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
日本桃山时代天下人、初代武家关白
丰臣秀吉(日语:豊臣秀吉/とよとみひでよし;英语:Toyotomi Hideyoshi;1537年3月17日-1598年8月18日),幼名日吉丸,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公卿、天下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德川家康)。
人物生平
贫苦出身
天文六年二月六日(1537年3月17日)(《太阁素性记》记载生于天文五年一月一日,即1536年2月2日),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今爱知县名古屋中村区),初名藤吉郎。父亲木下弥右卫门是织田信秀的亲兵,本为一贫困农户(有说法是下级武士),母亲阿仲是后来的大政所。父亲木下弥又卫门曾是织田信长父亲织田信秀的铁炮足轻。因在一场战斗中受伤致残,无法再上战场而回家务农,但不久就因伤重去世。无法生活的母亲带着七岁的丰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给同村的男人竹阿弥。生下了弟弟丰臣秀长与妹妹阿旭(朝日姬)。继父竹阿弥性情粗暴,又因为秀吉生来瘦小,常被人称为“猴子”,因此对丰臣秀吉非常厌恶,叱骂之余还经常拳脚相加。因与继父不和而离家出走。
丰臣秀吉出身无法冠姓的下层阶级,和宁宁结婚后才自称“木下”。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ひよしまる),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绘本太阁记》记载秀吉的出生日期是天文五年1月1日(1536年2月2日),但是丰臣秀吉实际的出生日期是2月6日(新历1537年3月26日)。
流浪江湖
由于丰臣秀吉的出身并非显贵,有关于他早期的文献记载十分有限,仅大概知道他少年时曾在尾张、三河、骏河等地方活动。青年时代的丰臣秀吉大概是个谋求武士职位的浪人之辈。丰臣秀吉的出生地尾张介于京都与偏辟的东国之间,是块肥沃的平原,可说是仅次于京都的先进地带。这个地方商人熙来攘往,因此可以接触各地来的讯息。在这种环境下,丰臣秀吉当然也得到一些商业的资讯,而且他天生聪慧,在旅途中,他将永乐钱换成便于携带的商品“木绵缝针”,然后再将缝针卖掉,获取利润成为旅费。在丰臣秀吉离家出走期间,他在美浓结识了土豪蜂须贺小六(蜂须贺正胜),此人后来成为丰臣秀吉的重要将领。
最后,丰臣秀吉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远江国(今静冈县)的松下嘉兵卫家中帮佣。丰臣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帮主人拿拖鞋。由于去武士家工作是他的最大愿望,因此丰臣秀吉工作勤奋,没多久即受到嘉兵卫的重视,将他提拔为出纳管理员。然而好景不长,丰臣秀吉的能干与勤奋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经常在嘉兵卫的面前中伤丰臣秀吉,尽管嘉兵卫再三保护他,但阻止不了众人的诽谤,终于在嘉兵卫善意的说明原委之后遭到解雇。丰臣秀吉在松下嘉兵卫家里工作四年,虽然遭受解雇,但是他仍然感谢嘉兵卫对他的提拔与呵护。后来,丰臣秀吉称霸天下之后,他派人去寻找松下嘉兵卫,在远江国久能地方赐给他三万一千石的领地,并任他为大名
出仕信长
主词条:桶狭间合战
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丰臣秀吉回到尾张国,投奔到尾张的领主织田信长(おだ のぶなが)麾下。以足轻的身份成为了织田氏的家臣。最初丰臣秀吉也只是打杂的仆役,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逐步由仆役升格成为下级武士。深得织田信长喜爱,在织田家的地位不断提升。
永禄三年(1560年)左右,丰臣秀吉成为织田家的足轻组头(足轻是临时征集的农民兵,组头相当于小队长),并参加了著名的桶狭间合战(おけはざまのたたかい)。据说战后因其功绩信长将浅野长胜的养女宁宁(ねね)许配给他。永禄四年(1561年),丰臣秀吉与宁宁结婚。讨灭今川家督今川义元后,织田信长与从今川独立的松平元康(后来的德川家康)结盟,以稳定东部防线,而后回过头来向北攻略美浓国斋藤义龙
永禄九年(1566年),在多次进攻斋藤义龙失利后,织田信长决定修筑墨俣城,但猛将柴田胜家佐久间信盛先后失利。丰臣秀吉临危授命,他在取得蜂须贺正胜帮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任务,传说墨俣城一夜筑城,进一步得到织田信长赏识,为后世所称道。修筑墨俣后,织田信长将居城迁往离美浓更近的小牧山城(此前在清洲城)。不久美浓发生竹中半兵卫以十七骑轻取稻叶山城(斋藤居城)的事件,事后半兵卫放弃稻叶山城。得知此事后,丰臣秀吉以“三顾”之礼将半兵卫召至麾下,并借半兵卫之力招降美浓三人众稻叶一铁安藤守就氏家卜全)。次年,织田信长出兵稻叶山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斋藤龙兴兵败被俘。此后信长迁居岐阜城(即稻叶山城),并开始在“天下布武”的名义下开始了统一日本的战争。
炙手可热
主词条:金崎殿后
永禄十一年(1568年),前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氏杀害)之弟足利义昭来到美浓国寻求援助,于是织田信长便以援助将军家为名出兵上洛(意指进京)。同年,丰臣秀吉改藤吉郎为木下秀吉。元龟二年(1570年),在打败三好家之后足利义昭被拥立为将军。随后织田信长又以违抗将军命令为由出兵越前国朝仓家,织田信长征朝仓义景浅井长政突袭被迫撤退时,中途在金崎得到盟友浅井长政的背叛的暗示,在撤退途中受到浅井军攻击,此战丰臣秀吉负责殿后,保护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安全撤离。历史上称之为“金崎殿后”。
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击败了浅井长政,浅井长政自尽,浅井的旧属归织田家所有。三十七岁的丰臣秀吉因军功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二十二万石,将城改名为长滨城,开始跻身于战国群雄之列。同时他取织田家名将柴田胜家丹羽长秀名字中各一字创造出一个新苗字——羽柴,称羽柴筑前守秀吉(筑前守是官位)。
天正四年(1576年),丰臣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丰臣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丰臣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丰臣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与他们战斗。
天正七年(1579年),丰臣秀吉使宇喜多氏完全臣服于织田氏,天正八年(1580年)别所长治和荒木村重战败,别所被捕,切腹自尽;荒木逃离,全家被织田信长诛杀。丰臣秀吉开始与毛利氏山名氏交战,攻下了鸟取城、三木城、高松城等重要据点,丰臣秀吉在此发挥了长时间包围战城池战法——断粮,使敌军提早开城投降。“鸟取断粮”、“水淹高松城”等著名战役不仅遏止了毛利的东进而且迫降宇喜多直家,甚至毛利也难以招架。
中国大返还
天正十年(1582年),发生了本能寺之变(ほんのうじのへん),46岁的秀吉偶然及早获知织田信长死讯,实行“中国大返还”(ちゅうごくおおがえし)。当时织田家有力重臣均不在信长身边,丰臣秀吉则率三万兵力进军备中,正在水攻毛利军高松城。高松城是天然要害,四周都是沼泽。丰臣秀吉的军师黑田孝高(官兵卫)建议引水灌城。丰臣秀吉以破格高价动员邻近村民,花了十二天在高松城沼泽地带四周筑起一道三公里长、七公尺高的堤坝,再引进河水,让高松城成为浮在湖中的水城。水攻十天后,吉川元春毛利元就次男)、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就三男)率领一万五千援军赶到,却只能在俯望羽柴军的山上布阵,无法动弹。因为只要羽柴军捣坏堤坝一隅,浊流很可能吞噬整座城。
当时举旗造反的明智光秀于当天写了一封机密文件,派人送至毛利军,要毛利军千万不能投降。不料密使不知道高松城已陷于水攻,西下抵达高松城时根本无法进城,并误闯丰臣阵营被捕。丰臣秀吉于6月3日夜晚十点左右便得知本能寺事变,之后听从军师黑田官兵卫的建议,决定隐瞒噩耗,立即和毛利军讲和。毛利军担忧织田信长会带援军赶来,早就派来使者,只是彼此条件谈不拢,讲和暂时触礁而已。丰臣秀吉暗中托毛利军的讲和使僧安国寺惠琼单独进城去说服城主,结果城主以不杀害城内诸人为条件,答应切腹自杀。这些都是背著毛利援军私密进行。
4日下午三点,在丰臣秀吉派去的检官面前,据说城主搭船出城后,在湖中进行切腹仪式。交换誓约后,丰臣秀吉立即撤阵。丰臣秀吉当时大概也担忧毛利军会随后追击,所以并未直接赶回姬路城,他于6月6日下午率兵撤离高松城,当天夜晚先在织田势力范围内的备前(冈山县东部)沼城过夜。7日夜晚抵达姬路城;9日早上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富田;13日上阵山崎,下午四点在雨中与明智光秀军开战,两小时后击败明智光秀军。
丰臣秀吉于山崎之战大败明智光秀。最终明智光秀逃走时被猎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秀吉乘机控制京都一带,不过无法阻止织田氏内部出现派系分裂。主要分裂为柴田胜家、织田信雄织田信孝以及羽柴秀吉等派系。
树立政权
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洲城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丰臣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丰臣秀吉在清洲会议上得到多数织田族人与家臣支持,拥立尚在襁褓的织田信忠长男三法师(元服后称织田秀信)继任织田氏家督。但为此得罪了同属织田重臣的柴田胜家,导致其拥立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对抗丰臣秀吉。隔年(1583年),双方决裂,丰臣秀吉先迫使信孝投降,后来羽柴与柴田军在贱岳决战,最初柴田胜家占尽优势,中川清秀遭到突击阵亡,但是丰臣秀吉率兵冲上前线使形势急变,最终丰臣秀吉取得胜利。跟着羽柴军包围北之庄城,柴田胜家与妻子阿市自焚而死,另一重臣泷川一益则被迫蛰居,织田信孝不久被逼切腹,丹羽长秀和池田恒兴归服,大致上平定了织田家内反丰臣秀吉势力。
天正十一年(1583年),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当时到访的大友宗麟将它称为“战国无双的城”,但城堡在防御上亦有缺点,在大阪冬之阵中,真田信繁进行了修筑加强防御。这大坂城在庆长二十年(1615年)被德川军烧毁,今之大阪城天守则是在1931年11月以钢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
天正十二年(1584年),与其合作的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反对丰臣秀吉,羽柴军便与两人展开史称“小牧·长久手之战”(こまき・ながくてのたたかい)的战事。此战之初拥有兵力优势的羽柴军直扑德川领地,双方对峙于小牧山。为打破僵局,丰臣秀吉派池田恒兴等率部偷袭德川家康领地三河国,但途中却遭到德川军伏击,池田恒兴以及有“鬼武藏”之称的大将森长可战死,在战况失利的情况下丰臣秀吉凭借惊人的外交手腕降伏了织田信雄,家康被迫退兵。德川军与羽柴军达成不战和议,家康派出次男德川秀康作为人质。
统一日本
小牧·长久手之战迫使秀吉平定东国,担任征夷大将军的权力构想不得不转换。于是在天正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他升任从三位·权大纳言(ごんだいなごん),踏上公卿之路。天正十三年(1585年)三月,丰臣秀吉叙任正二位·内大臣(ないだいじん)。后丰臣秀吉派遣其弟丰臣秀长小早川隆景等将领攻打刚统一四国长宗我部氏,利用兵力的差距迫使其归降并仅保有土佐一国。另外,丰臣秀吉派遣藤堂高虎为首的部队,平定了杂贺众,首领铃木重意被斩首处死。此外,丰臣秀吉派重兵攻打越中国佐佐成政,开战派大军包围,佐佐成政不战而降。同年7月11日,丰臣秀吉趁摄家之间围绕关白职位发生争执,作为前关白近卫前久犹子藤原秀吉就任从一位·关白(かんぱく)。
天正十四年(1586年)9月9日,丰臣秀吉获得正亲町天皇赐予的新氏“丰臣”(とよとみし),“丰臣氏”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四大氏之后的第五大氏。不过“丰臣”未能像其余四大氏那样发扬光大,因为它只传了两代就绝嗣了。在得到“丰臣”之氏,改名丰臣秀吉后,秀吉将其妹朝日姬嫁与德川家康作为正室,并将自己的母亲大政所送回德川家康身边成为人质,德川家康此后臣从丰臣秀吉。12月25日就任太政大臣(だいじょうだいじん)。同年,九州大名大友宗麟向丰臣秀吉请求支援。天正十五年(1587年),进行九州征伐,派遣丰臣秀长率领大军攻击岛津氏的支城,降服岛津氏。战后岛津氏被分配到萨摩和大隅两国。同年禁止基督教。天正十六年(1588年),丰臣秀吉开始实行“刀狩令”(かたながり),加强了兵农分离的政策。从天正十七年(1589年)到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秀吉又发动小田原之战,灭后北条氏,基本上统一日本。
天正十七年(1589年),后北条氏的家臣猪俣邦宪夺取了真田昌幸管辖下名胡桃城,导致丰臣秀吉下令全日本大名讨伐后北条氏,不服从者将会受到失去领土的处分。丰臣秀吉率20万大军向后北条氏攻击,攻陷北条各个支城,逐渐向小田原城包围。7月北条氏政北条氏直父子开城投降。氏政、氏照两兄弟切腹自尽,氏直被流放到高野山,战后丰臣秀吉为各大名分封新的领土。
天正十九年(1591年),丰臣秀吉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前关白的尊称)。后发动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日本国内战争——平定九户政实之乱。派遣了蒲生氏乡浅野长政石田三成联同东北地方大名平定叛乱。同年,丰臣秀吉命令茶人千利休切腹自尽,原因不明。
征伐朝鲜
主词条:文禄庆长之役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首先要征服朝鲜,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
文禄元年(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14万征伐朝鲜,兵员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其中以宇喜多秀家为元帅,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九鬼嘉隆为水军指挥官,步兵14万,水军8250人,战舰700余艘,于文禄元年(1592年)4月跨过朝鲜海峡,在釜山、庆州一线登陆,正式拉开侵略朝鲜的序幕。
战争初期,久经沙场的日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以极快的速度先后攻占朝鲜王京汉城与陪都平壤,并迅速攻占朝鲜境内大量主要城市,直趋明朝边境。朝鲜国王马上向明朝求救。丰臣秀吉于5月攻占汉城后便研议要迁都北京,将北京周围10“国”之地献为御用,赐公卿以俸禄,赐其部下以10倍于原有的领地,甚至命丰臣秀次为大唐(中国)关白,日本关白由羽柴秀秋或宇喜多秀家担任,朝鲜则交给羽柴秀胜或宇喜多秀家统治。
文禄元年(1592年),明神宗派遣辽东总兵李如松提督,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率兵四万余人于当年12月26日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抗击日军。在明军(4万余人)和朝鲜三道水师提督李舜臣等的反击下,日军攻势遇阻。平壤之战结束后3月20日在汉城集结清点人数为六千五百二十人),丰臣秀吉遂与明朝和谈。
文禄四年(1595年),丰臣秀吉将丰臣秀次流放到高野山,然后将丰臣秀次赐死,此外亦令丰臣秀次支持者切腹,包括前野长康等人。赐死的原因可能是当时舆论流传着“杀生关白”(丰臣秀次的绰号)过去所发生的乱行,加上丰臣秀吉打算以年幼的次男丰臣秀赖作为家中的继承人,丰臣秀吉决定处死有关人士。
晚年逝世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逝世,死于伏见城。丰臣秀吉死前,领五大老辅佐幼子丰臣秀赖(とよとみ ひでより)。其根本目的是要以合议制度来抑制德川家康的抬头,以确保丰臣政权可以代代相传。入侵朝鲜半岛的日军在接获五大老的命令及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向明朝隐瞒了秀吉的死讯,随后与明朝议和并逐渐从朝鲜撤军。可是这场战役日军损失巨大,此役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后成为征夷大将军的一个重要伏因。而日本与朝鲜的关系,到庆长十一年(1607年)才恢复正常。
丰臣秀吉死后,他生前安排的政治均势很快被打破。五大老以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最具影响力,使丰臣家内部势力开始有派系分别。不久,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也过世,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开始与家康对立,互相拢络势力。最后东军以德川家康为首,西军以毛利辉元为首,于庆长五年(1600年)两军对决,史称关原合战,后来德川方面赢得战争,而石田三成则被处死。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即征夷大将军之位,丰臣家从此日渐没落。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冬之阵大坂夏之阵,丰臣家彻底灭亡。
为政举措
政治
在政治方面,从大名中选出最有势力者组成“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其中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接任)帮助管理国家事务;任命有能力的亲信组成“五奉行”(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负责实际工作;另由“三中老”(生驹亲正堀尾吉晴中村一氏)负责五大老与五奉行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丰臣政权的统治体制颇为完备,但也存在许多隐忧:德川家康在地方拥有超过200万石的领地,在中央,德川家康又握有重权,因此最后德川家康取代丰臣秀吉得到了天下。
天正十七年(1588年),丰臣秀吉下达命令,禁止百姓拥有长短刀、长枪、火枪等武器,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虽然在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将实施刀狩令,但不像丰臣秀吉的刀狩令那么彻底,而且是属于全国性的。当时的农村究竟拥有多少武器,从加贺国江沼郡所没收的武器即可一窥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长枪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国仙北郡则没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长枪三百三十六支、火枪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头盔五顶。在秀吉的“刀狩令”实施之后,农民的武力可以说遭到沉重打击。
军事
天正十年(1582年),进攻中国地方,包围高松城(在今冈山市附近),与毛利氏决战。同年织田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与毛利氏讲和,回师讨伐明智光秀,并拥立织田信长幼孙织田秀信为继承人。但织田信长部将柴田胜家欲立织田信长三子织田信孝。天正十一年(1583年),丰臣秀吉经贱岳之战消灭胜家与织田信孝的联军。同年建大阪城,作为统一日本的根据地。天正十二年(1584年),与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和德川家康联军战于小牧,失利后媾和,并与德川家康结盟,确立织田信长继承人的地位。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率10万大军平定四国领主长宗我部氏。翌年控制军政大权。天正十五年(1587年)兴兵30万进取萨摩国(今鹿儿岛县西部),进而平定九州。天正十八年(1590年)出动26万大军灭北条氏,平定奥羽地方,完成日本统一大业。文禄二年(1593年)将北海道正式划入日本版图。
文禄元年(1592年)正月,丰臣秀吉发布出兵朝鲜的命令。5月,丰臣乘朝鲜李氏王朝党争内讧、兵备松弛之机,派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等率兵14万余人入侵朝鲜。日军在釜山登陆后,长驱直入,两个月内相继占领汉城、开城和平壤,随后直奔咸镜道,逼近中国边境。次年1月,明朝总兵李如松率军3万余人赴朝参战。2月,朝鲜军民在中国军队支援下,经激战收复平壤、开城。鉴于驻守汉城的日军兵力较强,明军围而不打,在城郊切断敌供给线,烧毁敌粮库。5月,日军被迫退守庆尚、全罗两道沿海城市,并派使臣要求议和,企图利用谈判之机集结力量卷土重来。
李舜臣以仅存的14艘舰船和100艘改装民船为基础重建水师,于10月在鸣梁海峡迎击日军(133舰船、7200人),利用有利地形和潮汐条件撞破敌船30余艘,击毙日军十余人。(该战役存在争议,这里采取朝鲜说法)庆长三年(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嘱撤军。至年底,残余日军或逃或被歼,战争结束。
除了农民之外,日军还强押大量的陶艺、印刷、刺绣等师匠到日本来,使得日本的陶艺水准大举提高。陶活字的传来,更带动了日后江户时代的出版风潮。朱子学者姜沆则带给日本的朱子学莫大的影响。这是侵略战争无意中的文化产物。
经济
丰臣秀吉的经贸政策多承传自织田信长,发展南蛮贸易,以乐座乐市和朱印船贸易等振兴商业;并利用控制都市及铸造货币等办法规范经济。
太阁检地”是重新测量土地的面积,并调查作物生产量的意思。丰臣秀吉在天正十九年(1591年)开始作全国性的检地。其实,丰臣秀吉从天正十一年(1583年)起就开始检地,在这之前,其他的战国武将为了想要重建业已崩溃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经做过检地的工作。“太阁检地”之所以具有特别的重要性,那是代表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工作,同时,也表示他为了将来出兵朝鲜而预先作国力调查。此外,经过丰臣秀吉的严格检地之后,每块田地的收获量都统计得很清楚,农民具有耕作权,同时必须担负缴纳年贡的义务,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剥削阶级(豪农)从此消失。
宗教
基督教是于天文十八年(1549年)随传教士沙必略传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后的天正十年(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经到达十五万人,可以说是一百个日本人当中就有一个基督徒,可见基督教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天正十五年(1587年),丰臣秀吉却发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传教士进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丰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将领地捐献给教会,再度出现类似一向宗信徒暴动的局势。在禁令中的第一条提到,日本是神国,这表示日本开始吸收欧洲的文明,已经不在印度、中国的圈子里。有人说这是最早的“脱亚论”。
历史评价
自评
日本评价
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随着大名领国的诞生,各地区自然形成的封建秩序开始了制度化,在大名分散林立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政权的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即所谓的“三英雄”。尤其是丰臣秀吉,他实施了“太阁检地”,一扫庄园制的残余,确立了封建的土地制度。……他严格定下武士、商人、农民的身份区别,禁止身份变更,并且颁布“刀狩令”,禁止农民持有武器,为下克上导致的新陈代谢画上了休止符,这些都是以士农工商的身份秩序为基础,确立武士封建统治体制的划时代举措。但是,在进入所谓的“三英雄”时代之前,社会上还保持着前代以来开放的氛围,国际上也与世界各国进行着频繁的交通贸易,勇敢进取的精神依然得到强烈推崇,因此在文化领域里也出现了锁国以后时代无法见到的泼辣豪放的浓郁特色。
坂本太郎《日本史》:
渡边世祐:
其他国家评价
[明]徐光启
[朝]柳成龙:丰臣秀吉容貌陋,面色黝黑无异表,但微觉目光闪闪射人云。
[民国]蔡东藩:日本平秀吉,虽若为一世雄,然入犯朝鲜,骚扰八道,非真如后世之志在拓地,不夺朝鲜不止也。
[民国]戴季陶:丰臣秀吉打平了国内群雄,战败朝鲜,日本的武功,已经到了极盛时代。德川氏承续丰臣氏的霸权以后,政治文物,灿然大备。
詹姆斯·麦克莱恩:当1582年继承织田信长的衣钵时,丰臣秀吉的麾下已经有了25万多名武士、火枪手、枪兵、射手和足轻,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之一。丰臣秀吉果断地率领大军挺进到四国和九州岛,歼灭了一些大名,又通过恫吓和劝说降服了另外一些。1587年,丰臣秀吉确立了在这两地的霸权后,又挥师北上,于1590年秋占领了关东各国,之后不久又接受了本州岛最北部大名的投降。日本的武力统一至此完成了。
安德鲁·戈登:秀吉貌不出众,出身寒微,原来只属步兵中的“足轻”,同时代的人甚至讥笑他为“猴子”,传说他的妻子亦以“秃鼠”称之。假如不以貌取人,秀吉其实是一个卓越的谋略家。信长的作风是恩怨分明,对敌人赶尽杀绝,对下属则恩赐土地。秀吉则不同,他采取盟好策略,虽然他对反对者绝不客气,但只要对方愿意投其阵营、宣誓效忠,他都会大度收容。故秀吉扩张甚快,到1591年便掌控整个日本。秀吉一面继承信长所遗留的制度,一面亦增添新意,将其体系化。为保证各路大名无异心,他建立人质制度。为彻底解除农民武装,1588年他在治下领地中发出“刀狩令”,命令农民交出武器。他亦先后在1592年及1597年发动大规模战争侵略朝鲜,以致损伤无数,并扬言要征服中国。耶稣会教士在1550年前后到日本传教,徒众日多,秀吉亦禁止其在日本活动。到1598年,秀吉的权力达至巅峰,其势力遍及全日本,成为全国大名共主。
轶事典故
长相奇伟
根据比较可靠的史料《太阁素生记》,以及其他传记的记载,秀吉确实长得像猴子,因此他的绰号叫猴子。这并不只是谣传,现存的织田信长的信中留有证据。此外,织田信长的信中还透露,秀吉还有个外号叫“秃鼠”。秀吉中年以後,毛发逐渐稀疏,晚年出征的时候,为了使自己更有威严,经常要画眉毛,装假胡须。
六指秀吉
在前田利家及弗洛伊斯的记载相关书籍,秀吉的右手有六只手指,拇指有多一只手指,但后来秀吉不欲丑闻发生,故意隐藏六只手指的事情。
扩张野心
以武力统一日本的封建领主丰臣秀吉提出了大陆扩张的构想。天正六年(1578年),丰臣秀吉表明他的“宏大志向”:“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臣之宿志”。天正十二年(1584年),担任太政大臣的丰臣秀吉提出了一个带有时间表的扩张计划:在占领朝鲜之后,于文禄二年(1593年)初占领北京,天正三年(1594年)日本迁都北京,然后再进军印度。早在天正十八年(1590年),丰臣写信给朝鲜国王,“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文禄元年(1592年),日本首次侵朝初期进展顺利,丰臣秀吉就开始筹划迁都于北京,自己“居守宁波府”,以便“尊圣意,占领天苎印度”。
接见明使
文禄五年(1596年)九月,丰臣秀吉迎接明朝使者,明、朝议和使来日,秀吉宴飨之。然宣读国书,始知议和实为册封,大明欲封秀吉为日该国王。秀吉方觉受骗,大怒道:“吾掌握日本,欲王则王,何待髯虏之封!且吾而为王,何以对天皇!”,并欲杀明朝使节,为旁人劝止,于是下令驱逐明朝使节。
册封国王
在万历抗倭援朝战争结束后的文禄四年(1595年)一月,明朝遣使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令沈惟敬一同前往。诏书内容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昔我皇祖,诞育多方。龟纽龙章,远赐扶桑之域;贞珉大篆,荣施镇国之山。嗣以海波之扬,偶致风占之隔。当兹盛际,咨尔丰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北叩万里之关,肯求内附。情既坚于恭顺,恩可靳于柔怀。兹特封尔为日该国王,赐之诰命。于戏龙贲芝函,袭冠裳于海表,风行卉服,固藩卫于天朝,尔其念臣职之当修。恪循要束,感皇恩之已渥。无替款诚,祗服纶言,永尊声教。钦哉!”
这封诏书现存于大阪博物馆,为惯用的御笔文体写就,俨然一副中央大国皇帝对蕞尔小邦降恩封赏的口气。但另一种说法认为尽管丰臣秀吉十分不情愿,但表面上仍接受了明朝政府的册封,沈惟敬归国途中假造了一道丰臣秀吉的谢恩表由另一使臣递交朝廷,这道假冒的谢恩表被明廷识破。
主要作品
《辞世歌》:朝露般降临,朝露般消散,此即吾生。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的梦。(露と落ち 露と消えにし 我が身かな 浪速のことも 夢のまた夢)
人际关系
父母
妻妾
同辈
子女
儿子
养子
养女
犹子
家臣
人物争议
秀吉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谜,官方对其死因保密。有不同说法,有脑梅毒、痢病(赤痢、疫痢之类)等说法。明朝人沈惟敬则称他是被毒死的。脑神经外科医生若林利光则在2009年提出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他死于脚气。晚年因为衰老,不复年轻时的出色判断力,甚至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也是丰臣氏灭亡的原因之一。
沈惟敬毒杀丰臣秀吉之说,除了可在多种朝鲜史籍中看到之外,在江户时代的日本史籍中也多有印证。香川正矩(1613—1660年)所编的《阴德太平记》中有“太阁公薨去事”一节,其关于沈惟敬毒杀丰臣秀吉之经纬的记述颇为详尽。
自六月底以来,太阁公贵体不安,其病渐笃。……庆长三年八月十八日,于伏见城薨去,行年六十三岁也。……闻说太阁公之病因,则在前年九月。时游击将军沈惟敬来朝奉谒太阁公,于其怀中取出丸药服用。太阁公问曰:“此乃何药?”惟敬答曰:“此乃返老还童之良药。”太阁公又问曰:“吾已老衰,返老还童之药,纵出日本,亦欲求之,吾可得乎?”惟敬即为奉上。此际辉元卿、利家卿、善乘坊等伺候在座。太阁公将此药亦赐此三人。利家卿、辉元卿思忖,古来未闻有此等之药,其事可怪,遂拟作服用,将药揣入怀中。善乘坊则即吞服,竟与太阁公同年死去。游击将军思惟,太阁公若得长生,则其定将征伐大明,一统天下,若此,吾当舍此一身,以救大明国中之人,此乃大忠也,遂伪鸩毒为良药,吾身亦服,以奉太阁公。所闻如是。太阁公竟陷渠谋……
这段信息其实是丰臣秀吉的妾(山名丰国之女)的侍女(因幡人吉冈质休次子之女)从内部托人带给作者的祖父相川春继(时为周防岩国领藩主吉川广家的执事)的。当时的五奉行虽然封锁了丰臣秀吉的死亡消息,但是因为有内线活动,香川春继很快就获悉了这一信息,并将之汇报给了主公吉川广家。
又据江户时代学者川口长孺(1772—1835年)的考证,当时的《魔释记》及《武家盛衰记》两书对沈惟敬毒杀丰臣秀吉之事亦有相关记载。今转录其内容如下:
惟敬侍秀吉,摘夹袋中药而饮。秀吉问之,惟敬曰:“此延龄奇药也。”秀吉乞之。惟敬曰:“外邦所赍,何知非鸩毒?”秀吉固乞之,惟敬令试之近臣。经五六日,侍臣觉气力爽然。秀吉信之服用。利家、隆景亦乞而服。未几,隆景死,秀吉、利家亦相继而死。
这段内容与上引《阴德太平记》“太阁公薨去事”多有相似,都讲述了丰臣秀吉向沈惟敬索求可以返老还童的“延龄奇药”,最终却因之中毒毙命,但多了拿近臣试药这一环节,在情理上似乎更显合理。而丰臣秀吉家臣前田利家、小早川隆景亦因服此药而逝的内容,则与上文的记述稍显龃龉
后世纪念
墓所 灵庙 神社
丰臣秀吉死后葬在京都东山区阿弥陀峰山山顶(丰国庙)(封号丰国大明神),修建丰国神社予以祭祀。丰臣家灭亡后,徳川家康剥夺了大明神封号,但是并没有拆毁神社。在丰臣秀吉正室高台院(宁宁)的恳求下,外苑部分被拆毁然而保留内苑和本殿。部分建筑物被片桐且元等人移往宝严寺和都久夫须麻神社。德川第三代将军徳川家光时没收了神社,神社本殿完全被毁坏,丰国神社成了荒地。明治时,在徳川家康的日光东照宫相殿祭祀丰臣秀吉,丰国神社被重新建造。祭祀秀吉的神社除京都丰国神社以外还有大阪丰国神社、长滨丰国神社、名古屋丰国神社。大阪和长滨是秀吉的领地、名古屋是秀吉的故乡。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古代文学
江户时代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秀吉一代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太阁记》。同样以《太阁记》为书名的作品很多,但是由于作者不同,因此书名《太阁记》上面再冠上作者的名字。例如,小濑甫庵的著作称为《甫庵太阁记》;川角三郎右卫门的作品则称为《川角太阁记》。若只以《太阁记》为题者,一般指的是《甫庵太阁记》。另外,也有附上插画的《绘本太阁记》,由竹内却斋撰写,冈田玉山绘图,自然也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不过必须注意的是,无论何种版本的《太阁记》,其内容皆与史实有相当的距离,并且记载著各种有趣的轶事,不过那是史实或是作者捏造的故事,则不得而知。
小说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3 10:0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