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铎(1926年--2020年11月7日),
中国武术九段,中国当代
太极拳名家,1992年荣获“武林百杰”称号。出身太极拳世家,杨式太极拳创始人
杨露禅之曾孙,一代宗师
杨澄甫先生之三子。自幼随父习练家传
杨式太极拳及各类器械、推手等。毕生从事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多次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门人弟子遍及海内外。
生平概述
1926年,杨振铎先生出生在北京。作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
杨露禅先生的曾孙、一代宗师
杨澄甫先生的三子,杨振铎先生耳濡目染,从小就开始学习家传的太极拳技艺。
1936年,父亲去世后,杨振铎跟随母亲返回老家河北永年
广府镇。在老家,杨振铎在母亲的督促、教导下,跟兄弟们一起刻苦练拳。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鬼子占领了华北。为了不当亡国奴,杨振铎和家人逃亡到了南方,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使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他也仍然坚持学习太极拳。 “从小,母亲就向我们灌输,太极拳是我们家传的至宝,传承太极拳是我们的责任。”回忆起过去的艰苦岁月,杨振铎先生感慨良多,“继承祖先传下来的太极功夫,是我们的祖训,也是我的责任。”
全国解放以后,杨振铎先是在北京
会计学校上学,毕业后,被分配到
山西省
阳泉矿务局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他调到了山西省人事局做
财务工作。从那时开始,杨振铎就业余教授
杨式太极拳。
1961年,杨振铎初次到上海表演杨式太极拳,他那规范的
功架,飘逸的拳姿引起了空前轰动,人们说他的拳架造型与其父杨澄甫非常相似。当时《
解放日报》曾这样报道:“凡见过杨澄甫演拳的人,看了杨振铎的表演,都认为他神态酷似文章,姿势及动作保持原型,而轻松自然,气派大方,也有乃父遗风。”
20世纪80年代,在两次全国太极拳观摩赛上,杨振铎获得了一块金牌和
优胜奖。
80年代以后,随着
中国武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太极拳运动也得到了空前的繁荣。1982年,在杨振铎先生的倡导下,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正式成立,杨振铎任会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已有会员三万余人,88个太极拳分会遍布三晋大地。他们还举办了十多届山西省杨式太极拳比赛,并在 1992年和2002年举行了两届杨式太极拳国际
邀请赛。
从1985年开始,杨振铎先生应邀到
欧美、
亚洲等国家传授太极拳。
1987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
第六届全运会。多次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学员遍布世界各国。
1989年应国家武术院邀请,担任全国太极拳
竞赛套路训练班教练。
1992年当选为中国当代“中华武林百杰十大武术名师”。
1998年,在杨振铎先生的倡导下,国际杨式太极拳协会在美国的
西雅图成立,不久,在
北美、南美,以及欧洲又相继成立了三十多个杨式太极拳辅导中心。杨振铎先生每年都要到 国外传授太极拳,足迹遍布欧洲、
美洲、亚洲等国家,所传授的学生弟子数以万计。
随着年事增高,孙儿、弟子的成熟,杨振铎把国外传授太极拳的工作,基本上都交给了孙子杨军,自己则把精力放在国内的太极拳普及工作上。“本来我计划过了八十大寿后,就不再出国教拳了,可是今年我仍然去了一趟
加拿大,参加那里举行的太极拳国际论坛。一是盛情难却,再一个也是为了太极拳的普及。我现在是动得了就多出去走走,多教一些人。”杨振铎先生说。他南去海口、
武夷山、
厦门,北回老家
邯郸市永年县,所到之处,来访的太极拳爱好者挤破门槛。杨振铎先生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亲自做示范。平时在家里,杨振铎先生也经常接待来访的太极拳爱好者。
在太原的辅导站,杨振铎先生也把教学工作主要交给弟子们去做。“过去,我在场,弟子们就总是观望、放不开。我下来了,他们就
有机会锻炼了。在他们讲课之后,我再看情况说两句,做些简单的补充。人们都说教学相长,让他们多讲讲,对提高技术水平有好处。”
个人影响
除了口授身传地传授太极拳,杨振铎先生还著书立说,这些年相继出版了《杨式太极拳、剑、刀》、英文版《太极拳》《中国太极名师精典---杨氏太极》,并录制 出版了《
杨氏太极拳、剑、刀》教学
录像带。这些图书、音像制品的出版,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练拳需求,促进了太极拳的发展。
经典论述
在谈到如何练好
杨式太极拳时,杨振铎说,首先,杨式太极拳有十大要领,即:虚颔顶劲,
含胸拔背,松腰胯,沉肩坠肘,
气沉丹田,分虚实,
上下相随,内外结 合,绵绵不断,
动中求静,
用意不用力。这在我们练拳时都要注意到。第二,练拳要掌握规律,手脚运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守规律就顺,反之就不顺,所谓屈伸开 合,听其自然,这是有一定的规律的。第三,练拳应该循规蹈矩,循序渐进,不论步法、
身法,都要上下协调,是正的就是正的,是斜的就是斜的,要严格掌握方 向,角度。“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一般地说,练拳和写字一样,当练到一定程度,会有一个回峰的过程。他还说,要练好拳,必须肯下功夫,多实践,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是轻而易举的。良师不可无,二三知友常揣摩,就一定能把拳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