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船是江苏泰州
茅山、顾庄、
溱潼、东台溱东镇等地区的民俗活动,会船通常分为篙船、
划船、
花船、
贡船、拐妇船等五种类型,寄寓了汉族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主要分布在
里下河水乡,纵横数百平方公里。
溱潼会船节一年一度,日起在
清明节的第二天,被
国家旅游局定名为
中国溱潼会船节,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称号,而茅山会船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种传说是,公元1131年(
南宋绍兴元年),山东义民张荣、贾虎与金兵转战于十里溱湖,金兵大败,义民亦受伤惨重,溱潼的百姓们按当地习俗殉葬了阵亡将士,并于每年的清明节组成篙子船争先祭扫。
第二种传说是,据《
续纂泰州志》记载,明
嘉靖年间,
倭寇侵入里下河童关一带,防倭驻兵处的候必成将军率部反击,溱潼一带的村民纷纷组成船队协助官兵杀敌,三丈竹篙既是行船工具,又是御兵武器。篙子船会就是当时的一种演武练兵形式。
第四种说法,要追溯到明朝,据说
朱元璋登基后,清明节要祭扫祖坟,因为打了好些年仗,他的父母死于何处,坟墓又在什么地方?一时无处找寻,心里很着急。军师
刘基帮助他想出一个寻找祖坟的办法。按中国民间风俗,每年清明节这天,大家都要给自家的祖坟添土,烧钱化纸,表示祭祀。刘基说,过了清明,第二天派人四处查访,凡是有主坟,坟前都留下了烧钱化纸的痕迹,剩下的无主孤坟中,就不难找到皇帝先人的坟墓了。朱元璋觉得刘基的活有一定道理,就乔装打扮,带了一帮人,坐着船在江淮一带寻找祖坟,他嫌船行得慢,下令添船加篙子,一只船上十几个人,十几根篙子,快速行进。最后,朱元璋到底找到祖坟没有,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寻孤坟的诚心,感动了这一带的老百姓,于是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老百姓就撑船去祭奠孤坟,从此便演变成后来撑会船的习俗。
清明节前10天,有会船的村子就由会头在村里竖起方形旗帜。他是本村的行政负责人,会船的安全由他负责。旗杆上插着青苗和旗儿,有的嫌旗杆不高,干脆绑到树上,有一条会船竖一根旗杆。选的船既要新又要轻,以6-8吨的黑鱼鳃为最好,其次是二艄船。被选中的船主很乐意,也就是说,他的船有了一个好兆头,日后搞运输跑得快,生意好,过江时菩萨也会保平安,不迷航,一路顺风。所以,到了选船的时候,他们都自愿把船撑回来,任其挑选。
这是会船节活动的主体。凌晨,会船祭祀完毕随着锣声驶进赛区。此时,赶集的人们带着风车上常见的配件和虾笼子、
蓑衣、
斗篷、小锹、镰刀,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进行物资交流,更增添了热闹气氛。太阳升高,会船云集赛区。从前会船相遇定要比赛,决个高低,以展雄风。友船相见,互放爆竹,以示友谊。河面上,锣声、鼓乐声、撑篙和划船水声响成一片。船头各式旗帜上绣着村庄的名称,旗麾和旗须装点旗帜,随风飘扬。各类灯型的会船纷纷亮相,令人目不暇接。一条条篙船、划船在红的、白的、蓝的衣服映衬下,像朵朵荷花漂浮在水面上,站立整齐的水手像出阵的战士,威武雄壮。花船摆尾,好似在戏水抢珠。荡湖船边舞边唱,千万观众翘首相望,侧耳倾听,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