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陕西省公办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陕西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
历史沿革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军惨败。就在甲午战争前后,为了使中国能够自强,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学习西方和日本,开办新式学堂的设想。1895年,清朝官僚中的洋务派盛宣怀奏请清廷,以“自强储才”为宗旨,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学堂。1896年3月,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
20世纪初叶,由南洋公学发展而来的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虽在十分困难的环境中仍求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1907年,唐文治担任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监督,他将学堂改办成工科,先后设立了铁路专科、电机专科和铁路管理科。1911年4月,邮传部决定将航海专科扩充改办成商船学校,校址设于上海吴淞;9月正式成立,派夏孙鹏任该校主任。11月,校名更改为“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由唐文治任校长。1912年9月,呈文北京政府教育部,鉴于学校功课与欧美各大学相近,请求改制为工科大学。因当时全国所定学制中无工科大学建制,故教育部缓议此事。秋,清政府被推翻后,学校归北京政府交通部直辖,校名改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13年3月6日,唐文治将“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章程”报送交通部、教育部审批;4月,经交通部批准“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章程”正式实行。1915年1月13日,成立学生组织“南洋学会”,“南洋学会”设言语、编辑、游艺3个部,并刊行杂志。会刊定名《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杂志》;6月出版发行,初称《南洋学报》,为学校第一种正式出版的学生刊物,共出10期。1920年合刊,正式定名《南洋学报》,为学校正式学术刊物。1916年12月,在交通部会议上,学校派庶务长阮惟和提议增设“机械科”、“航海科”等提案,为改办成工科大学做准备。1918年2月,交通部准予增设铁路管理科;4月17日,图书馆董事会成立。1920年12月14日,交通总长叶恭绰呈报总统并提交国务会议议决:拟将北京邮电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4校合并,称“交通大学”。
1921年2月,在北京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的主持下,将所辖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等4所学校合并,定名为交通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改为交通大学上海学校。1922年6月,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更名为交通部南洋大学。1926年初中共南洋大学党团支部建立。1926年4月28日,校务会议商定学生停学办法,并决定中学学制改初、高中各为3年。1927年8月,交通部通知停办附属中、小学,原有的初中、小学改为私立,中学定名“南洋模范中学”,暂借南院旧址开办;9月7日,正式改称第一交通大学。唐山大学改称第二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改称第三交通大学;同月,交通部令交通大学专办大学,铁路管理科改称交通管理科。
1928年5月,交通部批准添设土木科,并开始筹办;9月8日,根据交通部更改学校名称的训令,第一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第三交通大学再次合并,改称交通部直辖交通大学,沪校改为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电机工程学院及交通管理学院,唐山学校改为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北平学校改为交通大学交通管理学院分院;10月,学校由交通部移归铁道部管辖。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和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中。1940年11月,交通大学分校在重庆小龙坎建立。1942年8月,在重庆九龙坡建立了交通大学本部。期间,渝校发展迅速,至1943年设有电机、机械、土木、航空、造船、运管、财管、工管7个系和航海、轮机、电信3个专修科,以及附设电信研究所,学生近1000人,沪校仍勉强维持原有的理、工、管三院制的局面。
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新中国建立后,交通大学师生员工热情投入各项运动。在院系调整中,交通大学由原来的理、工、管三学院改变为以机、电、船为主的重工业大学,调出了大量系科,为新中国建立一批新的高等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7年,国务院根据交通大学内部实际情况和上海、西安两地的需要,决定交通大学分设上海、西安两部分,实行统一领导。之后,大部分系、专业和师生陆续迁至西安。
1959年7月,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西安、上海两部分分离成为两所学校,交通大学(西安部分)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原交通大学校长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1960年7月2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青岛会议上,确定西安交大以火箭技术、原子能及无线电电子学为重点发展方向;8月20日 根据陕西省委和省人委关于成立陕西工业大学的决定,将交大水利、纺织两系调整到陕西工业大学。1962年2月22日,教育部委托西安交大主持高等学校理工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热工学、工业电子学、机械原理等教材编审会议;6月2日,教育部委托西安交大负责拟订工企、应用物理、金相等10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草案),并提出内燃机、应用力学等6个专业教学计划(草案)初稿和仅在西安交大设置的涡轮机、高压等专业的教学计划(草案);至9月,学校设6个系、25个专业。即机械制造系(5个专业)、动力机械系(5个专业)、电机工程系(5个专业)、无线电工程系(5个专业)、工程物理系(2个专业)、数理系(3个专业)。1963年12月12日,校务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基础课程部。将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工程画7个基础课教研室和马列主义、体育、外语3个公共课教研室调整由基础课程部领导,并拟于下学期开学正式开始工作。12月28日教育部通过。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交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4年,西安交大成为“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五所大学之一。1995年,西安交大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首批七所大学之一。1999年1月,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9年9月,西安交大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首批九所大学之一。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卫生部所属西安医科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所属陕西财经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2006年,首批入选国家“111计划”。2007年,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成为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实施的工程教育改革实践项目首批十所高校之一。2009年,首批入选国家“珠峰计划”;被中组部、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2010年,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9月,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11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和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月13日,加入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安交通大学成为首批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7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联合发文,确定“十三五”期间新增8所共建高校,西安交大位列其中;9月,西安交大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11月,西安交大等8所高校共同启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实现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成为陕西省唯一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高校。
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2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9月,由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以西安交通大学为核心的国家级项目“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理事长单位。2020年1月,西安交大入选首批“强基计划”,获批招生名额210人,并列全国第三;6月1日,西安交大正式加入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为该联盟中的第9所中国大陆高校;12月9日,入选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12月10日,加入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并成为理事单位。
2021年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现代产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4月22日,加入“西部高校青年宣讲联盟”;5月12日,西安交通大学与榆林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西安交通大学榆林金融研究院”;5月17日,获批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6月16日,西安泵阀-西安交大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西安泵阀总厂有限公司举行;6月,加入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同月,西安交通大学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用增材制造器械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10月,朱继梅教授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30万元悉数捐给学校,设立“朱继梅教育发展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2022年2月,学校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5月16日,成为陕西省孔子学院联盟成员;7月,入选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成为全国18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之一;8月,成为高校数字化发展与创新联盟会员;8月31日,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高校名单;10月,西安交通大学申报的储能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立项;12月20日,当选黄河流域大学联盟理事长单位;12月23日,获2022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典范奖。
2023年1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艺术科学与表达交流中心正式成立;6月10日,发起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6月12日,入选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7月27日,由绍兴滨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西安交通大学绍兴市通越宽禁带半导体研究院揭牌成立;9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傲雷光电研究院揭牌启动仪式在西安交通大学会议室顺利举行;同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名单;11月28日,霍尔果斯市—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数字经济研究院揭牌。12月10日,成为陕西国际传播中心首批“共建高校”;12月10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揭牌仪式在曲江校区举行;12月13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通用技术集团联合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12月19日下午,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主委高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研究室主任王汝芳共同为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交大西迁博物馆揭牌;12月22日,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艺术团成立。
202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文艺批评与创作中心成立;6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高水平运动队医疗保障中心揭牌成立;11月,西安交通大学氢能检测研究院揭牌成立。11月8日消息,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与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环保型发电机快速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科技成果、“ZHN□-31.5 210kA环保型发电机快速断路器成套装置”,通过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34个学院(部、中心)、9个本科书院,开设76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哲、艺、教育、交叉等11个学科门类。
直属医院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8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2个学科入选陕西省“双一流”建设学科。
据2024年1月ESI公布的数据,学校19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6个学科进入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万分之一,排名全球第9。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学科评估结果为: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在编教工6568人,其中专任教师3755人。师资队伍中入选院士(含双聘)、杰青等国家级各类重大人才工程588人次,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5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1名。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设有5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8个国家级教学(人才培养)基地、8个本科教学工程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陕西省本科教学工程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0个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9门,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4门,线下一流课程2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5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5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1个,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2个。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0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境外大学合作共建2所孔子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孔子学院、日本山梨学院大学孔子学院。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共建“中国中心”,在中亚地区首创建立“语言+技术”创新合作模式,为中国-中亚高校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打造全新典范。通过举办海外友好高校校园日、海外名家大讲堂、“在交大·看世界”系列英语沙龙活动等,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首倡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已经吸引40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大学加盟并开展多元合作。
同时,西安交通大学也与港澳台地区的学校有着众多交流,具体如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共有省部级及以上基地228个,其中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2000年以来,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基地与人才专项等重大项目数百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项,基础研究项目数和经费在全国高校位居前列。承担国家级社科重大科研项目53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奖36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7篇、提名奖46篇。迁校以来,学校创造了300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241项获得国家三大奖。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图书馆累计藏书596万册(件),引进中国国内外电子资源143个平台约350个子库。拥有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6万余种,中国国内外电子图书234万余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以“出精品、创名牌、办一流学报,争时效、促交流、举科技人才”为目标,突出机电特色,以机械、动力、工程热物理、电气、电子信息和计算机为主学科(其他为小学科),关注学科前沿和交叉。该刊为月刊,中文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EI数据库核心源期刊。
《工程数学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中国国内最早关注数学在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与交叉研究的学术期刊。该刊由教育部主管,由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为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刊。《工程数学学报》强调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在高新技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经济发展等各领域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其宗旨是及时报导有应用背景的数学创新性论文,以及应用或综述性论文。
《应用力学学报》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力学学术性刊物。该刊主要报道现代力学理论、计算方法和实验技术等在航空宇航科学、航海造船、桥梁隧道、公路铁路、土木建筑、水工港工、矿山冶金、机械化工、防灾减灾、能源环保等工程中的应用且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创新科研成果。该刊设有专家述评、青年学者论坛、力学专题专栏、动力学与控制、振动与控制、爆炸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飞行力学、生物力学、研究简报、讨论与探索、综合评述、工程应用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工程技术、力学研究及高等院校师生等相关的科研人员。该刊是力学专业覆盖面最宽、行业涉及面最广的力学期刊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该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反映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重点和前沿问题。以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的“经济与管理研究”栏目以及“重大项目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研究”“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数字法治研究”“社会学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方向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鼓励交叉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创刊于1979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经济学刊物,是全国经济学核心期刊。全方位塑造自己的精品品牌,突出特色——原创性、多元性和开放性,坚持把“学术质量第一”和双向匿名审稿作为编选稿件遵循的基本原则,积极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与经验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刊物学术质量,努力使之成为广大经济与管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的学术思想畅通交流的平台。
《中国医学伦理学》(月刊,ISSN 1001-8565,CN 61-1203/R)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学科的大型专业学术刊物。杂志秉承“中国问题 世界视野 面向未来 知行合一 创新引领 ”的办刊宗旨,坚持“共建、共赢、共享”的办刊理念和“大编辑部”办刊思路,确立了“一体两翼,多元渠道”的发展模式。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原名《西北医学教育》)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医学教育类学术期刊之一,1982年创办,1993年始公开出版发行(邮发代号52-133)。多年来,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创一流的办刊理念,及时“捕捉”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最新的医学教育学术成果。该期刊是中国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广大教师、医学研究生、医学教育研究人员、教育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医学教育学术创新研讨,展示最新医学教育改革成果、医学教育教学新理论、新方法等的交流平台。该刊读者、作者群遍及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地区,也包括国外作者和读者,是其开展医学教育改革创新、教学研究和经验借鉴的良师益友。该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乃至世界医学教育领域的最新、最全面的热点学术成果,也是相关学者研究中国医学教育现状、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参考工具之一。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系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中国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唯一杂志,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会刊,国内十大教育技术刊物之一。杂志立足于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推动其在医学教育领域中的实践探索,以促进医学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发展。
《新媒体与网络》创刊于2024年,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西安交通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旨在聚焦新时代中国新媒体与网络研究,立足中国现实,回应中国之问,坚持学术性、交叉性、时代性与前沿性,主要刊载网络新媒体与计算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领中国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学术研究发展方向,推动新媒体与网络治理实践,提高中国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1926年1月23日,凌鸿勋校长通告公布校徽,云:“为通告事,校徽所以表扬学校性质,与精神关系至重。上年以本校校徽,亟应明定,曾经征求式样,并交由教务会议推定委员会审查。兹经参照原式,重行制定,合亟公布,作为本校校徽。下学期起,一律采用,特此通告。”按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中西书籍若干册,表示工程教育工读并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四字,表示学校创办之年份,用世界公历者,取其便也。砧外为齿轮,共24齿,寓意一年24节气、一日24小时,象征继往开来、与日俱进;外框像车轮,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
西安交通大学校旗主体的蓝色象征科学知识如浩瀚深邃的海洋;校徽与校旗上的白色代表知识殿堂的圣洁,象征着百年交大传承中华文明之光、开创现代科技之光;蓝色与白色的搭配也象征着百年交大创造卓越、永远年轻。
精神文化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启用1937年《交通大学一览》公布的校训。
精勤求学——精勤:指专心勤勉。求学:求——探索,寻找;学——学问、学业。求学意为探求学问。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如何做学问,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行,完善知识结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慎于思考,明辨是非;学无止境,终生不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敦笃励志——敦笃:指敦厚笃实。敦厚:诚朴宽厚。笃实:纯厚朴实,忠诚老实,踏实实在。励志:指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敦厚诚信的品德,吃苦耐劳、创新、实干的社会责任感,成就大事的志向。
果毅力行——果毅:指果敢坚毅。力行:一是指竭力而行。二是指努力实践。儒家认为笃志力行、专心一意地去实践是与好学、知耻、诚实、守信相连的。校训旨在培养学生果断坚毅、言行一致的品德,包括敢于改革创新,敢于拼搏,敢做敢为,战胜困难,不怕曲折,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兢兢业业的事业心。
忠恕任事——忠恕:是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范畴。忠——尽心为人,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是“仁”的具体运用,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任事:有多种解释,与校训贴切的解释有二:一是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二是顶事、顶用。校训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坦荡胸怀,尽心为人、仁者爱人的品德,具有自信心、责任心、竞争力、团队合作精神,树立为“民族得中兴”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世界之光(为世界添光彩)”的业绩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各种挑战性的工作。
爱国爱校、追求真理、勤奋踏实、艰苦朴素
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启用校歌《为世界之光》。这次启用的校歌,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歌词与曲谱保留了原貌。校歌曲谱作者是萧友梅先生。
西迁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纪念日为每年9月10日。交通大学西迁是国家调整高等教育和工业建设布局的重大举措,一群胸怀大局的知识分子毅然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从黄浦江畔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艰苦的古城西安,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交通大学在迁校过程中及扎根西部办学六十余年里,传承优良学风教风,发扬艰苦奋斗品格,铸就了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核心内涵、交大和陕西高等教育界独有的“西迁精神”。
2017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西安交通大学15名西迁老教授的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再次为西迁老教授点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新年贺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研究、学习、宣传西迁精神的热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和《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刊发长篇通讯,报道西迁故事、弘扬西迁精神。2018年1月9日,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整版聚焦西迁精神,将西迁精神与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共同列入党的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精神脊梁。
2020年4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调研西安交通大学,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14位西迁老教授。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临别之际,习近平勉励广大师生继续弘扬“西迁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杰出贡献。
社团文化
202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安交通大学共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100余个,社团根据业务内容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文化体育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及综合类等。
西安交通大学魔方协会成立于2008年,在十余载征程中斩获佳绩无数。魔方运动是激烈的,追求指尖的快速转动,渴望速度的极速突破;她也是冷静的,低头、沉思,小小的魔方中纵使万千变化也尽在掌握;她更是和谐的,成员间交流、切磋魔方技术,即使是对魔方不了解的同学也能很快融入社团大家庭之中。
该社团成立于2009年,是以德国慧鱼创意组合模型为核心,开展机电一体化设计、创新实践、学术研究交流等活动的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在竞赛方面,社团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A类)、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类)、互联网+、挑战杯、工训竞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大赛等,获得国家级以上奖项70余项,省级奖项50余项。
校区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有兴庆校区(东校区,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雁塔校区(西校区,西安市朱雀大街205号)、曲江校区(西安市雁翔路99号)和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校区(西安市长安区河堤路)。
兴庆校区位于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紧邻唐朝四大宫殿之一的兴庆宫,是唐代常乐坊和道政坊所在地。截至2023年8月,占地面积约1737亩,建筑面积175.5万平方米,为1956年交通大学内迁西安的主校区。目前,兴庆校区主要承担大部分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培养。
雁塔校区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毗邻西安大雁塔,附近是西安有名的商业区小寨,西安地铁二号线从其附近通过。雁塔校区是原西安医科大学、陕西财经学院所在地。截至2023年8月,占地面积约712亩,主要承担医学部本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
曲江校区位于西安市雁塔区雁翔路99号,与兴庆、雁塔校区鼎足而立,西临大雁塔,北望青龙寺,南倚杜陵万亩生态园,现有占地面积约302亩,功能定位上突出新兴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目前以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为主。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下简称“创新港”)以“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为目标定位,围绕理、工、医、文4大领域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现有占地面积约2250亩,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交通大学”四个字是由时任北方交通大学的校长茅以升请毛泽东题写的。后来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校一直使用毛体的校名题字。
饮水思源碑,是海峡两岸五所同根同源的交通大学所拥有的共同标志性纪念建筑。为继承和发扬饮水思源这一交大人的光荣传统,五所交通大学在校园内均设立此碑,以示海峡两岸五所交大——饮水思源,文脉交通。
钱学森图书馆坐落在西安交通大学四大发明广场旁,见证了无数学子拼搏的岁月。在这里,学子们在破解难题、突破自我,挥洒汗水、收获成长。
腾飞塔顶是一个呈鸟形的白色雕塑,挥动着翅膀做腾飞状。寓意交大学子展翅高飞,扶摇直上九万里。然而在同学们心中,大多注意的却是鸟形雕塑下面的女子雕像:俗称“不挂女神”。传闻拜了塔下的“不挂女神”,就可以庇佑同学们考试不挂科。
西迁广场&创校纪念校门位于兴庆校区西二楼西南侧,西迁广场背景墙上题刻主题雕塑名称“交通大学西行之履”、西迁精神16个字、交通大学西迁述略、迁校各类机构设置沿革等文字内容。
创校纪念校门位于主题雕塑北面,以做旧的施工工艺,还原南洋公学老校门建筑风格。校门牌匾分别刻“南洋公学”与“交通大学”,根据1906年前南洋公学校门牌匾原迹,以及1928-1935年交通大学校门牌匾原迹进行调整、复制而成。
交大西迁博物馆坐落于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馆内介绍了交大从溯源南洋到交通大学西迁,“从南洋走来”到“与国家民族同向同行”,从“永远飘扬的旗帜”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重要指示,集中体现西迁人“听党指挥跟党走”“打起背包就出发”,筚路蓝缕西迁创业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成就,展示西迁精神激励一代代知识分子奋勇前进的磅礴伟力。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交大西迁博物馆,亲切会见西迁老教授,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分设历代艺术文物馆、碑石书法展馆、西部农民画馆、皮影艺术馆、邢良坤陶瓷艺术馆、木版年画展馆、书画展厅、互动艺术空间和雕塑展等展馆或展区,并与陕西省文化厅共建有陕西秦腔博物馆,是中国首个秦腔博物馆。
秦腔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此,陕西省文化厅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组建秦腔博物馆,旨在使秦腔这一古老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陕西秦腔博物馆以文物史料的静态展示为主,馆藏文物包括清乾隆三年的手抄本《回府刺字》,原民众剧团的剧装、道具,民国时期的戏服、服饰、四路秦腔脸谱等,现在仍在充实陈列内容。
东花园的水面如镜子般清澈,微风吹过,水波粼粼,宛如大自然的调色板。
而西花园则是一座绚丽的自然博物馆,这里有一百多种花草,四季更迭,花香四溢。在这里还坐落着一座纪念碑: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四大发明广场位于西安交通大学主楼群以北,钱学森图书馆以南。每年的“百团大战”、企业宣讲会、毕业生晚会以及各个社团的晚间活动大多在这个广场上举行。而且广场也是学生去图书馆的必经之路。在校留学生则习惯用“starfarming”来指代“四大发明”。这个翻译很有诗意:星星农场。
东亭,原是唐德宗已故相国关播旧宅的一处。后白居易在贞元十九年(803年)科举登第之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时租下东亭并定居于此。据史料可知,白居易在东亭生活了大约3年,在定居期间,白居易对东亭进行大量修缮,著有《养竹记》著名篇章,并留下了《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东亭闲望》《宿东亭晓兴》等诗篇。
胭脂坡遗迹是西安交通大学校园南部一座绿树掩映、曲径通幽的小山坡。胭脂坡为唐长安城六条坡中的第四条坡。唐朝时,长安城女子尤爱浓艳的红妆,以胭脂做红妆风靡一时。而胭脂坡在唐长安也非常有名,是歌楼酒肆林立之地,歌女们每天都要用胭脂化妆打扮,在表演后都会洗脸,使这里遍地胭脂粉,胭脂坡因此得名。
西安交通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门口,陈列了多个真实的退役战斗机和火箭,这些设备主要用于“空中课堂”教学和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感悟航天精神,进一步激发大家对专业兴趣和投身航天事业的情怀。
校友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建校以来,形成了兴学强国、艰苦创业、崇德尚实、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了一大批卓越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企业家、艺术家、医学专家等。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建校以来,有200余名交大校友当选“两院”院士;迁校以来,学校培养或在校工作的院士89名;有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3位新中国“最美奋斗者”、2位“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10位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掌门人。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校史沿革.西安交通大学.
交大简介.西安交通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2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