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
蒲州人(今
永济市)
姬际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
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
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
起源传说
形意拳的创始年代及其源流,众说纷纭,无确凿的史料可资佐证,主要的说法有三种:
起源一:传说是
达摩老祖所创。达摩系
天竺(
印度的古称)高僧,他来到中国传授佛经,于
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而后寺内曾出过不少技艺高超的武僧,后人因慕其名而将达摩认做形意拳的始祖;另因有一诗人为了纪念达摩传经的精神,作《咏达摩》一诗,诗中写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练功夫,要从纸上求佛法,笔尖蘸干
洞庭湖”。
起源二:说形意拳是
岳飞所创。在一本佚名的古拳谱序中写道:“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当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日艺(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探》一文考证为“龙峰”)。生于明末清初(据黄新民考证姬际可生于明朝的万历年间,卒于清朝的康熙年间),为蒲东诸冯人氏(即今山西省
永济县),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今
安徽省),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二年,技勇大成,……”。这一段拳谱的序言是写在清朝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由
戴龙邦序于河南洛阳马学礼书屋,从上述序言中及师传口授中都说到形意拳是岳飞所创的。但1982年黄新民为考证形意拳的起源,专程由安徽来山西永济县
尊村做了一番调查,在他写的《形意拳起源考》一书中析:“从史籍来看,没有岳飞编拳的记载。”并且从岳飞生平分析其没有时间编纂此拳法。
起源三:说形意拳是
姬际可所创。据清朝
雍正年拳谱《心意拳原委考》《拳论质疑序》中记述:姬龙凤家居均村,精于枪法,但他想到一旦手无兵刃时,遇有不测将难以自卫,于是参照枪法,创造了心意拳。
据孙禄堂在《形意拳学》“自序”中所述:“余尝闻吾师云,形意拳创自达摩祖师,名为内径。至宋岳
武穆王发明后,元明两代因无书籍几乎失传。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字隆风,武艺高超,经历有年,适
终南山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
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
康熙癸酉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
靖远总镇者是也。”
发展历史
从清朝
乾隆以来,形意拳在山西、河南、河北得到广泛的传播。其产生和发展受到了
晋商的影响,各代武林先驱在不同地域承传着原传心意武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保镖护商的实践不断研创、学习和充实。特别是晋商发源地的晋中各县,如
祁县、
太谷、
榆次、
平遥等地在形意拳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均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姬际可曾经游河南少林寺和
洛阳、
安徽等地,传艺给安徽秋浦(即今安徽省
贵池市)人曹继武。
曹继武又传河南马学礼,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仍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
戴龙邦在故乡
祁县传艺。
道光十六年(1836年),直隶(河北)
深州人李飞羽(字能然,人称老能、洛能)慕名来到山西祁县,投师戴龙邦学得“戴氏心意拳”。
李飞羽(字洛能)学成后广传门徒,主要传徒有山西的
车永宏(字毅斋)、
宋世荣(字约斋)、
宋世德、
李广亨四人。后成为山西形意拳车、宋两大流派的
奠基人。李飞羽在河北又传
刘奇兰、
郭云深、
刘晓兰、
贺运亨等,又形成河北流派的形意拳。这些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形意拳与
河北形意拳,又称山西小架和河北大架。
刘奇兰传
李存义,李存义逐渐壮大了河北形意拳。传
薛颠,创
象形拳。
郭云深,绝技为
半步崩拳,将形意拳五行拳的内容进一步充实。
孙禄堂,师从李奎元,并得郭云深亲授形意拳,兼学
程派八卦掌、
武式太极拳,创孙式太极拳。
王芗斋师承郭云深,在形意拳基础上博采众长创立意拳,后被人衍生为“
大成拳”,但是其拳法理论均属形意拳范畴。
郭云深与八卦掌始祖
董海川,认为八卦掌与形意拳在拳理上有互补之功,故两门之间以兄弟相称,相互学习,称为形意八卦拳。但发扬光大应始于李存义与
程廷华,两人均在京津一带教拳,交情又好,所以河北形意拳门下多同时学习八卦掌,至
张占魁开始,则真正以形意八卦拳为名授徒。
此外,还有现代少林寺之心意把(类形意拳)以及四川
梁平县一带流传之金家功。
宣统三年(1911年),李存义在天津创办中华武术会,团结武界同仁,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
民国三年(1914年),李存义最后一次到太谷,与同门师兄李复祯、
布学宽、
宋铁麟、刘俭等共同商讨形意门人的辈次,决定从飞羽公第二代传人起,以“华邦惟武尚社会统强宁”十字为辈序,使后之来者有谱可稽。同年,形意拳新秀
郝恩光首将形意拳传到国外,开创了中国拳师教外国人学形意拳的新纪元。
民国七年(1918年),曾于光绪末年在太谷受过形意大师
车毅斋、
李广亨、
宋世荣指点的形意奇术
韩慕侠在北京击败俄国大力士康仄尔,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此后,形意拳名声大震,全国各地学形意拳技者与日俱增。山西省城各大中小学,太谷、榆次等地高等小学普遍增设国术课,许多形意拳师被聘请专授形意拳术,一批形意拳新秀成长起来。形意人
孙福全、
刘殿琛、
姜容樵、凌善清、恭颠、董秀升等编著的形意拳专著先后惠行,向国人推荐形意拳术,进一步推动了形意拳的发展。同时,还出现了以描写形意拳名人为主要内容的传记性小说,如《清侠传》、《当代武侠奇人传》等。
民国十七年(1938),两次在南京举行国考打擂,山西代表队16人中即有李连成、韩荣华、张万荣、
王鸿、张安泰、李培昌、白三货、郭凤山等15人是形意拳名手。
到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前后,全国各地成立的国术馆、会中都有形意拳师任教,有的并担任要职,形意拳的普及之势逐渐形成。
李飞羽在山西的传人以口授身传技艺见长,善技者不断涌现,在中国享有盛名。
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军入侵中华国土,形意拳术几乎被扼杀。许多青年拳师奋起抗日,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抗击日寇的侵略作出了积极贡献。仅山西即有陈晓峰、
胡殿基(化名杜子和)、史克让等多名担任要职的形意拳新秀为抗日战争英勇献出了生命。老年拳师则不顾安危,冒死犯难传拳授艺,秘密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形意拳人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意拳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四十多年来,从事形意拳理论研究的人们克服重重困难,查找历史文献,走访形意前辈,承前启后,实事求是地在研究形意拳历史源流,挖掘整理形(心)意拳文献,阐述形意拳拳理、拳法中的疑难,以及澄清某些历史
讹传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1996年2月2日,经
广州市体育总会批准,广州市武术协会形意拳会由中国武术七段,原北京市太极推手队教练
牛胜先创办。
2004年11月14日,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在
太谷县正式成立,太谷形意拳传人杨凡生正式开馆授徒。
2005年4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同年5月,在太谷为宋氏形意拳宗师建立了纪念碑。香港、台湾、上海、河北邯郸、四川蓬安、江苏徐州、安徽蚌埠、淮南、宿州、山西太原、太谷、平遥及俄罗斯、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相继成立了宋氏形意拳协会、研究会、分会等。宋氏形意拳还多次组团参加国内外重大武术活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6年11月10日至12日,平遥宋氏形意拳协会受邀在新加坡理工大学参加了第二届世界国术综合锦标赛,在传统内家拳项目中,中国代表队共夺得6金2银2铜,其中平遥分会取得4金2银2铜的优异成绩。
2008年9月26日至29日,山西省太谷县举办“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搏击王争霸赛,竞赛项目分为形意拳传统套路比赛和搏击王争霸赛。此外,还将举行形意拳宗师
车毅斋诞辰175周年纪念活动及形意拳论坛、形意拳书画展、形意拳摄影展和剪纸、根雕等民间工艺展。
2009年5月开始,《中国形意拳》创作人员多次深入太谷、榆次、平遥、祁县等地,采访形意拳专家学者、民间知名拳师,最终在2010年年底将6集大型纪录片创作完成。
2010年9月21日至23日,第二届“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在太谷县举行,来自美国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国际宋氏形意拳总会白俄罗斯分会、新加坡狮城内家拳法培训院、徐州市武术辅导站、上海市桂亭内家拳学会等45个团队的400余名高手参赛。比赛项目分为拳类、器械类和对练。其中拳类分形意拳传统套路和自选形意拳。器械类包括刀术、剑术、枪术、棍术等形式;对练分为徒手和器械对练两种。
2011年9月13日,形意拳祖师李老能纪念碑在河北深州落成。
2012年8月25日至27日,太谷县举行第三届中远威杯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共有来自美国、
尼日利亚、
俄罗斯等6个国家53支代表队5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比赛除了设置前六名团体奖项外,还分设了男子、女子各四个组别奖项,以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等。
2015年5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深州形意拳交流研讨高峰论坛在河北省
深州市举行,论坛基本确定了《形意拳民间拳师评审办法》和《认定(评审)标准》。《形意拳民间拳师评审办法》提出,按照师傅推荐、个人申报、资格初审、技术展演、专家评定、社会公示等环节进行。《认定(评审)标准》提出,形意拳民间拳师按评定的等级,将分别颁发龙形、虎形、鹿形、马形等证章标识。对民间拳师实行动态管理,每2至3年中期检查一次,每5年重新评定一次。
拳法内容
形意拳的基本拳法都以三体式、五行拳(劈、崩、钻、炮、横)、十二形(龙、虎、猴、马、
鼍、鸡、
鹞、燕、蛇、
骀、鹰、熊)为主。其练习要领:一要塌腰,二要缩肩,三要扣胸,四要顶,五要提,六要横顺,七要钻落翻分明。塌腰,即尾阊上提;缩肩,即两肩向回抽劲;扣胸,即开胸顺气;顶,即头顶、舌顶、手顶;提者,即颈道内提,横,即起也,顺,即落;起,即钻也;落者,即翻。起亦为横,落亦为顺。
桩功
练习形意拳均以
三体式(势)为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来站桩,这是求得六合浑圆整劲的最基本功法。它按照形意拳学的理论要求与要领,将人体安排成为一个完整的基本姿势,在形意拳的动作中,均按此基本姿势与要领来要求,从外形上讲求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外三合,在体内则讲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内外合一称为六合式。其次按人体部位分为头、手、足三体,以及按三体又分为三节等等,故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之说。
1. 预备势(无极)
(1)并踵站立:两
脚跟并拢,两脚尖外摆,两脚的外沿夹角为90度,身体正对前方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两眼向前平视。
(2)两掌提按:下肢不动,做顺式呼吸,两掌自然提于脐前,两掌指尖相对,手心向上,随鼻吸气,两手慢慢上升经胸至口,气通过经脉被肺隔膜压人小腹,
小腹略呈鼓胀,随即两掌心翻转向下,慢慢下移,气随掌落;两掌坐腕,指尖向内相对平放于脐前,目视前方。
2. 太极式
(1)收掌握拳:接上势,两掌向
肚脐翻转握拳,慢慢撤于肚脐两侧,靠在肋下胁部,拳心向上,与脐平,目视前方。
(2)半面右转:紧接着,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右扣脚,脚尖停于正对前方,与右脚为45度夹角,全身随左脚的移动,向右转成半侧面,身体中线与正前方为45度夹角,同时配合呼气,目视前方。
3. 两仪式
屈膝钻拳:接上势,两膝微屈。膝盖不过脚尖,同时右拳由肋下向前至体中线经腹胸
颏下至口向体前伸出;小臂里裹,拳与鼻平,右拳中指要与鼻准相对;右拳前伸的同时,腰部向左旋转,成右拗身形,左拳于肋下不动。由此动作启动两肾,同时配合以上动作做顺式呼吸法的吸气。
4. 四象式(三体桩势定势)
上步劈拳:接上势,左拳沿肋至体中线裹肘上行,经颏下由口的前方伸出;当两拳相交互摩胫(
桡)骨时,右拳变掌,坐腕,向下按至胯前,其拇指尖靠于腹,掌根在胯的大转骨前与脐平;掌心内含,四指稍张:左拳变掌向前方劈落(其意如斧之劈物),掌根停至与
心窝平处,掌形成半阴半阳,坐腕与臂成45度之角度:掌心
劳宫穴内含,四指稍张,其形似钩非钩,惟食指有挑领之意,但不能伸直,
虎口圆满,拇指与小指的梢节必须相对、内含(此势为手心向内归
丹田之诀窍),左脚与两拳变掌的动作,起钻落翻,同起同落,向前迈出一步,要做到六合归一的整体之势:此时上、中、下三体势俱备。以上动作要配合顺式呼吸法的呼气。
以上桩法的身形固定后,随之全身放松,慢慢呼吸配合丹田开合以行养生之功,并要加上“八要”中“三心要并”的意念。“顶心向下归丹田,手心向内归丹田,脚心向上归丹田,三心并合归丹田。”
套路
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捶、
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捶、出入洞、五行相生、龙虎斗、八字功等。对练套路有五行相克、三手炮、
五花炮、安身炮、九套环。器械套路有
连环刀、三合刀、
连环剑、连环炮、连环棍、三才刀、三才剑、行步六剑、
六合枪、
六合大枪、凤翅锐等等。
五行拳
五行拳是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包括
劈拳、钻拳、
崩拳、
炮拳、
横拳。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来命名的拳术,以五行学说结合拳式、把拳式招法
删繁就简,再结合人体
中医理论解说拳理和攻防技法,由此创立了五行拳。
劈拳:五行拳中的劈拳属金,是强击性拳法,分为双劈拳和单手劈拳。劈拳并不仅仅只有向下的劈劲,还应该有向前的刀割劲和向后的抽拽劲。发力轨迹为从前额至胸腹,这样的劈拳才能浑厚有力。练劈拳要求先打明劲,再打暗劲,最后打化劲。劈拳的劲除明、暗、化以外,还要打出捕、拍、撞、按、劈五种不同变化的劲来。练习劈拳还有一条口诀:“劈拳不用看,两脚一条线。前手出拳后手跟,掩肘摩肋打中心。前脚进步后脚蹬,起落钻翻才算成。”
崩拳:崩拳属木,因其动作形如
利箭穿物,拳击有力,发力时威猛如山崩地裂而得名。崩拳有
半步崩拳、拗步崩拳、顺步崩拳、跨步崩拳、快步崩拳等几种不同的步法,其中半步崩拳是崩拳当中最基本的锻炼方法,其他各式崩拳都源出于此,故半步崩拳有“母拳”之称。
钻拳:钻拳属水,其气势如将海上之物抛向空中的钻天之势,因而得名钻拳。练习钻拳时,要沉肩坠肘,肩胯与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前手不可越过前脚尖,此即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从而使自身保持平衡,与崩拳、炮拳相比,钻拳更重视一个“巧”字。
炮拳:炮拳属火,刚劲猛烈、气势逼人,因而得名,是五行拳中最为凶猛的拳法。
横拳:横拳属土,土性中和,是一种阴阳平衡、
刚柔相济的拳法。其为五行拳之母,既可化为劈、钻、崩、炮四拳,也能化十二形拳,正所谓“一本可散万株,万株咸归一本”。形意拳立拳核心为中庸,而中庸代表性最强的拳法就足横拳,所以横拳若是一味追求“刚劲猛烈,无坚不摧”就失其本意了。
十二形
十二形是形意拳系的传统套路之一,是取十二种动物的动作特点编排而成,既是精妙的攻防技巧,又是练身的良好方法。在十二形中,由
戴龙邦传下的有十大形,即龙、虎、猴、马、鸡、燕、鹞、蛇、鹰、熊,后来形意拳鼻祖李洛能又添加了
鮀和
鹱形,使形意拳的技击之法更趋于全面。
较
五行拳的练习,十二形又增加了许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丰富、劲力全面,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改变人的精神气质,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还可锻炼和掌握多种劲力,提高攻防实战能力。
八字功
八字功是形意拳系的套路之一,由于其传承者将这套拳法的拳路要诀概括为八个字,因而得名“
八字功”。而这八字分别是斩、截、裹、胯、挑、顶、云、领。形意拳讲究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体用兼备,八字功就是致用的功拳。每一字功法都有其独特的动作组成,各有不同的练法、功法和用法。八字功既可每一字功法单独往返左右练习,也可八字功法串连起来练习,串连练习被称为八字功连环。
练习八字功可以学到五行拳和十二形之外的招式用法,对于丰富形意拳的技法,提高自身的技击能力有很多促进作用。
撕扒
撕扒又称为“搓手”,总的做法是,相互在对方身上找
空档,见机攻手,相互吞化;高跳、低压、平扒拉,顺其自然变化;寻找最佳发力点,锻炼自身;足踏中门抢地位,贴身靠打;手如两扇门,全凭腿胜人;手护外。五行,肘蔽内五脏;起钻落翻,上下左右,前拉后顺,敢吞会化,手去不空回,随收顺势攻。
搓手的动作、
制肘、缠绕、点化是必用的。其手法是“点点化化不许击”,腿法是“勾挂拌扫示意踢”,近身技击法是“盘肘与揉膀”。
技用功法主要有:
手法:包括慢手、快手、缠手、乱手、喂手、顾手、拿手、破手、闪手、化手、一手顾两手、转环手、阴阳手。
步法:包括稳步、进步、寸步、转步、快步、飞步、剪步、虎步、弓步、踏步。
听法:闭目相搓练听觉,凭触觉感应的手法应变。
闪法:闪开对方的缠绕,点击对方的空档。
抢法:抢占对方位置,自身伏势,展势后蹬手托。
散手
临战交手中,搏击双方各有各的特点和打法,事先谁也无法预测对方如何出手和接招,战机瞬息万变,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出现。因此,无论哪种搏击手段都不会采取墨守成规、设想出一套怎么防怎么攻的打法。形意拳作为一种实战拳术,在与敌交手时更应注重发挥自己的长处,突出自己的特点,面对强手,“眼前有人当无人”。应按照自己的打法进攻或防御,从而掌握主动,
克敌制胜,而无须顾忌对方如何。但形意拳的这种实战特点,并非意味着只是提倡一味地蛮打硬干。
在实际交手中,形意拳对战术意识的要求相当强烈。那种或用身法躲闪,或用柔劲化解,或引进落空,或截击来招等一系系列传统技击得到充分体现。同时,形意拳也讲究
知己知彼,对对方的虚实打法总是尽可能地有所
洞察。形意拳的对练套路的第一手多为“刺面掌”,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实战时快速刺探对方虚实打法的能力。正如实际交手时双方可以打出成十上百的动作一样,形意拳实战应用的例子通过排列组合也能够举出成十上百。
辅助训练
器械作为实战,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器械训练可以对练拳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器械可以说是快速提高功力的最有效捷径,比如
大枪、大杆子等,都是徒手训练所不能比拟的。比如多练习大枪,可以使练习者体会到形意拳“脱枪为拳”的理论原由,对于理解和掌握形意拳有着很大的意义。
主要特点
动作特点
①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
②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
钢锉,落手如
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身上下像拧绳一样,毫不松懈。
③沉着稳健,身正,步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要求宽胸实腹,
气沉丹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劲力舒展沉实。
④快速完整,形意拳要求“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动作强调上法上身,手脚齐到,一发即至,一寸为先。拳谚有“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之说。形意拳讲究“三节”、“八要”。三节是:“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从全身讲,头与上肢为梢节,躯干为中节,下肢为根节;上肢以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则分为胯、膝、足三节。做到三节的要求,就能保证周身完整一体,内外合一。八要是:顶(头要上顶,掌要前顶,舌尖上顶)、扣(肩要扣、手背、足背要扣,牙齿要扣)、圆(胸要圆,背要圆,
虎口要圆)、敏(心要敏,腿要敏,手要敏)、抱(丹田抱,心意抱,两肋抱)、垂(肩下垂,肘下垂,气下垂)、曲(臂要曲,腿要曲,腕要曲)、挺(颈要挺,脊要挺,膝要挺)。这样,就可保证身体各部姿势正确舒展。
战术特点
形意拳强调敢打必胜、勇往直前的战斗意识。拳谚说:“遇敌有主,临危不惧”。在战术思想上,主张快速突然,以我为主,交手时
先发制人,“乘其无备而攻之,出其不意而击之”,“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在攻防技术上,提倡近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眼要毒,心要奸,脚踏中门裆里钻”,“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形意拳主张头、肩、肘、手、胯、膝、脚七法并用,处处可发,“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用脚踢,近了便加膝”,并且要求
虚实结合,知己知人,相机而行,不可拘使成法,做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方算上乘功夫。形意拳的技击理论有6项原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脱),称为“六方之妙”。这6项原则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作用意义
由于形意拳动作对称、严格、完整、和谐,所以长期系统地练习形意拳能使
主动肌、
协同肌和
对抗肌的
大脑皮层相应的
运动中枢之间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协调性,而且能使运动中枢与
植物神经之间也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共济的协调性,从而改善各中枢之间的协调性。
五行拳中,劈拳除技击有巨大威力外,还有健身祛病的功效,尤其对人的
肺部健康大有益处。久练钻拳能去僵拙为灵巧,使人体运动更加协调灵敏。练炮拳能增强
心脏功能,从拳理上说可以促使血脉灌至
上焦,
气沉丹田足可以充实下部,所以练炮拳有生髓生血、益智益神的功效。
长期坚持练习形意拳能够充分调动全身肌肉、关节、
骨骼、
韧带和
筋膜,增强肌肉的弹性、伸展性。通过提高肌纤维的伸展性,增强肌肉的弹性,协调主动肌与协同肌和对抗肌来发展肌肉力量,也使关节活动的幅度加大,韧带、筋膜拉长,脊柱的活动幅度加大,增加了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了
骨代谢,能使骨骼系统中
骨松质有序化,提高骨密度,增强骨骼的抗拉、抗压、抗扭和抗折的能力,这对保持机体工作能力、防止
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以及预防颈、肩、腰、腿痛和关节淤血等疾病很有帮助,提高运动系统的整体机能。
传承保护
2004年11月14日,国际形意拳道联盟发展中心在太谷县成立,是形意拳在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组织,旨在更好地推动形意拳在全世界的交流,使这一传统拳术发扬光大。国际形意拳道联盟秘书长称,形意拳正在北京、山西、辽宁、黑龙江、河北、河南等地广泛开展,仅在太谷县有两万人常年练习形意拳。此外,形意拳在俄罗斯、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也开展得十分活跃。
2008年6月10日,济南市形意拳研究会会长
杨遵利作为代表提出申请的济南形意拳,被列入济南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12月,太谷县教育局正式把形意拳列入当地中小学课程,由当地
车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杨凡生编写教案,太谷县已将胡家庄学校和明星小学作为试点进行尝试。
2009年4月24日,形意拳被列入第二批
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27日,济南形意拳被列入第二批
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太谷县申报的形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形意拳走进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2013年1月21日,经山东省
泰安市体育局和民政局的审批,泰安东岳形意拳研究会挂牌成立,并已有100多名形意拳会员。
2013年5月1日,天津市形意拳研究会于
北辰区西堤头镇刘快庄村正式成立,准备通过形意拳众传人的努力,加大宣传,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
2014年8月26日,山西省
晋城市形意拳协会正式成立,有会员150余人。意在开展各种形式的形意拳培训、学习和讲座,组织竞赛和参与外地竞赛,参与异地交流、观摩和学习等。
2021年12月15日,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形意拳项目保护单位深州形意拳协会、晋中市太谷形意拳协会评估合格。
衍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