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行政级别是指按
行政级别划分的学校行政等级级别的体制。因为学校行政级别的不同,学校
管理层与各级别教师的行政级别亦不同,尤在高校中体现甚烈。学校行政级别这
一体制已经不再适合中国高校教育。2010年2月28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向公众征求意见。
基本信息
划分
高校
很多人认为,有“副部级大学”、“正厅级大学”、“处级大学”。与此相关,高校里也随处可见处、委、办、科等部门,其主管人员也都有相应的行政级别。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
中小学
副省级城市中小学校长有副局级、处级等行政级别,县级中小学还有
股所级(股级)的行政级别。
行政人员
中国高校
行政人员数量非常庞大。一所规模上万学生的高校,副处长以上的干部一般有200人左右,加上科长、主任、科员、党政和后勤人员,总数在千人以上,教师反而成为少数。有些高校教师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离谱到1:2以上。在现行体制下,教师不仅在数量上不占多数,更主要的是在学校里的地位、声望上还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那些没有一官半职的教师,地位更要差一些,在职称评定、课题申请、著作出版、评优评奖等方面都比较困难,有些副教授、老讲师的实际经济收入、
福利待遇还不如比他年轻许多的处长。所以,在
大学里出现了不少教师争着当官的现象,出现了校长教授、管理教授、处长教授的现象。
学校行政级别现象导致了成果分配不公,激化了高校
内部矛盾,并可能滋生各类腐败,引起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为本的
现代大学制度,平衡
行政权力和
学术权力。
行政管理
信息介绍
高校的
行政管理是指高校内部
行政事务的管理,即
管理主体依据学校章程和某种民主程序及上级赋予的职权,运用有效的
管理方法对学校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说来就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
管理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
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根据高校本身的特点,高校行政管理在其职能上主要体现为:第一,实现对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即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对人、财、物的投入、分配和调控;第二,维护整个学校系统的正常运转,即对日常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的工作状况和进程进行检查、反馈和协调,处理学校与外界各方面的交往联系,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按预定的计划进行。
征求意见
2010年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向公众征求意见。
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
教育规划,也是
为未来10年勾勒的教育改革“路线草图”。意见指出,中国
学校教育将推进
政校分开、
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
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
行政级别和行政化
管理模式。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
自主权。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
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
长效机制。
举例
副部级(高校高配型)
以下31所
高校行政级别都为“副部级”(所谓的
副部级高校,仅仅为党政一把手享受副部级待遇,其学校
行政编制仍旧为正局级编制),加上
副大军区级的
国防科技大学共计32所。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
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截止到2005年1月全国只有32所高校是副部级,从行政级别可以看出学校的行政地位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同时,以下32所高校也都是国家
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分布
相关改革
高考制度
发布会上,王建国提出两个
基本原则:一是
高考制度要坚持,因为高考是国家保障
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二是高考的
内容和形式必须要改革,中国要逐步建立
分类考试、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的新机制。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战略专题组长
谈松华介绍说,高考招生
制度改革归纳起来有三方面内容: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谈松华解释说,“分类考试”是指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采取不同考试办法,
本科院校实行
全国统一考试,
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
高水平大学可以另外加试。“综合评价”是指除了高考成绩,要建立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学阶段的
综合素质评价,这两项条件成熟时将作为选拔依据。
谈松华表示,虽然确定了择优录取、自主录取、
推荐录取、
定向录取和
破格录取。但“多元录取”基本原则是择优录取,这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高考成绩,以后还要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来择优录取。
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还可以推荐录取,可以定向录取,可以破格录取,“这是我们现在提出来的高考
招生制度设计思路。”但谈松华表示,实现这个目标是需要有条件的,特别是要建立诚信制度,以及完善招生法规。
一年多考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表示现有的文理分科的高考今后将逐渐淡化其唯一性,
文理分科的形式也将逐渐改变。
张力介绍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现有的
会考不同,不是“考一门、扔一门”的考试,而是对某一学科进行综合的测试。考试内容可以从
国家标准题库中抽取,也可由社会机构来组织。高校录取时,可根据
学校特色和各专业需要
自主选拔。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都可能是录取的依据。
张力说,英语科目最具条件一年多次考试,探索
社会化考试。不过这需要良好的
社会监督,需要公开透明的程序。多次性的考试试点要等到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正式发布纲要以后开始逐步推进。
去行政化
教育部
政法司司长
孙霄兵表示,今后校长要专业化,职业化,去行政化。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表示,取消实际存在的学校行政级别,不久将会进行试点。孙霄兵表示,校长总要有一个身份,不是官员而是专门的职业性的校长,要有相应的选拔办法确定校长的身份和地位,让校长在一个制度的基础上成为教育家。
孙霄兵强调说,专业化不是行政化,不是按照官员的标准来选校长,而是按照校长的标准来选。比如,要成为一个教育家,就应该在德、才、学,以及对一个学校的管理上要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和方法。
但孙霄兵表示,我国对校长的选拔和任用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制度。究竟什么人可以当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学校的校长,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孙霄兵回忆说,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中专家们也探讨了很多的办法,比如提出来在学校实行
职员制,也提出过其他的选拔的办法。但这需要
人事制度、
组织制度、
教育制度进行系统的改革。
张力表示,从过去经验来看,如果学校没有行政化的级别要求或管理模式,学校在社会上以及在运作过程中也会碰到很多困难,但“大家在不久(的)将来会看到试点的出现”。
2016年,
济南市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
校长职级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等3个相关通知,济南市校长职级制改革正式启动。今后济南中小学校长的副局级、处级等行政级别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特级、一、二、三级校长。校长将彻底走出官场,步入学场,从“做官”转变为“教育家”,由
行政职务变成专业化职业。
相关介绍
文理分科
成都网友:我读高中时是高二分的科,那时候每科都要考,我是学理科的,我的历史、政治、地理知识就停在那一阶段。说实话不分科的时候学习还轻松些,分科了就累了,其原因主要是学习太单一,考试要求太高了。我觉得高考就应该是:语文+数学+X。
网友:高考,只考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应该够了。别的可以作为
选修课来学。
专家点评
储朝晖(中央教育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从公众意见来说,文理是否
分科也存在两边倒的观点,当时课题组在讨论是否“文理分科”时,也存在着一半一半的意见。我想,强调不分科,主要是出于理想化的想法,但是我调研的大多数考生和教师都倾向于
文理不分科。其实文理分科,对人才发展,不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就认识一个高中校长,当年语文成绩一直都不行,后来做了物理教师,后来成为校长,他讲话,向人表达一种思想,完全没有问题。一个考生,如果物理化学不好,但是最终却要去考物理化学,实际上是在阻碍他的发展。与他的成长发展是相违背的。教改纲要中“鼓励文理渗透,不支持
偏科”的提法,我想主要是体现在教学上。文理分科不是一个特别需要讨论的问题,不写在教改方案中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