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源于
儒家思想,即为“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客的楷模,商界的精英。一般认为,儒商应有如下特征:注重
个人修养,诚信经营,有较高的
文化素质,注重合作,具有较强责任感。
定义
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儒学影响
儒学文化已经浸润至中国人的骨髓之中,尤其体现在中国文人的气质、精神、境界、抱负、行为、举止上面。虽然经过时代风雨的吹打、政治历史的折磨,却一代一代顽强地传袭下来,并在各种社会处境中得以突出的展现。在一定意义上,儒家精神境界已经成为
中华文化之魂,其
思想要素亦以成为
中国知识分子的“潜意识”。我们今天开始理直气壮地提出要继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就必然要解决正确分析、评价儒家文化在中华文化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其实,尽管儒家文化有某种历史的局限,但从整个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可以说儒家文化在约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发展中,起到了最主要的“潜在的
精神力量”之作用,使
中华文明得以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让中国历史没有中断地延续之今。而在这种中华文化及
中国社会持久而艰难的保存和延续中,中国知识分子忍辱负重、牺牲自我,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商业活动
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原因,现有儒商可谓天之骄子,他们占尽天时(改革开放政策)、地利(中国这块处女地)、人和(儒与商的完美结合),获得了物质和精神的累累硕果。同时也在理论规范、商业规则及社会关系、政治联姻等方面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在未来社会中,他们无论从战术、战略,还是从挖潜内部潜力等方面都将成为一种辉煌。从另一方面讲,这些儒商所具有的“儒”,是与政治联姻的基础,政治家们完全可以打着谈“儒”的幌子与儒商结成亲密的伙伴,为儒商提供政治保护。其次,儒商又具有雄厚的
经济基础,依据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这一观点,儒商则可以堂而皇之地通过
政治协商等途径进行参政议政,所以说,现有儒商羽翼将更加丰满。
另一方面,过去的所谓“暴发户”们确实在中国私有经济领域里的
资本份额占有很大比重。他们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的
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已经构成他们的雄厚实力,他们以一种强大的势力正在将中国的资本装入
腰包。不过,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具有自知之明的,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文化的缺陷,于是他们发财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培养下一代,培养接班人,他们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中国甚至外国的最好学校。
未来的社会,一部分“暴发户”们的资本最终将转移到受到良好教育的他们的后代手中。这将形成中国未来的拥有大量资本的新一代“儒商”。
社会贡献
由于儒商的特殊存在方式,他们对资本的使用更具有文化特点。同样是资本的消费,一般商人和儒商之间的
消费观念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别。儒商的消费一般是在艺术层面,如建造园林、挽救
文化遗产、收藏艺术珍品等等。而一般商人的消费则更具有挥霍性,如暴富后赌博、吸毒、淫欲等等。当然,这种消费观念只是相对而言。我并不否认没有文化的商人就对文化艺术没有兴趣,也许一部分没有文化的商人更渴望获得文化及艺术。同样,我也不否认儒商对非文化艺术会丧失兴趣,也许有一部分儒商还染有很多恶习。
总之,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随处看到文化大家族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那些璀璨的文化遗产包含着一代又一代儒商的勤劳和智慧。这是社会的财富,也是人类的财富。
文化
双刃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和人类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弘扬儒商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儒商文化是
公民道德以德治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国守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而根植于儒家思想沃土又融合当代经济发展经验形成的儒商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互相印证,可以说是《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的商业版本。我们要把提倡儒商文化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机结合起来,重铸道德长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
全面发展,推动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次,儒商文化是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看不见的手收入不公、并带有一定盲目性、
滞后性等。而以
行政审批斗争哲学市场经济秩序极度为混乱,从
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成灾,到上市公司的集体造假,再到厦门远华走私、
沈阳政府工作报告第三,儒商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儒商文化是经过历代儒商的成功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儒商文化的诸多内容在
企业发展中仍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注重诚信,就是重视
产品质量社会效益人本管理顾客至上客户关系。西方的诸多管理法则也往往体现了这种管理中的道德诉求和人文关怀。如美国企业的
创新精神、德国企业的质量第一观念、日本企业的
团队意识等,与中国儒商的
管理理念可谓殊途同归。
孔孟之乡在改革开放以后涌现了一大批在国际
国内市场上崭露头角的企业,就是这些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创新的结果。如
太阳纸业集团董事长
李洪信矿山机械章建辉忧患意识、如意毛纺集团总经理
邱亚夫有人认为,具有现代人文道德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又具有现代
管理能力的、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就是现代儒商。如果只把“儒商”界定为只是“商人”是不妥当的。
品质
从《
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到儒家经典《
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儒学精神几乎渗透到国家与国民的脊髓。无论国家治理天下,还是国民治学、理财、谋生,都被“儒”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影响着。“商”作为“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种技巧或手段,在儒学精神出现的初期,二者之间就有了联姻与变异。早在秦代,
秦始皇就焚书坑儒,使“儒”在形式上远离了政治和经济。历史发展了几千年,“文革”又一次将“儒” 打入冷宫,将商业装入
计划经济体制的口袋,使“儒”与“商”失去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实质上,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文革”。其实都是“儒”与“儒”之争,也都是“儒”在政治上的演绎与蜕变。现代人对儒商的提法已经抛开了古人之“儒”,而是一种狭义概念。这里的儒商,实际上就是“文化商人”的代称。
现象时代
从我们的
惯性思维来阅读“儒”与“商”,我们会看到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汇游离在我们的观念中。它们的价值趋向和
审美层次都有着不可融合的成分。如果将二者结合,我们很难像糅合泥土一样将两种物质糅合在一起,而要通过某种特殊方式的
化学反应将其凝结。这就需要时代这个特殊的背景来提供足够的催化剂和温度、湿度。因为我们看到,我们正在走向这样一个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私有经济和
国有经济在比重上的变化,中国的商业和文化在一夜之间挣脱了所有的桎梏与镣铐。原有的无规则商业游戏逐渐被新的有序方式取代。“儒”与“商”也获得了新的自由。“儒商”这个让人陌生的词汇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冒了出来。而且长势喜人。这是中国在一个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产物。它的出现必将推动新的更加科学的市场经济形成。
时代需要
儒家文化和
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是在
人类社会中的进步,使百姓可以通过读书进入
上流社会,使
社会管理阶层知识化,使
选举制度成为可规范化。欧洲
文艺复兴,学习儒家的
人本思想建立了文官体制,学习儒家的
教育模式产生了世俗大学和
知识阶层,成为欧洲
近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当代中国,尤其需要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规范的商业家和企业家、
金融家,也就是儒商。
一方面,由于商人对“儒”的匮乏,使得市场经济缺乏理论上的成熟。商人虽然有极其丰富的商业实践经验,但缺乏
文化知识的辅助,很难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规范也就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加以表述。而“纯儒”,虽有较好的驾驭文字能力,但缺乏实践,也很难形成能够具体指导实践的规范,只能是纸上谈兵。基于上述原因,市场经济要想走向规范化,并且有完整的
理论体系形成,就必须由具有“两栖”功能的儒商来完成这一使命。
另一方面,“儒”也为“商”的发展提供了一种规范。这种规范就是文人之间约定俗成的品格或品质。这与商人间那种惟利是图的品行是格格不入的。在儒的这种精神的干预下,儒商的行为受到了严格的制约。同时,传统商业的道德规范和“无商不奸”的程式观念也对儒商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嬗变和胶合必然引发儒商新的思考,继而推动市场经济走向规范。
儒商特点
现代儒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特点:
2.坚持实践“利”与“义”相统一的价值观;
3.勇于竞争和善于竞争;
4.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5.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些是现代儒商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但不是他们的全部素质。
用
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构建
企业文化,用以指导企业的运作与发展,称之为当代儒商或新儒商文化。
当代儒商有以下特征:
第一,企业队伍靠文化
知识结构而成,素质高,推行知识型管理,文化型经营。
企业重视对员工的文化
素质教育、传统
文化教育和
业务素质培训,重视企业思想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具有该企业特点和个性: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
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以培养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把经营管理推向新的高度。
第二,以儒家传统思想精华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理念。企业领导人具有一切儒学修养和传统
文化素质,勤奋、热情、善良、智慧、自尊、大度、心态平和、胸怀宽厚、举止文雅、注重礼仪、
热爱生活,并善于结合实际把企业文化思想运用到企业的筹划运作,经营管理中去。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教育全体员工,规范
企业行为,带领企业员工,探索新时期儒商文化特征,揭示新的儒商文化内涵,联系当今社会特点,通过企业行为传播儒商
文化传统精华,为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以仁爱思想构建和谐的
企业环境和广泛的
人际关系。对内,提倡互相关爱,宽容谦让,建立上下左右的融洽团结的内部关系;对外以“仁为心、义为路”“和而不同”和平等、公平法则追求和谐的市场和宽松的环境。
第四,人无诚不立,企业无信不存,诚信是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员工要把“言必行、信必果”作为
座右铭,以信誉谋求企业的长远利益。一举一动都要
体统讲究信用,信守诺言和遵法守纪。企业要坚持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信条,并把它变成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
第五,以贤选人,以贤重用和对员工升职。
其标准:
与人为善,有精诚合作团结的精神;
拥有青春活力,精通业务,工作干练;
大局为重,勇于认错,懂得服从,懂得自责和心存感激。
第六,儒商风度
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言思忠,疑思问,忿思难,
见得思义(《论语 季氏》)
这里提出的九思,说的是有文化有教养和素质高尚人的风范。
观察事物,看问题,要考虑看清楚,看准确,不可看走了眼,误了事,或者走马观花;
听人说话时,要考虑听清楚没有,不可道听途说;
待人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外部表情,要温和要诚恳;
待人的样子一定要谦恭,不可夸夸其谈,盛气凌人;
对人说话一定要忠诚,实际,不可以假大空;
办事时,要注意认真,不可以马里马糊;
有疑问要向人请教,不可以不懂装懂;
自己发怒时,要考虑后果,不可留下后患;
得到好处时要考虑所获得的利益是否符合义的规则。
第七,讲究礼仪
子贡曰:“贫而无、富而不骄,何如?”孔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孔子的弟子子贡问老师:“贫穷不谄媚、富贵不骄傲的人如何?”“孔子回答说:”可以,但不如贫穷而乐观,富贵而好礼的人。”
孔子一生做人处世把礼放在重要位置,儒商继承儒家传统,更重利益,认为人与人的交往应以礼仪为先。礼对规范人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人格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礼仪的方式不同,古代行
跪拜礼;汉朝迎宾行执帚礼;以
握手礼为普通,但亦有诸多要求和禁忌,使用得当,方能发挥礼仪的最大作用。
企业领导人和员工都要精通社交礼仪,
公关礼仪,公务礼仪和服务
商务礼仪等。
精神
在
生命运动中,其实人的生存享受只有两种,一种是肉体的,一种是灵魂的(或精神的),其实“为儒”的过程就是灵魂欲获得满足的过程,“为商”的过程就是肉体欲获得满足的过程。当然,肉体和灵魂也是
辩证统一的,是矛盾的双方。比如肉体的疾病,就会导致精神的痛苦,精神的不悦也会导致肉体病情的加重。在“儒”和“商”之间,也有两者对立的时候,比如“儒”觉得“商”重利轻德,惟利是图,不会成就大气;而“商”却觉得“儒”酸文假醋,故弄玄虚,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实际操作。
人类在生存活动中,纯粹地对金钱的追求,将丧失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人性的贪欲是与生俱来的,商业行为就是满足人类贪欲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成败,与其他赌博活动的成败是一样的,都能够刺激对物质贪欲的膨胀。这种膨胀和对物质的无止境贪欲,将使灵魂陷落到肮脏的污垢之中。一些人染上了赌博、淫欲,甚至吸毒的恶习,因为他们在获得足够的金钱之后,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刺激生命,获得足够的享受和娱乐。在没有“儒”文化的人生中,我们的确也很难找出一个更加适当的生命
消费方式。而儒商则不同,物质的富足只是为其提供了一种生存保障,因为人不可能饿着肚子整天谈论高雅和文化。而更加彻底的追求则是让灵魂获得享受。在这种状态下,只有文化才能够
清洗灵魂的污垢,使人变得高尚。
因此,人类生存的美好境界就是--儒商境界。这是人类在“肉体”和“灵魂”中最富足和完美的
生存状态。
儒商精神:全球华商的一面旗帜
儒商精神这一概念是指一种援儒入商所形成的独特的商业人格和
行为规范,所谓儒商也就是指作为商人而要有儒的精神、儒的气度、儒的
道德规范,以
儒家的
道德理想在
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对经济的认识水平受到了很大限制,社会观念往往轻商、贱商,商业的
经济价值资本主义社会财富道德标准来
规范要求社会地位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儒商就应运而生。
儒商起源于何时?这个问题比较难于正面回答,应根据儒商定义的宽狭来加以大致推断。若文人加商人亦即有文化的商人即为儒商,那么,自有商人起就有儒商,春秋战国之
范蠡、子贡、
白圭、汉之
桑弘羊商业文明,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为社会所公认的商德,应而儒商作为群体的出现不会太早,当以有
资本主义萌芽的明代为儒商大量出现为宜,而明代中叶徽商这一个商人集团的崛起应视为儒商真正出现。他们有明确的以儒家
道德观念诚实守信道德准则作为商德,做人经商并重,以做人的追求来经商、在经商的过程中体现做人的原则。这使得
徽商集团普遍具备了即以眼光来看也是进步的商德,在很多徽商身上,体现了很强的
道德修养,其道德自觉和自律在中国商业文明开始之初就达到了令人赞叹的的水平,实在是因为它根植于儒家的沃土之上,是一种 纯粹本土化的文明。
流传久远的
儒家思想二千多年来一脉相承,影响国人的思维至深至远,形成了国人独特的
行为方式和
思维方式。我们把儒商精神与儒家教义相对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儒商精神的内涵。《
论语》有云:“富贵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见儒家并不“罕言利”,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儒家学说给“苛取”和“不苛取”有很严肃的
道德判断社会责任感超功利的道德追求,让经商行为始终带有非常隆厚的道德色彩,这是典型的儒商经商理念,是儒商精神对世界商业文明的一个独特贡献。所以,援儒入商是儒家思想在商业中的实践,是一种
贾而好儒。
我们从儒家的经典教义和我们传统的
商业道德礼之用,和为贵义利之辩,进步的商业道德也强调商人的利益不能置于社会整体利益之上,强调不能因谋求私利而损害
消费者利益甚至
国家利益公益事业商业生态,讲究商人之间、商人和顾客之间的
协调发展。儒商实际上奉行的是商业道德秩序学,讲究以道德力量维系商业秩序。儒商在商而品位超过商,在从事本应是纯功利的商业行为的过程中,总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是儒商精神。
因而,儒商精神应该包括恪守信用、诚信为本,诚实不欺,利以义制、以义取财,仗义疏财等等商业道德,是把诚、信、义、恕、让等伦理
道德原则贯彻到从商经营之中去,是尽量用儒家精神去洗涤一味求利的商人习气。或曰:商人经商的目的就在于追求利润,而且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倡儒商的精神不就牺牲了商业效率了吗?事实上,这里有一个追求商人个体利益或是局部
利益最大化公平原则性恶法律约束。儒商
精神实质他律或曰,儒商精神,既如前所述,其实就是提倡一种自律而非他律,用道德自律去抵制几乎是
人的本能的利欲,在实践中是否有可操作性?其实,这正是儒商精神的精华所在,古往今来出现的大批商德崇高、业绩不凡的儒商证明了儒和商是可以兼于一身的。儒和法是中国古代思想中重自律和重他律两种不同的理论,儒家的思想是通过提倡道德伦理、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来匡扶人心、匡正社会,当然这些
伦理道德社会秩序,让人追求一种精神自觉。儒家学说从来都是只强调人的
社会属性,人伦人伦,其实就是人际之间的关系。把人际之间的关系调整好了,那么,社会的发展才能和谐、稳定。如今,社会步入了
商品经济时代,儒商精神所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商业
生态文明和
义与利、合作与竞争、自强与自律和谐统一的
商业伦理精神,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意义。儒商精神是儒商所共有的进步商德,是他们在儒家思想熏陶之下对所从事的
生产经营、交换本质的独特认识,是受儒家思想浸浊的商人在商业经营中所形成的独特的
人文精神和
人文思想,是对世界商业文化的独特贡献。
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是经济的反映,而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什么样的经济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化,文化也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健康的文化对经济起
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经济起
阻碍作用。儒商精神从它诞生和日益明确起,就对规范商业行为起着积极作用,这说明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虽然我们的商业文明没有达到西方那样一种发达程度,但我们的商业文化精神却丝毫不落后于西方那些
发达国家。如今,进入了商品经济时代,要使我们的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提倡儒商精神,必须提倡进步的商德,否则,我们的经济不可能得到健康有序、持续稳定的发展。
纯粹的儒商不是简单的商人加文人,与时下取得了一些
商业利润就以学问作装点门面的媚俗行为更是毫不相干。儒商关键不在于学问有多高深,学养有多深厚,而在于对儒家伦理
道德实践公众利益和
个人利益商业行为从来都具有两面性,一则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激发了
商品生产,带来了社会繁荣。但另一方面,商人的趋利又有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自发倾向。儒商精神既能纠商人唯利是图之偏,这就使得这种精神在整个商品社会都会起到历久弥新的重要作用。
荣氏企业的创办人之一的
荣德生大学》之明德,《
中庸大思想家王明阳在《
大学问不害致良知儒家精神还有哪些内涵?我们可以通过
中国历史上被奉为儒商的代表人物的
行状进行了解。超越个人功利的儒商代表有春秋时的范蠡和
计然唐甄人生价值。
儒商精神有益于世用。一般商人都非经济方面的理论家,他们在从商方面的宗旨和理念,都是建立在某种
文化底蕴基础上的意识和
潜意识的产物,儒家思想有益于世用,在于它既崇高又平凡,寻常商人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去实践,这样一种优秀的
本土文化能为我们的商人提倡精神源泉。有一位深黯儒商精神的
银行家必要条件道德危机,进而引发大规模的
商业危机。商业领域欺诈之风日盛,极端
功利主义和极端
利己主义三角债社会问题两个文明一起抓,要努力提升商人的思想
道德水平,利用本土文化,发掘儒商精神,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精神来提倡和弘扬,不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哈佛大学教授
杜维明儒商精神将成为全球华商的一面旗帜。
儒家文化亚洲四小龙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有理由相信,儒商精神作为一种进步商德,在商战重于兵战,将对经济秩序的稳定,经济繁荣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比西方
儒学对中国以及
东亚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它对我们的
管理思想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儒商与西方商人在管理思想上的差异,及其各自的利弊来论证儒学并非作古之物,它还是具有现代价值的一面。
和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人类的管理思想也有两种主要类型: 一种是渊源于
古希腊文化传统的
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
管理理论,从20 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
社会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
中国传统文化的
儒家管理思想,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
东方文化特色,并曾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古代
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由于
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的儒家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
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80 年代以来,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商人的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日本著名
管理学家伊藤肇认为: “日本
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败后的
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儒商文化的影响力,功应居首,许多学者研究后发现,中国儒商的管理思想的长处往往正是西方商人管理中所欠缺的地方。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考察了日本商人的管理的成功之处后,认为对于这种源于中国的管理思想,“我们一旦理解了它,就能够将它与我们自己的组织形式进行对比,并了解我们的环境内还欠缺什么东西”。因此,重新认识
中国的传统儒家管理思想,进行中西两大类型商人管理思想的
比较研究,正成为当今
管理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热点”。
区别
虽然“儒商”定义尚存争论,但现实生活中的儒商作为世界的一种社会
历史现象,其蓬勃发展之势却预示了儒商未来发展前景光明。当然,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也说明西方商人的管理思想也有着自己的价值。那么下面就来论述两者的区别。
一
在管理中首先要涉及到的两个基本要素就是人和物。人与物的关系是管理的基点,管理的实质也就是要实现人与物的最佳组合,从而创造出尽可能大的效益。因此,如何来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可以说是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就有两种基本思路: 一种是以人为本,通过调动和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去实现对物的有效利用; 一种是以物为基础,用物来规范和激励人,使人与物达到
有机结合,创造出
经济效益。
儒家管理遵循的是前一种思路,即以人为本,把人当作经营中最根本的、能动的因素,并通过对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心和激励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对物的有效利用,创造出优化的
经营业绩。在管理上,儒商崇尚的是“贤主劳于求贤,逸于治事”的用人思想,“圣人治吏不治民”的指挥思想,“人君崇明不贵察”的控制思想等等,此皆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如
日立公司的经营信条是“事业即人”,
丰田的口号是“既要造车,也要造人”,
松下主张“造物之前先造人”。
人本管理思想来源于“仁者爱人”的
儒家思想核心。
与儒商不同的是西方的管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重物不重人的倾向。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中,西方的管理者都把人看成是“机械人”、“经济人”,这表现在管理中首先是根据既有的物质条件,形成一整套规范制度,把人和物都纳入这大套规范化的制度中进行组合,人在实际上是被当作了一种与物同样的因素,是物及其制度的配套物。正如美国学者卡尔·佩格尔斯所说: “在
西方世界,雇员基本上是被看作一种
生产要素,跟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一样。”在这种
管理模式中,人实际上被物化,是作为整个物质机器的一个部件而存在着,而不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会思想、有情感的能动主体。马克思也曾经说过: “劳动者只是当作单纯的
生产资料,以食物给予他们,就像煤炭添入
蒸汽炉,以油脂注入机器一样。”这种管理模式忽视对人的情感、精神需求的重视。
当然,现代的西方管理也强调人才的作用。但是,这与儒商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管理观念有着重大区别。儒商强调以人为本是认识和尊重人,是把人作为主体来对待。而西方商人的管理思想是把人当作一种资本、一种生产要素,还是逃不了人是
经营活动中的一部机器。
但是,西方商人这种以物为基础的管理思路以及以制度为本的物质化
管理方式,也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管理有较好的统一性、稳定性、不会因一时一地个别人员的变化而影响整个
管理系统的运行,其不足在于对人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限制了效益的创造。儒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能更好、更大程度地发挥
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创造比目标更高的效益; 其
不足之处在于管理有不少
不确定性、随意性,也就很容易造成个别人的变化而影响到整个的企业的正常运行,导致效益明显下降。
二
在运用哪一些手段与方式来实现
管理目标的问题上,儒商与西方商人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西方商人在管理中运用的基本手段与方式就是
理性化的利益机制,即“以理性的契约来确立雇主与雇员之间的
利益关系,通过利益上的奖与惩来激励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其驱向管理目标。”与此不同,儒商在运用理性的利益机制的同时,也特别注重
情感激励、思想发动和
精神动员的作用,把伦理与人情作为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的重要因素,甚至把利益机制也打上伦理的色彩。
运用儒家的重人、重信、重义、重情的精神对员工进行管理,督促其实现管理目标,是儒商
管理手段的特点。儒商的管理思想认为要时刻考虑如何能使员工由你让他们干好转化为他们心甘情愿的自己干好,使他们在厂同在家里一样,把厂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虽然说
制度管理在
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但还必须有一些
情感因素在里面。而中国的儒家管理以“求善”、“求治”为目标,恰恰非常强调心理的作用,依靠领导者榜样“身教”的力量和
道德感召力来调动和团结全体群众,达到管理的目标。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多种管理方式,但以人道、仁义和群体力中心,以心理情感为纽带,以情理渗透为原则的“
德治”方式和“内圣外王之”的儒家管理思想则始终占据着
主导地位。
应该说,儒商这种把利益与伦理、理性与情感等机制结合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是一种更合乎人性,也更为有效的方式。它更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当然它也包含着一种过分夸大伦理精神的作用。西方商人的理性化利益机制管理方式的优点在于比较规范,容易操作,见效快,这也符合西方人的性情。但是它过于简单化,难以满足员工多层次的需要,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是有限的。
三
儒商的
企业管理组织方式是家族式的。把“齐家”的原理扩展到各种
管理组织的行为中,以“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作为经纬,从纵横两个方面把
血缘关系与管理
等级制度联系起来,所谓“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以移于君; 事兄悌,故顺可以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以移于君”,说明这种
伦理关系在各种管理行为之中起着关键性的
调节机制的功能。
某个企业的模式类似于一个家族,企业的最高执行官就如同家族中的家长,其余职员由最高执行官选择任命。日本工运评论家森田实这样描述日该企业的内部关系: “
企业主好比父亲,工会好比母亲,企业中层负责人类似小舅子,劳动者则似挣钱的儿子。日该企业不断向职工灌输以企业为家”的思想,再加上实行“
终身雇佣制”、“
年功序列制”,企业与职工结成了“
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当然任命也有其一定的规则,“贤主劳于求贤,而逸于治事”是用人的总则; “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是因时用人的原则;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是因人任事的原则。这就如同家族中的家长认可德才兼备的人来各司职务一样。要这种管理模式能使职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庭,就会使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努力使厂家一体。另外,儒商的管理思想也认识到要真正使员工爱岗敬业,以企业为家,就要尽企业之所能,为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鼓励
员工学习,要制订出一系列的鼓励员工学习的政策等等,真正关心职工。
总结一下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的优势在于: 一是
凝聚力比较强,整个企业上下能够形成统一意志,员工有较强的
自觉性和
能动性,能尽职尽力地为企业而奋斗; 二是当家长是一位优秀的人才时,其
管理效率较高,能更有效地进行调度,更灵活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其局限性在于: 一是对
高层管理人才,特别是主要管理人才的选拔带有一定的
封闭性,不能做到完全开放地从社会上选取最优秀的人才来进行经营; 二是对“家长”即企业首席管理者依赖过重,制度不够完善,因而当“家长”不称职时,企业就会陷入难于摆脱的困境。”
西方商人的管理组织方式则基本上是采取契约制和
科层制。企业的
最高管理者都是聘用来的。企业管理采取分工明确,分层负责,各司其职,按绩付酬。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是在利益相互依存相互认可的基础上,用契约
关系来加以维持的。因此,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只是以利益关系为转移的不稳定关系。企业不景气时,靠大肆裁减员工来减轻
工资支出。员工找到很好的工作单位或薪水更好的职位就会跳槽。过于严密的分工,使得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容易造成不同方面和层次的断裂,整体运行受阻。对调动整个组织来适应市场的突变也常不如家长式的企业来得更为灵活。而且管理技术的复杂化造成了片面追求管理的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的倾向,无视人的心理情感因素和
管理艺术的丰富性,以致成为被美国人称为对“象牙之塔中的分析和理财手段的迷信”。总之,这种管理组织方式的特点就是
组织制度和结构是理性化的、容易操作的。但是人员的构成是不稳定的,员工与
企业本质是相互外在和分离的。
比较了儒商与西方商人的管理思路、手段以及组织方式,不难发现儒商强调的是以内制外,而西方商人则惯用以外制内。比较中可以证明儒学虽是古人之物,其还是具有
现代性的一面。
日、韩等东亚各国几十年来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这和对这些国家社会和文化影响极深的儒商文化不能说没有关系。儒商是
智力资源的载体,在市场经济、
知识经济中,儒商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是儒商才能承担起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之责,把义和利、富裕和奉献、
竞争与合作,自强与自律统一起来,付之于行动。儒商的出现是对“官商”的否定,也是对“奸商”的鞭笞,也是对俗商(一个单纯地以收入产出来计算的商人) 的抛弃。根据古今中外儒商成功的经验,结合
时代特征,我们概括出6 条儒商治商理念: “君子受财,取之有道”的
金钱观; “善抓机遇,科学决策”的经营观; “突破现状,推陈出新”的
发展观; “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
人才观; “以人为本,协调人际”的管理观; “顾客第一、服务至上”的
营销观。
总之“儒商思想”就是体现在东方式经营管理中的东方价值观和思想方式,它用以弥补“
西商思想”中的
工具理性和分析性思维的不足。“儒者”的“儒家文化”与“商人”的讲求实效、精打细算相辅相成,形成具有儒商特色的企业文化,并运用于工商业实践,是一种适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理想
经营方式,注定将大行其道。让我们更多的儒家商人成为商海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