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是信仰
佛法僧三宝的在家,出家
四众的通称。包括在家(
优婆塞,
优婆夷)众,出家(比丘,比丘尼)众,合称
四众弟子。(也有七众的说法,包括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
沙弥、
沙弥尼、戒叉摩那尼)。
佛教徒名称
佛教徒有许多的名称,名称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佛教徒的正式称呼,如比丘、比丘尼、
沙弥、
沙弥尼、
式叉摩那、优婆赛、
优婆夷等。一类是对佛教徒的别称,如僧、沙门、和尚、阇梨、头陀。
正式称呼
别称
基本介绍
广义的佛教徒
《大集经月藏分》(卷一一)所说中国地区的化佛示现,非常众多,经文:尔时,世尊熙怡微笑,从其面门放种种光,照耀诸方,实时于此四天下中 ,而有无量百千诸佛出现。……迦沙国二十八佛现,遮居迦国二十佛现,簁提国四十五佛现,沙勒国九十八佛现,于填国百八十佛现,
龟兹国九十九佛现,婆楼迦国二十四佛现,奚周迦国十八佛现,亿尼国八十佛现,
鄯善国二十九佛现,紧那罗国八十佛现,
震旦国二百五十五佛现,罗罗国二十四佛现,吴地国五十佛现,新陀跋持国二十五佛现。
佛言:诸仁者!如是等佛,于此
四天下国土城邑村落山林处处而现,我今神力之所加故,还起如是等数塔寺。中国地区的
化佛之多,超过了印度本土。有这么多的(著名的)塔寺,因为有这么多的化佛,是
如来威力所加持。这等于说,名山大刹的建立,皆是诸佛所加持,可以说,到中国名山大川旅游的众生都属于广义上的佛教徒,他们踏入名山大川时,已经被佛摄持了,何况合掌礼拜的呢?《法华经》方便品中说: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
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注:中国的名山大川皆有古刹故。其它国家的佛教圣地亦复如是。
震旦即中国。
了义的佛教徒
佛言:“
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
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人间境界缘起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经中记载:“尔时世尊。从
多宝佛入塔下。大众围绕。飞行东方百千里程。有一国土。名大七宝
震旦(中国)。其国中央。有一高山。名五宝台。
文殊师利。常在说法。至于此山。告大众言。昔于此国。观世音菩萨。化作三禅初梵王。化人间故。没梵宫殿。下生王宫。大德龙身。说示天理五行气变作吉凶法。地没还天。作春天主。观世音菩萨。化作
初禅二大梵王。化人间故。没天宫殿。下生王宫
火德牛头。说示地利百药医毒助人间气。地没还天。作夏天主。观世音菩萨。化作
帝释。化人间故。没天宫。下生王宫。土德人质。说示人伦心法大道
身法五伦。地没还天。作土用主。是三王者
成强三才。说人性德。依俗说法。示第一义。皆是观音大悲应化故。此国观音有缘。
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佛缘灭。唯存观音。
化益永世。说是语已。三王出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说如是。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为三王及大众等。亦行东方万里海上。海中有国。名大日发。东西南北。海中有国。是眷属国。世尊至于此国海边。告大众言。往昔劫初。观世音菩萨。化作色界第十梵王。告初梵王。汝下空中。
欲界天界。及下造地造。观世音菩萨。化初梵王。奉其四禅大梵王。敕王及妃。供下下空中。次第造天下。造大地。最后造斯国。及眷属海中国山河草木。有一天女。名妙辨财。是亦观世音菩萨
无量劫来以女像。作大福田。来为王女。即成日轮及月光轮。主
四天下。眷属无量。住此国中。或主或伴。是故其国观音有缘。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
佛缘灭。唯存观音。化益永世。说是语已。天女出现。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如今佛说如是。
尔时世尊。从座而起。为天女及诸大众等。亦行东方。于其海中。有诸国土。此国众生。质近畜生。虽我正法渐渐流布。难有悟入。但作结缘。为成
佛缘。”
综合上述佛经开示可知:三王者,
伏羲、
女娲、神农是。华严:
八地菩萨尚能如此示现种种身,何况佛地的观世音菩萨呢?伏羲
五行八卦。女娲泥土造人。
神农尝百草。这些都是觉悟众生的缘起。
经论的解释
(术语)
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图、
浮头、勃陀、勃驮、部陀、母陀、没驮。译言
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
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
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者,简于凡夫,觉他者简于二乘,觉行穷满,简异于菩萨。何则?以凡夫不能自觉,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菩萨
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又以知者既具足
二智而觉知
一切诸法,了了分明故也。南山戒本疏一曰:“佛,梵云佛陀,或云浮陀、佛驮步他、浮图、浮头。盖
传者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为觉。”宗轮论述记曰:“佛陀
梵音,此云
觉者,随旧
略语,但称曰佛。”佛地论一曰:“于
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
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智度论二曰:“佛陀
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
菩提树下了了
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
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
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
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善见律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又言知,何谓为知?知谛故,故名为佛。”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一页云:佛教云何?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于非佛教起佛教想故。如今有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彼于非佛教中,起佛教想。为欲遮止如是想故;及为显示佛所说者,是真佛教;余所说者,非真佛教,故作斯论。问:今时何故有作是言:我说佛教,我闻佛教?答:彼依根本,故作是说。谓今所说染净缚解生死涅槃因果等法根本,皆是佛所说故。有说:彼依相似而说。谓佛先依如是次第名句
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次第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随顺而说。谓佛先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为他演说;今亦复依如是随顺名句文身而宣说故。有说:彼依办事处同,故作是说。谓如佛边,亲闻
法要,入圣得果,离染尽漏;闻今所说,亦办斯事。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唱词评论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问:何故佛教,惟是语表;非无表耶?答:生他正解,故名佛教。他正解生,但由
表业;非无表故。有说:佛教,
耳识所取。非
无表业可耳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佛教,二识所取。诸无表业,惟一识取;故非佛教。有说:世尊三无数劫,精勤
苦行,求
佛语表;今得成满。非无表故。谓
佛世尊,昔于无量正等觉所,精勤苦行,求无上智,为他说法,依蕴界处,求蕴界处,展转相续,今得成佛,为
诸有情演说法要,令舍生死,得般涅槃。此事皆由佛语表业。
是故佛教惟佛语表。问:如是佛教,以何为体?为是语业?为是名等?若是语业;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
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伽他所说,复云何通?如说:欲为颂因,文即是字,颂依名转,造者为依。若是名等;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语表;是谓佛教。答:
应作是说:语业为体。问:若尔;次后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名何法;答:谓名身句身文身,乃至广说。答:后文为显佛教作用,不欲开示佛教自体。谓次第行列安布连合名句文身,是佛教用。问:伽他所说,复云何通?答:有于名转,有于义转。此中且说于名转者。有说:佛教,名等为体。问:若尔;此文所说,当云何通?如说:佛教云何,谓佛语言,乃至广说;是谓佛教。答:依展转因,故作是说。如世子孙,展转生法。谓语起名,名能显义。如是说者;语业为体。佛意所说,他所闻故。如彼广说。
二解 发智论十二卷十五页云:佛教云何?答:谓佛语言评论唱词语音语路语业语表,是谓佛教。佛教当言善耶,无记耶?答:或善或无记。云何善?谓佛善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云何无记?谓佛无记心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佛教名何法?答:名身,句身,文身,次第行列,次第安布,次第连合,
契经,应颂,记说,伽他,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