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士族是一个特定的
历史概念,它是
魏晋以后,特别是
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定族姓之后固定下来的历史概念,是指
崤山以东广大范围内的
门阀士族。山东士族,从地域上说,华山、崤山以东广大范围内,是相对于
关中、塞外和南方的文化地理概念,而士族则是指在这个地域之内的士族,以
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
太原王氏、
范阳卢氏、
清河崔氏、
博陵崔氏、
荥阳郑氏为代表。
士族作为文化家族,其
家法、
门风有其共通之处。首先,具有深厚的儒学传统;其次,维系士族家庭人伦亲情的核心纽带则是儒家的礼法伦理传统。在我国历史上,家族一直在社会的发展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弄清楚某一地区的
文化发展情况,就必须弄清楚这一地区的一些
代表性家族的情况。唐代的山东士族以其文化家族的风貌,起着历史文化承传发展和繁荣
地域文化的作用。
陇西李氏源自于
颛顼孙皋陶之后,世为理官,到了周朝时相传有
道家鼻祖
老子李耳。其后是
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
陇西郡郡守
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
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
陇西侯。其子孙飞将军
李广是汉朝时的重要人物。
魏晋时期,
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
李暠是
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
赵郡李氏、
清河博陵崔氏、
范阳卢氏、
荥阳郑氏、
太原王氏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到了
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
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
陇西李氏一支
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到
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赵郡李氏,是
李姓第二大分支,仅次于
陇西李氏。
赵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赵郡(今河北
赵县)为郡望的著名
士族。
赵郡李氏以战国名将
李牧为始祖。赵郡郡治在今河北赵县,初
后魏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的次子李牧。李玑是陇西李氏始祖
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战国时有名的武将,为
赵国丞相,封
武安君,始居赵郡柏人(今
邢台隆尧),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魏晋南北朝时期
赵郡李氏与
陇西李氏、
清河博陵崔氏、
范阳卢氏、
荥阳郑氏、
太原王氏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支派繁多,文化鼎盛,官位显赫。在唐朝有17人出任宰相,是仅次于
陇西李氏的
大族。到了
唐高宗时颁布法令禁止这五姓七家自行婚娶。
赵郡李氏东南西三房始祖为
晋朝的李楷。
清河崔氏家族代表为崔业的八世孙崔密一支。崔密有二子:长子崔霸,次子
崔琰。这一系大致从崔琰发迹,到
北魏初年势力很盛。崔霸一支不太兴旺。崔琰,字
季珪,曾任曹魏时尚书、中尉。崔琰有二子:
崔谅、崔钦。
崔谅曾任
晋中书令,谅子崔遇为
后赵特进;崔遇之子崔瑜,为
黄门郎,
崔瑜之子
崔逞,曾任前秦齐郡太守、北魏
御史中丞等职。崔逞有七子:二子早亡,另外五个儿子中又以崔諲、崔祎、
崔颐较为有名。
崔諲在刘宋占据山东时期,曾任青、冀二
州刺史。崔祎曾在刘宋为官,北魏占据青、齐后,崔祎之孙相如进入北魏,曾考举冀州秀才。崔颐起初曾任北魏太子洗马,后又升至散骑常侍,再后来又被
魏太武帝任命为
冀州刺史。
崔钦这一支被称为
清河青州房。崔钦之子
崔京,崔京之孙崔琼,崔琼之子崔辑。崔琼曾担任
慕容垂的车骑属。崔辑时,随慕容氏南迁青州,崔辑曾任刘宋泰山太守。崔辑有二个儿子,长子修之,次子目连,庶子
崔道固。崔修之之子元孙曾担任刘宋尚书郎。元孙之子
崔亮,少年时丧父,先随母亲房氏投依了
叔祖崔道固,北魏平三齐后,又被迁往桑乾。后来得到
李冲的赏识,被推荐为中书博士。崔目连之子僧祐,曾担任刘宋辅国将军,后降北魏。他的弟弟僧渊,曾担任北魏
南青州刺史。崔道固先在刘宋为官,担任徐、兖二州刺史从事,后又先后担任过冀州刺史、
徐州刺史等职。后来降北魏后,担任平
齐郡的太守。
天兴二年(公元399年),道武帝拓跋珪杀
崔逞,崔逞诸子大多逃亡到南方做官。
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太武帝
拓跋焘杀
崔浩,并尽杀其族人。所以此后所说的
清河崔氏,主要是指崔逞南逃诸子后裔与灵茂的后裔,而崔浩的后裔情况后人知道得很少。灵茂后裔从灵茂之子稚宝担任北魏
祠部郎中开始,才在北方政权做官。
博陵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
博陵郡为郡望的
崔姓家族,
博陵崔氏在东汉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然门第低于
清河崔氏为代表的
四姓,但
博陵崔氏在
北齐北周时期全面上升,成为一流士族。唐初修订《
氏族志》,既属
关中集团,又是山东名族的
博陵崔氏第二房
崔民干被定为第一等,只是在
唐太宗的
直接干预下才被下调至第三等。在唐朝,
博陵崔氏属于
七姓十家的禁婚家范畴,有宰相十五人,其中博陵第二房尤为显赫,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
太原王氏的始祖乃是
秦始皇时期的大将
王翦。王翦之孙
王离后死于
巨鹿之战。王离之子王威是日后太原王氏之祖、从晋代绵延至唐代。各朝皇族为了巩固和提高自身地位,曾多次与太原王氏联姻,或下嫁公主,或娶妃立后。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为
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今
山东省
长清县)而
受姓卢氏。秦汉时代,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之后,定居涿县。东汉末年,
卢植平定了
黄巾之乱,卢氏从此起家。南北朝时期,
范阳卢氏进一步崛起为一流世族,与与
清河崔氏、
太原王氏、
荥阳郑氏合称
四姓,至唐朝有八人入相,仍是山东
郡姓的一流门第,有所谓
七姓十家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