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李牧(?-前229年),又名李繓,嬴姓,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中国战国末期赵国著名将领。
人物生平
大破匈奴
主词条:赵破匈奴之战
李牧是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其早年事迹不详。
李牧被称赞为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久居赵国北边代(今河北蔚县)、雁门(治今山西右玉县南),防备匈奴(关于他镇守代、雁门的时间,学者林幹在《匈奴史》中推测是赵孝成王初年)。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边防的措施,主要是:(1)按照边防军事需要,调整地方官吏的设置,使之能适应战备体制;(2)将“军市”收入全部划归幕府(军队统帅的领导机构),充作军费,以提高边防官兵的生活水平。又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优待战士;(3)狠抓军队训练,“日习骑射”,以提高军队战斗力;(4)加强烽火报警及通信联络设施,以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5)组建侦察情报网络,派出大批谍报人员,深入边外,以便能及时掌握匈奴动态。
在对匈奴作战方面,李牧订出规章说:“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怯懦,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赵孝成王责备李牧,李牧依然如故。赵孝成王发怒,把他召回,派别人代他领兵。
在李牧离开后的一年多里,匈奴每次来侵犯,赵军就出兵交战,屡屡失利,损失伤亡很多,边境上无法耕田、畜牧。赵孝成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李牧闭门不出,坚称自己患病。赵孝成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说:“大王一定要用我,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才敢奉命。”赵孝成王答应他的要求。
李牧来到边境,重申旧约。匈奴好几年入侵,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李牧认为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以及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将他们组织起来演习战斗。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当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时,李牧就假装兵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种情况,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令人难测的阵势,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击败匈奴后,他趁势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使秦破燕
李牧到朝中任职,曾因国事需要调回朝中,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
赵悼襄王即位后,廉颇乐乘相继离开赵国,田单赵奢蔺相如等重臣均已去世,于是李牧成为了朝中重臣。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赵悼襄王派李牧进攻燕国,于次年(前243年)攻下燕国的武遂(今河北徐水西北遂城镇)、方城(今河北固安南)。
两却秦军
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杀赵将扈辄,号称“斩首十万”。赵王迁三年(前233年),桓齮又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今河北藁城西南二十里),深入赵的后方,造成包围赵都邯郸的形势。危急之下,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进行反攻,大破秦军于肥(今河北晋县西)。桓齮逃走。此役后,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赵王迁四年(前232年),秦王嬴政再次派秦军入侵,秦军兵分两路攻赵,以一部兵力由(今河北临漳西南)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一军到了太原,攻取狼孟。自邺进军的秦军在北抵南番吾(今河北磁县)时,再度为李牧所大败。
李牧在击破秦军的同时,南距韩、魏二国,保证了赵国的安全。
蒙冤而死
李牧虽然一再战胜秦军,兵力的损失也是严重的,“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赵王迁五年(前231年),代地发生大地震。次年(前230年),赵国又发生大旱灾。
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王嬴政在灭亡韩国后,大举兴兵伐赵。秦军分三路进军:王翦作为战役统帅,率上地(即上党)之师,越太行山,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塞,攻赵国的中部;杨端和率河内之师北上,临漳、邺,由邺进围邯郸,羌廆也进攻邯郸周围,这是南路军;李信出云中、太原,攻赵的代郡一带,作为北路军。赵王迁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抵抗入侵秦军。据《战国策》记载,李牧数次击退秦军进攻,还杀死了桓齮(有学者认为《战国策》所记“杀”应是“走”之误写)。
王翦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遂禀告秦王,再行反间故计,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拒不受命,赵王迁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将他杀害(以上说法主要见载于《史记》《战国策·赵策四》。对于陷害李牧者为谁,除郭开外,还有不同说法。而关于他的死因,也有赐死之说。详见“人物争议”目录)。司马尚则被废弃不用。
李牧死后第二年,即在赵王迁八年(前228年),王翦乘势发起急攻,大败赵军,平定东阳(约今河北邢台地区)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攻下邯郸后,俘赵王迁及颜聚。赵公子嘉率其宗族几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至秦王政二十五年,代王嘉六年(前222年)秦将王贲带兵灭燕后,虏代王嘉,赵国自此灭亡。
主要影响
李牧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
李牧军事思想是对战国末年赵国抗御外敌入侵战争实践的总结,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特别是边防思想作出了贡献。
历史评价
司空马:“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
刘恒:“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
周兴嗣:“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王质:“李牧之在雁门,法主于守,守乃所以为战;祖逖之在河南,法主于战,战乃所以为和;羊祜之在襄阳,法主于和,和乃所以为守。是和战、守本殊涂而同归者也。”
司马贞:“颇牧不用,王迁囚虏。”
卢俌:“臣闻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安危,边城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
苏洵:“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司马光:“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何去非:“昔者冒顿之灭东胡、李牧之大破匈奴者,中之以其骄也;赵奢之破秦军,周亚夫之败吴楚者,中之以其怠也。”
张预:“孙子曰:‘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牧以小利委敌,而匈奴大至是也。”
刘克庄:“说客为秦谍,君王信郭开。向令名将在,兵得到丛台。”
徐钧:“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
陈元靓:“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啾啾之群,焉知屈伸之徒,奚分否臧。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贤哉武安,志胜霜霰。众谓我怯,隐则难见。 边复我用,计亦自善。不捕一虏,不射一箭。先乃雌伏,后则虎変。匈奴所畏,燕秦不战。易若摧枯,疾如激电。终惑谗言,反袂拭面。 ”
胡三省:“秦军畏李牧,不敢战而还。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
胡奎:“李牧守边日,屯兵膺门关。槌牛飨士卒,十年戎马闲。黄云覆沙漠,白雪漫天山。狼烽日以远,骅弓不敢弯。后来防秋戍,思之应腼颜。”
谢榛:“祠前草树已榛芜,谁复忧心击壮图。风雨有灵天意远,关山遗像月明孤。云连绝塞寒逾惨,雁过荒城夜急呼。战国千年成感慨,角声吹彻小单于。”
黄道周:“李牧良将,为赵守边。市租入幕,飨士无厌。烽火独谨,骑射习兼。边患即入,收保为先。不许浪战,战则斩焉。尽以为怯,易将火炎。战不得一,败亦失千。再请牧出,法只如前。士感愿战,然后戒严。出其不意,诱其兵添。一战破之,胆落心寒。不敢犯境,十有余年。如此功业,宜标凌烟。一不奉命,身首莫全。呜呼哀哉,为将难言。”
冯梦龙:“却秦守代著威名,大厦全凭一木撑。何事郭开贪外市,致令一旦坏长城!”
罗惇衍:“浩浩黄尘幕府开,飨军不战怒如雷。怯方见勇奔胡寇,货易生谗误将才。举国孰当王翦至,代君乃使赵葱来。干城自弃亡无日,虏到潼关未足哀。”
郑观应:“古之为将者,经文纬武,谋勇双全;能得人,能知人,能爱人,能制人;省天时之机,察地理之要,顺人和之情,详安危之势。凡古今之得失治乱,阵法之变化周密,兵家之虚实奇正,器械之精粗巧拙,无不洞识。如春秋时之孙武、李牧,汉之韩信马援班超诸葛亮,唐之李靖郭子仪李光弼,宋之宗泽岳飞,明之戚继光俞大猷等诸名将,无不通书史,晓兵法,知地利,精器械,与今之泰西各国讲求将才者无异。”
梁启超:“古称兵法有守如处子、出如脱兔者,岂李牧之谓耶?……汉世孝文、孝景、孝武三代之境遇之军略,李牧以一身备之。”
徐喜辰斯维至、杨钊主编的《中国通史·上古时代》称李牧为“战国末年赵国的良将”。
人际关系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李牧的祖先是秦司徒李昙。李昙的次子李玑,是秦的太傅。李玑生三子:李云、李牧、李齐。自李牧开始,李氏的一支定居赵郡,他因此被视为赵郡李氏的始祖。
李牧有三子:李汨、李弘、李鲜。李汨仕秦为中大夫、詹事,生李谅、李左车、李仲车。李左车是秦汉之际著名的谋士,辅佐赵王歇,功勋卓著,被封为广武君。李左车之后的李氏世系,参见“赵郡李氏”词条。
人物争议
对于李牧的死因,史书中有“受秦所收买的间谍馋害后被他人杀害”和“受馋后自尽”两说。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为秦所收买的间谍馋害后被他人杀害。而关于究竟为何人所谗害,亦有三种传说:1.《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附李牧传》《赵世家》以及《战国策·赵策四》认为是为郭开所谗害;2.《战国策·秦策四》又说是顿弱北游燕赵而杀;3.《列女传》又称赵王迁母赵悼后通于春平君,多受秦赂而促使赵王迁诛李牧。
(二)受馋后自尽。根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赵王迁的宠臣韩仓“疾贤妒功臣”,在赵王迁前说李牧的坏话,因此赵王迁使人代李牧统兵,并把他叫到王宫。赵王迁让韩仓责备李牧说:“将军战胜,得到大王赐宴,将军向大王敬酒,却带匕首,当死!”李牧辨白说:“我患有佝偻病,因手臂缩短了,不能触到地,在大王面前起居不敬,恐获死罪,所以让工人做了个木杖接手,大王如果不相信,我拿出来请您亲眼过目。”说着,从衣袖里取出缠布的木制假胳膊,给韩仓看,并请求韩仓向赵王迁说明情况。韩仓不肯,说:“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李牧向北拜了两拜,本想即刻自尽,想道:“人臣不能在宫中自杀。”等出宫门后,取剑将要自杀,又因“臂短不能及”,于是以嘴含剑,将剑柄上自刺而死。
后世纪念
官方祀典
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允许他们配享武庙,当中就包括“大将军武安君李牧”。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孙膑田单、廉颇、赵奢、王翦。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列七十二位名将配享武庙,其中亦包括李牧。
纪念塑像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公园内的七贤祠中有一塑李牧的塑像,供后人纪念。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明清之际的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中,李牧出场于第九十六回,是赵国的田部吏,因奉公执法而为平原君赵胜所赏识(在史实中该故事的主人公是赵奢),被举荐为将,率精兵五千扈从赵王,参与渑池之会。在九十八回中又提到他曾率军救韩,于阏与大败秦兵(也是史实中的赵奢之事)。在第一百一回中,李牧受相国廉颇举荐,与廉颇分路抵御燕军大举进攻,在代地大败燕军,斩燕将庆秦,被任命为代郡守。在第一百二回中,奉命南行,从庆都一路断燕军剧辛部后路,助庞煖围歼剧辛部,又随庞煖取武遂、方城,迫燕王求和。事后仍守代郡。在第一百四回中,与庞煖合兵伐燕,取上谷三十城。在第一百五回中,被赵王以大将军印召回,率军十余万大败桓齮。赵王称赞李牧“乃吾之白起”,封其为武安君,食邑万户。在第一百六回中,赵王中王敖的反间计,杀害李牧,使军心涣散,秦军趁势灭赵。
影视形象
史料索引
关于李牧的生平,主要见载于《史记》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世家》,《战国策》的《赵策》《秦策》等。《资治通鉴》等史籍亦有相关的记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4 14: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