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一般而言,实行
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非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实行
计划经济的国家,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非政府投资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经济
发达国家,政府投资占社会
总投资的比重较小,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在
欠发达和
中等发达国家,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较大,非政府投资所占比重较小。
(一)均衡社会投资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政府投资量不占据主要地位,但对社会
投资总量的均衡能起到调节作用。当社会投资量呈扩张势头、通货膨胀趋势严重时,政府
投资主体通过减少投资量,缓解
投资膨胀。当经济不景气、
社会投资低迷时,
政府投资主体采取增加投资量的途径,扩大
社会需求,推动
经济发展。
(二)政府投资对调节
投资结构、引导社会
投资方向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需要制定不同的
产业政策,确定
产业发展次序,投资的基本方向是
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优先发展的产业,特别是
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对
社会效益大而
经济效益并不显著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这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协调投资比例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已不是惟一的
投资主体,即使是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基础设施及其他重要产业也需要鼓励社会投资的介入,但政府投资起到了一种先导和示范作用,它通过运用
直接投资和
间接投资手段(如投资补贴、
投资抵免、
投资贷款贴息等),引导全社会投资更多地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领域。
(三)为社会
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
投资环境。投资的环境好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公用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完善与否。公用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及
软环境建设,有相当部分是无法实现商品化经营或商品化程度很低,即不能实现投资
经济活动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因此这方面的投资是政府
投资主体的义务和责任,是政府投资的一个重点。
(四)支持地区内国家重点项目时建设。政府投资从资金、移民搬迁、
劳动力供给等方面为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保障,承担区域内
公益性项目投资,集中力量投资于基础项目和
支柱产业的项目,同时通过各项政策和
经济手段,推动资产的重组,进行
存量调整。推进现代企业
制度建设,使企业成为投资的基本主体。
1.政府投资要严格限制在
公共领域,包括
公益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并允许企业集团、实力较强的私营企业对有
盈利能力的公益性和
基础性项目进行投资。政府投资要进一步划分为
公共事业投资和
产业投资,并实行不同的投资
管理模式。政府
投资项目要实行
项目法人责任制,严格按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
经营管理,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和风险
约束机制得到落实。同时,改革
预算外资金管理体制,变分散管理为必要的集中管理,弱化
部门利益,堵塞管理漏洞,壮大政府投资实力。建立政府投资的
项目评估审议制度和错案追究制度,促进投资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广泛引入
竞争机制,大力推进规范的
招标承包制度。
2.创建
公共财政支出框架,调整支出结构,确定支出范围。保证
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加大对社会
公益事业的支持,扶持农牧业生产和扶贫,搞好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职能回归,压缩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和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财政资金坚决退出生产性和
竞争性领域。理顺
财政职能与
企业发展的关系,财政对企业扶持仅限于安排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补助、剥离企业中的
社会事业机构等。在完成事业单位
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按照“公益”标准确定事业单位类别,区别情况安排资金。
3.政府投资对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要积极推动
产业化经营,改变基础设施项目主要由政府“一家抬”局面,减轻财政负担。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如
轨道交通、
收费公路、
自来水厂、燃气、热力以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政府要采取
招标方式选择投资企业,政府赋予投资企业项目的
特许经营权。对中标的投资者采取
BOT(建设--经营--转让)、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BOO(建设--拥有--经营)和BTO(建设--转让--经营)等多种建设方式。
4.要合理安排
投资布局,调整
区域产业结构。投资布局即政府投资在各地区的分配比例关系,是政府
投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
地区经济极
不平衡,合理安排布局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调节
生产力布局和区域产业结构,而且也是调节地区差距、促进地区
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
政府投资常常会出现浪费、低效与腐败的现象,这在
西方国家早已被证明。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也暴露出不少触目惊心的贪腐现象,比如这些年倍受人们关注的铁道部,它不仅出了刘志军腐败案,前段时间又爆出了天价宣传片事件,而且各地铁路建设的天价成本与低效的运营,这都充分暴露出我国大规模建设中资金使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