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拳
天津市东丽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极拳,天津市东丽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基本传承情况
无极拳又名无极功,据说起源于江南乐符一个叫刘仙岛的人,其技术体系包括无极十二形、乌金刀。清嘉庆年间,刘仙岛将无极拳传于河南苔头人蔡锦(金)堂。
蔡锦堂为嘉庆年间的举人,家境殷实,嗜武如命,一生习武不缀。枪乃兵中之王,为完善无极拳艺,弥补无极拳无枪的历史,蔡锦堂专门到天津静海县,在姜维后代姜显博的徒弟高祖坡(字三丰)家做私塾先生,两人换艺,蔡锦堂又学得了“子龙大枪”。
为使无极拳艺得以流传,蔡锦堂在河南教下王国珍后,便开始访徒授艺。自山东行至天津河东汪道庄时,他发现了一个习武的材料——王玉珍,便将无极拳艺毫无保留的全部传给了他。
王玉珍时期,无极拳已得到社会的认可,其传人主要有徐永庆(1873-1946)和赵永胜等人。另外,据说曹琨年轻的时候亦跟随王玉珍学习过无极拳。
高铠庭1913年出生在天津市河北区东窑洼,8岁时开始在河东区韦陀庙(武圣庙)跟随徐永庆学习武术,后来为了让高铠庭学到纯正的无极功夫,徐永庆还把高铠庭送到自己的师傅王玉珍门下深造,就这样高铠庭的武术技艺突飞猛进。
1931年农历六月二十四,19岁的高铠庭在师傅徐永庆的鼓励下,高铠庭在天津市天后宫(原名娘娘宫)成立“天津特别市无极国术研究社”(天津市私立国术研究社),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公开传授无极拳。
新中国成立后,高铠庭依然热心武术事业。2007年1月6日,天津市无极武术研究会成立,高铠庭的儿子高铁静任会长,徒弟高金华任秘书长,两人通力合作积极活跃在无极拳推广的第一线。
技术体系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完善,目前无极拳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体系完备的拳种。它主要包括如下技术内容:
(1)功法:十八罗汉功、三绝艺(踢桩、靠板、鹰爪力)、无极气功。
(2)徒手套路:十二形手、无极拳、无极形拳、无极刀、子龙大枪。
基本拳理
(1)无极拳总纲
“无极本无拳,形迹是根源。练轻如鸿毛,练重如泰山”,这四句话对无极拳的锻炼特点进行了高度概括,可看做是无极拳的练功总纲。
(2)对身法重要性的认识
“高纵低伏身法捷,变化万端重重叠。亦长深邃学理妙,蜿蜒蛇形奇正斜。”无极拳高度重视身法的作用,认为习武者无不以身法为第一要旨。
所谓身法无外乎周身的协调、配合,最讲究一个“合”字。这里的“合”即要求外在形体的配合,亦要求外形与内心、意念的配合。
(3)对腰重要性的认识
“练拳不练腰,到老艺不高。识透腰中趣,方见法中妙”。无极拳重视身法,而身法又与腰高度相关。为此,无极拳亦特别重视中枢腰的作用,认为:
“无极身法变无穷,拧腰变步方能成。周身力量随腰动,得来全靠平日功。”
其基本练习方法为:
“无极腰法走螺旋,全身之力腰中传,千般变化归一理,承上启下里外旋。
下行里旋龙绞尾,上行外翻蛇钻天,力练巧练千万遍,心领神会悟真源。”
(4)身心五比
心为元帅,眼为先锋,耳为参谋,手足为兵将,脑为中央。
(5)无极拳六讲
手讲螳螂手,式讲罗汉式,腿讲买根腿,力讲三节力,劲讲贯通劲,气讲贯通气。
(6)交手六要
手要快,眼要尖,心要合,步要疾,身要紧,神要贯。
(7)九刚十二柔
无极拳认为用力应刚柔兼备,过刚则猛,过柔则绵。经过长期的摸索,无极拳将其总结为“九刚十二柔”。
“九刚”为:顶、抗、填、撞、抖、靠、弹、碰、踹。
“十二柔”为:粘、联、绵、随、缠、托、捧、缩、滚、拦、推、捋。
武术史家唐豪先生在其《神州武艺》中对无极拳有所提及,他在说到抱道氏为廖子玉的著作《无极拳通论》、《无极拳谱图说》作序云“此艺系北平李先生所传,为张三丰最后之组织,与太极、八卦合为一部大道者也”后说:“太极、八卦两家拳法,前清季年,盛行于旧都,此公眼红耳热,名其混合两家之手法曰无极,盖欲使人信其胜于太极、八卦,诱人从游,此以饱私囊也。序所谓与太极、八卦合为一部大道者,其即山人一部生财之大道乎!”唐豪先生说这话似有所指,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天津无极拳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增补、完善,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拳理明晰”、“源流有序”的拳种,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传承保护
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天津市东丽区武术协会获得“无极拳”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57
目录
概述
基本传承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