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是企业家的
经营成果,是
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其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下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现象形态,它表现为
商品价值超过
成本价格的余额。即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得的价格总额超过其
预付资本量的余额。利润实际上来源于资本家用
可变资本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雇佣劳动者的
剩余劳动所创造的
剩余价值,即可变资本的增殖额。但却在现象上表现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增加额。
同时,因为剩余价值实现为货币是在商品的
生产过程完成以后才出现的,它又进一步被看作是资本家为了生产商品所投入的全部预付资本即
所用资本(包括尚不计入成本价格的那些
固定资本)带来的。不仅如此,商品从生产过程进入
流通过程,为了从事销售活动还要
追加资本(包括
纯粹流通费用),因此,剩余价值不仅被看作是在
生产领域中的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而且还被看作是包括预付在生产领域和
流通领域的全部资本共同带来的。
从资本的总公式G-W-G′来看,剩余价值是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尔后又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这一增殖额是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因为,①就所费的资本来说,为了生产商品,他不仅以预付资本购买了劳动力,而且还购买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各种
生产资料,这些
所费资本作为
生产要素的购买价格都加入
成本价格的形成;②就所用资本来说,预付资本所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资本家的指挥监督下,在生产过程中结合起来,发挥着
生产剩余价值的职能,不仅所费资本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而且全部预付资本作为生产的物质要素(包括那些尚未耗费的固定资本),都进入了生产的全过程,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因此,全部预付资本都应该得到报酬。③剩余价值不仅对所费资本表现为增加额,而且对全部资本也表现为增加额。这些都是被歪曲了的表面现象。其实,价值的增殖仅仅是雇佣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
活劳动所创造的
新价值,扣除
劳动力价格(工资)以后的余额,它作为
可变资本的增殖额或雇佣劳动者无偿的剩余劳动的产物,就是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作为全部
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就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社会主义制度下
中国现代政治
经济学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利润,是企业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
剩余产品的价值表现形式。产品的价值构成是c+v+m,c+v部分转化为
生产成本,m部分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部分,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社会主义利润的具体形式有:
实现利润,即企业
销售收入减去各项
费用支出的余款;
上缴利润,即按规定上缴给国家
财政部门的利润;
税后利润,即企业实现利润按国家规定上缴一定比例后留归企业的部分等等。
社会主义利润与
资本主义利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用于扩大社会主义再生产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是
社会主义积累和
社会消费基金的主要来源,也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实质
简介
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是全体职工的劳动成绩,企业为市场生产优质商品而得到利润,与
剩余价值相比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
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
全部成本而言的。因此,收益一旦转化为利润,利润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
物质生产就被赚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6页),因而就具有了繁多的赚钱形式。在
资本主义社会,利润的本质就是:它是资本的产物,同劳动完全无关,利润是资本的生命,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公式
如果以W代表
商品价值,k代表成本,以p代表利润,那么,随着钱转化为利润,则
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构成,即W=c+v+m=k+m,就进一步变成W=k+p,亦即商品价值转化为
成本价格+利润。
剩余价值这个范畴明显地反映了资本同劳动的对立,因为它是
可变资本的增殖额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而利润这个范畴,似乎意味着资本自身就能够创造出一个
新价值来。这种颠倒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首先,因为
资本家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c+v)转化为
成本价格,从而掩盖了不变资本(c)同可变资本(v)之间的本质区别;其次,因为
劳动力价格转化为工资,表现为劳动的报酬,所以
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实质上同劳动者的
劳动要素无关,而只是预付总资本的产物;最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
利润率为前提,即借助于
利润率,才把已转化为成本超过额的利润,进一步转化为预付成本在一定周转期间内超过它自身价格的余额。在现实生活中,产业厂商通常也是从既定的
利润率水平出发,然后以利润率乘预付成本得出预期的
利润量,而它并非主观幻觉之物,而是客观上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东西。科学的论证和实践表明:这个利润量其实是由
可变成本所带来的增额。总之,
剩余价值是内在的本质或实体,而利润则是外在的现象或形式。
商品价格
商品价值转化为
成本价格+利润(k+p)之后,就包含着利润同剩余价值相偏离的可能性。因为利润作为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而成本价格又小于商品价值,这就为
单个资本家提供了在成本价格以上而在价值以下出售商品的可能性,从而使实现了的利润同商品中实际包含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并不一致。
资本家无不利用商品价值同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作为
市场竞争中的一个
推动力。随着不同
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的
自由流动,促使不同的特殊
利润率均衡化为
平均利润率或一般利润率,从而使利润进一步转化为平均利润,实现等量资本取得同量利润。在通常的情况下,平均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平均利润的多少,仅仅与预付总资本量的多少成正比,而不与单个资本所支配的
活劳动量成比例。这又造成一种
客观事实,本质上利润是资本的产物,它同劳动完全无关,这样,资本对
雇佣劳动的
赚钱与被赚的关系,就被进一步表现出来了。
利润结构基本合理有以下几层含义
(2)费用变化是合理的、费用在年度之间没有出现不合理的下降。
企业的利润总额是由
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和
营业外收支差额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利润质量较高的含义是指:企业具有一定的
盈利能力,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
重新修订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一般准则》相关条款规定:
第三十七条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
会计期间的
经营成果。
第三十八条 直接计入
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
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
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第三十九条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
损失金额的计量。
特征
利润的质量特征:
(1)一定的赢利能力。它是企业一定时期的最终
财务成果。
(2)利润结构基本合理。利润是按
配比性原则计量的,是一定时期的收入与费用相减的结果。
(3)企业的利润具有较强的获取现金的能力。
(4)影响利润的因素较复杂,利润的计算含有较大的
主观判断成份,其结果可能因人而异,因此具有可
操纵性。
特性
神秘性
商业利润的
神秘性,利润是资本的生命,加快
商品生产、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
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在直接
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必须经过
流通过程把商品转化为货币后才能实现。至于商品能否卖掉,以及按什么样的价格出售,从而利润能否实现以及实现到什么程度,将取决于
供求关系和
市场竞争的具体状况。特别是,
商品资本从
产业资本的运动中独立化出来成为
商业资本,专门执行实现
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职能,并相应地取得
商业利润,使关系更为错综复杂,更易造成神秘化。在流通过程中,有些因素会制约生产过程,或与之相交错,或把资本同劳动的对立,转化为资本同资本之间,单纯的买者同卖者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一切都会掩盖生产过程同流通过程之间的区别,更容易把
成本价格看成商品真正的
内在价值,把利润看成高于商品价值出售的结果,从而商品价值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却被颠倒表现为是从商品出售中创造出来的。因为,商业利润原来是产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的转化形式,却被看成是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贱买贵卖产生出来的,或由消费者支付的
让渡利润。于是阶级关系也被歪曲了,商业利润原是体现
商业资本家通过
产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
对立关系,这种剥削与被剥削关系也被掩盖起来,而歪曲地表现为资本家同资本家之间、甚至
资本家同消费者之间的纯粹商品买卖关系。
分割性
随着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不仅使用自有资本,而且大量使用
借入资本。
借贷资本对
职能资本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由于使用借入资本必须支付利息,于是
产业利润或商业利润又会在量上再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两个部分。按其本源来说,二者都是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可是,这种纯粹量的分割又会转化为质的分割,即表现为资本所有权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或所有权资本同职能资本的分离。结果,利息被歪曲表现为纯粹是资本所有权所带来的果实,似乎
价值增殖是资本或货币的天然属性。另一方面,企业主收入又被歪曲表现为似乎同资本完全无关,纯粹是
职能资本家组织
生产经营和指挥监督劳动的报酬。即使完全不靠
借入资本的职能资本家,也同样会把
自有资本进行质的分割,起着一身二任的作用,作为所有权资本,他取得利息;而作为职能资本,他又取得企业主收入。这样一来,资本对
雇佣劳动的剥削就被完全掩盖起来。
再转化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先从工业发展起来并取得统治地位,再逐步向农业扩展。由于在农业中存在着两种垄断,即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的垄断以及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因而它不具备如象在工业中那种自由竞争的条件,从而阻碍着
利润率的平均化。因此,农业中的
超额利润便转化为地租。一是由土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
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
级差地租;二是由土地产品的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
绝对地租。这两种地租的实体,都是农业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体现了土地所有者通过
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
生产关系。可是在表面上,地租却被歪曲表现为土地自身的
价值增殖,或自然界的恩赐,从而把真实的阶级关系完全掩盖起来了。
由此可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内在本质,而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再转化为
平均利润等等,层次越多,就愈是从抽象逐步上升到具体,就愈是接近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
资本关系当事人的意识;这样一来,它们离开自己的本源或
始基却越来越远,从而资本关系就愈来愈神秘化。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了替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解,竭力否定剩余价值的存在,否定资本同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把利润说成是资本本身的产物,说成既是生产过程又是流通过程的结果。所谓利润(利息)、劳动工资、土地地租的
三位一体公式,就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最露骨、最典型的辩护论调。马克思关于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利润的实质及其来源,以及利润进一步再转化的各种具体形式和它们所体现的错综复杂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阶级表现,从而为
无产阶级和
劳动人民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条件
利润的确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
净额的概念。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
损失金额的计量。
分类
利润(Profit)是一种颇为特别的经济学概念,它有两种含义: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总收入和
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习惯地用“Π”来表示(要注意的是,总成本包括
机会成本)。(也就是
风险成本)
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支付给企业家资本投资的报酬。
经济学分析
虽然在有些分析中不十分明显,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利润包括
机会成本。企业家利润(正常利润)通常是
正数,但经济利润一词则既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损失)。这就是包括机会成本的原因: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当
边际成本等于
边际收入,
利润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条件产生。若
市场价格低于总
平均成本,这意味经济利润为负,企业家便需要比较这损失和平均
变动成本的数值。企业要继续经营的话,负经济利润必须不低于平均变动成本,否则企业家宁可关闭企业(
shut-down),而不继续承担这损失。
经济利润在完全竞争市场和
垄断性竞争市场有着特别的用途,正数的利润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市场,增加竞争并将市场
均衡价格推低,把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排除在市场以外,达到
长期均衡;相反,负数的经济利润能将市场原有的部分企业淘汰,因为供给减少的缘故,市场均衡价格会被推高,同样地达到长期均衡。两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利润在各个厂商消失,厂商的总收入相等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企业活动带来的社会利润便是经济利润相加或者相减这活动的外部经济效果。企业可能赚取极大的货币利润,但带来的外部
经济效果往往令结果到负面,实质的社会利润可能极少。例如
工业革命时期,工厂的
大规模生产带来的是成本及售价低廉的产品,但为了赚取最大的利润,工厂主不断压低
生产成本,造成工资低的童工以及
工业废物或污染物处理不当和其它一些社会负担。
会计学分析
利润可细分为
毛利、
纯利及除税前盈利,用以
财务分析,了解企业的表现。
毛利是
销售收入减去售货的成本差额,毛利再加上额外的收入再减去
其他费用(例如:输出费用,
薪金等等)便是除税前纯利,扣去税项就是真正的纯利。它们都会被显示在
购销损益帐上,反映公司在某时期的
营业额和相关的收入及支出。
权益净利率(Return On Equity)或
净资产收益率 资本运用
回报率(Return On Capital Employed)
标价率(Mark-up Ratio)
计算
各种利润计算方法
毛利
毛利是商品实现的
不含税收入剔除其不含税成本的差额,因为增值税是价税分开的,所以特别强调的是不含税,现有
进销存系统中叫税后
毛利。
毛利率=(不含税售价-不含税
进价)÷不含税售价×100%
2.不含税售价=含税售价÷(1+税率)
3.不含税进价=含税进价÷(1+税率)
4.从一般纳税人购入非农产品,收购时取得
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17%
进项税额,销售按17%交纳
销项税额。
5.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非农产品,其从税务局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4%进
税额,销售按17%交纳销项税额。
6.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非农产品,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销售时按 17%交纳销项税额。
7.总的来说,增值税是一种
价外税,它本身并不影响毛利率,影响毛利率的是不含税的进价和售价。要正确计算毛利率,只要根据其商品的属性,按公式换算成不含税进价和售价就可以了。
净利
营业利润是
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它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其内容为
主营业务利润和
其他业务利润扣除
期间费用之后的余额。其中
主营业务利润等于
主营业务收入减去
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应负担的
流转税,通常也称为毛利。其他业务利润是
其他业务收入减去
其他业务支出后的差额。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一、先结转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外利得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其他业务支出
贷:营业费用
贷:管理费用
贷:财务费用
贷:营业外损失
借:投资收益
借:本年利润
贷:投资收益 (篇幅有限,请阅读参考资料)
未分配利润有两层含义:一是留待以后年度处理的利润;二是未指明特定
用途的利润。相对于
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
自主权。
上市公司报表中的“
未分配利润”
明细科目的余额,反映上市公司累积未分配利润或累计未
弥补亏损。由于各种原因,如平衡各
会计年度的
投资回报水平,以丰补歉,留有余地等。上市公司实现的
净利润不予以全部分完,剩下一部分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这样,一年年的滚存下来,结余在“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上,它反映的是历年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同样道理,上一年度未弥补亏损,留待以后年度弥补,以后年度又发生亏损继续滚存下来,结余在“
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上,它反映的是历年累计的亏损,记为负数。
基本计算
营业收入:是指
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
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
实际成本总额,包括
主营业务成本和
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各项
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
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得利。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按一定比例向地方政府
税务机关计缴的所得税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