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由
痢疾杆菌所致。临床上以
发热、
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及排含粘液、脓血的稀便为其主要症状。
中毒型痢疾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常发生
惊厥及休克,易引起死亡,必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2天。
普通型(典型):起病急,
发烧39℃以上,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开始时为稀便或水样便,以后大便次数增多,但便量逐渐减少,并且转变为
粘液便或脓血便,一般每日10~20次,严重者可达20~30次,大便时
里急后重感(大便时有下坠感、
排便不尽感)明显,经过治疗,症状可望5~7天得到控制,整个病程约1~2周。
症状体征
临床上将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分3型,即普通型、轻型和中毒型。普通型表现为发冷发热,腹痛、腹泻,伴
里急后重。腹痛以左下腹为主,呈阵发性,大便后减轻。大便每日十几次至几十次,典型者为黏液脓血便伴有
里急后重感。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可表现为
高热、
头痛、呕吐、烦躁、
嗜睡,甚至血压下降,意识改变。
疾病病因
病前一周内的不洁饮食史、接触史,当地本病流行情况。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
传染源是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和
带菌者,
痢疾杆菌随粪便排出体外,经消化道(粪-口途径)传播。
痢疾杆菌在蔬菜、水果、米饭、面食上可生存数天、甚至10余天,并可在
葡萄、
草莓、黄瓜、
西红柿、
凉粉、
肉冻等食品上繁殖,所以食用
生冷食物污染可导致食物型或水型爆发流行。
苍蝇生活于粪便污物之间,蝇体常携带痢疾杆菌等病菌,因此急性细菌性痢疾也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
诊断检查
1、检验
血尿常规。大
便常规及培养,1/d,3次,停药后再2次。并作
药敏试验。必要时以
PCR法查大便
志贺菌。大便
镜检注意
原虫(
阿米巴原虫、
隐孢子虫)、
肠滴虫、各种
寄生虫虫卵、
霉菌菌丝。各种
肠毒素测定。如
大肠埃希菌肠毒素(LT、ST),难辨
梭状芽胞杆菌毒素。
厌氧菌培养(
空肠弯曲菌、难辨
梭菌)。电镜查病毒颗粒、
核酸电泳图谱(PAGE)。
2、
特殊检查 注意有无脱水酸中毒,并评估脱水酸中毒程度。抽血查钾、钠、氯、HC0-3含量。
3、鉴别诊断 凡未得到
病原学诊断者,确诊时均需与其他
感染性腹泻及
非感染性腹泻鉴别。
治疗方案
1、
对症治疗 积极控制
高热,采用药物与
物理降温。
恢复期口服肠粘膜
保护剂(
思密达)与微生态
调节剂(培菲康),可加速控制腹泻。
2、继续进食 鼓励正常饮食。
3、抗菌治疗 首选
黄连素联合
诺氟沙星,或
氧氟沙星,或
环丙沙星。口服,疗程3~5d。
(1)黄连素:成人每次0.5g,2/d。小儿30mg/(kg·d)。
(2)诺氟沙星:成人每次0.4g,2/d。小儿禁用
(3)氧氟沙星:成人每次0.3g,2/d。小儿禁用
(4)环丙沙星:成人每次0.4g,2/d。小儿禁用
(5)重症及6月龄以下婴儿可选用下列药物:①
头孢氨噻肟,成人每次1g,1/12h,
肌注;儿童50~100mg/(kg·d)。②
头孢去甲噻肟及
头孢曲松,剂量同①。③对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
阿米卡星,成人每次80mg,1/12h,肌注。小儿2~5mg/(kg·d)。
妥布霉素,成人每次80mg(8万U),每8~12h一次,小儿4mg/(kg·d),分2次肌注或静滴。
(6)其他:尚可选用
磷霉素、口服庆大霉素、
SMZ-TMP(服用后需多喝水|)等。
4、
液体疗法 对轻症患者,必须口服足够液体以预防脱水。有脱水者,采用口服
补液盐纠正脱水(米
汤加盐、
盐糖水、
ORS)。
重度脱水者,以静脉补液和
口服补液同时进行。
5、中医中药
(3)
针刺:
主穴天枢、
气海、
关元、
足三里。1~2/d,5~7d。
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消化道隔离。
接触者医学观察7d。
2、详细记录出入量。继续随意饮食。充分供给水分和
电解质,保证
尿量正常。
3、病程24h以内的患者,每2h观察一次体温、血压、呼吸、神志、面色、四肢循环。及时发现重型(中毒型)患者。
4、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糜烂。
用药安全
饮食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肠道刺激,缓解病人腹泻症状,防止和纠正
水电解质平衡。
1、在
发热、腹痛、腹泻明显时,应禁食,当症状稍有减轻时,可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脂肪少的
流质饮食。如
藕粉、米汤、果汁、菜汁、禁饮牛奶、
豆浆及易产气的饮食,以保证肠道的充分休息,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6餐,每餐200毫升~250毫升。2、发热,腹泻症状好转后,可食少渣无刺激性饮食,由少渣、少油半流过渡到半流、软食或
普食。可食用粥、
面条、
面片、
小馄饨、豆腐、
蒸蛋羹、
小肉丸、
鱼丸、
烧鱼、
菜泥等,每日可3餐或5餐,量不宜过多。
4、禁食油煎或油炸食物,芹菜、
韭菜、
萝卜、咖啡、
浓茶、
酒类、刺激性调味品,生冷食物,待肠道病变康复后再食用
普通膳食。
为了预防
菌痢传播,除注意环境卫生和
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外,在饮食上还有下列禁忌:
1、忌肉类浓汁及
动物内脏。因其含有大量的
含氮浸出物,如
嘌呤碱和
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具有刺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而且细菌性痢疾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2、忌
粗纤维、胀气食物。如
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而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
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
胀气。
3、忌刺激类食物。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
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4、忌污染食物。未经消毒的
瓜果蔬菜,这些既带菌又易引起中毒,是致病因素,并使病人
抵抗力下降。
5、忌性寒
滑肠食物。如
荸荠、
甲鱼、生梨、花生等物,性寒伤脾胃,易
滑肠致泻,故
忌用。
6、忌辛热刺激食物、韭菜、
羊肉、
辣椒、鲜
辣椒粉和浓茶、酒、各种
咖啡饮料,都是强烈的刺激品,致
血管痉挛收缩,使粘膜充血、水肿、破损,故忌用。
另外,在恢复好转期间的患者,由于肠胃较弱,仍应禁食生冷、坚硬、寒凉、滑腻之物,如
凉拌蔬菜、
豆类、冷饮、酒类、瓜果等。
1、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孳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
2、加强
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
摊贩做好
卫生监督检查工作。
3、对
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
保育员应
定期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
4、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引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
5、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6、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食具要煮沸15分钟消毒,病人的粪便要用1%
漂白粉液浸泡后再到入
下水道。
7、保护
易感人群,近年来使用志贺菌依链株
减毒活菌苗口服,可产生IgA,以防止痢菌
菌毛贴附于肠
上皮细胞,从而防止其侵袭和肠毒素的致泻作用。
也有学者采用
X线照射及
氯霉素或亚硝胍诱变等不同方式获得减毒变异株,用于
主动免疫,已获初步效果。但总的来说,由于痢疾杆菌的亚型比较多,因此,制成
特异性的疫苗难度较大。另外,病愈后机体产生的
特异性免疫持续时间也不长,因此,最重要的
预防措施还是
切断传播途径。
鉴别
急性菌痢应与
急性胃肠炎、
阿米巴痢疾、等鉴别,
中毒型菌痢应与鉴别,慢性痢疾应与
结肠癌、等鉴别。细菌性食物中毒多集体发病,起病急、病程短、呕吐剧烈、水样便。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季节、临床表现与急性重型、中毒型菌痢相似。应及早作盐水
灌肠,采取大便标本作镜检及细菌培养,以明确诊断。阿米巴痢疾起病一般缓慢,少有毒血症症状,里急后重感轻,便次较少,要注意与菌痢相区别。其腹痛以右侧为主,典型者有
果酱样大便,粪镜检见
红细胞成堆,而白细胞少,可找到
阿米巴滋养体。
乙状结肠镜检查所见两者不同,于病变部位取材检查
病原体也不相同。对
慢性腹泻患者,应想到
直肠癌的可能性,及时作
肛门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阿米巴痢疾(又称肠阿米巴病)其鉴别见下表。
菌痢同阿米巴痢疾的鉴别
(二)沙门菌肠炎 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常为其病原,其胃肠型主要临床症状同急性非典型型菌痢相似,但粪便多样化,一般抗菌
药物疗效差,
粪便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或从该病的
败血症型患者血中培养出
致病菌。
(三)副溶血性弧菌肠炎 此种肠炎由副溶血性弧菌(嗜
盐杆菌)引起。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临床特征:有进食海产品或
腌渍食品史;同餐者同时或先后迅速发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多无里急后重;粪便呈粘液血性、血水或洗肉水样,有特殊臭味;取患者吐泻物或可疑食物进行细菌培养有确诊价值。
(四)霍乱与副霍乱 病前一周来自疫区,或者与本病患者及其污染物有接触史。突然起病,先泻后吐,常无恶心腹痛等症状,粪呈米泔样或黄水样。重症病例可致外周
循环衰竭。粪便或沤吐物中检出
霍乱弧菌或
爱尔托弧菌。
(五)空肠弯曲菌肠炎 该病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甚至超过菌痢,主要
临床表现与菌痢类似,尚伴
咽痛、
肌痛、
关节痛、背痛等症状。粪便在微需氧或
厌氧环境中培养可检出该菌,或者双份血清特异性
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六)病毒性肠炎 多由轮状病毒、Norwalk病毒年致急性肠道感染,有其
自限性,消化道症状轻,粪便镜检无特殊,电镜或
免疫学方法查及病毒或病毒颗粒可确诊,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意义。
此外急性菌痢应同
肠套叠、
耶尔森菌病、产肠毒性大肠杆菌肠炎、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腹泻、亲水单胞菌腹泻等疾患相鉴别。
(一)高热惊厥 此症多见婴幼儿,既往多有高热惊厥且反复发作史,常可寻找出引起高热惊厥的病因及诱发因素。一经退热处理后惊厥即随之消退。
(二)中毒性肺炎 此种肺炎病前多有受凉史,多伴
感染性休克肺炎症状与体征,出现较早,胸部X光片提示
肺部感染证据。无典型肠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粪便(包括肛试)检查无特殊发现。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夏秋季节发生的中毒性菌痢需同乙脑相鉴别。乙脑的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有个过程,其极重型亦需2~3天,较中毒生菌痢为晚。粪便(包括肛试与灌肠)镜检无异常;细菌培养阴性。
脑脊液检查呈
病毒性脑膜炎改变;
乙脑病毒特异性抗体
IgM阳性有诊断价值。
(四)脑型疟疾 需与脑型毒痢相鉴别。来自疫区,结合发病季节,以间歇性突发性发冷、发热、出汗后退热的临床特征,
血片或骨髓片中找到
疟原虫可确诊。
(五)脱水性休克 主要因频繁吐泻史所致
低血容量性休克。先有脱水,后发生休克。脱水一旦被纠正休克即随之纠正。
(六)重度中暑 有高温接触史。肛温超高热,皮肤灼热无汗,可伴抽搐、昏迷等
神经系统症状,但无
定位体征。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病情可迅速缓解。外周
血象、粪便与脑脊液检查无异常。
慢性菌痢应同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慢性阿米巴痢疾 其鉴别要点与急性期大致相同。
(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此病患者一般状况较差,症状迁延不愈,抗生素治疗无效。粪便培养多次均无致病菌。肠粘膜
出血点、质脆,接触易出血。
钡灌肠或全消化道钡透检查,肠粘膜皱纹消失,晚期
结肠袋消失,结肠变短,管腔狭窄为其特征。
(三)肠结核 多继发于肺结核,痰抗酸染色或24小时痰浓集法可查见
结核杆菌,肠道病变多在
回盲部,故右下腹压痛或扪及
肿块,钡剂灌肠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直肠癌、结肠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并发
局部感染时酷似菌痢,需依据肛门
直肠指诊、
肠镜及肠粘膜活检等手段确诊。
(五)肠道菌群失调 由于滥用抗药物或者广谱抗药物使用时间较长,易引起菌群失调。主要为
肠道杆菌减少或消失,代之金葡萄、真菌(主要为
白色念珠菌)及某些
革兰阴性菌或
厌氧菌感染,表现炎腹泻不愈,大便性状可因病原不同而异,以乳幼儿、年老体弱者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