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语
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西斯拉夫语支语言
捷克语(捷克语:Čeština;英语:Czech language),是捷克共和国官方语言,与斯洛伐克语可以互通。捷克语与波兰语斯洛伐克语索布语等都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西斯拉夫语支
字母
简介
捷克语使用42个拉丁字母,其中有14个元音字母,27个辅音字母,及1个双字母,部分字母附加符号。方言则有三大方言:中捷方言、哈纳方言及莱赫方言,以及一个摩拉维亚过渡方言区。捷克标准语以中捷方言为基础。音位有35个,包含10个元音与25个辅音,而辅音中有3个可充做元音的成节辅音:M,L,R。重音则固定落在第一音节。词法尚保有呼格
字母表
历史沿革
历史上,捷克语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都发展很快,使现代捷克语成为斯拉夫族中离共同斯拉夫语最远的语言。最早的捷克语文字记录,见于11、12世纪波希米亚地区拉丁文手抄本上的零星注释。14世纪开始有捷克文书写的历史、哲学、法学和文学著作。现代捷克语使用26个拉丁字母,其中字母组合ch在捷克语中是一个字母,表示音位x;q、x、w用于外来词,g主要用于外来词;使用一个软音符号(ν)和两个长音符号(’)和(°)。
语音
辅音
元音
捷克语有5个元音,每个元音都有对应的长元音(a:/a;ɛ:/ɛ;o:/o;;i:/i;u:/u);有25个辅音,其中喉擦音有 ch [x]和h [ɦ](来源于共同斯拉夫语的ɡ)之分,颤音有r [r]和[r唗]之分;词重音落在第一音节上。
不过,捷克语还有颚化元音[ç]/[ʎ]。
捷克语的字母Ť/ť、Ď/ď、Ňň只读[c]、[ɟ]、[ɲ],不读[tɕ]和[dʑ]。
捷克语难学的原因之一,是捷克语有很多独特的发音。有不少外国人,当他们第一次看到捷克语的生字,如:“zmrzl”、“ztvrdl”、“scvrnkl”、“čtvrthrst”,会因为词语中一个元音也没有而感到苦恼。然而,其实这些词语都有元音的:因为在捷克语中,“l”和“r”可以同时担当元音和子音的角色。这种现象,语言学上称之为“自鸣音”。同样的现象,亦出现于梵语的-l、-r、-h,英语的-le(例:“bottle”),和闽南语的ng韵母(例:「砖」chng)等。另一方面,捷克语还有一个独特的辅音:“/ɦ/”,很多外国人都不能发这个音。有些舌颤音,中国人很难发出,请教过翻译(捷克人),他说,其实即使捷克人发音也是很不标准的,所以不必担心。
特色
形态
很多人都认为捷克语是一种非常难学的语言。其中一个原因,是捷克语丰富的形态。据统计,捷克语的形态多达超过200种,这些不同的形态,使句子内的词语可以任意自由组合,而不用担心语序的问题。一方面,这是捷克语的特色;但另一方面,这语言上的自由,亦对这些语言的学习者造成困难。
发音
捷克语有很多独特的发音。“l”和“r”可以同时担当元音和辅音的角色。捷克语还有一个独特的辅音:“/ɦ/”,很多外国人都不能发这个音。
词类
各种词类中,名词及形容词、代名词及数词、动词都会随着词语中句子中的构成部分变化而改变。这种变化,是屈折语的特色。这种特色,使它构词变得十分方便;然而,亦使这些语言经常出现一些超长的词语,因为其他语言往往需要三言两语才能够表达的意思,它只要一个词才可以了。除以上五种词类之外,其他词类都不会变化。
名词有 7个格:主格属格、与格、宾格、前置格、工具格、呼格。动词有完成体和未完成体两种,每种体的一部分词又可再分为一次体和多次体。词汇中有大量借词,主要来自德语
捷克语的标准语有书面形式与口语形式。此外,日常口头交际中也使用通用捷克语,它带有波希米亚地区方言的特征,词形变化比标准语较为简单。
捷克语的标准语是在中波希米亚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它保留了作为屈折语的共同斯拉夫语的基本特征:静词有格的形态变化,动词有人称、时和体的变化
历史演变
捷克语是一种屈折语。就其语言特点来看,捷克语可以分为规范捷克语和不规范捷克语。按不同时期,捷克语又分为古捷克语、中捷克语、新捷克语。本文就规范捷克语的历史发展脉络作简要介绍。
教会斯拉夫语
捷克语由古斯拉夫语发展而来。古斯拉夫语是居住在喀尔巴阡山外、第聂伯河德涅斯特河沿岸的古斯拉夫民族的共同语言。斯拉夫人在公元5至6世纪分几个阶段迁徙到当前的捷克地区。“教会斯拉夫语”是在捷克地区使用的第一种规范的宗教和文学语言,它的产生与基督教的传播紧密相关。当时,从东法兰克帝国来的基督教教士在捷克传教主要用拉丁语,不为平民阶层接受,而斯拉夫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化仅保留在口头上,没有自己的文字。
公元863年,来自拜占庭帝国萨洛尼卡城(希腊人和斯拉夫人的混居地)的传教士西里尔/康斯坦丁(Cyril/ Konstantin)和美多德(Metodej)抵达摩拉维亚,他们在保加利亚一马其顿方言的基础上创立了教会斯拉夫语。西里尔为记录这一语言,兼收希腊字母希伯来字母拉丁字母,生成了特殊的格拉戈尔(Hlaholice)文字,从而开创了斯拉夫书面语言的发展史。斯拉夫教会采用它作为教会用语,其地位仅次于拉丁语和希腊语。福音书和布道录被翻译了过来。建于10 犯年的萨扎瓦修道院,专用斯拉夫语传教,成为斯拉夫文化的中心。教会斯拉夫语也是第一个斯拉夫国家― 捷克大摩拉维亚帝国(公元9至10世纪)的规范语言,在ro 世纪和11 世纪又成为普热米斯尔王朝统领下的捷克国家的标准语言。公元10世纪,为书写古斯拉夫语,在保加利亚又创建了西里尔字母(cyrilice)。俄语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字母就由它演变而来。
宗教色彩浓郁的斯拉夫文化在捷克繁荣发展,在用格拉戈尔文字写的布道录《基辅文献》和《布拉格片段》中已能找到零星夹杂的捷克语。《圣文采斯拉夫》和《圣卢德米拉》 等各类圣徒传说及一首人们在教堂祈祷时经常使用的圣诗“主啊,怜悯我们吧!(Hospedine, pomilujny) ”保存了下来。教会斯拉夫语为捷克民族文学及民间的宗教创作营造了前提。随着大摩拉维亚帝国的瓦解,n 世纪以后,捷克地区斯拉夫文化的优势地位被罗马拉丁文化取代,拉丁语自此作为标准语言在捷克一直统领到19世纪初。
捷克语文献
11世纪初在利多梅日采教堂的奠基文里记载有两句完整的捷克语句子。12世纪下半叶,在部分拉丁文稿中逐渐出现捷克文的人名和专有名词,称之为“波西米卡”(bohemika) ,以及词句的译注“克劳西”(glosy)。《圣经·赞美诗》 的捷语译本出现了。到13世纪末发现两首仿拉丁语的古捷克语圣歌,即《奥斯特洛夫斯基之歌》 和《贡胡姐的祈祷》。当时没有正字法,直接用拉丁字母来标注捷克语。文学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从对教会和宗教的依附中解脱出来,随后捷克文学拉丁文学展开竞争,造成并存的格局。
教会斯拉夫语拉丁语及后来的德语对最早的捷克语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3世纪中期,德国对捷克的殖民登峰造极,在所有的捷克大城市开始捷一德双语机制,德语成为瓦茨拉夫二世(1278一1305)的宫廷语言,进而成为捷克的贵族语言。另一方面,这时期捷克语对波兰语产生影响,捷语大部分的宗教术语被波兰语吸纳。
十四世纪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迎来高峰。捷克贵族反对日耳曼城市新贵有助于增强捷克语的地位。14世纪捷克语成为真正的文学语言,形式成熟,体裁多样,除出色的宗教诗、抒情诗和散文,还产生了第一部捷克语戏剧《 卖药人》。大部分拉丁文著作被译成捷克语,印证了市民阶层对文学的兴趣与参与。市民文学的出现使文学世俗化。骑士文学盛行,如《 亚历山大传奇》。诗歌《 圣卡特琳娜传说》 不同凡响,托马士·希基特尼(Stitny)的哲学散文,语言最完美,题材涉及哲学和美学。史学作品有《 达里米尔编年史》。公文和法律文体在《鲁日姆伯尔文集》 中已能找到佐证。1348年,中欧最古老的查理大学布拉格建立,捷克语成为书面语和官方语言,相继推出了神学等专业学科的学术著作。《圣经》 被完整地翻译成捷克语,它是第一部斯拉夫语圣经。
这一时期的正字法称作“字母连写法”,即连用2至3个字母来标注拉丁文中没有的某些捷语读音(rs-r,chr-c)。捷克语在贵族和市民间通用,但拉丁文化仍影响捷克语,宗教和公共生活的词语主要来自拉丁语,城市环境用语来自德语。同时捷克语继续影响波兰语,法律和教学用语被借用。
胡斯运动
14世纪初的胡斯运动给捷克语增添了新的社会功能,它作为民族语言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宣传工具,从而奠定了书面捷克语的群众基础,并普及大众化。1411年,扬·胡斯用拉丁语撰写了《捷克语正字法》 ,这是捷克第一本纯语言研究的著作。他建议通过在元音和辅音字母上加点这种新的“区分正字法”来取代复杂的“字母连写法”,仅保留复合辅音字母Ch。胡斯运动打破了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界限,产生了民族教会,捷克语正式走入教堂并进人神学领域。胡斯信徒筹办学校,使普通人有了接受教育和文化的机会。在自然、医学和天文领域,捷克语成为与拉丁语并列的科学语言,并在很大程度上进入行政领域,法律术语得到完善。
胡斯运动赋予了捷克文学新的内涵:用捷克语创作文学,为捷克人服务。这种思想在以后的几个世纪得到传承,成为新时期民族概念的一个基本特征。胡斯战争以后,捷克语的军事术语渗人欧洲其他语言。波兰语开始使用字母连写法。捷克行政语言通过波兰传播到东部的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在匈牙利也有使用。
人文主义时期
1526年开始执政的哈布斯堡王朝,致力于集权和恢复天主教的统治,而市民阶层则推崇人文主义理想。捷克人文主义的特征就是保持胡斯运动赢得的捷克语地位,坚持用捷克语创作,进一步完善捷克语。由于拉丁语在捷克一直是高等教育的标准语言,人文主义作家们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化,他们的语言,包括词汇和句法,受到拉丁语影响。使用复合从句、完整句、分词词组和复合被动等是这时期最典型的语言特点,法律语言达到很高水准。印刷技术传人捷克并快速得到发展。
1579一1593年由捷克兄弟会成员重译的《克拉利克圣经》 ,以其精致的文字受到后人的认同,代表了这一时期高超的语言水平,成为民族复兴运动时编纂新规范捷克语的参照。统一文法中的惯用法,修改“区分正字法”,把辅音上的点改为勾,这种“兄弟会正字法”一直沿用到民族复兴初期。这时期出现了关于捷克语的理论著作和语言词典,在词典中把捷克语和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分别对应起来。在1534年、1571年和1603年先后有三本最重要的语法著作问世,对捷克语作了全面的介绍和概述。自然科学著作也大量涌现。
捷克语的扩张在16世纪达到极限,通过波兰语甚至影响到波兰以东的俄语国家,成为斯洛伐克地区的行政和文化语言,对16世纪时第一本卢齐支塞尔维亚语文献的词汇和正字法产生影响。
巴洛克时期
1620年白山战役的失败使捷克国家失去独立,捷克沦为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哈布斯堡家族把此时盛行的巴洛克艺术流派带人捷克。天主教被宣布为惟一的国教,大部分异教知识分子、新教贵族和市民纷纷流亡国外,国内许多人被剥夺财产,沦为农奴和贫民,捷克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黑暗时代。捷克文化的发展遭受重挫,德语的地位迅速上升,逐渐成为主导语言。国外的流亡文学延续人文主义的创作,而国内的文学创作受教会操纵,成为宣传天主教的工具,创作主要面向广大的民众阶层,文学语言力求接近民间大众口语,人文传统逐渐被天主教思想替代。1677一17年推出了《圣瓦茨拉夫圣经》 与新教的《克拉利克圣经》相抗衡。拉丁文学兴起,捷克语创作仅限于宗教文学。移民在外的人文主义作家,如流亡波兰的考门斯基,渐渐与祖国失去联系,他的作品及代表的思想在国内得不到传播,没有反响,在波兰却有相当的影响。
随着外国贵族的大量涌人,通用德语,捷克语的地位每况愈下。天主教贵族宣扬地域爱国主义(祖国首先指生活所在的地方),排斥捷克语,使捷克丧失民族性,被日耳曼化。捷克语退出了科学和行政领地,仅维持在民间和半民间的创作,如歌曲、民谣和戏剧之中。严峻的形势一方面昭示了语言的濒危,人们开始捍卫这一语言,出现许多捍卫捷克语的著作;另一方面,从17世纪末开始在巴洛克语法著作中张扬纯语主义。
巴洛克时期的捷克语对周边语言没有直接的影响,保持了它在斯洛伐克西里西亚部分地区作为行政语言的功能。巴洛克捷克语法促成了第一本卢齐支一塞尔维亚语语法著作的诞生。
民族复兴时期
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下半叶,是捷克的民族复兴时期。在捷克已成为惟一的行政办公用语。随着奥地利君主玛利亚·特蕾西亚约瑟夫二世实施开明改革,尤其是约瑟夫二世在1781年废除农奴制,使得唤醒民族意识,争取捷克民族独立,反对日耳曼化,复兴捷克语言和文化有了可能。运动的核心是农村和城市的知识阶层和小资产阶级,主要目标是恢复人们对捷克语的关注,使文学重新走向繁荣。当时出版了大批弘扬民族传统的古捷克语著作,语言复兴,历史论著和报纸,上演捷克语的剧目。科学著作摈弃了拉丁语和德语,采用捷克语撰写,语言被民族复兴者从日常交流的工具抬升到国家主权的象征地位。1774年成立了捷克学术会,它借鉴德国同行的学术方式,从事各类科学研究,尤其是语言和历史方面的研究。
为了使捷克语达到和其他欧洲语言同样的平等地位,成为正统的文学语言,确定和编纂规范的书面捷克语提到了日程上。历史学家和斯拉夫学家多布罗夫斯基提出,语言和文学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政治发展的基础,他着力于提高捷克语的地位,在现代捷克语法和丰富捷克语词汇方面起了开山的作用。1809年,他用德语撰写的《捷克语法详解》 极具意义,这部著作基于人文主义和《克拉利克圣经》 的捷克语言,语法规则虽然有别于日常惯用语,但被社会普遍接受。“兄弟会正字法”被“新捷克正字法”取代,拉丁字母取代了古老的哥特体德文,捷克语字体逐渐简化,形成捷克语的雏形,从19世纪40年代沿用至今。
伴随着捷克语深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新领域,词汇量急需扩充,约瑟夫· 雍克曼(Jungman)承担了此重任,他和其兄弟一起修订了医学、人类学词汇,他的同事普雷斯尔(Preslovy)分担了植物、动物词汇的整理,帕拉茨基(Palacky)除了从事捷克语句法和文体方面的研究,还负责美学和哲学词汇的筛选。新词汇主要从古捷克语和相邻的斯拉夫语吸收(尤其从波兰语俄语中吸收);在没有借鉴的情况下,按多布罗夫斯基的语法规则,派生和复合新词;最后一种新词的构词法就是词义直译。直译的最大成果诞生了雍克曼的五卷《捷德词典》 ,该词典在1834一1839年出版。
有趣的是,一些捷克词语在30年代就出现在规范的塞尔维亚语中,至今依旧。除此之外,塞尔维亚语修改正字法时还采纳了捷克语在字母上加“钩”的方法,也使用字母c,s,z,斯洛文尼亚语同样借用这种正字法。
十九世纪
文艺复兴促使主动运用捷克语的人数激增,捷克语成为社会生活语言,尽管在当时德语仍然是国语。语言按自身规律演变,除保留必要的书面语和文言词外,日常口语逐渐进人规范捷克语的范畴,语言习惯逐渐偏离目前基于人文主义语言的标准规则,从而形成今天不规范的通俗捷克语。文学水平趋近欧洲,1834 年查理· 希内克·马哈(Macha )的《五月》 长诗堪与当时欧洲的浪漫主义诗作媲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聂姆曹娃的小说《外祖母》 (1855 )成为捷克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文学语言开始抛弃词语陈旧、句法复杂的文言文,接近真正的日常口语。1858 一1874 年间推出了第一套捷克大百科丛书。1880年,捷克语成为和德语同样地位的行政用语。
19 世纪下半叶,语言学家扬· 格鲍威尔(Gebauer)成为新的语言学权威,他秉承多布罗夫斯基的思想,奠定了新时期规范语言的基础。他创立的文法直接用于中学教科书,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在1902年推出的《捷克正字法规则》 也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随着捷克工商和银行业的巨大发展,新词汇不断扩充,1882年,查理大学划分成为捷语查理大学和德语查理大学。捷克语词汇中新增了一批法庭、法律、经济、音乐和体育等领域的专门术语,并被克罗地亚语保加利亚语借鉴,捷克的手工艺人把一些捷克词语带入奥地利德语。
二十世纪
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捷克语成为国家的官方语言,并进入被德语掌控的最后领域:军事、铁路和邮政。文学语言有了飞速发展,风格、修辞异彩纷呈,古词、理语、行话都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里。20年代的捷克文学,以诗歌最为繁荣。而对世界文坛作出重大贡献的首推雅·哈谢克的讽刺小说《好兵帅克历险记》。1939一1945年二战期间,德国占领捷克,所有高校被关闭,但这并不能阻碍捷克语言的发展,相反德国纳粹的入侵反而提高了文学语言乃是民族存亡象征的威望,表明文学语言的发展是可以不受外部侵袭的限制的。1960年代,小说体裁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文学的百花齐放在这一时期达到高潮。
通俗捷克语在20世纪迅速普及,相对保守的规范语规则和生活化的口语习惯产生矛盾。20年代出现了以《我们的语言》杂志为中心的“纯粹派”,与之相对立的是竭力维护语言文化现代概念的“布拉格语言学派”。语言学家为了把规范的口语同书面语区分开来,在30年代引人了规范捷克口语的新概念,属于规范捷克语的范畴。结果表明在捷克语中缺乏这样的语言层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在捷克和西摩拉维亚地区逐渐被通俗捷克语取代,在摩拉维亚其他地区则使用当地方言。
捷克著名剧作家恰佩克(Čapek)兄弟在其剧作《R . u . R .》 (1920)中创造的“机器人(robo) ”一词走向了世界。1945年以后捷克语不再主要从德语,而更多从俄语吸纳词汇,在90年代以后转向从美国英语接收新词。随着政治、经济、生活习俗、社交方式的变迁,新技术尤其是电脑的运用,众多新事物、新现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体现时代特征的新词语,或者赋予某些词语新的含义,狭隘的专业用语逐渐变为常用词。新词的生成法有直接引用外来词(leasing 分期付款,snowboard 耐滑雪板);临摹构词;多词合成(sametova revoluce 丝绒革命,dan z pridane hodnoty增值税); 派生、组合;通过比喻和换喻转换概念等,而捷克语和斯洛伐克语,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93年解体前的官方语言,一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语言结构
规范捷克语共有42 个字母,38 个音素,其中:
不规范捷克语划分为捷克方言和通俗捷克语两类。捷克方言的特点区分主要体现在长元音的变异上,试把中捷克方言和三种摩拉维亚地区的方言举例说明:
通俗捷克语是在中捷克方言基础上产生的介乎方言之间的语言结构,被最广泛运用在捷克和西摩拉维亚地区的日常会话中。使用者不需太多考虑规范的表达,说话时规范捷克语和通俗捷克语不同程度地交替出现。在语音方面,某些元音发生音变,单词发音时添加或简略某个音素;简化名词变格,忽略和不区分名词的性、数变化;动词过去分词在第三人称复数时不体现性别等;在词义和构词上也另有特色。总而言之,通俗捷克语是一种变异很大的语言结构,不适合在正式场合使用。
语言学派
布拉格语言学派查理大学的英语教授马泰修斯(Mathesius)于1926年创建,是第一个结构主义的语言学派,在语言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马泰修斯把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观、共时观和波兰人库尔德内的功能观结合在一起,创立了布拉格功能一结构学派。
布拉格语言学派成员均为捷克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理论家,如哈夫拉奈克(Havranek)、穆卡洛夫斯基等。他们对历史语法学派和实验语音派持反对态度,认为语言是服务于交流的表达工具系统;主张以实用的观点,即从社会生活领域,特别从人类文化、文明和技术交流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规范问题,语言学理论旨在应用,在于改善语言的使用状况,促进语言的规范;强调语言现象的共时和历时研究;研究目标在于揭示各个语言系统的内在结构。他们还创建了新的语言学科——音位学
俄罗斯的斯拉夫学者如雅各布森特鲁别茨科伊、卡尔采夫斯基(Kaoevskij)等人及其他外国学者的参与对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产生及其发展具重大意义。
《布拉格语言小组论丛》 的出版,对20世纪世界语言学和文学学科的发展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其影响甚至超出了语言学的范畴。
研究机构
捷克科学院下属两个捷克语言研究所,分别设于布拉格布尔诺,专门从事捷克语言体系的科学研究,同时与各高校的语文教研室进行合作,编纂出版各类语言工具书。
相关书籍
语言辞书
当代捷克语词汇约有25万个,主要包含在以下三大辞书里:
语法手册
专业杂志
使用情况
捷克共和国有人口1000万。此外,世界各地大约还生活着100万捷克人,其中有20至30万人使用捷克语。
近三百年来,捷克在1620年、1848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1945一1948年和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分别出现了4次规模较大的向外移民潮。捷克语随之越过国界,在旅居欧美各国的捷克侨民中使用,如美国加拿大乌克兰阿根廷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波兰德国奥地利等。最大的海外捷克语群体生活在美国,在欧洲主要集中在塞尔维亚
另外,在许多国家的大学设有捷克语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捷克语专业开设于1954年,已有70年历史。
翻译领域
捷克语翻译领域包括: 生产工艺流程、公司管理、操作手册、自然科学、艺术、民俗、体育、旅游移民、留学、教材、各种证件、石油纺织、印染、造纸、航空、食品、环保、计算机、农牧业、音像制品、服装类等。
捷语数词
捷语成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0 15:43
目录
概述
字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