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硕士
中国独有的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中国学位类型的一种,与之对应的是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
名称定义
与学术硕士招生统一考试,但专业硕士更偏重技术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而就业更受公司企业欢迎。专业硕士授予毕业证和学位证书,同学术硕士相同。
发展历程
由于近十年来本科生不断扩招,加上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愈加突出。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部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势,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科学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成为应用型高级人才,而科学型硕士一般是为“读博”而准备。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业硕士将成为硕士层次研究生教育的主流。
中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己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中国设置了40种专业学位,包括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博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新闻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军事硕士专业学位。可以说,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020年10月,国内高校陆续公布2021年最新硕士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两所名校取消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全日制招生,引起备考学生关注。
学位种类
专业学位种类。中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已经设置了39种专业硕士。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将占研究生总招生的50%以上,中国将形成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
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
学位[201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硕士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硕士专业学位。
学习特点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习特点: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统一管理
在职专业硕士学习特点:有的班是利用每周六和周日全天时间,有的是两周一次,利用周五晚上及周六、周日时间安排课程教学;有的班是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有的班每隔一段时间集中若干天授课(主要是异地办的班);有的班既利用假日又占用一定的工作日。但一个班只有一种方式。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进行选择。
内容区别
培养方向
专业型硕士培养应用型和工程研究型人才;学术型硕士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克服学术型硕士的弱点,国家新增的培养特定高层次专门人才
根据中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而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学术硕士毕业后主要是去研究所搞研发工作,而专业硕士主要是进入企业发展,就业更灵活,发展空间更大。
招生考试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在职专业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均是1月份的统考。
学制时间
从学制来说,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一般2~3年,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而全日制学术型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5年。而在校的主干课程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生活、学习与导师培养方式等等都没太大区别的。
招生条件
国家09年开始新增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与GCT专业硕士不是同一个概念,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的条件与以往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相同,没有要求工作经验,应届生可以报考。
全国统考
对学生来说,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过全日制专业硕士不同于在职硕士,两者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明显不同,gct相对简单,而参加统考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将取代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的种类。
学位介绍
工商管理硕士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是专业学位的一种,主要培养务实型的管理人才,招生来源主要是在企业或其主管部门工作过几年、有实践经验的现职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如市场、会计、组织行为商业道德、法律及金融等;注重向学生提供对内在的和共同的管理知识的理解,如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管理等;注重向学生提供不同管理层面管理工程功能所需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向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项目或问题中将技术和管理进行集成的经验。
公共管理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MPA)培养的是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为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机关和非盈利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政策、公共事务或公共管理理论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硕士(MPA)报考招生考试采取全国授权单位联考的方式进行,分别是十月份进行的在职联考和元月份的全国统考。两次考试均是统一命题,统一录取标准。招生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有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
林业硕士
林业硕士(英文名称“Master of Forestry”,英文缩写MF)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新增设的硕士专业学位,为适应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对林业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林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林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林业人才培养质量,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林业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林业硕士将紧密围绕中国林业和生态建设需要,培养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手段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中国在林业与生态建设结合培养人才方面长期空缺,林业硕士解决了中国林业建设和生态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林业硕士未来将与林业从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同时将延伸到水利、水保及环保等领域,成为林业和生态建设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源头,就业前景广阔。林业硕士将“替河山妆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林业硕士与农业硕士林业领域的区别
公费录取(南京林业大学农业硕士林业领域从2011届开始单独设置林业硕士,依然全部实行公费录取,照旧享受和学术型硕士一样的补贴,接受各高校的推荐免试研究生),可同时获得学历证学位证
法律硕士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培养方式引进而来,要求考生有大学本科非法律专业毕业教育背景,以专门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法律硕士不同于法学硕士。前者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部门以及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公共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后者则是法学学位系列的一个层次。我们通常所说的考法律专业的研究生一般都是指报考法学硕士。
法律硕士只招收具有国民序列教育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律专业毕业生。本科同等学力者一般要求具备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毕业后工作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或两年以上。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只能报考高等学校,且只能报考为原单位委托培养的硕士生。
教育硕士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报考的学历要求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者。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仅可报考高等学校,且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建筑硕士
建筑学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也是关于建筑设计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建筑学是集社会、技术和艺术等多重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学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建筑学的高级专业型人才。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专业评估的学校,授予建筑学硕士学位,未通过评估的学校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建筑学数学力学物理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土木工程热能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工程技术科学领域,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学领域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建筑学科的发展,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逐步从建筑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相互独立的学科。建筑学包括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技术、城市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遗产保护等方向。并与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共同构成综合性的人居科学。
工程硕士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招收对象、培养方式和知识结构与能力等方面,与工学硕士学位有不同的特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在中国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高等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GCT在职工程硕士(不同于全日制工程硕士)招收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考取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至三年,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者,亦可进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农业硕士
农业(含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下同)硕士专业学位具有特定的职业背景,与农业技术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农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应用,主要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公费录取,可同时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招收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以上农业实践经验的优秀在职人员。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考取攻读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农业实践两至三年,结合工作实际完成学位论文,方可进行农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记者汪瑞林)
(各专业学位的具体报考条件、培养方案请查询各校招生简章)
会计硕士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英文缩写为MPAcc.设置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是为了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健全和完善中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七大特色:
培养模式:以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创业型、职业化素质,学制一般为两年。
培养方式:以自费培养模式为主,设有少量的奖学金。
课程设置:作为职业教育,择更多偏重于实务,学习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考试科目初试:
1.英语二100分。
2.管理学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其中数学基础(只考察初等数学,无高等数学)75分、逻辑推理60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录取标准:以录取具备职业化素质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偏低,复试重点对考生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尤其重点对职业背景进行考察。
职业认证:会计专业硕士获得CPA,ACCA等多方认证,可拥有部分职业资格免考优惠政策。
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
审计硕士
审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Auditing,英文简写为MAud专业代码为0257。
审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学基本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审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
应用心理硕士
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心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应用心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应用心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心理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英文缩写为MAP。
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良好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相关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国防、体育等某一特定职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心理学专门人才。
艺术硕士
艺术硕士是一项在世界范围内艺术相关领域的硕士学位,艺术硕士(MFA)最常见的主修为设计、动画、摄影、舞蹈、视觉艺术电影制作、戏剧、创意写作等等艺术相关专业。艺术硕士(MFA)与文学硕士(MA)的区分在于:艺术硕士必须完成较多的艺术课程,而文学硕士则无。作为艺术专业,艺术硕士Master of Fine Art(M.F.A.)。一般来说已经是最高学位学历。因而可以满足艺术职业的要求。甚至可以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担任一定的职位。如果想深造可以继续攻读艺术史博士学位(PhD)。
艺术硕士分成多个领域,艺术、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
文凭颁发
09年以前,凡是参加每年10月份GCT考试获得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在职修业后可获得国家承认学位证,但是没有学历证,出来学历依然是本科,也就是“单证”。
2010年起,很多学校开的在职专业硕士可以获得学历证和学位证“双证”。
电子科技大学甚至可以免GCT考试,面向社会自主命题入学考试,招收在职硕士研究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人工作的压力增大,本科学历教育已不能满足广大求知人士的需求,各种研究生课程班申请学位难度太大,直接考研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育制度、文凭颁发制度也在与时俱进。
凡是参加每年1月份全国统考获得攻读硕士学位资格,毕业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位证和学历证,出来学历是研究生,也就是“双证”。
MBA有单证MBA,也有双证MBA。
强势项目,这些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推出时间较早,已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并具有一定的市场,是专业硕士教育领域的“大牛股”。特别是MBA、EMBA等,由于具有“管理摇篮”的美誉,而人气旺盛。
区别一览
注意事项
1、建议考生及早报名,避开报名高峰期,以便及早通过初步资格审核。
建议考生及早报名,避开考试报名最后几天时间的高峰阶段,以便报名能够及时通过初步资格审核,能及时支付考试报名费,使本次报名信息有效。
2、注意择校,考虑就近原则
在职考生属于不脱岗学习,为了兼顾工作、就近入学,所以择校时,要注意尽量选择与工作单位在同一省市的院校。另外各类别专业学位录取调剂工作,限在考生报考院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院校之间进行,不进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校之间的调剂录取。所以,望广大考生一定注意择校。
3、如跨地区报考,考生需要明确了解目标院校的授课形式及学习方式
建议考生与目标院校招生老师进行沟通,确认入学后学习方式等问题,有的院校是集中授课,有的院校是安排周六日上课,有的院校是以面授和远程相结合的形式,所以跨地区报考的考生一定要综合考虑,保证在顺利考入目标院校的基础上,能正常上课。
发展前景
国家政策支持,推动专业硕士发展
专业硕士教育的高速发展,与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以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术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为了适应变化,2009年国家首次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增招专业硕士,实行全日制培养。随后的几年中,国家持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范围和规模,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专业学位均可安排招生,各招生单位除将招生计划的增量部分主要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外,还将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数按比例调至专业学位。
随着国家优先发展专业硕士政策的接连出台,专业硕士越来越受到考生和社会的认可,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呈逐年递增趋势。以北京市为例,自2010年以来,专业硕士占硕士生报考人数的比例连续4年上涨,分别为14.3%、20.6%、26.7%、33.2%,2014年则达到38.3%。与此同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也在进行调整。
就业市场竞争加大,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
本科持续扩招,导致就业市场趋于饱和,部分毕业生求职无门,但与之矛盾的是,尖端专业人才供不应求,隐藏在矛盾背后的是毕业生尚未具备企业所需要的真技能。
专业硕士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前景越来越乐观,就业前景和竞争力都不输给学术硕士。同时,由于入学门槛比学术硕士低,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而用人单位也更倾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硕士,因此,报考专业硕士就成为毕业生增加就业砝码的选择之一。以2014年为例,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中,总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比2013年增加9万人。考研总体人数略有减少,但报考专业硕士的人数却有上升。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职业分化愈来愈细,职业种类愈来愈多,技术含量愈来愈高,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也在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其吸引力定会不断增加。未来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前景乐观。
发展趋势
2025年专业硕士研究生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
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专业学位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适应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专业化、对人才需求多样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已成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业硕士将成为硕士层次研究生教育的主流。
培养措施
近些年,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已成为着重点。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对专业硕士的培养进行不断探索与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短时期规模的迅速扩张趋势必然会对培养单位造成极大的压力,在实践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因此,要培养高质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就要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严格遴选硕士导师。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举措。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提倡实行校内外双导师为主,校方导师一般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有多年的研究生指导经验,其指导以学术指导为主;而各职业部门导师则以实践指导为主,形成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明显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师队伍。二者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加强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各高校在制定导师的遴选条件时,必须在学术和科研上高标准、严要求,同时对于校内有社会兼职的实务型导师应该破格选拔。制定硕士生导师责任制,尽快明确硕士生导师职责并熟悉工作流程,充分发挥硕士生导师组的核心作用,积极提高导师素养,从根本上促进专业硕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严格落实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由于我国专业硕士培养起步较晚,培养单位在专业硕士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师资力量等方面准备不足。在实施前期,鉴于专业硕士人数较少,许多高校采用直接沿用学术硕士的培养方案,进而导致了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案相一致。随着专业硕士培养规模的不断壮大,就需要有一套适合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才能保证专业硕士生的质量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富有学校特色、专业性强及可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是保证专业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因此,要求各培养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研习专业课程外,也应该注重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加强理论研讨、参与企业咨询社会实践活动
制定教师教学评价机制,规范教学秩序。
注重教师教学质量,制定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的教学用书、讨论材料及教学案例等进行备案,要求教师每年对教学材料及时更新。加强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意见,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严格教学管理是规范教学秩序的保障。专业硕士生基本由两类学生组成,一类是由本科生毕业后直接考入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另一类是为了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社会在职人员,如果用正常授课方式,这一类学生是不能保证出勤率的,如果硬性培养也就失去了原有继续再深造的本意。因此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教授,区分为(非全日制学生)在职人员与全日制学生,对于不能按照要求完成课程学习研究的同学建议实行假期班集中授课,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安排部分时间在企业培养,提倡与不同行业及部门联合培养。这不但规范了教学秩序,保证在职专业硕士生专业知识的提升,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规范教学秩序。
专业硕士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专业硕士生培养的重中之重。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需要建立实习基地,实现多途径、多领域人才培养。除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外,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等单位参观访问、座谈、实习,了解用人单位实际操作流程,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这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进了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双赢”效果。
政策导向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比2013年699万再增28万,2014年毕业季又成了“最难就业季”。部分择业不理想的同学选择考研作为折中选择,以“培养特定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硕士,受到越来越多毕业生们的向往。
国家屡出政策,推动专业硕士发展
2008年教育部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并从2010年开始增加专业型硕士名额,减少学术型硕士招生。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的《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招生通知》),该通知中第8条“招生改革”表明从2016年起,将十月联考纳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一操作。国务院学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为加快专业学位发展步伐,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提高专业学位的社会认可度,使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国外专硕比例在70%以上,而国内专硕随着国家政策的接连出台,越来越受到考生和社会的认可,报考专业硕士的考生呈逐年递增趋势;与此同时,国家对于专业硕士教育也在慢慢调整中,专业学位的教育将更加正规,考生选择专业时要“量体裁衣”,不要盲目报考热门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及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斟酌。
高校毕业生顺势而动,踊跃报考专业硕士
本科持续扩招,导致就业市场趋于饱和,部分毕业生求职无门,但与之矛盾的是,尖端专业人才供不应求,隐藏在矛盾背后的却是毕业生尚未具备企业所需要的真技能。
这一实质促使以“学术理论与实践”为培养模式的专业硕士成为就业良药。在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中,总人数为172万,比2013年减少4万人,其中专业学位硕士报名人数68万人,比2013年增加9万人,考研总体人数略有减少,但报考专业硕士的人数确有上升。
专业硕士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发展前景越来越乐观,就业前景和竞争力都不输于学术硕士。同时,由于入学门槛比学术硕士低,课程设置上以实战为主,而用人单位也更倾向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硕士,因此,专业硕士势必成为本(专)科毕业生增加就业砝码的首选。而这也恰恰印证了到2020年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各自报名人数呈现7:3的发展趋势
问题汇总
专业学位和通常讲的“学位”有何不同
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应用型专门人才,设置了专业学位。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该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有何特殊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其教学内容更加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其教学过程也更加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有何特殊要求
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改革政策
从2014年起,全日制专业硕士正式结束了“自筹经费”的历史,与学术硕士一起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这一变化对专业学位教育有何影响?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下一阶段改革的重点、难点、突破点,专业硕士又该如何实现“统一标准、特色突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同等待遇”终于成为现实
“这次取消了‘双轨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待遇’,这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肯定是好事。”说起2014年专业硕士招生的变化,不少高校的研究生工作负责人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近年来,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开始大力发展专业学位。自2009年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国家每年将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并将存量部分中的学术学位计划按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计划。预计到2015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将达到1︰1的比例。
我国原有研究生招生按经费来源分为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三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直属于“自筹经费”之列。相应的,一些学校按照考试分数高低分配免费的学术硕士和自费的专业硕士名额。因而,“自费”、“分低”、“无奖学金”似乎成了专业硕士“低人一等”的标签。
三部委相继出台《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等政策,取消了国家计划、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双轨制”,仅按照就业办法分为“定向和非定向”两种类型。所有学生同样交纳学费,并同时享受奖助学金。
事实上,专业硕士近年来不断发展,已日益被考生及用人单位所认可。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验收报告》显示,各专业学位的第一志愿报考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此次将专业硕士纳入国家研究生经费投入与奖助学金机制,无疑消除了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之间最重要的一道身份屏障,真正实现了“平起平坐”。
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成新方向
“同等待遇”的实现,也给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区别在哪里“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必要单独设一个专业学位了。”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日前召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会上开门见山。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推进产学结合为途径”,被认为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路所在。方向已经明晰,但如何在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体现职业能力实践能力是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征。为了解决学生到企业一线实习难的问题,一些省份由政府牵线、企业出资,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在满足行业企业人才培育规格方面,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被业内视为一个新的方向。工程硕士已经与项目管理、物流、设备监理等职业资格进行对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贺克斌表示:“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学校,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与岗位对应。”
改革需要推动力也需要牵引力
尽管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位认识到职业资格认证这条“捷径”,但要打通这条途径并不容易。
一些行业尚未建立明确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例如,教练员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之一,但是对教练员资格准入没有统一的要求。贺克斌说,他所在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曾经联系几个行业学会,希望探讨人才培养规格,但发现这些学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考虑很少,大多只停留在业内联谊的层面。
而已有的职业资格认证,由于其考试和颁发证书的权力并不在教育部门,实现与专业学位的对接,需要部门之间的合作。“在这方面,仅靠一所大学或一个地区是很难实现的,需要有更高层面的支持,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贺克斌说。
在贺克斌看来,在机制方面明显需要做出改变的还有“对教师贡献的评价机制”。“中国高校最近十几年评价教师的趋势是论文导向,教师的工程背景不受重视,所以就出现了‘科学家培养工程师’的现象。建议通过评价机制的改革,更好地调动教师培养专业硕士的积极性。”
国家和教育部门出台多项措施,对专业学位发展构成很强的推动力,未来更重要的是制造牵引力,如通过税收的优惠加强企业接纳学生实习的责任,让人才市场向招生和培养环节反馈更强信号。如果只有推动力,而不形成牵引力,那么推动就会遇到阻力。
专业考研
随着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拉开大幕,在考研总人数下降的情况下,面向市场培养的专业型硕士受到追捧,报考人数悄然走高。专家表示,研究生全面收费后,学硕失去了原本的优势,再加上近年来社会认可度得到提高,专硕逐渐走热
高校专硕招生迅速扩容
在2009年以前,专业硕士报考并不火。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招收的40多万研究生中,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10%左右。记者了解到,高校专业学位授权点少,是造成报考人数悬殊的主要原因。
2009年,教育部作出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扩招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增加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这被视为高等教育应对市场需求作出的重要调整。
跟进国家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各所高校一方面纷纷缩减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大幅扩招专业型硕士,专业型硕士考生逐渐撑起了研考热潮的“半边天”。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2010年甘肃8所省属高校共招收专业型硕士830人,而2013年则增加到2085人,与学术型硕士招收比例趋于持平。
少上一年学,可用于社会实践
专硕报考人数增加,除了是因为高校“扩招”导致考生竞争相对缓和外,另一方面是因为研究生全面收费,学术型硕士失去了原本的优势。
毕业于扬州大学的小刘表示,他报考了本校学术型研究生,没有成功,改考同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型硕士。小刘坦言,反正都收费了,那我不如选择好考的。而据另外一位考生透露,同样是软件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考的数学英语难度较高,而专业型硕士考试难度要低一些。
同时,学子们普遍认为专硕考试学制短、性价比高,这也催热了专业型硕士报考继续升温。参加研究生考试的田悦告诉记者:“除了入学难度低外,专硕的学制比学硕少一年,这个时间差可以充分利用于社会实践。”
专硕“含金量”得到企业认可
尽管2009年专硕开始扩招,但在一定时期内,考生对专硕存有偏见,认为和学硕比起来,专硕“不正规”,且一些企业也对专硕了解不多,认为学硕更值得信赖,造成专硕认可度低。
针对专硕,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促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诸如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等受到广大考生的持续追求。企业对专硕含金量的质疑也随其发展而逐渐减小,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山东省招考院有关专家分析称,在就业压力之下,考生选择考研的动机更有目的性,既照顾学历,又考虑到实用性,加上专业硕士招生“扩容”的背景,考生自然从传统的学硕考场转战到专硕考场。
参考资料
专业学位简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8-09-17
专业硕士发展前景乐观.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00:25
目录
概述
名称定义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