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指和尚之尊称,语出《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代表人物有虚云禅师、佛源禅师、法海禅师。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
[honorific title for a Buddhist monk] 敬辞称和尚,尤指有德行的和尚。
法海禅师。
引证解释
指和尚之尊称。
《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天子问 文殊师利 言‘禅师者,何等比丘得言禅师?’
文殊师利 答言天子‘此禅师者,於
一切法,一行思量,所谓不生,若如是知,得言禅师。’”即比丘能得禅定波罗蜜者曰禅师。又 南朝
陈宣帝 称 南岳
慧思 和尚为
大禅师, 唐中宗 赐
神秀 和尚以 大通禅师 之号,皆寓非常尊崇之意。后用为对一般和尚的尊称。 唐 李范 《江寺闲书》诗:“钓叟无机沙鸟睡,禅师入定白牛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禅师既然不罪,我要个上头光。”
虚云禅师
人物简介
释虚云禅师,
俗姓萧,祖籍湖南
湘乡县。在现代
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
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
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虚云禅师幼时,从师读儒书,17岁离湘至闽,19岁至
福建鼓山
涌泉寺出家,拜常开为师。
次年依妙莲(1844-1907)受戒。
清光绪十八年(1892)受
临济宗衣钵于妙莲和尚,受
曹洞宗衣钵于耀成和尚。出家后勤修苦行。
27岁离鼓山,先后在
江浙名山大刹参访耆宿,研习
经教,参究禅宗。
此后又参访陕西
终南山、四川
峨眉山、
拉萨三大寺,并由西藏到印度、锡兰(今
斯里兰卡)、
缅甸等国,朝礼佛迹。
由缅甸回国,朝拜云南
鸡足山,经贵州、湖南、湖北等地,礼安徽
九华山,再至扬州
高旻寺参加
禅七法会,在赤山法忍和尚处获悟。
光绪二十七年(1901)至
终南山结茅潜修两年。后至
鸡足山主持钵盂庵,自往南洋等地募缘建寺,至
宣统元年(1909)自北京请得《
龙藏》全部回鸡足山,敕改钵盂庵为护国
祝圣寺。
1912年
中华民国建立,出现逐僧毁寺风潮。
滇军师长亲自
督军上山捉拿虚云,虚云只身与其讲理,被折服而一改初衷支持虚云。
民国七年(1918),虚云自南洋请玉佛回祝圣寺,并重建庙宇。此后,应滇、粤、闽军政大员之请,曾移锡
昆明华亭寺,住持鼓山,重兴曹溪
六祖道场
南华寺。
民国三十一年冬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大悲法会,历时3个多月。
1952年4月虚云离云门北上,11月在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发起人会议,并被推为首席发起人。
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正式成立,虚云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是年,虚云被聘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9年10月13日,虚云法师在
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圆寂。世寿120岁。
生平简历
虚云禅师
虚云法师(西元1840~1959年)
提起虚云老和尚的大名,佛门缁素四众莫不如雷贯耳,油然
生起崇敬之心。老和尚一生充满传奇,高龄一百二十岁始圆寂。他在世之日,就是一部活的
中国佛教近代史。我们要了解他生平事迹,就先自他幼年说起。
老和尚俗姓萧,出家后法名古岩,又名演彻,字德清,虚云二字是后来改的。他是
湖南湘乡人,父亲玉堂公宦游福建,在
永春州衙任幕僚,后来受聘入
泉州府幕。虚云和尚是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庚子岁的
七月二十九日,诞生在泉州
府署中。
原来玉堂公年逾四十无子,他的夫人颜氏在永春州的观音寺
祈子,夫妇二人夜间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头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二人惊起互告,颜氏遂有娠。第二年在泉州生下了虚云和尚。据老和尚的《自述年谱》上说,他初生下来时是一个肉团,颜氏夫人骇恸,气壅而死。第二天有卖药翁来,剖开肉团,得一男婴,这就是后来的虚云和尚。所以虚云自幼是由庶母王氏抚育成人的。
他幼时在泉州府衙,从师读儒书。十三岁的时候,祖母逝世,他随父送祖母及生母灵柩返
湘乡安葬。家中作佛事,他见佛像经书、三宝
法物,心生欢喜。十七岁时潜离家乡,想到南岳出家,道路不熟,途中又被家人追回来。玉堂公怕他再出家,为他娶了两房妻子-他兼祧他的叔父,所以早几年就为他订下田氏和
谭氏二妻。他婚后与二女同居而无染。十九岁再度离家出走,到了福州
鼓山的
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师,达到了他剃度出家的愿望。
出家的翌年,依
鼓山的妙莲和尚受
具足戒。这时玉堂公仍在泉州,曾派人四处寻访。虚云和尚怕被家人找到,便隐居在山后的岩洞中不敢露面。他在洞中礼万佛忏,修行不辍。这样在后山一住三年,后来听说玉堂公已告老返回湘乡,他才回到寺内,担任
职事。
他在鼓山寺任过水头、园头、行堂、典座一类职事,过了四年之久,然后辞去职事,又回到后山岩洞
中修苦行。在后山,居则岩穴,食则
松果,渴饮
涧水,髡发覆肩,衣不蔽体,如此又过了数年。后来受到一位行脚禅人的指点,便到天台山的华顶龙泉庵,参谒融镜老法师。融镜见他蓬首垢面、衣不蔽体,问其所以,他略述在岩洞中修行的经过。八十多岁的老法师责之曰:
你的这种作为,近于
外道,而非
正路,枉费了十年功夫,就算你修行有成,证到
初果,亦不过是个自了汉。
发菩提心,
上求下化,自度度人,才是修行的正途。
这时老法师赠他
衫裤衣履,令他剃发沐浴,留他在庵中住下来。他从老法师学天台
教观,过了两年,老法师又命他到
国清寺参学“禅制”,到方广寺习《法华》,他也常回茅庵与老法师作伴。这样到了
光绪元年,是年他已三十六岁。他到高明寺听
敏曦法师讲《法华经》完毕,辞别融镜老法师下山,行脚天涯,参访学道。
他初渡海到
普陀山,遍参各寺刹;继到
宁波阿育王寺拜佛舍利,到杭州礼天朗和尚,到
天宁寺礼清光和尚,到焦山礼大水和尚,到金山亲近观心、新林、大定等和尚,到扬州
高旻寺礼朗辉和尚,他到焦山时,
清廷名将
彭玉麟督水师驻焦山,曾数度约他谈论佛法及修行途径,对他深生敬信。
1882年
到了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他二度朝礼普陀,为报亲恩,再礼
五台。是年七月一日,自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一直拜到五台山。初开始时,有偏真、
秋凝等四僧附香,渡海由宁波登陆,向北前进,过了
苏州、
常州,
天候渐冷,四位附香者先后退出。他一个人礼拜前进,经南京渡江到
浦口,在
狮子山寺
挂单过年。过了春节,再由狮子山寺起香,经
苏北入河南,经嵩山
少林寺、洛阳
白马寺,到了腊月,拜到黄河边的铁谢渡。渡过黄河,错过宿店,在路边一个茅棚中度夜。后半夜大雪纷飞,黎明后积雪盈尺,过往无人,他在茅棚中枯坐
念佛,饥寒交迫,日复一日,到了第六日终至陷入昏迷状态。后来得一姓“文”名“吉”之丐者相救,得继续前进,拜到
豫北怀庆府,在洪福寺挂单过年。正月初二再起香前进,拜到五月底终于拜到五台山的
显通寺。自光绪八年七月由
南普陀起香,到十年五月到显通寺,途中足足跪拜了
二十三个月,这种毅力,实不是常人所能及!
这年下半年,他礼拜
北岳恒山、西岳
华山。翌年春抵西安,礼慈恩寺
大雁塔、
华严寺杜顺和尚塔、
清凉国师塔,及兴国寺玄奘法师塔。然后入
终南山,在
南五台结茅修行。这时在南五台结茅的,还有觉朗、
冶开、法忍、
体安、
法性诸师,虚云与诸师同参究,他自觉甚有饶益。
在终南结茅两年余,他下山后,在西安附近,
礼道宣祖师塔,礼鸠摩罗什道场,然后越
秦岭,入
子午谷,经
汉中,入剑门到了四川。第二年到成都,上峨眉山
金顶进香。然后渡
泸水,经
打箭炉入西藏。到了拉萨,礼
布达拉宫(达赖活佛
坐床之所);也到了札什伦布,礼札什伦布寺(班禅活佛坐床之所),他这一年登山涉水,遍游川藏,岁暮在拉萨过年。
1889年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年),这一年他年已五十岁。因不愿在西藏久留,开春南行,经
不丹国,翻越重山峻岭(事实上就是
喜马拉雅山),到了印度。朝礼圣迹后,又渡海到锡兰,然后又到了缅甸。这样兜了个大圈子,是年七月启程回国,由
腊戌过
汉龙关。入云南境,到了大理。他回国的初愿是朝
鸡足山,礼
迦叶尊者道场。七月底,他到了鸡足山,进香礼拜。又登山顶天柱峰,礼
楞严塔。鸡足山全盛时,有三百六十庵、七十二大寺。而虚云和尚到时,全山不足十寺,都是
子孙庙,不许外地僧侣挂单。他叹息不已,下山而去。
1891年,他仍在各地参访。到
衡阳岐山寺礼恒志和尚,到武昌
宝通寺礼志摩和尚,学“
大悲忏”法,到庐山海会寺礼志善和尚,到
九华山礼宝悟和尚,到
宝华山礼体性和尚;以及到
宜兴礼仁智和尚,到
句容礼法忍和尚。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年),在南京净成寺,与
杨仁山居士往来,讨论《因明论》、《
般若灯论》。以后又到九华山结茅修行。这样到了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
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约他到扬州做法事,他渡江时失足堕水,甘自一昼夜,为渔者所救,把他送到
宝积寺,醒过来时,七孔流血不止。后来到了
高旻寺,月郎分派他职事,他不接受,只求在堂中
打七,月朗以为他“慢众”,当堂打
香板,他顺受不语。后来宝积寺僧到了高旻,说出他堕水获救那一段事,才免去
禅堂职事,他得便专心修行。
他在高旻寺禅堂修行那段时间,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夕,夜间放香时,他开目一看,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彻,隔墙见香灯师小解,远及河中行船,岸上树色,悉皆了见。到腊月的第八个禅七中,第三天夜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照例冲开水,热水溅手,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如从梦醒-他开悟了。他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这年在镇江
金山寺过戒期,在扬州重宁寺助理道明和尚。智通法师在焦山讲《
楞严经》,请他讲偏座;翌年他又重到宁波
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
供佛,超度慈亲。
宁波七塔寺请
默庵法师讲《法华经》,请他去任附讲。讲经毕,又到
丹阳,助结森、宝林二师重修仙台观,以后又到赤山与
法忍和尚结茅共修。到了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年),他年已六十一岁,在江浙一带参访也时近十年,他又动远游之念,想再朝五台山,然后到
终南山潜修。他辞别法忍和尚,先到扬州朝
云台山,继到山东朝东岳
泰山,再到牢山礼憨山老人的海印寺,以后又到
曲阜礼孔庙、孔陵,再西行北上到五台山。在五台行香毕,原想到终南山,这时
义和团之乱日炽,行旅不便,就近回到北京,驻锡城南龙泉寺。这时他已颇著声誉,
肃亲王善耆的太
福晋对他执弟子礼,一些王公大臣也来参叩。
到了五、六月间,京中团乱愈烈,杀德国公使,围攻使馆区,清廷且下诏与各国宣战。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北京沦陷。
西太后挟光绪帝匆匆西逃。这时朝中有参谒过虚云和尚的王公大臣,关心他的安危,劝他同众人随驾出京,他就在兵荒马乱中随扈跸西行,到了西安。这时护驾大臣
岑春煊请他在卧龙寺建息灾法会。佛事毕,他以西安嚣烦,十月间潜离西安,到
终南山结茅修行。山中同修道侣不少,翌年赤山法忍老人也到了山中。
这一年岁暮,大雪封山,严寒彻骨,他独居茅棚,身心清净。一日他在釜中煮上
芋头,
结跏趺坐待熟,不觉入定。到了新岁,邻棚的复成师等去给他贺岁,见棚外虎迹偏满,入棚见他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他吃饭否?他答:“尚未,釜中的芋头大约已熟了。”开釜一看,釜中坚冰如石,原来他入定不觉已半月之久。他自此改名“虚云”。在此以前,人都称他为德清师。
是年下半年,他再礼四川峨眉、云南鸡足,年终前到了
昆明,在福兴寺闭关,年余后出关,在归化寺讲《
圆觉经》、《四十二章经》,皈依者三千多人。秋季在
筇竹寺传戒。继之大理的提督张松林,亲率官绅,迎他到
大理府,住三塔
崇圣寺,讲《法华经》。皈依者亦数千人。这时张提督和一位李军门欲留他住持崇圣寺,他希望在
鸡足山能够有一个地方,开单接众,以恢复
迦叶道场。众人称善,乃命宾川县知县办理。知县在山中觅得一破院,名叫钵盂庵,交给虚云和尚居住,至此他终偿宿愿,在鸡足山有了立足之所。
1906年后
他在钵盂庵开单接众,
四众闻风而至者颇伙,这时他急于重修寺宇,必须募化,但这不是边郡民力之所及,所以他留下一位戒尘师料理内务,他自己只身往南洋。途中在南甸太平寺讲《
阿弥陀经》,在
仰光、
槟榔屿各有停留,在
麻六甲青云亭讲《
药师经》,在
吉隆坡灵山寺讲《
楞伽经》。各地均有弟子皈依,前后万余人。这时接到云南全体僧众来电,谓政府要征提
寺产,宁波
天童寺的
寄禅和尚有电来约,促他及早回国。他在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春季回到了上海。
在上海与
佛教会代表寄禅等会合,同进京请愿,抵京住在贤良寺,朝中的
僧录司法安、龙泉寺住持道兴、观音寺住持
觉光等接待他们。
肃亲王善耆也请他到府中为太福晋说法。庚子年在京中相识的一些王公大臣也都来探视,研究如何给皇帝上奏章。由于诸护法的相助,光绪帝下了一道
上谕,谕知地方官不得
勒捐寺产,著征提寺产风波始告一段落。
虚云以清朝开国以来,对云南一地没有颁发过《大藏经》,商请诸位护法奏请朝廷,给云南颁发一部《龙藏》。此事由肃亲王发起上奏,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年)七月奉到上谕,把
鸡足山的钵盂寺改名护国祝圣禅寺,钦赐《
龙藏》一部,銮驾全副护送《龙藏》到山,赐虚云和尚紫衣、玉印,并赐封号为“佛慈洪法大师”。这在当时是一份难得的殊荣。
光绪末年那一段时间,虚云到南洋弘化,并为
祝圣寺募款。他在
暹罗龙泉寺讲经时,一日
趺坐入定,一定九日,这一来哄动了暹京,自国王大臣至善男信女咸来罗拜,国王请他到宫中讲经,百般供养,官民皈依者数千人。这一次南洋弘化两年余,直到宣统元年(一九○九年)始由
仰光回云南。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虚云和尚在鸡足山
祝圣寺传戒,继之又结禅七七四十九日。九月武汉革命的消息传到
滇中,地方大乱。统兵官李根源排斥佛教,率兵入
鸡足山,欲拆寺逐僧,经他出面解释,
李根源皈依三宝,引兵而去。以后
李氏维护佛教甚力。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虚云和尚已七十三岁,老和尚是年在云南成立了佛教分会,该会初创,许多事情要和
官厅接头,而民政长罗容轩对佛教有成见,事多阻碍难行。滇督蔡松坡时为调解,亦不得圆满。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老和尚到北京请内阁总理
熊希龄帮忙,熊把罗容轩调到北京,以
任可澄为云南
巡按使,老和尚亦回到云南,推动佛教会事务。翌年他把会务委人办理,回到鸡足山。
1918年后
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滇督
唐继尧派员迎他到昆明,年底到达,住
圆通寺。适
欧阳竟无带著弟子
吕秋逸,为筹募支那内学院经费之事亦到昆明,同住圆通寺,老和尚请竟无为他讲《
摄大乘论》。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春,老和尚在昆明忠烈祠
建水陆道场四十九日。是岁留在昆明。民国九年(一九二○年)春又建水陆道场,法会结束继之讲经。这时唐督请他复兴昆明西山已荒废了的
华亭寺-就是后来的云栖寺。他接受了唐督的聘帖,担下了重建云栖的重任。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
顾品珍督滇,二月以后,天雨不止,城内可以行舟;七月以后,干旱不雨,到了冬天,河内可以扬尘。秋天时疫流行,死人数千。在这种情形下,重建云栖的事就搁置下来,直到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才开始动工。老和尚逐日亲督工作,惨澹经营,为时三年,规模粗具,以后即每年在寺中开单接众,传戒讲经。
1928年后
到了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他为筹募云栖
圣像款,与
王九龄居士同到香港。这时陈铭枢主粤政,接老和尚到广州,想请他
住持曹溪
南华寺,他谢绝,经
厦门转
福州,回到他七十年前出家的鼓山寺探视,并在寺中讲经。讲毕,再到宁波
阿育王寺拜舍利,朝普陀山,回上海度岁。翌年回到福州鼓山寺,闽
省主席杨树庄,及前主席
方声涛,率官绅恳切
劝请,留他主持鼓山寺。他以
鼓山是他剃染初地,缅怀祖德,义不可辞,遂就任。以后数年,在鼓山讲经传戒,修缮寺院,并整顿
鼓山佛学院,请
慈舟法师主持院务。这样到了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鼓山寺方理出头绪来。而此时驻兵粤北的
绥靖王任
李汉魂坚请他到粤住持南华寺。他以六祖道场有重修的必要,这样又到了南华。
南华寺是唐代大鉴禅师六祖惠能的道场,寺中有六祖的真身在。但已荒圮多年,无人过问。老和尚初到南华时,殿宇已倾,房屋破坏。只得搭盖葵蓬
竹屋,暂以住众。然后筹募款项,购材募工,开始了南华重建的工作。经他惨澹经营,历时十年,直到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始竣工。他写了一篇〈重兴曹溪南华寺记〉以记其事。在这十年之中,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年开始八年抗战,二十六年广州沦陷,各地僧人都投奔南华寺。南华容纳不下,他重修了
韶州曲江的
大鉴寺和
月华寺作为南华下院,以容纳各地来投的僧侣。民国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他应国府主席林子超的邀请,到重庆启建了一场息灾法会。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南华重建告一段落,他又担起了中兴云门的重任。
云门寺是
云门宗始创者
文偃禅师的道场。数年前老和尚途经该地,见荆棘丛中残存破寺及祖师肉身一尊,老和尚见祖庭沦落至此,凄然泪下。便中言之于广东
绥靖王任李济深、
省主席李汉魂。到南华工程结束,二李又请老和尚重兴祖庭,并亲送老和尚至云门驻锡,老和尚又开始了筚路蓝褛、重建云门的生涯,而是年他已高龄一百零五岁。
由民国三十三(一九四四年)年到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云门的殿宇堂寮完成了十之八九,殿中圣像八十余尊,也铺金设座告竣。接著「
国民政府”自大陆“撤退”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年余之后,即一九五一年的春戒期中,发生了震惊全国的“
云门事变”。
一九五一年三月,寺中在开戒期间,一日,地方干部及民兵百余人包围了云门寺,将老和尚拘禁于方丈室,将百余僧侣分别囚于禅堂及法堂,干部大事搜索,上自瓦盖,下及地砖,搜了两日,未搜到金银财物,乃殴打众僧,亦无所获,最后数大汉以木棒铁棍殴打老和尚,逼其交出金银财物,打得老和尚五窍流血,肋骨断折。老和尚深入禅定,苦乐俱捐,多次殴打始终不死,干部们不敢再打。直到五月间“云门事变”传到韶州,
大鉴寺僧人通知海内外同门,联合营救。后来北京方面电令地方政府严查,云门之围始解。
一九五二年春,北京政府电粤,派员护送老和尚入京。七月抵京,李济深、陈铭枢、叶遐庵、赵朴初等迎老和尚于火车站,驻锡于
广化寺。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要推举老和尚任会长,老和尚坚辞,挂了个名誉会长的名义。十月到上海主持了一场祝愿
世界和平法会,一九五三年回到云门。
在云门最后几年,他仍开堂传戒,日有开示。到了一九五九年,老和尚以化缘已尽,住世无益,于是年十月十三日(农历已亥年九月十二日)示寂。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年。他一生中有许多神奇的感应,如猛虎皈依、双鹅听经、
龙王求戒、枯梅开花等等,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俱述。
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的代表人物,他一身兼祧禅宗五
家法脉-他于鼓山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
云门宗,扶持
法眼宗,延续宗。他
解行相应,宗说兼通,
定慧圆通。参禅之余,也著书立说,曾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及《心经解》等,俱已散佚无存。他平常教导弟子,多以
诗偈代禅机,著有诗偈数百首,教导弟子们注重行持,勿尚空谈。后来为人辑为《虚云和尚法汇》,及《虚云和尚禅七开示录》行世。
云门事变的次年,老和尚赴北京之前,曾自书一联,记述其生平,联曰: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黄櫱禅师
简介
黄蘖禅师:蘖通“糱, 拼音: niè 。与
黄檗、
黄蘖指的同一人。 唐断际禅师
希运,唐时福建
福清僧人。幼年在
本州黄檗山出家。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朗润,意志街澹,聪慧利达,精通内学,
广修夕阵,时人称之为
黄檗希运。 《
佛祖历代通载》:黄檗希运禅师。福唐人。姿貌丰硕。
游方晚趍江西参马祖。值祖归寂。乃见百丈问马祖平日机缘。丈举再参马祖挂拂话。师于言下大。悟曰子他日嗣马祖去。师曰。不然今日因师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若嗣马祖丧我儿孙。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乃堪传受。师自是混迹于众后于
豫章遇
观察使裴休。道缘契合遂出世说法。尝示众曰。汝等诸人欲何所求。遂以捧趁去。而众不散。因谓之曰。汝曹尽是噇酒糟汉。恁么行脚取笑于人。但见八百一千便去。不可只图热闹也。老汉行脚时。或遇草根下有一个汉。便从顶上一锥看他。若知痛痒。可以布袋盛米供养他。
可中总似你如此容易。何处更有今日事。汝等既称行脚。亦须著些精神还知道大唐国里无禅师。时有僧出云。只如诸方尊宿聚徒阐化。又作么生。师曰。不道无禅。只是无师。岂不见马大师座下出八十四人坐大道场。得大师正眼者。止三两人而已。归宗和上是其一也。出家人须知有从上来事分。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不知向上关捩子。有此限脑方辨得邪正宗党。且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语言念向肚皮
里安著。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么。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我才见入门来。便识得你了也。还知么急须努力莫容易事。持片衣口食空过一生。明眼人笑汝。久后总被俗人算将去在。宜自看远近。是阿谁分上事。若会即便会。不会即散去。大中三年终于黄檗敕谥断际禅师。
悟道因缘
黄檗在洪州
高安县鸶峰山建寺弘法,并改其名为
黄檗山,往来学众云集,会昌二年(842年)
裴休在钟陵(今江西),迎请
黄檗禅师上山,安置在龙兴寺,旦夕问道,并随录日常对话成集,为《钟陵绿》。大中二年(848年)裴休移镇
宛陵(今安徽
宣城县),又请黄檗至开元寺,随时间道,并记绿为《宛陵绿》,即是现行的《
传心法要》大中四年(850)圆寂於宛陵开元寺,赐谧号“断际禅师”,塔号。“广业”。有《语录》、《传心法要》问世。他的法嗣有临济义玄,
睦州陈道明等十二人,以
义玄为最。
主要思想及评价
唯说一心。千说万说只教人莫错用。“一心”,分别即魔,忘机即佛。今本州黄檗山上
万福寺,有赵朴初会长写的对联:“万劫婆心,原来佛法无多子;福田种智,重见圆珠七尺身。”这是对禅师弹风的高度概括。黄檗婆心切,以打、骂、喝交加,截断学人情解,独树洪州禅风,经久不衰,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特别是在日本,黄檗宗多次在万福寺举行会议,并成立中日临济黄檗协会,为当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架起了一座桥梁。
黄檗禅师的功绩在佛教史上永远是熠熠生辉的。
佛源禅师
佛源禅师(1923-2009),莫氏子,父讳芳友,母贾孺人(癸亥岁)二月廿七日,少而聪慧。年十八,投
益阳会龙山霞寺智晖上人剃落,方七日,
楞严咒已诵熟,寺规法则见即能知。次年赴
南岳衡山祝圣寺佛教讲习所,亲近
空也、
明真、
灵涛诸公。1951得虚云法师传承,受
云门宗法,系中国佛教云门宗13代传人。从1953年起,继任云门
大觉寺方丈。1990年
佛源法师兼任益阳
白鹿寺方丈,1991年兼任南岳
衡山祝圣寺方丈,复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暨咨议委员会副主席。
公主之子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九.(唐)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中之中武德四年》:初,
窦建德之诛
宇文化及也,隋
南阳公主有子曰禅师,建德虎贲郎将於士澄问之曰:“化及大逆,兄弟之子皆当从坐,若不能舍禅师,当相为留之。”公主泣曰:“虎贲既隋室贵臣,兹事何须见问!”建德竟杀之。公主寻请为尼。及建德败,公主将归长安,与
宇文士及遇于洛阳,士及请与相见,公主不可。士及立于户外,请复为夫妇。公主曰:“我与君仇家,今所以不手刃君者,但谋逆之日,察君不预知耳。”诃令速去。士及固请,公主怒曰:“必欲就死,可相见也!”士及知不可屈,乃拜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