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
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
质子,是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秦庄襄王秦昭襄王燕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
释义
(2) [hostage]∶古时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
记载
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魏书·蛮传》:“泰常八年,蛮王梅安率渠帅数千朝京师,求留质子以表忠款。”
王谠《唐语林·政事下》:“大中初,云南朝贡,及西川质子,人数渐多。”
吴殳《秦》诗:“质子妖姬货可居,六王未毕已邱墟。”
章炳麟訄书·弭兵难》:“说者曰:吾岂徒乞盟,将假贷於彼,而要之相率以衞我,则是以彼之金币为质子也。”
参考资料
质子.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4 11:26
目录
概述
释义
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