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肠炎时增多的粘液均匀地混于粪便之中;如为大
肠炎,由于粪便已逐渐成形,粘液不易与粪便渴匀;来自直肠的粘液则附着于粪便的表面。单纯粘液便的粘液透明、稍粘稠,脓性粘液则呈黄白色不透明,见于各类
肠炎、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急性血吸虫病。
便下黏冻,或赤或白,伴见
腹痛,
里急后重,每日2
-10次不等,称为黏液便,亦为
痢疾的主要症状之一。因为所下黏冻,下时不爽,亦称“肠辟”和“
滞下”并以黏冻色分为“
白痢”和“
赤痢”。
感受
寒湿或过食生冷,寒伤肠胃。
脾虚不运,
水湿内停,
中阳不足,湿从寒化,寒湿内蕴,饮食不慎,寒湿壅塞肠中,大肠气机受阻,
气滞血瘀,气血与肠中秽浊之气相搏结,化为脓血,则成
寒湿痢。其大便多以白冻为主。
脾胃素虚之人,感受寒湿之气,或
湿热痢过服寒凉之品克伐
中阳,中阳受损,则脾运不健,大肠气机受阻,气血易于结滞,气血与肠中秽浊之气相搏结,易于化为白冻。凡此皆
脾阳虚中运不足,而成
肠胃功能紊乱,而致白冻之物产生,中运一健,则白冻消失。
感受暑湿之初,或过食醇酒厚味甘肥,酿生
湿热,
湿热内蕴,腹气阻滞,
气血凝滞,化为脓血,则成
湿热痢而成红白冻黏液便;湿热痢经久不愈,湿热之邪留恋不已,则肠胃中湿热余邪终未能肃清,其肠内秽浊之物不能彻底消除,造成黏液便经久不止。
肝木素盛之人,每易肝木横逆克土,造成肠胃气机逆乱,化生湿热或寒湿,秽浊之物不能正常排出,蕴结于肠中,则为黏液白冻等物之源。或原为
湿热痢,久治不愈,其人
肝气素旺,则每易克伐脾土,导致
黏液便久久不消。
痢久不愈,脾胃正气已损,而湿热之邪常留恋不去,造成
脾虚湿热之邪伴杂为患。此型临床最多见。一方面表现
纳差、面黄肌瘦、体倦乏力等
脾虚症状,另一方面又有痢下赤白冻状物,腹中阵痛、雷鸣、
痞胀、大便欲解但每解不畅、
滞下不爽等湿热蕴结肠中之症状。
脾虚则正
气虚,不宜驱邪,邪恋则因脾虚又不能尽快驱邪,导致欲驱邪须顾及正气而欲补正又虚及邪不去的棘手局面。
可伴有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
发热及全身不适等。小
肠炎时增多的粘液均匀地混于粪便之中;如为大肠炎,由于粪便已逐渐成形,粘液不易与粪便渴匀;来自直肠的粘液则附着于粪便的表面。单纯粘液便析粘液无透明、稍粘稠,脓性粘液则呈黄白色
不透明,见于各类肠炎、
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
急性血吸虫病。
本病在饮食上要忌生冷、辛辣、油腻及鱼腥等食品,绝对禁止饮酒。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对于醇酒厚味不相适宜。生活上要注意冷暖,适时增添衣服,不要受凉,坚持锻炼身体,如跑步,打太极等对病的恢复有益。本病也算是慢性顽固病症之一,治疗要有耐心,不能见效就停药,这样会使病情反反复复,对疾病的恢复是极其不利的。笔者在
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用痛四木半汤为主,加减运用治疗
慢性肠炎黏液便,也可单用
胃肠饮治疗,临床随症加减运用,都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