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
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 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
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主要特征
1、一般都有一个
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
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
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
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
3、一般都从
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
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
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
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通过直接投资、转让技术等活动,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当地资本
合股拥有企业的
国际性公司。也叫多国公司。
经营特点
跨国公司作为在国内外拥有较多分支机构、从事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与国内企业相比较,是有其一些区别的。这些区别表现在:
1、跨国公司的
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
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
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2、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
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
3、国内企业的
涉外活动不涉及在国外建立
经济实体问题,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关系是松散的,有较大
偶然性,其涉外经济活动往往在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终止,不再参与以后的
再生产过程;而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
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
外国企业一样参加当地的再生产过程。所以,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
统一管理。
经营方式
1、横向型水平型
多种经营。此类公司主要从事单一产品的
生产经营,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专业化分工,但公司内部转移生产技术、销售技能和商标专利等
无形资产的数额较大。
2、垂直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按其经营内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不同行业的、但却相互有关的产品。它们是跨行业的公司,主要涉及原材料、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行业,如开采种植→提炼→加工制造→销售等行业。另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同一行业不同加工程度或工艺阶段的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电子等专业化
分工水平较高的行业。如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前一种垂直型的跨国公司,它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以管道、
油槽和车船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经营大型
炼油厂,从原油中精炼出
最终产品,批发和零售几百种石油
衍生产品。世界集团、
亚太国际集团、华夏国际集团更是首屈一指的超型综合型集团,业务遍布全球,几乎涉足各行各业。而法国的珀若一雪铁龙汽车公司则是后一种垂直型的跨国公司,公司内部实行专业化分工,它在国外的84个子公司和销售机构,分别从事铸模、铸造、发动机、
齿轮、
减速器、机械加工、组装和销售等各工序的业务,实现了垂直型的生产
经营一体化。
3、混合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而且它们之间互不衔接,没有必然联系。如日本的
三菱重工业公司即是如此。它原是一家造船公司,后改为混合多种经营,经营范围包括:汽车、
建筑机械、发电系统产品、造船和
钢构件、化学工业、一般机械、
飞机制造业等。
新闻
2023年9月4日,2023京津冀跨境贸易营商环境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论坛上透露,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0家、外资研发总部22家。
项目类型
按经营项目分类
(1)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以获得母国所短缺的各种资源和原材料为目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涉及种植业、
采矿业、石油业和铁路等领域。这类公司是跨国公司早期积累时经常采用的形式,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法、荷等老牌
殖民国家的
特许公司在19世纪时向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等经济落后而资源丰富的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就主要集中在种植业、采矿业和铁路。资源开发型跨国公司仍集中于采矿业和石油开采业,如著名
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
英荷壳牌公司(
Royal Dutch Shell)。
(2)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主要从事
机器设备制造和零配件
中间产品的加工业务,以巩固和扩大
市场份额为主要目的。这类公司以生产加工为主,进口大量
投入品生产各种消费品供应东道国或附近市场或者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
再出口。这类公司主要生产和经营诸如
金属制品、钢材、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产品,随着当地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公司经营逐步进入到
资本货物部门和中间产品部门。加工制造型跨国公司是当代一种重要的公司形式,为大多数东道国所欢迎。美国
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是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典型代表。
(3)
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向国际市场提供技术、管理、信息、咨询、
法律服务以及
营销技能等无形产品的公司。这类公司包括
跨国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注册
会计师事务所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当今最大的
产业部门,服务提供型跨国公司也成为跨国公司的一种重要形式。
按经营结构分类
1、
横向型跨国公司。横向型跨国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机构从事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和
经营活动的公司。在公司内部,母公司和各分支机构之间在
生产经营上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生产
制造工艺、过程和产品基本相同。这类跨国公司的特点是母子公司之间在公司内部相互转移生产技术、营销诀窍和商标专利等
无形资产,有利于增强各自的
竞争优势与公司的整体优势、减少
交易成本,从而形成强大的
规模经济。横向型跨国公司的特点是
地理分布区域广泛,通过在不同的
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与分支机构就地生产与销售,以克服东道国的
贸易壁垒,巩固和拓展市场。
2、
垂直型跨国公司。垂直型跨国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机构之间实行
纵向一体化专业分工的公司。纵向一体化专业分工又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指母子公司生产和经营不同行业的相互关联产品,如
自然资源的勘探、开发、提炼、加工制造与市场销售等;二是指母子公司生产和经营同行业不同
加工程序和工艺阶段的产品,如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汽车行业与电子行业等的关联产品。垂直型跨国公司把具有前后衔接关系的社会
生产活动国际化,母子公司之间的
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显著的
投入产出关系。这类公司的特点是全球生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程度高,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紧密相扣,便于公司按照
全球战略发挥各子公司的优势;而且由于专业化分工,每个子公司只负责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零部件,有利于实现标准化、
大规模生产,获得
规模经济效益。
3、混合型跨国公司。混合型跨国公司是指母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生产和经营互不关联产品的公司。混合型跨国公司是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实行多样化经营的结果,它将没有联系的各种产品及其相关行业组合起来,加强了生产与资本的集中,规模
经济效果明显;同时,跨行业非
相关产品的多样化经营能有效地分散
经营风险。但是由于经营多种业务,业务的复杂性会给企业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具有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并不是向不同行业盲目扩展业务,而是倾向于围绕加强
核心业务或产品的竞争优势开展国际多样化经营活动。
按决策行为分类
1、
民族中心型公司。民族中心型公司的决策哲学是以本民族为中心,其决策行为主要体现母国与母公司的利益。公司的管理决策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采取集权式管理体制。这种
管理体制强调公司整体目标的一致性,优点是能充分发挥母公司的中心调整功能,更优化地使用资源,但缺点是不利于发挥子公司的
自主性与积极性,且东道国往往不太欢迎此模式。跨国公司发展初期,一般采用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
2、
多元中心型公司。多元中心型公司的决策哲学是多元与多中心,其决策行为倾向于体现众多东道国与海外子公司的利益,母公司允许子公司根据自己所在国的具体情况独立地确定
经营目标与长期
发展战略。公司的管理权力较为分散,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分权式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强调的是管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且受到东道国的欢迎。但这种管理体制的不足在于母公司难以统一调配资源,而且各子公司除了自谋发展外,完全失去了利用公司内部网络发展的机会,局限性很大。在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东道国在接受
外来投资的同时逐渐培养起
民族意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大多数跨国公司的管理体制从集权和本民族为中心转变为多元中心型。
3、全球中心型公司。全球中心型公司既不以母公司也不以分公司为中心,其决策哲学是公司的全球
利益最大化。相应地,公司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吸取了集权与分权两种管理体制的优点,事关全局的重大
决策权和管理权集中在母公司的管理机构,但海外子公司可以在母公司的总体经营战略范围内自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调配和使用资源,有较大的
经营自主权。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是在维护公司全球经营目标的前提下,各子公司在限定范围内有一定的
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子公司的经营
主动性和积极性。
竞争发展
竞争手段
在国际贸易中,传统的竞争手段是价格竞争。即指企业通过降低
生产成本,以低于
国际市场或其他企业同类商品的价格,在
国外市场上打击和排挤竞争对于,扩大商品销路。而今,由于世界范围内尤其是
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
耐用消费品支出占
总支出比重的增大,及世界范围内的持续
通货膨胀造成物价持续上涨,
产品生命周期普遍缩短等因素影响,价格竞争己很难为跨国公司争取到最多的顾客,取而代之的是
非价格竞争。事实证明,非价格竞争是当代跨国公司垄断和争夺市场的主要手段。非价格竞争是指通过提高
产品质量和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进商品
包装装潢及规格,改善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优惠的支付条件,更新商标牌号,加强广告宣传和保证及时交货等手段,来提高产品的素质、信誉和知名度,以增强商品的
竞争能力,扩大商品的销路。跨国公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商品非价格竞争能力:
3、提供信贷;
4、加速
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更新花色品种;
5、不断设计新颖和多样的包装装潢,注意包装装潢的“个性化”;
6、加强广告宣传,大力研究改进广告销售术。
经营方式
和一般的国内企业或一般的
涉外公司相比较,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较多,包括进出口,许可证、
技术转让、
合作经营、
管理合同和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等。其中,尤以在海外建立子公司为主要形式开展和扩大其全球性业务。
注重技术
战后以来,全世界的新技术、新
生产工艺、新产品,基本上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这是跨国公司能够几十年不衰反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通常跨国公司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例如,80年代中后期,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研究与开发中心平均每年的研究经费高达 19亿美元,并聘用了1.5万名
科研人员,其中2100人获博士学位,4人曾先后获得4 项
诺贝尔物理奖。又如,著名的 3M公司, 1994 年夏季就新上市近400种半组合式五金类用品,其新产品层出不穷,其原因用3M
加拿大分公司DIY产品部门行销经理的话解释为:该公司每年
营业额的7%用在研制新产品上,业务宗旨是每年必须有 30%的
销售收入来自 4 年前尚未上市的新产品。由此可见其研究的超前。跨国公司不仅注重开发新技术,而且非常善于通过对外转让技术获得高额利润及实行对分、子机构的控制。
国际贸易
一、跨国公司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和
世界经济的增长
1993年,全球跨国公司已达37000家,其海外
附属公司总计达17万家。自1982年以来,跨国公司成长非常迅速,至1992年底止,全球海外直接
投资额累计达2兆
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掌握在排名前100名的大的企业手中。1992年全球跨国公司海外销售额总计达5.5万亿美元,比商品
出口额高出1.5万亿美元。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比国贸易更大的作用。事实上,跨国公司已成为
当代国际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际贸易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力量。而这种力量随着跨国公司投资总体的呈
上升趋势还会得到增强。
二、跨国公司对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发展对战后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使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通过
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东道国生产并销售,从而绕过了
贸易壁垒,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从原材料、能量的角度看,也确实减少了发达国家对
发展中国家的依赖;也使得发达国家的产品较顺利地进入和利用东道国的对外贸易渠道并易于获得
商业情报信息。
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私人信贷,补充了发展中国家进口资金的短缺。
2、跨国公司的
资本流入,加速了发展中国家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战后,发展中国家引进
外国公司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出口
加工工业,使某些
工业部门实现了技术跳跃,促进了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改变和
国民经济的发展。
3、跨国公司的资本流入,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模式和与其相适应的
贸易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战后,发展中国家
利用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实施工业化模式和与其相适应的贸易模式,大体上可分为:
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化、
进口替代工业化和
工业制成品出口替代工业化三个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是指一国采取关税、进口
数量限制和
外汇管制等严格的
限制进口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业品进口,扶植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部门发展的政策。实行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代替进口产品,以减少本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促进
民族工业的发展。出口替代工业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
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和发展,以增加
外汇收入,并带动
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跨国公司控制了许多重要的制成品和原料贸易
跨国公司控制了许多重要的制成品和原料的贸易。跨国公司40%以上的
销售总额和49%的国外销售集中在
化学工业、机器制造、
电子工业和
运输设备等四个部门。
在世界科技开发和
技术贸易领域,跨国公司,特别是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12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掌握了世界上80%左右的
专利权,基本上垄断了国际技术贸易;在发达国家,大约有90%的
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被这些国家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所控制。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跨国公司是当代新技术的主要源泉,技术贸易的主要
组织者和推动者。
操纵方式
西方跨国公司操纵技术转让,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由母公司向
国外子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在这种转移方式下,
关键技术仍控制在母公司手里,只是将部分
技术转移给国外的子公司。这样,既可以保持母公司对技术的垄断权,又可以通过向子公司出售技术和工艺获得收益,增加利润。
2、公司通过技术
许可贸易向外转让技术。国际贸易中技术许可贸易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技术
专利使用权的转移;二是
技术诀窍的转移;三是
商标使用权的买卖,跨国公司通过技术许可贸易,有助于打入
直接投资无法进入的市场和部门。
3、公司向
合资经营企业转让技术。跨国公司也向其国外
合营企业提供技术转让,这样既可获得技术
使用费收入,还可从合营企业的盈利中获得分成,甚至可获得东道国的一些优待。有时,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组成的合资企业本身就是以技术折价入股的。
用人标准
美国知名学者
托马斯·彼得斯认为,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
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作好工作。在美国,企业公司的人事副总裁已成为决策班子中举足轻重的成员,说明了企业对人才和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人才特点
为了挑选适合自身发展的可用之才,知名跨国公司往往在人才招聘和使用过程中颇具匠心,鲜招迭出,虽然形式与内容都各具特色,但他们的择才标准和用人哲学却大有相通之处。
诚信品质
这是名企用人的一个基本点和出发点,也是首要原则。名企在聘员工时,“诚信”是最被看中的东西,如果应聘者品行不符合公司要求,就算专业水平再高,工作能力再强,企业也不会录用。著名的
宜家公司特别不能容忍欺骗,他们如果发现员工有存心欺骗公司的行为,就毫不留情地将其扫地出门,并且不会再给他们第二次机会。
团队精神
许多名企都尊崇“员工就是合伙人”、“企业就是大家庭”的
管理理念。他们并不强求员工
个人能力都非常强,但必须有团队精神,服从团队利益,他们利用
企业文化把员工紧紧拧成一股绳,抱成一团球,成为
市场竞争中的锐利武器。世界快餐业巨子
麦当劳招聘员工时,选择的就是相貌普通、教育程度一般的“中才”,经过企业全方位培训,融合
麦当劳企业文化,使他们很快成为麦当劳坚定的一份子。
创新激情
企业发展必须要有
创新精神。名企用人不仅看他是否能胜任现任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
微软公司宁愿冒失败的危险,任用曾失败的人,也不愿要一个处处谨慎却毫无建树的人。正是凭借这种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得微软能够成为计算机业中的“蓝色巨人”。
发展潜能
名企重视文凭,但不唯文凭,看重的是你未来的发展潜质。
飞利浦公司对员工进行业务评估工作时,除业务评估外,还对员工做潜能评估,而后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选拔,使员工感受到在飞利浦更有热情和动力,
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个人能力进一步增强,真正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
同步发展。
学习能力
许多知
名企业十分重视应聘者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
求知欲。尤其在招聘
应届毕业生时,企业往往将学习能力和求知欲作为考察的重点。很多跨国公司表示,公司不是很在乎
应届生与公司要求之间的差距,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
培训体系非常自信,只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一定可以通过系统培训脱颖而出,因此在面试中这两项考核十分关键。
融合程度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常常会考虑到员工是否能够认可和适应该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这将决定员工是否能够很好地为
企业服务。例如SONY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把员工能否适应
日本文化尤其是
索尼的企业文化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在招聘中也要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认同
GE的价值观,即“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
人才储备
许多大公司都把挖掘人才的工作提前到
大学毕业生择业之前,甚至更早。这些公司大多建有自己的人才储备库,对新人才的成绩、能力和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以备将来使用。
人才库吸纳了成千上万各类人才,且来自世界各国。比如
阿尔卡特公司的人才库掌握着4000多人,其中包括领导人、潜在的接班人。
这些公司一般会早早地为一些关键性职位制定接班计划,以免在最后一刻才采取行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如法国液气公司,每隔一年半就要对其“战略职位”进行
综合考察,并会排列出6人作为接班人。
人才库瞄准的人才,特别是管理人才一般都必须具备业务好、能力强、有丰富的经验。所以,要想成为这些公司
地区性的企业领导人、贸易部门的负责人,仅有专业才能是不够的,还要突出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人格魅力。英国一家知名公司的领导人说,“10年前,有一张
巴黎综合工科学校的文凭是很重要的,而今天,首先是要有才干”。
在领导人选拔方面,很多大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通过
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并逐步摆脱对猎头公司的依赖。虽然与这类国内知名的猎头
服务公司的合作是跨国公司的必须,但DRH公司的负责人还是说:“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是从我们自己的
人才储备库中挑选出来的”。一大批长期稳定的人才才能保持住和合作伙伴的关系。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合并和收购,企业还会重新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以便使自己的新领导人能够适应新的挑战。此外人才库对不合格人才的淘汰也是毫不留情的,不少人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因为公司称,它们需要新鲜血液。
招聘趋势
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
国民收入的提高,跨国公司的
劳动力成本不可避免会出现大幅上升,再加上很多国内企业也开始重视给员工高工资和高待遇,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等。面对这种趋势,跨国公司开始重新对自身的
经营战略进行审视,即从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转变为利用中国大量的
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将中国重新定位为研发基地和营销中心。
为了适应这样的战略,跨国公司内的
人才需求重点将实现从简单的制造工人向研发人员和
高级管理人员的转变。微软、
诺基亚等跨国公司面对中国入世的第一反应便是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力量和对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争夺。这些大公司到名牌高校抢优秀毕业生,免费提供机票到公司考察,承诺各种培训机会等做法就是这种意识的体现,同时与猎头公司保持好的合作关系,国内较好的有烽火猎头,等。
跨国公司的人才
本地化战略,不仅包含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而且包括员工对
企业归属感和
忠诚度的培养。而本土员工除了要求跨国公司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外,更重视个人
职业生涯的发展,即企业能否给他们提供一个施展自身才能的舞台。鉴于此,很多在华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向高校或是培训机构发出邀请,帮助他们培训
高级人才、联办
MBA班等,选择猎头公司也更倾向于选择像烽火猎头这类中国大陆本土的著名的猎聘服务公司。这都表明,跨国公司过去“高高在上”的用人心态,已越来越趋于平和。
发展规模
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实际上充当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和先锋。许多跨国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从
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的10年间,其海外资产、收入和雇员等跨国指数大大提高。1994-2004年,全球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海外资产从41.1%提高到53.4%,1995-2004年全球100大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则从48.9%提高到56.8%。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过去的多国发展
战略调整为全球发展战略。全球经营已经成为
企业经营的常态。
跨网公司全球化程度达到一定高度,如海外资产、海外收入和海外雇员均超过
总资产、总收入和总雇员的50%,实际上这些公司就可以视为全球公司.全球公司通过全球战略、管理架构和理念文化的调整,成功地吸纳棋合了全球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了全球竞争力和赢利能力.
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
等中心,形成了
全球产业链。在跨国公司全球配置资源建立全球产业链的过程中,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结点。许多制造业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组装加工基地和主要销售市场。入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也作为研发设计中心。根据商务部资料,跨国公司在华已经设立了约800个研发中心。
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
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
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扮演了世界生产组织者的角色,也伴随
全球化进程迅速壮大,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6.5万家,共拥有约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2001年跨国公司的全球销售额约为19万亿美元,是同期全球出11额的两倍多。全球500家大企业的产值己占世界
总产值的45%,其内部和相互贸易已占
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卜,投资已占全球累计直接投资的90%。
企业的
跨国兼并是
优化资源配置、
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规模经济的需要.生产在全球组织,竞争也在全球展开,经济全球化创造了企业跨国兼并的条件。始于1993年的
全球企业兼并浪潮持续至今势头未减。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说,近20年来,跨国公司的
购并金额以每年41%的速度增长。2000年全球跨国公司并购总额己超过万亿美元,达到1.143万亿美元。随着
国家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
企业兼并也会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以前,兼并往往是为了击垮竞争对手,被兼并公司往往被分割出售。90年代以来,兼并更多是为了节约经营开发费用。得到新思想、新产品、新技术,实现更好的管理和
经济规模,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以提高竞争实力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显然,这种兼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兼并双方的
共同发展。企业的跨国兼并打破了
民族国家的壁垒,模糊民族国家的经济界线。各民族国家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越来越早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加快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如德、法、日、美
汽车工业进军中国轿车工业,加快了中国轿车
工业现代化的步伐。从坏的方面来说,被兼并国家的经济主权在有些情况下会受到侵害,如当一个图家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电信、铁路、电力、银行、保险等行业的
控股权被外国公司掌握以后,这个国家在非常时期就难以确保自己的政治独立。
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
管理方式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带动了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世界经济的
持续发展。然而,跨国公司并不是慈善机构,它们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导向,其资金和技术也只能流向最能使它们获利的地区,并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
名牌产品影响着各国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跨国公司需要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中国家则需要跨国公司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相互补充,可以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但是.发展中困家更关心以外资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无疑是存在矛盾。如果应对不当,跨国公司就会对该国的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在新世纪中,全球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还会掀起新的
浪潮。
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和在全球的竞争力,跨国公司将通过并购不断扩人规模,“巨无霸”、“大哥大”式的跨国公司将会不断涌现,并把经营活动的触角进一步扩大到世界各个角落和各个产业.一些新兴国家的企业为了生存。
截止2024年10月,上海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机构集中地区,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98家。
中国式跨国公司
不久前,
联想用10亿元收购了
巴西当地最大的
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CCE公司;
海尔36亿元
要约收购新西兰最大家电制造商
斐雪派克的消息正在一波三折的进行中;而
华为又传出将新增130亿元扩大在英国的投资。而在早些时候,
三一重工收购了混凝土巨头
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万达鲸吞了美国AMC院线。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
大经济体,但至今却没有一家真正有全球影响力的
中国品牌。”这是
百度李彦宏不久前在一个
经济论坛上发表的感慨。美国《
新闻周刊》亦曾做过一期“没有品牌的巨人”的封面专题,在他们眼里,“中国是
世界工厂,但是它的顶级公司依然令人惊异的默默无闻。”显而易见,中国企业仍旧处于野蛮生长、粗放经营的阶段,至今也没有一家足以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相匹配的跨国品牌企业。于是,那些站在时代潮头浪尖的企业家,开始了他们的求索之路。尤其是在眼下
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时刻,中国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近两年,
海外并购热潮再起,意味着这些企业寄希望于采用海外并购的手段,以维持
中国经济收缩周期阶段企业的正常扩张和发展。并购铸就中国式跨国公司,是一条怎样的路径?眼下这股浪潮,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什么?
相比于前两年央企占据主导外,这一次,
民营资本成为了中国资本海外扩张的
生力军。不管是在
主权债务危机肆虐的欧洲腹地,还是不断推出货币刺激、
经济复苏乏力的美国市场,抑或是正在告别“黄金十年”盛宴的
新兴市场国家,中国民营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实施各种大手笔并购。他们的“胃口”不是一般的大。
可以说,中国经济领域最耀眼的几颗“星级”民企,在如今
经济形势十分微妙的时刻,率先扬帆出海,试图寻找到新的
价值洼地。这个时候出去,因危机带来的海外资产价值正处于低估阶段,单从成本收益角度衡量,确实是难得的并购时机。再加上目前国内
实体经济空心化和泡沫化趋势严重,
现金流充沛的民营资本顺势而动,至少博取差价利润问题不大。
但比
投机利润更为重要的问题则是,这些“星级”民企走出去,是否能够提升他们的整体竞争力?无论是技术创新水准,还是
品牌塑造,只有这些
硬实力的提升,才能达到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否则,仅为海外抄底“赚钱”,显然不能成为这些
有担当的中国民企应有的思维水平。
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是,无数关于并购的研究报告表明:大约有50%-70%的并购案例失败,要么是因预期的
协同效应无法实现而导致双方“离异”,要么是合并后企业的价值并未得到真正的提升。
市场化浪潮20年,中国企业倒是已经学会了按逻辑办事,而不像早期那般凡事“拍脑袋”决策,但是在海外整合过程中,经验和技巧十分缺乏,要么是不善管理,要么是文化隔阂,难以和被并购企业
形成合力,更奢谈建立新的竞争优势。甚至恰恰相反,部分中国企业习惯在各种不规范的
市场环境中“如鱼得水”,一旦进入真正市场经济环境却不能够适应,最终只能是被拍到岸边,活活“渴死”。他们往往更善于用“中国式”逻辑解决问题。应该说,并购固然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一条“捷径”,在国内整体实业环境艰难、政商博弈极其复杂的当口,民企掌舵者选择这条路算是明智。但这些企业家必须明了,在整合、消化尚且难以做好的情况下,海外并购只是为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了学习、
试错的机会,顺道赚点“小钱”。铸就伟大的跨国品牌,不可能依赖并购。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才刚刚开始,
任重而道远,而在
品牌运营及
经营管理方面又不擅长,如何能够突围,真正打造出属于世界级别的大品牌,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坚持。
其他作用
一:跨国界的投资导致
资源配置的
全球化,使世界生产在最合理的区位布局下进行。资本的流动引导了技术的流动、管理的流动和市场的重新划分。
二:
跨国投资导致了市场经营方式的全球化,使投资流入国采用
市场经济的
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
三:跨国投资的强大
经济效益加速了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开放,以巨大的吸引力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对外开放,进入
世界经济体系中。
四:跨国公司大大推动了
国际贸易发展,并要求贸易以更为自由的方式进行。
六:跨国公司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