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
中国安徽省下辖地级市
池州市,安徽省辖地级市,地处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南部属皖南山区,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总面积839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池州市下辖1个区、3个县。截至2023年末,池州市常住人口132.3万人,城镇化率61.39%。池州市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皖南文化绿色城镇联动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历史沿革
夏商王朝时期,市内政区设置无考。周朝按山川物产分天下为九州,池州属扬州之域。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池州市境大部属扬州之鄣郡,西南境属九江郡鄱阳县
西汉时,市境大部初属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今贵池市、青阳县、石埭县以及东至县的大部地区均属丹阳郡。区境西南部——今东至县——部分,属豫章郡鄱阳县地。
东汉三国时,池州属吴国丹阳郡地。丹阳郡属扬州。
西晋东晋,池州属扬州宣城郡、豫章郡地。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豫章郡改属江州,池州属江州豫章郡地。
南朝),先属扬州宣城太守之域,后属宣城郡、淮南郡地。南齐,属南豫州宣城郡地。,属扬州宣城郡地。,属南豫州宣城郡、北江州之地。
开皇三年(583年),罢郡,以州统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隋代,池州先后属宣州、宣城郡。
武德四年(621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627年)撤,领地还隶宣州,池州属宣州之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唐永泰元年(765年),复立池州,隶属宣州观察使,州治从石城迁至鱼贵口(今池州专署驻地)。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改池州为池阳郡。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池阳郡,宋《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皆言因唐之旧,不言始于唐何年”,“池阳郡名,必立于永泰、元和之间也。”
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池州为康化军
,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宋至道三年(997年),池州池阳郡属江南东路绍兴初年属江南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
,池州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国时期,民国三年(1914年),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属县划入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芜湖道,各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贵池县,直隶安徽省。
1949年4月22日,贵池、东流县城解放。4月23日,青阳、至德县城解放。4月24日,石埭县城解放。至此池州全境获得解放。1949年5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分别划入安庆专区徽州专区芜湖专区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复设池州专区,直属安徽省。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并入安庆专区、宣城专区、徽州专区。
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隶属安徽省。
2000年6月,撤地建市,池州市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0月,池州市下辖1个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贵池区百牙中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38′~118°05′,北纬29°33′~30°51′。北临长江,东接铜陵市、芜湖市、宣城市,南邻黄山市,西与江西省毗邻。总面积839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池州市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皖南山区的组成部分,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
池州市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根据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的差异,可分别归属于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即东至县南部为江南台隆;贵池区和青阳县以北为下扬子台坳;中部为皖南浙台坳。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地层发育齐全,自太古界新生界均有出露。池州市内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导致一系列基底断裂发生,频繁的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以构造岩浆岩带为主干的成岩成矿系列。
气候
池州市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C,年均降水量1400—2200毫米,年均日照率45%,年均无霜期220天,最长286天。
水文
池州市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池州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池州145千米,岸线长162千米,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七条河流,河长618千米,其中秋浦河为境内流域中最长的一条河,流域面积3019平方千米,河长149千米。池州市地表水资源丰富,池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03.05亿立方米,占安徽省水资源总量的11%,人均水资源量7506.60立方米,分别是安徽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和2倍。
矿产资源
池州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种类多,有矿种有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有300多处。主要矿种有铅、锌、铜、锰、银、金、硫铁、钼、钨、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花岗岩等。
生物资源
池州地处亚热湿润气候,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在这里都很齐全,且生长发育得很好,是常绿阔叶林向落叶林过渡地带,常绿树与落叶树混生,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等,还有一些栽培的亚热带经济林木。池州市境内有高等种子植物153科676属1557种(含种及其以下等级,其中野生1430种,栽培12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26种。
池州是安徽重点林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是安徽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境内有水生、陆生脊椎动物556种,占安徽省种类的88%,其中兽类83种,鸟类285种。两栖爬行类78种,鱼类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占安徽省的77%。
土地资源
池州市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8个一级类型都有,46个二级类型中该市有40个,土地资源总面积839173.00公顷,其中农用地729148.00公顷,建设用地53378.00公顷,未利用地56647.00公顷。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池州市常住人口为1342764人。
2023年,池州市常住人口132.3万人,比2022年减少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1.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1.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39%,比2022年提高1.16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池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7.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488.9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526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9.2:45:45.8调整为8.7:44:47.3。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7.2%,占GDP比重达37.4%。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9%,占GDP比重达33%。预计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175700元/人,增长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3906元(折合11907美元),增长6.9%。
2023年,池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税收收入59.1亿元,增长11.8%;非税收入33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4.9亿元,增长11.5%。其中,交通运输支出增长66.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9.9%,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4.5%。
2023年,池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8.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4%,民间投资增长4.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5%。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3年,池州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1.8万亩,比上年增长0.3%;油料种播种面积55.4万亩,增长11.8%;棉花播种面积1.2万亩,下降15.3%;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6.2万亩,增长1.7%。
2023年,池州市粮食产量67.3万吨,比上年增长1.1%;油料产量9万吨,增长8.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1.3万吨,增长2.8%;茶叶产量1.4万吨,增长3.8%。肉类总产量9.3万吨,增长2.8%;其中,猪肉产量5.2万吨,增长4.7%;禽肉产量4万吨,增长0.4%。禽蛋产量5.8万吨,增长8.6%;水产品产量15.2万吨,增长3.6%。
2023年,池州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8%;农业拖拉机2.6万台,比上年减少0.1万台。
第二产业
2023年,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下降3.3%,股份制企业增长1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5.7%,制造业增长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4%。分行业看,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06.5%、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1.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
2023年,池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中,水泥、粗钢、锌、电子元件、半导体分立器件分别比上年增长0.8%、1.7%、77.4%、18.1%、50.6%,石灰石、硫酸、合成氨、铜合金分别下降9.8%、4.8%、1.1%、9.7%。建筑业增加值73.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共432家,比上年末增加43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6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5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4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5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池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5.6亿元,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14.2%;金融业增加值49.5亿元,增长11.2%;房地产业增加值50.3亿元,下降0.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13.8亿元,增长6.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7.2%,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5%。
2023年,池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13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3%。旅游总收入805.7亿元,增长29.1%。年末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42个,其中5A景区1个,4A景区17个,3A景区22个。九华山风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35.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2.4亿元。
2023年,池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2.4亿元,增长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3.9亿元,增长4.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418.1亿元,增长3.6%;餐饮收入68.1亿元,增长9.5%。
2023年,池州市进出口总额1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出口5.1亿美元,增长2.4%;进口14.6亿美元,增长18.2%。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1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9亿美元。从企业看,铜冠有色、菲力克商贸、池州建投、华文国际等4户企业进出口总额超亿美元,合计占全市的69.3%。从主要市场看,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5亿美元,占全市的17.9%;对智利进出口5.5亿美元,增长76.6%;对秘鲁进出口3.3亿美元,下降28.2%。
2023年,池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8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比年初增加226.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58.9亿元,增长17.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65.5亿元,增长5.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3.3亿元,增长18.1%,比年初增加22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60亿元,增长14.6%,中长期贷款余额879.1亿元,增长20.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池州市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3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44173人,成人在校学生1227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14416人。普通中学94所,在校学生72241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31306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8.9%;初中在校学生40935人,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2.7%。小学145所,在校学生81826人,小学毛入学率102.4%。
科学技术
2023年,池州市高新技术企业339户。池州(上海)科创人才中心建成启用,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镁基新材料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建设。全年授权专利2412件,其中发明专利512件。全年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7.4%;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61.1亿元,增长83.9%。全年登记科技成果507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池州市有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5个,国有博物馆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项。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池州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077个,其中医院4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1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3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5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0个,村卫生室6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个,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094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410人,注册护士4961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461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9190张。
体育事业
2023年,池州市成功举办2023池州马拉松、2023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安徽石台站),完成255个小区及行政村健身点健身器材的配建、维修和改造升级任务,建成4个百姓健身房、6个口袋体育公园。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池州市有各类注册登记的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90个,其中养老机构85个,儿童服务机构1个。社会服务床位11720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11392张,儿童服务床位142张。年末全市共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682个。
城市建设
2021年2月,入选交通运输部ETC智慧停车试点城市名单。
交通运输
公路
池州市境内有国道G318、高速G3、高速G50以及S325、S222、S321、S327、S103、S219、S229、S221等国省干线贯穿。池州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为经络的公路网络。相继建成了京台高速、沪渝高速、安东高速、济广高速池州段,实现了与长三角上海、南京、杭州等中心城市以及武汉都市圈、鄱阳湖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等主要城市高速联网。
铁路
铁道线路:宁安高铁铜九铁路、池黄高铁
火车站:池州站东至站、九华山站
铜九铁路已开通。宁安高铁全长257千米,投资估算257亿元,其线路始于南京南站,向西经板桥、江宁区进入马鞍山市,再经当涂县进入芜湖,由芜湖枢纽引出,沿长江南岸经过铜陵市、池州市,跨长江后止于安庆市。全线设11个车站,分别为南京南、江宁西、马鞍山东、当涂东、芜湖、弋江、繁昌西、铜陵、池州和安庆,预留钟鸣北、晏塘两个车站。
航空
池州九华山机场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龙镇,距池州市区、铜陵市区、九华山风景区柯村基地均约为20千米,北距长江约3千米。池州九华山机场为国家“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的民用机场建设项目,总投资为6.09亿元,占地3200亩,飞行区规划等级为4C,现已建成,2013年7月29日已通航,现已开辟至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厦门航线,池州周边分别还有合肥安庆黄山南京民航机场。
航运
池州市水运主要由长江和“六河一湖”(青通河、七星河、九华河、秋浦河、白洋河、尧渡河、升金湖)。长江流经池州境内160千米,航道达国家一级。池州港属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岸线长24.5千米,现有3000吨级泊位17个,5000吨级泊位11个。池州港泥洲港区常年可停靠5000吨级船舶,年设计综合通过能力461万吨。池州港是800里皖江外籍游轮、国内大型游轮进入“两山一湖”地区的定点停靠码头。
历史文化
诗词
“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萨都剌《重过九华山》),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诗作。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就是梁昭明太子萧统奉命召集翰林学士,在池编辑并刻版印刷的。
宗教
以地藏精神为内核的九华山佛教文化个性突出,地域性强。作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既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又是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地藏信仰是九华山佛文化形成之源,“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信仰从古印度传到中国,从佛经中菩萨到真人金地藏,在九华山这块净土上弘扬,最终形成了理念高尚、个性突出和系统完整的九华山佛教文化。
曲艺
池州市是中国傩戏之乡,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中国戏曲的百科全书”。石台目连戏和黄梅戏姐妹腔的文南词名列省级文化遗产。池州还是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重要流行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民俗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元文化的交融汇聚,形成了池州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东至花灯九华山庙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池罗城民歌石台唱曲平安草龙灯鸡公调福主庙会酉华唱经锣鼓列入省级文化遗产。
池州历史上就有在端午节期间开展划龙舟比赛的习俗,作为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东至县龙泉镇黄荆港村屈氏为屈原后裔,该村一直建有屈原祠,屈氏后人每年正月十三日出巡,都先到屈原祠祭拜。农历五月端午节划旱龙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
风景名胜
池州市以九华山为中心,分布着大小旅游区300多个,其中有4处国家级旅游品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国际性佛教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家级湿地珍禽自然保护区——升金湖;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九子岩。还有首批4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平天湖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和杏花村等人文景观,是理想的休闲胜地。2017年9月,安徽省池州市入围榜“2017最美中国榜”目的地城市榜。。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池州简介.池州市人民政府.2023-03-10
池州东站.池州市人民政府.
地理位置.池州政府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