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宾短语
短语结构分类之一
述宾短语(英语:verb-object phrase),又称“述宾词组”“动宾结构”。短语按内部句法结构关系分类的一种。由述语宾语两部分组成。通常述语在前,表示动作或行为;宾语在后,表示动作涉及的对象。例如“热爱祖国”“讨论问题”。
述宾短语的构造
述宾短语是由述语宾语两部分组成的。前项是谓词性词语,表示一种动作、行为,叫述语,后项是体词性或谓词性词语,表示述语所关涉的事物或动作、性状,叫宾语,前后两项依靠语序组合起来,表示支配与被支配的语法关系。如:
学习文化
提供信息
进行讨论
加以研究
觉得新鲜
显得自然
“学习文化”中,“学习”是述语,“文化”是宾语,前述后宾,支配与被支配,组合成述宾短语,述语和宾语组合紧密,中间一般没有停顿,也不用虚词
宾语是对述语动词说的,它依存于述语动词,补足述语动词的动作行为,没有述语动词就无所谓宾语。如“研究问题”,“研究”表示一种动作行为,“问题”表示这种动作行为所关涉的事物,“问题”依存于“研究”,补足“研究”的动作行为,没有动词“研究”,就无所谓宾语“问题”,“研究”和“问题”的直接组合,表明前后两项直接构成成分共处于支配与被支配的语法关系之中。
述宾短语以述语为中心,“述+宾”组合中,述语是结构核心,是主要成分,是中心语;宾语是关涉对象,是连带成分,是依附语。可见,述宾短语是一种向心结构,其核心与其整体功能相当,即述宾短语中的述语与整个述宾短语句法功能相当。
充任述宾的词语
充任述语的词语
着眼于述宾短语的前项,即需分析充任述语的词语。述宾短语中的述语是由谓词性词语充任的,具体说来,能带宾语的述语主要是及物动词、部分不及物动词和部分形容词以及联合短语述补短语等词语。
及物动词经常带宾语,充任述宾组合中的述语。如:
①通讯员…眼晴一眨不眨地看着我。(茹志鹃《百合花》)
②老赵还用含混不清的话音,痛骂敌人。(峻青《党员登记表》)
③他听了我的话,越发气愤不过。(鲁迅《狂人日记》)
④她…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地,爱她,娶她。(莫泊桑《项链》)
带宾语是及物动词的一种语法功能。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有的动词必须带宾语,其二,有的动词可带可不带宾语,前者是单用性质的动词,后者是两用性质的动词。
有的及物动词必须带宾语,组合成述宾短语,语义才完整。如:
①我姓张,他姓陈,大学同学。
②现在的谜,却使她煞费苦心,难猜难解。(峻青《党员登记表》)
③在那里,教学工作已经成为人们最羡慕的职业。(1987年8月13日《光明日报》)
④荷花变成了人?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
有的及物动词,具有两用性质,依据表义需要和语境情况,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如:
①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地狱?——论理,就该也有。(鲁迅《祝福》)
②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同上)
例①问话中,“有”带宾语,答话中,“有”不带宾语。
例②始发句中,“信”(相信)不带宾语,后续句中,“信”(相信)带宾语。
同一个动词,具有带宾与不带宾两用性质。
再看下面复句中动词“吃”,在前面分句中带宾语,在后面分句中不带宾语。
③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身流汗…(鲁迅《药》)
及物动词在述宾组合中,对其宾语有一定的选择限制,有的限带体词性宾语,有的限带谓词性宾语,有的则能带以上两种性质的宾语。
限带体词性宾语的动词,叫体宾动词,如“开”、“说”、“看”、“问”、“研究”、“认识”、“分析”、“选择”等。汉语句法结构中,体宾动词+体词性宾语的述宾式组合频率较大。如:
①师长和团长在电话里研究了对策。(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②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鲁迅《药》)
③我正要问你一件事。(鲁迅《祝福》)
限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叫谓宾动词,如“加以”、“给以”、“予以”、“显得”、“值得”、“觉得”、“善于”、“敢于”、“甘心”、“成心”、“进行”、“开始”、“忍受”等。汉语句法结构中,谓宾动词+谓词性宾语的述宾式组合频率不大。如:
①满山松柏,在白雪映衬下,显得更加苍翠。(《罗盛教》)
②我讲了这许多话,希望同志们加以考虑。
③他们不甘心落后。
④对无证经营者应予以取缔。
有些动词能带体词性和谓词性两种性质的宾语,即兼具体宾动词谓宾动词语法功能,如“接受”、“忘记”、“爱”、“怕”、“同意”、“赞成”、“表示”、“注意”、“反对”等,这类动词在述宾式组合中对其宾语的选择限制小,适应面宽,组合力强。如:
①小白怕蛇。(带体宾)
小白怕艰苦。(带谓宾)
②他反对这种意见。(带体宾)
他反对走后门。(带谓宾)
③请你注意身体。(带体宾)
请你注意安全。(带谓宾)
不及物动词,除“咳嗽”、“玩耍”、“道歉”、“胜利”、“服务”外,也有一些常带宾语。如:
①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鲁迅《狂人日记》)
②堂屋里坐着三个人。
③姚庄死了一头牛。
④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茹志鹃《百合花》)
⑤他睡大床,我睡小床。
这类带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大都是表示人物自身动作的,如“走”、“去”、“坐”、“睡”、“笑”等。
不及物动词所带的宾语,大都是施事宾语处所宾语,如上例②“坐着三个人”,其中“人”是施事宾语。例①“走我的路”,其中“路”是处所宾语。施事宾语和处所宾语皆属体词性宾语。不及物动词也可带谓词性宾语,如上例④“笑我胆小害怕”中的“我胆小害怕”。
少数形容词也可以带宾语。如:
①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向她开口借被子了。(茹志鹃《百合花》)
②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同上)
③这都怪我了。(同上)
④…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鲁迅《药》)
⑤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夹,摇开靠在岸边上的小船。(孙犁《荷花淀》)
⑥这块料子短五寸,不合用。
例①至⑤形容词“硬”、“白”、“怪”、“羞红”等后面的宾语,都是名词代词。例⑥形容词“短”后面的宾语是数量短语,其后不能再加名词,朱德熙语法讲义》称之为准宾语。下面一例属同样情况。
⑦他本来也打柴为生,比她小十岁,大家所知道的就只这一点。(鲁迅《祝福》)
例⑦中形容词“小”带数量宾语“十岁”。
动词性联合短语也可以带宾语,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几个动词带一个宾语,二是几个动词带几个宾语,以V代表动词,O代表宾语,即:1、“V1+V2…+O”;2、“V1+V2…+O1+O2…”。
1、V1+V2…+O”例:
①以模范行动和艰苦工作,组织和推动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②…全党同志,认真学习讨论这个决议。(同上)
③要批判地吸取和概括各门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④…依照中央的指示,筹划和进行了这项工作。(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2、“V1+V2…+O1+O2…”例:
①必须努力改革和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②要建立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和人民监督制度。(同上)
③要在各方面培养和锻炼很多很好的共产主义的革命的领袖和英雄。(刘少奇《个人和集体》)
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和优良传统。
语义上看,①至③例,V1、V2与O1、O2是交错组合关系,即V1可分别同O1、O2发生组合关系,V2也可分别同O1、O2发生组合关系。图示如下:
例④,V1、V2与O1、O2是分项组合关系,即语义上V1与O1组合,V2与O2组合。图示如下:
以动词为述语的述补短语也常带宾语,构成“动+补+宾”结构。如:
①昨天,爸爸喝醉了酒。
②这一年冬季,他们学会了射击。(孙犁《荷花淀》)
③立刻就要吃饭了,还吃沙豆子,吃穷了一家子。(鲁迅《风波》)
④有一回看见小D,愈使他气破了肚皮。(鲁迅《阿Q正传》)
上面四例中,“喝醉”、“学会”、“吃穷”、“气破”等述补短语补语表示动作结果),其后各带了宾语“酒”、“射击”、“一家子”、“肚皮”。从其中“动、补、宾”之间的关系看,有两种情况:
1、动词可直接同宾语组合,补语表明动作结果,表述动作者。如①②例,“喝”可直接同“酒”组合,“醉”表明“喝”的结果,表述“喝”的施动者,“学”可直接同“射击”组合,“会”表明“学”的结果,表述“学”的施动者。例①可说成“喝酒喝醉了”,例②可说成“学射击学会了”。
2、动词不能直接同宾语组合,补语表明动作结果,同时表述宾语的情况,如③④例,“吃”不能直接同“一家子”组合,“穷”表明“吃”的结果,同时表述“一家子”的情况;“气”不能直接同“肚皮”组合,“破”表明“气”的结果,同时表述“肚皮”的情况。例③“吃穷”作为一个整体支配“一家子”,不能拆分变换结构。例④“气破”作为一个整体支配“肚皮”,不能拆分变换结构。
再如:
⑤水生已经吃饱了饭了。
⑥这事儿真使人笑掉牙。
⑦这个村子昨天走失了一只羊。
例⑤属上述第一种情况。例⑥⑦属上述第二种情况。
下面两例比较特殊,与上述两种情况不尽相同,可列为第三、第四种情况:
⑧昨天晚上,他们吵醒了我。
⑨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向前走了。(茹志鹃《百合花》)
例⑧动词“吵”可直接同宾语“我”组合,补语“醒”表明动词“吵”的动作结果,但不表述动作者,而表述宾语“我”,即“我醒了”,可见这与上述第一种情况不尽相同。
例⑨动词“走”不能直接同宾语“他”组合,补语“近”表明动词“走”的动作结果,但不单独表述宾语或动作者,而表述动作者和宾语之间的距离,即“我”和“他”相距“近”,可见这与上述第二种情况不尽相同。
以上是动结式述补短语带宾语。下面是动趋式述补短语带宾语:
①我捏起筷子,便想起我大哥。(鲁迅《狂人日记》)
②这坟上草根还设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鲁迅《药》)
③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同上)
④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只见堂屋里静静的。(茹志鹃《百合花》)
⑤学校已有一批青年教师走上了讲台,成为教学骨干力量。
⑥教师节前,一大批中年教师搬进了新建宿舍楼。
上面六例中,动趋式述补短语后面各带了宾语。其中宾语有的是由事物名词语充任的,如“捏起筷子、“想起我大哥”,有的是由处所词语充任的,如“走进老乡的院子”、“搬进新建宿舍楼”。从其中“动、补、宾”之间的关系看,有三种情况:
1、动词可直接同宾语组合。如例①,“捏起筷子”中的“捏”可单独直接同“筷子”组合,“想起我大哥”中的“想”可单独直接同“我大哥”组合。此类结构中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其中宾语一般是由事物名词充任的。
2、动词不能直接同宾语组合,充任补语趋向动词则可直接同宾语组合。如例⑤,“走上讲台”中的“走”不能直接同“讲台”组合,“上”则可直接同“讲台”组合,即可说成“上讲台”。此类结构中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也可以是及物动词,其中宾语一般是由处所词语充任的,也可由事物名词充任。上面例④⑥亦属此类,“走进院子”、“搬进宿舍楼”中的“走”是不及物动词,“搬”是及物动词,宾语均由处所词语充任。再如以下三例也属于这一类:
⑦华老栓忽然坐起身。(鲁迅《药》)
⑧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鲁迅《故乡》)
⑨我们…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茹志鹃《百合花》)
3、动词和充任补语趋向动词都可分别同宾语组合,如例③,“吐出…新芽”中的“吐”和“出”都可分别同“新芽”组合。再如:
⑩他已经住进市府宿舍大院了。
此类结构中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其中宾语一般是事物名词,也可以是处所词语。以上两例即可说明。
动趋式述补短语不但可以带体词性宾语,也可以带谓词性宾语。如:
①他始终设想起对上帝说什么。(老舍《正红旗下》)
②…在其他主干碰头的会上就根本想不起来还有秀兰那么个人。(赵树理《锻炼锻炼》)
③我家离衙门不很远,母亲可还是显出紧张。(老舍《正红旗下》)
④…就在这两个“一点”上,造化却又显露出了它无所不能的伟大。(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上面四例中,动趋式述补短语“想起”、“想不起来”、“显出”、“显露出”等后面都带了谓词性宾语(有的是单词,有的是短语)。此类句法结构比较少。
充任宾语的词语
充任宾语的词语,按其性质有两类:体词性词语、谓词性词语。
体词性词语限于充任体宾动词的宾语。
充任宾语的体词性词语主要有名词代词数词量词数量短语、指量短语、名词性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复指短语等。
名词经常充任宾语。如:
①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鲁迅《祝福》)
②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鲁迅《故乡》)
③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同上)
④阿Q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鲁迅《阿Q正传》)
⑤这晚上,管祠的老头也意外的客气,请他喝茶。(同上)
⑥你不是说我们的生活象神仙么?(杨朔《海市》)
名词充任体宾动词的宾语,一般没有什么限制,只要语义上能同与之组合的体宾动词搭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抽象名词,单独跟体宾动词组合时受一定语境的限制,如“精神”,没有特定语境,一般不能组合成“学习精神”、“发扬精神”,但可组合成“学习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学习民主主义精神”、“发扬民主主义精神”。再如“气概”,一般不能单独组合成“表现出气概”,“显示了气概”,但可以组合成“表现出英雄气概”、“显示了豪迈气概”。
处所名词也常充任宾语。如:
①他打算上天津,或上海,玩玩去。(老舍《骆驼祥子》)
②他更不便走进场。(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③茶坊酒肆里却都说,革命党要进城。(鲁迅《阿Q正传》)
④他…连夜爬出城,逃回未庄来了。(同上)
⑤三仙站…到了区上。(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处所宾语的述语,有的是单个动词,如“进城”、“到了区上”等;有的是动趋式述补短语,如“逃回未庄”、“爬出城”、“走进场”等。
代词也经常充任宾语。如:
①五婶还要请她到南头看看。(赵树理《登记》)
②船主把麦子都扣下,一粒也不分给我。(杨朔《海市》)
③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④你亲自问问她。(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⑤过几天我来看你。
⑥我和你爸不能去送你了。(徐怀中《西线轶事》)
以上是人称代词充任宾语。同名词一样,人称代词只跟体宾动词组合,构造述宾短语。
指示代词充任宾语,一般出现在对举连用的语境,如“问这问那”、“看这看那”、“说这说那”,其中指示代词用于不定指称
指示代词也可用于动词重叠式后面充任宾语,如“问问这问问那”、“看看这看看那”。指称地点、状况的“这里”、“那里”、“这儿”、“那儿”、“这样”、“那样”、“这么样”、“那么样”等可单独充任宾语。如:
①宾至如归,来到这里,同住在自己家里一样。
②我主张这样,你呢?
③她就在这儿?(曹禺《雷雨》)
疑问代词充任宾语,一般用于询问。如:
①你姓什么?(曹禺《雷雨》)
②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同上)
③周朴圆:你是谁?(同上)
疑问代词表示“虚指”时,充任宾语,陈述某种事实,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或无所指。如:
①他没再说什么。(老舍《路驼祥子》)
②那天,江仁鸿在街上并没遇见谁。
③看望老人总得要捎点什么。
数词量词可以单独充任宾语。如:
①二乘三得六。
②六加三等于九
③五个八是四十。
④价目是大钱十二千(鲁迅《祝福》)
⑤卖西瓜论斤还是论个?
⑥文明经商,不能尅斤扣两。
名词性偏正短语经常充任宾语。如:
①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②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③叶子出水很高,象享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
④人们总想弄清这一万年之内发生的事情。(李四光《人类的出现》)
⑤早晨,深深呼吸满山满谷带霜的新鲜空气,感到精神抖撒。(吴伯箫《猎户》)
充任宾语的名词性偏正短语有的结构很复杂,即是一个多层级的递加式句法结构。如:
⑥那是一部情节复杂惊险动人的长篇传体名作,曾荣获文学艺术一等奖。
名词性联合短语也经常充任宾语。如:
①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鲁迅《祝福》)
②第二天,我…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同上)
③有时候,他在恒元那里拿一根葱、几头蒜,…(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充任宾语的名词性联合短语,其中每一项都可以同前面的动词发生支配与被支配的语法关系。此类宾语有的结构形式比较复杂:多项并列或多层次并列。如:
④前边靠门这一头,盘了个小灶,还摆着些木缸、菜瓮、锅、匙、碗、碟(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⑤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毛泽东《实践论》)
复指短语作为前后两项并行组合同指一个事物的结构整体,也常充任宾语。如:
①老人姓魏,得了“百中”这个绰号。(吴伯箫《猎户》)
②…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③他住得不远,就是那个有三颗老松树的村子,马岗。(吴伯箫《猎户》)
④新厂长是工程师杨永同志。
“的”字短语,其功能相当于名词,也常充任宾语。如:
①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鲁迅《社戏》)
②天是越来越暖和了,脱了棉的,几乎用不着夹衣。(老舍《骆驼祥子》)
③我娘也不吃他的,我也不吃他的。(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④农民最恨那些坐轿子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案报告》)
“的”字短语可以并列组合成联合短语,以一个结构整体充任宾语。如:
⑤家中只有老的和小的,人手不够了。(鲁迅《祝福》)
指称事物或动作的数量短语、指量短语也常充任宾语。如:
①樱花一共有三百多种。(冰心《樱花赞》)
②我看樱花,往少里说,也有几十次了。(同上),
③今年葡萄也是大丰收,…有一颗竟然收了两千六百多斤。(峻青《秋色赋》)
④钱自然也多挣一些。(老舍《骆驼祥子》)
⑤二强子在卖了车以后,除了还上押款与利钱,还剩下二十多块。(同上)
数量短语充任宾语,一般表示确定的事物。
指量短语充任宾语,有两种用法:单用时,表示确定的事物;对举用时,表示不确定的事物。如:
⑥我须卖了这些,再去…(鲁迅《故乡》)
⑦卖?今年谁还缺这个?(《田赛妇看瓜》)
⑧…眼睛却骨骨碌碌地瞅这个,望那个。(周立波《暴风骤雨》)
例⑧⑦中“这些”、“这个”表示确定的事物。例⑧中“这个”与“那个”表示不确定的事物,这是指量短语的活用。
谓词性词语限于充任谓宾动词的宾语。充任宾语的谓词性词语主要有动词形容词以及谓词性联合短语偏正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等。
动词充任谓宾动词的宾语。如:
①我们的炸药包开始发射了。(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②飞机盘旋几周,和白市驿机场取得了联系。(《一次难忘的航行》)
③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学得到了解放。(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④为了提高生产率,大家也进行改革(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⑤这一来,他们停止了拷打。(邓洪《潘虎》)
形容词充任谓宾动词的宾语,如:
①我把这情形一说,大家都觉着保险。(李庄《仇根》)
②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刘坚《草地晚餐》)
③我见到每个人都感到亲热。(吴独箫《歌声》)
④你们一定会觉得惊讶。(齐怀《刑场上的婚礼》)
谓宾动词中有些表示主观感受义、性状呈现义的动词,它们只能带形容词性词语做宾语,如“觉得”、“感到”、“显得”等。这从上例可以看到。
动词形容词中心语偏正短语充任宾语,有三种情况:
(1)“状—心”结构:
①大渡河边的悬崖峭壁也显得格外庄严。(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
②他…倒觉得很高兴。(茅盾《春蚕》)
③满山松柏,在白雪映衬下,显得更加苍翠。(《罗盛教》)
④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茹志鹃《百合花》)
上例中充任宾语的偏正短语是谓词性结构。
(2)“定—心”结构:
①叫人怎能抑制住内心的激动!(《罗盛教》)
②定晴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鲁迅《药》)
③渡河前,我们做了周密的准备。(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
④我又懂得一件他们的巧妙了。(鲁迅《狂人日记》)
上例中充任宾语的偏正短语是体词性结构,虽然其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
这类偏正短语的中心语也可由谓词性联合短语构成。如:
①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②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鲁迅《药》)
下面一例,充任宾语的偏正短语中心语是由名词形容词联合构成的:
③在这个营生里,他也证明出他的能力与聪明。(老舍《骆驼祥子》)
(3)“定—状—心”结构:
①…百万农奴仍然受着三大领主的残酷压迫。(王宗仁《夜明星》)
②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孙犁《荷花淀》)
上述三种偏正形式的宾语,其内部结构关系各不相同,其中心语都是谓词谓词性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构成的联合短语也常充任宾语。如:
①…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愉快和欢乐。(峻青《秋色赋》)
②小陈的话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峻青《黎明的河边》)
③样样都使大家得到久别重逢的愉快和异常的鼓舞。(华山《英雄的十月》)
④我有时候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杨朔《雪浪花》)
⑤…不怕敌机扫射轰炸,更不怕风吹雨打、阴暗潮湿。(华山《清川江畔》)
下面一例,述语和宾语都是双项的:
⑥他们多少年来,遭到了并且将要遭到人们的憎恶和咒(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充任宾语的谓词性联合短语,其内部并列的各项之间常有顿号关联词语,并且在语义上都能同其述语搭配。
述宾短语也能以一个结构整体充任宾语。如:
①我于是又很盼望着下雪。(鲁迅《故乡》)
②你不是希望做一个共产党员吗?(杨沫《青春之歌》)
③区长见是个擦着粉的老太婆,才知道是认错人了。(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④他…却听不见说什么。(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⑤…其次来说研究历史。(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述宾短语充任宾语即是述宾结构套着述宾结构,其内部结构关系比较复杂。这类包含着两层述宾关系的述宾短语比较少。
述补短语也可以作为一个结构整体充任宾语。如:
①他…也舍不得走开。(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②厂长同意去一次。
③他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鲁迅《明天》)
④大队长就吆喊着冲进去。(李庄《仇恨》)
⑤农民既有了广大的组织,便开始行动起来。(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这类述宾短语用例较少。
主谓短语具有谓词性质,也常常充任宾语。如:
①阿Q总觉得自己太失意。(鲁迅《阿Q正传》)
②你不怕我姐夫来了笑话?(赵树理《传家宝》)
③她听见婆婆叫她走走娘家,...(同上)
④两位神仙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他们结婚。(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例①④“觉得”和“同意”的宾语是由简单形式的主谓短语充任的。
例②③“怕”和“听见”的宾语是由复杂形式的主谓短语充任的。
例②充任宾语的主谓短语,其中谓语连动短语
例③充任宾语的主谓短语,其中谓语是兼语短语
能带主谓形式的宾语的动词,大多是表示感受、显示、认定、判断意义的动词,述宾之间结构关系较松,有一定语音间歇。再如:
①我疑心这是他的真姓名。(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②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鲁迅《一件小事》)
③他觉得他是高等的车夫,他得喝好茶叶。(老舍《骆驼祥子》)
④祥子似乎忘了他曾经作过庄稼活。(同上)
⑤外界的人只能说农会好,不能说农会坏。(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⑧这是生活在呼唤。(魏巍《路标》)
介宾短语可以充任判断动词“是”的宾语。如:
①事物的发展即是由于内因,又是由于外因。没有抗日战争的爆发,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壮大。
②着上一步棋是为了下一步棋。
③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④这种协作,既是为了友谊,也是为了事业。
介宾短语不能充任动作动词的宾语。
连动短语兼语短语是两种结构关系特殊的短语,它们都可以充任宾语。如:
①二班学生要求去边疆工作。
②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鲁迅《琐记》)
③他们建议去南京一中实习。
④会议决定立即下乡调查灾情。
上面四例中,动词“要求”、“记得”、“建议”、“决定”的宾语都是连动短语。能带这类宾语的动词都能以一种叙述为对象,即动词所涉及的是整个连动短语所述内容。
⑤他…上火车的时候看见有人在票房的地上睡觉。(柳青《梁生宝买稻种》)
⑥校长同意派人出国。·
⑦老栓也似乎听得有人问他,但他并不答应。(鲁迅《药》)
⑧…远远听着有个女人哭,越哭越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上面四例中,动词“看见”、“同意”、“听得”、“听着”的宾语都是兼语短语
复句结构是一种复杂的句法结构,它也可以充任宾语。如:
①这就意味着,一切今天没有的,明天就可能有;一切没有达到的,明天就会达到。(魏巍《路标》)
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例①“意味着”的宾语是联合式复句结构。例②“是”的宾语是偏正式复句结构。复句结构充任宾语,述宾之间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冒号表示,如上例。
述宾之间的意义关系
宾语是对述语动词说的,述语和宾语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对立统一的结构体。从语义上看,述宾之间有各种关系,现就其主要方面分析如下:
对象宾语也称受事宾语,表示承受动作行为的人或事物。如:
①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鲁迅《孔乙己》)
②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朱自清《荷塘月色》)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朱自清《绿》)
上面三例中,动词“见”、“问”、“拍”、“哼”、“招引”的宾语都是该动作的承受者,即动作行为的对象。
主体宾语也称施事宾语,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人或事物。如:
①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鲁迅《药》)
②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同上)
③山上下来一只狼。
施事宾语的动词一般是不及物动词
施事宾语一般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如:
①他的旁边,一面立着他的父亲,一面立着他的母亲。(鲁迅《药》)
②·····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鲁迅《一件小事》)
③我们班里走了两个人。
例①宾语表示事物的存在。例②宾语表示事物的出现。例③宾语表示事物的消失。
表示事物存在的宾语,其述语后一般带动态助词“着”,表示事物出现或消失的宾语,其述语后一般带动态助词“了”。
施事宾语尤其是表示事物的出现或消失的施事宾语,一般是无定的,系“未知信息”,其前常附有数量短语,如例②③中的“一个”、“两个”,宾前的数量短语表明宾语是无定的,非确指的。
关系宾语指宾语对述语而言既非施事,也非受事,只表示跟述语有某种联系。如:
①他当过教员。
②冰已变成水了。
③二加三等于五。
④她叫三仙姑。
⑤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
带这类宾语的动词都是非动作动词,如“当”、“叫”、“成为”、“变成”、“等于”、“象”、“称做”、“算作”等。
结果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这“结果”可以由事物名词表示,也可以由跟事物相关的数量短语表示。如:
①他终于挖了一个土坑。(峻青《党员登记表》)
②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鲁迅《阿Q正传》)
③秀兰正和婆婆在厨房里烙馍。(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④…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一个十字。(夏衍《包身工》)
⑤生手养成熟手。(同上)
⑥黄淑英特地央求妈妈出去借了一瓢白面,烙了两张饼。(峻青《党员登记表》)
下面各例,结果宾语是由跟某事物相关的数词数量短语充任的:
⑦建屋三间,花了八千。
⑧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张南生《遵义会议的光芒》)
⑨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小巷划成狭长的两块。(夏衍《包身工》)
下面一例,结果宾语是由“数+量+名”形式的偏正短语充任的:
⑩只要是自已的车,一天也能拉个六七毛钱。(老舍《骆驼祥子》)
充任宾语的数词或数量短语都跟一定的事物相联系,体现事物性。这种“事物性”,⑧⑨两例更为明显,如“两块”前有定语“狭长”,“一页”前有定语“光辉”。
工具宾语表示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这“工具”,有的可供实际使用;有的可供凭借或依靠。如“写毛笔”,“毛笔”是“写”这一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晒太阳”,“太阳”是“晒”所依靠或凭借的工具。
再如:
①昨天晚上,他们都在宿舍装箱子。
②此地青年都喜欢抽烟斗。
③他洗热水,我洗凉水。
④你别忘了给花浇水。
上例中“箱子”、“烟斗”、“水”都是动作所凭借的工具,一般称之为工具宾语
处所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所在处所或动作的趋向。如:
①淑英…飞快地冲进里间屋。(峻青《黎明的河边》)
②她…走出了场院屋,往村里奔去。(同上)
③她…走上了院子。(同上)
④几天来,我不新地漫步山野。(峻青《秋色赋》)
⑤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比较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老舍《骆驼祥子》)
⑧王经理去上海开会。
⑦你住这边,我住那边。
处所宾语是就述宾之间的意义关系说的,由表示处所意义的词语充任的宾语不一定是处所宾语,如“我怀念家乡”,其中“家乡”虽表示处所意义,但不是处所宾语,从述宾之间的关系说,“家乡”是“怀念”的动作对象,应当是对象宾语或受事宾语。“狭义的处所宾语专指表示趋向或位置的动词性成分后头所带的由处所词或处所词组充任的宾语。”(朱德熙《语法讲义》)
判定处所宾语,需从两个方面看:一看述语是否是表示趋向或位置的动词性词语;二看宾语是否表示处所意义的词语。
就述语方面说,主要有这样几类动词和动词性短语能带处所宾语:
A、“来”、“去”、“进”、“出”、“上”、“下”、“开”、“过”、“回”等趋向动词
B、“在”、“到”等表示位置的动词;
C、表示人物行为动作的不及物动词,如“走”、“住”、“跑”、“站”、“爬”等;
D、动作动词同表示趋向或位置的动词组合成的述补短语,如“搬进教室”、“飞到空中”、“拿回宿舍”、“放在学校”。
就宾语方面说,凡表示处所意义的名词、方位词方位短语代词等都可充任处所宾语。处所宾语一般可用疑问代词“娜里”提问,如“去哪里?——去上海”,“住哪儿?——住交通饭店”。处所宾语的“处所意义”可归结为四类:所在处所、起始处所、终止处所、经过处所(参见孟庆海《动词+处所宾语》)。如:
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所在处所:
①他俩经常逛公园。
②奶奶睡大床。
③大家请他坐上面。
④我们一起住里间。
这类述宾短语可变换为“在+处所词语+动词”动词性偏正结构。如:
连公园——在公园逛
睡大床——在大床睡
坐上面——在上面坐
住里间——在里间住
其中“在…”系表示动作行为所在处所。
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起始处所:
①听到叫声,小王已走下了台阶。
②我们一起走出了商店。
③先头部队下山了。
④出了学校进工厂。
这类述宾短语可变换为“从+处所词语+动词”动词性偏正结构。如:
走下台阶——从台阶走下
走出商店——从商店走出
下山——从山(上)下(来)
出了学校——从学校出(来)
其中“从…”系表示动作行为的起始点。
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终止处所:
①15次列车开上海。
②这一笔钱存银行了。
③此件寄北京。
④他于一九七八年底进了工厂。
⑤小苏经常跑广州。
带终止义处所宾语的动词大多含有“到达”意义,宾语即是动作抵达的终点。此类述宾短语,述语后一般可加上“往”、“到”、“入”等词,整个结构即变换为“动词+往(到、入)+处所词”格式。如:
开上海——开往上海
存银行——存入银行
寄北京——寄往北京
进工厂——进入工厂
跑广州——跑到广州
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过处所:
①我们走过大桥到达宿营地。
②他们走街穿巷忙了一整天。
③这时,29次列车已过济南。
这类述宾短语,其中宾语表示述语动作所经过的处所,其中述语动词可用“经过”替换。如:
走过大桥到达宿营地——经过大桥到达宿营地
走街穿巷忙了一整天——经过大街,经过小巷忙了一整天
已过济南——已经过济南
原因宾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这类述宾短语可变换为“因为O,所以V”格式(O代表宾语,V代表动词),如“养病”(因为“病”,所以“养”)、“小心路滑”(因为“路滑”,所以“小心”)。再如:
①大家都去避雨了。
②我给奶奶抓痒痒。
③她一直担心出事。
④小查特别喜欢热闹。
⑤按规定,救急不救穷。
⑥你心疼什么?
能带原因宾语的动词一般是表示心理话动的动词和部分动作动词,如“害怕”、“称赞”、“佩服”、“讨厌”、“喜欢”、“相信”、“夸奖”、“表扬”、“埋怨”、“迷信”、“爱”、“恨”、“避”、“缩”、“养”、“留神”、“小心”等。
充任原因宾语的词语主要是事物名词、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如“缩水”、“避风”,“避乱”、“担心出事”,“留心他回来”、“嫌这屋子小”。
名词性原因宾语一般表示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养伤”、“避雨”等。谓词性原因宾语一般表示客观存在的情况或设想的情况,如“小心路滑”、“害怕耽误工作”等。
目的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这类述宾短语可变换为“为O而V”格式(O代表宾语,V代表动词)。如
①星期六下午,全校学生打扫卫生。
②他在家里躲清静。
③大家都挤在这里等座位。
例①宾语“卫生”是“打扫”的目的,即“为卫生而打扫”。
例②宾语“清静”是“躲”的目的,即“为清静而躲在家里”。
例③宾语“座位”是“等”的目的,即“为取得座位而等候”。
带目的宾语的动词一般都是行为动作动词,如“打扫”、“提醒”、“贪图”、“追求”等。充任目的宾语的词语有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主谓短语。如“排票”、“贪便宜”、“鼓励粮食生产”、“追求进步”等。
方式宾语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如:
①那边楼上正在唱京腔。
②我们应当迈大步。
③他一直练习写行书。
上面三例中,宾语都是表示动作方式的。“京腔”是“唱”的方式,“大步”是“迈”的方式,“行书”是“写”的方式。
时间宾语是由时间名词或时间短语充任的表示动作进行时间的宾语。如:
①今天,我们分工值班,我值上午,你值下午。
②文艺活动全部在晚间。
③各场比赛都在下午。
④等到中午,大家都离开了。
⑤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鲁迅《狂人日记》)
例①②③,宾语“上午”、“下午”、“晚间”表示整个动作过程,即时段
例④宾语“中午”表示动作的终止点,即时点。
例⑤宾语“日”、“夜”表示“是”判断的时间段落。
狭义的时间宾语是指表示位置的动词“在”、“到”以及由“在”、“到”作补语的述补短语后头所带的时间词或时间短语(参看朱德熙《语法讲义》)。如上例②③④。
判断宾语是判断动词“是”的后续成分,表示“是”对某事物所作的判断。如:
①他是人民教师。
②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③延安是我的放乡。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例①宾语“人民教师”是“是”对“他”所作的判断,说明“他”与“人民教师”是种属关系
例②宾语“我国的首都”是“是”对“北京”所作的判断,表明“北京”与“我国的首都”是同一关系。例③④同此。
存在宾语(存现宾语)是表存在义动词的后续成分,表示跟动作相关的某处所实际存在的事物。如:
①院子里有一棵树。
②这个村子,前面是水,后面是山。
③门口蹲着一对石狮子。
④桌上放着一本书。
带存在宾语的动词一般是“有”,“是”、“动词+着”。存在宾语表示动词前某处所存在的事物,如例①,“一棵树”是“院子里”存在的事物。包含存在宾语的语言片断,一般结构是“处所词语+动词+事物名词语”。
使动宾语大多是形容词使动化的对象。如“统一祖国”是“使祖国统一”的意思,“祖国”是“统一”的使动对象。例如:
①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
②衣村青年不断丰富文化生活。
③朝霞照进铁窗,温暖着一间间牢房。(罗广斌等《红岩》)
④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⑤必须壮大队伍,纯洁组织,增强战斗力。
上面五例中,宾语“学习态度”“文化生活”“一间间牢房”“经济”“队伍”、“组织”等都是形容词使动对象,即使动宾语。
数量宾语一般由数量短语充任,指称跟动作相关的事物的数量。如:
①妈,水就剩下一点了。
②他借来三本书,现已看了两本。
③附近的船都被敌人搜出来烧了,我们好不容易藏下了这么一条。(峻青《黎明的河边》)
④她们一共叫过五个人,不过有三个没有敢来,临出发只来了两个,…(赵树理《锻炼锻炼》)
例①宾语“一点”指称跟“剩下”相关的“水”。
例②宾语“两本”指称跟“看”相关的“书”。
例③宾语“一条”指称跟“藏下”相关的“船”。
例④宾语“三个”、“两个”指称跟“有”、“来”相关的“人”。
一般宾语实有所指,表示实体事物,虚指宾语空无所指,不表示实体事物。如:
①小茹,唱他一段。
②吴梓决计,闹他个天翻地覆。
例①“他”、例②“他个”分别是“唱”、“闹”的宾语,但意义空虚,皆无所指。这类宾语一般称之为虚指宾语。
③你走你的,不要管我。
④我干我的,你说你的。
例③④中,宾语“你的”、“我的”不指称实体事物,也是虚指性的。
⑤你哭什么!
⑧这种货色好什么!
例⑤⑧中,宾语“什么”也是虚指性的,“哭什么”、“好什么”均含有否定的意思。
以上所述是述宾之间意义关系的基本情况。这只是个概略的分析。严格地说,述宾之间的意义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是概括不完的。
述宾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同宾语的性质相联系的。以上分析主要是就体词性宾语说的,很少涉及谓词性宾语
谓词性宾语说,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宾语的指称性和陈述性(参见朱德熙《语法讲义》)。
谓词性宾语中,意念上表示指称意义的宾语称为指称性宾语。这种宾语能用“什么”指代,不能用“怎么样”指代。如:
①他们在研究射击。
②必须在全社会提倡讲文明礼貌。
以上两例中,“射击”、“讲文明礼貌”是指称性宾语,意义上表示指称,只能用“什么”指代,不能用“怎么样”指代。如:
研究什么?——研究射击
提倡什么?——提猖讲文明札貌
不能说“研究怎么样”、“提倡怎么样”。可见,此类述宾短语,其中述语关涉指称性宾语。
谓词性宾语中,意念上表示陈述意义的宾语称为陈述性宾语。这种宾语能用“怎么样”指代,不能用“什么”指代。如:
①我觉得很轻松。
②他认为有希望。
以上两例中,“很轻松”、“有希望”是陈述性宾语,意义上表示陈述。只能用“怎么样”指代,不能用“什么”指代。如:
觉得怎么样?——觉得很轻松
认为怎么样?——认为有希望
不能说“觉得什么”、“认为什么”。可见,此类述宾短语,其中述语关涉陈述性宾语。
二重述宾短语
二重述宾短语是指具有两个层次的述宾短语。一个动词述语先带一个宾语,组成述宾短语后再带一个宾语,即构成二重述宾短语。一般语法著作称之为“一述双宾”式,如“给他一本书”。
严格地说,现代汉语中,“一述双宾”仅限于并列宾语。就“给他一本书”说,这是一个多层次的句法结构,其中三个构成单位“给”、“他”、“一本书”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并不是一个述语同时跟两个宾语发生结构关系。这就是说,这种结构并不是一次组合成的。
从结构层次看,“给”与“他”是直接组成成分,“给他”与“一本书”是另一“个层次的直接组成成分。两层述宾关系的句法结构是两次组合成的,述语是两个处于不同层面的述语,宾语是两个处于不同层面的宾语,根本谈不上“一述双宾”。
因此,所谓“一述双宾”式其实是一个多层次的述宾结构,即二重述宾短语,其结构层次关系图示如下(V代表动词述语,O代表宾语):
图示(1)是从部分到整体。图示(2)是从整体到部分。据此可将上例的结构层次作如下分析:
下面就“述语(V)和“宾语(O1、O2)”两方面分析二重述宾短语的构成情况。
关于宾语
关于宾语(O1、O2)
O1一般指人,即由指人名词人称代词充任;O2一般指事物,即由指物或指事件的名词性词语充任。例如:
①我正要问你一件事。(鲁迅《祝福》)
②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朱德《母亲的回忆》)
③虎姑娘指给他一把椅子。(老舍《骆驼祥子》)
④我欠许仁五元钱。
⑤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鲁迅《药》)
上面五例中,O1均指人,O2指事物或事件。
O2指物时,一般是具体事物,如上例③“一把椅子”,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上例②“生产知识”。
O2指事件时,一般由复杂短语或复句结构充任。如:
①刘秘书通知他明天上午八时去办公室开会。
②妈告诉他:郭主任年轻时,地不够种,担着瓦盆串乡村(柳青《创业史》)
例①,O2由复杂短语充任。例②,O2由复句结构充任。
O2指事件时,也可由一个问句形式充任,构成一种特殊形式的句法结构。如:
①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鲁迅《狂人日记》)
②天气是好,月色也很亮了。可是我要问你,“对么?”(同上)
例①中,“问他…”是二重述宾短语,其中O1是代词“他”,O2是问句形式。
例②中,“问你…”是二重述宾短语,其中O1是代词“你”,O2是问句形式。
O2由疑问代词充任,可指事物或事件,也可表虚指。如:
①厂长问你什么?
②这等事问他什么。你真会…说笑话。(鲁迅《阿Q正传》)
例①“什么”表疑问,可指什么事物,也可指什么事件。
例②“什么”不表疑问,系虚指形式,“问他什么”即不必问、无需问的意思。
O1也可以指物,O2也可以指人。如:
①宋小兰借阅览室三本杂志。
②三年前,他交给我一个孩子。
例①,O1、O2均指物。
例②,O1、O2均指人。
关于述语
关于述语(V)
进入二重述宾结构中充任述语的动词是有限制的,语义上,凡表示给予(记作V1)、取得(记作V2)和称呼(记作V3)意义的动词方能进入此类结构充任述语。
表示“给予”义的动词(V1)有:“给”、“送”、“赠”、“还”、“交”、“教”、“付”、“赔”、“输”、“告诉”、“施舍”、“让”等。将给予义动词的动作主体记作S,在“S+V1+O1十O2”格式中,S是给者,O是得者,O2是交接物。例如:
①他给我一把钥匙。
②小金送给姑姑两袋麦乳精。
③郑老师教给我们许多文化知识。
上面三例中,“给”、“送给”、“教给”都是给予义动词,“他”、“小金”、“郑老师”是“给者”,“我”、“姑姑”、“我们”是“得者”,“钥匙”、“麦乳精”、“文化知识”是交接物。
表示给予义的动词(V1),除“给”外,多数动词能带语素“给”,构成“V1给”式,如“交给”、“送给”、“寄给”、“赠给”、“付给*等,没有“给给”。
表示“取得”义的动词(V2)有:“受”、“得”、“接”、“夺”、“占”、“买”、“赚”、“窃”、“讨”、“欠”、“问”、“少”、“花”、“骗取”、“浪费”、“接受”等。在“S+V2+O1+O2”格式中,S是得者,O1是给者,O2是交接物。例如:
①我接到母亲一封信。
②店家赚了我十元钱。
③王贵还久东家一担粮。
上面三例中,“接到”、“赚”、“欠”都是取得义动词,“我”、“店家”、“王贵”是“得者”,“母亲”、“我”、“东家”是“给者”,“一封信”、“十元钱”、“一担粮”是交接物。
这类取得义动词(V2)有些其后能带语素“到”,构成“V2到”式,如“接到”、“受到”、“收到”、“买到”、“赚到”、“得到”等,没有“欠到”。
由此类动词(V2)构成的“S+V2+O1+O2”格式中,O1与O2之间均含有领属关系,如上面三例中,“母亲”与“一封信”,“我”与“十元钱”,“东家”与“一担粮”,前后两项之间含领有与被领有的关系。
表示“称呼”义的动词(V3)有:“称”、“叫”(称呼义)“封”、“骂”、“称呼”、“简称”等。在“S+V3+O1+O2”格式中,S是称呼者,O1是被称呼者,O2是称呼语。例如:
①人们当面称呼他六爷,背地叫他韩老六。
②大家都叫他芝麻宫。
③小英也骂她男人大傻瓜。
上面三例中,“称呼”、“叫”、“骂”都是称呼义动词,“人们”、“大家”、“小英”是称呼者,“他”、“她男人”是被称呼者,“六爷”、“韩老六”、“芝麻官”、“大傻瓜”是称呼语。
动词“称”后面常带语素“为”,即构成“V3为”式动词“称为”。例如:
④青年人都称为他大师傅。
有些动词既能表示给予义,也能表示取得义,记为V4,如“借”、“租”、“换”等。由此类动词构成的“S+V4+O1十O2”格式,单独出现时有歧义。例如:
①我借他一本书。
②姐夫租我一间房子。
③孙平换孙安一百斤稻种。
例①可理解为“我借给他一本书”(“借”表给予义),也可理解为“我向他借了一本书”(“借”表取得义)。
例②也有两义:“姐夫租给我一间房子”(“租”表给予义),“姐夫向我租了一间房子”(“租”表取得义)。
例③也可有两解:“孙平换给孙安一百斤稻种”(“换”表给予义),“孙平向孙安换了一百斤稻种”(“换”表取得义)。
上述三例,在一定语境中则是单义的。表达何种意义取决于具体语境。
以上所述“V1、V2、V4”类动词都可以同名词人称代词组合,构成单层次“述宾”短语。如:
①送挂历(V1)
②教学生(V1)
③还车子(V1)
④欠房租(V2)
⑤收到文件(V2)
⑥接到电报(V2)
⑦借相机(V4)
⑧租汽车(V4)
V3类动词同名词组合成单层次“述宾”短语有一定条件。看下面举例:
A、大家都称呼他京哥哥
B、大家都这样称呼他
C、见到他,大家都称呼京哥哥
A例,“称呼他京哥哥”是“V3+O1+O2”二重述宾短语。
B例,“称呼他”是“V3+O1”式,即单层次述宾短语,其前“这样”不能少,否则不能成立,其实,“这样称呼他”是一个结构整体。
C例,“称呼京哥哥”是“V3+O2”式,即单层次述宾短语,其前“见到他”不能少,否则后段不能成立,前段即是后段成立的语境条件。
“S+V+O1+O2”格式可以变换为另外几种格式,基本语义不变。如:
①母亲交给我三张图纸——母亲把三张图纸交给了我
②厂里分给他一套住房——广里分了一套住房给他
③我问你一个问题——我向你问一个问题
④他称我傻大姐——他把我称作傻大姐
⑤他刚问过我这件事——他刚向我问过这件事——这件事他刚向我问过——这件事他刚问过我
例⑤中“这件事”是有定的,故可移前,若是无定的,则不能移前,如可以说“他刚问过我一件事”,不能说“一件事他刚问过我”,也不能说“一件事他刚向我问过”。
述宾相应
述宾短语中,述语和宾语之间有一种相应关系。述语是述宾组合的中心,述语对其宾语有一定的选择性,要求宾语与其相适应。这种选择性取决于述语的语义性质和搭配功能。
述语对其所带宾语有语义上的要求,语义上跟述语动词不相适应的词语不能同动词组合成述宾短语。如“开”能与“门”、“车”、“灯”组合,不能与“人”、“草”、“鸟”组合,能说“开门”、“开车”、“开灯”,不能说“开人”、“开草”、“开鸟”。可见,述语对其宾语语义上有一定选择限制。述宾短语的组合,述语和宾语语义上必须相互适应。
下面几例,语义上述宾不相适应:
以上八例,述宾之间语义上不相适应,根据相邻两例各构成成分之间语义上的联系作适当调配(箭头所示),即可变换为新的述宾相应的组合。
述语对其所带宾语有语法性质上的要求,性质上跟述语动词不相适应的词语不能同动词组合成述宾短语。这就是说,述语动词对其宾语有语法性质上的选择限制。
不同的述语动词要求带不同性质的宾语。
体宾动词要求带体词性宾语。如“写信”、“看书”、“保卫祖国”、“研究历史”。
谓宾动词要求带谓词性宾语。如“值得学习”、“加以总结”、“显得庄严”、“感到亲热”。
有些动词可以兼带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即具有体宾和谓宾两类动词的性质功能。如“遇到困难”、“遇到老师”,“爱祖国”、“爱热闹”。
及物动词一般带受事宾语,如“洗脸”、“种地”、“发信”。不及物动词一般带施事宾语,如“门口站着三个人”、“班里走了几个人”、“来客了”。
有些形容词要求带数量宾语,如“短了三寸”、“长了二尺”、“高了三厘米”。
这都是述语对其宾语性质上的选择。
述语对其宾语性质上的选择还具体表现在词的次范畴的搭配关系上。如述语动词与“数词+名量词”短语组合,构成述宾关系,述语动词与“数词+动量词”短语组合,构成述补关系,前者如“买一件”、“喝三杯”,后者如“去一次”、“看两遍”。可见,述宾短语的组合,尚需注意词的次范畴的选择和搭配问题。
述语动词对其所带宾语也有伴随成分上的要求。单独不能跟述语动词直接组合的词语不能同动词组合成述宾短语。某些词语必须带有一定的伴随成分才能与相应述语组合成述宾短语。
如“说”单独不能充任“研究”的宾语,必须伴随疑问代词怎么”,才能与“研究”组合成述宾短语“研究怎么说”。“以为”、“疑心”一般不与单个动词或形容词直接组合,而要求同谓词性短语组合,如可以说“他以为能站起来”,不能说“他以为站”。可以说“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不能说“我疑心进去”。
再看下面的组合:
以上A、B两组短语,组合方式相同,A组不能成立,B组能成立。可见,此类述宾组合能否成立取决于宾语的伴随成分。
有些述宾短语的组合,不是取决于宾语的伴随成分,而是取决于述语的伴随成分。如:
A组,单个动词与单个名词组合,不能成立B组,述补短语与单个名词组合,能成立。可见,B组述宾短语的组成,主要取决于述语动词伴随补语的增添,即组成述补短语
一般说来,“动词+名词”,是述宾短语主要的结构模式,按此框架可代入不同的动词和名词构成不同的述宾短语,如:“看书”、“看戏”、“看电影”、“看朋友”、“看文件”,“买书”、“借书”、“寄书”、“著书”、“编书”。
由于动名组合中语义因素的制约或语法性质的差异,“动词+名词”的组合也可以构成非述宾关系的句法结构。如: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偏正关系)
学习+条件→学习条件(偏正关系)
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相组合,可构成不同结构关系句法结构。如:
学习+文化→学习文化(述宾关系)
学习+材料→学习材料(偏正关系)
建筑+礼堂→建筑礼堂(述宾关系)
建筑+图纸→建筑图纸(偏正关系)
同一个形容词与不同名词的组合,由于用法不同(一般用法和使动用法),也可构成不同结构关系的句法结构。如:
繁荣+景象→繁荣景象(偏正关系)
繁荣+市场→繁荣市场(述宾关系)
上述情况说明,与词的组合中,词的语法性质和语义因素都起作用,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任何语言单位的组合都要受这两个方面的制约。因此,述宾短语的构成,一方面需要按形式框架代入词性相应的述语和宾语,另一方面还需根据词语之间的意义关系选择相互适应的词语搭配组合,以做到述宾相互适应。
述宾相应是述宾短语构造的基本原则。这种“相应”关系包括语义结构上的和句法结构上的两个主要方面。这个基本原则制约简单述宾短语的组合,指导复杂述宾短语的构造。
一个述语带联合宾语的组合,尤其要注意其间词语的搭配关系,做到述宾相应。如:
①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光、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秦牧《土地》)
上例中,述语“赞美”与其联合形式的宾语“白杨”、“灯光”、“列车”、“日历”都相适应,可分别组合,构成四个述宾短语。
②我们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和基础工作的条件,把这件为许多人关注的事办好。
上例中,述语“发挥”后面带两项联合形式的宾语“技术人员的作用和基础工作的条件”,语义上述语只能同前宾相配,不能同后宾相配,即述语同后宾“基础工作的条件”不相适应(“条件”一般同“利用”、“创造”等动词相配)。
联合形式的述语带一个宾语的组合,也需特别注意其间词语的搭配关系,做到述宾相应。如:
①为了人民的事业,他始终激励自己,追求、坚持和捍卫真理。
上例中,述语“追求”、“坚持”、“捍卫”与其宾语“真理”都相适应,可分别组合,构成三个述宾短语。
②昨晚,王厂长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调拨和解决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上例中,述语“研究”、“调拔”、“解决”共带一个宾语“…问题”,语义上述语“调拔”不能同宾语“…问题”相配,即述宾不相适应(可以说“调拨原料”,不能说“调拨问题”)。
联合述语同联合宾语的组合,更需注意其间词语的搭配关系,做到述宾相应。如:
①近年来,我国在轻工业方面引进并推广了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促进了生产发展。
上例中,联合述语“引进并推广”后带联合宾语“新技术和新工艺”,述宾相应,可分别组合,构成四个述宾短语。
②经过研究,他们重新制订并加强了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上例中,两项联合形式的述语“制订并加强”带两项联合形式的宾语“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语义上述语“加强”与其后两项宾语都不能搭配,即述宾不相适应。
上述诸例表明,构造述宾短语,既要遵循述宾结构模式,又需注意述宾相应关系。
述语和宾语的语序
述宾短语中,述语和宾语的语序位置一般是固定的,即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形成“述语+宾语”的结构格式。
对于汉语中述宾谓语句的格局问题,国外学者曾作过探讨,认为汉语中的述宾谓语句具有“S+V+O”和“S+O+V”(S代表主语,V代表动词,O代表宾语)的语序变化。这两种格局的主要差别是其中宾语位置的不同。对这个问题,国内语法学者有不同认识。
就述宾谓语句中述语和宾语的位置而论,统观汉语语法著作,大致有三种意见:
(1)宾语可自由移位。认为宾语有三种位置,即:
S+V+O
S+O+V
O+S+V
(2)宾语不能移位。认为宾语只有一种位置。即:
S+V+O
(3)宾语移位有一定范围。认为宾语有两种位置,即:
S+V+O
S+O+V
上述三种意见各有论理。
其(1)是自由移位论。早期语法著作一般持这种意见,如“宾踞句首”说。
其(2)是否定移位论。部分现代语法著作持这种意见,如“成分转化”说(参见申小龙《汉语语序研究述评》),其(3)是限定移位论。部分现代语法著作持这种意见,如“宾居动前”说。
从现代汉语的实际情况看,述宾位置是可以互易的,即由“V+O”变换为“O+V”。这样看来,宾语可有两个位置,述语后或述语前,即在述宾谓语句中充任谓语的述宾短语有两种格式:“S+(V+O)”、“S十(O+V)”。前者是常式,后者是变式。
在句子结构中,谓语层面里宾语位置的变更,有一定范围,有一定条件,即由“V+O”变换为“O+V”,要受结构语义条件的制约。
就范围说,宾语变更位置,只限在述宾短语充任的谓语范围之内,不能超越谓语领域或谓语层面,因为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结构第一个层级中的两大成分,宾语则是谓语内部的结构成分,即句子结构第二个层级中的成分之一,其位置的变更不能超越它在句子结构中的层级,只限在谓语层面述语的前后,即V后或V前两处。
就条件说,宾语变更位置,表达上有要求,结构上有标志。表达上的要求是:宾语是被强调的,并具有周遍性。说话人为了强调宾语或者突出宾语,常常将宾语前置于述语动词前。结构上的标志是:
(1)宾语是个疑问代词,其后有“也”、“都”配合;
(2)宾前有“一”,宾后有“不”或“没”;
(3)“O+V”并举连用。凡符合以上条件之一者,宾语可提至述语动词前,这种宾语“位置的变动不改变它的身分”(昌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即述宾结构关系不变。例如:
①祥子什么也不知道。(老舍《骆驼祥子》)
②我哪儿都想去。
③集体的财物,他一根草也不拿。
④屋里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
⑤我胶鞋也带了,雨伞也带了,一切生活用品都带来了。
由以疑问代词修饰语偏正短语充任的宾语,同“也”、“都”配合,也可以将宾语提置述语前。例如:
⑥那时候,他什么事都不想干。
⑦我什么人也不认得。
上面①至⑦例中,所有提置于述语动词前的宾语,都具有遍指性质,并且都是被强调的,这都是前置宾语的共同特性。
述宾短语的句法功能
述宾短语经常充任句子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直接实现为句子
述宾短语可以充任句子的直接成分,间接成分和附属成分。
充任句子的直接成分
①采莲是江南的旧俗。(朱自清《荷塘月色》)
②纺线也需要技术。(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③碰不到他也不要紧,反正老人的本领大家都晓得。(吴伯箫《猎户》)
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⑤有了自己的车,再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老舍《骆驼祥子》)
由述宾短语充任主语的句子,其谓语大都是判断性或说明性的,一般由“是+名词语”、形容词或非动作动词充任。
述宾短语经常充任谓语,这是它的主要功能。例如:
①我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和真理!(唐弢《琐忆》)
②我们进行了适度的深耕。(秦牧《土地》)
③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朱自清《绿》)
④他们拉最破的车。(老舍《骆驼祥子》)
⑤老杨是个好同志。(竣青《黎明的河边》)
由述宾短语充任的谓语主语起叙述作用,叙述主语的动作行为。
充任句子的间接成分
①他…能听见说说笑笑,却听不见说什么。(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②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③阿Q生平本来最爱看热闹。(鲁迅《阿Q正传》)
④他…希望还能收回几文钱。(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⑥我于是又很盼望着下雪。(鲁迅《故乡》)
带这类宾语的一般是谓宾动词,有的是体宾谓宾兼类动词。
①有时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老舍《路驼祥子》)
②她的脸上大概又擦了粉,被灯光照得显出点灰绿色。(同上)
③昌南特务,一提起马汉东和他的武工队来,都吓得直伸舌头。(峻青《黎明的河边》)
④我急得直跺脚。(同上)
⑤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茅盾《春蚕》)
由述宾短语充任的补语,主要表示动作结果和性状程度,动词和形容词都能带这类补语。
①你们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坚。(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②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③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夏衍《包身工》)
④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同上)
用述宾短语充任定语,可以更好地描写中心语,这从下面两例便可以明显看出:
⑤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恨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夏衍《包身工》)
⑥织成衣服的一缕缕的纱,编成袜子的一根根的线,穿在身上都是光滑舒适而愉快的。(同上)
①三面山坡上有计划地栽种了檞木和马尾松。(吴伯箫《猎户》)
②我又拚命地向前跑去。(峻青《火光》)
③山樱和吉野樱不象桃花那样地白中透红,也不象梨花那样地白中透绿,它是莲灰色的。(冰心《樱花赞》)
述宾短语充任状语的情况较少。
充任句子的附属成分
述宾短语常充任句中独立语,对句意表达起按注或总括作用。如:
①毫无疑问,我们都应该做好两种思想准备。
②说真的,厂里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
③据阿Q说,他的回来,似乎也由于不满意城里人。(鲁迅《阿Q正传》)
④说实话,我不想再提它了。
上面例句中的独立成分,都是由述宾短语充任的,它们不同句子的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发生结构关系,但对句意的适切表达是不可少的。
述宾短语在一定语境中,具有一定语调,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可以直接实现为句子。例如:
①卖地!卖“一杆旗”,拣好地卖,看有人要没有!(李准《不能走那条路》)
②“找我咋?”小陈打断了老头子的话。(峻青《黎明的河边》)
③老大爷,放下我!放下我。(同上)
④放下你?说了些啥呀!(同上)
⑤有意见吗?不举手就可以发言的。(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⑥打坏了腿?(同上)
⑦好,开刀了!(同上)
⑧完了!散会!(赵树理《锻炼锻炼》)
由上例可以看出,述宾短语单独构成的句子具有各种表述作用,包括陈述、疑问、祈使和感叹等各种类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6 04:31
目录
概述
述宾短语的构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