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川是中国
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含今重庆)三省的合称,此叫法起源于20世纪西南民间。
四川
四川省简称川或
蜀。位于我国
西南地区、
长江上游。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秦代置
蜀郡。汉属
益州。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
剑南道和山南东、
山南西道;宋设
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
西川路和
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
益州路和
利州路,分峡西路为
梓州路和
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
成都府路,改
梓州路为
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
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
川东、
川南、
川西、
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省名未变。截至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
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
市辖区、14个
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
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省会成都。四川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
青藏高原相扼,东有
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
秦岭屏障,南有
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
四川盆地。全省总面积是48.5万多平方公里。四川
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
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
青城天下幽”之誉。
四川,古称
巴蜀,是
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截至2005年12月31日,面积48.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8642万。周边同
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陕西省接壤,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50多年的
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0多万年前,四川便开始有了
人类活动,距今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并形成了以
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
古蜀文明。秦汉统治四川后,四川逐渐融入
华夏中原文化成为汉地
九州之一,在
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
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四处。距今7~8千年的时候,
四川地区逐渐进入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遗址分布很广,已发现200多处,其中最具
代表性的有
广汉三星堆遗址、
广元营盘梁遗址、
西昌礼州遗址等。
约4~5千年前,四川地区进入上古传说时期,这一时期大约同中原的夏、商、周时期相当。此时的
古史传说内容主要关于上古四川先王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
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尽管没有史料记载,但
三星堆、金沙、
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
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
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商周时期,在
成都平原建立的
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
古史传说中的“三代
蜀王”——
蚕丛、
柏灌、
鱼凫有关。大约在夏商之际,蜀人部落从今
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
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
郫邑(今
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
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
鳖灵,鳖灵建立了
开明王朝。
战国至秦汉
开明王朝定都于
广都(今
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
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
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
石牛道讨伐蜀国。
秦攻占蜀国后,设蜀、
汉中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
封建社会。
秦昭襄王至
秦庄襄王年间(前227年~前247年),
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
都江堰,疏通检、郫
二江(今
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西汉以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
汉景帝年间,
文翁出任
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
公孙述占据
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
东汉末,益州又被
刘焉刘璋父子割据(189年~214年)。后来,
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
蜀汉”(221年~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和甘肃小部。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
蜀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两晋至隋唐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不久,
司马炎建立
晋朝。西晋后期,永兴三年(306年),
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
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
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
成汉”。成汉是“
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
隋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
隋朝版图,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的宋、齐、梁,北朝的
西魏、
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进入全盛时期,有“扬(今江南地区)一益二”之说。
安史之乱时,
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
唐朝君主入蜀避难,如
唐德宗避朱砒之乱,
唐僖宗避
黄巢起义。
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被覆灭,
王建、
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
前蜀、
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没被卷入中原争斗,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
宋元至明清
宋、元时期在四川地区曾发生多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
王小波、李顺起义。尽管如此,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四川地区仍较安定,使得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成为两宋抵抗金、蒙的
大后方。元初四川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发兵将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辖区除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
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明末
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人川,在四川建立“
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以成都为西京。清初的30多年间,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进入稳定时期。
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
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
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
宋末至清初,四川地区在空前的战乱下,人口锐减,经济调敝。于是,朝廷在明初与清初两次推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历称“
湖广填四川”。两次移民运动使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近代
1840年,鸦片战争揭开
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但直至1895年,
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
伊藤博文签订《
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才算真正步入近代。四川社会
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
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
19世纪60年代,
石达开入川,之后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
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
导火索。1911年,
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
中华民国以后
民国元年(1912),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1913年
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实行“军民分治”,废省改道,将四川地区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
川北、
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
永宁、
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
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
川边特别区域(包括
金沙江以西的
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时期,川内
军阀混战,从1912年至1933年止,大小战争不下480多次。四川大小军阀各霸一方,各自为政。1935年,国民党
中央军入川,为了“剿共”及严密监视地方的革命活动,仿效在鄂、豫、皖等省缩小政区的办法,把四川划分为18个
行政督察区及
西康行政督察区(原
川边特别区),另设
成都市(1928)。1939年实行
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同年,又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
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
自贡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
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四川东北及与陕西接壤地区,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
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
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再次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携其子
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随后四川和西康相继更换政权。
现代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
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
西南军政委员会和
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
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
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
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
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
省辖市。同年10月,将“分区
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
专员公署”。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同年5月,将各“区
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10月,撤销西康省,将
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
昌都地区划归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的
地级行政区降为19个,县及县级市、区179个,数量仍为全国第一。所幅员面积为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5.1%,居第5位;人口8356.5万人,占全国的6.8%,居河南、山东、广东之后,列第4位。
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
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
市辖区、14个
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
贵州
贵州省简称“
黔”、“贵”,是一个
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内陆山区省。 贵州地处
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167
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
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
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
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
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
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山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
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
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
乌蒙山,属此山脉的
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内最高点。而
黔东南州的
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
地貌发育非常典型。
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
生态系统 。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贵州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岭,奔腾穿泻于深峡幽谷。
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点,
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风化的石灰岩和
白云岩,挺拔林立,千姿万态。湖泊给这个山区省份增添了几分妩媚。贵州西部的草海,绿如碧玉,风景优美,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看壮观的
黄果树瀑布、“大自然的奇迹”龙宫、别有洞天
织金洞、湖光山色
红枫湖、山水名胜舞阳河、风光秀丽的
赤水十丈洞瀑布,以及以瑰丽多姿的“
小七孔”。
沿河乌江山峡有“千里画廊”之誉的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形成89公里奇峡壮观,从南至北由
夹石、黎之、银童、土坨、王坨等五个峡段和百丝坨、洗心泉、珍珠洞、
黄龙泉、飞龙过江等30余个主要景点组成。山峡北接
重庆市乌江峡谷
旅游线,南邻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峡岸奇峰对峙、滩险壑幽、飞瀑流泉、嵯峨怪石、古树苍藤、珍禽异兽,景观奇特,蔚为壮观。
云南
云南省,简称云或
滇,位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省会是
昆明市。 总面积39.4万
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
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8名。总人口4450.4万(2005年),占全国人口3.36%,人口排名为第12名,
人口出生率为14.72‰,
死亡率为6.75‰ 。其中:
城镇人口1312.9万人,
乡村人口3137.5万人。东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贵州省毗邻,北以
金沙江为界与
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隅与
西藏自治区相连,西部与
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
老挝、
越南接壤,共有陆地边境线4061公里。
北回归线从本省南部横穿而过。其中
丽江古城是云南最大最古老的古城之一。
唐朝以前
前3世纪,
楚国大将庄峤进入滇池地区,建立
滇国。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云南东北部设立
郡县(今
曲靖),并开
五尺道联系内地。前109年,
汉武帝派将军
郭昌入滇征服
西南夷,设立
益州郡和24个县,郡治滇池县(今曲靖),开辟通往缅甸和印度的商道。三国时期,225年,蜀国丞相
诸葛亮率大军降服“
南中”大擒
孟获。320年代,爨(cuàn)氏入滇,
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称王,
爨氏统治维持400年。
南诏国和
大理国唐朝时,738年,
洱海地区的
蒙舍诏部落首领皮罗阁兼并其他五诏,建立南诏国,被唐朝封为
云南王。次年
建都太和城(今
大理市)。902年,南诏国权臣
郑买嗣夺位自立,改国号
大长和。929年,
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
大天兴,次年
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
大天兴国,改国号
大义宁。 937年,
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都城大理。疆域包括云南省,贵州和四川省少数地区,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
元明清时期
1253年,忽必烈派蒙古军队征服
大理国,1276年正式建立
云南行省。色目人赛典赤任
平章政事,省会
中庆路(
昆明)。在云南开发重要的
铜矿和
银矿,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云南,形成
回族和
蒙古族。1381年,明朝
洪武皇帝派大将
傅友德、
沐英率军队攻占云南,灭
元朝梁王,汉族军民开始大批进入云南。明朝末年,
南明永历皇帝逃亡到云南。清朝初年,1659年,派平西王
吴三桂追捕永历。1662年吴三桂从缅甸抓回
永历皇帝,在昆明绞死。
吴三桂驻守云南。1856年-1873年,云南
回民以大理为中心建立了
杜文秀政权。战后,云南回族人口大量减少。
晚清时期,英国征服
缅甸,法国征服
越南,两国势力对云南产生一定影响。
边境地区开放了几处
通商口岸:
腾冲、
蒙自、思茅。1910年,法国投资的
滇越铁路(中国境内部分今名
昆河铁路)通车。1909年,清朝实行新政,云南编立新军,成立
陆军讲武堂。
中华民国以后
1911年10月30日(重阳节),
蔡锷、
唐继尧率新军发动
重九起义,脱离清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
袁世凯的
护国运动。
民国时期,
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先后有唐继尧、龙云(1928年~1945年)、等统治云南。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付出极大代价的
滇缅公路修通,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的
交通线。1942年有10余万
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
惠通桥,隔怒江与
中国军队对峙2年。1938年-1946年,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60年代三线建设(将工厂搬到
京广铁路以西、长城以南、
韶关以北内陆地区)时期,修通了联系云南与内地的铁路,1966年
贵昆铁路通车,1970年
成昆铁路通车。
部分城市
益州水道
云贵川
益州水道是指汉朝时期建立的通往
印度洋的通道。“大秦道既从
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
交趾七郡比,又有水道通
益州、永昌、故永昌出异物。
风景名胜
五条沟位于李桥镇境内,地处川南,与宜宾、南溪接壤,距自贡市区38千米,离宜宾市区48千米。由五条蜿蜒曲折、山崖陡峭的峡谷组成,方圆10平方千米之内,山高林密,谷幽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