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掌握人事权的“
铨郎”职的对立是“东西分党”的直接原因。即沈义谦反对金孝元被荐举为铨郎,说他曾是权臣
尹元衡的食客,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不能胜任铨郎一职。尽管如此,金孝元还是就任铨郎,其后金孝元调任庆兴府使,接替其位的是沈义谦的弟弟忠谦。这下又是金孝元以国王外戚不应担任掌握人事权的铨郎一职为由加以反对了。
就这样,以两人围绕铨郎一职不和为契机,当时的官吏和
士林分成两派,成立了带有政治、理念性质的朋党。当时沈义谦家住
汉城西部的贞洞,所以支持他的一派就称为“西人”,以此来区别于金孝元的“东人”。
这些西人的思想背景与学统是立足于主气哲学的畿湖学派。也就是与畿湖学派的中心学者
李珥、
成浑有交游关系的人物在西人中占据多数。
东西分党后,在李珥的建议和左议政
卢守慎的奏请下,采取了旨在缓解东西两党冲突的举措。即,将沈义谦和金孝元双双
外放为
开城留守和庆兴府使。支持金孝元的人对此非常不满。所以此次朝廷的处分惹出争端,金孝元和沈义谦之争也在朝臣中公然引起争议,由此明显地呈现出各自的支持、批判势力的色彩。李珥调停纷争反而造成了“东西人名目”的成立。
东西分党后首个政治冲突是东人掌令
郑仁弘弹劾沈义谦。但在李珥的仲裁下无事而终。1584年,起到仲裁作用的李珥死了,东人和西人的关系面临新局面。李泼等弹劾沈义谦并使其被罢职,使西人势力大挫。其后1589年,东人
郑汝立谋反事件东窗事发,西人
郑澈主管
鞫狱,暂时掌握政权。但到1591年,郑澈因“建储议”问题而倒台,西人再次失势。此后至
仁祖反正,都是西人的失势时代。
1623年,西人通过
仁祖反正再次主导政权,其内部分化为反正功臣派和观望派。前者称“功西”或“勋西”,其核心人物有
金瑬、
沈器远、
李贵、
金自点、
申景禛等;后者称“清西”,以
金尚宪为领袖。其后“功西“又分为“老西”和“少西”,发端于金瑬想起用
北人南以恭为大司宪时与反对的少壮派发生对立。支持金瑬的是“老西”,反对金瑬的是“少西”。“老西”的核心人物是金瑬、金庆征父子和
申钦等,“少西”以李贵为首,包括
罗万甲、李基祚、郑弘溟、
张维、朴炡、吴允谦、
金尚容等。
虽然有“老西”和“少西”的分裂,仁祖朝依然是西人天下。仁祖末年,以代表“山林”儒士的
宋时烈等为中心,又组成了“山党”。而居住在汉江以北、与中央政界结成纽带并与王室联姻的掌权者则形成“汉党”,该党首领是
金堉和
金锡胄。此外还有
元斗杓的“原党“和
金自点的“洛党”。就这样,西人分成了山、汉、洛、原四党。进入孝宗朝,宋时烈再次登场于政界,以老师
金长生的弟子为中心,重新集结西人,形成新的组织体。重新统合的西人在肃宗朝又分为
老论和
少论,由此与
南人、
北人展开“
四色党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