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400年—421年),
李广后裔
李暠于公元400年建立的王朝,在
敦煌自称“凉公”。405年迁都
酒泉,逼近
北凉。疆域在今
甘肃西部、
内蒙古西南部及
新疆部分。417年,武昭王
李暠卒,子
李歆嗣位。
历史
时代背景
李氏为
凉州大姓。李暠先祖历仕两汉、魏晋及
前凉为郡守。
北凉神玺元年(397),吕文和后裔建立的
后凉式微,
沮渠男成兄弟起兵并举段业为
凉州牧,以敦煌太守
孟敏为
沙州刺史,以
李暠为效谷县令。约隆安二年(398年)孟敏死后,众人举李暠为
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并向段业称臣。段业任命李暠为
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任
护西胡校尉。隆安三年(399年),段业自称
凉王,
索嗣欲杀李暠反被击败,
段业杀死索嗣,派遣使者向李暠道歉,并分出
敦煌郡的凉兴、乌泽,
晋昌郡的
宜禾三县设置
凉兴郡,升任李暠为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
镇西将军,兼任护
西夷校尉。
李暠立国
北凉
天玺二年(400年),北凉的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北凉,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
檄文,推举李暠为大将军、
护羌校尉、秦凉二
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内蒙古西南部及新疆部分。
401年,
沮渠蒙逊攻杀
段业,建北凉。段业兵败后,河西汉人无首,李暠以其声望遂被段业余部推立与沮渠蒙逊形成对峙之势。其中沮渠蒙逊在原后凉东,李暠的
势力范围在原后凉西,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
北凉长期争战。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
招怀东夏
西凉与辽东对于战乱颇繁动荡不定的中原地区是最理想的避难之地,所谓“天下方乱,避难之国,惟凉土耳”,以至于出现了“中洲避难者,日月相继,不绝于耳”的情况。
左取酒泉
405年李暠攻下酒泉,随即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两万三千户于酒泉一带,以内地流民汉人一万户
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
右开西域
“遣折冲将军
宋繇东伐凉兴,并击玉门以西
诸城,皆
下之。遂屯玉门阳关,广田积谷,为东伐持久之计。”所谓玉门以西诸城,实指
伊吾、高昌所辖诸城。“玄盛亲率骑二万,略地于建东,鄯善、(
车师)前部王遣使,贡其方物。”“西招城郭之兵”,并置
西戎校尉府,隶属敦煌,统摄昆裔,辑宁殊方。“敦煌郡大众殷,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为军国之本。”
庚子二年辛丑夏四月,后凉
吕光称王之初派去于阗采购的玉石送到敦煌,被李氏留下来,纳入郡府,这批美玉,正好用以为西凉王朝的创建打制玉玺。又于
高昌郡设立
五经博士。
北防北虏
北虏指柔然,西凉为了预防柔然南下,一方面在位于亦集乃湖的
西海郡加强防御,另一面西凉积极同柔然通好,既所谓“北引
丁零之众”。今据调査,西凉的北塞,为利用汉代塞垣,进行维修、加固,以塞垣沿线有灰色
垂幛纹、
水波纹陶片为特征。
南威南虏
这里所指的是
祁连山脉与
阿尔金山脉两者间的缺口处既金山口。为汉时
赵充国自敦煌郡通往羌区之
要路,金山口以南今为阿克塞县大小
苏干湖区域,西凉在其西北筑有子亭城,驻军防守,“以威南虏(吐谷浑部)”;
初唐复于此山口置烽设警。
屡求锡命
西凉努力的政治目标是凿通与
南朝的关系,由于前一次遣使,未见回音,他又于建初三年(407)再次派出了僧人法泉以沙门身份,“间道奉表于晋。”但似乎也未成功,其所送表文都得不到回音。在此期间,他的政敌北凉却成功地遣使南朝,并且得到了南朝的政治上的册封,从而取得了对西凉战争中的政治优势。
东殄不庭
“昔河右分崩,群豪竞起,吾以寡德为众贤所推,何尝不忘寝与食,思济黎兆。故前遣母弟繇董率
云骑,东殄不庭,军之所至,莫不宾下。今惟蒙逊鸮峙一城。”“冬十月,北凉沮渠蒙逊来侵于建康,掠三千余户而去,大怒,率骑追之,及于弥安,大败之,尽收所掠之产。”李暠迁都酒泉后,敦促奖励发展
农业生产。群僚因连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请求在酒泉刻石纪念,李暠同意。于是让
儒林祭酒刘彦明撰写文章,刻石歌功颂德。后来沮渠蒙逊每年不断来侵犯,李暠志在以恩德安抚境内,只跟他讲和订立盟约,不与他交战。
义熙六年(410年),沮渠蒙逊背弃盟约前来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击打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百年。
两凉结好
由于西凉政权在军事上相较北凉显得单弱,又无法求得
东晋锡命诏来分化北凉内部,面对北凉沮渠蒙逊的军事压力,西凉采取结交南凉,对抗北凉的战略。据史料载:“暠之西也,留女(李)敬爱,养于外祖尹文家。至是,傉檀假道于
北山鲜卑,使裒送敬爱于酒泉,并通和好”。对于南凉这一举动,李暠立即“遣使报聘,增以方物”。在西凉、北凉、南凉三政权并存的过程中,北凉人口、科技及
军事力量最强(因此西凉屡求东晋锡命诏的目的既想破坏北凉内部团结),西凉处于劣势,南凉夹在北凉与西秦之间,不时受到北凉侵扰,所以在这样背景下,西凉结交南凉,南凉亦欣然结盟西凉,二凉在对抗北凉的过程中具有
相似性,对牵制北凉具有一定的影响。
托槐明志
李暠凭着治世之才,正当后凉末年,受到群雄的奉拥,于是大展霸主的宏图,兵不血刃,端坐而安定千里之地,他曾认为
前凉的业绩指日可成,河西十郡短时间内就能统一。过了不久,南凉君主
秃发傉檀进占
姑臧,沮渠蒙逊的地盘逐渐扩大,李暠于是慨然而作《
述志赋》。西凉建国之前,河右地区没有楸、
槐、柏、漆等树木。前凉
张骏在位时,从秦陇取来种植,后来全都死了,而酒泉宫的西北角有槐树生长,李暠于是作《
槐树赋》寄托情怀,大意是感叹僻陋偏远之地,不是建立功业的地方,但仍要像酒泉宫的槐树一样扎根瘠壤顽强生长。
初登告捷
李暠逝去李歆初立,北凉沮渠蒙逊统兵三万进攻西凉,李歆亲自率众迎敌,并“贯甲先登亿亲临战阵,结果大败北凉军,俘斩七千余级,旗开得胜,保住了西凉的偏安一隅的汉人地盘。沮渠蒙逊是明智的,他判断新继立的李歆虽然取得了初战告捷,但毕竟不如李暠老成持重,难于对付,因此加紧了进攻的节奏。西凉嘉兴二年戊午(418),北凉又发兵攻西凉,李歆又欲亲自迎战,
左长史张体顺“固谏”才得以制止,只命令各地婴城固守,沮渠蒙逊大掠庄稼而还。
谶纬天罚
李暠死后,其子
李歆并且不像李暠那样治国安民,而是大修宫室,后宫多为西域夷人子女,严刑峻法,致使“人力凋残,百姓愁悴”,统治极不稳定。嘉兴三年(419),李歆执政已经三年,逐渐狂傲起来。他虽然承蒙先王的教诲,但他的性格、素质却显然同先王大不相同,他渴望成为一个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却不具备真正政治家所应有的品质。也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是一个纯真的
爱国者、具有文人的气质与光明的人格,他渴望权力,努力学习
法、术、势,却又学不到家,结果是“用刑颇严,又构筑不止”,这意味着,他在境内实行强力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势力,背离了其父以“德”收买人心的传统立国国策,加上“构缮不止”意味着军事上已完全采取了被动
守势。
从事中郎张显上书劝谏,不听,恰于此时,敦煌、酒泉一带,发生了连年地震,这在
儒学谶纬观念中,被视为人君政措不善所引起天变灾异,主薄汜称又上书利用天变进谏,李歆都固执不听。他依旧无视形势的急剧变化,依旧想凭籍自身实力不强的军队同日益强大起来的北凉军进行一次硬碰硬的较量。
舍命疏劝
公元419年(嘉兴三年)五月,从事中郎张显上疏劝告说:“凉州疆土被一分为三,势必不会长久维持这种局面。军事兼并的根本,在于发展农耕;怀柔远方部族的方法,莫过于统治宽大,刑罚简单。今年新年以来,阴阳失序,风雨失调,正应该减少膳食,撤除乐器,谨身修道。而如今,刑罚繁重,法规严峻,又大兴土木,不停地修造,这样不能使国家兴隆。当年,
周文王只依据一百多里的土地,兴起帝王大业;
秦二世虽然拥有四海之广,却被消灭。前车之鉴,成功失败,非常明显。太祖(李暠)以神圣的英姿,受到西凉百姓的拥戴,东取酒泉之土,西开西域之地。殿下不能继承太祖遗志,统一凉州疆土,与
张轨相媲美,将来有什么面目去见先王呢! 沮渠蒙逊是
胡族中的一代英杰,他对内政治修明,对外礼遇贤才。每遇战事,都能身同士卒,老百姓对他深为敬服,愿意接受他的统治。我认为,殿下不仅不能削平沮渠蒙逊,还恐怕沮渠蒙逊图谋我们的疆土。”李歆看过奏章,非常不高兴。
执迷不悟
氾称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措施,为李歆设计了一幅甚为完美的蓝图。“臣蒙先朝布衣之眷,辄自同子弟之亲,是以不避忤上之诛,昧死而进愚款。愿殿下亲仁善邻,养威观衅,罢宫室之务,止游畋之娱。
后宫嫔妃诸夷子女,躬受分田,身劝蚕绩,以清俭素德为荣,息兹奢靡之费,百姓租税,专拟军国。虚衿下士,广招英隽,修秦氏之术,以强国富俗。待国有数年之积,庭盈文武之士,然后命韩白为前驱,纳子房之妙算,一鼓而姑臧可平,长驱可以饮马泾渭,方江面而争天下,岂蒙逊之足忧!不然,臣恐宗庙之危必不出纪。”但李歆终不纳氾称之谏。
锡命来迟
他却得到了他父亲多年梦寐以求却不可得的江南东晋皇朝的正式册封,授为
持节都督七郡诸军事,
镇西大将军,
护羌校尉,酒泉公。这一正式册封对于西凉士气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振奋,它意味着尽管早已偏安江南,却被河西汉人始终视为本民族正统皇朝的东晋对西凉的
正式承认,自此一切行动都已合法化为朝廷行为,看来,原先宋繇等人推戴李歆的一切原来称号都已被此新的合法名号所取代了。
北伐影响
嘉兴四年
庚申,江南东晋皇朝被宋朝所取代,宋朝的
开国皇帝刘裕是以北伐闻名的主战派人物,在其驱逐
胡虏,规复中原的政治气氛影响下,向宋称臣的李歆也想发动东征,由于张体顺的劝谏才放弃了这一不切实际的打算。七月,李歆听说北凉沮渠蒙逊率领兵进攻西秦
秃发氏,以为是千载良机,命令内外
戒严,准备进取张掖,
尹太后亲自出面干预,对他讲:……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惧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淫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李歆不听,顾命首辅大臣宋繇又来对谏,要他以张轨为革命榜样。李歆大怒,照旧自行其是,积聚全国之力,率步骑三万亲统东征。宋繇退而叹息:“大事去矣。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还也。”
李歆亡国
420年,李歆意为
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途中,率军三万往攻北凉
都城张掖,中计,沮渠蒙逊率师迎击,两军战于怀城,李歆兵败,部下劝他赶快返回酒泉,还能保存相当的实力,他却死要面子,对部下说“吾违太后明诲,远取败辱,不杀此胡,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强迫部众在蓼泉再次迎战北凉军,虽作战勇猛作殊死斗,仍然非其敌手,全军覆没,李歆壮烈死于战阵;蒙逊杀李歆,进占酒泉。
420年九月,歆弟
李恂据敦煌称
冠军将军、
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逊派军讨伐。
421年,沮渠蒙逊又率兵来攻,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
李恂自杀,敦煌失陷,西凉灭亡。
伊吾西凉
421年,西凉被北凉所灭,422年西凉王室后裔
李宝(李暠孙)和娘舅西渡流沙,在西域
吐鲁番盆地占据
伊吾县(今
哈密)建龙兴年号,善抚流民,并羁縻高昌,建立伊吾西凉(又称
后西凉),凡内地来人李宝皆倾身礼接,甚得其心,众皆乐为用,每希报雪。
439年
北魏灭北凉,北凉欲效仿西凉西迁,后西凉闻后分兵截击。一路由娘舅
唐契、
唐和率领欲接收高昌,至高昌唐契中高昌郡守
阚爽缓兵之计,北凉及
柔然派兵前来追击,唐契殿后战死,唐和率余众奔前部王
车伊洛处。唐和闻
北凉残余势力
沮渠安周屯居横截城,唐和率军攻克横截城,继而夺取高宁、白力二城,并遣使投降北魏;另一路由李宝、
李承率领欲下敦煌。
442年,占领敦煌并遣使投降北魏,李宝被北魏任命为都督西垂诸军事、
镇西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领护
西戎校尉府、四品以下官职允许按照北魏制度自行任命。
444年,李宝调回京师以后,唐和接统西凉余众,其部被称为“甘、凉以西兵”这是主要由原西凉所统凉州汉族(
乡党)武装组成的一支劲旅。北魏派遣成周公
万度归西征,唐和所率“甘、凉以西兵”即为其主力之一,是役,魏军顺利设置
鄯善镇。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唐和又率军参加了万度归的第二次西征,
焉耆之役,配合万度归,一举击溃焉耆王鸠尸毕那所统四五万精兵,迫鸠尸毕那亡奔
龟兹,史载“魏主诏唐和与(车师)前部王车伊洛帅所部兵会万度归讨西域,(唐)和说降柳驴等六城,因共击波居
罗城。”“至十二月,万度归进而西征龟兹,留唐和镇焉耆,柳驴戌主乙直伽谋叛,和击斩之。由是诸胡咸服,西域复平。”其后,魏军退师,委唐和留守,驻
焉耆镇,成为北魏王朝驻西域地区的最高
行政长官。唐和孤军长期戍守北魏最远的西部边陲焉耆镇,一直到
太武帝逝世。
452年(
兴安元年),
北魏文成帝继立,唐和应召入朝,皇帝给予特殊礼遇,嘉奖他保卫西陲的卓勋。唐和驻节焉耆多年,威信之著干西域,其丰功懋绩,足与东汉之
班超媲美。
虽然后西凉集团主事于452年被北魏调离西域,但自汉代至唐初,凉州李氏在甘新地区经过千年的经营逐成
七宗五姓之首,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李氏和诗人
李白、
李商隐尊为先祖。
疆域
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立国21年,
后凉三分,南凉得险,
北凉得人,西凉得土,然西凉土虽广而地皆为沙漠,仅有数块绿洲及土地可以承载文明。都治酒泉,置
高昌郡、
敦煌郡、
晋昌郡、
酒泉郡、
西海郡、玉门郡、堪泉郡。
敦煌郡领县六。敦煌;有靖恭堂、谦德堂、嘉纳堂、泮宫、敦煌旧塞、子亭、昌蒲、龙勒,有北山、
玉门关、
阳关、效谷、乾齐;
凉兴郡领县凉兴、乌泽、
宜禾;晋昌郡领县伊吾、冥安、渊泉、沙头、
会稽、新乡;
晋兴郡领县晋兴、
枹罕、永固、
临津、
广昌、遂兴、罕唐、左南;西都郡领县西都;玉门郡、堪泉郡、河湟郡、
西平郡领县
临羌、长宁、安夷;大夏郡领县大夏;广武郡领县广武、令居、支阳、
永登、
振武;西安郡、
武威郡、
武兴郡、
张掖郡、酒泉郡领县福禄、会水、安弥、骍马、表氏、延寿;凉宁郡、建康郡领县乐涫、西海郡领县居延、
祁连郡领县祁连、汉阳;
会稽郡、广夏郡、
新城郡、骍马护军、敦煌护军、
抚夷护军、征东将军、
西戎校尉府。
文化
尹夫人儒学深厚,向往大一统。李暠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对国家的分裂痛心疾首。两人志趣相投,治国理念一致。尹夫人劝他奉偏安
江左的东晋王朝为正统,奉表称臣,这也正是李暠所愿。因此,李暠多次上书东晋朝廷,表达他为恢复晋室的决心。
李暠曾做《
述志赋》,明其心志。篇中他以清新温厚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希望隐居,不慕荣华的志趣;同时,又以诚挚热烈的感情,表达了自己愿在东晋朝廷的领导下有所建树的抱负和决心。尹夫人对李暠说:“我们虽与
中原王朝阻隔而偏居西陲,但与
中原文化和思想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承继相向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
汉族文化。”她因此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儒重农”的富国强兵的国策。比如要李暠开言路,在敦煌南门外修筑厅堂,名曰“靖堂”,作为议论朝政、检阅武事、听取收集各方意见的地方。堂内“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帝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以明鉴诫之义”(《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同时,还在敦煌修建泮宫,设立县学、
州学和医学,广招学生500余人。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为弘扬汉族文化,传播汉族思想意识,可谓不遗余力,致使当时
敦煌地区学风大盛。他又知人善任,虚衿下士,中原流士纷纷西来,一时间西凉境内聚集了大批文人名流,如史地学家阚、经学家宋繇、
教育学家刘、天文学家赵等。敦煌一时成为中国西陲边疆传播
汉文化和儒学思想的中心,为汉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暠也成了当时西凉的
政治文化领袖,尹夫人至功厥伟。
尹夫人是一个贤内助,李暠当然也不是一个窝囊废。相反,他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在位18年颇有政绩。当然,
尹夫人从建立西凉政权始,就对国家战略的制定产生着重要影响,凡建策,都符合天下大势,很少有失误的地方。所以史书上对她多有赞语:“及创业时,多所赞助,故时有李尹王敦煌之传”《晋书·列女传》。
对外他与东晋交好,接受东晋的封号,借以争取中原汉族人民的支持。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李暠派舍人黄始、梁兴等人带着他给东晋皇帝的
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苏
江宁县南),用
窦融、
张轨治理河西、威镇关西的故事,表示他对晋王朝的忠诚,以求得晋王朝对他所建西凉政权的承认,敦促晋王朝北伐西征。因东晋朝廷忙于内斗,没有给他明确答复。遂于第二年又派遣法全和尚为使者,再入建康奉表以求,以“忘寝与食、思济黎庶、以崇国宪、全制一方”的情感,进一步表达他的心愿。
乐舞
是汉唐以来产生于古
凉州,广泛流传在
中原且盛名卓著的乐舞。公元四世纪初,中原处于战火之中,而当时汉族人
张轨所控制的凉州却相对比较安定,中原大批士族文人纷纷来到凉州居住。这些移民的到来,同时给凉州带来了中原地区多彩的文化,其中包括一些汉、魏旧曲一并被带入凉州。作为西凉乐舞代表作的《秦汉伎》,是融合了凉州当地音乐、中原
古乐、
龟兹音乐和
天竺音乐而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燕乐。《秦汉伎》传入
北魏后,改名为《西凉乐》,被尊为“国乐”。
《
魏书·乐志》记载说:“晋
永嘉之乱,太常乐工多避地河西”,“(魏)
平凉州,得其伶人器服,并择而存之”。这批乐工和伶人及他们的后裔或集于
五凉的庙堂之上,或散在河西的村坞之间,他们承先启后,通过创造性的
艺术活动,为魏周乐舞的复兴和隋唐艺术的发达树立了功勋。从史书记载中看,《西凉乐》的特点是娴雅、柔婉。它分为歌曲(声乐曲)、解曲(器乐曲)和舞曲(舞蹈曲)三种。著名乐曲有《永世乐》《神白马》《万世丰》《燕支行》《于阗佛曲》《慕容可汉》《
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等。从曲名可看出,这些曲子大部分是以反映
少数民族生活和佛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
舞蹈是西凉乐舞中又一重要表现形式。据《
通典》记载:西凉乐舞的舞蹈分为“
白舞”和“方舞”。前者是单人舞,后者是四人合舞。这些舞蹈除了在宫廷表演外,群众性的舞蹈主要在盛大节日和传统性活动以及佛教活动中举行。古凉州地区流行的著名的舞蹈有《
胡旋舞》《
胡腾舞》《
柘枝舞》《
狮子舞》等,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唐代诗人
李端在《胡腾舞》诗中,对舞蹈者的形象和舞蹈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
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
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
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据专家考证,
敦煌石窟中第220窟的
乐舞图壁画,表现的就是演奏《西凉乐》的场面。壁画中,乐队共28人,分为两组,左右相对,乐工或上身袒露,或斜披天衣,肤色、发式各不相同,演奏来自中原的和从
西域、外国传入的各种打击、吹奏和
弹拨乐器。乐器有筝、
排箫、
竖笛、
方响、
筚篥、五弦、
横笛、
腰鼓、都昙鼓、答腊鼓、
羯鼓、毛
圆鼓、
拍板、钹、竽、
箜篌、法螺等。两队舞伎素裹白裙,或锦衣
石榴裙,在灯火辉煌、器乐协奏中翩翩起舞,始终在小圆毯上旋转腾踏,巾帛飞扬。这大概就是传自
西域的
胡旋舞或
胡腾舞。此画是
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乐舞图。
帝王世系
臣属子民
世系
李弇→
李昶→
李暠(也作李皓)→
李歆→
李重耳→
李熙→
李天锡(也作
李天赐)→
李虎→李昞→
李渊(即唐高祖)
后妃
僚属
张邈、张体顺、张条、张林、张谡、张靖、张显、张弘、索仙、索承明、索训、索慈、索术、令狐溢、令狐迁、令狐赫、氾德瑜、氾称、马正元、马骘、郭谦、唐瑶、
宋繇、阴亮、刘昞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