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颐浩(1071年-1139年4月30日),字元直,齐州(今山东省
济南市)人,祖籍沧州乐陵县(今山东省
德州市)。
南宋初年宰相。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吕颐浩祖籍沧州乐陵(今山东
德州),五世祖因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做官而将家族迁徙于此,遂为齐州人。吕颐浩生于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元祐九年(1094年)二月参加
省试,三月二十六日登进士第。
绍圣三年(1096年),吕颐浩丧父,吕乡居家贫,躬耕以赡老幼,自此数年不任官。
宦海沉浮
崇宁二年(1103年),在门下侍郎
李清臣的推荐下,吕颐浩赴
大名府国子监教授。
崇宁三年(1104年),吕颐浩因
避亲而改任
邠州教授。
大观元年(1107年),吕颐浩再任邠州教授。
大观四年(1110年),吕颐浩改
宣教郎,任满代还,授周王宫宗子博士。
政和三年(1113年),吕颐浩除两浙路提举常平等事,行至
鄜州,改差充提举蔡河拨发措置籴买。
政和六年(1116年),吕颐浩除河北路提举常平等事。
政和八年(1118年)三月十四日,吕颐浩修北京(大名)城及被旨行常平赈济法,特转两官,除
直秘阁,再任河北路提举常平等事。
宣和二年(1120年)九月二十八日,吕颐浩获授河北路转运判官,继而任河北路转运副使。
宣和三年(1121年),吕颐浩以职事修举,特转朝奉大夫,除授右文殿修撰,获赐金带。
宣和四年(1122年),吕颐浩获任徽猷阁待制、河北路都转运使,参与
联金灭辽的军事行动。十月,
刘延庆攻
燕山府不利而南遁,吕颐浩坠马失道,为
郭药师所救。
宣和五年(1123年)八月,吕颐浩上书反对开边,指出宋朝“必无以善其后”,又条奏河北燕山路危急五事,请求朝廷讨论出长久之策。
宋徽宗览奏震怒,免去吕颐浩待制之职,后感悟其言,复吕颐浩之职,进徽猷阁直学士。
宣和六年(1124年)八月,吕颐浩丁母忧,在扶柩至济南后,被夺情起复,仍赴燕山府。
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金攻宋,郭药师拘
蔡靖、吕颐浩等北宋官员降金,吕颐浩等被金帅
斡离不挟至东京城下。
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宋金议和,吕颐浩被释还宋,再差为河北都转运使,因病
丐祠,遂于四月初八日改任提举西京崇福宫。十一月,在金军再次压境的局面下,吕颐浩携家寄居
扬州,买了一小块地闲居,无出仕之意。随后就发生
靖康之变。
中流砥柱
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初,刚登基的
宋高宗赵构以吕颐浩为徽猷阁直学士、知扬州,并让他赴行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吕颐浩称病未赴。九月初七日,吕颐浩奉命修扬州城,以备高宗南逃至此。十一月初四日,吕颐浩觐见“巡幸”至此的高宗,获任试尚书户部侍郎兼权知扬州。
建炎二年(1128年)二月初七日,吕颐浩迁户部尚书。十一月初六日,试吏部尚书。十二月二十八日,吕颐浩上备边十策。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初三日,金军南下,吕颐浩与
张浚追至
瓜洲。翌日,吕颐浩劝谏高宗不要再南逃,高宗不听,并任命吕颐浩为资政殿大学士充江浙制置使兼知镇江府。十一日,吕颐浩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三月初三日,吕颐浩为江南东路安抚制置使兼知
江宁府。两天后,杭州发生
苗刘兵变。初九日,高宗内禅诏书至江宁,吕颐浩知行在有变。十一日,其侄吕摭的信送到江宁,告知兵变情况,吕颐浩“执书以泣”,说:“果如所料,事不可缓矣。”决定联络
张浚及诸将起兵勤王。十六日,吕颐浩假意奉
苗傅、
刘正彦之旨,从江宁入京,将千余羸弱之兵留守江宁,由部将
杨惟忠统领,自己亲率精兵万人前往杭州勤王。三月二十四日,吕颐浩在平江(今江苏苏州)之北与张浚会师。翌日决定以
韩世忠为前军,
张俊以精兵居于侧翼,
刘光世亲自
选卒为游击,吕颐浩、张浚坐镇中军,刘光世分军殿后,正式打出勤王的旗号。四月初四日、吕颐浩、张浚领兵进入杭州,恢复了高宗的权力。初六日,吕颐浩迁宣奉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御营使。随后,吕颐浩请求改革官制,自己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御营使。闰八月十三日,吕颐浩进左仆射、同知枢密院事兼御营事。十一月二十五日,得
杜充奏军败,吕颐浩奏乞“航海避狄”,得到高宗采纳,遂随高宗一路逃至
温州。
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十三日,吕颐浩听说
韩世忠与金帅
完颜宗弼相持于
黄天荡,请高宗赴浙西,且下诏亲征,但遭到另一宰相
赵鼎反对而未果。在赵鼎的排挤下,吕颐浩于二十五日被罢相,改为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遂出居
台州。六月十六日,吕颐浩被任命为建康府路安抚大使兼知
池州,与金军和盗寇
李成等战斗。十一月初四日,吕颐浩收复
南康军,又招降崔增。
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初二日,高宗命吕颐浩兼宣抚淮南。七月二十七日,高宗命吕颐浩赴行在。九月二十日,吕颐浩拜少保、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吕颐浩坚持辞去少保,遂改授
特进。
绍兴二年(1132年)三月二十九日,吕颐浩以桑仲兼神武左副军统制,商议出师北伐
伪齐。四月二十七日,吕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五月初四日,吕颐浩出师,但不久宋军就发生内乱,先是前军赵延寿反叛,然后宋将桑仲、
翟兴被杀。吕颐浩派参谋官
傅崧卿将自己的部众领回建康,并引疾求罢,高宗不允,并于二十五日召吕颐浩还朝奏事。七月,吕颐浩正式班师回朝。他还引荐朱胜非复出,以牵制高宗的新宠
秦桧。秦桧的第一次罢相,也可能与吕颐浩在背后推动有关。
吕颐浩多次请求北伐收复中原。在言官的弹劾下,高宗逐渐对他厌烦,吕颐浩见自己的主张都得不到落实,特别是高宗批准罢
都转运司后,遂在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称病去位,改为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后加特进、观文殿大学士)。
晚年去世
吕颐浩罢相后,仍关注时事,在绍兴四年(1134年)底请求发兵北伐,又在翌年三月上《边事善后十论札子》。绍兴五年(1135年)十月十六日,吕颐浩获任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
潭州,他不赴任,高宗亲笔让他赴任。
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吕颐浩兼荆湖南路营田大使。十二月二十三日,吕颐浩被任命为两浙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仍赴行在建康奏事。
绍兴七年(1137年)三月十四日,吕颐浩入见,高宗抚谕良久。三月十九日,吕颐浩为少保兼行宫留守,其后南下临安任职,临行前高宗下赐自己临摹的
兰亭集序。十月十五日,高宗祭明堂后推恩众臣,封吕颐浩为成国公。
绍兴八年(1138年)正月初五日,高宗再次命吕颐浩到行在建康奏事,二月初四日,吕颐浩被拜为少傅、镇南定江军节度使充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吕颐浩在平江见到南还临安的高宗,称病辞职,高宗遂在二月二十四日改任他为醴泉观使,免
奉朝请。其后,高宗又授其定江军、镇南军两镇节度使及少傅的荣誉官衔,吕颐浩以“本朝自有国以来,文臣未尝除授两镇”为由,力请收回成命,于是高宗免其定江军节度使及少傅之衔。
绍兴九年(1139年)二月初二日,高宗又召吕颐浩赴行在临安,三月十五日许其回台州养病,吕颐浩遂加少傅,依前镇南军节度使、成国公
致仕。四月初一日,吕颐浩去世。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淳熙十五年(1188年),配享高宗庙庭。宝庆二年(1226年),
宋理宗绘二十四功臣神像于
昭勋阁,吕颐浩位列其中。
主要影响
政治方面
建炎三年(1129年),在知江宁府任上的吕颐浩与张浚联手平息苗刘兵变。吕颐浩在这一过程中身先士卒、激励将士、周密部署,起到关键的作用。这场兵变的平定,使初生的南宋政权度过一次危机,挽救了高宗的皇位,挽救了南宋政权。对吕颐浩个人而言,他以平定苗刘兵变为契机,一跃而成为宰相,苗刘兵变后,高宗也一改汪伯彦、黄潜善当政时的内外政策,在宰相吕颐浩的辅佐下,一改往日一味对金投降乞和的态度,开始着手抗金措施。吕颐浩也开始着手进行内政建设,继李纲粗定政权之后,对内政进行全面的整顿,为南宋的逐步稳定奠定了基础。其措施包括:
不过,吕颐浩在用人方面的政策颇受非议,他通过宰相的用人权力打击异己、培植亲旧,例如他开启了大臣之子凭恩荫出任
馆职的先河,又阻碍李纲复出、并罢免推荐李纲的
李光,等等。
经济方面
南宋初年,财政极度困难,吕颐浩任户部尚书及宰相时极力整顿经济,完善财政。其措施有:
吕颐浩整顿经济的措施使南宋朝廷的收入逐渐增加,财政状况颇为改善,从而确保了南宋有足够财力支撑抗金的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也颇有盘剥百姓的诟病,成为吕颐浩受到攻击并罢相的一个重要因素。
军事方面
南宋初年,不仅面对金朝的军事压力,国内的各种民变也层出不穷。吕颐浩主张“先平内寇,然后可以御外侮”,他先后平定了张遇、李成、马进、张琪等盗寇,招安李进彦、邵青、崔增、赵延寿等武装力量,使南宋获得初步的稳定。
吕颐浩对金采取强硬政策。吕颐浩认为向金派出使臣,只是一种外交手段而已,通过这种手段,骄纵金人,而宋方可趁机备战,准备北伐。吕颐浩在绍兴二年(1132年)亲自主持北伐,但因主将桑仲等死于内乱而流产。翌年,吕颐浩再次策划北伐,但高宗正派
韩肖胄与金议和,因此这次北伐计划“恐害和议”,亦未能实现。
历史评价
轶事典故
治吏严苛
吕颐浩对待政事堂的堂吏极为严苛。有一天,一个堂吏忤逆了他的意思,吕颐浩就掌掴了他,该吏品级已高。在同列面前非常羞耻,叩头对吕颐浩说:“按照规定,堂吏有罪应该送到大理寺,依法处理,如今就像奴仆一样受辱,我虽然没什么好说的,但希望相公要稍微保存点朝廷体面。”吕颐浩大怒,说:“如今天子巡行海上,大臣们穿着草鞋走在泥泞之中,这是什么时候,你们要说什么保存体面!等朝廷回到东京,还你体面也不迟。”堂吏们都觉得吕颐浩说得好,于是退下。
还有一次,吕颐浩对堂吏发怒,命令摘下其巾帻。堂吏顶嘴道:“祖宗以来,宰相无去堂吏巾帻法。”吕颐浩说:“去堂吏巾帻当自我始。”该堂吏哑口无言。
喜好酒色
吕颐浩喜好酒色,有妾十余人,到晚上就纵情声色。户部侍郎韩梠有三个以美貌闻名的妾,韩梠死后,诸大将出重金争相买这三个妾。年已六十七岁的吕颐浩也用数千缗钱得到其中一人,号为“三孺人”,极为宠幸,同时也干预外事,并与旧家韩氏往来,内外人士都通过这个妾来打通与吕颐浩的关系。
人际关系
(以上内容来源)
主要作品
吕颐浩原有文集十五卷,后亡佚。清代修
四库全书时从《
永乐大典》辑出《
忠穆集》八卷。此外尚有《
燕魏杂记》及其他散见的文章、诗作,被今人整理为《
吕颐浩集》。
后世纪念
吕颐浩第二次罢相后,取唐杜甫“穷老真无事,江山且定居”之意,选择临海
巾子山东麓筑“退老堂”以居。他还曾在“溪径迂回,林峦秀艳”的景福寺消夏时,建石亭于寺旁。后人遂以命名,亭所处之山为“吕亭山”,亭边之村为“吕亭山村”。即今
括苍镇上坪村。
吕颐浩墓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永丰镇白毛村景福寺左的小山上,在墓址发现了埋在墙基中的一块石碑和墓道石多块。
史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