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府在省治西南五百六十里,东界潞安府长子县,西界陕西延安府宜川县,南界绛州,北界霍州赵城县(今属洪洞县),东南界绛州垣曲县,西南界绛州稷山县,东北界沁州沁源县,西北界隰州蒲县,自府治至京师一千八百里,凡领州一县十。临汾县(旧称平阳,为平阳府治所,现为
临汾市尧都区),附郭,北纬三十六度五分,西经四度五十六分。
洪洞县,在府东北五十五里,北纬三十六度十六分,西经四度四十六分。
浮山县,在府东南八十里,北纬三十五度五十八分,西经四度三十三分。
岳阳县(今称
古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北纬三十六度十六分,西经四度二十三分。
曲沃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北纬三十五度三十九分,西经四度五十七分。
翼城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北纬三十五度三十八分,西经四度四十一分。
太平县(今属
襄汾县),在府西南九十里,北纬三十五度四十九分,西经五度十分。
襄陵县(今属
襄汾县),在府西南三十里,北纬三十六度一分,西经五度三分。
汾西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北纬三十六度三十八分,西经四度五十八分。
乡宁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里,北纬三十六度,西经五度四十一分。
吉州(今
吉县),在府西一百七十里,北纬三十六度六分,西经五度五十三分。
东至
潞安府三百九十里,东南至
泽州府四百十里,南至黄河二百六十五里,又渡河至河南之陕州一百二十里,西至黄河三百十里,又渡河西北至陕西延安府二百七十里,北至
汾州府三百九十里,东北至沁州三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五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里,至京师一千八百里。
永嘉三年,刘渊(字元海)僭号,建都于此。其后石赵慕容燕及苻、姚之徒,相继有其地。后魏亦为平阳郡,兼置东雍州。太和中罢。孝昌中,改置唐州。建义元年,又改晋州。魏收《志》:真君四年,置东雍州。太和十八年罢。孝昌中置唐州,建义初改晋州,后又置总管府于此。东魏、北齐皆为重镇。后周亦曰晋州。
明初复曰平阳府,领州六、县二十八。府东连上党,西界黄河,南通汴、洛,北阻晋阳。宰孔所云景、霍以为城。景,太也,谓霍山;汾、河、涑、浍以为渊,而子犯所谓表里河山者也。战国时,魏有其地。秦商鞅言于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魏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矣!
秦、汉以降,河东多事,平阳尝为战地。曹魏置郡于此,襟带河、汾,翼蔽关、洛,推为雄胜。杜畿云:平阳枕山带河,天下要地。是也。晋室之乱,刘渊窃据其地,纵横肆掠,毒被中原。迄于五胡迭兴,索头继起,平阳居必争之会,未有免于锋镝者也。及周、齐相争,平阳如射的。然齐卢叔虎尝谓其主演曰:今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彼闭关不出,则稍蚕食其河东地,使日穷蹙。彼若出兵,非十万以上,不足为我敌也。其后周主邕伐齐,乃曰:前出河外先是周主伐齐,出河阳,攻拔其南城,故云,直为拊背,未扼其喉,晋州本高欢所起之地,镇摄要重,今先克之。鼓行而东,足以穷其巢穴矣。及晋州拔齐,遂不可复固。唐起义师,亦先入临汾,及西指关中。柳宗元曰:晋之故封,太行倚之,首阳起之,黄河迤之,大陆靡之大陆,在今直隶巨鹿县境,盖约言封域所届也。盖地大力强,所以制关中之肘腋,临河南之肩背者,常在平阳也。朱温争河中,先取晋、绛,克用遂不能与抗。刘知远自河东定汴、洛,亦自晋、陕而东。及女真、蒙古之祸,平阳皆先受其毒,而后及于关、洛。夫平阳之形胜,顾可忽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