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猫,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属食肉目灵猫科哺乳动物。灵猫身体细长,四肢较短,形状似猫;尖嘴,有一条长尾,尾有黑白相间的七节环纹,又名“七节狸”。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灵猫科动物中较大的种类和犬差不多。较小的种颇似鼬类。体长200毫米至800毫米或1200毫米。体重约1-15公斤。多数种类前后足均具5趾。身体上有各种形式的斑块和条纹。有的呈现于头面部和颈部(如花面狸、椰子狸)。大灵猫、小灵猫、斑灵狸和长颌带狸几乎全身斑驳,但如熊狸、红颊獴等少数种类仅有极小的密麻斑点散生,不形成大的斑块和条纹。
现代生存的许多种灵猫其足型特征、头骨、牙齿结构、生活习性等均有很大差异。以足型结构而论,有明显分化:
比较原始的地栖类群(獴亚科Herpestinae)前后足5个趾均同等发育。足垫很少鼓胀。趾长,爪也长,几接近趾长;
较为进化的地栖类群(灵猫亚科Viverrinae),已形成类似猫科动物的趾行性足。行走时,主要以趾掌触地。趾垫非常鼓胀、厚实,表面光滑。前足碗垫和后足踝垫均退化甚至消失。如尚存,则与掌垫(前足)、蹠垫(后足)分离而远置于足跟部,趾爪均大大缩短,第一趾大多缩小退化,失去机能。爪半伸缩性,有的属种(如斑灵狸、大灵猫)甚至有爪鞘保护爪;
树栖或半树栖的长尾狸亚科(Paradoxurinae)和带狸亚科(Hemigalinae)是向另一方向发展的类群,变成半蹠行性。行走时,趾掌、腕部和踝同时触地。其掌垫和蹠垫分为4个小叶。前后足的腕垫和踝垫均非常发达,鼓胀,厚实且大大扩大向前与较大的掌垫、蹠垫相连接。有的种(如花面狸、椰子狸和熊狸等)其趾垫基部甚至也扩大相连。从而大大地扩大了接触面。这些类群的足垫表面密具鳞片状或颗粒状突起。第一趾很少退化而与其他各趾接近等大,但较粗短。熊狸的第一趾可稍有对握性。长尾狸亚科的尾相对较长,接近或超过体长,熊狸的尾甚至有缠绕性。这些结构颇适于它们在树上的攀爬活动。
大多数灵猫动物在会阴部都有一个发育程度不等的会阴腺(香腺)。香腺系皮脂腺特化而成。长尾狸类的香腺不太发达,仅由两片皮瓣叠合而成,内壁光滑。位于阴囊与阴茎(雄性)或阴户与肛门(雌性)之间。香囊与外生殖器裸区相互接触。带狸亚科的香腺类似长尾狸亚科,唯香囊位于外生殖器前下方而不是后上方。灵猫亚科的种类(斑灵狸除外),都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囊状香腺。腺腔内壁具皱褶并密生茸毛。香囊与外生殖器间以短毛区相隔。獴类会阴短,仅食蟹獴具香腺,但它们的肛门腺较为发达。
头骨:本科动物的头骨狭长、吻鼻部长而突出。额窄,脑颅低圆。口盖上的后腭孔位于颌腭缝之前。除本科和鬣狗科外,其他食肉类的后腭孔均在颌腭缝线上。听泡膨大,内有隔板把听泡分成前后两部分。听泡后壁被副枕突包覆。除獴亚科外,副枕突均比听泡后缘高。只有獴亚科的眶上突和颧骨突极发达,两者相互遇合形成封闭的骨质眼眶环。其他灵猫类都不形成骨质眼眶环。
牙齿:典型齿式为: =40。门齿排列呈半圆形,其中獴类和小齿狸呈直线。前臼齿排列稀疏而具齿间隙。上下裂齿都有发达的原尖,下裂齿尚有向后延伸的跟座。臼齿较为退化,上臼齿内缘均明显地窄于外缘而与其他食肉类有别。
地理分布
灵猫科是旧大陆特有科。不见于大洋洲和新大陆。在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时,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它们的踪迹。但现生种类目前仅分布在非洲、地中海沿岸和亚洲南部。
我国古代的灵猫化石,曾在内蒙古通古尔地区发现。但绝大多数的现生种类现在只生活在秦岭、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灵猫科属种在我国的分布,无论种类和数量均是西部多于东部、北方少于南方,同一地区内低海拔地带多于高海拔地带。处于我国西南隅的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低海拔地区,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我国的所有灵猫科属种几乎都有。其中,小齿狸、熊狸、长颌带狸和
大斑灵猫只见于这一地区。
多数灵猫均以鼠类、昆虫等为主要食物。在农田鼠害、虫害和疾病防治中有一定作用。獴类则是毒蛇的天敌。树栖为主的灵猫类,对多种水果(如桃、梨、椰子、菠萝、香蕉等)有一些为害。在四川北部地区,花面狸尚能为害玉米和棉桃。多种灵猫还能潜入村寨盗食鸡鸭。
2022年6月8日,在余庆县发现大灵猫。
起源与进化
灵猫是现代食肉类中最原始的一个类群,一般认为,它们的起源地是非洲。灵猫是由最原始的新肉食类麦牙西兽演化来的。最早的灵猫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始新世晚期和渐新世早期。现代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獛()很接近于产生所有灵猫类的主干。它们也是一些小型林栖动物,其四肢、头骨、牙齿亦都与最原始的类群近似。身体具有斑点,香腺仅为一个微凹的皮褶。据Cobert (1959)分析:灵猫类从始新世晚期发生后,向着不同方向产生适应辐射。大概分三支:最大的一支就是亚洲和非洲的各种灵猫和香狸;另一支是似猫非猫的马达加斯加隐灵猫,这是一支很接近原始猫类祖先的灵猫动物;第三支就是獴类。Simpson(1995)认为:灵猫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系统发育谱系,但包括了许多各不相同的进化线路,从而具有许多相异的分类等级。实际上,包括绝大多数种类的第一个大分支中,其祖型和进化线路也仍然是多元的。因为无香腺而似猫的灵狸(Prionodon)、地栖的灵猫类(Viverrinae),树栖的长尾狸类(Paradoxurinae),无论从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也都是各不相同的。
可能,由于灵猫类大部在热带森林和林缘生活,它们的骨骼很少保存成为化石。但从少数灵猫化石与现代生存的灵猫类比较,证明它们从第三纪以来,发展进化不大。!现生属种仍保持许多原始肉食类的古老性状。
分类
灵猫科有7个亚科34个属。在6个现代生存的亚科中,我国有4个亚科的9属11种。分别是:
大灵猫属(Viverra):大灵猫(Viverra zibetha)、大斑灵猫(Viverra megaspila)
小灵猫属(Viverricula):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
灵狸属(Prionodon):斑灵狸(Prionodon pardicolor)
椰子狸属(Paradoxurus):椰子狸(Paradoxurus hermaphroditus)
花面狸属(Paguma):花面狸(Pagumalarvata)
熊狸属(Arctictis):熊狸(Arctictis binturong)
小齿狸属(Arctogalidia):小齿狸(Arctogalidia trivirgata)
带狸属(Chrotogale):长颌带狸(Chrotogale owstoni)
獴属(Herpestes):红颊獴(Herpestes javanicus)、食蟹獴(Herpestes urva)
代表种类介绍
大灵猫
拉丁名:Viverra zibetha
别名:九节狸、麝香猫、青鬃皮、类(《山海经》)
中国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鉴别特征:
前足第三、四趾具爪鞘,尾超过体长之半。从尾基到尾端均有黑白相间的尾环。背侧具波状纹或无斑。眶上突较显著。休士,颅个长12mm以上。基色棕灰或灰白色。体斑黑褐或棕褐色。
大灵猫的香囊高度发达。开启的雄性香囊如梨形,囊内壁前部有一纵嵴,两侧有3-4条皱褶。后部每侧有两个深大的凹陷。内壁表面生有短茸毛。雌性香囊多呈方形(开启时〕,内壁正中仅有一条凹沟,两侧各有一浅凹。
地理分布:
遍布于秦岭、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但不分布到台湾。在西藏地区,仪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藏南和藏东南河谷。国外见于中南半岛,印度(东北部),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和克什米尔地区。
栖息环境:
大灵猫是热带、亚热带的林缘种类。主要栖息在
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缘灌丛、草丛。栖居高度很少超过2100米。多以灌从、草从、土穴、岩洞、树洞等作为隐蔽处和养育幼仔的窝穴。窝穴简单,除将原有地被物压平和有少量自身脱落的毛外,并无其他东西。隐蔽处通常都是临时性的。
大灵猫多在靠近林缘的田间小路、收割后的稻田、翻耕地、河漫滩、山谷小溪旁以及村寨附近活动和觅食。
活动规律:
大灵猫一般独栖。夜行性。其活动时间和范围因季节、植被、月色和认为干扰等而有变化。每当秋季,许多有粘着力的草籽成熟,大灵猫都离开草丛和灌丛,沿人行小道寻食或到田间地头活动。当地群众称之为“归路”。
大灵猫有在固定场所排泄的习性,多排在小坑或低洼处。所以,云南南部群众称之为“送屎狼”。特殊的是:粪便的最初一节的开头多半是没有消化的草根、草茎或
植物纤维。
食性:
大灵猫食性很广,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兽类。食性随季节而有变化。秋季时,野果成熟,它们也常吃一些带酸甜味的布渣果、榕树果等。冬春季,主要以野鼠和小型昆虫为食。夏天或初秋,则多到田边地角的阴湿处寻食两栖动物。
繁殖:
一般两岁即可达性成熟。雄性体重达6公斤以上,雌性约5公斤。交配期多集中在每年的1-3月,怀孕期约70-74天,4-5月为产仔高潮。交配多在夜晚。雄灵猫不断追逐雌猫。雌雄相互厮闹戏耍,雄性紧咬住雌性颈部皮毛,进行交配。交配过的雌灵猫其颈部针毛常有一小撮脱落。这是鉴别是否交配过的标志。大灵猫一胎2-4仔,以3、4仔者居多。
香腺和产香习性:
幼体、成体、雄性、雌性均可泌香。香膏的化学成分一致。仅泌香量不同,雄性比雌性多三倍左右。大灵猫每当活动时,就举尾擦香,把香膏涂擦在活动区域的突出物上(如小树枝、草茎、石壁棱角处等),距地面约2 0-30l厘米。涂擦或从香囊中括出的香膏呈奶油状或无色的菜油状。隔一两天后,变成黑褐色。有极难闻的奇臭味。若在空气中暴露过久,就变成干涸的颗粒状,失去油性光泽,臭味逐渐消失,香膏质量亦降低。
濒危因素:
1、过度捕杀:大灵猫的毛被厚而密,使用底绒,染色后可制作衣领、帽子等。灵猫香是贵重的香料,也可入药。因此每年捕猎量都超过种群增殖量;
2、栖息地及灌丛、草丛生境多开垦种植作物、果、茶林,使其活动范围大为缩小;
3、剧毒灭鼠药物的使用,致使野生小型食肉类二次中毒。
4、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
保护措施:
1. 现有保护措施
大灵猫已列为
国家II级保护动物,但还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在大灵猫分布区内,已建立不少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如江西
石城鸡公山保护区。
2. 保护措施建议
全面调查我国灵
猫科动物的现状并制订保护对策和行动计划,加强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管理。严格禁用氰化钾及爆炸物捕猎各种
食肉动物。必要时得考虑禁猎若干年以确保资源的恢复。
小灵猫
拉丁名:Viverricula indica
别名:笔猫、斑灵猫、七节狸、香狸、乌脚狸、羌子猫、哼麝浓(傣族名)。
中国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鉴别特征:
体形比家猫略大,体重约2-4公斤。体长460-610毫米。尾多数超过体长之半。嘴吻尖突,颜面狭窄,耳囊背瓣上下缘均与耳壳边缘相延续,与大灵猫不同。足型结构与大斑灵猫近似。四足乌褐色,故称“乌脚狸”。体基色棕灰、乳黄或褚黄色。体色和斑纹可因季有不同而异。冬毛体斑较模糊,体色棕黄或乳黄。夏毛(7-8月)多浅灰色调。黑褐色斑纹清晰。
小灵猫在会阴部亦有囊状香腺。闭合时外观像一对肾脏。开启时,形如一个半切开的苹果。雄性比雌性的略大。囊腔内壁也有白色茸毛。但缺乏皱褶和棱嵴,仅在中央有2条浅沟和乳状突起,近后上方有一对较大的孔。肛门两侧的臭腺(肛门腺)较大灵猫发达。当受到刺激时,常有臭液泌出。
地理分布:
国内分布于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各省区以及台湾、海南岛、云南、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和南部。国外见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栖息环境:
小灵猫广泛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山区、丘陵台地和农耕地。它们比大灵猫更能适应较温凉的气候条件。活动能力较强。故在我国华东、华中各省区资源也较丰富。
小灵猫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密度刚好与大灵猫相反。在居民点附近的山麓林缘处最多,空旷的坝区农耕地附近次之,而深山沟谷数量少。在调查中,凡属浓密的原始森林均未采到小灵猫。
小灵猫主要栖于稀树灌丛、浓密的草丛、墓穴、石洞、桥墩下、树洞甚至居民点附近的仓库或住屋下。
活动规律与生活习性:
小灵猫属
夜行性动物。黄昏后出来活动。小灵猫的昼夜活动规律和活动范围也像大灵猫一样容易受季节、气候、食物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
小灵猫主要营地面活动,亦善攀缘。能上树捕小鸟、松鼠或觅食树果。能游水,可横渡溪沟和小河。一般独居和单独活动。繁殖季节才配对交尾。善走地边、人行小道,足迹较大灵猫小而窄。趾垫迹呈圆点,排列成半圆形。无任何爪印的痕迹。掌垫稍圆。
小灵猫排泄并不像大灵猫那样有固定的排泄场所,通常不拉在洞穴内。粪便细而呈圆柱状,便头圆、便尾尖,也分节。粪便灰黑色。便尾常有未消化完全的草茎或草根。有时也混有鼠毛或其他动物的残骸。
食性:
小灵猫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
杂食性动物。特别喜食鼠类。小灵猫食性较广,而且都是当地的优势小动物和植物。
小灵猫的食性和觅食范围有季节变化。在秋季,各种野果成熟时,常上树觅食树果。冬季则多到田边,林缘灌从处寻食小动物。入夏,两栖类繁生,常到溪边或半干涸的水塘旁、阴湿处和翻耕的田里活动。冬春的动物性食物对它们初春的繁殖很有影响。
繁殖:
小灵猫的繁殖期分春秋两李,主要集中在春季(2-4月)。秋季(8月)为期短,繁殖的少。发情表现主要是发出“咯咯”、“咯咯咯”的叫声。
饲养的小灵猫,每年2月选种配对。并笼后,多数表现亲昵。交尾方式是雄性咬住雌性的颈部。交尾时间短促,并多在夜间进行。妊娠期约78--90天。产仔期多为5-6月份,一般在夜间或凌晨产仔。
产香习性:
小灵猫有擦香习性。每当活动时,无论香囊中有无香膏,都会举尾擦香。在饲养上,这种香膏叫“擦香”;凡从香囊中直接括取下来的叫“刮香”;挤压香囊所分泌的叫“挤香”。
小灵猫的擦香,初为黄色,不久因氧化,色泽变深,最后变成褐色。香膏气味不像大灵猫香膏那样难闻。而是稍具“糯米香”或“麝香”气息。刚取出来时,亦带有腥骚味,贮藏日久,腥骚味逐渐变淡消失。:.
经济意义:
小灵猫针毛挺拔且富有弹性,适于做各种书画笔,因而小灵猫又叫“笔猫”。
拔去针毛后的毛皮,可以制裘,小灵猫是狩猎生产中主要对象之一。
在香料工业上,目前,各国所需的灵猫香,主要得自埃塞俄比亚一带的非洲大灵猫。对我国分布较广、资源又丰富的大灵猫、小灵猫开展综合利用是充分开发利用我国
动物资源的一个重要措施。
我国大灵猫、小灵猫所分泌的香膏含有丰富的灵猫酮和十五巨环酮。都具有实用价值。我国香料工业已找到了适用的小灵猫香合理配方,实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杭州动物园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把野生的小灵猫驯养成功。目前,已大批饲养,投入生产。大灵猫的饲养驯化也取得一定经验。我国自产的灵猫香膏已基本能满足香料工业生产的需要。
在小灵猫的香膏成分中,具有比大灵猫更为丰富的十五巨环酮,雄性个体的含量甚至超过灵猫酮。十五巨环酮与麝香酮的碳原子数完全相同。小灵猫香在取代麝香使用于医药可能比大灵猫更有希望。近几年来,有人认为小灵猫香的药理功能非常近似麝香。云南西部群众,多用小灵猫香代替麝香治疗牛马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