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闼婆在
印度神话中,原来是一群
半神半人的天上乐师,是
帝释天属下职司
雅乐的天神。 此神经常住在地上的宝山之中,有时升至
忉利天演奏天乐,善于弹琴,演奏种种奇妙的雅乐。乾闼婆是
东方持国天的眷属,为守护东方的神,有众多眷属。其同时也是观音
二十八部众之一。 有经文记载其形象为,顶上有八角冠,身相为赤肉色,身如大牛王,或者其他动物的,如马或者鸟;左手执
萧笛,右手执宝剑,具大威力相,发髻有焰鬘冠。
名字
古印度梵语:गंधर्व
英文名字 :Gandharva
其它译名 :乐乾闼婆王、健达婆、犍达缚、健闼婆、乾沓和、乾沓婆、彦达缚,犍陀罗
简述
印度人将幻现于空中之楼阁、山川(即海市蜃楼),称为乾闼婆。佛经中也常用乾闼婆城来形容诸法的如幻如化。 除此之外,
密教中也有一位乾闼婆神王,全称为“
旃檀乾闼婆神王”,是守护胎儿及孩童之神。相会在胎儿诞生之时,如果有人诵读乾闼婆神王陀罗尼,诚心祈求,鬼神则不能侵扰。
在
印度教中,乾闼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且会从身上发出香气的男性神灵,
阿布沙罗斯的丈夫,为服侍帝释的
乐神,负责为众神在宫殿里奏发美丽的音乐。
他们都从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闼婆在
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闼婆”,海市蜃楼叫做“乾闼婆城”(梵语作 gandharva-nagara)。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
别名
因为翻译的关系,乾闼婆又有各种译名,如乐乾闼婆王、健达婆、犍达缚、健闼婆、乾沓和、乾沓婆、彦达缚,或犍陀罗,又有人因其特性,而将他翻做香神、嗅香、香阴或寻香行。
佛缘
古文部分
时彼城中。有五百乾闼婆。善巧弹琴。作乐歌舞。供养
如来。昼夜不离。名闻远彻。达于四方。时彼南城。有乾闼婆王。名曰善爱。亦巧弹琴。作乐歌舞。于彼土中。更无詶对。憍慢自大。更无有比。闻其北方有乾闼婆。善巧弹琴。作乐歌舞。故从彼来。涉历诸士。经
十六大国。弹一
弦琴。能令出于七种
音声。声有二十一解。时诸人民闻其弹琴作乐歌舞。欢娱自乐。狂醉放逸不能自制。共相随逐来诣舍卫。欲得见王致意问讯角试技术。
时城郭神。及乾闼婆启白王言。云南
方国。有乾闼婆王。名曰善爱。快能弹琴。作
乐戏笑。今在门外。致意问讯。云在彼间。遥承王边有乾闼婆。善巧弹琴。
歌舞戏笑。故从远来。求共角试弹琴技术。愿王今者。听使所白。
时波斯匿
王告守门者。疾唤来入。共王相见。各怀欢喜。善爱
白言。承闻王边有乾闼婆善巧弹琴。歌舞戏笑。今在何许。我今当共角试技术。
王即答曰。我不相惮。去此不远。我今共汝往至于彼。随意角试。
时王然可。至世尊所。
佛知
王意。寻自变身。化作乾闼婆王。将
天乐神般遮
尸弃。其数七千。各各手执琉璃之琴。侍卫左右。
时波斯匿王语善爱言。此皆是我作乐诸神。汝今可共角试琴术。
时善爱王。即便自取一弦之琴。而弹鼓之。能令出于七种音声。声有二十一解。弹鼓合节甚可听闻。能令众人欢娱舞戏。昏迷放逸不能自持。
尔时如来复取般遮尸弃琉璃之琴。弹鼓一弦。能令出于数千万种。其声婉妙清彻可爱。闻者舞笑。欢娱爱乐。喜不自胜。
时善爱王闻是声已。叹未曾有。自鄙惭愧。先所弹琴。所出音声。即便引伏。长跪叉手。请为大师。更咨琴法。
尔时如来见善爱王。除去
我慢。心已调伏。还服本形。诸比丘僧。默然而坐。心惊毛竖。寻于佛前。深生信敬。长跪合掌。求入道次。
佛即告言。
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未久之间。得
阿罗汉果。
时波斯匿见善爱王。心已调伏。复得
道果。心怀欢喜。长跪请佛及
比丘僧。
佛既然可。敕诸群臣。平治道路。除去瓦石污秽不净。建立幢幡。悬诸宝铃。香水洒地散众名华。安置
床榻。设诸肴膳。供养佛僧。
时诸比丘见是供养。怪未曾有。而白佛言。如来世尊宿殖
何福。今者乃有如是音乐。供养如来。终不远离。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乃往过去无量世时。
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曰
正觉。将诸比丘。远行教化。至
梵摩王国。在一树下。
结跏趺坐。入
火光三昧。照于天地。时彼国王。将诸群臣数千万众。出城游戏。作倡伎乐。歌舞戏笑。遥见彼佛及比丘僧。在于树下。结跏趺坐。光明赫弈。照于天地。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将诸伎女。往到佛所。前礼佛足。作乐供养。长跪请佛。唯愿世尊。及比丘僧。大慈怜愍。来入宫中。受我供养。佛即然可。设诸肴膳。供养讫已。佛即为王种种说法。
发菩提心。即授王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广度众生。不可限量。
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梵摩王者。则我身是。彼时群臣者。今诸比丘是。皆由彼时供养佛故。无量世中。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常受快乐。乃至今者自致成佛。有是音乐而供养我。终不远离。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现代文解释
舍卫国中有五百位乾闼婆(即乐神),琴艺精湛,享誉四方。常受波斯匿王之命,以妙音、歌舞供养佛陀。
在
舍卫国的南方,也有一位乾闼婆王,名为善爱,亦善於弹琴,高超的琴技於其城中无人能比。善爱恃才傲物,憍慢自大,一日,听闻舍卫国五百乾闼婆的声名,心中颇不以为然,於是前往舍卫国欲与此五百乾闼婆一较高下。途中,善爱每经一国,只要琴弦轻轻一拨,即流泻出七种不同的优美旋律,闻者皆为之狂喜、痴迷,无法自制,更一路追随善爱来到舍卫国。
善爱告诉守城人:「我今特来拜见贵国国王,希望能与国内的五百位乾闼婆切磋琴艺。」守城人禀告
波斯匿王后,即请善爱入宫觐见。
「承闻大王身边有五百乾闼婆精於琴艺,我今特来与之较量。」善爱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来意。波斯匿王回答:「好吧,我就带你前往相见,你尽可大展身手,彼此较量较量。」说完,即带善爱前往佛所。
此时,佛陀已明白波斯匿王带善爱前来的用意,於是当两人一到精舍,佛陀即变身化作乾闼婆王带领七千位乐神,各各手执琉璃琴,侍卫在波斯匿王左右。
波斯匿王对善爱表示:「这些都是为我弹琴作乐的乐神,你尽可与他们一较琴艺。」善爱随即取出身上的琴,手指轻弹,刹时七种琴音同出,悠扬婉转,令闻者为之心醉;接著,佛陀化现的乾闼王亦取来琉璃琴,指尖刚拨一弦,旋即现出千万种婉妙清彻的琴声,听者欢心喜悦,不可言喻。善爱更是赞为稀有,心生惭愧,虔心地说道:「恳请大师为我教授琴艺。」佛见善爱已除去心中的憍慢,於是现回本形。善爱见到佛的端严相好及大威神力,深生敬信,长跪合掌,启请跟随佛陀出家修行。佛陀慈愍地说道:「
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善爱即现比丘相,由於日夜精勤不懈,不久即
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常受乾闼婆妙乐供养的殊妙胜事,令诸比丘心生赞叹却又百思不解,於是请示佛陀:「不知世尊宿世植了何种福德,始终有妙乐供养。」佛陀於是为诸弟子宣说法音,尽释所疑。
久远以前,
正觉佛带领诸弟子於梵摩国广行教化。一日,正觉佛於树下,结跏趺坐,入火光三昧,天地一时大放光明,光彩熠熠。当时,梵摩国王与群臣出城游赏,遥见正觉佛与诸弟子於树下结跏趺坐,光明赫赫犹如百千日,生大欢喜,於是命诸宫女来到树下,作诸妙乐供养正觉佛及其弟子。随后梵摩国王长跪佛前,虔诚启请佛陀入宫接受供养,佛陀慈悲应允。
梵摩国王满心欢喜,设置百味饮食,持幢幡、
宝盖迎请佛陀入宫受供。法会中,正觉佛即为梵摩国王宣说种种
法要,梵摩国王蒙法受益,慧根开显,并发无上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正觉佛於是为梵摩国王授记,来世当成就无上佛道,
佛号「释迦牟尼」,广度众生不可计数。
佛陀告诉弟子:「梵摩国王即是我的前身,而那些大臣就是在座的比丘。由於当时以诸妙音乐及百味肴供养正觉佛,所以后来无量世中,皆生於人天之中,常受快乐,乃至这一世出家成就佛道,亦受妙乐供养。」众比丘听闻开示后,各各心生敬信,欢喜
依教奉行。
吉祥图案
佛教“
乐神”,也称“凌空之神”、“
飞天”。又作“犍闼婆”、“犍闼缚”。古代西域的乐人,也叫乾闼婆。参阅唐慧琳《一切经音义·乾闼婆城》、《翻译名义集·八部》
相关八部
天
即指天神,又称
提婆族。佛教中,天神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时有五种症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
本座(或者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的“
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著名的大
梵天(原为
婆罗门教的
创世神)、
帝释天(众神的领袖,原为雷雨神兼战神)、
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
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重天。
龙
梵语称为那迦,是护卫佛法的有功之臣,专司兴云降雨。在佛经里,龙拥有大量的珠宝,是海里的富豪。
印度神话和佛经中的龙与我国传说中的不同,印度的龙包括类似中国的龙,还包括有神格的
蟒蛇、
毒蛇等等。
古印度人很尊敬龙,认为水中生物以龙的力气为最大,下雨是龙从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的。
夜叉
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轻捷”等。佛教中,北方
毗沙门天王即率领
夜叉八大将,护
众生界。在古印度神话中,
夜叉是一种
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
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
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其形象有时被描述为美貌健壮的青年,有时又被描述为腹部下垂的
侏儒。
乾闼婆
是香神或乐神。原为
婆罗门教崇拜的群神,据称是侍奉帝释天而司奏伎乐之神。乾闼婆是佛教中欢乐吉祥的象征。大多被描述为少女形象,体态丰满,飘带飞扬,凌空飘荡,极为优美。在印度神话中,乾闼婆是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身上发出香气的神,熟谙并揭示上天的奥秘和圣理,被视为
太阳光焰的化身。相传,是服侍帝释天的乐神之一,他们为天神备制
苏摩酒。(乾闼婆在神话中就是帝释天的乐师,而且与苏摩极有渊源,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就是他们了)
又名香音族,是天界中支配香料与音乐的艺术民族,深受其他各族的喜爱。乾闼婆在
梵语中是变幻莫测的意思,因为香气和音乐都是飘渺隐约,难以捉摸的。
阿修罗
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佛教经籍称
阿修罗为“
非天”或“劣天”,意思是无端挑起战争,男极丑女极美,他与鬼蜮有相似之处,却不是鬼蜮;他与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却不是人。他是一种非神、非鬼、非人,又极端丑恶的怪物。据佛教传说,阿修罗与帝释天是冤家对头,总是互相争斗不休。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天族有美食而无美女,所以互相嫉妒抢夺,最后阿修罗族战败被逐出天界,居于弥卢山洞窟中。
后来众神在痛饮不死甘露的会议中,一个叫罗喉的阿修罗混了进去,因被
月神与
太阳神发现砍了脑袋,然而他喝的不死甘露没有下肚只到了喉咙处,所以只有头颅怀着怨气冲到天上,化成
暗星罗喉星,不停地追着太阳月亮咬,而因为没有下身,吃掉不久就会掉出来,这就是
日食月食的原因。至于剩下的身体,则化成了另一颗暗星
计都星。
迦楼罗
在古印度神话中是大神
毗湿奴的坐骑,众鸟之王。其形象为半人
半鸟,生有鹰首、利爪和喙,身躯和四肢则与人无异。佛经中称为
金翅鸟,妙翅鸟,顶颍鸟,食吐悲苦声等,而受此影响的
中国神话中也诞生了一种金翅大鹏鸟---传说
岳飞就是金翅大鹏鸟转世的。
迦楼罗居住在
四大洲的大树上,浑身金光闪闪,翼展竟有三百三十六万里之长。平时靠捕食龙(印度神话中的大毒蛇)为食。据说迦楼罗饭量极大,每天要吃掉一条大龙王和五百条小龙。吃饱了就飞
回树上睡觉,等他临终时,大龙小龙一起吐出毒焰,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不能再吃。饥肠辘辘的迦楼罗在天空上下翻飞七次之后,便落到
金刚轮山顶上。这是他一生所吃的龙的毒素一起发作,迦楼罗也因此自焚而死,身体化为灰烬,只剩一颗心脏被火煅烧成为纯青琉璃色的宝珠,成为天神们喜爱的饰物。
紧那罗
也被称为歌神、歌乐神、
音乐天。原为印度神话中的神仙,后被佛教吸收为
天龙八部中的歌神。据《
罗摩衍那》所述,为人躯马首,或马躯人首,又说为人首鸟躯。据《华严经 探玄记 卷二》载,
紧那罗外形像人,但头顶长一角,人见人疑,故也称为疑人、疑神。紧那罗拥有美妙的歌喉,还善于舞蹈,是帝释天的执法乐神。佛教画作中,紧那罗通常膝上安放横鼓或两个竖鼓,作击鼓演奏法乐之势。
摩呼罗迦
大蟒神,人身蛇头.善于演奏乐器,同时也力大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