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第一中学坐落于
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南方路52号,是一所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重点中学。
办学历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广州、
香港先后沦陷。这两地的一批爱国进步的
民主人士及
教育工作者西迁
广州湾(今湛江市)。1937年9月,由
陈学谈、陈学森、
许爱周、
梁銶琚、霍子常、洪秀甫、叶寿南、梁伯纲、杨进、袁学伟、陈翰华、陈翰香、高在湘、吕成性和吴彬共15人组成董事会,建立了培才小学,陈学森任
董事长。
1937年11月11日,培才小学正式成立,学校选址在
赤坎高州会馆(现
湛江市第四小学校址),庄润德首任校长。1938年庄润德辞职后,梁其浩担任校长。1939年9月,培才小学第一批学生毕业,同时增办培才初级中学。翌年2月,陈全道继任校长。1941年秋,陈学森之女
陈玉燕从上海
复旦大学毕业,接任培才中小学校长职务。
1942年,为了学校发展,
董事们在
湛江寻找新址,培才小学从高州会馆搬迁至
南方路现湛江市十五小的校址。同年,第一届初中学生毕业,增设了高中班。
培才中学定址在赤坎
鸡岭,自此正式成为独立的完全中学,取名为“广州湾私立培才中学”,并请时任
民国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中正先生题写校名“培才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称“湛江市培才中学”, 陈玉燕继续担任校长。培才中学以其显赫的办学成绩名震
粤西、享誉
南粤,被冠以“南路学府”美称。培才中学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从1942年开始就有革命活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革命师生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地下革命斗争,一大批进步学生走上革命道路。校友
林才连是南路特委交通站负责人,1948年被捕,坚贞不屈,英勇就义。解放初,大批同学积极参军、参干,为革命输送了不少人才。
1952年2月,以培才中学为主体,与市立一中、河清中学、赞化中学合并,更名为湛江第一中学,并商定1937年11月11日为建校日。
湛江市人民政府委派王寅代理校长。四校合并后的湛江第一中学,以原培才中学校区为主校区,以市立一中的
寸金路新校址(原雷州师范学校的旧址)作为分校区。1953年9月,初二级八个班学生均到分校区上课,1954年7月,撤消分校区,移交给雷州师范学校(现
岭南师范学院),所有师生均回到主校区上课。
1957年秋,许克任湛江第一中学校长。
1969年,湛江一中高中部迁往郊区的克初岭,改名为“五·七中学”。
1998年,湛江一中与
校友会联合开办初中部,取名为
湛江市培才学校,初、高中正式分离。湛江一中迈出了申报国家级
示范性高中的第一步。
2002年7月,湛江一中与
锦绣华景房地产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创办“湛江一中锦绣华景学校”;同年,与万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创办“湛江一中金沙湾学校”。
2007年7月,湛江一中与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开办“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校址在赤坎寸宝路。至此,湛江第一中学已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育集团。2007年9月,湛江市培才学校改名为湛江第一中学初中部。
2008年7月,学校取消了初中部。自此,湛江一中成为了高级中学。
2014年2月,
郑军担任校长,陈铁军担任党委书记。
2015年10月,湛江一中对原
麻章区恒盛实验学校实行教育
教学管理,并将其更名为“湛江一中恒盛实验学校”。
师资力量
学校
领导班子年富力强,敢为人先,高瞻远瞩,同心同德,在追求自身高学历高素质的基础上,
依法治校、严谨治教,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扎实稳健的工作作风、科学民主的
工作方法,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名师战略,在充分发挥已有骨干教师作用的同时,近几年来,学校广纳贤才,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教师,同时奔赴全国十大著名师范大学招聘优秀毕业生,大大充实和优化了教师队伍。学校实施名师战略,鼓励教师冒尖,和谐发展,要求每一位教师做学者型、
科研型教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和更高学历进修(其中参加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达22人),大力开展
校本培训,学校现有68名教师就读研究生、博士课程。学校
创新激励机制,开展
教坛新秀、教学骨干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彰显先进,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充分发挥名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施大循环教学,给每个青年教师予机会和平台,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提高,青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学科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此外,学校对教师的工作生活关怀备至,多方筹措资金,兴建了152套教工宿舍,大力改善了教师的居住条件,使教师安居乐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名师战略渐入佳境,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研促教,该校教师积极申报省、国家级
科研课题多达20项,参与教师近200人次,部分课题已经结题,其中《中学生心理与学法一体化教育实验》获广东省首届普教
科研成果一等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地理导学模式》获“创新杯”全国地理课题实验评比一等奖;《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及激励的认知研究》获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课题一等奖等等,通过教师的普遍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该校平均每年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教师近70人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各种论文60余篇,出版各种教育教学书籍10余本。研究氛围的形成,极大的提高了
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以生促师,加快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成长。通过尖子生、
特长生的培养,促使教师自主学习,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探讨,加快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聘请专家、学者到校开设讲座,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此,学校聘请了中山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等院校的专家和学者到校开设各类讲座,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采取各种渠道促进教师成长,如涓涓春水,赢得春色满园。
学校文化
学校简介
优良传统:“爱国爱校、尊师爱生、严教勤学、勇于改革、力争上游、献身革命”
教育思想:“德育为首、
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培养目标:“一个目标,五种素质、九种能力、十个学会、一个专长”
三个为本:“以教师为本,以
学生为本,以学生家长为本”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力求冒尖”
学校发展目标:“校园幽美、设备先进、管理民主、校风优良、
教师专业、学生冒尖”
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可以回溯到70年前,学校的历任校长,结合各个时期的特点,历经多次完善,最终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力求冒尖”的先进办学理念。
⒈“以人为本”就是服务于人,让我们有
幸福感,这是该校办学的前提和
价值取向。以人为本是以关注人、研究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人为本位的
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三个为本”,即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家长为本。
⑴坚持以教师为本,就是要服务于教师,让教师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事业有成,生活安居无忧,身体健康,是以教师为本的重要标志。
⑵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坚持服务于学生,就是要促进同学们的和谐发展,体现于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着眼于学生先成人,后成才,这是育人的根本目的。
⑶坚持以家长为本,就是坚持服务于学生家长,想学生家长之所想,为学生家长分忧,是我们服务的外延。
⒉“和谐发展”就是更好地发展,让我们有舒适感,是该校达到育人目标的重要依托。
⑴从学校的发展看,班数由几个班发展到今天的60个班,增加了大量的优质学位;
校舍由
平房到
高层建筑;
办学体制由完全中学到初高中分离、由一所学校到如今四所学校,并且规划再创办一所民办高中;设施由简单到四机一幕再到多媒体进课室,无不体现了该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⑵从
人际关系看,如果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社会也是人的关系的总和,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是精神生态的核心。我们倡导和谐的处室、和谐的级组、和谐的班级,使学校成为一个和谐的
大家庭,人人和谐生活,共创更加美好的家园。同时,该校注重与上级部门、共建单位、社区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外界环境。
⑶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强化
养成教育,促进和谐的校风。二是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培养
创新精神。三是扶持弱势学生,促进学生群体的和谐生活和学习。
⒊“力求冒尖”就是要领先于别人,让我们有
方向感,这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力求冒尖”中的“力求”强调的是出自学校或个人内心主动而不是被动的需求,是
主动积极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其特长,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追求能达到的最高境地。“冒尖”的理念也就是追求“第一”的思想。
⑴从学校层面看,我们不能满足于省重点中学、省一级学校桂冠,不能满足于成为湛江第一的中学,应追求在各方面都达到粤西、全省乃至全国的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名校。
⑵从教师层面看,老师应力争在市内、省内乃至全国成为名教师,成为拔尖人才。
⑶从学生层面看,立足
素质教育,激励学生勇于冒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立足于
学生素质的和谐提高,以学生的终身和谐发展作为我们的基本目标。在充分关注每一个
学生成长的同时,学校充分激励、支持学生大胆冒尖、敢于冒尖。
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力求冒尖”的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呈现出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
校园环境
学校校园总面积为1183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3195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科学楼、艺术楼、办公楼、图书馆、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教工宿舍共32栋。学校
教学设备先进,每间教室都装有
多媒体教学平台,并接入千兆
宽带网;图书馆共藏书13万册;学校
体育设施齐全,建有
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
田径运动场,有50米×25米游泳池一个,其他各种设施、器械齐全。
历任校长
梁其浩(1937-1938)
陈全道(1939-1941)
陈玉燕(1942-1949)
王寅(1952-1953)
王植生(1954-1956)
许克(1957-1984)
办学成果
学科竞赛获全国和省级奖励共1525人次,居全湛江市之冠。
该校学生参加全国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有63人。其中,2003年物理科全国竞赛总获奖人数在全省排第四位,2004、2005年排名全省第三位,2003年化学科全国竞赛,在全省各中学中排名第四位等等。各学科竞赛获奖的总人数,占全湛江市获奖人数的80%左右,2005年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人数名列全省第三;彭德高同学参加
高中化学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名列全国第七,被
北京大学提前录取;陈锦标同学参加高中
数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名列全国第四,获得赴法国大学留学资格;邱乙恒同学参加
高中物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黄思菲同学参加高中化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各学科近获国家级奖励412人,省级及以上奖励高达661人。
该校学生参加语文科“新概念”
作文大赛、“语文报杯”等
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省级以上奖励160人;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 42人;学生参加
全国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获中学组最佳创意一等奖,被国际电脑机器人奥委会邀请代表中国参加在香港举行的
国际比赛。学生劳丽诗获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双人
跳台金牌、单人十米跳台银牌。参加香港(国际)武术
邀请赛少年组比赛,获得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3枚。组织学生参加全国
头脑奥林匹克电视大赛,获“银擂”奖,近三年参加全国
航模比赛获金牌12枚、银牌8枚、铜牌9枚。参加全省天文知识竞赛,3名选手一举夺得省一等奖,全市仅此三人,参加“海尔杯”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海尔”希望奖12人。
知名校友
学校曾先后培养出了
中科院院士苏锵、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绍珍、中央驻
澳门联络办公室主任白志健、全国政协委员、英美
洋行有限公司主席
云大棉,全国政协委员、核
物理学家庞巨丰,
香港文汇报社长
张云枫,香港知名艺术家
梁洁华,
华南理工大学前党委书记庞正,
中山大学前副校长
朱朝新,
广东商学院前院长
罗国民,
中国跳水队总教练
徐益明,
奥运会跳水冠军
劳丽诗,中国第一位女体育博士杨抗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李湛明,英国
剑桥大学博士后、美国
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辛小江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英才,
中央电视台导演,
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制作中心制片人、主任编辑
杨东升,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中山大学詹志辉博士,高铁专家
蔡英,前国家八一足球队教练陈福来、三峡工程副总指挥陈笑霖,参与“两弹一星”研究的骆大星。
学校荣誉
学校是广东省重点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
文明单位、广东省
绿色学校、广东先进职工之家、广东省高中
新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动先进学校、全国中小学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
校园网范例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西部地区
教育顾问工作先进单位、全国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基地……种种殊荣,彰显了湛江一中的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2016年9月,学校荣获“空军招飞优质生源中学”称号。
2021年6月,中共湛江第一中学行政
支部委员会被授予“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合作办学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现已更名为“湛江市寸金培才学校”)
湛江一中锦绣华景学校
湛江一中金沙湾学校
湛江一中恒盛实验学校
展望未来
2007年10月,学校高分通过
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验收,学校的发展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入践行办学理念,积极创新办学机制,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
优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把学校办成理念先进、成绩卓著、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现代化教育集团。
学校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