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富尔(Darfur)地区位于
苏丹共和国西部,与
乍得接壤,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这里地势较高,降雨量多,
自然条件仅次于
苏丹南部和
尼罗河沿岸,蕴藏的石油等
自然资源也有待开发。约有80个部族生活在达尔富尔地区,错综复杂的民族和种族矛盾导致这一地区的暴力冲突持续不断,游牧的阿拉伯人与农业定居的黑人居民经常发生武装冲突。
历史沿革
公元4世纪上半叶,苏丹古国
麦罗埃古国败亡。据推断,它的统治集团带着大批追随者西迁,在达尔富尔和科尔凡多一带留下了印迹。公元9世纪至12世纪,那里就曾建立过基督教小王国。
13世纪中叶起,穆斯林开始征服该地区。14世纪,阿拉伯人游牧部落、穆斯林商人和在
埃及政治斗争中的失利者占领
尼罗河以西至达尔富尔北部的游牧地带,饲养骆驼和羊,后来的移民集群更越过这一地区,到达南达尔富尔。这些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成为非洲化和苏丹化的
阿拉伯人。达尔富尔地区开始伊斯兰化。15世纪达尔富尔地区出现了富尔伊斯兰王国。16世纪末,苏利曼·索隆在此地建立了伊斯兰苏丹王国。大约在17世纪中叶,居住在杰贝马拉地区的富尔人孔贾拉部落的凯拉氏族创建了达尔富尔素丹国,由于杰贝马拉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凯拉人王朝的素丹们控制了四周平原地区的游牧诸侯,这个国家除了接受来自
北非穆斯林世界的影响外,还接受了西苏丹地区穆斯林社会的影响,许多从西苏丹地区赴
麦加朝圣的穆斯林途经达尔富尔,给当地的政治、文化发展以积极推动,同时也给这里漫长的伊斯兰化历程打下了这样的印记:达尔富尔穆斯林社会具有更浓厚的非洲色彩,而且保留了相当多的非伊斯兰成分,甚至其王室也不例外。达尔富尔素丹国是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有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全国居民都要向国库缴纳实物税。以《
古兰经》教义为基础的成文法代替了习惯法。国内还存在奴隶制残余。从南方赤道地区运来的奴隶不仅被迫耕种土地和放牧牲畜,还编入素丹军队。
起初,凯拉王朝企图向西扩张,在经历了一系列不成功的征伐后,他们决定调头向东,从素丹穆罕穆德素拉布(1756-1787年在位)开始,达尔富尔素丹国重点东向经略。从此开始了对科尔多凡素丹国的长期征伐。阿布德拉赫曼时期,正式定都于法希尔。18世纪中后期,达尔富尔素丹国征服了科尔多凡素丹国,势力到达
苏丹国中部地区。1874年10月,奥斯曼埃及命令祖贝尔从南部、阿尤布帕夏从西部围攻达尔富尔,在马拉瓦希杀死其素丹伊卜拉欣,11月2日 占领法席尔。奥斯曼埃及占领达尔富尔后,对该地区进行残酷统治。一是建立常驻军共4863人,苏丹人民稍有反抗,即遭残酷镇压;二是大肆掠夺奴隶。他们和达尔富尔素丹订立奴隶专卖协定,每年从达尔富尔输往埃及的奴隶多至6000人。三是强行征收苛捐杂税。由于奥斯曼埃及的残酷统治,1877年,达尔富尔人民在拉希德领导下发动抗税起义。1881年苏丹爆发
马赫迪起义,
起义军不断打败
侵略军,在此情况下,1883年12月,达尔富尔总督斯拉廷投降,1884年1月15日,马赫迪大军进驻法希尔。1899年,英国和埃及的联军击溃苏丹军队的抵抗,控制了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正式并入苏丹版图。
英埃共管苏丹地区时期,在法律上允许达尔富尔地区的自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尔富尔的统治者阿里迪纳尔向英殖民军宣战,1916年遭到镇压,迪纳尔被杀。1917年达尔富尔自治地位被取消,正式归入英国统治下的苏丹。由于英国
殖民者采用 “分而治之”的手段长期挑唆,阿拉伯人、黑人和富尔人之间的矛盾尖锐,达尔富尔地区部族间的武装冲突不断,致使该地区的许多地方一直处于
无政府的混乱状态。1994年,喀土穆政府把该地区
一分为三,由北向南依次为
北达尔富尔省、
西达尔富尔省和
南达尔富尔省。该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四次严重的
旱灾和饥荒,第一次是1910年-1914年,第二次是1948年-1950年,第三次是1970年-1974年,第四次是1979年-1984年。
达尔富尔是1650年出现在杰贝尔马拉赫高原地区的一个由苏丹统治的领土,历经风雨直至1917年落入英国之手并归入苏丹版图。 居住在达尔富尔的部落群有不同的
分类方法,但部落群之间的区分并不明显,冲突爆发后却趋于尖锐化。不过,个人对谁效忠仍取决于部落的
从属关系。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部落结构,虽然在尼迈里统治时期由于地方政府的组建而削弱,但仍在达尔富尔发挥作用。有些部落几乎清一色是定居的农民,主要依靠在7月至9月雨季期间和雨季之后种植庄稼为生。有些定居的部落中还包括牧民。在农民当中,有富尔、巴尔尼、
塔马、杰贝尔、阿兰加和马萨利特等部落。在基本定居的牧民当中,一个主要部落群是南里泽伊加特,以及扎格哈瓦人。此外,达尔富尔还有一些牧养牛只和骆驼的传统的游牧和半游牧部落,其中包括塔艾沙、哈巴尼亚、贝尼赫尔巴、莫哈米德等。应当指出的是,达尔富尔的所有部落都信奉同一宗教(伊斯兰教),有些部落确实拥有自己的语言,但
阿拉伯语是通用的。
行政区划
2011年3月
苏丹政府批准了达尔富尔新的
行政区划,达尔富尔地区将由3个州变成5个州,即:
同苏丹其他各州一样,达尔富尔各个州也各由一位州长(Wali)治理。州长由
喀土穆中央政府任命,
地方行政机构给予辅佐。法希尔也是历史上达尔富尔区的首府。此外,还有几个大市镇分布全区,是地方行政和商业中心。但大多数人生活在通常只有几百户人的小村庄里。达尔富尔5个州的经济主要依靠自给和有限的工业农务以及牧牛。
根据
苏丹政府2015年拟定的
公投方案,如果达尔富尔民众投票支持5个州合并,将在该地区成立一个
高度自治的
宪法委员会,行使对达尔富尔地区的统一
行政权力;如果民众不支持合并,那么将继续维持5个州的
行政划分,而现有管理该地区的过渡权力机构将被解散。2016年4月11-13日,达尔富尔地区行政地位公投进行,4月23日公投结果显示,超过97%选民支持达尔富尔地区5个州的行政划分。
地理环境
位于
苏丹共和国西部的达尔富尔区,地域辽阔,面积约为25万
平方公里。达尔富尔与利比亚、
乍得、
中非共和国和
南苏丹共和国接壤。
土地问题
现状
长期以来,土地一直是达尔富尔政治的中心问题。达尔富尔的土地传统上归集体所有。土地按传统划分为家园(“达尔”是家园之意),实际上是各个部落可
根据历史称为领地的地方,这对民众的自我认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现行将土地划归各个部落所有的传统形成于二十世纪初期,当时达尔富尔的末代
苏丹阿里·迪纳尔颁布这一划分办法,得到了所有部落的普遍接受。这种传统的
土地划分办法在地理上并无明确界限,但大体上可以看到一些趋势。例如,在西达尔富尔北部和北达尔富尔西部的一些地区,扎格
哈瓦部落占绝大多数,该地区也称为“达尔扎格哈瓦”(扎格哈瓦家园)。在西达尔富尔州府埃尔杰奈纳的周围和南部,马萨利特部落也有自己的家园。达尔富尔的意思是富尔家园,但该部落的家园实际上位于达尔富尔区中部杰贝尔马拉一带,从达尔富尔三个州的交界之处向三个州的腹地延伸。里泽伊加特部落主要位于南达尔富尔南部。有些部落,包括绝大多数游牧部落,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传统上在属于其他部落的土地上穿行。虽然这种将土地划分为不同部落家园的做法已实行许多年,但部落之间的大量通婚和社会经济联系已使部落和家园的明确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和粗糙。不过,民众自我认识为部落成员以及与部落结构相联系的
社会网络,仍然是达尔富尔
人口分析方面的一个最重要特征。
历史背景
从历史上看,土地归部落成员集体所有,其使用由
部落首领决定。部落首领在分配土地给部落成员居住、放牧、耕种或其他用途方面拥有很大的权力。但在1970年代,
土地法作了修改,个人拥有土地成为可能。虽然土地现已划归各州所有,但拥有土地一年以上的人可以提出法定所有权的主张。没有土地的人想要获得土地,就更要表现出对政府的忠诚。
生态人口
近些年来,生态和人口的变化对部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影响。达尔富尔作为大撒哈拉区域的一部分,虽然拥有一些
农业用地,特别是在杰贝尔马拉高原一带,但大部分地区仍然是贫瘠的沙漠。干旱与荒漠化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带来冲击,对
稀有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农民和牧民之间的关系尤其紧张。如同下文所述,寻找牧场和水源的牧民常常侵入农民的田地和果园,导致流血冲突。部落之间为便于牲畜活动而商定的走廊通道,多年以来从未得到尊重。随着肥沃土地越来越少,定居民众也逐渐失去对
季节性访客的容忍。
干旱和荒漠化不仅对达尔富尔,而且对整个撒哈拉区域都产生了影响,导致
乍得、
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和其他国家的游牧群越来越多地迁移到较为肥沃的达尔富尔地区。普遍认为,这些移民最初被达尔富尔的土著群体吸纳,但随着人潮蜂拥而至,加上干旱期间生活条件变差,新来者和当地人之间发生冲突,关系紧张。
需要强调的是,与
南苏丹不同,达尔富尔地区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是穆斯林,不论是非洲黑人还是阿拉伯人,他们多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分属于不同的部族,彼此之间相互通婚,血统和身份不断发生着变化。在70年代旱灾发生之前,达尔富尔地区内的各部族基本都能和平共处,并没有相互对立。达尔富尔是在资源争夺和暴力冲突中才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人与黑人的分野,遂形成了两派的对立。但
宗教信仰的分野是不明显的,没有资料表明:非洲黑人就一定信仰原是
拜物教或基督教,而不是信仰伊斯兰教。
部落冲突
历史原因
(一)部落纷争达尔富尔地区总人口约为600万,其中约60%的居民是以种地为生的农民,其余大多是以游牧或半游牧为生的牧民。富尔人(Fur)是达尔富尔地区最古老、最主要的
原住民,其余主要黑人部落还有扎加瓦人(Zaghawa)和马萨利特人(Masalit)。阿拉伯人主要是以游牧或半游牧为生,分布在该地区北部,而土著的非洲黑人主要是从事农业活动,居住在该地区的中部和南部。进入20世纪70年代,达尔富尔地区发生干旱,北方本来就已经比较恶劣的
自然环境由于
自然灾害的破坏,更无法承载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于是为了生存,来自该地区北部甚至
乍得等邻国的阿拉伯游牧部落大批迁徙至达尔富尔中南部地区以寻找草场和水源,致使当地人口
过度膨胀,从20年前的300万人增至600万 。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苏丹全境大部分地区遭受旱灾,达尔富尔等西部省份的情况尤其严重,预计有数千万人遭受饥饿。这样阿拉伯移民与当地非洲黑人部落之间因争夺土地和水源而发生冲突的情况明显增多。据当地学者统计,1968-1976年发生3起冲突,1976-1980年发生5起,1980年-1998年达到21起。在不断的部落冲突中,一方为了保护自己部落生活所必需的
自然资源不被他人掠夺,另一方为了寻找新的可以适合自己居住的家园就必然会抢占前者的地盘,这样各部落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民兵武装,以便在可能的冲突中抢得先机。这样,到90年代,阿拉伯部落与富尔人、扎加瓦人和马萨利特人等黑人部落的矛盾不断加剧,起先为资源而起的争夺逐渐演变成部落之间的仇杀,双方均有大量伤亡,遂结下了生死怨恨。
(二)达尔富尔战争正式爆发起先,富尔人等黑人原住民只是想用武力驱赶侵犯他们美丽家园的阿拉伯
游牧民族,以确保他们自己的生存权利。后来黑人在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中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两个有组织的反政府武装——苏丹解放运动(Sudan Liberation Movement,简称SLM)和正义与公平运动(Justice and Equality Movement,简称JEM)。前者以富尔人为主体,后者以扎加瓦人为主体。2003年2月,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el Fasher)被他们用武力攻陷,政府军的一名高级将领被俘,这起事件标志着战争的正式爆发。然而,当时喀土穆政府正忙于与南部的反政府武装——
苏丹人民解放军(Sudan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简称SPLA)签署和平协议,所以对达尔富尔叛军攻陷州府法希尔毫无心理准备。事发后才紧急调兵遣将,匆忙应战,终因时间仓促、
军力不足和对当地情况不熟等缘故,节节败退,威风扫地。为了挽回军事进攻上的颓势,政府开始借助简加韦得(Janjaweed)武装与叛军作战。“简加韦得”是对以游牧的阿拉伯人为主的被称为马拉希勒(Maraheel)派组织的一支民兵武装的称呼。这个称谓是由三个
阿拉伯语单词缩略而成,意为:“骑着马、手持GM3
机关炮的妖魔”。从20世纪80年代起,“简加韦得”一词已经在达尔富尔广泛流传,当时特指一些游手好闲者组成的武装,惯于分散作战且经验丰富,经常骚扰非洲黑人定居者,名声历来不好,往往是谁给钱就给谁卖命。
加剧原因
部落间冲突由于从
乍得和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等地流入的武器增多而进一步加剧。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渴望与乍得执政者保持友好关系,而为了抑制它在该区域的野心,一些外国政府向该区域大量提供军火。此外,有几次乍得人武装叛乱也是从达尔富尔发动的。由于更容易获取武器,苏丹南部的冲突也对该区域产生了影响。其结果是,各大部落和一些村庄开始组织民兵和村庄
自卫队,他们实质上是一帮随时可以保卫和促进部落或村庄利益的武装人员。
历史情况
80年代后期发生的部落冲突实质上是定居部落与游牧部落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富尔部落与一些阿拉伯游牧部落之间的冲突。阿拉伯游牧部落组成了一个类似于联盟的“阿拉伯聚会”组织在苏丹政府的暗中支持下,而富尔部落的一些成员也成立了一个名叫“非洲地带”的团体。1990年,政府和地方部落首领对冲突进行了调解,但在随后几年,
紧张状态依然存在,这些部落之间的冲突也依然持续。一些达尔富尔人对
巴希尔政府的愤恨因此而加剧,而巴希尔政府显然既无能力、也不愿意切实地应对达尔富尔正在发展的局势。
在达尔富尔当前冲突中,以及在冲突发生之前数年里,所谓非洲裔和阿拉伯裔部落之间的区分成为关注的重点,个人的部落特性有了更深的涵义。在很大程度上,区别来自边缘化的
累积效应、相互竞争的
经济利益、以及席卷整个区域的政治分化。“阿拉伯”和“非洲”的区分在过去一直是一种消极的区分,但已成为站在政治界线不同一边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别人的认识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治事件&维和
2003年—2006年
2003年2月,由达尔富尔地区黑人居民组成的“苏丹
解放军”和“正义与公平运动”两支武装以政府未能保护他们免遭阿拉伯民兵袭击为由,展开反政府的武装活动,要求实行地区自治。武装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00多万人流离失所。
达尔富尔地区的严重局势引起
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和担忧,包括
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为援助达尔富尔难民和缓解该地区
人道主义危机做了大量工作。
联合国安理会于2004年7月和9月先后通过第1556号决议和第1564号两项决议,以改善该地区的安全局势。2004年7月和2005年5月,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两次前往达尔富尔地区,以推动和平进程。
非盟也一直是苏丹政府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举行和谈的重要协调方。为监督冲突各方停火和实现该地区稳定,非盟还向达尔富尔派出
军事观察员和
维和部队。2004年4月8日,在非盟的调解下,苏丹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苏丹解放军”和“正义与公平运动”在乍得首都
恩贾梅纳曾达成停火协议,但协议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自2002年8月起,非盟先后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了7800多名维和士兵。
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下,
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先后进行了多轮谈判,但一直未能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3月10日,非盟和平与
安全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在4月底之前达成全面和平协议。5月5日,苏丹政府与达尔富尔反政府武装在
尼日利亚首都
阿布贾签署了和平协议,从而为结束达尔富尔长达3年多的流血冲突迈出关键的一步。根据这项和平协议,反政府武装将被解散,而支持政府的民兵亦将被解除武装。
2006年6月,由
安理会15个成员国
常驻联合国代表组成的代表团与
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举行了会谈,双方就苏丹达尔富尔维和使命移交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在2007年1月份将达尔富尔维和使命移交给联合国。
2006年8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6号决议,决定在得到苏丹政府同意后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1.73万人的
联合国维和部队。苏丹政府重申,为维护
国家主权,坚决反对这一决议。
2006年11月16日,苏丹
原则同意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的“安南三阶段方案”。随后,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遣了少量军事顾问,开始了三阶段方案的第一阶段计划,但后
两个阶段的部署未能落实。
2007年
2007年3月8日,
苏丹总统巴希尔表示,支持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但对混合
维和行动的司令人选、混合部队的规模等一些细节问题有所保留。
2007年4月9日,苏丹、非盟和联合国三方代表在
埃塞俄比亚首都
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会议,原则同意启动第二阶段计划,但苏丹仍对其中少数要点持
保留意见。
4月11日,作为中国政府特使结束对苏丹访问的
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在北京表示,在
达尔富尔问题上,苏丹方面已原则接受安南第三阶段方案,但对混合维和行动司令人选、混合部队的规模等一些细节问题有所保留。
4月13日,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的扎嘎瓦部落和阿姆卡姆拉提部落在南达尔富尔州首府
尼亚拉签署和解协议,同意终止两部落间的流血冲突。
据
沙特阿拉伯通讯社4月15日报道,苏丹已经与联合国和非盟就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的混合维和部队的职责问题签署了一项联合协议,协议明确规定了联合国和非盟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的职责和作用。苏丹政府4月16日致电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确认苏丹全面接受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驻联合国和非盟混合部队的第二阶段方案,包括同意联合国向达尔富尔地区部署
武装直升机。
4月23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过渡权力机构和达尔富尔重建与发展基金会总部
启动仪式在苏丹首都
喀土穆举行,过渡权力机构从当天起开始履行职责。
7月15日,苏丹
达尔富尔问题国际会议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会议将协调各方立场,为重新启动达尔富尔政治进程作准备。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
一致通过第1769号决议,决定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大约2.6万人的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非盟)混合维和部队。
苏丹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哈利姆对联合国安理会31日通过有关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驻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非盟)混合部队的决议表示谨慎欢迎。
根据决议,这支混合
维和部队将由约2万名军人和6000名警察和
文职人员组成,其任期初步定为12个月,以取代自2004年部署在那里的非盟维和部队。决议援引《
联合国宪章》第七章,授权维和部队在必要时使用武力,用以自卫和保护
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和平民的安全。8月1日,苏丹政府宣布接受
联合国安理会第1769号决议,并将同联合国和非盟合作落实该决议。8月3日,非盟和平与安全专员
赛义德·金尼特说,
布基纳法索、尼日利亚、埃及、
喀麦隆和埃塞俄比亚已承诺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维和部队,以便参与联合国和非盟在该地区实行的混合维和行动。 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在达尔富尔设立总部。
8月3日至6日,由非盟和联合国共同召开的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国际会议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与会的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反政府武装派别领导人达成一致,准备以一致的立场和要求与苏丹政府尽快开始
政治谈判。
10月,由联合国和非盟共同主持、苏丹政府和达尔富尔7个反政府派别参加的达尔富尔问题和平谈判在利比亚
海滨城市苏尔特举行 。苏丹总统助理纳菲尔27日宣布,苏丹政府从即日起在达尔富尔地区实施单方面停火,以便为和谈营造合适的氛围。
12月31日,
非盟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向联合国和非盟混合维和部队正式移交维和任务。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先遣
分队的140名官兵于2007年11月抵达南达尔富尔州首府
尼亚拉,成为联合国第一支进驻该地区的维和部队。
联合国安理会决定于2020年12月31日,终止联合国和非洲联盟驻苏丹达尔富尔特派团(联非达团)任务授权。联非达团有效完成了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长达14年的
维持和平行动,现有维和人员计划利用6个月的时间分批有序撤出,这也标志着中国维和力量将逐步撤离苏丹达尔富尔地区。
地区现状
2022年2月,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正处于从维持和平向建设和平过渡的关键阶段,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脆弱,部族冲突和暴力抢劫等事件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