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肝损伤是由化学性
肝毒性物质所造成的
肝损伤。这些化学物质包括酒精、环境中的化学
有毒物质及某些药物。 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肝脏,具有
肝动脉和
肝静脉双重血液供应。
①
脂肪变性。
四氯化碳、
黄磷等可干扰
脂蛋白的合成与转运,形成
脂肪肝。②
脂质过氧化反应,这是中毒性
肝损伤的特殊表现形式,如四氯化碳在体内代谢产生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
中间产物,导致
生物膜上的
脂质过氧化,破坏膜的
磷脂,改变细胞的
结构与功能。③
胆汁郁积反应,主要与肝细胞膜和
微绒毛受损,引起
胆汁酸排泄障碍有关。
在急性
中毒性肝病的治疗中,饮食占重要地位,能起到保证供给营养,
辅助治疗和防止
合并症的作用。一般应给以易消化、高热量(每日总热量不低于2500卡)、
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适量脂肪的饮食,以保护肝脏,减低脂肪及
胆固醇的代谢,促进
肝功能恢复。宜少量,多餐。忌刺激性食物。
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一般每日1~1.5g/kg。选用含人体
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如
牛乳、蛋类、鱼类、
瘦肉等,但对严重
肝功能障碍和
肝性脑病倾向者,每日蛋白总量应限制在30g以下,肝性脑病患者禁止蛋白质的摄入。
维生素:肝脏是人体贮存维生素的重要器官,当
肝功能损害时就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贮存和转化,而
维生素缺乏将影响肝脏的功能和结构。肝病患者常因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贫血、出血、甚至促发坏死后
肝硬化等,故应供给患者足量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各类水果等,以增强
肝细胞的
抵抗力,促使
功能恢复,防止
出血倾向。
(a)
肌醇:能促进肝中脂肪代谢,可用于
脂肪肝的防治,常用片剂0.25g/片,剂量为0.5~1g,一日三次。
(b)
肝泰乐:可能降低肝淀粉酶的活动,阻止
糖原分解,使
肝糖原量增加,脂肪贮量减少,可用于急、
慢性肝炎,
肝硬化等。此外,本品可和多种药物、毒物结合成无毒的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尿排出。用法:口服0.1~0.2g,一日3次,或肌肉或
静脉注射0.1~0.2g,一日1~2次。
(c)
辅酶A:为体内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对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和体内
乙酰胆碱合成、肝糖原积存、
胆固醇量的降低及血浆脂肪含量的调节等有关,但对其疗效尚有争议。用法:静滴,一日1~2次,或隔日1次,每次50U,用
生理盐水或5~10%
葡萄糖500ml稀释。
肌注,一日1次,每次50U,以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射,一般以7~14日为一疗程。
(d) GIK:在10%葡萄糖溶液1000ml中,加入10%
氯化钾10ml,
正规胰岛素8~12U,缓慢
静脉滴注,一日1次。
(f) 茵陈制剂、
水飞蓟制剂、田基黄针等中药。较重病例,可使用
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及疗程,但要注意其副作用,特别注意预防
上消化道出血。
(a)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含丰富维生素,并维持热量供应,
静脉滴注10%
葡萄糖、
维生素C等,每10%葡萄糖1000ml中可加入
正规胰岛素12单位、
氯化钾1克;维持水、
电解质和
酸碱平衡。
(b)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增强机体
应激性,改善
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
糖原新生,
稳定细胞溶酶体外膜,阻止溶酶体释放,防止
细胞溶解和坏死,以及防治中毒性
脑水肿、
肺水肿的作用,故一般主张早期使用。常用
地塞米松20~40mg/天,用药后观察疗效及反应,及时调整用量,要特别注意保护
胃粘膜,防止
上消化道出血。
(c)降低
血氨,保持
大便通畅,必要时
清洁灌肠。选用口服
乳果糖、
新霉素、
甲硝哒唑(
灭滴灵)或
氨苄青霉素等,以抑制
肠内细菌生长,使细菌分解蛋白减少,从而减少氨的产生;禁用镇痛剂、安眠剂。本病常伴有
肾脏损害,不宜应用
卡那霉素。
(d) 给予新鲜血浆或人体
白蛋白,以纠正
低蛋白血症。新鲜血浆对促进
肝细胞再生,补充
凝血因子,增强机体抵抗力,有一定帮助。给予蛋白因子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机体抵抗力。
(i) 其他如改善
微循环、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及其他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等。高压氧疗法治疗急性
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病,国外已有临床报道,但国内尚无应用经验。
2.1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要点:急性病毒性肝炎分为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原输血后非甲非乙型)、
丁型肝炎及
戊型肝炎(原流行性或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五型。
2.2与急性
药物性肝病的鉴别诊断要点:根据用药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停药后一般恢复较快等特点,诊断一般不困难。误诊、漏诊多因未询问用药史所致。
1) 临床上常将急性
中毒性肝病误诊为
急性病毒性肝炎,在接触化学毒物机会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应高度警惕。
2) 要重视两种病因(毒物与
病毒、药物与病毒等)交叉的情况,不能一旦出现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某项阳性,即摒除中毒性肝病或
药物性肝病的可能。要强调全面了解情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才能提高诊断质量,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