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状态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日本人用“文明”翻译civilization,然“文明”二字本借自汉籍。
词语释义
词语:文明
解释:
①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有文化的状态:文明社会;避草昧而致文明。
②旧时指时新的、现代的
文明戏
1、定义: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2、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3、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4、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例:文明戏)。
5、光明,有文采(例:天下文明)。
详细解释
1、文采光明。《易传·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 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 唐李白《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 清钮琇《觚賸·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复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
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唐苏鹗《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缯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缯。”
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 元耶律楚材《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
4、谓文治教化。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宋司马光《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台阁尤蝉联。” 元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5、文教昌明。汉焦赣《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镝。” 前蜀贯休 《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明高明《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中国 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6、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以之。”《后汉书·邓禹传》:“ 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 亘 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秋瑾《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 老舍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社会学名词
词语来源
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哲学、宗教、艺术萌芽之前,是没有文明史的,只有莽荒史、原始部落史。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19世纪之前西方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定义就是野蛮,所以当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定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到了现代西方才逐渐认识到这种对文明的定义是错误的。
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
由于各种文明要素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并不均匀,产生了具有显而易见区别的各种文明,具体到现代,就是西方文明阿拉伯文明,东方文明,印度文明四大文明,以及由多个文明交汇融合形成的俄罗斯文明,土耳其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在某个文明要素上体现出独特性质的亚文明。
分类
文明一般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此外还有把文明三分法四分法六分法和其它标准的分法。
在分析的同时还应结合在一起理解,其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
标准
一般标准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对精神文明特别是其中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物质文明的性质为生产方式所决定。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
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
作用是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古代文明列表
人类古代文明列表
此列表为学术界普遍承认的12个古文明(以公元前1000年为界,未能发展为文明的古代文化不列入统计对象),但具体起源和留存细节依然需要更多的考古研究去支撑,关于各古文明的详细资料参看具体词条。
华夏文明为古文明中延续至今的原生文明之一,此外苏美尔、古埃及、哈拉帕、奥尔梅克也均为原生文明。它们对周边的文化辐射导致了其他大量次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古典印度,波斯等次生文明延续至今。
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371年:苏美尔文明(今伊拉克
公元前3200年~今:埃及文明
公元前3300~今:华夏文明(中国)
公元前2700年~今:埃兰/波斯文明(伊朗)
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1420年:米诺斯文明克里特
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1750年:古代印度文明哈拉帕
公元前2371年~公元前539年:两河文明圈(巴比伦、阿卡德、亚述
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178年:赫梯文明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古希腊青铜时代
公元前1500年~今:印度文明(吠陀/古典印度)
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539年:腓尼基文明
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400年:奥尔梅克文明
历史
世界文明历史
中国文明历史
古典时期文明
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这段时期,绝大多数古老的原生文明走向衰败或已经绝灭,但更多的新生文明进入繁盛时期,人类世界的开化逐渐走向繁荣。这个时期通常也被称做古典时期
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几大文明之一,也是延续不断的文明之一。距今4000年以来,华夏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东亚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
希腊文明
希腊文明是延续不断的文明之一,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达到鼎盛。创造了灿烂的希腊文化。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被传到整个地中海地区中东地区。
罗马文明
罗马文明在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间达到辉煌,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
印度文明
印度文明最繁盛的时期是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的孔雀王朝和公元四世纪前后的笈多王朝
玛雅文明
玛雅文明的辉煌时期在大约公元前200年到公元900年间。
学者观点
人类命运:变迁与规则》书中认为“文明本身就是对欲望的自律”。
相关名言
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恩格斯
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幸田露伴
文明的历史是人类得到缓慢而痛苦的解放的历史。——英格索尔
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亨·哈·埃利斯
真、善、美,是文明社会的三大特点。——周海中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钱钟书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埃利斯
地外文明的探索不仅是宇宙探索的一部分,同时对人类的进化和科技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周海中
“文明本身就是对欲望的自律”。——丹溪草
分类
按时间维度
按地域维度
按社会形态维度
按宗教文化维度
此外,还有按照文明的载体分类,可分为海洋文明、大河文明等。不同的文明分类方式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研究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参考资料
文明.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10 14:53
目录
概述
词语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