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古称隰州,
山西省临汾市辖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晋西吕梁山南麓,典型的
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属温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毗邻6个县,总面积1413.22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隰县辖3个镇、4个乡。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91394人。
历史沿革
《
元和郡县图志》有“州带泉泊下湿,故以隰为名”的记载,隰县因而得名。
秦汉时期,属
河东郡。汉
元狩四年(前119年),置
蒲子县。
晋
永安元年(304年),
刘渊据此,置大昌郡。晋
永嘉元年(307年),刘渊称帝建都。晋永嘉三年(309年),徙都
平阳,此地仍为大昌郡蒲子县。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于今县境置南吐京郡、北平昌县,置汾州,设长寿县,属仵城郡。
北周保定初年(561年),于今县境置
大宁县。北周
大象元年(579年),于今县城北18千米长寿村置长寿县,于县置
龙泉郡。
隋开皇年间,大宁县治徙今大宁县境。隋
开皇四年(584年),改
汾州为西汾州。隋开皇五年(585年),废龙泉郡,改西汾州为
隰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长寿县改称隰川县,徙治今县城北1千米,属隰州。隋
大业三年(607年),改隰州为龙泉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隰州,属
河东道。唐武德二年(619年),设总管府,领隰、中、昌、南汾、东和、西德6州。唐
天宝元年(742年),改
大宁郡。唐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隰州,县俱属之。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属河东路。金属
河东南路。
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置南隰州,金
天德三年(1151年),复为隰州。金
兴定五年(1221年),于今县城南30千米午城镇置
仵城县,属隰州。
元初属
平阳路。元
大德九年(1305年),改属
晋宁路。元
至元三年(1337年),废
温泉县,今大麦郊、康城一线以西县境划属隰州隰川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隰川县,隰州属
平阳府。
清初沿袭明制。清
雍正二年(1724年),升直隶州。清
宣统三年(1911年),以直隶州属河东道。
民国元年(1912年)5月,隰州改隰县,直隶
山西省。
民国二年(1913年)3月,隰县属河东道。
1949年,置分区,属晋南区行署。同年10月,废隰县分区,属临汾专区管辖。
1954年,隰县属晋南专区管辖。
1958年6月,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9月,又与
蒲县、
永和、
石楼合并为吕梁县。
1961年6月,恢复隰县建置,属晋南专区管辖。
2000年10月,实行
市管县体制,隰县划归
临汾市领导。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隰县辖5个区、41个乡。
1956年3月,隰县撒销区建制,扩大乡区划,全县划为25个乡。
1961年6月,隰县辖16个
公社、146个
生产大队。
1964年11月,隰县建立城关镇,辖东南区、西南区、东北区、西北区4个居民委员会。
1971年4月,隰县的石口、交口、川口、康城4个公社划归交口县,至此,全县辖1个镇、12个公社、4个居民委员会,101个生产大队。
1984年8月,隰县公社改镇,生产大队改
村民委员会,全县辖3个镇、10个乡、4个居民委员会,126个村民委员会。
1988年,隰县新增2个村民委员会。
2001年4月,隰县辖3个镇、5个乡、3个居民委员会,126个村民委员会。
2002年,隰县村民委员会缩减为97个。
2021年5月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陡坡乡,并入寨子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隰县辖3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龙泉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隰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
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介于北纬36°27′22″—36°55′49″,东经110°44′35″—111°15′56″之间。毗邻6个县,东邻
汾西县,西接
永和县,南和
蒲县、
大宁县接壤,北靠
吕梁市石楼县、
交口县。全县总面积为1413.22平方千米,其中南北最长距离44千米,东西最长距离46千米。县政府驻地距临汾市人民政府驻地尧都区127千米。
地形地貌
隰县地处
吕梁山区,境内地势东、西高,中间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县境东部为吕梁山脉西麓,为中高
山基岩山区和
丘陵沟壑区,西部为
黄土丘陵沟壑区,中部自北向南为城川
河谷区。隰县属典型的
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错,山峦连绵,丘陵起伏,
海拔大部分在950米—1300米之间,境内最高峰青山沟顶位于黄土镇,海拔2012.5米;最低点位于午城镇
胡城村昕水河岸滩,海拔762.5米。
气候
隰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温低且干燥,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旱多涝少,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严寒少雪。
日照
隰县累年年均生长期140天,年均
无霜期186.5天,最长达234天,最短为148天。年平均
日照时数2404.7小时,年
总辐射137.1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185天(一般为4月15日—10月15日)。
温度
隰县
累年年均气温9.6℃,1月平均气温-5.9℃,
极端最低气温-24.2℃(2002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气温23.0℃,极端最高气温38.5℃(2002年7月15日)。最低月均气温-10.7℃(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4.6℃(2001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28.9℃,最大日较差21.8℃(2010年10月5日)。
降水
隰县累年年均
降水量474.2毫米,多数年份降水量在450—550毫米之间。年均降水日数为80天,最多达99天(2003年),最少为60天(1997年)。极端年最大雨量725.9毫米(2003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12.4毫米(1997年)。主要集中在每年5月—10月,8月最多。
水文
隰县境内河道属
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
昕水河、城川河、
东川河、刁家峪河等。全县河流总长度137.75千米,
河网密度1.54千米/平方千米,
径流总量4530万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城川河,从东北至西南流经境内下李乡、龙泉镇、午城镇,长45千米,流域面积864.5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740立方米/秒,主要
支流有东川河、刁家峪河等。
土壤
隰县土壤主要有:碳酸盐褐土、褐土性土,
棕壤和山地褐土。其中,
碳酸盐褐土主要分布在七大塬和两大川,褐土性土分布在丘陵、沟坡地带;就垂直分布来看,海拨在1400米—1700米之间为山地褐土,1750米—1800米之间为山地淋溶褐土,1800米以上为山地棕壤。隰县土壤绝大部分发育在
黄土母质土,土层深厚,通常在50米—100米之间。
自然灾害
隰县主要自然灾害有
霜冻、
冰雹、
干旱、
大风等。冰雹年均发生次数不等,主要发生在6月—9月;霜冻与
低温年均发生2—3次,主要发生在上半年4月和下半年10月—11月;干旱是隰县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3月—5月,其次是夏秋连旱,特点是范围广、历时长、灾情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隰县共有土地212.09万亩,其中
农用地110.79万亩,含
耕地38.51万亩(
基本农田20.67万亩)、林地51.14万亩、园地9.48万亩、牧草地11.65万亩;
建设用地3.84万亩;未利用地94.33万亩。
矿产资源
隰县现已查明的矿产有煤、
白云岩、
石灰岩、
石英岩状砂岩、
耐火粘土、
花岗石等。其中煤分布较广,主要在
黄土镇谙正村、寨子、午城镇一带,埋藏有2号
主焦煤;白云岩矿在黄土镇大坪北东,厚度平均在112.7米左右,资源储量约5600万吨;石灰岩矿在境内
下李乡上均庄,资源储量4360万吨,黄土镇谙正东沟、西沟电石灰岩,资源储量约1500万吨;石英岩状砂岩资源储量约112.5万吨;耐火黏土属
硬质耐火粘土矿,资源储量约24万吨;花岗石主要分布于上庄—紫峪—
玉泉寺—黑圪塔—石马沟一带,面积约20平方公里,资源储量约5亿立方米。
动物资源
隰县境内已发现
陆栖动物66种。其中,鸟类32种,哺乳动物16种,爬行动物5种,两栖类2种,
节肢动物10种,
环节动物1种。大型动物有
金钱豹、梅花鹿、野猪、
黄羊等。在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
褐马鸡、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的有金钱豹;三类保护动物的有猫头鹰等。
植物资源
隰县天然林主要树种有:
油松、
白皮松、
侧柏等;人工林主要树种有:油松、
刺槐、杨树、
五角枫等;灌木林主要树种有:山桃、山杏、沙棘、
刺梅、
连翘、丁香等;经济林有:苹果、梨、核桃、葡萄、杏、海棠等,有
禾本科114种,豆科90种,
蔷薇科35种,菊科47种,其他植物145种,共474种。药用植物分布较广,有甘草、枸杞、桔梗、
柴胡、
生地、
远志、
茵陈等。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隰县
常住人口91394人。其中,
城镇人口46266人,
农村人口45128人。男性47326人,女性44068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7.39。全县
家庭户35292户,
集体户891户,家庭户人口85401人,集体户人口5993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0年,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20.26亿元,同比增长8.11%。
2020年,隰县全社会固定资产预计投资完成8亿元;农村和城镇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52元、26361元,分别增长15.3%、4.1%。
2020年,隰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同比减少2.03亿,下降16.7%。
2021年,隰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6%,同比增加0.22亿元,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6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24%,同比减少1.44亿元,下降9%。
第一产业
2020年,隰县粮食播种面积31万亩,
特色产业有大棚瓜菜、食用菌、畜牧养殖等。粮食作物以玉米、谷类、薯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烟叶、药材;蔬菜品种有白菜、番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其中,
玉露香梨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先后被认定为“第三批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果业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最有价值的20大水果区域公用品牌”等殊荣,荣登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价值评估为87.43亿元。
第二产业
2020年,隰县培育以新能源为支撑、梨果全产业链为主导的
民营企业,盾安98
MW风电、昌盛日电30MW农光互补集中扶贫电站并网发电;好乐佳建成年转化3.5万吨果蔬冻干食品生产线,京润泽数字化果业基地建成投产,野里垣、善品公社、广鑫农贸等“农”字号企业以及授渔、玉露香网络科技等电商企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家。
第三产业
2020年,隰县围绕沿黄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带,编制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通过省级验收;午城黄土国家地质公园通过国家林草局专家团评审;
农村电商发展成效显著,被
商务部评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交通运输
综述
隰县境内有晋中南铁路(瓦日铁路)、G59
呼北高速公路、G2211
长延高速、
209国道、328省道、329省道贯穿,有县乡(镇)级公路37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
2020年,隰县建设农村公路371.2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7.03公里。县境内有209国道(呼和浩特—北海)过境,境内长49.74千米,通往大宁县、吕梁市交口县;328省道(
洪洞—
永和关),境内长62.09千米,通往蒲县、永和县;329省道(临汾—午城),境内长3.27千米,通往蒲县。隰县汽车站为二级客运站,日均发送26辆次客车,日客运量540人次。
铁路
晋中南铁路(瓦日铁路)过境,设隰县站,属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功能定位以煤运为主,兼顾客运,境内长42.15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12月,隰县累计投入1.8亿元,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新建4所中学、1所小学、4所幼儿园,县职教中心通过省级督导评估验收、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高考达线人数连续五年大幅增长,大文大理二本以上达线人数由2015年的26人增加到2020年的165人,达线率位居东西山十县第一名。主要学校有隰县实验中学、隰县第三中学、隰县第四中学、隰县士成中学,其中隰县第一中学为全县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
科技事业
截至2020年12月,隰县在玉米丰产、梨树高效生产技术、
绒山羊改良、
浓缩果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居全省领先地位。主要科研机构有省农科院下属的隰县试验站,主要从事农产品研究。
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12月,隰县有剧院1座、文化馆1个、
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隰县文化艺术团、文联红红少儿艺术团。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响铃高跷、花伞秧歌、剪纸、旋木、
根艺、刺绣、打鼓书等。酿酒工艺、响铃高跷、隰县剪纸、隰县打鼓书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雕作品《中华魂》《龙》荣获2005年临汾市首届民间艺术精品展金奖。
体育事业
截至2020年12月,隰县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羽毛球、拔河、棋牌、田径运动及
门球等。100%的城市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12月,隰县有
二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乙等综合医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7所。重点医院有县人民医院(二甲)、县中医医院(二乙)、县妇幼保健院。2020年9月,新建的县人民医院投入使用,该院共投资1.95亿元、建筑面积3.9万平米、占地64亩。在全市率先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医疗服务,健康扶贫工作受到
国家卫健委、
国务院扶贫办联合通报表扬。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12月,隰县组织开展
职业技能培训14703人次,城镇新增就业594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6355人,
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五项保险参保总人数累计达19万人次,实现社保全覆盖。
历史文化
方言
隰县话是山西省地方话,属汉藏语系—汉语语族—
晋语—
吕梁片—隰州小片,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临汾市隰县、
大宁县、
永和县、
汾西县、
蒲县。隰县方言有入声,但又兼有晋南地区方言(
河东方言)的特色,如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读送气音。
历史事件
重耳奔蒲
春秋时代,
晋献公听信谗言,派
重耳到蒲(今隰县)守边关。不久,又遣军攻打重耳所守之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于是逃到
狄国。跟随他一起出逃的还有
狐偃、
赵衰、
颠颉、
魏武子、司空季子。奉命追杀的
勃鞮紧追不舍,在无愚塬村庄的墙头拽住重耳的一只衣袖,挥剑砍来。重耳趁势脱袖逃走。勃鞮只斩得衣袖返回。重耳大难不死,流浪十九年后回到晋国继位,史称
晋文公。
红军莅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
红军东征进入山西。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七十八师大部转进隰县,经蓬门一战,进逼城下,阎军援兵从临汾赶到,红军沿西川谷地和唐户塬西去,与红十五军团二二四团会师
朱家峪,红十五军团所部基本集结隰县西川。进军途中,红十五军团与阎军在
庞村、北唐户、陡坡、三交等地作战20余次,歼敌1000余人。为避免与处于优势的敌人决战,争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东征红军速战速决,收缩兵力,在隰县蓬门整编。同年5月2日,红十五军团受命在隰县张家垣、罗正堡、贺家峪、刁家峪一线掩护中央军委和一军团西渡黄河,顶住了装备精良、以飞机大炮掩护、兵力数倍于己的
蒋介石部队。同日,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七十八师离开罗正堡,七十三师转至罗正堡继续抗击蒋阎军,歼敌一个营,完成了掩护任务,三路大军平安到达陕北。隰县是红军东征的主战场,
毛泽东、
周恩来、
刘少奇、
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亲临这里,跋山涉水、运筹帷幄,为隰县历史留下光辉的一页。
午城战斗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侵华日军4000余人西进,企图占领马斗关黄河渡口,威胁
陕甘宁边区。
八路军总部命令一一五师代理师长
陈光、政治部主任
罗荣桓,率三四三旅六八五、六八六团及决死二纵队汾西支队,在午城一带伏击日军,逼其后撒。从14日起,先突袭了盘踞在午城的日军十一师团辎重队,毙敌200余人,烧毁汽车16辆,缴获军用物资若干。18日,日军一零八师团以步兵600人,骑兵200人和一个炮兵中队增援午城,10时许,敌人进入伏击圈,战斗打响,一直打了五个多小时,日军派飞机助阵。又打了四个多小时,仍然相持不下。黄昏,六八五团、汾西支队分兵支援主阵地,向敌人发起最后围攻,顽敌被彻底歼灭。战斗于19日
拂晓结束,共歼日军1200余人,击毁汽车72辆,缴获步枪200余支,机枪9挺,山炮3门,骡马200余匹及大量军用物资。挫败了敌人西进的企图,成为抗战史上继
平型关大捷后又一次重要战斗。
风景名胜
隰县小西天
隰县小西天又名
千佛庵,位于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是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天是一座
佛教禅宗寺院,始建于明
崇祯二年(1629年),距今已有390多年的历史;以明代彩色
悬塑艺术而闻名,寺中各尊佛像、装饰均以泥为原料,“沥粉贴金”彩绘而成,造价昂贵,尤其是
大雄宝殿的彩塑;加之寺院所藏的官版《明
永乐北藏》,成为研究
中国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稀世珍宝。
七里脚石窟
七里脚石窟又名七里脚千佛洞,位于隰县城南乡
七里脚村城川河东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里脚石窟的发现为研究
石窟造像的传播路线提供了实物例证,是晋西地区最早的一处石窟,开凿于
北魏至
唐朝。寺院坐东向西,依崖开凿,现存庙院面积东西16米,南北17米,崖高15米,千佛洞共有两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存雕像70余尊。2013年5月,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被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山风景区
紫荆山风景区位于
吕梁山脉南麓,海拔1530米,景区面积100多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有上天山和下天山庙、玉泉寺和马刨泉等。紫荆山森林茂密,自然风光景点毗多,到处是奇峰怪石、峭崖秀洞;“阳风洞”、“背风洞”,各踞两座山头,都有“风神”石像,并遥相呼应,对峙而立,每座山峦、每个秀洞都有动人传说。相传
尧王的老师蒲伊子(蒲畴)隐居此地,发明了围棋,尧王多次入山请教,还把自己的儿子
丹朱送来学弈,留下了五千年史话。
晋西革命纪念馆
晋西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位于隰县城南乡
车家坡村龙凤山腰,纪念馆总建筑面积342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3252平方米,陈展面积2780平方米;设有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3个展厅,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即创建革命武装、
红军东征、
晋西会议、
午城战役、根据地建设、
晋西事变、东川战役、全区解放、踊跃支前、伟大胜利等单元内容。2009年12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方特产
隰县梨
隰县以盛产梨而闻名全国,由于当地土质疏松,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隰州梨比普通梨的含糖量高4%以上。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
金梨之乡”,并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隰州梨”商标,为水果出口拿到了绿卡;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
酥梨之乡”;2003年,隰州蜜梨被北京
国际农业博览会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
玉露香梨被中国奥组委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水果;2010年,被山西
晋祠宾馆选定为专供水果。
隰州牌金梨汁
隰州牌金梨汁以金梨为原料,采用纯物理技术科学配制而成,其原汁含量高达60%以上,含有人体必需的
微量元素和
维生素,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各种理化和
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根据消费者需求现已开发出易拉罐、玻璃瓶、软包袋等高、中、低不同规格3种包装6种系列产品,远销全国十六个省市和地区。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山西省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山西省名牌产品”等称号。
三春液酒
三春液酒以隰县特有的优质
高梁为原料,产于南方的大米
稻壳为辅料,汾型
大曲为
酵母,再配以午城天然的优质矿泉水,经过21天发酵酿造出来的午城优质白酒。1986年,获“山西省优质产品奖”;1991年,荣获“国家
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2007年,创“中国
清香型醇柔品牌”。
午城玉屏酒
午城玉屏酒是山西省优质名牌产品,该酒以清香称著的午城白酒作底酒,按照古典医药名方《
玉屏风散》,选用参、
芪、
术、
檀等十五味名贵药材,精心配料酿制而成。其特点是酒体清澈明亮,色泽晶莹正黄,气味芬芳绵甜。此外还具有补气、活血,
和胃、
生津、醒脾、舒肝、
祛风、固表、强身、健志之功力。
著名人物
冯纶
冯纶(1889年—1954年),字次经,男,汉族,著名
法学家、教授,山西隰县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出任
山西大学代理校长;1952年任
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法委员会委员,省高级人民法院顾问;1954年当选山西省第一届人大代表。著有《刑法总论》《民法总论》《平时国际法》《战时国际法》《商法概论》等书。
乔志敏
乔志敏(1921年—2007年),男,山西隰县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
四川省人民政府原顾问,四川省人民武装警察总队原政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离休干部。
李廷智
李廷智(1916年—2005年),原名梁建业,男,汉族,山西隰县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副司令员。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6日,隰县被交通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
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国示范县”。
2020年6月30日,隰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0月,隰县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2年11月,被命名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