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拳在传统
武术流派中属于
内家拳,发源于道教圣地
武当山,是
中国武术一大名宗。武当拳是
武当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武当武术徒手运动套路类项目的总称。它是在遵循《
易》理,讲求阴阳变化的前提下,以修身养性、修性养命为目的,以技击防卫为假借,以“内功外拳”为本体特征,以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刚柔并济、圆转走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传统流派性徒手运动项目。
简介
神话传说
北宋时,武当山上,
狮子老虎多,草寇强人也多。道士们常常受害,提心吊胆过日子。有个上百岁的老道士,名叫张三丰,很想找一个对付强人、猛兽,防身护庙的办法,好让道士
们安心修炼。可是想了很久很久,也没想出什么门路。
一天,张三丰坐在院里休息,忽见
桂花树上闪着两道光圈,一道白,一道花,闪闪烁烁,美极了。细看时,原来是白蛇和
喜鹊在嬉戏撩斗。白蛇缠在树上,头伸出去一大截,摇来摆去,两眼发着亮光,虽然悄无声息,却气势如龙,使人感觉到它有无比的力量;喜鹊站在不远的
树枝上,倾着身子,注视那条蛇,想拢去,又不敢去;张嘴要啄,又不敢啄,只是扑楞扇动着一双美丽的翅膀,那姿态很象
欲飞的
凤凰。
龙凤相戏,各显奇姿,均逞妙态,静防动,柔制刚,有来有往,变化无穷,到底谁也把谁没办法。张三丰越看越入迷,忽听白蛇和喜鹊同时叫道:“来呀!来呀!”腾空跑远了。
张三丰很奇怪,飞步去追赶,追啊追,赶啊赶,不觉追到深山里,只见山是黄金铸的,树是白玉雕的,河里流着玉液琼浆,山上跑着金牛金马。有一位白发老人正在河边打拳,那白蛇和喜鹊一下子飞到了他的怀里,变成了他
黄袍上的锦绣龙凤。原来,他是太乙真人。
太乙真人打拳的姿势,和龙凤相戏的姿势很想象,静如泰山,柔如春柳,但却柔中有刚,静中有动,含而不露,千变万化,越看越觉得有功夫、有力量,能劈山倒海,擒龙伏虎。
张三丰上前求教。太乙真人很高兴,告诉他说,这种拳,是他八百年前,参照
华佗的“
五禽戏”创造的,名叫“武当山
太乙五行拳”,能防身健身,避除百病,延年增寿,希望张三丰
好好学,好好练。
张三丰点头答应,立刻练起拳来,一套又一套,终于学会了。醒来时,原来是做了个梦。
张三丰因梦受拳法,从此便天天教道士学拳,自己也是拳不离手,直练得寒冬不知冷,炎夏不知热,渐渐练得霜发银须变黑,脸上的皱纹没有了,还长出了一口新
牙齿,能够驯服狮子、老
虎,真的返老还童了。武当山因此平静下来了。
后来,武当拳越传越远,学的人越来越多,终于成了中国武林中一大派。
形成发展
在中国武林中,一向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之说。少林与武当,可谓
双峰并峙,各有千秋。
武当拳的创始人是北宋时武当山著名道士张三丰。他创造的
拳术称为动静结合的
太极十三式。到明
弘治年间,武当山
紫霄宫第八代宗师张守性,综合张三丰的太极十三式的华佗的气功五禽戏,发成为武当山道士世代相传的一种独特拳术,亦称
内家拳,流传甚广。
武当山雄踞于湖北省西北部,为
大巴山余脉,北接豫陕,南控
三峡,西邻
巴蜀,东瞰武汉,方圆八百里,其主峰
天柱峰海拔1612米,高于泰山和
嵩山。武当山古属
均州,为
襄阳府所辖,今属
丹江口市。从武当山向南不远,便是著名的神农架地区。
武当山奇峰竞秀,风景幽丽,其险奇诡异之境,雄浑涵厚之态,较泰山有过之而无不及。武当山地处偏远,迥出尘表,历来为道教圣地之一。相传真武帝君曾在此修练,久而得道飞升。
武当山的道士很早就有练拳的传统,清初学者
黄宗羲说武当拳为武当道士张三峰(一作张三丰)所创,其实是没有根据的。据史料记载,张三峰生活在元末
明初时期,他曾在武当山修练气功,但是不会拳术。
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相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几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这与偏重技击的佛门拳派
少林拳略有所不同。
道士们过的是与世无争清静生活,所以练武当拳的目的用于自卫,除非遇到危急情况一般不许动手,而一旦动手,则是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化劲用柔,
发劲用刚,具有较大的威力。
清代初期,武当拳曾在
宁波一带流传,出现了
张松溪、叶近泉、单思南、
王征南等高手。黄宗羲的儿子
黄百家(字主一)就是王征南的弟子。由于武当派极秘其技,择徒甚严,又向来不爱炫耀,所以武当拳的流传并不广。黄百家之后,武当拳似乎突然消失,人们多以为失传,实际上并非如此。
大约在明代中期,
武当拳武当拳分为两支,一支留在
本山,一支据说由张松溪南传至四川。晚清
光绪年间,武当山道士的后人
邓钟山又在江苏
江宁(今属
南京市)开堂授徒,于是武当拳又东传至江苏。四川、江苏两支至今繁盛。留在武当山的一支也未失传,至今武当道士仍然保持着练武传统。武当的支派有松溪派、
淮河派、神剑派、轶松派、
龙门派、功家南派等,又有
玄武派、北派
太极门等。至于太极拳、
形意拳、
八卦拳等,因其出自道家,人们常常将它们归入武当派,也有人认为它们自成体系的。
据粗略统计,流传至今的武当派拳路不下六十种,包括太乙五行、纯阳、
武当龙形七步盘树法,
太和、启蒙、六步、咫尺、光明、问津、探马、七肘、七星、
两仪、指迷、
鹞子、
长拳、六路、
八极、
醉八仙、云帚、刚拳、五朵梅花、柳叶绵丝掌等等。武当派的器械套路也有几十种,如
六乘枪、
四门枪、
雁门神枪、岳家枪、龙门十三枪、
一苇棍、撼山易棍、
玄武棍、棍元铁棍、
武当剑、
八仙剑、三合刀、四
门刀、戒刀、
春秋大刀、
雁尾单刀、虎尾鞭、连环锏、
板凳拳、
太极球等。武当拳派中还包含若干功法,比较著名的
有活气功(类似“
铁布衫”功)、和血功(重在养生)、打穴功、浑元
阴阳五行手、黑砂迷魂手、
红砂勾魂手、
五毒断魂手、
五雷闪电手等。
风格特点
武当拳发源于道教圣地
武当山, 而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遵循“三说
四论”,即“养生健身起源说”、“拳法自然本体说”、“圆弧
运动轨迹说”、“后发制人战术论”、“拳法阴阳技击论”、“守柔处雌战略论”、“化恶扬善道德论”等武当内家思想。
在中国武林中,一向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之说。武当拳出自道家,而道家讲究清静无为,又最讲究养生之道,所以武当拳的特点是技击与养生并重,融养生于技击之中。几乎所有的道家拳派都是如此,这与偏重技击的佛门拳派少林拳有所不同。武当拳法较少跳跃动作,
步型低矮。多用掌,与重在打穴有关;少跳跃,与重在实践有关;步型低,与重在
擒拿有关;走圈步,与重视跌法有关,由此形成了武当拳的独特风格。
功法特点是强筋骨、运气功。强调内功修练,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短胜长,以慢击快、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偏于阴柔,主呼吸,用短手,武当功法不主进攻,然而亦不可轻易侵犯。犯则立仆。
武当战法策略是:凡搏人皆以其穴,
死穴,晕穴,
哑穴,一切如铜人图法。(《
王征南墓志铭》)其总的要求又包括在“六路十段锦”当中。“六路”的歌诀为:佑通神臂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蒙,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锥冲掳两翅摇。“十
段锦”的歌诀为: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纽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入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
坐马四平
两顾。
武当功法,讲究“练手者三十五、练步者十八”,又有所谓七十二跌、三十五掌、六路十八法、十二字、存心之五字等。
武当派的拳术套路,有太极拳、
无极拳、鹞于长拳、猿糅伏地拳、六步
散手、武当
太乙五行拳等。武当派的内功,有“
洗髓金经”六式(金狮夺毛、凤点头、风摆荷叶、左缠金丝、右缠金丝、刀劈华山)等。武当派的器械,首推武当镇山之宝武当剑、又有白虹剑、
太极剑、
六合枪、
六合刀、松溪棍等。武当派的阵法,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有
九宫八卦阵、三才剑阵等。
技击原则
武当拳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目的,其技击原则是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后发先至,乘势借力,要求斗智不斗力,尚意不
尚力。在对敌时,要求化去对方的劲力,而不宜
以硬对硬(
贵化不贵抗);步走弧形(圈步),进以侧门(从敌方身侧抢进);动如蛇之行
,劲似蚕作茧,心息相依,闪展巧取。
武当拳手法多变,以翻钻为主,多用掌而少用拳,不像少林拳那样,多是出拳直击。因此,出手时更多顺水推舟、四两拨千斤,因为道士们过的是与世无争清静生活,所以练武当拳的目的在于自卫,除非遇到危急情况不许动手,而一旦动手,则是柔中有刚,软里藏硬,化劲用柔,发劲用刚,具有较大的威力。
动作要求
本动作要求如下:
手型
武当拳(1)八字掌:五指自然伸直,
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形如八字。
(2)虎形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二、三节
指骨弯曲,但不得屈拢。
(3)龙心掌:五指微屈,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张开,虎口要圆,
手心涵空。
(5)拳:五指内屈握紧,拇指第一骨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
指骨上,
拳心向下为平拳;拳眼朝上为立拳。
(6)剑指:中指、食指伸直;拇指、
无名指、小指屈拢,拇指尖附于无名指第三关节处。
手法
(1)旋掌:以
腕关节为轴,手掌旋转,前臂同时也随之旋转。分内旋掌,外旋掌,平旋掌三种。
(2)推掌:臂由曲到伸,立掌向前推击,力达掌轮。
(3)按掌:由上向下按,手心朝下,力达掌心。
(4)托掌:由下向上托起,手心朝上,力达掌心。
(5)插掌:臂由曲到伸,直腕向下或
向斜下插,力达指尖。
(6)
穿掌:臂由曲到伸,直腕向上或向斜上方穿击,力达指尖。
(7)戳掌:臂由曲到伸,直腕向前或向后顶击,力达指尖。
(9)撞掌:臂由曲到伸,双掌或单掌向前撞击,四指朝下,掌心向前,力达掌根。
(10)掖掌:掌向体侧横击,四指向下,拇指向后,力达掌根。
(11)架掌:手臂向上撩架,同时掌臂内旋,使掌心向上,力达掌根。
(12)反背拳:以
肘关节为轴,小臂屈伸,同时拳向体侧或体前弹击,力达
拳背。
(13)撩拳:以
肩关节为轴,直臂由下向上撩击,力达拳背。
步型
(1)
马步:两脚左右开立,脚尖微向内扣,双脚距与肩同宽,屈膝微蹲。
(2)
弓步:前腿屈弓,膝与脚尖垂直;后腿自然挺膝蹬直,脚尖斜向前方内扣,全脚着地。
(3)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掌着地,脚尖
外展;后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 (4)丁步:两腿略蹲或半蹲并拢,一脚全脚掌着地支撑,另一脚以脚尖在支撑脚内侧着地。
(5)龟形步:前腿自然挺膝伸直,脚跟着地,脚尖翘起;后脚尖向前,屈膝略蹲,全脚掌着地。
(6)横裆步:两脚左右开立,约与弓步同宽,全脚掌着地,两脚尖微向内扣;一腿屈膝略蹲,另一腿自然挺膝伸直。
(7)
仆步:一腿屈膝下蹲,膝与脚尖稍向外展;另一腿挺膝伸直仆出,全脚掌着地,脚尖内扣。
(8)独立步:支撑腿直立或微曲,另一腿在身体前或体侧屈膝提起,高与胯平,脚尖下垂或上翘。
(9)麒麟步:前腿屈膝成弓,后腿沉膝,屈小腿,后脚尖使力,脚跟悬空。
(10)鸦雀裆:双脚平行着地,后腿屈膝略蹲;前腿自然挺膝伸直。
(11)寒鸡步:两腿略蹲或半蹲并拢,一脚全脚掌着地支撑,另一脚以脚前掌在支撑脚内侧前方着地。
(12)跪步: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跪地使膝部接近地面(不得贴地),脚跟离地,脚前掌着地。臀部坐于跪地腿的小腿上面。
步法
(1)进步:两脚连续向前各迈一步。
(2)退步:前脚向后退一步。
(3)摆步:上步落地时脚尖外摆,与后脚成八字。
(4)扣步:上步落地时脚尖内扣,与后脚成八字。
(6)跟步:后脚向前脚并齐,并将脚尖虚点于前脚内侧。
(7)撤步:前脚从另一腿侧向后挪步。
(8)拖步:前脚上步的同时,后脚随之向前拖进。
(9)
碾步:脚跟为轴,脚尖外展或内扣;或以脚前掌为轴,脚跟外展或内转。
腿法
踹腿:支撑腿直立或微曲;另一腿屈膝提起踹击,腿伸直,脚尖钩起内扣或外摆,力达足跟。
震腿:支撑腿直立或微曲;另一腿屈膝提起,然后突然向地面垂直踩击,重心转移,支撑腿随之微曲,脚尖点地。
身型
头顶上悬,头平项直,
虚灵顶劲,
沉肩坠肘,
含胸拔背,松腰紧脊,缩胯敛臀,舒展自然。
身法
周身动作连贯协调,圆活自然,蓄劲宜缓,发力快刚,力从腰中发,以腰为轴带动各个关节
协调运动。
眼法
眼随主要的手走,讲究
手眼身法步的高度配合,做到势动神随,
形神合一。
歌诀
旋转乾坤髋膝桩,阴阳别翅退两旁。
蛟龙出海迎面上,鸦雀窥鱼虚待势;
寒鸡觅食妙偷裆,童子探海敌慌张。
玄龟戏水龟行步,仙道开门蹬且撞;
仙人指路点中堂,懒龙卧道不相往。
金蛇绕梁横抱拐,黑熊反背左右挂;
套路动作
起势
1、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头顶上悬,
下颏微收,舌尖轻抵上腭,背有上拔之意,使
尾闾中正,肛微提,腹微收(调身)。目光平视。
2、左脚向左侧开立一步,与肩同宽或微宽,重心位于两腿之间,双掌外旋向两侧平伸,高与肩平,掌心向下。3、接上动不停,两臂由两侧向前方伸直,高与肩平,目光平视。
4、接上动不停,屈两小臂向胸前内收,虎口相对,掌心向下;接着,双掌向下沉按至小腹前,然后双掌以腕为轴,旋掌360度,双掌掌心向上,拇指朝前,仍
平托于小腹前。
5、接上动不停,双掌向上托至胸前;然后双掌外旋90度,并向外出;当双臂将要伸直时,两肘同时下坠,两掌同时向外平旋掌270度,至两掌指向后时,平抬两肘,使两掌掌心转为向前,拇指向下,然后向前推按,同时下蹲,呈
马步撞掌。
【攻防含义】对方双掌向我胸部推来,或双手抓住双肩,我则以双手由下向上,从对方臂弯处穿出,并向外旋掌,使对方双臂力量分散,然后双掌翻掌,同时向对方胸前发
寸劲击出。
旋转乾坤
1、承上势,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但双脚尖不动),双掌姿势不变,随上体转向左前方。
2、上动不停,上体
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成左
虚步(但双脚尖不动),同时,两肩后沉,两掌
内旋90度,使掌心向下,两臂由前向下分按至身体两侧,两掌随之按至胯旁,手腕内扣,掌指相对,掌心朝下,目光平视。
3、4动作与1、2相同,唯左右方向相反。
5、上动不停,重心位于左腿之上,胯向左旋,两腿由
横裆步变为左弓步(但脚尖不动),双掌姿势不变,随上体转向左前方。
6、动作与2相同。
【攻防含义】对方以右拳向我胸腹击来,我双掌下按对方右臂,同时上
右步内扣封挂对方右足,然后转髋拧膝,使对方
膝关节受制而倾倒。
蛟龙出海
1、右式:
(1)承上势,身向右转90度,同时,双掌向上向右向后摆动,眼随手走,双腿不动。
(2)上动不停,身向左转90度,同时双掌向下向上向前摆动,同时,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左转脚尖90度,然后,重心前移至左腿并伸起,右腿屈膝翘足尖成独立步。右掌上托,腕与肩高;左掌翻按于右肘侧,掌心向下,
沉肩坠肘,目视右掌。
2、左式:
上动不停,右脚侧步落脚,右手翻掌下按于左肘内侧,左手内旋掌上托,高与肩平,重心移至右腿并伸起,左腿屈膝翘足尖成独立步。
【攻防含义】对方以右拳(或左拳)向我胸头部击来,我以右掌(或左掌)向右侧搂化拧抓对方右拳(或左拳),左掌上托于对方肘关节处,提左腿(或右腿)蹬对方右腿(或左髋)关节处,对方必受制而前仆。
寒鸡觅食
1、承上势,左臂屈肘90度,左掌内旋180度,掌指朝后,拇指朝右,掌心朝上,五指分开,呈龙心掌,高与鼻平;右掌外旋90度,掌指朝下,拇指朝前,掌心朝左,呈龙心掌,置于左
肘尖下;同时,左脚下落于右脚内侧,双腿屈蹲,重心位于右腿,左脚掌着地,脚跟踮起,目视左掌前方。
【攻防含义】对方出拳或脚向我击来,我左掌旋化对方来拳或脚,右掌则从左肘下向对方腹裆部插撞。2、可做防守势,静观敌变。
玄龟戏水
1、左式:
承上式,身体微起,左脚向左侧前方迈出,脚跟落地,脚尖翘起;同时,左掌向
内翻掌,掌心向下,并按
顺时针方向俯掌划圆540度,掌高与胯平;右掌直接由左下向右上方削架,掌心向左,掌指朝上,拇指向后[正面]。
2、右式:
动作同左式,唯手脚方向相反。
【攻防含义】(1)以左式为例,当对方以右拳或盖或掼击我头部时,我则以右掌削架斜化,足踏对方足面,左掌在划圈时可撞可推击对方腹、肋部位。
(2)以右式为例,当对方以侧蹬或侧踹
腿法攻击我时,我则以左掌斜化上接对方来腿,同时,右足踏对方左足面,左掌划圈或推或撞对方胸、肩部位,对方被迫跌倒。
仙人指路
承上式,重心前移至右腿,微蹲;左脚随即跟至右脚内侧,然后再向前方迈出,成左
弓步;同时,左掌向右翻掌下按至右胸前;右掌外旋90度,掌心向左;然后左掌向前顺右臂下弧形撩架,同时左掌回拉至胸前并变
剑指,随即外旋收左掌,右剑指直臂向前穿点,左掌呈
立掌附于右
肘关节内侧。
【攻防含义】对方以右拳向我头、胸、腹部攻来,我左掌用横力阻截对方来拳,同时上步用右剑指点戳对方
中脘穴,使对方体内气血受阻,丧失战斗力。
代表人物
张松溪
据《
王征南墓志铭》,最早传授
内家拳见于记载的是陕西人
王宗、王宗传温州
陈州同,到
张松溪手里遂蔚为大观,
张松溪,
正德元年(1506)前后生于
温州,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左右卒于贵州
玉屏。张松溪自称得张三丰真传,为武当派第三代传人。他后来游历江猢,又得峨眉真传,创立武当松溪派内家拳,武当派从此
名声大震。传说曾有少林僧70人慕名而不服,上门挑战,松溪袖手安坐,兀然不动,一僧忽从半空跃起,施展连环腿法,想要以少林绝技破其气功。松溪仍是平心静气,只在少林僧攻势将至的
一霎那,微微侧身抬手,少林僧便如断线风筝般忽然失了
去势,飞出窗外,落在高楼之下。从此武当拳法,无人不服。
陈正雷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中国当代十大拳师之一、著名太极拳家。
陈正雷,1949年生于太极拳发祥地——中国
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 人,温县陈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
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总教练,河南太极
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太极拳总教练。现任河南省武术管理中心副主任,省武协副主席,国家武术
高级教练,
中国武术协会委员。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委员,在武林百杰评选中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
陈正雷自8岁起跟随伯父
陈照丕练习家传太极拳术,刀、枪、剑、棍等器械及推手,并孜孜不倦地体验和钻研太极运动的原理及
系统理论,直至1972年伯父病故。之后,又随堂叔父
陈照奎继续深造,专习
叔祖陈发科传授下来的太极拳术、推手技巧以及拳论。陈正雷跟随两位前辈开放的春风,给
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在这个春风春雨生机勃勃的时代,原来就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
杨式太极拳,其发展迅速。由于
杨澄甫早年的传播,其弟子传人遍布全国各地,这时都如撒下的种子,遍地开花结果。北京20余载,并把继承家传技艺,发扬光大
太极文化做为自己终生追求的备斗目标,有“太极金刚”之美称,享誉国内外。
《
陈氏太极拳养生功》1974年至1987年连续十多次获省武运会,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优秀奖、金牌,蝉联两届全国太极拳大赛冠军。参加并获得两届全国武术比赛特邀表演奖及观摩交流“金狮奖”等。主要著作有《十段功法论》《
陈氏太极拳械汇宗》《陈氏太极拳
养生功》《
陈氏太极拳术》等。2000年又录制了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二路,单剑、推手、拳械欣赏修订版和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养生功
教学片。陈正雷先生数十次出国讲学传拳,学生遍及世界各地。
陈家沟的传说:河南温县陈家沟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明末的时候,陈家九世陈王庭创太极拳。他在《
长短句》中写道;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
教下些弟子儿孙,
成龙成虎任方便。陈家沟在太极拳爱好者中享有威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纷纷来此进修、学习。陈家沟在黄河以北三十里,十有六七的人
都姓陈,因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便叫陈家沟。
杨福魁
杨福魁(1799-1872)字露禅,河北
永年县人。中国杨式太极拳奠基人。约10岁至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童。
陈长兴(陈式太极拳主要传人)每晚在陈德瑚家教授族中弟子习武,
杨露禅殷勤伺候,窥习武艺,陈长兴收其为徒,尽传其术。约
道光三十年(1850年),返回河北永年县,以教拳为生。后到北京授拳。历经祖孙三代努力,在陈长兴的陈式
老架太极拳基楚上,演变为当今广为流传的杨式太极拳。
杨班侯(1837-1892)又名
杨钰,河北永年县人。杨露禅之子,中国杨式太极拳主要传人之一。自幼随父杨露禅习练太极拳,功力过人。后随
武禹襄习练武式太极拳又得
王宗岳《
太极拳论》,艺更精进。大约19岁时只身进北京,在北京香耳胡同设场授拳。后经杨露禅来京亲临指导,杨式太极拳始传于北京,渐及全国。
杨健侯
杨健侯(1839-1917)又名
杨鉴,河北永年县人。杨露禅之子。中国杨式太极拳主要传人之一。自幼随父杨露禅习练太极拳,技艺大成。杨露禅在北京授拳期间,健侯形影不离。因随其学艺者颇多,再加之不断钻研,为适应部分学习者需求,将杨式太极拳初步改为中架。在杨式太极拳发展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澄甫
杨澄甫(1883-1936)又名兆清,河北永年县人。杨健侯之子、杨露禅之孙,杨式太极拳(
大架)创始人。幼承家学,不断研练改进,形成太极拳的一种主要流派。早期授拳于北京体育研社。1928年偕门人
崔毅士、武汇川等人南下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广州、
汉口等地,从学者极多。其著名弟子有:崔毅士、
李雅轩、武汇川、
傅钟文、
董英杰、牛椿明及其子
杨振铭、
杨振基、
杨振铎、杨振国等。著有《
太极拳使用法》、《
太极拳体用全书》。
称谓关系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武当拳”曾是“武当武术”的代名词。“功夫”一词,在民国初期曾出现过对“武术”的这种称谓。随着现代
竞技武术活动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开展,国外的人们习惯将
中华武术称为“功夫”,所以现代流行称谓中,武当武术也有“
武当功夫”之说。
实际上,武当拳——武当武术——武当功夫之称谓关系是有很大差别的。
“武当武术”与“武当拳”差别
从现代来看,“武当武术”与“武当拳”是有很大区别的。
武当武术是以武当拳、功、械、技、理等五大要素构成的,且别于以少林为代表的“
外家拳”特征的中华
武术流派性传统武术项目。由于受传承方式影响、
地理环境限制、
交通因素制约、
信息传播的障碍等综合因素的作用,武当武术可分为广义的“武当武术”和狭义的“武当武术”两种。广义的“武当武术”已经突破了地域界限,走出了
武当山门,遍及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生根、开花、结果。在过去的日子里,以“太极”“形意”“八卦”等
内家拳派为代表,也就是当前
业内人士所称的“民间化的武当武术”或“民间化的武当拳”;狭义的“武当武术”是指武当山山上、山下特定地域,由道内用于修身养性、修性养命、防身自卫为目标追求,讲求有缘传播、崇尚单传口授、沿袭循规蹈矩、师传不乱辈份等具有严密的传承体系、派别的武当武术统称。当今业内人士所称狭义的“武当武术”多特指一直沿袭武当道内传承的各种武术支派。事实上,随着时光的推移,民间化的武当武术与道内流传的武当武术,总是在不断交流中融合,融合中交流,互为完善和发展。只是民间化的武当武术相对开放;道内的武当武术流传相对封闭保守而已。
武当拳仅是武当武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武当武术徒手运动套路类项目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没有“武当拳”就构不成武当武术
技术体系。但是,孤立的“武当拳”,也是不完备的,形成不了武当武术的流派体系。
“武当武术”与“武当功夫”差别
“功夫”一词本身可以用于对诸多领域的特殊技能进行形容。“武当功夫”是对武当武术特定的称谓。社会上习惯称谓“武当武术”也叫“武当功夫”。从普遍意义上讲,可以互相通用。从本质意义上讲,“武当武术”与“武当功夫”是有差别的。“武当武术”是通称,是中性的称谓,不带有任何
感情色彩;“武当功夫”是在通称的基础上,还侧重于告诉人们两点:一是习好练出有韵味的武当武术,是技术+时间+汗水的结晶;二是一种称赞或荣耀。有一种崇拜或令人向往的
情感因素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当功夫”是褒义的称谓,是对武当武术褒奖。
简化拳法
本套拳法以武当内家祖师
张三丰丹经
道法为指导,以
道家思想为核心,以养生、修身、防身为目的,是
静功动功相结合的“内功外拳”的技艺。
技术动作依据《武当
太乙五行拳》、《武当逍遥拳》、《武当绵掌》、《武当太极》、《武当智捶》、《
武当纯阳拳》、《赵堡太极》《武当五形养生功》等优秀拳种创编。
技术风格:清静为基,圆柔为形,养气为宗,内外双修,拳法自然,技法阴阳,动静相宜,刚柔并济,拳功结合,天人合一。
本套拳法通过
湖北省科委鉴定。鉴定认为,本套拳法使门派众多、内容丰富的
武当武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简化套路,其套路动作更适应人们养生、健身、防身的需要,扩大了人们练习的适应性,使武当武术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的空白。
功法名称:
预备式
01、旋转乾坤
02、蛟龙出海
03、寒鸡觅食
04、玄龟戏水
05、仙人指路
06、白蛇穿梭
07、五龙暗渡
09、青龙回首
11、阴阳别翅
14、仙道开门
15、瑶池卧龙
16、金殿转运
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