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
中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省会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五羊城,广东省辖地级市,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世界一线城市,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40平方千米。广州市的主要语言为粤语、普通话。截至2023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82.70万人。
名称衍变
楚庭是传说中广州最早的名称。关于“楚庭”之得名,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78年),南海臣服于楚国,因而建造楚庭。一说公元前600多年的春秋时期,楚成王熊恽平南方夷越之乱,在南海建楚庭。有研究者解释称,楚庭(又作楚亭)最早或是宫室,或是市集的意思,后来才慢慢被用作广州的代称。清代,人们将楚庭看作广州最早的名字,并建牌坊纪念。
“南武”也是记载中广州早期的名称。“南武”之得名也有多个说法,一说认为此名本为越国旧有地名,楚国灭越后,由公师隅在今天的广州所在地建城,并沿用了故国的名称;一说认为赵佗号为南越武帝,故将南海郡改称南武郡,以郡名为城市命名。不过,关于楚庭、南武的说法。
广州众多别名中,“羊城”“穗城”最广为人知。这两个别名源于五仙乘羊赠穗的美丽神话。相传周朝时,五个仙人骑五羊送来稻穗。五羊衔谷的传说最早见于晋人所著的《广州记》,书中称“五羊衔谷萃于楚庭”。在后来的古籍中,故事情节发展为五位仙人手里拿着一茎六出的谷穗,骑着五羊而来,并祝福此方土地永无饥荒。唐代以来,“五羊”“羊城”逐渐成为广州城的代称,诗人常用“羊城”代指广州,如高适写有“海对羊城阔,山连象郡高”之句,殷尧藩有“遐荒迢递五羊城,归兴浓消客里情”之句。 
“广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域概念,距今已经有1796年历史,“广州”二字在历史上的地域含义因时而异。西汉年间,长江以南被划分为三个州:扬州、荆州、交州。交州属下设立九郡,广州就属于交州南海郡。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颁布圣旨称: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意思是希望地方官员以怀柔政策管理此地。州府所在地因此定名为“广信”(一说今广西梧州,一说今广东封开),“广州”之“广”因此得名。 “广州”这一地名出现在三国年间。226年,孙权考虑到岭南地区过于辽阔,不易管辖,又因交州刺史士燮势力太大,遂决定把交州一拆为二,史称“交广分治”,“广州”作为一个地名从此出现,合浦以西为交州,合浦以东为广州。广州辖区范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之大部。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从石器时代到南越国间为以印纹陶遗存为主的青铜时代,广州地区(即广州市八区四县,下同)称为番禺,为百越分布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
秦汉至南北时期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在主帅屠睢率领下首次进军岭南,但秦兵最终被当地越人击败,屠睢被杀,赵佗等收拾残部北逃。稍后,秦朝派遣任嚣、赵佗等率兵再次分兵数路挺进岭南,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旋即建立政权,设置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同时建立番禺(今广州)等县。南海郡含今广东大部,郡治番禺,首任郡尉任嚣,这是岭南历史上第一次划分的行政区,亦是广州历史上最早的行政建制。从此,广州进入其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秦代的广州城,因秦将任嚣主持修筑,故名任嚣城,正式名称为番禺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任嚣平定岭南后,出任南海郡尉并在南海郡番禺县内建城作为郡治。城址在今广州市区仓边路一带。秦末,中原动乱,封建割据代替了统一,划地为王代替了中央集权。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乘中原楚汉相争之机,派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定都番禺,自称南越武王。南越国疆土“东西万余里”,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今越南北部。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立古都政权。
汉元鼎四年(前113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杀国王赵兴、太后以及汉使,立赵建德为南越王,并联络东越(今福建境内)发兵反汉。次年,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分兵数路进军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年)冬,两支主力部队抵达番禺外围,攻破设置在石门一带的防线后,两军汇合一起从东南、西北两个方向攻城,捕杀吕嘉和赵建德,南越各地守将纷纷降汉。历经五世93年的南越国最终灭亡。汉武帝进一步健全行政建置,把南越国土地划分为9郡。从此,岭南地区直接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东汉时岭南隶属交州管辖,州治设在广信。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任步骘为交州刺史,略定岭南。步氏来到南海郡治番禺,见巨海浩荡,原野殷阜,大为赞赏,认为其自然、经济和政治条件均适合设立州治。于是报请孙权批准,修筑城廓,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把交州州治由广信东迁于番禺。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广州总管府,仁寿元年(601年)改称番州,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南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废南海郡,复置广州,武德七年(624年)设广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复改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广州都督府。
后梁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两军节度使刘岩立国,国都广州。国号初名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立国后,承袭唐朝典章制度,并大体沿用唐代官制。升广州为兴王府,在粤东和粤北增置一府四州。启用幕府士人分领诸州,刺史不用武官,从而摆脱唐后期藩镇割据之弊。仿唐制开科取士,扩大地方士人的仕途。大规模铸铜、铅两种“乾亨重宝”。这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促进了岭南地区商品流通。积极开展对外商务活动;又与邻国创造良好外交关系。南汉历四主55年。南汉国的建立,促进了岭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广州总管府。
明清时期
明代沿元代省、府、县三级制,废道一级。洪武元年,改广州路为广州府,洪武二年置广东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改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均为治所。广东省名由明代确定下来。广东省基本辖地也大致确定下来,至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制仍大体如此。
清代基本依明制,分省、府、县三级。广州城分为两半,西属南海县,东属番禺县。广东省会亦设在广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十年(1921年)2月15日,广州市市政厅成立,下设公安、公用、财政、卫生、教育、工务等6个局。孙科为第一任市长。是为广州建市之始。此前于民国六年(1918年)10月成立广州市政公所,开始进行现代的市政设施建设。
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开始了长达7年的沦陷时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16日,侵粤日军在中山纪念堂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日本第21军司令官田中久一和中国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分别签字。广州宣告光复。这是近百年来广东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4日18时,解放军占领广州各重要机关,歼灭国民党残敌2000多人,解放广州的战斗胜利结束。解放军在府前路市政府大楼前台举行了隆重的进城阅兵式。
1957年4月2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拉开帷幕,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的重要窗口。周恩来总理亲自定下展会的简称——广交会。
2010年11月12日,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海心沙盛大开幕。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广州市位于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北江、西江、东江在此汇流入海。全市地处东经 112°57′~114°3′,北纬 22°26′~23°56′,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市区和佛冈县、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
气候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北接南岭余脉,南临南海,海洋性气候特征显著,海洋和大陆对广州气候都有明显的影响。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在21.7℃~ 23.1℃之间,雨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1923 毫米,平均年降水日数 149 天。2021 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 24.0℃,比常年偏高 1.6℃,为历史(1951 年以来,下同)最高。全市平均降水量 1435.5 毫米,比常年偏少 25.4%,比上年偏少15.7%。全年平均日照时数 1879.0小时,比常年偏多 14.6%,比上年偏多 11.7%。2024年,广州的最热月是7月。
土壤
广州市郊区、郊县土壤面积为48. 7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 6%.广州市的土壤在成土过程中,受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密布的河流、繁多的成土母质类型以及长期的人类开发利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按广东省土壤普查分类系统,全市土壤分属9个土类、14个亚类、41个土属、101个土种。广州市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台地地带。山地垂直带谱上还分布有红壤(分布在海拔400~800米)、黄壤(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等类型。农业耕作土壤以水稻土为主,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沉积平原及各大、小谷地。农业耕作土壤还有菜园土、潮泥土、耕型赤红壤等类型。此外,还有分布于山地顶部的石质土,发育于石灰岩的红色石灰土,分布在南部三角洲滨海地带的滨海沼泽土等,大多尚未开发。
地质
广州市的地层包括九个系,分别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二迭系分布于三元里、新市、嘉禾、岗头、联镳及里水等地。下统可分三个组,上统可为二个组。
震旦系分布于广州市的白云山南麓、红路水库、筲箕窝、帽峰山和东南部的南村、北亭、化龙一带。原岩为海相类复理石建造的泥砂质沉积岩,经深变质后形成一套混合片麻岩、混合岩、混合岩化变质岩和石英岩等,总厚度在701 米以上。
白垩系由下统白鹤洞组和上统三水组、大塱山组组成。分布于白鹤洞、沥滘、黄埔等地。主要为内陆湖泊相红色碎屑岩沉积。
广州市位于华南褶皱系(一级单元),粤北、粤东北一粤中拗陷带(二级单元),粤中拗陷(三级单元)中,为晚古生代至中三迭世的拗陷,沉积了厚约7000米的单陆屑式碎屑岩建造、碳酸盐建造、含煤建造,沉积中心在花县一带。瘦狗岭断裂以南的构造区,包括广州市中心、黄埔港及番禺县的大石和化龙一带,处于三水断陷盆地东延部分。主体构造是东西向,其次是北西向。由中生界白垩系构成的东西向比较宽阔的褶皱和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期形成的一系列北西向断层,是继承性构造。
地形地貌
广州市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区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
广州市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台地、阶地、平原五个基本形态。其中山地包括中山和低山。中山的山顶海拔高度在800-1200米,分布在从化县的东北部及增城县的北部,属九连山余脉。低山的山顶高度在500-800米,分布在从化县流溪河水库周围,增划县的都那东北角、西部与从化交界处也有零星分布,亦为九连山余脉。丘陵分为高丘陵、低丘陵和残丘,高丘陵包括变质岩高丘陵和花岗岩高丘陵;低丘陵包括花岗岩低丘陵和砂页岩低丘陵;残丘包括硅化构造岩残丘金和火山岩残丘。广州市台地按剥蚀面的搞海拔高度分为三级,第一级高度15-25米,第二级高度35-50米,第三季60-80米。阶地主要分布在市区东北部沙河埇、车陂涌、文涌和南岗河的种、上游,分布的南界大致在瘦狗岭断裂带附近,相对高度5-8米。平原分布在从化县以街口为中心的盆地、花县的南部、增城县的南部、番禺县大部分地区、市区及近郊地区等地。
水文水利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境内河流纵横,属南方丰水地区。自然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补给来源。
广州市地处南方丰水区,境内河流水系发达,大小河流(涌)众多,水域面积广阔,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2条,河宽5米以上的河流 1368条,总长5092千米,河道密度0.75千米/平方千米,具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有助于改善城市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稳定。主要河流有北江、东江北干流及增江,流溪河,白坭河,珠江广州河段、市桥水道和沙湾水道等,北江、东江流经广州市,汇合珠江入海。
地下水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由于浅层地下水与河川径流互为渗补,故计算过程中将浅层地下水归入河川径流量,在80.47亿立方米的河川径流量中,浅层地下水为20.37亿立方米,地表水为60.1亿立方米。深层地下水为0.82亿立米。
截至2022年3月底,广州市有水库共298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17座,小型280座),总库容11.00亿立方米,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2亿立方米(2022年)。其中,增城区水库数量最多,有96座,占全市的32.0%;从化区水库总库容量最大,约为6.18亿立方米,约占全市的55.9%。此外,该市容积在10万立方米(不含)以下,1万立方米以上的山塘共107座,总容积602.80万立方米。
广州市的湖泊主要为人工湖,有大、中、小型水库及各类蓄水工程1322项,总库容11.1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座,即流溪河水库,总库容为3.87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5座,总库容为4.12亿立方米;小型水库307座,总库容为2.87亿立方米;山塘999座,总库容0.29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广州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暴雨洪涝、龙卷风、台风、地质灾害等。2023年下半年,广州市气象局多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包括台风、暴雨、高温、大雾、冰雹、森林火险等预警信息。
2024年1—6月,广州市遭受持续强降雨灾害天气过程,先后发生“4.6”、“4.19”洪涝灾害和“4.27”风雹灾害。据统计,全市共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612人,因灾死亡5人,因灾伤病人口共计34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共支出生活救助资金5.3万元,发放救助物资11491件/箱,发放救助资金15万元,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高效、有序保障。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3年,广州市地表水资源量68.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60亿立方米,不重复计算量1.0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69.20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958.2mm,全年产水系数为0.55,产水模数(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95.8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2023年广州市入境水量为806.68亿立方米,含过境水的人均水资源量为4652.3立方米,不含过境水的人均水资源量为367.6立方米。
湿地资源
2023年,广州市湿地面积1033公顷。已建成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南沙湿地公园、天河大观湿地公园、番禺草河湿地公园、花都湿地公园等12个湿地公园,其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达到869公顷,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的国家湿地公园。
海洋资源
广州有众多各具特色的海岛。广州海岛总面积约97.3平方公里,大小不一。
凫洲从最北的前航道到最南端伶仃洋,共分布有14座海岛,大吉沙、海鸥岛、小虎岛、广州沙仔岛和龙穴岛5个有居民海岛,大蠔沙、大虎岛、上横挡岛、下横挡岛、金锁排、凫洲、沙堆岛、屎船沙和舢舨洲9个无居民海岛,14座海岛在长约50公里的范围内呈带状分布。海鸥岛地处珠江入海口,全岛面积34平方公里,岸线长35公里。没有过度的人工雕琢,只有淳朴的自然风光。海鸥岛是广州市唯一保持原生态的大型岛屿。大吉沙岛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鱼珠东南的珠江江心,保存着大片农田,岛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引得许多鸟类在此栖息。秋季候鸟成群,这里是离市区最近的最佳观鸟点。据统计,大吉沙岛上的鸟类达150多种。
土地资源
2023年,广州市湿地面积1033公顷,耕地面积49813公顷,园地面积105793公顷,林地面积261779公顷,草地面积1195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7199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597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81215公顷。
矿产资源
广州的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种类较为丰富。已发现矿产 47 种(含亚种),矿产地820处,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0处,矿产地73处,大中型矿区 32 处(大型12处,中型20处)。主要矿产有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灰岩、盐矿、煤、矿泉水和地热等。区内能源矿产和有色金属矿产十分短缺,呈零星分布,规模较小,品位不稳定。
生物资源
根据广州市志介绍,广州市现有的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保护的有蟒蛇、穿山甲、水獭等20余种。
广州市现存的兽类主要有:野猪、黄猄、水鹿、豪猪、南狐(狐狸)、猫狸、穿山甲、水濑、黄鼬、芒鼠、松鼠、野兔、花面狸、大灵猫、小灵猫、鼬獾、青鼬、貉、红颊蒙(树鼠)、食蟹檬(山獾)和野猫等。
现存的鸟类主要有;白鹇、雉鸡、褐翅鸦鹃、小鸦鹃、水鸡、白头翁、水鸭、野水鸭、苍鹰、雀鹰、蛇雕、夜鹰、猫头鹰、雕(大猫头鹰)、斑啄木鸟、糖鸟、蜂鸟、白鹭(白鹤)、黄鹜、灰鹭、池鹭、牛背鹭、喜鹊、紅嘴喜鹊、山雀、麻雀、禾花雀、鹧鸪、鸳鸯、画眉、相思、秀眼相思、杜鹃、山斑鸠、珠斑鸠、鹩哥、鹌鹑、金腰燕、白腰雨燕、水雉和针尾沙雉等。现存的爬行类动物主要有;金钱龟、鹰嘴龟、乌龟、花龟、草龟、山瑞鳖、变色树蜥、蟒蛇、眼镜蛇、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灰鼠蛇、三索锦蛇、五步蛇、滑鼠蛇、山烙铁头、水蛇和草游蛇等。现存的两栖动物主要有:虎纹蛙(田鸡)、刺胸蛙(石蛤)、绎蛙、沼蛙、黑眶赡蜍等。
现存的鱼类品类主要有,黄鳝、泥鳅、鲶鱼、鳜鱼、細足米虾、脊尾白虾、日本沼虾、河蟹、鳖、鳃鱼等。
广州市生物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但天然林极少,山地丘陵的森林都是次生林和人工林。栽培作物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鲜明特征,是全国果树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大类、47科、86属、140种和变种,共 500多个品种(其中荔枝有约70个品种),是荔枝、龙眼、黄皮、乌(白)榄等起源和类型形成的中心地带。蔬菜以优质、多品种著称,有15类、127种、370多个品种。花卉包括鲜切花类(鲜切花、鲜切叶、鲜切枝),盆栽植物类(盆栽类、盆景、花坛植物),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种苗七大类。
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华南国家植物园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截至2022年6月,广州市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89个,面积约11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6个、风景名胜区4个、森林公园58个、湿地公园20个、地质公园1个,面积约11万公顷。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11个区,共34个镇、142个街道。市政府驻越秀区府前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882.70万人,城镇化率为86.76%。年末户籍人口1056.61万人,其中,户籍出生人口11.58万人,出生率11.07‰;死亡人口7.69万人,死亡率7.35‰;自然增长人口3.89万人,自然增长率3.72‰。户籍迁入人口22.05万人,迁出人口4.28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81.86%。
资料来源:
民族
截至2024年4月,广州市56个民族齐全,少数民族人口98万多人,流动人口约占80%,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入数量较多、增长较快的城市之一。其中,户籍少数民族人口约11.8万人,人数较多的主要有壮族、满族、回族、土家族、瑶族;非户籍少数民族人口约70.9万人,人数较多的民族主要有壮族、满族、回族、土家族、瑶族、苗族、蒙古族、朝鲜族、侗族、畲族。
广州毗邻港澳,华侨众多,是中国最大的侨乡都市。截至2020年10月,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400多万人。其中市内归侨侨眷、侨港澳眷属近160万人,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近240万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广州市具有基层侨联组织有2136个。
截至2019年7月,广州市共有在住外国人约8.34万人,同比增加1.6%,其中入住宾馆酒店约2.3万人,居住在社区约6.04万人。前十位国家为韩国、日本、美国、印度、俄罗斯、加拿大、也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泰国。主要居住在天河2.0万人,越秀1.8万人,白云1.2万人,番禺1.1万人,荔湾、海珠各0.6万人。广州全市共有常住(居住半年以上)外国人5.5万人,同比增加6.8%。按身份分主要为三资企业人员、留学人员和各类家属(含寄养儿童)。按国籍分前十位为韩国、日本、美国、印度、也门、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泰国、英国。
语言
广州全境通用粤语、普通话。本地居民以讲广州话(粤语广府片)为主,广州北部郊区县也有客家话,主要分布于增城区(占本地人口近40%)、花都区、从化区,白云区、天河区、越秀区、番禺区亦有客家古村落分布;此外亦有部分居民讲潮州话。越秀区登峰街道的小北路、矿泉街道、荔湾区的沙面以及白云区的三元里街道一带外国人聚集,英语也比较流行。
广州方言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方言之一,广义的广州方言又称“广府话”“白话”,属粤方言广府片,是粤语的代表方言,通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粤中和粤北部分地区,以及广西东南部,使用人口超过7000万人。狭义的广州方言指广州话,专指广州市区通行的粤语。广州是粤语区的中心,广州市区的方言是所有粤语区(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标准语,粤语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移民”色彩,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数民族和古汉语的基本成分,又夹杂着相当成分的客方言、闽方言、湘楚方言、赣方言,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现代汉语,英语和东南亚语也融入其中。广州方言一方面继承、保留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吸收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有较大的差异,具有自己特有的语音特点。普通话有4个声调,广州话的声调有9个。由于声调丰富而且富于变化,广州话动听悦耳。
宗教信仰
广州市宗教历史悠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自古以来,是外来宗教海路入华首选地、中西宗教文化交流前沿地、宗教变革先驱地、岭南宗教文化中心地。截至2023年12月,全市有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91处,宗教教职人员511人。
三国孙亮五凤二年(公元255年),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从事佛经翻译,是佛教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从此佛教在广州流传两千载。广州市有僧尼280人,登记开放的寺庵有28间,分别是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无着庵、万寿寺、长寿寺、雁塔寺、慈林寺等。广州市佛教协会于1958年9月1日正式成立,是广州市佛教徒的联合组织。
道教在两晋之际已传入广州,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全市共有登记开放的道观10间,分别为圆玄道观、三元宫、纯阳观、黄大仙祠、仁威祖庙等。全市有道教教职人员105人。广州市道教协会于1987年5月23日成立,是广州市道教徒的爱国宗教团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应元路9号。
广州是中国伊斯兰教的初传之地。伊斯兰教传入广州的历史,已有1300多年。唐朝初期,萨阿德•宾•艾比•宛葛素一行从沙特麦加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经商并宣传伊斯兰教,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清真寺——怀圣寺以及著名的光塔。广州有清真寺四座,分别为怀圣清真寺、先贤清真寺、濠畔清真寺和小东营清真寺,有教职人员11人。广州市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于1956年,会址在怀圣清真寺。
天主教传入广州始于1845年,已有170多年历史。广州天主教有活动场所9处,其中教堂4座,分别为广州市石室天主堂、广州市天主教露德圣母堂、广州市河南宝岗天主堂、广州市天主教露济亚堂,固定处所5处,广州市东山天主堂、天河区天主教活动点、番禺区大石天主教活动点、增城区天主教活动点、增城区天主教新塘活动点。有教职人员42人,其中主教1人、神父17人,修女24人。自1999年以来,天主教广州教区全面管辖广州市、韶关市、惠州市、东莞市、清远市5个地市的教务,主教座堂为广州市石室天主堂。
基督教传入广州始于清中叶嘉庆十二年(1807年),已有200多年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州市基督教恢复正常宗教活动,广州市共有40处基督教活动场所,其中有天河堂、锡安堂、东山堂等教堂18间、22个固定处所。有教牧同工73人,教牧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均毕业于国内正规神学院校。此外广州市还具有广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广州市基督教协会等宗教组织。
经济
综述
广州第一大支柱是汽车产业,作为拥有12家整车制造企业、1200多家零部件企业的城市,广州是名副其实的汽车重镇。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作为广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拥有完善的供应链条和产业集群。2022年产值规模超3600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长承压恢复,新兴产业释放出的新动能。
2023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30355.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7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775.71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22262.24亿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为1.05:25.61:73.34。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15.0%和8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6163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2938美元),增长4.5%。
2023年,广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2.0%,衣着类上涨2.2%,居住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2%,医疗保健类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3.4%。
2023年,广州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4%,其中,能源类下降3.1%,高技术类下降1.9%;轻工业下降0.2%,重工业下降3.1%;生产资料下降3.4%,生活资料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4.3%,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6.1%,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7.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5.6%,化工原料类下降5.2%。
2023年,广州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590.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1.5%。“3+5”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9333.5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7%。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60.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7.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9.2%,占工业投资额比重为39.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4782.54亿元,增长4.9%,占第三产业比重为66.4%。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2595.49亿元,增长7.2%,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6.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2835.20亿元,增长8.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7%。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广州市税务部门组织国内税收收入4745.83亿元,比上年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4.15亿元,增长4.8%;其中,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分别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0.5%、29.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1.66亿元,下降1.4%。其中,教育支出643.39亿元,增长2.6%;卫生健康支出364.70亿元,增长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7.10亿元,下降8.7%。
第一产业
广州是“水果之乡”,主要产荔枝、龙眼、香蕉、菠萝、木瓜、杨桃等。广州的花卉和盆景远近驰名,以阴生观叶植物、高档盆花、鲜切花、岭南盆景为主。阴生观叶植物占全国市场一半以上,红掌、蝴蝶兰、一品红等盆景已成为全国性的生产基地,盆景远销欧美等海外市场。
2023年,广州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2.79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8千公顷,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9.22千公顷,下降0.1%;花卉种植面积23.29千公顷,下降0.8%;园林水果种植面积71.51千公顷,增长1.5%。截至2023年末,全市新增绿色食品企业18家,合计61家;新增产品35个,合计121个,比上年增长36.0%。全年绿色食品认证面积4.97万亩,年产量4.76万吨,年产值6.43亿元。
2023年,广州市粮食产量15.19万吨,比上年下降1.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14.13万吨,增长0.6%;园林水果产量84.46万吨,增长3.2%;花卉产值77.66亿元,增长9.4%。
2023年,广州市肉类总产量8.34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猪肉产量5.32万吨,增长5.2%。全年水产品产量48.40万吨,下降2.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44万吨,下降15.9%;淡水产品产量35.97万吨,增长2.6%。
第二产业
广州产业门类齐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在良好的产业基础上,广州将“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列入重要任务之首。对照“制造业立市”的施工图,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大项目纷纷在广州落地开花,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链集群发展。目前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日前,工信部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广州获得三席,成为广州实体经济后劲十足的见证。广州市以制造业立市,重点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高端装备等新五大支柱产业。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0%,民营企业增长4.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2.6%。分生产规模看,大型工业企业下降2.1%,中型工业企业增长11.4%,小微型工业企业增长2.3%。
2023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合计比上年增长0.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9.1%。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6%,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0.3%,石油化工制造业下降2.8%。
2023年,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5%。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3.2%,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下降12.9%,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2.3%,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1.8%,新材料制造业下降0.1%,石油化工业下降1.7%。
2023年,广州市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2%,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4.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5.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5.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0.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6.5%。
重点工业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5.16万辆,比上年增长1.1倍;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显示器、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1%、43.8%、29.3%和21.6%;家电产品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智能电视增长29.5%,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产量增长20.5%。2023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0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2431个,增长10.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201.89亿元,增长9.0%。
2023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07.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年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2431个,增长10.3%;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201.89亿元,增长9.0%。
第三产业
广州市以航运服务、科技服务、特色金融、国际贸易、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推动文化创意、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多样化产业发展。
2023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2.62亿元,比上年增长6.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0067.92亿元,增长5.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44.70亿元,增长23.3%。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商品分类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3%,粮油、食品类增长8.9%,中西药品类增长1.8%,化妆品类增长15.8%,金银珠宝类增长6.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6%,通讯器材类增长3.4%。
2023年,广州市商品进出口总值10914.2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商品出口总值6502.64亿元,增长5.8%;商品进口总值4411.64亿元,下降7.2%。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091.00亿元,增加649.82亿元。
2023年,广州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629个,比上年增长92.6%。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3.22亿元,下降15.8%。
2023年,广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0.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0.6%。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5.5%;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3.0%,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19.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增长1.2倍。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1.4%。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8.0%,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26.6%,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5%,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67.9%。
2023年,广州市房地产开发业完成投资3134.40亿元,比上年下降8.7%。商品住宅开发投资2235.17亿元,下降8.1%。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住宅完成投资730.90亿元,下降4.8%;90-144平方米住宅完成投资1084.76亿元,下降20.2%;144平方米以上住宅完成投资419.51亿元,增长37.1%。办公楼完成投资227.26亿元,下降21.5%;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194.92亿元,下降15.9%。
2023年末,广州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6638.33亿元,比年初增加6093.17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4902.4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6674.23亿元,比年初增加7261.8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3698.16亿元。
2023年末,广州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54家,比上年末增加9家,总市值17894.56亿元,比上年末下降9.8%。各类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筹集资金277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9家,共计筹资人民币106.85亿元。全市共有证券公司5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6.61亿元,净利润76.76亿元,分别下降0.4%和6.9%。证券分支机构353家,股票账户数2373.42万户,代理股票交易额282733.00亿元,下降2.2%。期货公司7家,代理期货交易额80.82万亿元,增长8.4%;营业收入25.93亿元,增长5.2%;净利润6.35亿元,下降0.7%。基金公司2家,共管理公募基金74只,基金规模657.87亿份,基金净值753.31亿元,营业收入4.63亿元,净利润0.69亿元。
2023年末,广州市拥有保险法人机构5家,市场主体111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74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81.70亿元,增长2.0%;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992.62亿元,增长19.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67.53亿元,增长7.9%。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558.91亿元,增长19.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251.89亿元,增长15.6%;寿险业务赔付支出202.63亿元,增长60.2%;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赔付支出104.39亿元,下降15.7%。
2023年,广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248.59亿元,比上年增长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029.96亿元,增长12.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15.99亿元,下降10.5%;金融业增加值2736.74亿元,增长7.5%;房地产业增加值2967.61亿元,下降0.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662.48亿元,增长4.2%。
2023年,广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99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利润总额1729.68亿元,增长30.7%。分行业营业收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5.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5.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3.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9.7%,教育增长9.1%,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12.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2.9%。
2023年,广州市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415.4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963.42亿元,增长7.4%;电信业务收入452.05亿元,增长7.3%。快递业务量114.50亿件,增长13.0%;快递业务收入892.15亿元,增长6.2%。
2023年,广州市接待过夜旅游者5544.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0%。其中,入境旅游者377.41万人次,增长1.4倍;境内旅游者5167.55万人次,增长40.8%。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131.58万人次,增长2.6倍;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245.83万人次,增长1.1倍。文旅消费总额3309.49亿元,增长47.3%。入境文旅消费26.79亿美元,增长1.5倍。
社会事业
教育
广州市教育历史始于西汉末年,三国时期,骑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办学。南宋时期,设有书院。清朝时,设立府学宫,为广州最高学府,而番禺与南海设有县学宫。除此之外,民间自行筹办义学与社学。清末年间,洋务派同治三年在广州开设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大量教会学校也在此时成立,并在后来成立港澳分校,分别是培正、培道、培英、协和、真光。康有为光绪年间开办万木草堂以教授新学。当时书院林立,著名的有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圣心明德书院、羊城书院学海堂书院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广雅书院番山书院莲峰书院
2023年末,广州市研究生教育招生5.90万人,在学研究生17.29万人,毕业生4.55万人。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46.26万人,在校生146.86万人,毕业生46.17万人。技工学校招生9.31万人,在校生27.62万人,毕业生7.20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3.27万人,在校生64.30万人,毕业生18.67万人。普通小学招生27.25万人,在校生129.45万人,毕业生17.67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59.82万人。
医疗
2023年末,广州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5735个,其中,医院331个,妇幼保健机构1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6个,卫生监督机构14个。全市拥有床位11.71万张,比上年增长5.9%,其中,医院床位10.68万张,增长6.3%。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0.43万人,增长4.4%;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19万人,注册护士9.51万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026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386人。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0.32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6万人;镇卫生院31个,镇卫生院床位0.24万张,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0.49万人。
2023年,广州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17.83万例,死亡210人,发病率951.88/10万,死亡率1.12/10万。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提供诊疗服务1.70亿人次,增长20.2%,提供住院服务400.01万人次,增长20.3%。
媒体
 广东电视台成立于1959年。自办2套节目,用汉语通用语和广东方言播出,每周播出294小时。一套节目通过微波覆盖广东、海南两省全境及广西、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可收视人口1亿人;一套节目除微波传送外,还通过卫星传送。日均制作节目近11小时。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影视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为龙头组建的党报集团,是广东最具影响力的主流舆论阵地,是广东唯一入选“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主流媒体集团。南方日报创刊于1949年10月23日,与新中国同龄。创刊70多年来,坚持与党和人民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忠诚履行党报职责使命、忠实记录时代变革发展中不断壮大。1998年5月,经批准挂牌成立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005年7月,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作为大型综合性日报,广州日报目前的版面按内容主要包括:要闻、评论、经济、广东新闻、深度、体育、文娱等,常态化开设粤韵周刊、理论周刊、深锐周刊、生活周刊、博览周刊,版面结构成熟、规范。2023年广州日报发行量持续全省领先,维持高位运行。
通讯事业
广州市是中国三大通信枢纽、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之一,国际出口带宽超2000G,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互联网出口,国际局电路可直达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通达全球的网络架构。4G用户约915.8万户,规模全国第一。基本实现了光纤铺设到小区及部分商厦,并建立了宽带数据、交互式视频等业务平台。广州市话程控化、市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均居中国省会城市之首。
2018年5月,中国移动在广州等五个城市开展外场测试,每个城市建设超过100个5G基站。2019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开通运行,同年10月,成为首批5G商用城市。2021年12月20日,广州市打造全国首个5G专网+E-BLOCK智慧园区。2021年12月,在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供给能力、用户发展状况和应用创新水平等方面都达标,获评为“千兆城市”。
科技
截至2023年底,广州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2万件,获得中国专利奖105项,广东专利奖40项。拥有注册商标230万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5件,地理标志产品11件。全市作品著作权登记9万余件;259个植物新品种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39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2023年末,广州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20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46家,市级重点实验室24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4家(含省级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省级大学科技园8个。广州院士活动中心服务在穗全职院士人数6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4人。
2023年,广州市市属市场监管系统已建成的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13个。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直属法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1个,法定质量计量综合检测机构6个,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筹建中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3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1个。全市获得资质认定(CMA)检验检测机构1157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21415家,获得强制性产品(3C)认证组织1102家。
2022年,“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显示,广州市产业可持续能力位列亚太地区第13名。
文化事业
2023年末,广州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单位)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分馆)244个,公共图书馆(不含分馆)14间。博物馆和纪念馆72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3个。全市有广播电视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体育
截至2022年6月,广州市体育场地共计35335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8.92个。全市共有体育社会组织785家,形成了种类齐全、遍布城乡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
2023年,广州市举办国际级、国家级单项比赛46项。全市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8项次,获得亚洲冠军16项次,全国冠军47项次。全年开展各级各类群众体育品牌活动170余项,超100万人次参加。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80.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1%。
2025年,广州将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和残特奥会开幕式。
环保
2023年末,广州市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62座,污水处理能力达814.03万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全年新增绿道40公里,年末累计建成绿道3874公里。
社会保障
2023年末,广州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35.7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01.52万人,增长1.7%;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34.19万人,下降2.3%;参加失业保险718.69万人,增长0.5%,全年领取失业保险待遇人数为27.83万人,增长18.6%;参加工伤保险763.47万人,增长4.3%。社会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1414.2万人,增长1.6%,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925.78万人,增长1.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488.43万人,增长1.2%。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70.78亿元,增长5.1%;年末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712.76亿元,增长13.5%。
2023年,广州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38元,同步调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等社会救助标准。全年医保部门认定并实施医疗救助157.5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6%。年末享受低保待遇的困难群众达4.67万人,其中,城镇1.84万人,农村2.83万人。享受特困救助供养的特困群众共1.05万人,其中,城镇0.63万人,农村0.42万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6.67万张,收养人员3.15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3256个,其中,社区服务站2827个。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40.54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1.54亿元。
截止2023年12月,广州建有长者饭堂1288个,2023年累计助餐超过910万人次。
交通
综述
枢纽是广州的独特禀赋,交通是广州的显著优势,广州在全国综合交通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23年,广州市在对外交通方面,超级航空枢纽快速恢复、广州港货物运输保持“双增长”,区域交通中心地位显著,与湾区其他城市间联系强度增强;城市交通方面,轨道拉开城市发展和支撑城市沿廊道集聚,绿色出行居全国前列、电动自行车保持迅猛增长;交通拥堵重新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交通运行总体良好。
公路
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市域内已建成高速公路(含收费快速路)共41条,总里程1052公里,形成“三环+十九射”的高快速路主骨架路网,与周边地市东莞、惠州、清远、佛山、中山等地市均有2条以上高速公路连接,进一步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联互通,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铁路
广州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为广三铁路,于1903年通车运营。广九铁路是广州第二条铁路,于1911年全线通车。1936年,粤汉铁路全线贯通。1960年,珠江大桥建成,京广、广三、广九铁路连成整体。1974年,广州站建成启用。1994年,时速为160公里的广深铁路建成,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2009年,中国第一条高铁大长干线京广高铁南段的武广高铁开通。
广州是中国最早探索城际铁路自主运营的城市。2020年11月,广清、广州东环城际开通运营,是为国内第一次由地方自主运营的城际铁路,可使用羊城通、岭南通、全国交通一卡通、广州地铁乘车码等方式乘车。
航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州市北部,白云区人和镇和花都区花东镇交界处,距广州市中心--海珠广场直线距离约28公里,是中国首个按国际枢纽机场标准进行规划设计的超大型枢纽机场。2023年12月31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为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2022年,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2610万人次,单一机场吞吐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全年承担国际航空旅客吞吐量78万人次,是国家重要对外门户枢纽。
2023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6317.35万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203.11万吨,分别增长142.0%、7.8%。
水运
广州市自秦汉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汉武帝时期,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东汉时期航线更远达波斯湾。唐代,广州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也是当时世界最长的海路航线“广州通海夷道”的起点,中央王朝首先委派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市舶使到广州。宋代,在广州首设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机构市舶司。明清时期,广州更是特殊开放的口岸,一段较长时间曾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广州港是千年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华南最大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是华南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截至2023年12月,广州港集团拥有集装箱航线总数超200条,其中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超150条,班轮航线覆盖国内及世界主要港口。
2023年,广州港货物运输保持“双增长”,运输规模居全球前列。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2541万TEU,近五年均位居全国第五(近两年全球第六),同比增长2.2%,大湾区中的深圳港同比减少0.5%、香港港同比减少14%。货物吞吐量为6.75亿吨,近五年居全国和全球均第五,同比增长2.9%。广州港充分发挥货物运输种类齐全的综合性优势,有力支撑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公共交通
广州BRT始建于2010年,是亚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快速公交系统,有着“南国彩虹”之美誉。截至2019年底,广州BRT纯电公交车数量已超过1200台,覆盖BRT系统超过91%的公交车辆,广州BRT系统已运输 31.39亿人次,日均客流量85万人次,在客流最大断面高峰小时单向通过350辆,运载2.8万乘客。
广州市有轨电车运营线路有广州有轨电车海珠环岛线(THZ1)(广州塔(有轨) -- 万胜围(有轨)),南海有轨1号线(虫雷 岗(有轨) -- 林岳东(有轨))和黄埔有轨电车1号(THP1)(地铁香雪 -- 新丰路),运营里程约为22.1千米,共设30座车站。
无轨电车,广州市内居民多称“电车”,于1960年通车运营,是广东省内唯一一座有无轨电车系统的城市。至今已61年,具有悠久的历史。截至2021年,广州市共有无轨电车线路15条,运营车辆273辆。
2023年,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量保持迅猛增长,已成为市民重要出行方式。电动自行车全市日均出行量685万人次,同比增长14%,相比2019年增长72%,占全方式出行比例14.7%,成为继步行、小汽车后出行量较大的交通方式之一。平均出行距离4.4公里、平均出行时耗21.4分钟,“门到门”平均出行速度12.3公里/小时,高于公共汽车(11.3公里/小时)。
大沙头码头、太平通津、太古仓、大阪仓码头、中大码头等。2022年6月,位于广州海珠区的琶洲港澳客运码头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广州首条水上巴士线于2007年开始运营,该线串起芳村码头、西堤码头、天字码头、中大码头四大码头。
广州地铁1号线于1997年6月28日正式开通运营,使广州成为中国内地第四座 、广东省首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截至2024年12月28日,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达到705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成型。广州地铁共有17条运营线路(1号线-22号线、广佛线及APM线),线网运营总里程705千米,共332座车站。
2023年,广州市地铁客流强度国内第一,绿色出行全国前列。城市交通日均出行总量4653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5.7%。地铁通车里程达到653公里,日均客运量为857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95%,客流总量居全国第三,客流强度1.38万人次/公里/日居国内第一。广州地铁不仅服务于工作日通勤出行,也是休闲文旅的重要交通工具,休息日客流总量全国第一,已形成浓厚“地铁出行文化”。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75%,稳居全国超大城市前列,城市交通模式追求更快速、更高效和更个性化,步行和骑行快速回归,占全方式比例54.4%。
2023年12月30日,广州5条自动驾驶便民线将正式进入示范应用,线路包括生物岛1线、生物岛2线、知识城雍景湾便民线、广州塔路线、琶洲环线。市民无需预约可直接通过刷羊城通卡等方式支付车费搭乘自动驾驶巴士。
人文
综述
广州文化主要是属于岭南文化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次之。广府文化即广府民系的文化,是指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的文化。历史上的广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还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广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以及陈家祠、越秀公园等历史古迹驰名中外。
饮食
粤菜文化博大精深,既继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博采各方烹饪精华,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调考究、质优味美的饮食特色。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源自中原。粤菜取百家之长,烹调技艺多样善变,用料奇异广博。在烹调上以炒、爆为主,兼有烩、煎、烤,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有“五滋”(香、松、软、肥、浓)、“六味”(酸、甜、苦、辣、咸、鲜)之说。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具有清、鲜、爽、嫩、滑等特色,“五滋”“六味”俱佳,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还兼容许多西菜做法,讲究菜的气势、档次。
著名的广府菜的菜品有:白切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上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阿一鲍鱼、鲍汁扣辽参、白灼虾、椰汁冰糖燕窝、干炒牛河、老火靓汤、广州文昌鸡、煲仔饭、广式烧填鸭、豉汁蒸排骨、鱼头豆腐汤、菠萝咕噜肉、蚝油生菜、香煎芙蓉蛋、鼎湖上素、烟筒白菜、鱼香茄子煲、太爷鸡、赛螃蟹、香芋扣肉、南乳粗斋煲、龙虾烩鲍鱼、米网榴莲虾、菜胆炖鱼翅、麒麟鲈鱼、蚝皇凤爪等。
地方特产
习俗
广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传统民俗,体现在岁时节令、生活习惯、社会习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等方面。广州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中原人南迁。大量移民定居广州后,既入乡随俗,也带来不少中原风俗。一些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都承袭中原例俗,只是由于地域、环境、民情的不同而稍有变化。
由于岭南春色常在,一年四季百花盛开,广州人民春节逛花市的独特习俗已延续上百年。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全城长街如锦,百花争艳,游人如织。家家必置鲜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有一些节日,如正月二十四的“生菜会”,二月十三的“波罗诞”,四月十七的“金花诞”,七月二十四的“郑仙诞”等,为广州具有乡土气息的民间节诞。其中,波罗诞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保留中国南方海洋民俗文化演变的轨迹。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南海神庙(波罗庙)远近环集如市,百货荟萃,琳琅满目。
艺术
鳌鱼舞
广州民间传统艺术集中体现广州人的审美情趣,是千百年来岭南人民智慧的结晶。活跃于民间的广州传统舞蹈如醒狮、麒麟舞、鳌鱼舞等,富有市井风情。
鳌鱼舞流行于沙涌乡一带的鳌鱼舞是广州番禺区石碁镇的一种民间道具舞。相传在明洪武初年,廖永忠、朱亮祖由海路进兵番禺时,把浙江省奉化县金鳌村的鳌鱼舞带到沙涌,故名“沙涌鳌鱼舞”。鳌鱼以竹篾为骨架,在上面糊纸,着色,绘画,鱼形分雌、雄,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表现出鳌鱼出洞、觅食、戏水、交尾、产卵、跳龙门等动作,伴以强有力的锣鼓节奏,有鱼灯队跟随,周围青少年穿着一色的白线衫、牛头裤,手持花棍,口衔着生菜,很有水乡生活气息。
麒麟舞
广州市地区的麒麟舞是独具岭南特色的民间艺术,清朝时期很盛行,麒麟舞分为头套和尾套,统称麒麟套,一个人舞动麒麟头,另一个人舞动麒麟尾,随着音乐轻重缓急的节奏,表现麒麟活动过程及喜怒哀乐的情绪。麒麟舞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既具有艺术、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学、民俗学、历史学的研究价值。广东是麒麟舞流传较广泛的地区,广东省文联、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01年举办过全省首届麒麟舞大赛,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广府龙舞
广府龙舞又称广府大金龙,属中国龙舞中的“南龙”,广府龙舞源自隋唐时期祭拜南海神的习俗,后逐渐演变成新年春节、迎神赛会的助阵表演,成为人们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民俗,并逐渐流传至港澳地区。
广州传统民居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和表现形式。西关大屋反映清代广州民居的特色。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临街骑楼建筑十分兴盛,东山一带集中兴建花园式洋房。
镬耳屋
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建筑主要代表形式是三间两廊式的三合院。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外墙壁均有花鸟图案。镬耳屋指屋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镬,是古时的一种大锅。镬耳屋,因此亦称“锅耳屋”。镬耳屋又像官帽的两耳,有“独占鳌头”之意,是富裕与势力的象征,所以通常达官显贵都修建此起彼伏的镬耳式的山墙来显富。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民居中的典型代表。西关大屋在平面布局、剖面设计到装修都具有岭南特色。西关在明清时期是广州的商贸中心,而西关一带的大屋,也成了清末时期广州民居的标志性建筑。西关大屋的平面布局一般为左右对称,向纵深方向展开。其典型的格局是三间两廊,正间以厅堂主,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天井、二厅(饭厅)、二房(尾房),以此形成一条中轴线。每厅为一进,全屋一般为二至三进,厅之间用小天井相隔,其上方有小屋盖。厅的两侧为偏厅、偏房,左边作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客房。客房顶为平天台,供乘凉、赏月和西关小姐们七夕拜月(当地称拜七姐)等用。客房后部为卧房、厨房等。大屋子的偏房两侧还有巷,叫“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通风、采光等多种功能。
竹筒屋
竹筒屋始建于清代乾隆、竹筒屋应运而生,成为近代广州传统住宅模式。竹筒屋因其门面窄而小,纵深狭长,形似竹筒,因而称竹筒屋。竹筒屋一般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大门和门头厅;中部为大厅,内设神楼;后部为房和厨房、厕所。三部分以天井隔开,以廊道联系;门口与西关大屋一样,设有三重大门,外面为吊扇门、中间是趟栊,里面是对开的厚硬木门,具有采光、通风、防盗的功能。竹筒屋很少朝外开窗,完全形成封闭式。最顶的楼面雕有不同的图案,具有岭南传统风格。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亭台楼阁、堂殿轩榭、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园中有砖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翠迎春”等四大奇观。园内建筑将亭、台、楼、阁、堂、轩、桥梁、廊堤、石山碧水、浮莲全都包含其中,且回廊、花窗影壁相互借景,游人其中感觉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曲径幽深余荫山房是岭南四大名园之一,而且是四大名园中保存原貌最好的古典园林,是典型的岭南园林建筑。
民间传统曲艺丰富多彩,有咸水歌、木鱼书说唱、粤语讲古、八音锣鼓等。传统戏剧中的粤剧,与广东音乐、岭南画派一起,被誉为“岭南文化三大瑰宝”。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为汉族传统戏曲之一,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粤剧原有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等十大行当,后精简为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六大类。粤剧为多声腔剧种,其唱腔结构体制主要为板腔体,兼有曲牌体,其基本声腔为梆子、二簧,兼有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说唱、小曲杂调等。其中梆子、二黄为基本声腔,俗称“梆黄”。
广州黄埔龙形拳是龙形拳的重要流派。1850年前后,归善县(惠州市)梁化圩客家人林合随来到当地的福建南少林和尚海丰、广进练习南少林武术。后来他加以改良,遂成开派宗师。是一种以意导形、攻守合一的传统南派拳术。
东汉,广州汉议郎学者杨孚写出了中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宋代,珠三角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广州的崔与之李昴英是有全国影响的人物,崔与之更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明代,广州以南园前五子南园后五子诗社为代表的文人社团盛行。清代,广州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使岭南诗坛与中原、江浙诗坛三足鼎立。“岭南三大家”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享有极高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居于重要地位。
岭南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广州有林良颜宗何浩张誉黎简谢兰生罗天池居巢居廉苏六朋陈璞等。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均为番禺人。他们在中国画的基础上融合东洋、西洋画法,自创一格,着重写生,章法、笔墨不落陈套,色彩鲜艳,学者甚众,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另外通草画是19世纪起源于广州的一种绘画艺术。
明清时期是岭南古琴艺术的兴盛期,著名曲目有《碧涧流泉》、《水东游》、《双鹤听泉》、《渔樵问答》、《鸥鹭忘机》、《平沙落雁》、《乌夜啼》等。清末民初,珠江三角洲一带产生了广东音乐,创作出《平湖秋月》、《杨翠喜》、《旱天雷》、《倒垂帘》、《雨打芭蕉》、《步步高》、《蕉石鸣琴》、《赛龙夺锦》等著名乐曲。20世纪40年代后,不少广东音乐名曲更成为了国宴、迎宾音乐而被誉为“国乐”。番禺区沙湾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
学派
南宋后期至元代初期,岭南学术的主流学派是‘菊坡学派’, 这也是当时岭南唯一可与内地抗衡的学派。1225年,朝廷将增城凤凰山赐给崔与之。他将这座园林改建为菊坡书院,培养人才,形成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派——菊坡学派。
李昴英是菊坡书院中走出来的崔与之高足。李昴英调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位探花。他著作丰富,现存《文溪存稿》二十卷,是现存宋代岭南学人文集分量最大的。他继承了老师崔与之的凌然正气,政绩卓著。弃官回乡后,仍心怀天下大事,时有建言。他的学术能力大为崔与之看重。最后他在学术方面也果然超过了崔与之,光大了菊坡学派。李昴英讲学文溪,以之为中心,宋末元初岭南出现新的学术队伍。其中,陈大震、李春叟、何文季等是李昴英的重要门人。他们活跃于广州、东莞、顺德等地,承前启后,延续“菊坡”精神。他的儿子李守道是崔与之的女婿,李守道曾纠集乡兵抗元;女婿王元甲与宋代岭南唯一的状元、与文天祥并称“殉国两状元”的张镇孙同榜,张镇孙去世后,后事即由王元甲安排,可谓满门贤达。在南宋灭亡约30年时,这一学术团体的活动仍颇有影响,堪称广州地区最活跃的学术流派。
园林
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
余荫山房是清代广东四大古典私家园林之一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成于同治十年(1871年)。余荫山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体现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因其是四大名园中唯一能基本保存原貌的,并以其“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是人们感悟广府士大夫精神,领略岭南园林建筑艺术,博览地方民俗文化的殿堂。
传统村落
塱头村为广府传统村落典型的梳式布局,村内保存了完整的水系,以村前半月塘为核心,集中体现了广府传统村落民居的风水布局理念与典型形态特征。村内保留有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类型丰富,工艺精湛,体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连续性,其规模为珠三角地区仅见。
塱头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紧依南粤珠江流域巴江河,村中保留了完整水系,以村前半月塘为核心,梳式布局,集中体现了广府传统村落民居的风水布局理念与典型形态特征。村落为罕见的广府墙体大围村,现村内保 存完整的明清时期青砖建筑有388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34座,炮楼、门楼共5座。村面建筑以宗祠及书室为主,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格局。塱头村的村东还有昇平人瑞牌坊、青云桥 等历史环境要素。
钱岗古村位于太平镇钱岗村和文阁村,从建村至今,古村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等多个朝代,800多年来变化不大,保持了古而不拙、稳而不踞的古朴风貌。古村周围环境优美,东、南、西三面有池塘,池塘附近多种果树,其中以荔枝树为最,又以糯米糍为上品。村中部分建筑还保留宋朝遗风,但房屋绝大多数为明清所建,也有红砖房和夯筑房屋是清末或民国时所建。村内最著名的景点广裕祠拥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它是抗日时期的革命遗址,而它所关联的南宋忠心爱国名臣还为这个古老的祠堂增添了不少光彩。
洛场村位于花都区花山镇,拥有百年文化沉淀。融合了广州文化旅游的精髓,焕发出新风采,如今这里是以历史文化旅游和乡村生态旅游为主要产业的特色文化生态村。
村内保留有45座碉楼和200多栋青砖屋,多为旧时侨胞回乡新建。装饰华美的碉堡建筑,窗台石柱上,散发着浓郁的西洋异国风情,又糅合了中式图案,极具特色。村内的江梓桥楼、江梓球楼、岳鸾楼、彰柏家塾、绍庚楼和儒楼等,都颇有南洋建筑风格。许多年轻创业者开设的特色酒吧、咖啡厅和餐厅,让这里多了一丝繁荣和度假气息。
聚龙村已有百年历史,当时的归国华侨特地斥资买地营建青砖大屋,横平竖直地有序罗列,非常气派,还在村口栽种了大量的榕树、木棉树。这里保存了完整的清代古建筑,木雕、屏风、蚝壳屋等。
民间手工艺
传统工艺“三雕一彩一绣”中广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广彩从清代开始就行销海外;广式木雕、牙雕、玉雕则以雕刻中的镂空、透深技法闻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24年10月,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8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4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国保单位数量约占全省四分之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6月,广州市已认定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6项(含扩展项目),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95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总量均居全省首位;现有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7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2名,省级传承人74名。全市建成2条非遗街区、1家非遗工坊、21个非遗工作站、2个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还有1个非遗聚集区——珠江钢琴创梦园非遗聚集区正在推进建设中。
地区象征
木棉顶天立地,正气凛然,映照出广州人昂扬向上,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1982年,广州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当时推荐的候选市花多达58种,最终木棉获75.9%的支持率,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最高票数,被定为广州市市花。
木棉在广东,尤其在珠江三角洲栽培历史久远。据文献记载,木棉在广州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据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早在秦汉南越王赵佗时,木棉就有烽火树之称。现在广州市市内和郊外名胜古迹四周有不少都生长着古木棉。黄埔庙头村南海神庙内古树参天,木棉红花若燃。五仙观、六榕寺内,都有古木棉错落其间。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还对木棉的生态学特性等作过详细描述。书中记载:“三十余株最古,岁二月,祝融生朝,是花盛开,观者至数千人,光气熊熊,映颜面如赭。”
画眉,是广州的留鸟,也是广州的市鸟。它不仅深受广州人的青睐,也是古今文人墨客的宠儿。1985年初,广州市政府根据群众投票情况,选定画眉鸟为广州市市鸟。画眉外形美丽而小巧、可爱,体长约24厘米,背羽绿褐色,下体黄褐色,腹部中央灰色,头色较深而有黑斑,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呈蛾眉状;飞行起来优雅而不失风范,不但爱打斗,生性活泼,叫声慷慨激昂,唱出了美妙的歌声,唱出了广州人民美好的心愿,且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广州塔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与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目前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旅游观光塔。广州塔建筑总高度600米,其中主塔体高450米,天线桅杆高150米,以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观光塔的地位,向世人展示腾飞广州、挑战自我、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气魄。广州塔,因其独特设计造型,与珠江交相辉映,成为新中轴线上的亮丽景观。
风景名胜
综述
广州市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灿烂的史前文明。市内古迹众多,有始建于隋朝的南海神庙,明朝的五仙观、镇海楼、莲花塔,清朝的陈家祠、余荫山房等。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地有毛泽东同志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中山纪念堂、洪秀全故居等。截至2024年9月,广州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3家,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7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64个。
2023年,广州市接待过夜旅游者5544.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5.0%。其中,入境旅游者377.41万人次,增长1.4倍;境内旅游者5167.55万人次,增长40.8%。在入境旅游人数中,外国人131.58万人次,增长2.6倍;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245.83万人次,增长1.1倍。文旅消费总额3309.49亿元,增长47.3%。入境文旅消费26.79亿美元,增长1.5倍。
重要景点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州市中心,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由30多座山峰组成,白云山峰峦叠嶂,溪涧纵横。 风景区内从南至北共有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明珠楼游览区、飞鹅岭游览区及荷依岭游览区7个游览区。白云山自然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气候区,植被种类丰富,拥有各种植物876种,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景区景色秀丽,“蒲涧濂泉”“白云晚望”“景泰僧归”等景点被列入古代“羊城八景”。60年代和80年代,白云山分别以“白云松涛”和“云山锦秀”胜景两度被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是长隆集团旗下的大型综合性主题旅游度假区,拥有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水上乐园、长隆飞鸟乐园、长隆国际大马戏、长隆熊猫酒店、长隆香江酒店等多家主题公园、演艺剧院及酒店,是中国拥有主题公园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综合性主题旅游度假区,也是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被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一站式旅游度假胜地”“广州城市名片”。2008年至2024年,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每年游客接待量超千万人次,其成为外地游客来广州度假休闲观光及健康文化生活的选则之一。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合建造,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称,虚实相间,气势雄伟。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后来改作宗祠。陈家祠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三塑”即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的高超技艺。其梁架、斗拱等均以梅兰菊竹、花鸟虫鱼、岭南佳果等题材为装饰内容。祠堂中的各种装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陈家祠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中,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名列羊城新八景之一。
越秀公园是广州市综合性公园,成立于1927年,其所在地越秀山为白云山的余脉,最高峰海拔70多米,公园总面积约为69万平方米,由七座山岗和三个人工湖组成,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羊城八景之一。越秀公园林木苍翠,古树名木众多,全园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园内不仅有中山纪念碑、镇海楼、广州古城墙等众多文物,还有越秀山体育场、广东广播电视塔、越秀山水塔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构筑物,以及广州的标志——五羊石像,此外还陆续建成了五羊仙庭、成语寓言园、竹林景区、韩国海东京畿园等景区。
广州塔位于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珠江景观轴交汇处,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旅游观光塔。建筑总高度600米,其中主塔体高450米,天线桅杆高150米,其由设计师马克·海默尔和芭芭拉·库伊特夫妇设计,灵感来源于人体髋骨,设计师将塔塑造为女性苗条的曲线和柔软的质感,契合了岭南水乡的文化气韵。广州塔的“根”长达40米,浇筑了高强度高性能的混凝土,塔体5万吨厚钢板焊接而成,塔身外部采用高强度钢化夹胶玻璃制造,椭圆形弧面上的每一块三角形玻璃尺寸无一相同,塔身自下而上逆时针扭转45度,使结构呈三维倾斜状态。广州塔创新的科技和超前的思维。使其成为新型观光高塔的典范。2013年,广州塔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对外交流
领事机构
截至2024年7月15日,各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达到68个,广州是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的创始会员。
友好城市
截至2024年7月,广州与68个国家的10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
友好港
2024年8月8日,广州港与美国长滩港正式签署友好港合作协议。广州港友好港数量达到60个,位居全国第一。
著名人物
广州市历代名人辈出,代代相传。秦朝任嚣,汉朝赵佗,晋朝葛洪,唐朝慧能,明朝湛若水,清朝学者屈大均、阮元,禁烟领袖林则徐,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思想政治家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推翻几千年封建统治的孙中山等。
重要荣誉
城市之最
全球最大单体航站楼——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全国第一支采取地(市)建团模式组建的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广东陆军预备役步兵第一团
全国最长的城市高架路——人民路和六二三路高架路
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大型体育设施——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全国第一个牛仔布纺织企业集团——牛仔布纺织企业集团
全国率先实行骨灰撒海——1988年4月,广州便在全国率先实行骨灰撒向大海的殡葬改革
全国第一个骨灰植树还林集中安葬点——1988年,广州市民政局会同园林局在白云山畔开辟了“思园”骨灰树葬区
全国第一个针织品企业集团——广州针织品企业集团
全国最大的县级体育场馆——番禺县英东体育场馆
全国首次举办大规模妇女运动会——广州市首届妇女运动会
全国第一个采用招标方式成片改造的旧城区——广州市东风街
全国第一家百万创汇俱乐部——百万创汇俱乐部
全国首座“智能报刊朗读亭”——广州报刊亭
全国容量最大的城市人口基本信息数据库——广州市人口基本信息检索子系统第二版
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成人教育法规——《广州市职工教育管理条例》
国内首条大尺寸OLED面板生产线——8.5代oled面板生产线
全国劳动模范比率最高的小煤店——红山煤店
全国赴港演出场次最多的艺术团体——广州杂技团
全国最大的天然式鸟笼——白云山鸣春谷鸟笼
全国省会城市中第一个全面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广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全国第一个市级社会科学基金会——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会
全国第一家非政府民调机构——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
全国技术设备最先进的水泥厂——珠江水泥厂
全国第一个亚热带国家森林公园——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全国首次民办民评领导干部活动——“广州地区十大杰出公仆”评选活动
全国第一条新式游览观光索道——白云山索道
全国第一家心脏瓣膜生产企业——广州太平洋生物医学制品有限公司
全国规模最大的110应急联动中心——广州市公安局110电话报警服务台
全国最早与企业界合办的文学期刊——《广州文艺》
全国最早的商品住宅小区——东湖新村
全国第一种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中成药——华佗再造丸
全国首家开发性花卉科研机构——广州花卉研究中心
全国第一家现代化啤酒企业——广州珠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第一个加入世界游乐组织的游乐园——东方乐园
全国第一家信息交易所——南方市场信息中心信息交易所
世界最高大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全国第一部地方性经济合同管理法规——《广州市经济合同管理规定》
全国首个在北京召开的城市社会发展战略讨论会——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讨论会
全国第一所由女性创办的民办弱智学校——广州至灵学校
全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主经营管理的白金五星级酒店——花园酒店
全国最早成立女厂长(经理)联谊会——广州市女厂长(经理)联谊会
全国最大的易拉罐生产企业——广州美特容器有限公司
全国最大的内陆型出入境口岸——广九直通车站
全国最早取得外贸经营权的工业品贸易中心——广州工业品贸易中心
全国最早集中办理涉外政务的机构——广州市外经贸事务总汇
全国第一部反映个体经济的电影——《雅马哈鱼档》
全国率先使用现代化的通信设备——无线电脑数字显示传呼机
全国第一个实行经济自立的医药研究所——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
全国第一支企业与体委合办的运动队——广州白云足球队
中国戏曲艺人首次个人演唱会——红线女粤曲独唱会
全国首创机器人审批商事登记——广州市“人工智能+机器人”(air)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
一线城市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方案——《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全国地方政府第一家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
全国最大机器人展——2017中国(广州)国际数控机床展览会
全国第一个城市消费者组织——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全球第一款可载客的无人驾驶飞机——亿航184自动驾驶载人低空飞行器
全国第一家民办股份制医院——广州益寿医院
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医学科普刊物——《家庭医生》杂志
全国最大半潜船——“新光华”号半潜船
全国首创海关证照邮政速递——《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
影响力全球业界第一——第120届广交会
亚洲最大耙吸式挖泥船——“浚洋1”
国内首次举办大型集体婚礼——首届广州国际集体婚礼
国家首个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田——中新广州知识城
地铁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广州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
全国最大内贸车滚装船——“玉衡先锋”轮
国内首款伴随式税务机器人——“税小悦
国内首家会展经济创业孵化器——多维众创空间
全国首艘全国产深海潜水器母船——“探索一号”轮
全球首款石墨烯电子纸——广州奥翼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商品质量溯源体系——南沙自贸区
国内最大汽车滚装码头——海嘉汽车码头
全国第一个获国际金奖的园林——芳华园
全国首家自贸区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
珠三角首个大型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站——潭村公交车场充电站
华南首家航空俱乐部——展卓航空俱乐部
全国第一座四层双环互通式立交桥——区庄立交桥
新中国第一部地方年鉴——《广州经济年鉴》
全国最大的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华海一号”
全国首例智能机器人服务——广州南站
全国最早的家务劳动服务公司——荔湾区家务劳动服务公司
全国最大的地下商场——南方大厦地下商场
中国首个英国金融培训中心——英国金融培训中心
全国第一家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
全国第一家报道和研究婚姻家庭问题的综合性月刊——《家庭》杂志
华南地区第一家专纺高支纱的棉纺厂——广州第二棉纺厂
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
国内第一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生产制造
国内客运专线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西华海特大桥
全国第一个举办奥林匹克科学大会——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全国第一座临终关怀服务楼——广州市老人院慈爱大楼
全国第一个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网站——广州文史网站
全国第一个市级社会科学基金会——广州市社会科学基金会
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钢铁企业——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全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宫署遗迹——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
全国第一个按航空中枢理念设计、建设和运营的机场——新白云国际机场
亚洲最大的野生动物主题公园——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
全国树种最多的树木公园——广东树木公园
全国大中城市率先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广州市于1986年开始实施住房保障工作
“非典”创造世界最高治愈率和最低死亡率——广州市在国内首创“以户为主”的隔离模式,总结出“四早三合理”的治疗经验
全国首创半潜驳移动干坞法建过江隧道——仑头至生物岛隧道
世界最长的剪纸——《妙剪百家姓》
在地铁施工中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广州地铁五号线
中国举办世界级羽毛球赛事最多的城市——广州市
全国首个推行免费婚检的省会城市——2007年4月1日起,广州市范围内全面实行自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
全国第一条由114直接转接的心理咨询热线——“114—赵广军生命热线”
全国最早研制中药炼剂和植化药物的企业——广州星群制药厂
中国民航最早的通用航空服务——广州市租用飞机喷洒灭蚊蝇药物
全国最早的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州市工业产品检验所
首次全国游泳运动大会——1952年9月14~16日在广州市越秀山游泳场举行
全国最早的眼科中心——中山眼科中心
全国第一家乳胶制品厂——广州第十一橡胶厂
全国第一个市级绿化委员会——广州市绿化工作委员会
全国最大的粤菜清真饭店——回民饭店
全国第一部地方植物志——《广州植物志》
全国最早出口蓄电池的企业——广州蓄电池厂
全国第一部木偶彩色舞台艺术片——《芙蓉仙子》
全国首创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全国第一家天然香料生产企业——广州百花香料厂
全国规模最大的造纸厂——广州造纸厂
新中国最早承建高层建筑的施工单位——广州市住宅建设公司
亚洲规模最大的罐头厂——广东罐头厂
全国第一家聚乙烯生产厂——广州塑料厂
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苎麻纺织厂——广州苎麻纺织厂
全国第一个报刊服务合作社——广州市报刊服务合作社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全国最大的亚热带植物园——华南植物园
全国率先实行骨灰撒海和入土植树殡葬改革——1988年4月,广州市殡葬管理所在全国率先实行骨灰撒向大海的殡葬改革。1989年,广州市实行骨灰入土植树造林的殡葬改革
全国第一台发电机控制屏——广州南洋电器厂
全国第一个获国际奖的木偶剧目——《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全国第一家专纺高支纱的棉纺厂——广州第二棉纺厂
全国最大的园林酒家——泮溪酒家
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元里平英团遗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公社旧址、光孝寺
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国家远洋运输企业——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广州分公司
新中国开辟第一条远洋货运航线的货船——“和平”轮
新中国第一艘自营远洋轮船——“光华”轮
全国首创网毽比赛——广州市体委于1963年举办第一届网毽邀请赛
全国首创玉球镂空雕刻——南方玉雕工艺厂
全国最早生产电饭煲的企业——广州电饭煲厂
全国最早生产微晶锌板的企业——广州锌片厂
全国规模最大的华侨住宅区——华侨新村
全国第一家专业照相材料生产企业——广州摄影化学材料厂
全国规模最大的迎春花市——广州迎春花市
全国首创多种新型锅炉——广州锅炉厂
高度领先全国的摩天高楼——广州宾馆、白云宾馆、广东国际大酒店、中信广场
新中国首航沿海南北航线的轮船——“黎明”轮
中国第一家出口汽车闪光器的企业——广州汽车电器厂
全国最大的导弹驱逐舰——广州造船厂承造
全国最大的立德粉生产企业——广州立德粉厂
全国第一个小学游泳池——广州市越秀区净慧路第二小学简易游泳池
世界fpso改装的新纪录——fpso“萨卡里玛”轮改装项目
全国第一台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及数字显示等技术——广州金星仪器厂
全国最早研制数控机床工具系统的企业——广州工具厂
全国第一家生产粉状聚丙烯酰胺的企业——广州南中塑料厂
全国最早实行集中管理预算外资金——1978年1月1日,广州市对部分预算外资金实行集中专户统一管理
全国率先实行扬手即停服务——广州市出租汽车
全国第一家生产录音录像带和激光唱片的影音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
全国开办最早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广州清平中药材市场
全国率先放开农副产品价格——1979年起,广州市在全国率先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率先放开、搞活农副产品价格
全国率先授予“荣誉市民”称号——1979年7月,广州市革委会在全国率先举行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活动
全国率先引进外资开发房地产——1979年10月,广州市东山区引进外资住宅建设指挥部与香港宝江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兴建东湖新村住宅区
全国最先试行定船承包经济责任制的远洋轮——“玉林”轮、“陆丰”轮
全国第一艘国际旅游船——“明华”轮
全国第一个世界卫生组织 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从化合作中心
全国最早生产出口空调机的工厂——广州无线电专用设备厂
全国最早生产工艺微型小提琴的企业——广州长征提琴厂
全国第一份足球专业报纸——《足球》报
全国首次发现和成功分离新型沙门氏菌——1980年4月,广州市卫生防疫站首次发现和分离成功的新型沙门氏菌
全国最早与境外合作的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广州汽车驾驶员培训中心
中国乐器制造业第一个国际比赛金奖——广州高级小提琴
全国率先开办特快专递业务——广州市邮政局于1980年在全国率先开办特快专递业务
全国第一台液压迈步式凿井工作盘——1980年,mvp液压迈步式凿井工作盘在广州第四煤矿通过了验收鉴定
全国第一家音乐茶座——东方宾馆音乐茶座
首个世界性代谢病学会落户广州——世界中联代谢病专业委员会
首家全国性消费金融公司——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全国最高规格的中国象棋赛事——“五羊杯”中国象棋赛
国内首个区域性国家级孵化器服务联盟——广州地区国家级孵化器创新创业服务联盟
全国第一家集装箱生产厂——广州造船厂集装箱分厂
首个国外商家在中国开设的跨境电商体验店——新西兰零售商“三和”在花城汇开设“三和”保健生机馆
全国第一个程控电报自动转报系统——1981年2月22日,广州市电信局筹建的计算机控制电报自动转报系统正式投入运营
全国最早试办的老人之家——广州岭海颐老会
全国第一家自选超级商场——广州友谊商店自选超级商场
引进全国第一条快食面生产线——1981年,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广州市白云米面制品厂从日本引进了全国第一条快食面生产线成套设备
全国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城市——广州市
首创“友爱公益巴士” ——广州市
全国首次时装文艺表演 ——羊城针纺织品时装展览会
国内首家教育股权众筹公司——广东当代首嘉教育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首个专家共识——2024年1月,由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制定的“HPV疫苗接种安全性中国专家共识”在广州发布
首台国产商业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2024年1月20日,TH-F120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发布
中国首个城市开放道路场景下L4级自动驾驶货运车——文远货运车
全国首家由政府主导兴办的志愿者学院——广州志愿者学院
全国首创“志愿时”系统——i志愿
全国首条12英寸智能传感器晶圆制造产线——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首个区域级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
全国首个省会城市加装电梯地方标准——广州市地方标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范》于2024年10月15日发布实施
全国首单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知识产权ABS
全球首张ISO 55013数据资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广东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国首个全链条、全流程、全自动化散粮作业码头——广州港粮通公司装卸系统
全国首条非遗示范线——广州地铁11号线
国内首座地下三层装配式车站、华南地区首座装配式车站——广州地铁11号线上涌站
荣誉称号
2018年,广州市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0 16:04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参考资料