因陀罗的妻子。因陀罗战胜了巨人瞻跋。因陀罗还曾引诱仙人提婆首磨的妻子卢奇遭拒绝。他引诱隐士乔答摩的妻子阿诃厘耶,为此受到乔答摩的诅咒而失去了睾丸。(另有一说为仙人诅咒因陀罗使他身上打了一千个形似
女性生殖器的印记,后变为一千只眼睛,故又被称为“千眼”)因陀罗 (一说是
梵天) 把被
苏摩劫持的陀罗归还给她的丈夫
祈祷主。在因陀罗被逐后,
月亮王朝的国王
那护沙占据了因陀罗在天上的王位,并得到了因陀罗的妻子舍胭。后因那护沙骄横地要求众仙人给他在空中抬轿,才被推翻在地,化为蛇,因陀罗又恢复了王位 (《
摩诃婆罗多》 Ⅴ,Ⅷ) 。因陀罗嫉妒
双马童能够从仙人
苾力瞿赤耶婆那手中得到苏摩酒,因而想把苾力瞿赤耶婆那杀死。后者则制造了怪物摩陀(意即“醉态”)以惩治因陀罗。因陀罗惧而逃走。苾力瞿赤耶婆那宽恕了因陀罗,把怪物肢解。因陀罗用云雨帮助伽陀罗和他的孩子们逃避
太阳光的射杀。因陀罗嘲笑了几位侏儒哲人 (手指一样大) 婆罗吉哩耶,他们则预言因陀罗必败在金翅鸟
迦楼罗的手下, 后来迦楼罗果然把因陀罗的盛仙露的餐具叼走。
在
搅拌乳海时,因陀罗得到了神马乌阇湿罗婆刹、神象阿罗婆多和神树波哩阇多。 (《
摩诃婆罗多》 Ⅰ,《
毗湿奴往世书》 Ⅰ) 。为了看绝代美女提卢陀摩 (q.v. ), 因陀罗长出了一千只眼睛(同上ⅩⅣ)。因陀罗惧怕与
罗刹王
罗波那相遇而化身为孔雀。因陀罗与罗波那之子弥迦那陀(
因陀罗耆)斗争被俘,被押送到
楞伽岛。梵天和众神亲自出面说服弥迦那陀释放因陀罗。他派美丽的阿布沙罗斯弥
那伽去引诱
众友仙人,破坏他的苦行,因为他的苦行可能夺去他的权位。因陀罗害怕娑伽罗的儿子会像他一样强大,就把他们献牲的马偷走。为了考验国王乌湿那罗的虔诚,因陀罗化身为鹰,阿耆尼化为
鸽子,做出鹰追鸽子的样子。乌湿那罗为了救鸽子的性命,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喂鹰。因陀罗深信乌湿那罗的虔诚,预言他将获得永世的光荣 (《摩诃婆罗多》Ⅲ) 。
因陀罗在战斗中消灭了底提的诸子戴提耶。这时底提就请求丈夫让她再生一子向因陀罗报仇。结果他们生了儿子
金刚身,打败了因陀罗,把他绑至父母面前。
梵天出面救出了因陀罗。乘金刚身不在时,因陀罗忽而化身为猴,忽而 化身为蛇,最后把金刚身的妻子劫走,后又被金刚身夺回。为了二次报仇,金刚身和他的妻子生子多罗伽。他率众阿修罗向因陀罗宣战,把因陀罗率领的众神打得大败。众神向梵天求救。梵天建议让湿婆与乌摩结婚。他们生的孩子才能战胜多罗伽。
迦梨陀娑据此故事写了长诗《
鸠摩罗出世》 。在许多故事中,因陀罗与湿婆、毗湿奴紧密相连。
人物经历
吠陀时代
在
吠陀神话中,因陀罗是风暴之神,挥动着他右手所持的武器雷电(
金刚杵)。他如同一位雅利安武士国王,肤色白皙中带着红润或金黄,骑着一匹马或是驾着一辆由两匹鬃毛和尾巴飞扬的黄褐色马拉着的金色战车。他性格狂暴,嗜饮苏摩--一种能给他力量的令人陶醉的饮料。他是众神和人类的坚强保卫者,抵御代表自然的严酷方面(特别是
旱灾)的恶魔
弗栗多。作为印度干旱农村的播雨者,因陀罗是
吠陀众神中最经常受祈求的,也是大多数神话
以之为中心的神。那些关于他的出生和他还是幼儿时的功绩的故事清楚地表明了这种信仰,并用神话的语言解释了因陀罗与
伐楼拿的竞争(可以理解为
婆罗门祭司
种姓与
刹帝利武士种姓之间的竞争),他逐渐僭取了伐楼拿的许多职能和功德,最后取代伐楼拿成为
众神之主。
因陀罗的母亲
颇哩提毗隐瞒了儿子的出生。因陀罗出生时,人类正在祈求众神来援救他们驱除恶魔弗栗多,弗栗多囚禁了云牛,因此使人类由于干旱而陷入饥馑。因陀罗见此,从
陀湿多那里夺走他们奉献给众神的苏摩,喝了相当于100头牛的巨量苏摩。喝下苏摩后,他身形巨大得充满两界。因陀罗抓起曾属于他父亲的雷杵,乘着双马战车出发,由扈从们跟随着去找弗栗多交战。因陀罗靠近时,弗栗多大声咆哮,天空震颤,众神逃避。颇哩提毗愈发为儿子担心,可是因陀罗被他喝下的大量苏摩和人间祭司们的颂诗所激励,
献祭也增强了他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掌握雷电(金刚杵)。他掀起风暴,攻下弗栗多的多座城堡,接着又迎战恶魔本人。尽管弗栗多认为自己刀枪不入,但因陀罗很快发现了他的弱点,用雷杵把他打翻在地。云牛被释放之后,倾盆大雨随即倾泻大地。据某些传说,每年夏天旱季之末,因陀罗都重复这种英雄行为,以此在凡人与众神的心目中重建威望。
因陀罗几乎不断听到祭司们和他的同伴众神们的赞美。刚一出生,他就以播雨者僭居首位。在这一行动中他取代了伐楼拿--虽然应当承认他播雨比伐楼拿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有一种解释说这种权力的转移涉及婆罗门祭司与刹帝利武士之间的竞争。接下来因陀罗攻击他的父亲(有时被认为是伐楼拿),他抓住父亲
脚踝,把他撞倒在地杀死了他,他母亲的悲叹也无济于事,由于杀死了
特尤斯,因陀罗确立了他的独立地位和高大形象。他的弑父确立了他对父亲的
继承权,正如他打败弗栗多在某种程度上确立了他对伐楼拿的最高地位和继承权一样。
由于因陀罗最初的英雄行为,他成了三界之王,获得了元气和苏摩的力量,并把他们赐给别人。因此他代表个人干涉的力量和武士的活动,而伐楼拿代表宇宙秩序的
必然性。伐楼拿的力量建立在法则和魔力的基础上,而因陀罗的威力则依靠凡人的献祭维持。人类不能理解伐楼拿的方式,但转而效忠于因陀罗,他们就可以影响甚至引导神不断赐福。
因陀罗不倦地与妖魔对抗。他多次征服弗栗多。正是在弗栗多率领下,达那婆们才可能打乱建立在天神与魔鬼、
提婆与
阿修罗、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永久平衡。因陀罗还迫使达那婆们逃避到海底深渊。他还保护人和动物,粉碎了其他妖魔的阴谋。作为播雨者,因陀罗已有了某种被遵奉为”丰产之神“的要求。在与众神的斗争中,妖魔一度认识到众神是从人类献祭中获得强大力量的,于是决定用毒药和
巫术咒语污染人畜食用的植物,以此削弱众神的力量。他们终于得逞,人停止了吃饭,畜牲不再吃草,饥饿使他们濒临死亡。众神举行祭祀,消除了植物上的毒药。为庆祝这一胜利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典礼,典礼上的祭品是用清除毒药后长出的第一批植物制作的。众神在由谁接受祭品这一问题上产生争议。后来决定用赛跑解决这一问题。因陀罗与
阿耆尼比赛获胜,从此以后因陀罗便被看成生殖之源。
因陀罗逐渐取代了伐楼拿的其他一些职能,他作为生殖之神的角色扩大到作为创造之神的新角色。同印度其他创作神的概念一样,因陀罗不是从虚无中构造宇宙,而是在占有宇宙之后重新安排它。他也像伐楼拿那样,用太阳作仪器测量
宇宙空间;他所标明的6个广阔的空间包括存在的万物。然后,他开始把宇宙建造成像一座房子那样:他竖立起4根
角柱,在柱子之间筑起世界之墙;他用
多云的天空盖屋顶。这座房子有两扇大门,东方的门每天早晨大开,迎进太阳;西方的门每天黄昏稍微敞开,以便因陀罗能把太阳抛入周围的黑暗之中,当众神来分享祭品和祭酒时,他们也走这些门。因陀罗支撑诸天,维持着天、空、地三界,擎起并铺开大地,以此来维护他创造的宇宙。他也是主要的河流之源。
苏摩增强了体力,因陀罗有了调整诸天、日、月和季节的力量。他对苏摩的嗜好和依赖在
吠陀中讲述得日益详尽,但不久之后这一点已完全被看作一个弱点。在
吠陀时代,因陀罗是众神中最大的神,即使不像他以前的光荣时代所产生的伐楼拿那样令人敬畏。在吠陀时代更晚期,因陀罗变成一个更为养尊处优、深居简出的君主。他君临着他的天国,妻子因陀罗尼和他的谋士瓦苏们位于两侧。虽然仍伴有一条
猎狗(狗后来变成了一种不洁的动物),但是他放弃了
马匹,坐骑变成一头叫阿罗婆多的巨大
白象,有4根象牙,它那庞大的雪白身躯被比作
湿婆天国的所在地吉罗娑山(
开拉斯山)。
印度教时代
在
印度教神话中,因陀罗仍然是天神之王,尽管他无力支配或影响
梵天、
毗湿奴、
湿婆这三神组合。他的职能与吠陀时代的职能大体相同,虽然他的性格的许多方面更受到强调,尤其是那些不可取的方面,诸如他对苏摩的嗜好,他杀婆罗门的罪孽,他的轻佻,以及他在仙人诅咒面前的无能,这些诅咒有时使他被妖魔打败。
作为风暴之神,因陀罗仍是恐怖的形象,投掷着闪电和霹雳,用彩虹作弓,但他已不再完全是战神:作为
空界的统治者和世界东方的守护神,他以更尊贵的方式
行使权利。他坐骑巨大的白象阿罗婆多,代替了乘战车或骑神马乌阇湿罗婆刹。他的力量依靠王权而不是武力。甚至有时据说因陀罗只是一个称呼而不是一个单独的神,这一称号每3600年授予功德最大的神或凡人。不过“功德”可以包括仅仅是举行过100次祭祀,根据这一点,这时的因陀罗的地位是通过欺诈而得到的。据说他从一些举行必不可少的凡人那里夺走了
供品,还派妖艳的仙女去迷惑那些通过苦修而积累功德的凡人。
因陀罗居住于
须弥山上的天国,都城名叫阿摩罗婆提。他的天国依旧是壮丽的住所,尽管这时因陀罗和他的妻子因陀罗尼只能支配一些小神和那些已受到暂时摆脱尘世的再生轮回的
奖赏的有德之人的灵魂。
在因陀罗大战弗栗多的吠陀神话中,毗湿奴曾是因陀罗的年轻助手,因此他有“小因陀罗”的称号,不过毗湿奴的作用在以后的神话传说中逐渐增大,超过了因陀罗,因此他又有“大因陀罗”的称号。据《
摩诃婆罗多》中的《森林篇》所述,因陀罗对弗栗多十分畏惧,弗栗多曾将因陀罗吞入腹中,因陀罗出其腹,又遭到失败,直至毗湿奴前来助战,始转败为胜,毗湿奴将其精神之威力赋予该神,助其降除弗栗多。又说毗湿奴潜入因陀罗的金刚杵,使其威力大增。又说因陀罗自行破弗栗多之腹,转危为安(《
薄伽梵往世书》);因陀罗以泡沫覆盖其兵器;遣摩逯多(《鹧鸪氏梵书》)或伐由(《百道梵书》)前去探视;因陀多将弗栗多分为两部分:其一成为月,另一部分则成为一切生物之腹;又说,弗栗多和一切均婆罗门,因陀罗因杀两者而遭逐。
因陀罗仍不断进行反对妖魔的战争,但并不能总是取胜,这是因为根据新的信仰,力量不是通过饮用苏摩获得的,妖魔总是拒绝饮用苏摩,而是通过祭祀或
苦行来讨好3位最高的神获得力量,妖魔精于此道,部分是因为因陀罗受他杀婆罗门的旧罪名(杀死弗栗多这时也被认为是罪孽)的牵累,这种罪名以人格化的形式纠缠着他。为逃避罪名因陀罗不得不躲起来,最后只是由于他孜孜不倦地修炼苦行才摆脱了。
这段时间里因陀罗任人摆布,有一位国王
那护沙取得了对三界的霸权,只是因为
投山仙人的诅咒他才没有得手,挽救了因陀罗的名誉。投山仙人驾驭着吗护沙的车子驶向因陀罗的天国,因为那护沙偶然碰了他的脚而惹他生气。投山仙人向那护沙发出诅咒,使他又变成一条蛇跌落尘世。
另一位国王钵利也是通过讨好大神而获得对三界的
控制权,他打败了因陀罗并将其驱逐出天国,如果没有化身为侏儒的毗湿奴的干预,钵利就不会被赶出天界和地界。
楞伽岛的国王
罗波那由于婆罗门的出身和宗教修炼而获得强大的力量,他也曾使因陀罗威风扫地。当罗波那的军队向因陀罗的天国进攻时,这位
众神之王发现自己绝对保卫不了天国。他被罗波那之子,曾获得湿婆恩赐福隐形的弥迦那陀俘虏。弥迦那陀把因陀罗绑起带到楞伽岛扣作人质。因陀罗及其他被俘的天神被迫充当奴仆服侍他。阿耆尼为罗波那烧饭,伐楼拿为他打水,
俱毗罗为他提供钱财,
伐由打扫他的宫殿。梵天不得不带领其他神去楞伽岛请求释放他们,梵天赐给弥迦那陀“
因陀罗耆”(即“因陀罗的征服者”)称号,弥迦那陀接受了这一称号,此后他以此闻名,但是又提出更高的赎金:他要求长生不死。由于因陀罗的可怜处境,梵天最后不得不同意他的请求。
还有一次,因陀罗把湿婆的化身
敝衣仙人献给他的
花环送给一头小象。由于这种轻蔑,因陀罗遭到了诅咒:他对三界的最高统治将被颠覆。当因陀罗和其他神变得软弱不堪,被戴提耶的同伙罗吉率领的戴提耶战胜的时候,诅咒实现了。因陀罗被驱逐出他的天国,这位曾经能够支配100次祭祀的供品的神,不得不轮流向其他神乞讨一点祭祀的酥油。然而由于戴提耶自己的过错,他们只享受了短命的狂欢。他们得意之际忽视履行职责,世界走向没落,甘露不复存在。因此在毗湿奴的劝告下,因陀罗向戴提耶建议众神与阿修罗齐心协力来补救这件事。他们同意了,于是产生了著名的
搅拌乳海。在搅拌乳海期间,阿修罗被骗去他们商定的那份甘露,因此丧失了抵抗重新强壮起来的众神的力量。就这样因陀罗只有用诡计才恢复他的天国。
据同一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在神(
提婆)与
阿修罗不间断的战争中,梵天赐予罗吉指挥一支胜利之师的能力。起初阿修罗寻求罗吉的帮助,但由于他们不愿许诺立他为王而遭拒。众神对自己的领袖缺乏信赖,如果罗吉能带领他们打胜就接受他,于是阿修罗被打败知乎因陀罗被迫走下宝座。不过罗吉并没有留在天国,他让因陀罗留在那里做他的摄政王。因陀罗又凭借诡计重建统治,罗吉死后因陀罗拒绝承认他的500个儿子的继承权。这些儿子们企图夺取继承权,但被
祭主仙人挫败了,仙人使他们陷入混乱并最终覆灭。
因陀罗耽于酒色的事迹在后来的时代讲述得非常详细。他嗜好的苏摩在吠陀时代曾被公认为力量源泉,但这时却让他身体虚弱,品行放荡,因为这时候酒类饮品对凡人来说是受非议和禁止的。体现因陀罗的
性道德的事例也常常被引证,用来为他人的过失辩护。
据说因陀罗选中因陀罗尼为妻,是因为她肉感的魅力,而且因陀罗犯下双重罪行才赢得她。因陀罗尼是阿修罗补卢弥的女儿,当补卢弥发现因陀罗强奸他的女儿时,正要对因陀罗发出诅咒,而因陀罗先发制人杀死了他。虽然因陀罗尼一直是因陀罗的主要王后,但因陀罗早已有无数风流韵事,而且目标通常是与已婚女人。
其中一段最有名的风流韵事,是因陀罗与她老师
乔答摩仙人的妻子阿诃厘耶。阿诃厘耶是梵天制造的第一个女人,她美貌超群。一天乔答摩仙人离开隐居处时,因陀罗趁机进来,阿诃厘耶被他的甜言蜜语打动,在她就要屈从之际,乔答摩仙人回到家中,发现这对男女在一起。他立即诅咒因陀罗,在因陀罗身上留下1千个约尼(
女阴)的标记。不过,后来认识到因陀罗的犯罪只是一种意图而不是已犯,乔答摩仙人便宽恕因陀罗,把那“1千个耻辱的标记”变成了1千只眼睛。然而,因陀罗无法克制他占有阿诃厘耶的欲望。在变成一只公鸡半夜啼叫的月神
苏摩的纵容下,因陀罗设法把乔答摩仙人引出屋子去做晨祷,然后他变成这位仙人的模样,在阿诃厘耶身边取而代之。这一次乔答摩仙人回来太晚,他诅咒了他的妻子和因陀罗。阿诃厘耶被变成了一块石头,只有等毗湿奴化身为
罗摩时踢她一脚后才能恢复原形。因陀罗则被诅咒变成阉人,但是由于众神的干预,在举行了一次祭祀后,他得到宽恕。不过,因陀罗还是遭到了惩罚,后来他在罗波那和因陀罗耆手下蒙受耻辱。
形象
据
叙事诗所述,因陀罗的主要表征为:金刚杵、神车、无坚不摧之矛“阿摩迦”(可在殛杀数以百计的敌对者后复返)
神螺“提婆达多”(因陀罗曾借以征服诸界)。据说,金刚杵为陀湿多以仙人陀提质的骨骼制造,为众神之王最喜爱的兵器,并成为锐利、快捷、准确、克敌制胜之象征。因陀罗的神车为火红的骏马所曳,光辉耀目,如流星划过天穹,又如火团飞驰于高空;其声如雷鸣。又说,因陀罗曾将此
车借与
阿周那(《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罗摩衍那》),以助他们建树战功。叙事诗中曾提及因陀罗为护世之神,神象“阿罗婆多”与之相伴。
居所
据叙事诗所述,关于世界构成有数说:(1)分为两部分,此说显然较为古老;(2)分为三部分,与《
吠陀》中之说相似,习见于叙事诗;(3)天界与地界相对,天界又分为若干层,诸如:大
梵天之域、毗湿奴之域、众神之域等,此说与佛教之说相应,属叙事诗的较晚期。据叙事诗所述,因陀罗居于所谓“第三天”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据说“因陀罗之域”位于义者所居的境域之上。因陀罗所在之天都称为“阿摩罗婆提”,尚有称为“
难陀那”和称为“乾闼摩陀那”之林;这些境域为凡人所不可企及。两林位于弥卢山之金顶上。因陀罗之都--阿摩罗婆提,到处是奇花异草,宝石比比皆是;此间一片欢乐,既没有忧愁,又没有悲伤。因陀罗的伴从者其众,且异常纷繁。据说,当
阿周那抵达天界,诸神、众
乾闼婆、祖灵恭迎于因陀罗之天界,
福身王亦在其列。阿周那目睹众
楼陀罗、众婆苏、众萨提耶、众摩录多、众阿底多以及
双马童。居于天界者对阿周那以礼相待,并赠以神奇的兵器。据叙事诗所述,因陀罗与众婆苏(天神)共同居于第三天;他曾乘光彩熠熠的神车,与般度族众弟兄相会,众乾闼婆和阿婆娑罗簇拥在他周围。众乾闼婆和阿婆娑罗向诸神的首领奉献歌舞。他们既与财富之神
俱毗罗相关联,又共奉世间唯一的主宰——因陀罗。众
摩录多被视为因陀罗在鏖战中的得力襄助者,因陀罗因而又称为“摩录多的主宰”。据叙事诗所述,因陀罗被视为三十神或三十三神之首,“三十三神追随
帝释天”。《吠陀》中有三十三神之说。在叙事诗中,“三十三神”则成为“诸神”之代称,或被视为“众仙人”的代称。他们崇奉因陀罗,为该神效力,因陀罗则成为他们的主宰。因陀罗与诸神所居的第三天,又被描述为义者死后所赴之福地。虔诚献祭者、在疆场英勇捐躯者以及修苦行而功德圆满者,死后均可登此天界。对丈夫恭顺忠诚的妇女,亦可享此福乐。
神话解析
阿修罗由印伊人时期的原始天神,演化为印度雅利安时期的妖魔,大概与空界神因陀罗的崛起不无关系。因陀罗的对立面弗栗多,在《梨俱吠陀》中常与妖魔达娑(达休)相混同,后者是印度
土著居民(达休Dasyu,即印度反抗雅利安人入侵的古达罗毗荼人的一支)的
魔化形象,弗栗多则被视为妖魔化的非雅利安人
部落首领的象征。因陀罗剪除弗栗多之举是印度雅利安人征服当地土著的隐喻表达。以
伐楼拿为首的
阿底提耶(众
阿修罗)不敌弗栗多,也就完不成制服土著的任务,于是原先的氏族
祖先神伐楼拿只好拱手让出“霸主”的地位,由新的氏族祖先神因陀罗取而代之。从此之后,阿修罗的大势已去,以因陀罗为首的提婆神权势日盛,成为人们歌颂的主要对象。被夺权的阿修罗不甘心失败,总想恢复昔日霸主的地位,由此演变成阿修罗与提婆之间的对立斗争。这实际上是印度雅利安人
内部矛盾加剧,各氏族部落间分庭抗礼的反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传统的神魔对立观念。
因陀罗节
因陀罗节是
尼泊尔节日,长达8天,降临于每年公历的9月初。那时,尼泊尔5个月的雨季行将结束,长达7个月的旱季就要到来。这个节日的
尼泊尔语是“Indra Jatra”。“Indra”是天庭主宰者因陀罗的名字,乃众神之王,还具体分管云和雨。“Jatra”则是游行的意思。所以,许多人把因陀罗节视为这个农业国度里祈雨和感恩的日子。在作为尼泊尔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
加德满都谷地,它是神和人、死者和生者、统治者和老百姓共同庆祝的日子,也是尼泊尔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宗教群体——
印度教徒和
佛教徒共享的节日。加德满都的
杜巴广场,是庆祝因陀罗节的主要地方。在节日正式开始的第一天早晨,要举行隆重的竖立
树干的仪式。在一根十来米高的松树杆顶部插着一
面条形的小红旗。仪式开始时,几十个男人朝一个方向拉扯粗绳,在喧闹的欢叫声中,高高的树干慢慢立起来了。广场上也开始沸腾。齐鸣的鼓乐声似乎要压过了人们的欢呼声,而穿
传统服装的士兵拿着老旧的
来复枪向空中放枪。树干立起来,红旗飘起来,人们心想:因陀罗神来了,来到了
加德满都谷地,这鲜花盛开的地方。古老的神话中,飘着旗帜的树干是印度教的创造之神毗湿奴给因陀罗的,以帮助他凝聚力量,得到法力去打败一切妖魔鬼怪。因陀罗非常喜欢加德满都谷地一种名叫帕瑞亚特(Parijat)的花,而天堂里没有。一次过
提吉节前,他的母亲需要这种白花瓣、
红梗的小花,因陀罗立即飞抵谷地,变成一个普通的男人开始采摘。当地人不认识他,就把他当做小偷五花大绑关了起来。他的母亲久等未果,便下到凡间寻子。当凡夫俗子们知道真相后大惊失色,纷纷向两位大神跪拜,并奉上食物和鲜花作为贡品。作为补偿和恩赐,因陀罗的母亲答应在干旱的秋天和冬天给加德满都谷地遍洒雾气和雨露,同时承诺把所有当年死去的人的魂魄带回天堂。当因陀罗和母亲离开谷地飞向天堂时,跟在身后摩肩接踵的队伍突然全部掉到了谷地西部的一个
湖里,此时,神已无影无踪,而所有的魂魄无处可去,他们的亲人只好为他们哀悼、祈祷。因此,为当年死去的亲人祷告也成为因陀罗节的一个内容。
与其他宗教渊源
古印度神话中的因陀罗可同
印欧的雷神相对应。他与
伊朗神话中
恶煞神
因陀罗同源,因陀罗的别名“杀弗栗多者”(vṛtrahān),在
阿维斯陀神话中则是战神
韦雷斯拉格纳(Vərəθraγna)的名字。“因陀罗”一名早在米坦尼雅利安人之前就有了。因陀罗被佛教吸收,称为“
释提桓因”。
因陀罗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
雅利安人(印度语支诸民族、
伊朗语支诸民族共同的祖先)传统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赫梯和米坦尼在
博阿兹柯伊古城签订的条约里。在《梨俱吠陀》中因陀罗是众提婆神之王,曾手持金刚杵杀死大蛇弗栗多,并因此创世。然而在
波斯神话中,因陀罗被妖魔化,他的许多显著特征出现在其他
阿胡拉•马兹达神祇身上,尤其是
密特拉、韦雷斯拉格纳以及伊朗传说中的英雄帝涛纳(Θraētaona)身上。帝涛那成为杀死蛇的人,韦雷斯拉格纳有
印度神话中的因陀罗那样的变身能力,密特拉的武器则是金刚杵。因陀罗之所以被妖魔化,有人认为经过琐罗亚斯德的改革后,因陀罗的暴力特质侵略性太强,只能让他成为恶魔,但这很难解释为何他这些特质会被移植到其他阿胡拉神祇身上。伊朗人因为与印度的雅利安人有文化上的冲突而妖魔化他们的
主神的观点也无法给出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