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
宋朝抗金英雄
张荣,北宋末、南宋初年抗金名将,绍兴元年(1131年)在缩头湖率舟师大败万余金兵,张荣聚集梁山泊地区民众抗击侵略者,不断袭击金兵,张荣骁勇善战,被人们尊为“张敌万”。
人物介绍
宋高宗君臣逃往杭州。张荣在梁山泊地区难以立足,遂率军乘船沿泗水下游之清河南下,驻泊于承州(今江苏高邮)以北鼍潭湖水域,以泥粘合茭草堆积成墙,筑成水寨,远近响应,众至万余,并与宋承州守将薛庆取得联系,声势日盛。在位于承、楚(今江苏淮安)二州之间,锦亘300余里的樊梁、白马、新开三个湖泊内袭击金军,屡获胜捷。
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金朝为集兵攻取陕西,将由江南撤至六合(今属江苏)的完颜宗弼军西调洛阳(今属河南),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负责淮南战场。九月中旬,完颜昌督军攻克楚州,南宋守将赵立战死。十一月,完颜昌乘天寒湖水冰冻之机,率军进攻鼍潭湖义军水寨,张荣孤军不敌,焚毁积聚粮草,引军撤退至通州、泰州。十一月三日通泰镇抚使知泰州岳飞率军撤出泰州,十一月七日岳飞军渡江屯江阴军沙上。完颜昌乘胜猛扑泰州,张荣军进入泰州守卫十余日,泰州于十一月十七日为金军攻陷。张荣军退往缩头湖与金军对峙。十一月二十日通泰镇抚使知泰州岳飞以失守待罪。
绍兴元年(1131年)完颜昌为解除渡江南下后顾之忧,自泰州率军万余乘船进入缩头湖,企图一举攻灭张荣义军。张荣出动几十只小船迎敌。他看到金军用大战舰作前导,无法与之对抗,就想出一条妙计。张荣对部下说:“无虑也,金人止有战舰数只在前,余皆小舟,方水退,隔泥淖,不能触岸。我舍舟而陆,杀棺材中人耳!”张荣所部引诱金兵陷入泥淖,不能自拔。抗金健儿们喊声震天,将敌军乱砍乱杀。连留在舟船中的金军也不攻自乱,往往溺死。张荣乘胜克复泰州,“有谋而怯战”的完颜挞懒(昌)逃往楚州,不敢逗留,一直撤至淮河以北。淮东路大部分州县又重归宋朝控制。缩头湖之战比岳飞建康之战打得更为出色,是南宋立国后空前的大捷。张荣获胜后,投奔刘光世,任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兼泰州知州,其部属立功将将士四千零二十九人也进宫受赏。缩头湖后也因而改名得胜湖
张荣一退于鼍潭湖,二撤于泰州、通州,回避了不利形势下的硬拼。尽管他的队伍成了淮东仅存的孤军,仍然不动摇,不畏怯,坚持抗争,最后巧妙地利用地势,诱敌深入,使金人“步骑四集,悉陷于淖,无得解者”,终于一战成功,使敌人为之“胆落”。张荣在鼍潭的根据地被金人攻破后,便率领部下乘船航行到通州,本来想借道走海路,没想到被风浪所阻,干脆就占据了通州;随军携带的粮食吃完了,张荣就屠杀通州居民作为粮食。
人物史料
江湖长翁文集》(宋人陈造) 卷27《上周枢密札子》说:“建炎之初,虏将龙虎败于兴化,金军歼焉,亦张荣所裒棘荆锄梃之夫。”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卷23《兴化县》说:“得胜河:县东十里,本名缩头河。宋建炎中,张荣、贾虎率山东义军,繇梁山泊与金人转战至承、楚间,金将挞览在泰州,荣以舟师设伏,掩击于缩头湖,大败其众,因更名得胜湖。”
《咸丰兴化县志》卷1《古迹》说:“得胜湖:县东,古名率头湖,又名缩头湖。宋张荣等与金人转战,至此大捷,更今名。”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3同年四月庚午载:“金左监军昌(完颜挞懒)既为张荣所败,自楚州渡淮而北。”
《宋史》卷379《胡松年传》载:“又荐张敌万,向在淮南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于淖,无得解者,金人至今胆落。”
三朝北盟会编》卷143:“张荣,梁山泊渔人也”,“军中号为张敌万”。“金人已得楚州,遂并力攻茭城。荣不能当,焚其积聚。弃茭城,率舟船遂入通泰州。。”
《三朝北盟会编》引《金虏节要》:“挞懒攻淮东,挞不也攻张敌万泰州缩头湖水寨,为敌万所败,获挞懒之婿户不剌、芦达。”“户不剌”,应为“万户不剌”,刊漏了“万”字,“不剌”乃“鹘拔鲁”歧译。
金史》卷3《太宗纪》:天会九年正月“辛亥,蒲察鹘拔鲁、完颜忒里讨张万敌于白马湖,陷于敌”。“张万敌”为张荣绰号“张敌万”刊误。
《金史·斜卯阿里传》记载:“六年,伐宋,主攻阳谷、辛县,败海州兵八万,海州降。破贼船万余于梁山泊。”
《金史·赤盏辉传》载有:“破贼众于梁山泊,获舟千余”。
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记载:“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左监军昌(完颜昌,即挞懒)既得楚州,有经营南渡之意,乃攻张荣鼍潭湖水寨。”“金人屡攻荣,阻湖淖,不得进。及是天寒水深,遂并力攻其菱城。荣不能当,焚其积聚而去。金人进攻泰州,飞以泰州不可守,弃城去,率众渡江,屯江阴军沙上。”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金人屯于孙村浦寿河也,屡遗入攻之,‘阻溺滓,皆不能进。’”“建炎四年十一月,金人攻张荣于鼍潭湖攻其菱城。……是时,天寒水冻;金人已得楚州,遂并办攻其菱城。荣不能当,焚其积聚,弃城率筠船遂入通、泰州。” “金人进兵取淮扬也,荣乘间率舟船,自清河而下,满舟皆载粮食,驻于鼍潭湖,以泥傅之,渐有万余。”
宋人熊克著的《中兴小纪)) 记载:“绍兴元年”“是春,金左监军迭兰引众攻泰州水寨张敌万,为敌万所败,擒其婿万户布拉,杀五千余众。”
读史方舆纪要》(清初)卷二十三《兴化县》说:“得胜河:县东十里,本名缩头河。宋建炎中,张荣、贾虎率山东义军,繇梁山泊与金人转战至承、楚间,金将挞览在泰州,荣以舟师设伏,掩击于缩头湖,大败其众,因更名得胜湖。”
《咸丰兴化县志·古迹》载:“得胜湖:县东,古名率头湖,又名缩头湖。宋张荣等与金人转战,至此大捷,更今名。”
《宋史》卷三百七十九《胡松年传》载:“又荐张敌万,向在淮南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于淖,无得解者,金人至今胆落。”
金史》卷三《太宗纪》:天会九年正月“辛亥,蒲察鹘拔鲁、完颜忒里讨张万敌(敌万)于白马湖,陷于敌”。
《宋史》“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挞懒渡淮,屯宿迁县马乐湖。”
宿迁县志》“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四月金将挞懒渡江屯宿迁县乐马湖(骆马湖),七月,挞懒自宿迁北归。”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二年(1132年)夏四月,丁亥,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知秦州张荣进秩一等......刘光世图之寻召荣入朝,复进官遣还郡,命刘光世措置在去年十一月庚戌降旨召荣。”
三朝北盟会编》1131年冬,金兵再次扰侵。1132年,“己亥吕颐浩谍报敌中造舟”“命刘光世措置在去年十一月庚戌降旨召荣。”“使刘光世、张荣设伏兵于承楚要害地,邀击可以大破敌众。张荣被“降旨召”到淮安、高邮一代迎敌,这是张荣隐退后第一次复出。
续资治通鉴》绍兴二年(金天会十年,1132年)“而张荣又大捷于淮甸。”
《宋会要》记载:宋干道元年(1165年)“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四方馆言:进奏院缴申到任臣僚九月旦表,……武功大夫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张荣……诏令从都统制、副都统制,并与收接投进。”
文献通考》记载:“乾道三年(1167年)五月……张荣为建康副都统制。”
《续资治通鉴》记载:“乾道三年(1167年)闰七月,上谓宰执曰:‘朕欲江上诸军各置副都统制一员,令兼领军事,岂惟储他日统帅,亦使主将有所顾忌。’於是以郭刚为镇江副都统制,张荣为建康副都统制。”
《续资治通鉴》记:“绍兴三十一年,南宋抗金名将淮西制置使刘锜、淮东副总管张荣(南宋抗金农民军首领)入邵伯湖以保自身。”之后,完颜亮在建康(南京)准备渡江,而宋水军较弱,刘锜命张荣水军急赴建康迎战,待张荣赶到时,“采石矶之战”已经基本结束。
《读史方兴纪要》记载“㟃峿山在县北七十里,上有石洞,泉流不竭。宋绍兴中,首领张荣屯此,以拒金人。”
《方舆纪要》:“绍兴中首领张荣屯兵㟃峿山,以拒金人。”
民国《江苏省乡土志》:“张荣城,宋,张荣,宿迁县城西北六十里,仍旧。”
徐州府志》:“张荣城,在治北六十里㟃峿山西,宋㟃峿山首领张荣以拒金,城外有交易所,俗名城子岗。
《宿迁县志》条约城,在县治北三十里,相传为立条约誓众之处,俗名乔儿城。”“老营,在治北二十五里,因山为垒,四面壁立,周围五里。相传宋将屯此以御金人,有三峰高耸,远望如连珠。”
《明一统志》云:“宋绍兴末首领张荣屯此山,以拒金人。”
《明伦汇编官常典》记载魏胜:“遣其子昌同㟃峿山首领张荣持旗榜往结山东忠义,金兵自新桥关子门砂堰之,败杀伤者众。”
《宋史》记载:“山东路忠义军都统。遣其子昌同峒峿山首领张荣,持旗榜往结山东忠义。”
《宋史·魏胜传》:“奏功,授阁门袛候差,知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时同张荣广有结合,屯兵城垒,赖以安堵。”
个人生活
梁山泊抗金兵
北宋末年,朝廷腐败,宋徽宗宋钦宗任用“六贼”,挥金如土,奢侈无度,剥削加重,民不堪命,江南河北遍燃起义烽火。其中,郓州地区曾爆发农民起义,并以梁山泊为据点。后来,这支农民起义军被镇压下去,其余部散于民间。面对宋廷名目繁多的各项税收,地方官吏的巧取豪夺,梁山泊地区的渔民过着尤为悲惨的生活。
公元1127年,金人灭掉北宋。赵构为首的南宋王朝建立,宋高宗登基不久,就不断遣使去金国,卑辞厚礼,一意求和。但金国最初兵力强盛,一心想吞灭南宋,根本就不肯承认南宋的重新立国。金人为了灭掉南宋,屡次兴兵南下,金军所至,极其野蛮地烧杀劫掠,给中原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金军大举南下攻宋,北方各地人民自发奋起反抗。张荣所领导的一支梁山泊渔民起义军,这时也和当地贫苦农民组建水军,转而抗击金。初有战船数百艘,活动于梁山泊地区,英勇善战,屡败金军,威震远近,号为“张敌万”。他们的抗金斗争受到南宋名将,东京留守宗泽的重视,因此委以张荣官职,“假荣官至武功大夫,忠州刺史”。
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春天,金兵又挥兵南下途经山东。张荣指挥梁山泊水军,沿途不时设伏袭击,有力地牵制了金军的南侵行动。金兵在梁山泊一带屡遭张荣水军袭击,损兵折将。金军为消灭这支义军,不惜集中优势兵力围攻梁山泊。张荣就虚避实,与敌人进行周旋。
金天会六年(1128年)十月,金兵攻占张荣老家袭庆府(今兖州)。张荣带领粱山泊水军在渔民的配合下,同金军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激战。
1129年,金将挞懒率军由山东南侵,张荣带领梁山泊水军截击完颜昌部金兵,又和金军展开了一次大撕杀。梁山泊水军在金军的强力攻击下,又一次遭受到重创。由于梁山泊水军成为金军南下的重要障碍,所以金军决心要消灭这支水军,梁山泊的形势越来越险恶。张荣率众顺泗水一路向南转移,驻在宿迁县北六塘河东岸张山(嶂山)上,此地和梁山泊地区半是山陵半是湖泊地形相似,适宜善于水战的张荣水军攻守。在此驻军不久,金兵直驱南下,张荣率部也随即退击南去。何俌:“泽死而杜充代之,是何异以渊代逖,以姜维而继孔明之事功也?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
缩头湖大捷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攻占扬州,宋高宗君臣逃往杭州。张荣在梁山泊地区难以立足,到宿迁短暂驻扎后,遂率军乘船沿泗水下游之清河南下,军驻泊于承州(今江苏高邮)以北鼍潭湖水域,以泥粘合茭草堆积成墙,筑成水寨,远近响应,众至万余,并与宋承州守将薛庆取得联系,声势日盛。在位于承(今高邮)、楚(今淮安)二州之间,锦亘300余里的樊梁、白马、新开三个湖泊内袭击金军,屡获胜捷。
建炎四年(1130年)八月,金朝为集中兵力攻取陕西,将由江南撤至六合(今属南京)的完颜宗弼军西调洛阳(今属河南),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挞懒)负责淮南战场。九月中旬,完颜昌督军攻克楚州,南宋守将赵立战死。十一月,完颜昌乘天寒湖水冰冻之机,率军进攻鼍潭湖义军水寨,张荣孤军不敌,焚毁积聚粮草,引军撤退至通州、泰州。十一月三日,通泰镇抚使知泰州岳飞率军撤出泰州;十一月七日,岳飞军渡江屯江阴军沙上。完颜昌乘胜猛扑泰州,张荣军进入泰州守卫十余日,泰州于十一月十七日为金军攻陷,张荣军退往缩头湖与金军对峙。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完颜昌为解除渡江南下后顾之忧,自泰州率军万余乘船进入缩头湖,企图一举攻灭张荣义军。张荣率义军乘数十舟迎战,当他发现金军以大船在前,其后均为小舟时,先命部下避其锋锐,不与其交锋,待湖水方退时,佯败弃舟上岸,引诱金军舟船驶至临岸水浅处,尽陷泥淖,不能自拔。张荣乘胜克复泰州,“有谋而怯战”的完颜昌逃往楚州,不敢逗留,一直撤至淮河以北。淮东路大部分州县又重归宋朝控制。缩头湖之战比岳飞建康之战打得更为出色,是南宋立国后空前的大捷。张荣获胜后,投奔刘光世,任右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兼泰州知州,其部属立功将将士四千零二十九人也进宫受赏。缩头湖后也因而改名得胜湖
明州丁母忧
张荣在缩头湖大战金兵以后,虽然刘光世上报朝廷,“以荣知泰州。”但毕竟是聚众游击,之前多次被朝廷围剿,还是不被朝廷信任。
冯先知编著的《中国历代重大战争详解·宋代战争史》的叙述:“赵立对抗金非常坚决,杀死为金人游说的几个老朋友,讲起金人就咬牙切齿。但是他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认为张荣是“贼”,经常和他磨擦。因此这座孤城与附近的乡村对立起来,收不到赋税,城中粮食异常缺少。金兵来攻,赵立坚决迎击,曾打破完颜昌(挞赖)和宗弼的部队。金兵退了,他却引兵去打张荣、抢夺粮食。这样做法的结果是削弱了抗战力量,使保卫国土的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对武将的猜忌和防范,一直是赵宋王朝恪守不渝的家规。宋朝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打压武将的事权,使武将受制于文官。只要出现武将功大、官高、兵多、权重的情况,就会被宋朝统治者视为对皇权的巨大潜在威胁。”
张荣率部和家人隐居杭州南的明州(今浙江鄞塘区),这里在南宋朝廷南方,属于安全地带。张荣选择这样的地形隐居有着充分考虑,这里的地理环境和山东梁山泊、江苏骆马湖差不多,都是有水有山,适合水军作战,可攻可守。可能张荣选择这里还有可以直接入海,为回归北方作准备。
绍兴四年(1134年),“张荣屯平江(今苏州)”期间,母亲去世,回鄞塘守孝。但是未满三年守孝期,就被朝廷召回。绍兴五年(1135年)“岁次乙卯”“淮东宣抚司游奕军同统制张荣,丁母忧,诏起复。”
宿迁任县尉
绍兴五年(1135年)“岁次乙卯”,张荣被“诏起复。”《宋史》等史书都没有明确记载张荣起复后任职和有关活动消息。在明《万历宿迁县志》记载:“宋,县尉,绍兴,张荣。”即宋绍兴年间宿迁县尉是张荣,是志书上记载宿迁宋朝时期唯一县尉。清《同治宿迁县志》职官表中也记载:“宋,张荣,县尉。”应该是张荣被起复后到宿迁任武县尉。一是宿迁是南迁后南宋的北方前沿防线,张荣本是义军,安排到别的正规军不愿意去的地方,符合当时朝政环境;二是张荣本北方人,曾在宿迁短期驻扎过,熟悉这里的环境和风土人情;三是张荣曾在泰州大败金兵大将完颜昌,驻扎当时属于前线的宿迁对金兵有威慑力。任命张荣任宿迁县尉管理地方社会治安和防御金兵入侵,当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宿迁市宿豫区军事志》记载明确:“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韩世忠率部攻宿迁,都统制呼延通与金兵激战,金兵大败,活捉金将孛堇牙合。后义军首领张荣率部在㟃峿山抗击金兵。”“1136年夏历二月,宋将韩世忠反攻宿迁县城,都统制呼延通将金兵打败,活捉金将孛堇牙合。后义军首领张荣在县北㟃峿山驻守,抵御金兵。”张荣到任宿迁县尉时,宿迁城已被金将孛堇牙合带兵占领,只能召集兵马驻守㟃峿山。
天眷三年(1140年),金主战派完颜宗弼率领金国军队南侵,先在开封正南的顺昌败于刘锜所部的“八字军”,再于开封西南的郾城和颍昌,在金国女真精锐部队所拿手的骑兵对阵中两次败于岳飞的岳家军,只在开封东南面的淮西亳州宿州一带战胜了宋军中最弱的张俊一军,在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敕召回岳家军前,金军已被压缩到开封东部和北部。完颜宗弼开始转向接受议和。皇统元年(1141年)二月,南宋朝廷解除了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等将领的兵权,表示和金签署和议的诚意。并杀害岳飞,满足完颜宗弼议和所设前提。
消息传到宿迁,张荣弟弟张兴劝他赶紧解甲归田,以免灾祸上身。张兴“不乐仕进,亦不乐兄之久劳于官,劝之乞休。”“荣公官于宿,弟兴与偕来,遂世居。”但张荣辞官后也无法离开宿迁到浙江明州鄞塘居住。
1141年十一月,南宋和金签订《绍兴和议》规定:一是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二是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陕西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三是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中还规定南宋境内的汉人归南宋,原籍金国境内的汉人归金国。北方汉人成为金国臣民,而且不能南逃,否则将被遣返。宿迁在淮河以北,协议签订后属金地,张荣无奈“置庐于市,置田于乡”“兄命倾囊置岗田五顷于南仁乡七图,置沙地四顷于顺德乡十图”“ 遂为宿人矣”。
㟃峿山御金兵
宋金第二次议和后,双方维持近二十年之友好。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不久,又下令营建南京(今开封),同时增加赋税修造战船,大规模强征男丁为兵准备南侵,但对外却不准说是要进攻南宋。1159年末,金出榜禁止百姓传说南侵事,“违禁者诛”。在此环境下,不堪金朝的繁重赋税,济南府农民耿京、李铁枪等人揭竿而起,率领当地农民攻占莱芜、泰安。不久,山东各地的小股义军贾瑞辛弃疾等人纷纷率众前来投奔,连大名府的王九也表示愿受耿京节制。1161年四月,金使至临安,正式挑衅,痛恨金人的张荣也重新揭竿而起,驻兵㟃峿山准备抵御金兵南进。此时张荣之前已经隐退“置庐于市,置田于乡”,不再是南宋官员,只是金国的民,所以被称为“首领”。《水经注》有记载㟃峿山在宿迁县北七十里。宋绍兴首领张荣屯兵此山以拒金人。”1161年夏,完颜亮亲帅60万大军,分四路出击,志在一举灭亡南宋。宿迁人魏胜趁金军即将南侵之机,起兵收复了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宿迁东北地区)。完颜亮为解除后顾之忧,分兵数万围攻海州。魏胜知道张荣曾在泰州大败完颜昌,现在又揭竿而起,就“遣其子昌同㟃峿山首领张荣持旗榜往结山东忠义。”共同抵抗金兵进袭。其中“山东”并不是所指今天的山东地域,当时宿迁也是山东路辖区。
历史故事
十四世同居
张荣在宿迁乡下居住地志书记载比较模糊,仅知是黄河西的顺德乡十图,家谱上也只能具体到顺德乡十图,《宿邑黑墩张氏家谱》的《祠谱序》中记录:“吾族始祖荣兴二公,生于宋,同来宿预遂世居......我族人河西一房,依耿车集西家庙改为支祠,以时祭扫......河东一房,依崇河东岸立支祠。”在家谱中明确记载“耿车集西家庙改为支祠”,家庙在此,居住地应也在此地。“徙居宿迁,遂为宿人。中析而为二,籍顺德乡者曰荣,十世同居朝廷旌为义门,今邑志所载者是也。籍南仁乡者曰兴”。康熙《宿迁县志》记载了耿车方位,“耿车集在顺德乡,去治西南二十里”。家谱记录张荣墓“在治西二十五里”,现墓地又在耿车西约5里,正好符合家谱和志书所记,张荣居住地在耿车一带无误。
明万历《宿迁县志》中记载:“张荣,十世同居之始祖。”“张宾,顺德乡人,自始祖张荣以来同居,衣食劳逸必均;私蓄偏听必戒;嫁娶有节,祭祀有礼。以致宴饮葬丧凡百甲午,靡不定为约束,悉尊家长所统率,事有条理,悠久谐和,不致乖戾。成化七年,有司上其事,旌表八世同居,今入乡贤祠。”“张荣及其弟兴为十四世同居之始祖。宾及弟仑守其祖训,八世同居,男女二百余人无闲言,有架上衣,不问主,怀中儿,不分乳”之语。《江南通志》《徐州府志》等均有记载张氏多代同居,明万历《淮安府志坊巷中记载张宾和张鹏分别得到朝廷颁发的旌表牌坊“八世同居坊”和“十世同居坊”两处,两处牌坊的位置记载是“俱泗水(今黄河)河西”。明《万历宿迁县志》记载:“尚义坊,为张荣立。同居坊,在运河西,为张宾立。”
张荣的后代还被“钦赐勒书旌表,免其族人杂泛差徭,给予世袭衣巾奉祀”受到旌表,还以孝义闻名乡里,多人入乡贤祠,享受乡宾饮,“ 名列乡贤,永享春秋公祭”。
张鹏是张荣的曾孙,当他祖母王氏病重的时候,张鹏亲自煎药,端吃捧喝,昼夜不离病床半步,两三个月衣不解带,他的祖父和父亲去世后,他在墓地筑庐守墓三年,母亲梁氏去世,他也如此守墓三年。他的儿子张机继承了他的孝义传统,侍奉张鹏和他一样,乡里人人都称赞他们家是孝顺世家。《同治宿迁县志》记载:“明张宾、宾弟仑,自始祖荣以来八世同居,男女二百余人有架上衣不问主,怀中儿不分乳之语。成化七年旌义门,祀乡贤。”“张瑾,正德六年岁饥,瑾出粟千石赈恤贫民,钦赐勒书旌瑾不敢当,乃书始祖荣名,立匾以承恩宠。”
在《宿邑黑墩张氏家谱》中有一份顺治十八年八月十四日的《义门旌表》,“江南淮安府邳州宿迁县尉崇祀先民,以励风化事,照得本县,于成化年间有义民张荣九世同居,有司上其事以闻,勒赐本民尚义应免其族人杂泛差徭……准张梦兆领世袭帖,奉祀簧学社学,俾春秋随本县举行乡饮观礼,训我童蒙……右帖给附又顺十图张公九世同居后裔奉祀衣巾生员张梦兆准此。”
溱潼会船
泰州兴化茅山、顾庄、溱潼,清明节撑会船竞赛的习俗,由来已久,起源于南宋期间,茅山地区人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一段真实历史。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山东抗金首领张荣与贾虎等聚山东义民数千余人,渔船二、三百只,自梁山泊与金人转战南下。为了妄图打通运河沿岸各州县,金监军挞懒率精锐之师,从山东而来,攻克承楚(今淮安市),又陷泰州。义军伺隙击之,屡捷。荣谓泰州,承楚内地,泰州复则承楚无不复。于是决定先复泰州。与敌战溱潼村前之溱潼湖,小舟出击,佯败,退至茅山、顾庄之间缩头湖。挞懒以为义军船小,人少,又无斗志,想全歼之,遂紧追不放。缩头湖在山旁,山土风化,湖床增高,正值天旱水涸,敌舰驶入湖内为泥淖所阻,不能前进。荣分军为二,一半乘舟,一半登陆。义军以茅山、顾庄村民为导,包围敌舰,用弓箭向舰上射击,敌舰不能行驶,禁不住四支荣兵三攻击,敌兵只能从舟中跃出,褰裳登岸,急不暇择,手忙脚乱,往往溺毙水中,或陷入泥淖,不能自拨,死者无数。挞懒爬出船舱,由健卒背上河岸,指挥健卒与义军肉搏,冲开血路,方始走脱。挞懒收残兵败将,次日逃奔楚州。荣军收回师,检查俘馘约五千余人。义民伤亡亦众。
刘光世上奏此事,朝延擢(任命)荣为泰州知县,令荣往缩头湖畔奠祭山东阵亡之义民。荣至茅山择缩头湖口之高地设坛,并请茅山僧人登坛诵经。后人称该地为奠祭口。该口在茅山顾庄中间的唐港河边(现为火葬场)。在设坛奠祭前,茅山、顾庄人民已将死亡之义民安葬。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扬州里下河地区,为保家卫国,溱潼、茅山、顾庄一带民众纷纷组织会船队,协助官兵杀敌,后遂演变为一年一度清明节撑会船的起因。另有撑会船的寓意是溱潼、茅山、顾庄等地老百姓,为在反金战争中死亡的山东阵亡之义民的无主坟进行祭扫,以寄衰思。
张荣、孟威、贾虎、郑握等将领成为施耐庵创作小说《水浒传》中“阮氏三雄”和浪里白条张顺等水上英雄的原型而流芳百世。
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等108位好汉起义后,占据梁山泊,对抗朝廷,声势浩大,但历史上的宋江,似乎并没有控制梁山,而是“转略十郡”,流窜到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后,被知州张叔夜招降,但在历史上,梁山泊“素多盗”,其中最出名的一位,曾经创下南宋抗金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捷,杀死5000金兵,战果高于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之战和韩世忠黄天荡之战!
苏皖战金兵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南宋朝上陈康伯坚决抗战、拒绝和谈,高宗遂令备战,分四路迎敌。其中老将刘锜为淮南、江南、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担负江淮地区抗击金军主力的重任。刘锜向高宗提议重新任用张荣,封为“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因熟悉泰州地形命其驻扎,“张荣添差淮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泰州驻扎。荣本泰州土豪,建炎间聚众为盗,屡与敌角,故复用之。”。
“绍兴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辛亥(立冬到大雪的时间段),江淮制置使刘锜,令淮东副总管张荣选所部战船六十五艘,民兵千人,赴淮阴军前使唤。”
“先是有诏调淮东丁壮万人付荣,于射阳湖等处缓急保聚。时淮东遭水灾,民多乏食,锜请日给民兵钱米及借补首领官资以为激劝,而转运使杨抗令荣分其兵之半归农,半给钱米。至是调赴军前者,皆溃逸不归,荣卒不能军。”“是日,荣被檄即发泰州,至楚州则大军已退,其所统民兵皆惊溃。荣收散亡仅千人,至邵伯埭,决运河水入湖以自保。”
载:“十二月二十八日,又报再遣统制官张荣统率全军,追袭至十九日未时,至全椒县界地名马村后河楚湄沟,赶上与贼对敌,杀死番贼并掩拥入河不知其数,收到被虏乡民老小数千人大获胜捷。又据建康府驻答御前诸军都统制、淮南两路制置使、京畿河北淮北寿亳州招讨使李显忠黄旗走报:契丹虏酋完颜亮被杀之后,淮东番贼遁走准留精锐三万户在和州,为殿后。显忠近已统兵收复和州,赶杀番贼於横山涧后河,两次获捷。相继遣发统制官耿卞孔福、张荣……军马并续遣发池州。”从记载可以看出,张荣追击溃逃金兵至安徽全椒大胜后,又继续追敌到了池州、和州,“掩击贼众溺死不知其数,夺下牛畜被虏老少五千馀人”后,“一路肃静,商贾通行,人民复业” ,让地方百姓能平安生活。战中张荣受伤,李显忠绍兴三十二年四月五日向朝廷请求军赏言:“昨来统制官戴皋等一军在尉子桥,首先贾众与贼血战。奇功重伤统制官武显大夫张荣……二百五十六人,重伤一百六人,轻伤六十九人”。
乾道三年(1167年)张荣,武功大夫,建康府驻劄御前左军统制、差充建康府驻劄御前诸军副都统。闰七月二十七日到任,任内转右武大夫。至淳熈元年(1174年)二月十一日,改差荆鄂驻劄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右武大夫、左千牛卫大将军,再差充建康府驻劄御前诸军副都统制。淳熈二年(1175年)正月四日到任,至淳熈三年(1176年)正月十七日,添差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建康驻劄。”
参考资料
得胜湖与四义楼.泰州日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5 21:31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