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经概述
在起初,宗徒时代的教会,就采用一些简短而标准的条文表达并传授自己的信仰。其后教会也很快地把自己信仰的主要内容,编成条目分明且有系统的纲要,特别给洗礼的候选者使用。
信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天主圣父及其奇妙化工;第二部分论述耶稣基督及救赎奥迹;第三部分论述我们圣化的本原——圣神。这些就是我们(洗礼)印记的三章」。
在不同的世纪中,曾出现许多形式的信仰宣认或信经,以回应不同时代的需求,有宗徒时代和古老教会的信经、〈任何人〉信经也称圣亚大纳修信经、某些公会议(托利多,拉特朗,里昂,特伦多)或某些教宗的信仰宣认:〈达玛苏信经〉或
保禄六世的〈天主子民信经〉(1968)。
3—4世纪逐渐成为有专一格式的信经。在各派间流行最广的有《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和《
亚大纳西信经》,三者称普世信经。此外,天主教、
东正教和其他一些教派还另有本派的信经。
各派观点
天主教认为圣经、圣传和信经在信仰上具最高权威,三者皆被视为绝对的和无误的。天主教还认为历次公会议,特别是
特兰托公会议和
梵蒂冈公会议有关教义的决议和教皇的宣谕,都具有信经的性质和权威。东正教则承认从第一次到
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间 (325~787)的前七次公会议的教义决议都绝对无误,具有信经性质。
新教一些较大宗派除接受三个普世信经外,也各有较详细的权威性信仰纲领,称
信纲或
认信文。但新教一般认为信仰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信经仅为信仰的纲领性表述。近代有人把信经视为一信仰纲要,他们强调credo是单数
第一人称现在时态的动词,因而反对把信经作为强制性的信条(拉丁文
credendum)。还有些宗派不赞成有固定的信经。
《使徒信经》
最早流行于西部教会,4世纪时传说出于耶稣的12个使徒。后经考证,认为起源于2世纪末
罗马教会所用的《古罗马信经》,内容较简单。如今通用的文本基本定型于6—7世纪。经文共12句,分3部分:相信全能的
父上帝(天主);相信圣子耶稣基督由圣灵感孕童贞女马利亚而降生、受难、复活、升天、将来再临;相信圣灵(天主教汉译圣神)、教会、圣徒相通、罪得赦免、复活、永生。中世纪
拉丁教会普遍用于洗礼礼文,并收在《
日课经》和崇拜礼文中。宗教改革后被新教主流派教会接受作为信表(信仰声明),常在举行崇拜仪式时诵读或咏唱。
《尼西亚信经》
现存有两种文本。其一为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所订,考证家以N为代号称之。经文中使用同质(希腊文homoousios)一词表示圣子基督与
上帝圣父的关系,以捍卫三位一体教义,驳斥阿里乌派否认基督有完全神性、贬低基督地位的主张。会上因同质一词不见于圣经,引起争论。后经君士坦丁一世裁决定稿通过。有人曾认为其底本出自
犹西比乌之手。近代多数观点认为,此文本是以流传于
巴勒斯坦、
叙利亚一带教会的“洗礼信式”为基础扩充而成。第二种文本即如今各派教会所使用的《尼西亚信经》,考证家以《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或《君士坦丁信经》并以 C为代号称之。过去多数人认为C是于
君士坦丁堡公会议(381)上以N为基础补充制定的。现今不少人认为C的真正来源还不能确定,并指出C和N在
内容和形式上有不少明显差异,如C关于基督一句比N稍长;在圣灵一句,有“是主,是赐生命的,与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崇”;末句关于相信教会、洗礼、死人复活、永生等,又均为 N所无。此外,N在圣灵句后有咒诅文,谴责反灵派的谬误而C却无此。C从5世纪起始被
东派教会用于
圣餐礼文中,传至西方,被普遍采用。如今天主教仍常在
弥撒礼文中使用。东派教会一般亦用作洗礼信经。新教圣公会、北区信义会等的
圣餐礼文也常采用之。5—6世纪后曾因
西派教会单方面将圣灵“从父出来”改为“从父和子出来”而引起东西方教会间的“和子句纠纷”。其他文句双方仍完全相同。
《亚大纳西信经》
17世纪前一般都根据教会传说,认为是 4世纪希腊教父亚大纳西同
阿里乌派争辩而作。但其原文为拉丁文,内容和文体都和亚大纳西其他作品极不相似。近代考证发现,该信经于4世纪末或5世纪初已流传于
高卢南部,后来才译为
希腊文,故亚大纳西为该信经作者之说得以否定。全文共40句,分两部分。前半肯定三位一体,父、子同体同性;后半强调基督的神、人二性,并以其降生、受难、复活、升天来证实道成肉身,与《使徒信经》相似。末附咒诅文。在西派教会流传甚广,天主教《
日课经》规定每
主日早祷时必读。宗教改革后受到马丁·路德及路德宗重视。英国圣公会将其收入《
公祷书》内,英国以外的安立甘宗教会(如
美国圣公会等)则多不收入。东正教会多不把它作为信仰标准。17世纪后才将其收入
东正教礼文集作为附录,但删去“和子”一词。
《威斯敏斯特信经》
归正宗最重要的
认信文是威斯敏斯特认信文。17世纪上半叶英国国
内战争期间,国王
查理一世与国会就英国教会和
加尔文派之间的争论问题进行谈判,谋求妥协。倾向
加尔文主义的国会,1643年于威斯敏斯特召开大会,制定该认信文作为英国和
苏格兰所有长老宗教会的信仰纲领,共33章。它用
法律形式规定加尔文派的信仰和
教政体制,其中第3章严格地阐述加尔文式
预定论的观点。后为各国多数归正宗教会接受。17世纪末
苏格兰国教会曾规定所有大学教授及
神职人员必须遵奉。19—20世纪以来,其中若干条文曾引起争论。美国
长老会因对该认信文的不同解释而发生分裂。1958年联合后对该认信文作了简化修订。
安立甘宗的信仰纲要
公理宗的
认信文为萨沃伊信仰宣言(1658),由200多位牧师和信徒代表于
伦敦萨沃伊宫举行会议制定。其中教义部分32条与威斯敏斯特认信文的相应部分几乎完全相同,反映了加尔文的观点。反附30条关于教政体制的条文,采纳
公理制。18世纪
美国公理会曾再加修订。
此外,还有门诺宗的多尔德雷赫特认信文(1632),共18条。它反映了门诺宗的信仰特点,如主张只有成人才能领受洗礼,并须用全身浸入水中的方式进行。主张于领受
圣餐前须行彼此互为洗脚之礼,主张不抵抗主义和反对起誓等。卫斯理宗则将J.卫斯理所订二十五条宗教论纲(1784)和他的《
新约圣经注释》(1754)以及《标准讲章》并列为教义标准。浸礼宗在其发展初期有正统信经(1678)、伦敦认信文(1644及1677)、
费城认信文(1707)等,后均被
新罕布什尔认信文(1832)取代。20世纪以来浸礼宗的教会多不主张采用认信文。
东正教接受三个普世信经和前七次公会议有关规定外,从9—20世纪,还先后公布过13种信仰宣言。其中重要的有
君士坦丁堡牧首更那丢公布的认信文(1455—1456)、
耶柔米二世对
路德派的《答辩函》(1573—1581)、基里托保罗的认信文(1625)、莫基拉的彼得的正教认信文(1642年修正版)和多西丢斯认信文(1672年
耶路撒冷宗教会议批准)。
《天主子民信经》
1965年,当时的教宗
保禄六世因教会信德道理越发混乱而发布了天主教会的最新版本,这个版本中,首次提及了教会与社会的关系。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信经,尤其是各重要信经,大都产生于教会内各派在教义问题上发生重大争论之后,作为结论,以肯定占优势派别的观点为正统,排除异己,有些信经还特别对异已加以咒诅。由于信经集中表达了历代基督教正统派教会信仰的基本要求,一些神学家常根据信经—特别是《使徒信经》阐发各自的观点。现代普世教会运动中有人提出,以较被普遍接受的《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为各派共同信仰基础,谋求互相了解合作,以促进教会的重新合一,但迄今尚无现实效果。
其重要性
基督教的基本信仰纲要。天主教认为其与
圣经和
圣传同具最高权威,新教认为其仅为信仰的纲领性表述,
东正教认为前 7 次
公会议决议具有信经性质,也有些教派认为不应有固定的信经。信经最初
无固定格式,措词各异,随着各地教会洗礼仪式日趋一致,信经也在3—4世纪形成了齐一的格式 。基督教内正式的信经有 150 部 ,其中最主要的有《
使徒信经》、《
尼西亚信经》和《
亚大纳西信经》 , 这3部信经又称普世信经。
《使徒信经》传说出自耶稣的
十二使徒,故名。其原型被认为是2世纪时的《古罗马信条》 , 今本约始于6—7世纪。经文分 3 部分 : 相信全能的创造万物的
圣父上帝(天主);相信圣子由童贞女玛丽亚因灵感受孕所生、受难、复活、升天、将来再临;相信圣灵(又译圣神)、教会、圣徒相通 、罪得赦免、复活、永生。全文只有12节,文字简洁。《使徒信经》强调上帝创造天地,重申童贞女和因灵受孕,因而成为教会判别异端的标准。
《尼西亚信经》由325年召开的
尼西亚公会议确定 ,故名。主要内容与《使徒信经》大致相同,但更详尽、更明确地强调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规定了三个
位格之间的关系。以驳斥当时的
异端教派否认基督神性从而贬低其地位的论点。经文中有一句“圣灵
从父出来”,在5—6世纪间由
西派教会单方改为“圣灵从父和子出来”,因而引起东西两派教会为“和子”句的长期纷争,东正教与天主教文本之区别正在于这一词之差。
《
亚大纳西信经》相传为 4 世纪时同异端
阿里乌派辩论的
希腊教父亚大纳西所写,故名。后经考证,否定了此传说,但内容与亚大纳西思想接近。除主要强调三位一体,强调圣父圣子同性同体外,也与《使徒信经》相似,只是篇幅更长,全经共40句。天主教尊其为重要信经之一,规定为主日晨课中的必读经,新教多数宗派不采用,东正教只是在17世纪后将删去“和子”一词的经文收入其礼文集作为附录。
向上帝民启示旨意
圣经是上帝的成文之道。圣经来自上帝的启示,是上帝向他的约民启示他的旨意;《威斯敏斯德信条》首先告诉我们:“自然之光和创造护理之工,原彰显上帝的仁爱、智慧和权能,使人无可推诿;但它们并不足以将那为得救所必须的,对上帝及其旨意的知识给与人;所以主乐意多次多方将自己启示出来,向教会晓喻他的旨意;以后主为了更好地保存并传扬真理,且为了更加坚立教会,安慰教会,抵挡肉体的败坏以及撒但和世界的毒害,
遂使全部启示笔之于书。如是,圣经乃为至要,因为上帝从前向他的百姓启示自己旨意的这些方法,如今已经止息了。”“圣经是上帝
默示的,是信仰和生活的准则。”
对上帝旨意的回应
信经则是信徒的信仰宣认,是对上帝旨意的领悟和回应。“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
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的。我还告诉你,你是
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我要把
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5-19)彼得所说的话就是
使徒彼得的信仰告白。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1)基督教的最基本的信仰就是耶稣是基督,是救主,是永生上帝的儿子;
(2)这种信仰宣认也得到了耶稣的认可,并且耶稣认为这不是出于人意,不是从人学习的,而是上帝指示,人领受的。
(2)因信仰告白是由使徒的代表人彼得亲口说的,所以它是使徒的信仰告白;
(3)它是
基督教会建立的根基,作战的武器,胜利的保证;
(4)它是个人得拯救进入天国的钥匙;
(5)它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真信徒与异端分子,得救者与灭亡者的
分水岭。
重要性仅次于圣经
所以,信经就是基督徒信仰的宣言,是基督徒本于圣经对
上帝之本性、人类之救赎、社会之建设全方位的宣言。信经信条的重要性仅仅次于圣经。而且,任何宗教都有其信仰宣告。国家的独立有宣言,党派的成立也有宣言。基督徒失去了正确的信经信条就失去了立场,就无法富有果效地从事属灵的争战。基督教从一开始所面临的就是外有
异教的迫害,内有异端的侵扰,心思意念的属灵争战是不可避免的。基督徒应当怎么办?著名的改革宗神学家
巴文克提醒我们:“当错谬与异端越来越狡猾的时候,教会就要更加紧迫地留心所承认的真理,并且确切地陈明它的信经。”以下简介信经的历史渊源及其重要性,并重点解释对基督教最古老、最有影响的《使徒信经》。希望大家通过研读,知道我们所信的是谁,并满有信心地见证、传扬纯正的福音。
社会文化的根基
教会史学家斯卡福(Schaff),谈及
尼西亚会议中正统教会胜利的影响时,说:“尼西亚会议是四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胜过了危害教会的谬误。这种不流血的思想的得胜对真正文明的进步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君士坦丁和他的后继人所有流血换来的胜利。” 今日中国教会普遍忽视教义的重要性,因此也忽视教义的经典性表达,也就是教会的信经信条。其实,稍稍熟悉教会历史的人都晓得,教义的争辩涉及到基督教纯正真道的生死存亡。若不是当初上帝兴起像
亚他那修这样的刚勇之士,为真道竭力争辩,基督教传播到今天,就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了。
在当今社会中,因为系统纯正的
圣经神学的缺乏,
基督教信仰与现实越来越脱节。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基督教的存在,但基督教的真正影响却并没有与日俱增。伯尔曼在《
法律与革命》(有中文译本)一书中证明了基督救赎的教义对西方社会和法律的影响,并说明现今由于这一教义的衰落使
西方文明走向死亡。当今教会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教义和神学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局限在神
学院里,局限在私人领域。这样的偏离是圣经中的先知所无法想象到的。世界中反知识、反
律法的倾向直接渗透到教会之中,稀释上帝的话语,否定上帝的律法,把基督教变成一种注重个人得救、个人经验、个人感受的人类中心的
神秘宗教。
信经是社会的根基,文化是宗教的外化。西方文明的大厦背离基督教的信条根基,今天就在
人本主义蛀虫的侵蚀下摇摇欲坠。中国基督教因为缺乏牢固的圣经神学和信条根基,只能作为一种
边缘文化(
非主流文化)发挥作用。
基督教信仰方式
论述基督徒信仰真理、说明上帝的
特殊启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信经信条式讲解,一种是要理问答式。信经与信条名称虽异,
实质相同,都是基督教信仰的宣认。信经通常是指宗教改革以前所产生的信仰宣认,而信条则是指宗教改革以后,由
希腊教会、
罗马教会与
新教教会所产生的信仰宣认。所以,以下信经的概念也是完全适合信条的。
信经是基督徒对信仰内容的宣告承认。信经一向被称为“信仰标准”、“
真理标准”,是基督教与异教和异端之间的
试金石和真理的标准。在西方最通用的名称是“信仰标记”(symbolum),因为信经表达的是基督徒内心共同的信仰,所以信经成为基督徒灵里互相认识、彼此联系的标记,也是基督徒与异端分别的标记。
英文中的“信经”(creed)一词出于
拉丁文中的credo,意即基督徒对教会所认可的最基本的福音摘要,宣称承认相信。信经就是
大公教会全体或其代表,将圣经中为个人得救所必须,为教会所不可缺少的信仰加以摘要,而规定为大家宣认并信守的条文。
信经信条就是我们把自己放在基督徒的地位上,根据圣经来为我们自己或他人说明我们信仰的内容,这是用正面的积极的方式阐明我们所信的内容,系统地阐明我们所信的真理在客观上的次序、真理间的关系,以及支配各项真理的原则。在信经和信条中,发言者是基督徒,不等他人问问题,就事先解说了他所信仰的内容是什么。
要理问答式是从那已经接受圣经启示内容的基督徒那里,问他用什么方法得到这真理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些什么内容,对人生产生的结果又是什么。这就是问答式的信仰阐述。
信经的具体应用
对归正教会来说,能拥有信经信条和要理问答,乃是一个无上的特权。信经信条和要理问答提供了我们客观的与主观的、神学上的与人学上的特权。将我们头脑中的知识与心灵中的感受配合起来,使之协调一致。这样,神的真理才能成为我们心灵与生活中的祝福。在信经信条和要理问答中,基督徒并非是孤立的,乃是与所有的弟兄姊妹有交通。在二者之中,是教会(所有的圣徒)在表达她自己。我们都心里相信,口里承认。
信经作用
1.信经是教会对圣经真理的摘要,能使人对圣经的精义一目了然;
2.信经适合教导儿童和会众,并可记诵歌唱;
3.信经是教会神学的里程碑,是历代信仰的结晶,直接影响教会的神学思想、教训和生活;
4.信经是基督教与异教和异端分别的标记;
5.信经使非基督徒,或其他宗派信徒的注意力集中,进而使他们赞同归依
6.信经是基督徒共同的
协约,使基督徒确知基督教的基本要道,并坚定信仰;
7.信经是教会正统信仰的试金石和施行
教会法规的准则。信徒和传道人若在信仰和生活上有可质疑的地方,便可用信经作为审问的准则。信经是正统信仰及生活,对抗异端邪说和恶劣行为的干城。
归正教会只承认圣经有无上的权威,因为只有圣经才是上帝的话。信经乃是人的话,所以不能与圣经享有同样的权威,只能次于圣经,并且其权威的大小,与其符合圣经的程度成正比。归正教会所公认的信经有《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迦克敦信经》、《
亚他那修信经》;所公认的重要信条有《
比利时信条》、《第二纥里微提信条》、《多特热赫特信条》、《威斯敏斯德信条》;比较有影响的
教理问答有《日内瓦教理问答》、《海德堡教理问答》、《威斯敏斯德大教理问答》、《威斯敏斯德小教理问答》等。
四大信经
宗徒信经
《宗徒信经》是最简短且在今日教会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篇,全篇共十二条。
此信经乃是根据教会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早期教会中,信徒受洗加入教会之前所需要的基本真理教导,即以此信经为准则。一般教会的教导也以此为根基,而教会信仰之纯正与否也以是否符合此信经的教导为考核。
此信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宣认父神为创造之主;
第二段宣认基督为神也为人,并承认其救赎之工;
第三段宣认圣灵、大公教会及信徒成圣之生活。《使徒信经》不是抽象偏重逻辑的陈述,而是真实的信仰告白,历代教父皆尊崇此经,且至今仍为各宗派所接纳,成为众教会彼此相通的基础。
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我信父的唯一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他因圣神降孕,由童贞玛利亚诞生;他在比拉多执政时蒙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他下降阴府,第三日自死者中复活;他升了天,坐在全能天主父的右边;他要从天降来,审判生者死者。我信圣神。我信圣而
公教会、诸圣的相通,罪过的赦免,肉身的复活,永恒的生命。
阿们。
尼西亚信经
《尼西亚信经》是在西元325年第一次召开的教会议会中制定的。当时亚流主张圣子为圣父所造,因此与圣父不同本质的理论在教会中造成分裂,于是在325 年尼西亚这个地方召开会议,与会主教318位。会上亚流学说被定为异端,所有主教签名接纳《尼西亚信经》。此信经被送到帝国各处,是第一个具有权威又普遍的信仰告白。
《
尼西亚信经》强调:子是“从真神而来的真神”,虽是生出的,却是“从父而来”,而“非受造”;而且子是“从父的本体而来”,并且“与父本体相同”。
我信唯一的天主,全能的圣父,天地万物,无论有形无形,都是他所创造的。我信唯一的主、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他在万世之前,由圣父所生。他是出自天主的天主,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他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与圣父同性同体,万物是藉著他而造成的。他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救,从天降下。他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他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被埋葬。他正如圣经所载,第三日复活了。他升了天,坐在圣父的右边。他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他的神国,万世无疆。我信圣神,他是主及赋予生命者,由圣父圣子所共发。他和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他曾藉先知们发言。我信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我承认赦罪的
圣洗,只有一个。我期待死人的复活,及来世的生命。阿们。
迦克墩信经
《
迦克墩信经》是于西元451年召开的第四次教会议会中制定的。当时有不同的
基督论产生,造成了
东方教会的混乱,其中涅斯多留宣称基督具有神人二性并双重位格。犹提乾宣称基督只有一个位格,但也只有一个神性,因为他的人性已被神性盖过,就如同一滴醋落入在大海里而消逝一般。
此会议的召集人是
罗马皇帝马仙(Marcian,396-457),参加的有来自东方教会的主教500人及教宗代表数位。起初大家
一致通过接纳《尼西亚信经》,大利欧的《大卷》及区利罗写给涅氏的信件,以这些作为基督论的正统,并无意重新制定信经。但是马仙及政府的代表认为若不重新清楚的诠释基督论,则不足以解决教会的纷争,极力要求重定信仰告白,于是议会决定制定《迦克墩信经》。
此信经的重点有二:一则它极力维护基督单一位格的完整,强调他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格。二则它全然强调
基督神人二性的分别。基督从神性而言与父神同质,但就他的人性而言,他与人类同质,而此二性是“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的,并且此二性是存在与一位格之内。 《迦克墩信经》并未解释基督神人二性的奇特性,但是它制定了一正统的模范,并显出救恩之所以可能,正是因为基督是神也是人;因此,此信经成为
基督论正统的准则。
1、我们跟随圣教父,同心合意教导人宣认同一位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有完全的神性,也有完全的人性;
2.他真是天主,也真是人,具有理性的灵魂,也有身体;
3、按神性说,他与父本体相同,按人性说,他与我们本体相同,凡事与我们一样,只是没有罪;
4、按神性说,在万世之先,为父所生,按人性说,在这末后的日子,为了拯救我们,由天主之母,童女马利亚所生;
5、这位基督,既是子,又是主,也是神的独生子,具有二性,不相混乱,不相交换,不能分开,不能离散;
6、二性的区别不因联合而消失,各性的特点反而得以保存,会合于一个位格,一个实质之内,不是分离成为两个位格,而是同一位子,是神的独生子,是道,是天主,是主耶稣基督;
7、正如众先知一开始论到他时所宣讲的,也正如主耶稣基督自己所教训我们的,又如诸圣教父的信经所传给我们的。
亚他那修信经
《
亚他那修信经》是第一个陈述三位一体教义的信经,也是最好的一个。它的文词简洁、清晰,是西方三大信仰正统告白之一,且为路德及改革宗所肯定,但如今只流传于天主教及英国国教圣公会之中。
此信经是以诗体写成,共有四十句教条,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以三位一体为主题,是依据
奥古斯丁的神学写成;
第二部分则强调基督的神人二性,道成肉身及救赎。
2. 此信仰,凡守之不全不正者,必永远沉沦。
3. 大公教会信仰即:我等敬拜一体三位,而三位一体之神。
4. 其位不乱,其体不分。
5. 父一位,子一位,圣灵亦一位。
6. 然而父子圣灵同一神性,同一荣耀,亦同一永恒之尊严。
7. 父如何,子如何,圣灵亦如何。
8. 父不受造,子不受造,圣灵亦不受造。
9. 父无限,子无限,圣灵亦无限。
10. 父永恒,子永恒,圣灵亦永恒。
11. 非三永恒者,乃一永恒者。
12. 亦非三不受造者,非三无限者,乃一不受造者,一无限者。
13. 如是,父全能,子全能,圣灵亦全能。
14. 然而,非三全能者,乃一全能者。
15. 如是,父是神,子是神,圣灵亦是神。
16. 然而,非三神,乃一神。
17. 如是,父是主,子是主,圣灵亦是主。
19. 依基督真道,我等不得不认三位均为神,均为主。
20. 依大公教,我等亦不得谓神有三,亦不得谓主有三。
21. 父非由谁作成:既非受造,亦非受生。
22. 子独由于父:非作成,亦非受造;而为受生。
23. 圣灵由于父与子:既非作成,亦非受造,亦非受生;而为发出。
24. 如是,有一父,非三父,有一子,非三子,有一圣灵,非三圣灵。
25. 且此三位无分先后,无别尊卑。
26. 三位乃均永恒,而同等。
27. 由是如前所言,我等当敬拜一体三位,而三位一体之神。
28. 所以凡欲得救者,必如是而思三位一体之神。
29. 再者,为求得永恒救赎,彼亦必笃信我等之主耶稣基督成为人身。
30. 依真正信仰,我等信认神之子我等之主耶稣基督,为神,又为人。
31. 其为神,与圣父同体,受生于诸世界之先;其为人,与其母同体,诞生于此世界。
32. 全神,亦全人,具有理性之灵,血肉之身。
33. 依其为神,与父同等,依其为人,少逊于父。
34. 彼虽为神,亦为人,然非为二,乃为一基督。
35. 彼为一,非由于变神为血肉,乃由于使其人性进入于神。
36. 合为一;非由二性相混,乃由位格为一。
38. 彼为救我等而受难,降至阴间,第三日从死复活。
40. 将来必从彼处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41. 彼降临时,万人必具身体复活;
42. 并供认所行之事。
43. 行善者必入永生,作恶者必入永火。
44. 此乃大公教会信仰,人除非笃实相信,必不能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