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
李希贵,男, 山东高密人,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人,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专家联谊会副理事长、海淀教育战略性人才培养基地主持人等。先后参与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调研组等工作。出版教育著作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面向个体的教育》、《学校如何运转》等,在教育界拥有广泛影响。
人物履历
1980—1995 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教师、副校长、校长
1995—1997 任山东省高密一中校长
1997—1998 任山东省高密市教委主任、党委副书记兼高密一中校长、党委副书记
1998—2001 任山东省高密市教委主任、党委副书记兼高密一中党委书记
2001—2006 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期间,2003年8月起兼任潍坊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2006—2007 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筹建负责人
2007—2019 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
2019年8月,不再担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党委书记职务。
2017年6月2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十九大代表。
社会兼职
2020年10月,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3年09月,担任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24年06月,担任潍坊学院教育发展研究院顾问。
主要作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多种教育著作,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上百篇文章,在中国基础教育界拥有广泛影响。主要教育作品包括:
《教育艺术随想录》是李希贵校长的第一本著作,2017年,李校长在在原有每篇文章后面撰写了长短不一的续篇。这些大都是李校长与十一学校同事们的最新探索,有对20年前的修正,也有完善与拓展。许多内容极具实操性,悉心感受李校长20年的教育探索,一定会从中得到莫大启发。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与阅读,也适合其他教育管理者阅读。
《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语文实验室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本书系李希贵先生在山东高密一中进行“语文实验室计划”实验成果的总结。该项实验历经六年的探索和实践,以其全方位、系统性、创新性、可操作性,闯出了一条我国语文教学的新路子。本书阐述了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阅读书目、教学辅导模式、自修自读以及写作教学等内容。
本书是李希贵老师的代表作之一,也可视为作者的“半生自传”。
作者曾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等。本书记述了作者在这一期间的教育历程,及其教育教学和管理思想形成的过程。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以教学、教育、管理三条主线,系统展现了作者探索教育本质规律的过程。既有初为人师的青涩、刚做领导的执拗,也有失败时的反思、成功时的冷静。书中的故事和案例,充满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是一部适合所有教师、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阅读的著作。
本书是作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访学期间,和美国教育专家、教师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的经历,将36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如实地记录下来,这些思考极有价值,为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美两国教育精髓的极好的视角。
学生第二》,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
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使他们战战兢兢的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这一些学校里,看起来,他们是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的抛开了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学生第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在这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中,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和他的同事们在努力诠释着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试图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的学校,给他们搭建舞台,提供空间,创造条件。
新学校十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本书集结了李希贵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启动仪式上的讲话及在历次年会上的发言,从“新学校”的理念阐释到如何诊断学校、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构建互动的领导和管理体系,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学校转型——北京十一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
作为全国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学校、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北京十一学校在李希贵校长和他的教师团队历时多年,精耕细作地进行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改革,带来了学校生态的全面转型,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成为了可能,也让每一位教师在这场变革中找到了更深层次的责任和更崇高的使命。北京十一学校也因此在2014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这本书首次全面深度揭秘了十一学校这场以课程改革为引领的学校转型的方方面面。
面向个体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
一所中学,没有了行政班,没有了班主任,没有了班干部。4000多名学生,4000多张课表,1430个教学班,100多门课程,200余个社团,40余款校服……这是北京十一学校。这些归因于一场静悄悄却震撼人心的改革。多年来,李希贵校长和他的团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调整组织结构,进行各种激动人心的创新。在十一学校,“因材施教”正在落地。在《面向个体的教育》中,李希贵校长记录了这场改革的心路历程
重新定义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本书是近五年来李希贵校长教育演讲精选集。书中所收的十一个报告,大都是2012年至今作者在全国新学校行动研究年会上的演讲,大部分内容不同程度地涉及学校治理结构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其中尤以课程体系内容的分量最大。课程作为学校的产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学校需要因应社会的变化而做出改变。要努力实现课程的可选择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变革,从而实现“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他自己”。
学校如何运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
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的学校管理学力作。作者积30年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训,结合北京市十一学校等的具体管理实践,从组织结构入手,把学校管理的“科学特性”梳理出来,阐明规律,提供方法和工作模型,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学校的运营哲学和方法论,提醒人们扣好学校管理的第一粒扣子
这对学校管理者深入理解和贯彻“立德树人”要求,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学校制度,高效地运营学校,极有启发和帮助。
学校制度改进》,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
本书是李希贵校长继《学校如何运转》之后的又一管理学力作。
本书聚焦学校制度,是作者30余年管理实践智慧“集成”之作,也是作者在管理学深入探索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作者从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出发,结合各地学校制度设计与运行的实践,具体分析了越位、错位、缺位、不完整、不平衡的制度对组织的伤害,系统地阐述了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及学校制度改进的策略和方法论。
主要荣誉
1995年,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0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3年,北京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称号;
2015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6年,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24年1月,被评为潍坊市“40年·40人”杰出人物。
改革经历
作为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他除了早年作为特级教师在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上颇有建树之外,他更被人们瞩目的是作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改革家身份。三十多年来,他主导推动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实践。他的主要改革经历如下:
1、1980年大学毕业刚20岁出头的李希贵,成为处于一座小镇的高密四中教师,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位分配到该校的大学生。26岁时担任了教导副主任,28岁任副校长,31岁后开始任校长。在高密四中,他带领老师们进行了“语文实验室计划”的教学改革,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该计划被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0年初任校长,李希贵便使高密四中率先在全市实施管理体制改革,推出“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机制。
2、1995年李希贵在高密一中开始推行“教师职务双轨制”和“校长干部职级制”改革。1996年,又勇闯“雷区”试图在高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
3、1998年,李希贵任高密市教委主任后开始在高密大力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课程改革、学科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又按照“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的原则,在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开展了办学试点工作。
4、2001年,李希贵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开始推进潍坊市的校长职级制改革、中考制度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使全市近千名校长摘掉“官帽”,成为名副其实的校长,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引起舆论的关注。
教育管理改革则是李希贵和他的同事们经过精心设计,出台了一系列完善的现代学校制度的文件,对学校民主建设实施可操作性的测评,对县市区和学校的年度综合督导考核。
这一系列改革被媒体称为潍坊的“教育变法”,受到全国教育界的瞩目。
5、2006年,李希贵在调任教育部筹建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完成之后,2007年10月到北京十一学校任校长。经过几年的准备和动员,开始进行了十一学校的育人模式和学校转型的综合性改革。
改革教育教学组织模式,整合和优化学习资源配置。学科教室使得教师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接近学生,让学生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学生和老师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全员育人理念,改变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实施师生导向的分布式领导。取消了行政班和班主任,实施咨询师制和教育顾问制,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通过个性化、个别化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构建了新型学校评价体系,重视个性化学业诊断。培育民主而多元的学校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
2014年9月教师节前一天,全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正式公布,这个奖项可谓教育界的“最高科学奖”,整个奖项获得特等奖的共有四项,其中基础教育有两项,分别授予情境教学的首创者李吉林老师和北京市十一学校,教学成果分别是“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和“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及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前者是小学教育的研究成果,而后者是中学教育的改革实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作为受表彰代表
2014年北京十一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成为中宣部、教育部向全国推出的基础教育改革典型。2014年2月27日在北京十一学校,教育部破例首次将新闻发布会放在一所学校举行。
社会关注
央视:《开讲啦》20140419 《李希贵:学校是什么?》
主要内容: 这所学校没有班级,没有班主任,没有课程表,让学生在学校开银行、管食堂、办社团、开印刷厂。他神色严峻,却跟着学生一起狂欢疯狂;他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他说学习是为四十岁做准备,而不只是为了三年后的高考。本期开讲嘉宾李希贵将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学校是什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21:08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