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在全生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涵义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生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
综合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落实并深化上位法定规划及相关
专项规划提出的
绿色发展要求;涉及系统性、
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建筑所属
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绿色建筑
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组成。
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
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
预评价。
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和基本级。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
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
自然环境的
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
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之所以强调
室内环境,因为空调界的主流思想是想在内外部环境之间争取一个平衡的关系,而对
内部环境,即对健康、舒适及建筑用户的
生产效率,表现出不同的需求。
1.1 温度问题
首先热舒适明显的影响着
工作效率。传统的
空调系统能够维持室内温度,但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室内达到绝对舒适,容易引发出“
空调病”问题,且消耗大量能源,增加氟里昂对
臭氧层的破坏。而绿色建筑要求除保证人体总体
热平衡外,应注意身体个别部位如头部和足部对温度的特殊要求,并善于应用
自然能源。另外,常采用的极大玻璃面建筑在夏季能发生
温室效应,而在冬季发生来自
冷玻璃面的低温
辐射效应。因此,除了冬夏空调设计条件外,要分析当地气候及建筑内部负荷变化对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影响。最好每个月每小时的变化对空调负荷及舒适性的影响。
1 .2 日光照明、声问题
同样的,室内
光环境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室内气氛。绿色建筑中引进无污染,光色好的日光作为光源是绿色光环境的一部分。但舒适健康的光环境同时应包括易于观看,安全美观的
亮度分布,
眩光控制和照度
均匀控制等,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调节强光从而不影响阳光的高品质。另外,健康舒适的
声环境有利于人体身心健康。绿色声环境要求不损伤听力并尽量减少
噪声源。这样,设计时通常将产生噪音的设备单独布置在远离使用房间部位,并控制室外
噪声级。
空气质量的好坏反映了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的程度。通常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包括空气流动(AIR MOVEMENT)、空气的洁净程度等。如果空气流动不够,人会感到不舒服,流动过快则会影响温度以及
洁净度。因此应根据不同的
环境调节适当的
新风量,控制空气的洁净度、流速使得空气质量达到较优状态。同时对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
有效控制也是室内环境改善的主要途径之一。影响
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物有成千上万种。绿色建筑认为不仅要使空气中的
污染物浓度达到公认的有害浓度指标以下,并且要使处于室内的绝大多数人对室内空气
品质指标表示满意。
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创造的居住环境,既包括
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在进行绿色环境规划时, 不仅重视创造景观,同时重视环境融和生态做到整体绿化。即以整体的观点考虑持续化、自然化。可持续的应用,除了建筑本身外还包括所需的周围自然环境,生活用水的有效生态利用,废水处理及还原,所在地的气候条件。
2.1 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
绿色建筑要考虑如何与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经济条件、文化传统观念互相配合,从而成为周围社区不可分离的整体部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与绿色房地产都不能脱离
生物环境的
地域性而独立存在。绿色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现存人类建筑、社会水平及
文化环境有关。
2.2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即利用自然能源或者不依靠传统空调设备系统而仍然能维持适宜的室内环境的方式。
自然通风最容易满足建筑绿化的要求,它一般都不用外来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常常能节省可观量的全年空调负荷而达到节能以及绿化的目的。但要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必须考虑建筑朝向,间距和布局。例如
南向是冬季太阳辐射量最多而夏季日照减少的方向,并且中国大部分地区夏季
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所以从改善夏季自然通风房间
热环境和减少冬季的房间采暖空调负荷来讲,南向是建筑物最好的选择。另外,建筑高度对自然通风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
高层建筑对其自身的室内自然通风有利。而在不同高度的房屋组合时,高低建筑错列布置有利于
低层建筑的通风,处于高层建筑风景区内的低矮建筑受到高层背风区回旋涡流的作用,室内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而且是环境绿化的重要手段,是引进比室温低的室外空气而给人凉爽感觉的一种节能的简易型空调.绿色环境常用的
送风方式是
地板送风暖通空调方式
发展
世界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 年,美国建筑师
伊安·麦克哈格著《
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
节能技术应运而生,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 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中国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中国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中国
199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
建设部 “全国
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
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
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
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
约束性指标纳入
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2011年中国绿色
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绿色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截至到2011年底,中国取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达353项,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建筑面积为3272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23项,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志的项目是241项,1950栋建筑,建筑面积2504万平方米。
随着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的不断出台、
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实施的不断深入及国家对绿色建筑
财政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中国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
2012 年5月国家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
中国绿色建筑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近5年,中国绿色建筑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发展,2012年绿色建筑项目数和面积均相当于2008年至2011年的总和。
仇保兴说:“城镇化要转向
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节约、智能、绿色、低碳等
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
仇保兴表示,尽管中国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快,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高成本
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
绿色物业管理脱节、少数常用绿色建技术由于存在缺陷并未运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专家评审机构尽责到位、
政府监管到位、公开透明
社会监督到位、补贴处罚机制到位、绿色物业运行
维护服务到位等“五个到位”,严把绿色建筑质量关。
为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资源
能源短缺、生态
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
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
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
青岛开发区以建设
绿色生态城区为目标,加大建筑
节能管理力度,降低建筑的
能源消耗,有力推动该区域迈向绿色低碳城区。据统计,青岛开发区累计竣工节能建筑项目150个,实施既有
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9个,开工建设可
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4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万吨,减排
二氧化碳17.5万吨。
中国未来一星级建筑有望成为强制性绿色建筑
2012年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2012第三届
中国住宅新趋势
高峰论坛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李丛笑指出,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一星级建筑有望在未来成为强制性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
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
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
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湖南:2020年三成新房将是绿色建筑
2012年12月13日,在
湖南省召开的2012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国家康居示范与住宅
产业技术创新大会上透露出来一个消息,
“十二五”规划期末,中国城镇新建建筑20%以上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到2015年,
厦门市新建建筑中预计将有40%为绿色建筑,
太阳能建筑应用面积将达1000万平方米以上。2012年全国建设领域
节能减排监督检查福建省
情况通报会在厦门召开。记者了解到,未来几年,厦门将继续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其中,绿色建筑将被大力推广。
绿色建筑应渐进 投资回报期10年
绿色
商业地产与酒店峰会在沪举行,多方业内专家共同探讨了商业地产特别是酒店领域的
建筑节能以及如何促进中国
商业建筑提高能效,降低
运营成本。同济
中欧建筑节能培训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永明在峰会上透露,12年上海已出台相关规定,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应不低于65%。
三星级绿色建筑可奖80元/平方米
《关于顺德区加快推广绿色建筑的意见》出炉,全部或部分使用
财政资金等建筑项目被纳入绿色建筑重点实施范围,而今后达到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的可获80元/平方米奖励。
向“绿色建筑”进军 回归大自然
当前中国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世界绿色人居
环境建设的方向一致,也正在向着其本质内容,即“绿色建筑”的方向回归。推动这一趋势出现的基本动力,一是生态时代实现经济与生态
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中国社会主义房地产市场的越来越走向成熟。
随着
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中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
年发电量将达110亿
千瓦时,有效地填补了
中国东部沿海电力缺口。同时,以此为标志,华电集团
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升级版零碳馆”在沪现身 可由卡车运到任何地方
“零碳馆2.0版问世后,你可以把它建在海边,也可以住在
喜马拉雅山脚下,感受
雪域高原的风貌。 ”在日前举行的零碳馆2.0发布会上,
零碳中心总裁、上海
世博会英国零碳馆馆长陈硕说。
世博零碳馆“升级版”,它集成了众多低碳、
智能技术,能自行发电、供水。由于不需要接入电网和自来水管网,它可以被
集装箱卡车运至任何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就地搭建,成为度假旅馆或
私人别墅。
安徽:2015年绿色建筑占新增
民用建筑比20%以上
从2013年1月1日开始,《
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正式开始实施,“绿色建筑”将越来越多地走进市民生活。根据《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
建设单位应该对民用建筑节能的分部、
分项工程及时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应当责成设计、
施工单位整改。
“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已建成未达标的建筑也将改造成绿色建筑。”日前,海淀北部地区的低碳生态建设
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俞东伟透露,海淀北部新区将设准入门槛,区域内的所有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部还将规划“绿道”系统,鼓励人们
绿色出行。这里将建设成
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态区。
十二五期间20%城镇新建建筑需达绿色建筑标准
《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定了明确目标。其中,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重庆:首个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通过住建部验收
国家首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项目通过了住建部验收。该楼采用了自然通风、
智能遮阳、
墙体自保温、
太阳能发电、
土壤源热泵、中水回收利用、
光导光纤照明、楼宇
自动化控制、废弃物回收利用等20余项绿色建筑
技术措施。
重庆市2013年在该市新建
公共建筑将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将出台建设领域
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启动建筑领域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公共建筑约占
重庆主城区新修建筑的20%左右。国家发改委要求,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比例达到20%。
重庆市城乡建委提出,起主城区新建公共建筑率先执行一星级
绿色标准,鼓励居住建筑和其他区县的公共建筑提前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同时完成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庆将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湖南:将从政策方面执行并推动绿色建筑标准
2013年湖南省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湖南省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动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其中,从2014年开始,各级
政府投资新建的公益性公共建筑以及
长沙市的
保障性住房,要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5年,
长株潭3市和有条件的地区、
非政府投资的居住和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要超过20%。从2014年起,对须严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在颁发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施工许可证时落实绿色建筑相关内容。
南京:政府投资新建建筑全部实行绿色建筑标准
2013年6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新建保障性住房、
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
大型公共建筑、八大新城(片)区和四个
国家级开发区内以及省级以上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内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2014年
青奥会举办前,全市累计要新建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3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绿色建筑1500万平方米,2015年末4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深圳:绿色建筑成新主力打造绿色建筑之都
2013年深圳正全力打造绿色建筑之都,各项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已成为建设主力,从山苑的
屋顶绿化,到
园博园的太阳能发电,再到集
人工湿地、
水循环利用、太阳能等
低碳技术于一身
廉租房项目
龙悦居,这些都深刻地说明深圳已开始大刀阔斧地走向了“
绿色革命”的道路。
据了解,深圳已经有采用
绿色环保技术的建筑1300万平方米,按照每年新增1000多万平方米面积来计算,预期2015年深圳
绿色住宅项目将超过4000万平方米。
在城市规划上,早在2005年,
深圳就划定了国内第一条
生态控制线。2013年
深圳市974
平方公里土地正式纳入了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约占全市陆地总面积的50%。全市共建成绿道2209.67公里,实现了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拥有1公里绿道的目标。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负责人表示,深圳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起步早,并创下了多个“率先”:率先探索建立建筑节能减排
制度体系,率先全面推进绿色节能建筑建设,率先集中开展绿色节能建筑工作试点示范,率先培育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相关产业。“深圳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如今,深圳已成为全国唯一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达到100%的城市。”这位负责人表示。
2015年7月,安徽
铜陵市首个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
铜陵市第一中学西湖校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既是2015年城乡建设计划内容,又是铜陵市节能减排建筑绿色化项目之一,年度计划投资约2.6亿元。截止7月14日,一期
土方工程和教学楼A地块桩基已经完成,正在进行宿舍楼
基槽开挖和地下停车场
土方开挖。
据悉,
安徽铜陵市首个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已成功入列2015年度
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下一步,铜陵市住建委将严格按照“关于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规定,对该项目严格进行工程
质量监督、安全检查,确保工程
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陕西:126个项目取得绿色建筑标识
2015年上半年,
陕西省共申报51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面积731万平方米,申报项目数量
同比增长183%。在申报的
西安泰华·金汇时代等51个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一星级项目45个、二星级6个,均为设计标识。其中,
西安市39个,
西咸新区5个,
咸阳市3个,
渭南市2个,
延安市、
榆林市各1个。其中,36个项目进行专家评审,25个项目上报住建部审核。
贵州:企业开发“绿色建筑”可享减税等多项优惠
2015年8月30日,
贵州省日前公布《
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出台多项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开发民用绿色建筑。
企业开发“绿色建筑”可获得减税或降低收费优惠,包括开发民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
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购置并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
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节能
节水设备的
投资额,可以依法
抵免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额;以符合
国家政策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
相关标准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享受
税收优惠。
此外,对采用
地源热泵系统供热制冷并在取水井和
回灌井安装检定合格
计量装置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实,按取水量和回水量的差额征收
水资源费。
河北: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2016年,
河北省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行75%节能居住建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中国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已经超过90%。
2024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试行部分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规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对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提到,鼓励缴存职工购买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缴存职工在本市购买新建绿色建筑或新建装配式建筑的,贷款限额上浮10%-20%,其中:购买一星级绿色建筑或A级装配式建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限额上浮10%;购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或AA级及以上装配式建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限额上浮20%。
认证
1993年,美国成立了“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简称
USGBC。很快,他们认识到需要一套标准来定义“绿色建筑”。1998年,这样的一套认证体系出台,就是
LEED1.0版。经过广泛修改,LEED2.0版在2000年出台,到2005年修订的LEED2.2版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绿色建筑”的标准被分为六大方面,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位置、水的使用效率、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
室内空气质量以及设计上的创新。
“绿色建筑”的认证是一种自愿行为。如果一座建筑的修建者希望获得LEED认证,就可向“绿色建筑认证机构”登记申请。该机构跟建筑设计和修建方协作,对以上六个方面的7项基本要求和69个小项分别进行评估。其中7项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的,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LEED认证。69个小项再分别进行打分,最终可按得分来分级,比如获33分到38分则为“LEED银级”,获39分到51分为“LEED黄金级”,而52分以上则为“LEED白金级”。
LEED认证中的每一个小项,都伴随着一定的建筑成本,有的实现成本高,有的实现成本低。比如,在“可持续的建筑位置”大项中,避免修建过程中的污染是一项基本要求,必须达标后才能进行其他认证。在“能源与环境”大项中,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越多,得到的分数就越高。例如,如果一座建筑采用太阳能来满足整座楼2.5%的能源需求,就会得到1分。提高这个比例,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数。如果采用了某些
优化设计,使得它的能源消耗
比标准消耗要低,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要达到黄金或者白金级的LEED标准,建筑成本自然会很高。
2009年,USGBC推出了LEED新版本,使用范围更广,
评分更加细化。不过基本理念还是一样,在建筑的整个
寿命周期之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对
地球环境的影响。
凯晨世贸中心是大陆地区第一个LEED-EB白金级认证写字楼,获得
亚洲最高分。
丹麦绿色建筑启发
1956年的
苏伊士运河危机引起的
油价上涨,令
丹麦对
能源供应安全产生担忧,其原因之一是丹麦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进口。苏伊士运河危机导致丹麦在1961年的
建筑规范中第一次提出了
能源效率要求。1970年随着
欧佩克油价上涨,丹麦人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丹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长中短期
节能减排措施。长期措施是重新制定一个完整的丹麦能源供应体系;短期和中期措施包括开展节能宣传,征收
能源消耗税和提出更严格的
建筑节能要求。90年代以来,对全球变暖的担忧和对长期能源供应安全的渴求直接影响到丹麦的政策导向。丹麦政府随后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到2050年丹麦将成为100%
化石能源零依赖的国家”。丹麦
节能政策经过几十年的贯彻实施,成果显著。如今,与气候相似的大多数其他国家的一般标准相比,丹麦新建筑的节能效果尤为突出。
每年每平方米加热地板的空间允许的最大能源需求远低于
瑞典,
挪威,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
事实证明,长期的城市规划是丹麦
低能耗建筑发展背后的强大
推动力。丹麦有着悠久的城市规划传统,主要分为国家规划、
区域规划(尤其是大哥本哈根地区)和地方规划。在丹麦,地方政府是可持续市政计划的主要规划者,他们负责城区独立的单个建筑物或指定区域内
节能建筑的
全面发展。
拥有近384万[9]居民的丹麦首都
哥本哈根大区计划到2025成为世界上首个碳中和城市。2012年8月市议会通过了《哥本哈根2025年气候规划》。当哥本哈根的
二氧化碳净
排放量为零时,该城市将实现碳中和,即哥本哈根碳排放量减少到
最低限度。剩余部分通过外部举措来抵消,包括大规模的对既有建筑物的改造,能源供应和运输模式重组等。
丹麦的建筑
规范要求是丹麦绿色
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这些规范不仅提高了新建筑物的节能性能,而且刺激了创新,从而能够从总体上增加
成本效益,促进发展。或许称得上是丹麦独有的建筑规范要求,其针对的是建筑物整体的能源性能,而非单个部件。此外它对建筑
围护结构和安装等都有详细的补充规定。这些要求为整体能耗性能水平制定了唯一的最低合法目标,但没有明确规定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这一性能方法刺激了创新,促生了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详尽的要求确保了整个建筑物各个部分的能源性能都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丹麦是绿化
能源系统领域的先驱,其持久和积极的政策表明,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
化石燃料的使用和依赖是完全可能的。对
未来建筑的
能效标准进行归类 - 丹麦的2015级和2020级方案 – 是一个重要的
政治信息,它为投资者和
承包商提供了长期投资的视野,并且激励创新,发展出更好、更符合成本效益的
低能耗建筑技术和材料。这是向着实现2050年丹麦成为零化石燃料社会的目标所迈出的关键一步。
丹麦
奥胡斯建筑学院已与中国清华大学联合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联合教学,中国一直跟踪学习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的先进理念、技术和经验。丹麦是世界上较早开展
建筑节能和
城市供热节能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国家之一,也是较早进入中国传播建筑节能和
供热计量的理念、技术和经验的国家,为中国推动建筑节能、供热计量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愿继续与丹麦等发达国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与低碳生态城市技术水平,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设计理念
2013 年1 月16 日发布《关于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
中国在2006年3月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06),这是中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
国家标准。国家推广
新型建筑材料的
一般性法律法规、政策。绿色建筑
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约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
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
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
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
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
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
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
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
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
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
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建成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建设绿色建筑面积超过50亿平方米,2019年当年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5%。全国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累计达到2万个,建筑面积超过22亿平方米。
误区
绿化成本高
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
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
绿色建筑的成本究竟怎样,是否会成为提高房价的因素,住房和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出了回答: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太高的情况下,大家对房价和房屋成本是非常敏感的。仇保兴说,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就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要对整个房地产的价格影响不大。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应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
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德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
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3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000元钱,国外援助2000元,总共一户投资7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
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
天花板和
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仇保兴说,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
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以前的智能化就走过弯路,许多
智能建筑,停留在保安、音响控制等方面,线路搞得非常复杂,造价也非常高,甚至耗电量居高不下,这不是智能建筑应有的发展道路。信息时代,智能化应该是多用信息,少用能源。有些地方推行
智能开关,用手机就可以控制家里的能源开关,
冬天走的时候,就把供热开关关掉,下班之前半个小时,手机一按,就能把供热开关启动,这样回到家里时,屋里已经暖洋洋的。主人在外边工作的时候,家中不供热,能省1/3的能源。
仇保兴坦言,因为绿色建筑的标识不明确,人人都可以滥用,“绿色建筑”也就成为一些
房地产开发商提高房价的欺骗性概念。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
室内环境的具体性能进行实测,给出数据,规定对
生态环境的保障。把绿色建筑从一个简单的概念变成定量化的检测标准,对达到标准的给予绿色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就会现原形,最终会退出
房地产市场。
绿色建筑新
“中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业内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据建设部统计,新建建筑在
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了2007年的97%;
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了2007年的71%,总共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
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
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中国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据仇保兴介绍,既有建筑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是串联式的,每一户装一只计热表,不可行。供热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
先进技术,在每个
散热片上装一个
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据估算,在
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不用开窗,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可计量的,主人出差或者上班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开,就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万吨煤,就相当于减排1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气体。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也是一个艰巨的
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加大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节能看政府
每台电器设备在
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功能的10%左右;一盏11瓦的
节能灯相当于60瓦的
白炽灯亮度;选用
电子镇流器,较传统
镇流器省电30%;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节能20%至30%。
仇保兴表示,最新规定,凡是
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
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
廉租房和
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仇保兴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应当把握因地制宜的灵魂,走适合国情的低碳之路,离开这一点,其他都免谈。穷人和富人,有各自的幸福,但是穷人不能拿富人的办法来打造自己的幸福。通过自然通风、采光、围护结构,把墙和
保温层加厚,让外面的
冷空气进不来,里面的热量出不去,这样就能减少室内能耗。其中,玻璃窗的
传热系数很高,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要做多层多空腔窗,外层还可以涂低辐射膜,将
太阳辐射热量反射出去。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栗德祥:有一种倾向,就是你用什么我也用什么。技术是没有高低的,只要适合当地,就是
实用技术,就会有地方特征,可以避免千城一面。另外要解决室内
环境控制问题。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要求,在建筑物
剖面设计上有所考虑,做到有利于采光、通风。建筑师要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主导,有些建筑师认为,绿色建筑应该由负责暖通的人员去设计,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被动技术是建筑师的基本功。我们只有和暖通人员配合,要求他们提高空调设备的利用率,才能形成一个比较高效的结果。
绿色建筑的尺度体现在哪里?
一个城市要有活力、魅力,那么绿色建筑最好的形象是和
乡土建筑结合。活力通常表现在消费上,商业要发达,文化休闲要充分。城市的魅力取决于城市的
轮廓线有没有秩序,以及尺度是不是宜人、亲切。人所关注的大多集中于建筑的地面两层。如果一定要建造高层,应该用
行道树遮挡一下,这样城市才有魅力。当然,城市魅力要看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否丰厚,以及
自然景观是否优美。有了活力和魅力,人才会聚集,否则城市就是空城、死城,使用效率低,变成高碳城市。所以说高效也是低碳。
推动发展
2022年4月25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意见提到,大力发展
绿色消费。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
消费模式。倡导绿色出行,提高城市公共汽电车、
轨道交通出行占比,推动
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
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
绿色建材,加快建筑节能改造。支持
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家装,鼓励消费者更换或
新购绿色
节能家电、
环保家具等家居产品。加快构建
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汽车、家电、家具、电池、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适当放宽
废旧物资回收车辆进城、进小区限制。
2024年6月26日,北京宣布调整住房商贷最低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限,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从30%调整至20%,5年期以上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调整为3.5%;调整住房公积金房贷最低首付比例;支持多子女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提高购买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或者超低能耗建筑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至160万等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