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的“就近”是指离你家相对就近。但是存在着中、小学学校布局及各中学招收学生人数不同等因素影响,所以有时候教育局会根据情况来进行调配,但是最终还是尽量将学区的学生尽量分配到离小区最近的学校入学,都叫“就近入学”。
现实意义
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早在1986年,国家在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实施
义务教育学校的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些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在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些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
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就近入学的
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
公平原则。
地区政策
北京
北京市就近入学政策。
北京市“
小升初”仍然坚持“就近入学”原则。不少的家长提出疑问:就近入学原则怎么理解?与居住地仅一墙之隔的某知名中学为啥就不招我家的孩子?
“按照市教委多年来小学升初中的相关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持
户口簿可在
户口所在地或家庭实际居住地(凭
房屋产权证或相关证明)就近入学。”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说,“就近入学的就近指的是相对就近,不是指绝对
地理位置的远近,不是指某个学生的家庭住址距离某一所中学最近就能就近入学,也不是指某一所小学距离某一所中学近就是就近入学。按照规定,每个学校的招生范围肯定会公布,市教委要求区县教委文件中必须公布学校招生范围,但这个招生范围的确定是以小区或者街道整体划分,居住地与学校虽然仅一墙之隔,确实不一定能被划进家长想要选择的学校。”
另据记者了解,在“小升初”中,市教委只提供相关政策的大原则,区县教委则负责制定各区县“小升初”政策的细则,因此各区县的“小升初” 政策也有所不同。
任何一种招生政策都有自己的漏洞,包括“小升初”正在全面推广的“
电子学籍”
管理方式。记者了解到,为了遵循“小升初” 实行“免试就近”原则,不少想择校到东城、西城、
海淀等基础教育较强区县的家长,就选择合适的时机将孩子的户口转入“择校”所在区县的“指定区域”,从而达到按照“就近入学”也能上个“好学校”的目的。为此,一些不堪生源太多压力的中学不惜违法出台“
潜规则”,对“就近入学”招录的学生户口转入时间做出了限制。
市教委对限制小升初
实验班招生动了真格。记者从市教委获悉,2014年初中入学外语、科技、
课改等实验班将全部取消,暂时保留的体制改革校也不得提前开展小升初招生活动。
同时,2014年小升初将扩大“有计划的划片就近入学比例”。
市教委负责人介绍说,作为缓解
择校热、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重要措施,2015年市教委将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各种
重点班、实验班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招生过程中,2014年将不得以创办特色学校为名举办重点校、以开展
实验研究和办特色班为名举办实验班,并以此为名测试选拔学生。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2007年小学初中入学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必须建立在普通班级和学生的基础上;从2013年起,用2到 3年时间逐步取消各类实验班。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本市初中入学招生中,外语、科技、课改等实验班将全部取消,初中校现有的实验班将逐步消化。暂时保留的体制改革校也不得提前开展小升初招生活动。这意味着往年小升初跨区择校和提前操作的出口将进一步被严格限制。
2014年“小升初”仍将坚持免试和就近入学原则,依托学生电子
学籍管理系统,严格控制规定渠道之外的跨区流动和二次流动。部分区县教委负责人表示,如果学生属于正常流动,如从学籍所在区县流动到户籍或住宅所在地就读,只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办理手续就可以。
“小升初取消实验班的做法我完全支持。”本市一区县教委副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来,初中入学实验班的招生已经“走味”了——实验班成为不少学校争夺优秀生源的幌子,不仅违背实验的
实质性意义,而且直接相悖于
义务教育法均衡教育的原则。
这位负责人表示,取消实验班并不等于教育主管部门无视学生的
特殊才能,2014年初中入学中,文体、艺术等特长生还继续保留。
广州
根据《
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规定,小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在3公里以内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在此范围内,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地理状况、
人口分布、学校规模及布局等因素合理划分公办小学招生地段,统筹分配学位。因此,不能将就近入学理解为安排到离家最近的学校就读。
不良后果
2008年,北京取消初中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和学科类实验班招生,学生的
学籍所在地、户籍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将成为“小升初”跨区入学的三种途径。并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进一步推行“小升初”就近入学政策,政策的实施催生了名校周边房价和房租的上升,2013上半年
北京北四环外
五道口华清嘉园的一套学区房挂牌价高达10万元/平方米,因此被戏称为“
宇宙中心”。而北京
景山东街一套400平的学区房报价1.3亿,折合32.5万/平。
实施城市
继2014年初《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后,教育部将工作聚焦19个大城市。日前印发的《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重点大城市在2014年制定完善进一步规范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并在2015年100%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初中实现
划片入学。
据悉,这19个重点大城市是指4个直辖市、5个
计划单列市、10个副省级
省会城市。《通知》明确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要在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方面采取切实举措,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逐步减少
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该方式。到2017年,19个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组织考试及与入学挂钩行为得到杜绝,与择校有关的乱收费得到根治。《通知》强调,已经实现上述目标的城市要进一步巩固提高。
《通知》要求建立教育部和19个大城市之间联动
工作机制,19个大城市相关工作安排及责任人、联系人名单、详细
联系方式须于2014年3月底前报教育部。
北京市教委表示,北京市已关注到教育部发布的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对此,北京市将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结合北京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政策,
相关政策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中,正式确定后将尽快向社会公布。
城市名单: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
沈阳、
长春、
哈尔滨、南京、杭州、
济南、武汉、广州、成都、
西安相关措施
禁止入学考试
《通知》要求,要进一步纠正影响19个大城市入学工作的违规行为。
不得违反《义务教育法》免试规定。入学工作禁止组织笔试、面试或任何变相形式的考试、考核。19个大城市入学报名工作要在网上进行,要充分发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不得办培训班
不得抢夺生源和举办相关培训班。纠正个别学校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的行为。禁止初中从小学各个年级选拔学生进行“特殊”培养,变相抢夺生源,破坏正常教育生态的行为。任何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种培训班选拔生源。
保持治理择校乱收费高压态势。巩固治理乱收费成果,防止反弹。坚决查处个别学校收取择校费的行为,坚决切断收取
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特别要治理通知家长到指定单位缴纳各种名义的择校费的行为。择校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取消了原来的“小升初”入学考试,使小学生一毕业后就近入户籍所在地的初中就读,确保适龄儿童均等接受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就近入学。就近入学就是针对“择校”而言的,在学校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就近入学推行得较为顺利,因为很可能除了一所学校就别无他选。在城市里虽说“就近入学”也是主流,但片区里学校较为集中、选择余地较大,能够“就近”多所学校,选择就成了难题。与此同时,不单单学生选学校,学校也在选学生。有的家长为选择优质学校,利用权和钱打破就近入学的秩序,而“小升初”考试最大的价值就是维护秩序的公平。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初衷是好的,有利于减轻小学生
课业负担、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考试意味着竞争,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存在不利的影响。免试就近入学后,把孩子从过早的考试竞争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全面的
素质教育环境。然而,并非所有的学校都是同样的优秀,根据学生的户口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将其分配到相应的初中,居住地附近有高质量初中的学生成了最大受益者,同时也会让一些学习能力强、擅长考试竞争的孩子,因就近入学,失去进入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机会。
从政策层面,就近入学是公平的,保证适龄儿童基本的入学权利,使得每个孩子都有学校上,却无法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出于市场因素,经济条件越好,能力越强的学生可能获得更好的教育。看似公平的划片区免试就近入学仍然是一种教育选拔,这种选拔不是由智力和勤奋主导的考试来决定,而是与学生的先天的家庭
社会地位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有实力买到
学区房的家长,创造条件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这也就意味着要花费更多的钱。
家长质疑
政策不明家长提出质疑
教育部的通知明确规定,“免试就近入学”原则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校,即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学校接受适龄儿童入学都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有
自主招生权利,也就是说“就近入学”原则并不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这意味着民办学校很可能不会按照划片的方式招生,笔试取消后,教育部门及学校会研究制订其他招生办法。
依照新政确定的方向,2014年
银川市3所民办学校表示,小升初将采用“面试+考核”的方式进行,即通过面试学生的
表达能力,结合在校期间表现,进行综合素质考察,并择优录取。
面对“面试+考核”的选拔方式,很多家长对此都表示质疑。一直以来,考试分数都是录取的
硬指标,一旦将分数改为面试考核,就不禁让家长们担心:面试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是否会引发由拼分数改为拼关系的教育腐败?在接受记者随机采访的20位家长中,有60%的家长都提出了异议,尤其是那些孩子成绩较优秀的家长反应最为强烈。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实际上,家长所有的担心都指向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公平和均衡性。只有达到了教育资源均衡,学校之间没有了优劣之分,就近入学才能水到渠成。
孩子能不能就近入学,关键看学区划分是否科学合理、公开公正。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区划分上选择封闭操作,不排除个别地方有部门利益、领导意志上的考虑,但主要原因是这个问题涉及多方利益,教育行政部门担心,越是
社会参与越容易纠缠不清、议而不决。但是因为不公开,群众自然容易怀疑决策的科学性、
合理性,担心有暗箱操作。权力阳光运行是必然趋势,让类似学区划分这样关乎众人利益的决策公开化、透明化,建立一套
社会认可的
监督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总有一天要面对。
各地政策
新学年开启,又一批中小学新生步入校园。近年来,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深化改革,“免试就近入学”成为常态。
“过去在‘
小升初’环节,大多数学生把名校列为
派位的第一选择。越来越多的学生直接到一般公办初中登记入学了,普通校吸引力明显增强,生源与知名学校比更加均衡了。”一位校长说。
作为曾经择校问题突出的热点城市,北京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破解“择校”难题,通过单校划片和
多校划片相结合入学方式,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科学测算,优化入学政策。各区根据
适龄儿童人数、学校分布、所在街镇、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算,划定学校招生服务范围。同时,根据学位供给情况和户籍、房产、居住年限等因素开展前瞻性
预测分析,优化入学政策。
——全程记录,监控入学轨迹。2014年以来,北京采取全市统一的
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和初中入学
服务系统,每位学生的入学轨迹都全程记录,坚决杜绝“以钱择校”“以分择生”“以权入学”等
不良行为。同时,教育部门联合街道、公安等部门开展审核,“过道房、车库房、
空挂户”等不符合居住条件的情况,
不作为入学资格条件。
——扩大
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从根本上缓解“择校”冲动。北京共有“学区”120个,覆盖76%的中小学校,教育集团150多个,集团化学校
覆盖率达到25%。通过
学区制、
九年一贯制、名校办分校、校长交流等方式扩大了优质
教育资源覆盖程度。
北京教育督导室提供的
数据显示,近五年来的北京
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在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缩小与弥合上发生了明显变化。不断深化的改革抑制了“择校”“择生”的现象,使得教育回归到社会常态。
2018年,北京市100%的公办小学和初中划片就近入学。小学就近入学比例保持在99%以上,初中就近入学比例保持在96%以上,全市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成果进一步巩固。
“入学”曾经是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一场博弈。一位校长对记者说,“过去家长“择校”,学校也要“择生”,建立了
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优先
保障机制,入学的
特殊儿童比例明显增加。
专家认为,北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
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道路。打破现有的资源配置格局,积极强化市级政府的统筹力度,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图书信息
基本信息
书 名: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
政策分析作 者:李军
出版时间: 2009年12月
开本: 16开
定价: 20.00 元
内容简介
《
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界定相关的概念,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回顾,说明论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第二部分主要是
比较分析、
历史分析与
价值分析。通过对国外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状况、我国就近入学政策思想渊源和
新中国成立以后就近入学政策的基本发展轨迹的分析,发现就近入学政策是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推行的一项
基本政策,尽管一些国家出台了一些择校政策,但这些政策仍然是基于就近入学政策基础上的改革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就近入学的政策地位。这一政策具有积极的政策价值。
第三部分是对当前我国就近入学政策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在对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南、重庆等地2203名家长和50名校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用Windows系统下SPSS软件进行了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在总体上(73.4 6%)实现了就近入学,但这一政策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就近入学政策自身的缺陷、资源配置的不公及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是在前文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就近入学政策自身的缺陷、资源配置的不公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以及与就近入学政策密切相关的择校问题、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六部分是思考与建议。认为至少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完善现有的就近入学政策:一是政策思想角度,应恰当进行政策思想定位调整;二是政策
运行环境角度,应改善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环境,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
协调发展;三是政策自身,应完善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与流程,保障政策的有效运行。
第七部分是对前文研究的总结。通过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考察,本文认为
教育政策往往是各种
利益博弈的结果,同时教育政策本身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我们还应关注政策的“跨域效应”。
作者简介
李军,
教育学博士,副研究员。1972年生于河南,2007年毕业于
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在高校、
教育行政机关工作,在
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任职。在《
教育发展研究》、《
外国教育研究》、《
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篇,其中多篇转载于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主持或参与教育部、
上海市课题6项,主编或参编论著8部。
代表性作品有:《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现状分析》、《美国
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轮转型及启示》、《萨乔万尼论学校道德领导》、《走向完善的校本教师培训》、《基础教育决策新论》(参编)、《小学走班制教学研究》(参编)等。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
教师教育。
实施进展
2022年6月21日,教育部基础
教育司司长
吕玉刚介绍,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