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
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英文Junggar Basin;“噶”读作gá),位于中国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天山之间,西侧为准噶尔西部山地,东至北塔山麓。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北部的乌伦古湖布伦托海)湖面高程479.1米,中部的玛纳斯湖湖面270米,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189米,是盆地最低点。
名称来源
清朝前期是瓦剌两大汗国之一的准噶尔汗国的腹地,乾隆皇帝平定准噶尔时期,瓦剌人口因病亡、战亡、逃迁及很大部分被编入蒙古八旗里的其它部落,导致“数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清政府迁移汉人为主的诸族来驻守和屯田,后来此广大区域包括准噶尔部在内的瓦剌人稀少,但名称还在(北疆瓦剌人的自治政区现代有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
瓦剌曾是漠西蒙古,现所谓外蒙古当时主要是漠北喀尔喀蒙古。后来所称的准噶尔盆地,在清朝前期是漠西蒙古瓦剌两大汗国之一的准噶尔汗国的腹地,瓦剌主要有四支,其中的准噶尔部落在西蒙古区域最强大,现新疆巴州当时也是其重要区域(乌鲁木齐周围是其中的和硕特部蒙古游牧区,依附于准噶尔汗国,而当时青海是和硕特部蒙古的另一支即固始汗后代领导的一支)。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盆地,准噶尔盆地大约位于45°N,85°E。东北为阿尔泰山,西部为准噶尔西部山地,南为天山山脉。盆地呈三角形,面积约380,000平方公里
盆地一般海拔400米左右,东高(约1,000米)西低。西北为准噶尔界山,东北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是一个略呈三角形的封闭式内陆盆地,东西长700千米,南北宽370千米,面积13万平方千米。
地形特征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之间,平面形态南宽北窄,略呈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根据航磁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具有双基底结构:下部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上部为晚海西期(泥盆~早中石炭世)的褶皱基底
中国第二大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及西部诸山间。呈不等边三角形。东西长1120千米,南北最宽处约80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盆地西南部的艾比湖湖面海拔仅190米),东高西低。
地质构造
准噶尔盆地在地质构造上为古陆台。盆地内地貌,平原可分为两区。北起阿尔泰山南麓,南抵沙漠北缘的北部平原,风蚀作用明显,有大片风蚀洼地。南部平原南起天山北麓,北至沙漠北缘、可分两带,北带为沙漠,南带为天山北麓山前平原,是主要农业区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占优势,流动沙丘仅占3%。沙漠区年降水量约100毫米,冬季有稳定积雪,在固定沙丘上植被覆盖度约40%~50%,在半固定沙丘上约20%。丘间洼地生长牧草,夏季缺水,曾作冬季牧场,现已定点打井,夏季亦可放牧。
准噶尔盆地是一块古老的陆台,陆台核心是距今6亿年前、非常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岩层。盆地长期保持沉降状态,沉积了浅海相灰岩陆相的河湖相砂岩泥岩、砾岩等。准噶尔盆地地层中的煤、石油及硅化木恐龙、鱼贝类古生物化石,记录和保留了盆地波澜壮阔的地质发展史,堪称不可多得的“史前地质博物馆”。
水文特征
盆地水汽主要来自西风气流。降水西部多于东部,边缘多于中心,迎风坡多于背风坡。盆地冬季有稳定积雪,冬春降水量占年总量30%~45%。除额尔齐斯河外流河外,盆地其他河流均为内陆河,以盆地低洼部位为归宿。
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山区,春季平原融雪水亦有补给。按河流出山口处流量计算,共有年径流量210亿立方米(不包括伊犁河及塔城盆地河流),其中额尔齐斯河流出国境水量100亿立方米。额尔齐斯河是新疆第二大河,支流都源于阿尔泰山南坡。盆地的内陆河有4排水区:
乌伦古湖。为乌伦古河尾闾。
②艾比湖。汇纳博尔塔拉奎屯及精河等河。
玛纳斯湖。汇纳玛纳斯、金沟、巴音、塔西等河,源于准噶尔西部山地的10多条小河,曾以玛纳斯河为尾闾。
④天山北坡独立水系。包括呼图壁至木垒的所有河流,都消失于灌区中。由于灌区引水,入湖水量均急剧减少。
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山口以下河床、渠道及田间渗漏,从农业用水供需关系看,基本无缺水之虞。
气候特征
盆地属中温带气候。太阳年总辐射量约565千焦耳/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北部约3 000小时,南部约2 850小时。盆地北部、西部年均温3~5℃,南部5~7.5℃。盆地东部为寒潮通道,冬季为中国同纬度最冷之地,富蕴1月均温为-28.7℃。10℃以上活动积温3 000~3 500℃,持续150~170天,无霜期除东北部为l00~135天外,大多达150~170天。年均温日较差12~14℃。
盆地主要自然灾害有冻害和大风。约4~5年有一次较大范围的冬麦冻害,10年有一次较重的果树冻害。牲畜冻害主要发生于盆地中心的冬牧场。盆地北部每年有8级以上的大风天数33~77天,西部70天以上,阿拉山口165天。由于盆地植被覆盖度较大,虽大风天数多,沙丘移动现象却较塔里木盆地为少。
局部地区,如艾比湖东南沙泉子至托托,有新月形沙丘27座,大风移动沙丘,阻塞交通,危害农田。额尔齐斯河谷亦有沙丘多处,冬季风大,不能形成稳定积雪,春季作物难以生存。
土壤特征
盆地北部主要土壤是棕钙土,局部地区还有栗钙土龟裂土沼泽土草甸土盐土。盆地南部的北带以荒漠灰钙土为主,南带以棕钙土为主,冲积扇缘有草甸沼泽土和草甸盐土,扇缘以下为盐碱化的荒漠灰钙土。由于水源限制,要使全部土地都有灌溉,尚有困难。
经济价值
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上沉积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盆地中央地层平缓,具稳定地块特征,盆地南部是天山山前坳陷(或称天山北缘前陆盆地),盆地西北部为成吉思汗逆冲断褶带,盆地东北部为克拉美丽山山前坳馅。
盆地演化可划分为前陆盆地阶段、坳陷盆地阶段和再生前陆盆地阶段。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石油总资源量为86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克拉玛依油田位于盆地西部。
天山北麓平原为新建的重要农业区,种植小麦、玉蜀黍、水稻、棉花、甜菜等。盆地内夏季气温高,棉花种植地区已达北纬44°,为世界上棉花种植的最北限。
盆地中有丰富矿藏,南缘有煤田,西部有独山子和克拉玛依油田,两地都设有炼油厂,有输油管通往乌鲁木齐市。盆地西缘有阿拉山口、老风口、布尔津等风口,风力强劲,对交通及其他经济活动有一定影响。
盆地中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150~250毫米。一些河流的尾闾可深入沙漠形成一定的植被覆盖,使沙丘成固定或半固定状态,部分地区可用为冬季牧场。居民大部分是维吾尔人和突厥人或蒙古人。汉族多住在南部绿洲、农场和工业区。
主要资源
天然气
新疆准噶尔盆地建成的第一套环形输气管网全线贯通。
这套管网总长约七百六十公里,分为彩南-石西-克拉玛依、克拉玛依-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彩南三段,沿线分布着玛河、石西、彩南、盆五等多个天然气产区。
专家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2005年准噶尔盆地第一条天然气输送管网克拉玛依至乌鲁木齐输气管线建成投入运营;2007年彩南油田至乌鲁木齐线建成;2008年10月底,彩南-石西-克拉玛依管线取代旧管线,工程顺利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新疆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副处长吴远伦说:“准噶尔盆地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起步于一九九五年,当年,彩南、石西等油田相继发现随原油涌出的伴生气,但随之建成的彩南至石西至克拉玛依输气管线管。进入新世纪,准噶尔盆地不断发现大型气田,原有的管道输气能力明显偏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环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输送管网的建成,将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
有关专业人士分析认为,环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输送管网的顺利贯通,使彩南作业区、石西作业区与克拉玛依城市、乌鲁木齐城市输气管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准噶尔盆地的天然气管网,实现整个准噶尔盆地资源的灵活配置。
准噶尔盆地总面积十三万平方公里,蕴藏约二点五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资源,探明率为百分之三左右,勘探开发潜力巨大。
水资源
发源于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沿山前断陷平原流向西北,经过俄罗斯斋桑泊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其馀河流如发源于阿尔泰山东部的乌伦古河,发源于天山的乌鲁木齐河玛纳斯河奎屯河等分别注入盆地中的布伦托海玛纳斯湖艾比湖。由于大量引水灌溉,玛纳斯湖已经干涸,艾比湖的面积也已缩小。
民族构成
准噶尔人
此广大区域虽然罕见准噶尔蒙古人了,但名称还在。准噶尔人有没有灭绝,清代档案上有明文记载,所俘准噶尔部部曲人口分派与喀尔喀、呼图克沁、土默特等蒙古诸王。也就是说准噶尔部被分散了。
准噶尔汗国强大时期,主体民族卫拉特蒙古(包括准噶尔等四部)大约六十万人口,乾隆皇帝时期最终平定准噶尔,清代魏源的《圣武记》说“计数十万户中,先痘死者十之四,继窜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者十之二,卒歼于大兵者十之三,除妇孺充赏外,至今惟来降受屯之厄鲁特蒙古若干户,编设佐领昂吉,此外数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魏源不了解的是,很大部分被编入了蒙古八旗里的其它部落。
准噶尔部落并没有灭绝,有大量准噶尔部民被编入八旗(或迁徙到漠北等地),成为清军的作战力量,如八旗察哈尔之例。其次,造成准噶尔部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瘟疫流行和内战。18世纪中期,准噶尔部落天花流行,导致人口大量死亡,魏源在其著作中明确指出,但经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噶尔丹策零死后,1745年至1754年间,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喇嘛达尔扎、达瓦齐、阿睦尔撒纳之间的多年混战,以及哈萨克斯坦部落的袭击、各部落的出走,也使准噶尔人口大减。
投降清军的准噶尔、辉特部落大多被编入八旗。早年率众来降者被安置于热河、漠北。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后归降者,改准噶尔之名为整个漠西蒙古的部落名额鲁特,就地安置,驻扎在新疆伊犁塔尔巴哈台以及科布多
诸族屯田
乾隆在新疆准噶尔区域实行屯田,就是为了解决人口锐减问题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清统一新疆以后,北疆成为国防最前哨,恰巧又和最富侵略心的沙俄为邻。驻军需要粮食,政府也需要老百姓生存在此以固边疆。
新疆屯田,始康熙之季,察罕诺尔地驻兵,因于苏勒厄图、喀喇乌苏诸处创屯种,令土默特兵千,每旗一台吉,遣监视大臣一人。而哈密、巴里坤、都尔博勒及西吉木、布隆吉尔等,咸议立屯,命傅尔丹、苏尔德、梁世勋分职其事。”《清史稿-食货一》,卷120。那时的屯田,仅是清政府解决军粮不足的辅助手段。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军平定阿睦尔撒纳的战争接近尾声,大批绿旗兵退出战场成为闲员。当时清军粮食不足,杂以羊只供应,很多羊死于驱赶途中。乾隆想到不能让这些脱离战斗的绿旗兵坐耗军粮,就命令驻守巴里坤的参赞大臣永贵率领绿旗兵,“广为垦种,以裕军食”。永贵组织绿旗兵在乌鲁木齐、辟展、托克三、哈喇沙尔、罗克伦、昌吉等处开荒种地。据永贵报告,当年参加种地的士兵三千六百名,开荒二万九千三百亩,秋收得粮三万五千八百石,为往年三倍以上《清高宗实录》,卷559,19页。。乌鲁木齐周围地区类似的屯田兵最多时有一万三千四百名。乾隆认为这些屯田兵“多系闲住,不妨暂令乘时布种”,仍是作为解决军食的临时手段。
准噶尔汗国时期曾从南疆迁移三千户维吾尔人去准噶尔盆地周围种田、供应粮食,后来趁战乱形势跑回南疆。平定准噶尔之后,面对“数千里间无瓦剌一毡帐”的环境,乾隆皇帝除了让旗兵闲员屯田(最初的应急方法),还从南疆、甘肃、东北组织人口去屯田。乾隆末,伊犁的贮粮经常在三十万石以上,其它地方也得到恢复、发展。
自然景观
准噶尔盆地除了有大面积的沙漠、戈壁滩、盐碱滩之外,盆地四周还有星罗棋布的绿洲围绕,以及无数奇特的地文景观
从乌鲁木齐出发,向西走G312国道,转G217国道,再向东接G216国道回到乌鲁木齐,这是一条环游准噶尔盆地的完整环线。沿线有乌尔禾胡杨林雅丹地貌魔鬼城”、额尔齐斯河五彩滩和金色河岸、乌伦古湖的芦苇和野鸟、卡拉麦里山有蹄类动物保护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火烧山五彩城,以及东部将军戈壁的“地史博物馆”--奇台硅化木和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木垒原始胡杨林
在准噶尔盆地,雅丹地貌特别出众,面积大,分布广,且形状和色彩极其丰富。雅丹地貌是对极端干旱区经过亿万年风蚀而形成的地貌的统称。尤以“魔鬼城”具代表性,“魔鬼城”那些被风蚀的土丘高低错落,造型千奇百怪,恐怖怪诞,像一座庞大的古城堡群,“城堡”的砂岩泥岩在夕阳的照耀下,呈褚红、灰绿、褐黄等颜色,诡秘多变。
人文景观
准噶尔盆地有众多绿洲,绿洲里生活了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游牧生活以及他们的民族文化风俗,亦是人文景观的亮点。
在盆地中还有一道特别的人文景观就是---克拉玛依百里油田及火烧山油田景观。
旅游景点
当今随着新疆旅游事业的发展,盆地中众多的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围绕盆地的探险旅游线路是沟通火烧山温泉、五彩城、魔鬼城、玛瑙滩石树沟恐龙沟、石钱滩的一条聚观光、探险、狩猎、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综合性线路。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内部植物生长较好,沙丘上广泛分布着以白梭梭梭梭、嵩属、蛇麻黄和多种一年生植物为主的小乔木沙质荒漠植被。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上可达40~50%,半固定沙丘上也在15~25%之间,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优良的冬季牧场。沙漠内部的沙丘形态主要是树枝状沙垄,一般高度为10~50米不等。沙垄的排列明显地受着风向的影响,有着地区上的差异:沙漠西部多作西北—东南走向;广大沙漠的中部和北部,大致作南北走向;沙漠东部转为西北西—东南东走向。在沙漠的西南部还分布有固定和半固定的沙垄蜂窝状沙丘和蜂窝状沙丘。流动沙丘主要在沙漠东北部的阿克库姆和沙漠东南部霍景涅里辛沙带的最东端,多属新月形沙丘沙丘链。在准噶尔盆地的乌苏精河,及西北部额尔齐斯河南北两侧的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还有小片沙漠。额尔齐斯河南北两侧的沙漠,多分布在山麓洪积倾斜台地和山前起伏的山麓斜坡上。大片裸露的流动沙丘,主要是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一般高10~20米。个别高者可达50~100米。在天山山地的伊犁河谷中,也分布有流动的沙丘链和固定的灌丛沙堆
奇台魔鬼城
奇台魔鬼城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将军戈壁上,出奇台中蒙边界的必经之路。由此向魔鬼城只有40多公里。
乌尔禾魔鬼城
乌尔禾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形状怪异、当地人蒙古人将此城称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人称为“沙依坦克尔西”,意为魔鬼城。在荒凉的原野上耸起无数座城堡,形状诡异;走进城堡群中,却是一座座奇形怪状的方形山的,高不过百米。多数山的都是四面壁立,只有极少数可以攀上去。这魔鬼城竟是重重叠叠浩瀚一片,方圆有30平方公里。蜂窝状巨石密布的阔依塔什怪石沟这条怪石林立的山沟长20多公里,怪石群分布面积100平方公里。这类岩石在地理学上称为风蚀石。远眺风城,就像中世纪欧洲的一座大城堡。大大小小的城堡林立,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千百万年来,由于风雨剥蚀,地面形成深浅不一的沟壑,裸露的石层被狂风雕琢得奇形怪状:有的呲牙咧嘴,状如怪兽;有的危台高耸,垛蝶分明,形似古堡;这里似亭台楼阁,檐顶宛然;那里象宏伟宫殿,傲然挺立。真是千姿百态,令人浮想联翩。在起伏的山坡地上,布满着血红、湛蓝、洁白、橙黄的各色石子,宛如魔女遗珠,更增添了几许神秘色彩。风城地处风口,四季多风。每当风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影迷离。如箭的气流在怪石山匠间穿梭回旋,发出尖厉的声音,如狼嗥虎啸,鬼哭神号,若在月光惨淡的夜晚,四周肃索,情形更为恐怖。
五彩城
五彩湾又叫五彩城,在额尔齐斯河谷,常常看到风蚀地貌,河岸形成状态怪异的石群,色彩呈浓艳的土黄和土红色,表层又浮现洁白半透明的石英砾石。五彩湾人们用来泛指在东准噶尔许多色彩鲜艳的风蚀地。准噶尔东南广大沙漠地带,在地史上是个巨大的古湖盆区,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湖相岩层是五彩缤纷的,被风蚀后便呈现另类面貌的魔鬼城。这一大片城,由深红、赭红、青、绿、黄、灰、黑、白等多种色相的泥页岩构成,长期的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刷之下,被切割成一座座孤立的小的,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却酷似麦垛子:有的则万变不离其城,似城堡、楼台或建筑物的残垣。地面上零星散布着晶莹的玛瑙石,有时还可以看到古生物化石和硅化木。
将军戈壁
将军戈壁是一个十分神奇而又迷人的地方,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天空蓝得让你心醉神怡,这里的空气新鲜得让你不忍呼吸。那如烈焰腾空的是火烧山;那如红毡铺地的是红柳的火阵;那绿意如春的是梭梭林。更让你赏心悦目的是如梦如幻的海市蜃楼,那简直就是一派仙境。远远望去,一泓春水,微波荡漾,沙丘小树点缀其间,幻化成亭台楼阁,虚无飘渺,偶见身影闪动,如闲云野鹤,好不诱人。传说不年将军就是受海市蜃楼的诱惑才误入迷途。另外,亚洲最大的硅化木群,轰动全国的恐龙沟,被称为化石之库的石钱滩都在这里,和魔鬼城并称将军戈壁“四大奇迹”。
硅化木
硅化木又称树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时期,它是大约一亿两千万年前的树,乔木被意外深埋地下,由于洪水冲刷裹带,成片的树木逐渐为泥土,沙石和火山灰所埋藏,几经地质变迁,又经过了漫长的替代质换,石化过程后被外力抛至地表,经风沙长期磨蚀抛光的木质细胞二氧化硅填充和代替后给溶于水中的铁,锰氧化物染上黄,红,紫,黑和浅灰颜色,就成今五彩斑斓,镶金叠玉的树化石,其分为硅化,铁化,钙化和玛瑙,玉质等种类,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钙质的多呈黄色,白色氧化铁的呈暗红色或深棕色,含硅质的呈黑色。另外还有通体光润近乎玛瑙质,碧玉质的其中以有枝芽,瘤节,虫蛀状,木纹年轮清晰者为上品。硅化木群最具规模的,位于准噶尔盆地南部中心区奇台县将军戈壁深处的石树沟,即奇台魔鬼城和森林化石群。在3.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发现了世界罕见的上千棵古化石森林,距今1亿年以上。崭新的216线国道穿越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
旅游贴士
1、摄影最佳季节:9月16日-9月30日,最好有8天以上游览。此时胡杨树、白桦树杨树及戈壁滩上的红柳骆驼刺等草木都已转成浅黄色、金黄色和红色,分外艳丽,月底常有下雪,景色就更绝了。
2、雅丹地貌适宜黄昏和落日时分拍摄,此时色彩更加绚丽、斑斓。
3、沿线食宿方便,道路通畅,若是摄影,建议租车或自驾车,或参加摄影团前往,租车费用较高。
参考资料
准噶尔盆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网站.2007-04-24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14:14
目录
概述
名称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